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合集下载

哲学第七课导学案

哲学第七课导学案

(一)精华回放(二)合作自学1、什么是联系?联系普遍性的表现及其方法论是什么?2、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3、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是什么?5、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方法论?(三)质疑解惑简要列出疑点,组内解决。

(四)互动探究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评析:事物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3、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

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五)精彩展示(六)迁移运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联系的理解正确的是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C.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有的事物则不存在联系D.联系有普遍性,但没有直接性2、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它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详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详案一、【教材分析】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四、【学情分析】学生没有学习过高一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的这方面知识,对学生的理解上有难度。

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由于政治课讲述的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为教学设置了障碍。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六、【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你能说出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吗?(采用抢答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看看十字绣工艺的制作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字绣与自然物间的联系:针→铁→铁矿石→矿物质、水、肥线布→棉麻→土地→矿物质、水、肥十字绣与主体人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完成不仅涉及经销商与绣工的关系,而且会与铁匠、矿工、农民、织工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3.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运用联系观,结合实例,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正确分析和把握自身发展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学习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P57,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自主探究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方法论要求:3、联系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三、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1、思考判断: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吗?3、思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背景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探究点一:人类的生态环境为什么恶化?探究点二: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有着怎样的关系?探究点三:人们如何处理好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拓展探究】材料一丝绸之路自古以来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完整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完整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使用说明】1.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一、自主学习(先通读一遍课本,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 。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

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案:世界的普遍联系教学目标:1. 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了解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普遍联系,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介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概念解释: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阐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3. 实例分析:以自然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为例,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科学与数学、历史与地理等,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

5. 案例研究:分组完成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某一问题的普遍联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回顾世界的普遍联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

2. 概念解释:讲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实例,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等,分析其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

5. 案例研究:将学生分组,给予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他们合作探究某个问题的普遍联系,并准备展示和讨论结果。

6.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其他可能的联系。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讨论时的表现和贡献。

2. 课堂讨论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3. 案例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4. 最终的课堂表现和个人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第15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15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15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难点】联系的多样性。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 (1)表现:①②③ (2)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2.表现:①② 3.要求:①②三、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 2.表现:①②③④ 3.要求:【合作探究】2013年春季时间鸡蛋价格低迷,养殖户大量屠宰蛋鸡,造成鸡蛋产量下降。

夏季天气炎热,使产蛋量下降,加上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使鸡蛋需求大增。

另外,鸡饲料涨价、流通成本上涨,使养鸡成本提高。

多种因素催生“火箭蛋”。

探究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鸡蛋价格的过快上涨会给生产、居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说明了联系的什么特点?探究三:美国大旱冲击中国餐桌,新的涨价因素不可忽视。

蛋价上涨与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和成本上升有关,但今年又有新情况,美国发生了严重干旱,导致国际市场玉米、大豆价格飞涨,推动近期蛋价进一步上扬,同时也带动相关农产品价格上涨。

1.导致蛋价上涨的原因中有哪些形式的联系?2. 针对蛋价的波动,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措施时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制定的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吗?【思考判断】(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4)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5)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 【思维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因为只有当两个事物之间具有一定的条件的时候,两个事物之间才具有具体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7-1世界是普 遍联系 的 (共40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7-1世界是普 遍联系 的 (共40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7-1世界是普 遍联系 的 (共40张PPT)
鸭蛋是鸭子生出来的
咸鸭蛋是咸 鸭生出来的
发菜是一种黑色藻类植物,其使用价 值和一般青菜一样,然而在广州它却身 价百倍,因为它谐音“发财”,你如何 看待这种现象?
但院子里的鸡、猪、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 己无关。
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 学科网
来查看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为给住院的妻子补身子, 农夫把鸡杀了。
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 为了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
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 于是农夫又杀了牛款待。
一个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 生命。
T1.联系的含义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相互想到什么?
饭筷 子
碗菜 碟
电 饭
(外部联系)

