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之路布满荆棘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过多的行政机构和繁杂的行政事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建议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实现学术自治的目标。
要明确大学的定位和任务。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使命是培养人才、推进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事务应该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任务展开,避免涉及过多无关的行政事务。
要简化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目前许多大学的行政机构层级复杂,职能重复,导致决策繁琐,效率低下。
建议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减少层级,避免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也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能够真正为学术教育服务。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决策应该更加民主,吸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明确权责,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还需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不滥用权力。
建议大学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行政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接受师生的投诉和意见。
第四,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大学行政效能。
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对大学行政部门进行竞争和评比,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行政机构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激励其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减少人为的错误和失误。
要加强学术自律和道德建设。
大学的行政机构要坚守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客观公正地对待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避免过度干预和介入。
行政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坚决抵制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
只有大学行政机构真正走上“去行政化”的道路,才能够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只有真正实现学术自治,才能够发展出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希望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大学行政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高校去行政化须防走歧路
高校去行政化须防走歧路据媒体报道,有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的行政级别固然强化了行政化倾向,但并非去掉了行政级别,就去掉了行政化。
去行政化的核心是行政管理队伍要树立为谁服务的观念,这涉及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梳理和改进。
从长远看,中国大学的管理体系要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
高校去行政化是近几年的一个教育热点,如何准确理解去行政化的内涵?高校行政部门应当为什么服务?这是必须厘清的问题。
我们邀请了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此予以辨析。
去行政化本质是行政专业化去行政化并非不要行政管理和行政人员,而是要处理好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关系。
■熊丙奇近年来,在推进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有一种反对声音是,难道去行政化要把行政管理也去掉,把所有行政人才都辞退?当然不是。
去行政化并非不要行政管理和行政人员,而是要处理好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分离,同时提高行政服务师生、落实教育和学术决策的效率。
简单地说,去行政化是要求学校行政职业化和专业化,大学行政领导不能再有行政级别,这当然不是去行政化的全部,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取消行政级别,那么对于校长的选拔、任命、管理,就很难摆脱“官员化”模式,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提到要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从职业角度对校长及行政人员提出要求,而不是将行政、教育、学术混为一谈。
近年来,在教育部推进的校长公选中,已明确对校长提出要求“任职后能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这就是推进校长职业化。
比如近期任命非院士出身的林建华担任北大校长,也是职业化的一种表现,因为以前选任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校长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是“院士”,这并不符合校长职业化的要求。
选拔校长要看其是否具备能胜任这一岗位的能力:懂教育、懂管理、有社会活动能力,而不应过分看重其学术能力。
在一些国家,学者担任校长之后,往往要遵照规定不能再从事学术研究,以避免分散精力,或者利用行政权去谋求学术利益。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大学中,行政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多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
现在的大学行政干部普遍存在能力不足和知识水平低下的问题。
这是因为多年来大学行政职位的选拔和晋升主要依靠政治关系和行政级别,而忽视了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注重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
当前的大学行政管理存在着极大的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的问题。
一些行政机构和干部滥用职权,利用行政资源和权力寻租和谋取私利,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阻碍。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加强行政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一个公正透明、权力分立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行政体制,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大学的“去行政化”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
大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人才培养。
政府在大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减少对大学的行政干预,使大学能够自主决策和管理。
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需要大学和政府共同努力,厘清大学的使命定位,加强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公正化和透明化,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给大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大学要强化教学为本的理念。
当前,很多大学过分注重行政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了大学教学不稳定、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要优先教学工作,将教学放在首位。
大学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教学工作中。
大学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和奖励那些有成就的教师。
只有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大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大学要优化治理结构。
大学现有的治理结构过于沉重,决策过程繁琐,导致了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
可以适当减少层级,精简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大学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行政部门之间的重叠和冲突。
大学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减少无谓的行政工作。
大学要加强专业化管理。
目前,很多大学的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导致了专业性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大学还可以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大学可以建立行政职位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鼓励行政人员在专业领域深耕并取得成绩,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学要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
大学是公共机构,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参与,以减少行政工作的滥用和浪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和教职工代表制度,增加他们在决策中的参与度。
大学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推动大学的“去行政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概述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旨在让高校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减轻行政管理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的困境1.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化思想和体制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高校仍然强化行政管理,拘泥于繁琐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2.管理体制不健全“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切管理机制,恰恰相反,它需要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但是,在有些高校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高校的各项工作难以协调和推进。
4.人才流失严重行政化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感到束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导致他们离开高校。
虽然高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在一些高校中,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解决困境的对策1.改变行政化思想高校需要将教学科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树立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
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引领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完善管理体制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考虑调整干部任免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和学者给予更好的支持和激励。
3.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
高校还可以推进内部人员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完善人才流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业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者。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与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和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当前,大学行政化问题突出,给高等教育发展造成了许多困扰。
浅谈如何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
大学行政管理层次多、人员复杂、职能交叉,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行政管理层次体系,精简职能岗位,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要减少行政冗余机构。
当前,许多大学存在着不少冗余的行政机构,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
要深入剖析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调整和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精简冗余机构,确保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
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大学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必须具备自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科技环境。
要推进学术自由,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教学和科研内容,提倡项目制管理,让大学真正成为创新的热土。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行政管理,而是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大学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与社会合作,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行政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够实现大学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讨
高校去行政化路径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行政化的
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行政化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人才培
养等方面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高校需要走向去行政化的路径。
首先,高校需要积极推行内部民主管理。
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应该注重发挥教师、学生和相关专业人士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教师
和学生代表参与管理决策,发挥群众智慧,增强高校的透明度和公
正性。
高校要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代表参与各项管理事务,促进高校师生对高校管理的关注和理解,达到民主决策的目的。