消化系统 (内部联系)
T2.联系的特性之一——普遍性
思维领域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7-1世界是普 遍联系 的 (共40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7-1世界是普 遍联系 的 (共40张PPT)
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 3、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4、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4-7-1世界是普 遍联系 的 (共40张PPT)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一、知识复习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理解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提示】(1)“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2)“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拓展】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讲的矛盾(1)第一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与阶级的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

(2)第二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还包括人们语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这是逻辑矛盾。

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而逻辑矛盾是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3. 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联系实际】第一种情形如“谦受益,满招损”。

第二种情形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4. 理解矛盾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一点论)。

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课标要求】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能结合生活的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联系的特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难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课前预习】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___ 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____,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____________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前者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他们当然不以___________为转移;后者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______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2)联系客观性对我们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

(离开事物的_____________,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_________的一个重要特征。

)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____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形式世界上的事物有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学案高二政治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学案高二政治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导学案骆秀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分析: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二、【重点、难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预习案(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并背诵)一.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___ ,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____________,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________。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总结: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思考并回答:1、爱因斯坦说:“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自然界喜欢矛盾。

”(1)爱因斯坦这段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的“矛盾”是什么意思?2、探究活动二:哲学中的“矛盾”概念和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有何区别与联系?3、想一想:下列诗句体现了什么哲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试一试:根据矛盾的含义,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5、探究活动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寓言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议一议:①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②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7、议一议: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哲学上的“斗争”与现实中“暴力冲突”“阶级斗争”“同学分歧”等斗争有何关系?8、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思考: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怎样?预习检测:一、矛盾对立统一1.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

【高中政治】人教政治必修4《7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莫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高中政治】人教政治必修4《7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莫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执教者博白县王力中学莫夏莉解读理念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体验情境等方法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

解读学生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解读教材内容目标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运用结合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懂得从材料中归纳知识点、并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在理论观点的推导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在反思中内化知识;全面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题新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题新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思维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温馨提示:请妥善保管学案 哲学是智慧之学。

爱智慧,爱哲学!《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思维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温馨提示:请妥善保管学案 哲学是智慧之学。

爱智慧,爱哲学!【能力提升】1、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蝴蝶效京戏”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据此回答下题:“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提示了(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2012年是农历壬辰年龙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龙子”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 、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 、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 、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 、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关系4、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5、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从事物之间来看:②从事物内部来看:③从整个世界来看:(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联系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2.正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高二年级政治教案二、新课学习(35分钟)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探究与分享一:PPT展示图片:图一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图二某昆虫结构示意图。

提问“请结合上述材料,以自然界中存在的联系为例,说明什么是哲学上讲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什么特点?这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去看问题?”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联系的含义、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反对孤立的观点。

判断正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②事物总是与周围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③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强调: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脑筋急转弯:米的妈妈是谁?米的爸爸是谁?米的外婆是谁?米的外公是谁?教师总结:这种所谓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特点:①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②是人幻想虚构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③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1.学生依据素材,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完成问题。

2.学生分析观点3.在书本上做好勾画1.学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2.学生展示学生思考后回答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探究与分享二:事例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事例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种联系是经人类的实践建立起来的。

上述两组事例,反映了哪两种联系?它们有何区别?它们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教师总结: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探究与分享三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V S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2.守株待兔VS多行不义必自毙; (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VS遗传与变异规律(现象联系和本质联系)请大家来比较上面每组联系之间有何区别,并由此概括联系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在课本找到勾画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问题2.个别学生展示3.如不全,其余学生补充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板的对话,请你说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教案

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九环节:课堂小结
第十环节: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金太阳》配套练习。预习下一框。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邻居和朋友听说了此事,纷纷轮流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
后来,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夫又杀了牛款待。
一个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第二环节: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是什么(识记、理解)
2、联系的特点是什么(识记、理解)
B.重视外部力量的作用,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C.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积极促成中部飞跃,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6.下列选项中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B.部分是事物的局部,从数量看它是多
C.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D.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
C.整体离不开部分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汲取经验,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中部崛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丢掉愚公精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商品必须有用,否则就不能用于交换B.厂家关注用户的合法权益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C.用“1”来否定“99”,违背了客观实际D.重视“99”也重视“1”符合系统优化的方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通联系的一、考点突破1. 联系的含义;2.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3.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二、重难点提示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导课: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故事:《可怕的惩罚》(一位猎人与妻子的一段对话)我的早餐呢?粮食没有了。

怎么没有了?虫子太多了。

虫子为什么那么多?鸟都死了。

鸟怎么都死了?全被你打死了。

请同学们思考:猎人打鸟与早餐是什么关系?要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要点2:联系的普遍性【核心突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外部)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内部)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体)例: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核心归纳】(抄到课本上)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误区点拨】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是普遍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世界上每一个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例:李强同学与珠穆朗玛峰存在着联系吗?李强与珠峰都是具体事物,所以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条件。

假如李强去攀登珠峰,那二者就有联系;如果没给任何条件,那么就无法判断二者有无联系。

所以,认为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要点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①联系的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3)运用: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②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二、学习重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前自主预习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相互。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课堂探究探究一:1、你知道蝴蝶效应吗?蝴蝶效应说明了什么?请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世界是普遍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说课稿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框世界是普遍联系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教版⾼中思想政治必修4《⽣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框题的内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法。

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了⽭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统⼀关系。

把握这⼀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

(⼆)说教学⽬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标:1、知识⽬标: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结合⽣活实例,运⽤相关原理,分析⽣存环境和⼈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切事物都不是孤⽴存在的。

2、能⼒⽬标:通过阅读⽂字材料、观看⾳像资料,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培养⾃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树⽴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觉抵制形⽽上学的孤⽴观。

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觉维护⼈类的⽣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三)说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难点:1、联系是普遍的,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2、⼈的实践活动是有⽬的的,因⽽⼈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我校⾼效课堂改⾰的深⼊推进,学⽣的预习习惯基本养成能够根据导学案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希望在课堂上更多的展⽰⾃⼰,适合开展讨论和辩论。

哲学是⼀门思辨的学说,要求学⽣具备⼀定的逻辑思维能⼒,⽽⾼⼆学⽣学⽣⼤多数习惯于感性思维和⾮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并且运⽤所学哲学观点分析社会⽣活中⼀些具体现象和事例的能⼒亟待提⾼。

三、说教学⽅法(⼀)教学模式:⾼效课堂“三段六步”教学法1.第⼀阶段—课前:预习⾃学,收集疑惑2.第⼆阶段—课堂:(1)诠释⽬标(2)⾃主学习(3)探究讨论(4)展⽰点评(5)当堂检测(6)总结反刍3.第三阶段—课后:学后反思,训练应⽤(⼆)说教学⽅法:坚持⽣本教学理念,以学⽣为主体,重视学⽣体验,利⽤多媒体展⽰经济发展、⽣态退化和污染、病毒、建设美丽中国⽅⾯等图⽚和材料资源引发学⽣思考,开展讨论、展⽰、辩论、点评等教学活动,使学⽣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提⾼能⼒,学会⽤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辨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思考:为什么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3)举例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B.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C.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D.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任何两个事物都无条件地联系着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加给事物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4.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编写人:赵永胜审核人:高二政治组编写时间:2016-04-1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能说出:①联系的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能把握:联系的多样性能体会: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②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预习】导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基本观点是,,实质和核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普遍性:(1)表现。

①②③(2)方法论要求: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表现:3.方法论要求:(1)(2)三、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和、和、和,和2.方法论要求:【预习自测】1.判一判:(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2)联系具有普遍性,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 )想一想,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吗?3.填一填:下列现象属于哪种联系形式?(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 )(2)老李开车时一走神撞倒了过路人小王。