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学术运行机制的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科的
特点和需求,建立相应的学术管理机构,积极发挥学者的主导作用,遵循学术规范和“以学问为本、以人才为重”的原则,加强学术评
价体系的建设,重视学术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打破高校学科之间
的壁垒,加强学科交流与协作,推进跨学科研究等。
最后,高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应按照学科
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科学设置招聘标准,采用公平公正
的选拔方式,重视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的综合评价,实现人
才的流动和交流。
高校也应强化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和团队建设,提供科研经费、设施、技术支持等必要条件,助力有潜力和才
华的年轻人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可以通过积极推行内部民主管理、加强学术运行机制建设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来实现。
这也为高
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行政工作的繁琐和复杂度日益加大,使得大学师生的工作生活质量受到不小的影响。
因此,许多大学开始探索实现“去行政化”的路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大学的使命和价值观。
首先,大学可以通过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实现“去行政化”。
一些大学在行政管理层面形成了太多的层级和区域,使得行政人员的数量暴增,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大学可以试着精简行政管理结构,并减少层级,简化程序,减少管理人员,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同时,通过引入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系统来优化日常行政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也可以让教职员工更加关注他们的核心业务。
其次,大学可以通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来实现“去行政化”。
一些大学的行政管理极为庞大和冗余,存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挤占了大学的开支预算。
因此,通过切实节约成本和减少浪费,大学可以将资源重新分配到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以满足大学的重要任务。
例如,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使用新技术来节约资源,比如大学应用虚拟教室等现代技术,节约教学成本,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最后,大学可以通过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去行政化”。
一些大学的沟通渠道并不畅通,不方便师生交流和合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可以采用创新方法和工具,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民主的沟通机制。
例如,大学可以通过与学生集体谈话、设立教育教学热线、开展线上互动、设置社交网络大厅等途径促进师生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的“去行政化”不仅需要进行结构优化和成本节约,还需要建立更加顺畅高效的沟通平台。
这可以为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敏捷度,提高大学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为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当前,高校行政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权力下放不彻底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去行政化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高校能够更好地走向去行政化的道路,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困境、对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独立办学和管理自主。
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现象,即行政干预过多,学术管理不够独立,高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还阻碍了高校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去行政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实践。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克服。
本文将从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及对策,为高校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在当前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过度集中、冗余的行政管理结构,给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权力下放不彻底也是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的困境之一,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去行政化的目标。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更是高校去行政化所遇到的重要困境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就很难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效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阻力与路径探析
以及 大 学 内部 管 理 中上令 下 行 的主 导模 式 , 使 大 学行 政管 理遵 从 教育 活动 规律 、科 学研 究 规 律 和 学校 发展 规律 ,发 挥学 术权 力 在教 育资 源
改革意 味着 风 险 ,高等教育 改革亦是 如此 。 国家 统 计局 网站 统计 数 据 显 示 , 2 0 1 2年 我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在 校学 生 、 教师 、 行 政人 员达 到 2 7 6 0 万人 , 学校 2 4 4 2所 , 大学 “ 去行政 化 ” 改革 涉及到 如此庞大规模 的群众福 祉 , 国外 尚没有一所 国情 类似 的大学经验可 以借鉴 ,改革 的成 功与否 , 关 乎着整个社会 的稳定 和高等教 育的公 信力 , 这就 考验着政府 对于此项 改革推进 的决 心 、 恒 心和执 行力 。放 大来 看 , 大学 “ 去行政 化 ” 也是 国家行政 体制改革 在高等教 育 的延伸 和反 映 , 其 他领域行 政 体制改 革 与高等 教育 行 政体 制改 革是 否 齐头 并 进或 者说改 革成 效 的好 坏 ,同样 关 系到 大 学 “ 去行政化 ” 的进度 与前景 。再 看学 校 内部层 面 , 由于历 史原 因 , 各个 学校 学术 实 力 、 学 术环 境 和 学术 氛 围各不相 同 , 如果 一所大 学 自身缺乏学术 自由精 神 、 学 者 自律 品质 、 教授 治 学 ( 校) 的认 同 感 以及行之有效 的管理机 制 , 即便赋 予 了大学 足 够 的 自治权 , 学者有 了充分 的学 术 权 , 实 质意 义 上 的现代大学恐 怕也难 以建立起来 , 而这些 大学 气质 的养成绝 非一朝一 夕之功 ,更非 想其然 , 其
( 一) 不 确 定 性
、
大 学“ 去 行政化” 的 内涵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去行政化成为一个新的关键词,大学也开始探索如何去行政化。
然而,去行政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条具体的路径来实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一、强化学术导向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在于强化学术导向。