(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4)唇亡齿寒。

( )(5)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规律。

( )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联系普遍性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们可以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

如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刘翔”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如果你的人际网络是150人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数是150的6次方,等于11 390 625 000 000,即1.139×10的13次方(约10 000亿)。

即使消除一些重复的节点,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整个地球人口65亿的若干倍。

请问:“六度分隔”现象蕴含什么哲学道理?1联系的普遍性有报道说马航阴影或导致马来西亚旅游损失超40亿元,自从马航出事以来,从各项旅游数据显示,都不容乐观。

显然马来西亚会成为第一个受影响的国家。

即使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会在人们的旅行心态上造成巨大冲击,尤其对于这次牵动人心的飞机事故事件。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2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着联系有资料显示,有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C.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3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旺盛。

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

从中可以看出( )①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③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合作探究二联系的客观性阅读漫画《中头彩》1.想一想:买彩票与中奖和中“头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2.议一议: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做事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命题点1联系的客观性“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命题点2人可以建立新联系,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联系电子红包成了春节新时尚,在网上抢“电子红包”玩转了别样的年味。

许多企业如京东商城、亚马逊、滴滴打车等纷纷推出了电子红包或优惠券,一夜之间竟然催一生一世出千千万万个移动支付新客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 )A.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B.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D.以主观意志为基础建立事物间的具体联系命题点3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2,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功的发明。

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合作探究三联系的多样性命题点1联系的多样性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随手丢弃的一块手机废旧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个普通干电池的污染量,可污染约6万升水。

人们喝了被污染的水,可能会出现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等病症,其中可能导致瘫痪。

这体现了(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联系③联系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多样性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合作探究四联系的条件性2013年6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穿黄河工程北岸出口闸开启,长江水历史性地经过穿黄涵洞,标志着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进入全线试通水阶段。

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补充山东、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地区的城市生活、工业和环境用水,兼顾农业、航运和其他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试通水是怎样体现联系的条件性的?命题点联系的条件性1.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如不及时治疗,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

近十年间,由于获得疟疾快速检测、有效治疗及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全球疟疾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①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右边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当堂检测】1.城市,是让人居住的。

今天,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气候、生活、环境等因素。

这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2.网上流传2014年是60年一遇的“金马”年。

在“南京市妇幼之家”的QQ群里,怀孕的妈妈们兴奋不已,都说自己家的宝宝以后是“影帝影后命”。

“妈妈们”的说法( )A.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B.符合了联系的普遍性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违背了规律的普遍性自古至今,人们为了得到耕地,或者毁坏森林,或者围湖造田,或者填海成地……但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开垦和造出的田地,有的竟然成为了不毛之地,有的却变成了盐碱滩。

根据材料回答3、4题:3.这则材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 )①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看到外部现象、表面的联系②人们往往忽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③人们比较容易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④人们不容易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这要求我们( )①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只要充分重视客观条件,就能取得成功③只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就能取得成功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4年7月3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公告,上海市拟再次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居民管道燃气价格以及居民人工煤气价格的上调无疑将利好上海本地燃气供应商,上海本地相关股份将优先受益。

这说明( )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的联系是客观的,社会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6.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联系着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要坚持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商家越来越重视个性化销售策略,他们把传统文化、洋文化与自己的生意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的产品,进行全方位宣传、策划,从而把握市场需求,掌握销售主动权,商家的这种行为( )A.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B.通过改变或创造联系,促进事物发展C.看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8.在探究“事物联系哲理”的课堂上,一位同学举例:在非洲东部的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哨刺金合欢树。

在它的周围,举腹蚁、天牛、介壳虫、长颈鹿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为了不让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吃合欢树的叶子,一些美国生物学家在6棵树周围围起带电栅栏。

10年后,那些受保护的树日渐枯萎死亡,而没有受到保护任由长颈鹿啃吃的树却依然长势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