一所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学术优先的原则,把教学和科研放在第一位,保证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然而,在许多大学中,教学和科研已经被行政工作所压缩,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更是牺牲了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发展。
因此,大学要坚持学术导向,让学术成为真正的核心,保证学术工作者的权益,让教学和科研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大学的高水平发展。
二、转变管理理念大学越来越复杂,需要进行管理。
然而,管理不应该成为大学的中心,应该为大学的发展服务。
大学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推崇灵活的管理,反对僵化的管理。
管理应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减少形式主义,鼓励创新,允许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
此外,管理也必须透明公开,让学术动态和决策过程可以被广泛了解,以提高大学管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加强社会参与大学不应该像一个封闭的小社区,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与社会紧密联系。
学生、教师和校外人士应该有更广泛的参与,大学应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大学与社会的交流,扩大大学的影响力和声誉。
社会参与有助于推进大学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增加校外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社会参与还有助于整合资源,推动大学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而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是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许多大学的激励机制还停留在加薪和升职的简单模式,缺乏更加多元化、灵活的激励机制。
大学应该逐步建立符合学术特点的激励机制,以贡献为导向,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大学还应该注重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终身学习,加强培训和交流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校的治理效率和质量,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应该如何选择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建立以学术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即按照高等教育的学术规律和知识规律进行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应当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将学术建设置于首位,强化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地位。
这要求大学在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上,更加注重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办事机构和专业委员会等内部学术组织在高校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术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高校各项事务都朝着学术目标和学术价值方向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要强化学术治理,加强学术自律。
学术是大学的生命,大学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以学术建设为中心。
大学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强调学术诚信,倡导学风建设,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公正,使学术评价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使学术研究与高校人才评价、学术交流、学生教育和学术奖惩等相结合,形成以学术为核心的高校治理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强化内部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高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高校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技能。
高校要强化内部管理的专业化,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管理职能和职责,让各项工作更专业、更精细、更高效。
学校领导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好地推进学术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创新。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加强内外部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声誉。
高校要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提高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学在追求管理效率的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进行浅谈。
一、背景与现状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大学在实行人员招聘、财务审批、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
行政管理的繁琐和低效,不仅影响了大学的创新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二、选择多元治理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选择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路径。
多元治理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机构,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机构参与大学内部决策和管理,实现内部自治和精英治理。
通过多元治理体系,可以减弱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提升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效率。
三、推进学术 democracy学术democracy是指通过广泛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体系。
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推进学术democracy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学术自主权。
学术democracy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要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当前,大学管理评价体系往往以行政管理层面为导向,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
应当建立一个对教学、科研和学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指标。
只有让学术成果成为评价的核心,才能真正助力于大学“去行政化”。
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为了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必须加强学校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实行学术自主权、教学科研自由和管理独立的机制。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当前,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效果,制约了大学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削减行政层级,优化大学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使大学回归教育和研究的本质。
大学“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与研究效果,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精简行政层级和职能。
当前大学行政层级过多,行政人员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大大降低了大学的效率和运行成本。
优化行政层级,减少行政人员数量,将行政资源由行政层级向教学和科研层级倾斜,是“去行政化”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加强大学的内部管理和治理。
当前大学内部的管理机制普遍滞后,制约了大学的发展。
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是“去行政化”的关键。
第三是提升大学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大学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要提升教育和研究能力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教育和研究中去,而不是浪费在行政事务上。
大学要将教育和研究置于核心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大学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大学“去行政化”的推进。
学校要主动作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决策,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的支持和监督,呼吁大学“去行政化”的进程加快推进。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困境与路径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困境与路径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缪海君陈建文【摘要】合理高校行政,对高校管理来说无可厚非,但是过度扭曲和泛化后的行政,则不可避免地带来高校行政化弊端,阻碍高校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行政化愈演愈烈,逐渐地远离了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导致“去行政化”的呼声愈来愈强烈。
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公立高校“去行政化”还面临着包括观念、制度和操作等诸多困境,需要逐一破解。
本文在对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去行政化”改革进行思考和探索,力图寻找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一、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现状和困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取消学校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深化教育改革。
普通高校去行政化,回归教育学术本质,是当前教育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现象十分严重,其“行政化”主要表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行政级别等级化、高校行政权力主导学校事务、高校组织运行方式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导致校园官僚作风盛行,滋生各种腐败,而且制约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导致学术资源分配不均。
因此,进行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亟不可待。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遭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正如一心要“去行政化”的南方科技大学,遭遇了一系列的“行政化”挑战。
当前普通高校“去行政化”至少面临四大困境,即观念困境、制度困境、操作困境、法律困境,破解了这些困境就意味着为大学去行政化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观念困境是指与高校教学活动相关的政府部门、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对公立高校“去行政化”的认识不足,仍存在着官本位的传统思想,这导致“去行政化”措施不能顺利实施。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困境,指的是现有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和体系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比如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至上,致使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无法真正落实与实现,而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只能采取渐进式的而非暴风骤雨式的改革。
教育“去行政化”刻不容缓,大学喜亦忧
教育“去行政化”刻不容缓,大学喜亦忧发布时间:2010-3-1 15:32:26点击次数:121畅想‚去衙门化‛后的大学……2010年02月28日新华网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徐锋对一所学校而言,基建腐败烂的只是皮肉;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腐败,坏的是大脑;而‚泛行政化‛的恶果,则是心肌梗塞。
昨天,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直言目前‚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他表示,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力争实现教育家办学。
总理的话,也是很多人一直想说的话。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对一所学校而言,基建腐败烂的只是皮肉;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腐败,坏的是大脑;而‚泛行政化‛的恶果,则是心肌梗塞——它以超稳固的金字塔层级系统及其产生的无形力量,阻塞了大学的独立思考、学术创新、自由流动,也阻塞了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活泼快乐与师德理念。
当我们看到‚部-厅-处-科‛在高校内部的一字排开,高校一个处长所能调动的丰富资源,一个县重点高中的校长也官拜‚科级领导干部‛,我们逐渐懂了,在中国何以出现40教授争夺一个处长职务的怪事,何以导致‚教师绩效工资‛肥水尽流‚行政田‛的不公。
如今学校的功利化,具体体现于钱、权、名,而三朵并蒂花,养分都来自‚级别‛——有了一定的级别,则可以配臵专车、公选入仕、控制资源、优先推荐为名师或学术带头人……我们不能武断地说,种种乱相都是教育‚泛行政化‛的直接产物,但毫无疑问,中国教育的官场化、学校的衙门化,对中国教育的许多问题起到了很坏的催化作用。
教育‚去行政化‛已刻不容缓,好处自不待言,但阻力和困难也可想而知。
现在,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学校取消官阶后的图景——一方面,‚去行政化‛的教育界将迎来难得的清新空气。
首先,治校者从‚教育官‛变为教育家,森严有序的学校官场,将注入自由辩论、民主决策、科学论证的因子。
其次,学校行政序列不再是吸引教授们削尖脑袋争夺的香饽饽。
行政者,服务于教学和学术也,教师者,立足于教学、研究也,二者各归其位。
高校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高校去行政化利大于弊第一篇:高校去行政化利大于弊高校去行政化利大于弊一,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国大学行政化现象由来已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事实上,自近代大学创建起,行政权力长期充当着大学运行管理的主导力量,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和变革,最终形成了当前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客观现实。
从办学方针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清末崇尚“中体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党化教育”,解放后遵循“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即使在大学自由度较大的清末民初及抗战时期,我国都是将大学视为国家“富国强兵”的工具。
国民党统治时期确定的大学宗旨之一,便是在“党化教育”方针指导下,强调“信仰及服从领袖”。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地位的从属性和大学功能的工具性,以及大学行政化的萌芽并非今天才有。
从权力基础看,官员身份和资源控制是大学行政化的物质前提。
建国后,我们不是把大学视为独立的学术自治体,而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大学没有了独立性。
从主观认识看,对教育行政化之弊端的认识并不是今天才有。
早在1931年,梁漱溟就曾指出:“要想中国教育有生机,非打破推翻今日官办教育的局面、得一大解放不可,官办教育,教育愈办愈死……中国现在所需要的正是创造。
因中国社会旧日的一切多不适用,近今从西洋直接抄袭过来的又不适用,所以非创造自家所适用的一套新文化不可,政治、经济乃至一切皆然,教育正同一例。
这变断非由官去变,要自由试验而后才变得通。
”从客观效果看,总体上,大学行政化倾向与大学功能表现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恰恰是政府对大学不管或管得少、大学行政化色彩较淡的时期。
无论是在大学刚刚起步的清末民初时期,还是在大学相对快速发展的北洋政府时期和民国时期,社会基本上都处于动荡状态;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在事实上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其意志在全国各个方面还难以“贯彻执行”,从而为大学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与对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但是教育质量并不令人满意,高校行政化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在行政管理中,组织架构和运行体制与行政机关接近,实行等级分明的科层制,在高校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系中有明显的行政级别差异。
高校行政化包括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外部行政化意味着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管理,视同对待下属机构的管理,高校缺乏自主权,独立法人的地位不明确。
高校内部行政化,就是高校内部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中,学术权力处于仆从地位,行政权力干预学术事务,以行政手段处理学术事务。
高校行政化的表现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
行政化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一是我国高校有严格的行政等级划分;二是我国高校领导由各上级主管部门指定;三是直接干预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四是干预我国高校岗位设置制度。
行政化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一是我国高校内部机构设置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二是校内资源配置行政化;三是行政化波及到学生。
高校行政化的弊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首先是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其次是历史上形成的高度集中的高效管理体制,最后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目前我高一些高校进行了去行政化的变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取消校长行政级别,提倡校长职业;成立新的学术委员会,行政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精简行政机构,实行机构合并。
现有的去行政化面临很多困境,主要是观念困境和制度困境。
最后本文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第一,建立与完善高等院校治理结构;第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第三,进一步强化教授治学地位;第四,积极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置 教学 、 研 、 政 管 理 机构 , 科 行 自主确 定 内部 收入 分配 等 。有人 畅想 , 大学 去 行 政化 后 , 治校 者 从 “ 官
员” 为 教 授 , 严 有 序 的 大学 官 场 注 入 了 自由辩 变 森 论 、 主决 策 、 民 科学 论 证 的 因 子 , 学行 政 序 列不 再 大 是 吸引教 授削 尖 脑 袋争 夺 的香 饽饽 。行 政者 , 服务 于教 学和 学术 也 ; 授者 , 足于教 学 、 术也 , 教 立 学 二者
世 纪 以来 , 随着 我 国大学规 模 的迅速 扩大 , 学行政 大
管 理力 度不 断加 强 , 出现 了行 政权 力 主 宰 学 术权 力 甚 至替 代学术 权 力 , 大学背 离“ 学本位 ” 而趋 向“ 官本
位” 日益严 重 的 行 政化 现 象 。 大学 内外 有 识 之 士对 此 忧心 忡 忡 议论 纷 纷 , 其在 2 1 尤 0 0年 与 2 1 0 1年全 国“ 两会 ” , 上 代表 委员 对大 学去行 政 化 的呼声 强烈 , 随 之进 入 了大众 的视 野 。时 至 今 日, 学 术 界 、 两 在 “ 会” 和社 会舆 论饱 受诟 病 的大学行 政 化 , 但 没有好 非
日, 教育部新 部长 袁 贵仁 也 明确 表示 , 逐 渐 改变 政 要 府 对学校 管理 以及 学校 内部管 理 的行 政化 倾 向。同 年, 大学去行 政化 写 入 了《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 发 展 规划纲要 》 进入 了国家教育改革 的制度层 面 。 , 对 于解 决 大学 行 政 化 问题 , 规 划 纲 要 》 出 了 《 提 “ 推进 政校 分开 、 管办 分 离 ” 政 校 分 开 ” 要 是政 。“ 主 府 管理 学校 要 有一 个规 则 , 明确各 类各 级 学校 办 要“
我 国大 学 的行政化 问题 , 自上 个 世纪 9 0年代探
学 的条件 和责 任” 管办 分 离 ” 。“ 主要 是 扩 大学 校 办 学 自主权 , 自主 开 展 教学 活动 、 学 研究 、 如 科 技术 开 发和 社会 服务 , 自主制定 学校 规划并 组织 实施 , 自主
讨 建设 现代 大学 制 度 起 , 进 入 了学者 的视 野 。本 就
1 趋 势 : 学行 政 化 必 须 改 革 大
由于历 史 的 原 因 , 国大 学 现 在 流行 的是行 政 我 的规 则 , 而不是 学 术 的规则 。近几 年来 , 学 的行政 大 化一 直被 认 为是 影 响 大 学 发 展 的核 心 因素 之 一 , 其 危害程度 已经惊动 了 国务 院总理 ,00年 2月 2 21 7日, 温家宝 总理 与 网友 在线 交 流时 明确 地说 , 教育 行 政 “ 化 的倾 向需 要改变 , 最好大学 不要设 立行 政级 别 。次 ”
LI Y a U o
( h ja g No ma ie st ,i h aZ ein 3 1 0 ) Z ein r l Unv r iy Jn u h j 2 0 4 a
[ sr c]Th a e ic se b u h u rn i a in rn n o f so fChee u ie st d nsr t n Abta t ep p rdsu ssa o tt ec re tst t ,te da dc nu in o is nv riya miitai u o o
近年 来 , 后 有许 多大 学校长 公开批 评 大学“ 先 官 本位 ” 现象 , 导大 学去 行政化 。可是 当《 倡 规划 纲要 》 提 出要逐 步取 消 大学 的行 政 级 别 时 , 一些 校 长 又认
为 , 全社 会都 以行 政级 别作 为评 价标 准时 , 在 取消 大 学行 政级 别将 贬 低 教 育 。有 人认 为 , 长对 去 行 政 校 化 叶公好 龙 , 有人 觉得 校长 口是心 非 , 实际上 很在 乎
a ut or r ou e m e s e orde a nd p s f wa d c nt r a ur sf - dmi i ta i n s r ton.
[ y w r s Unv riyo d nsr t e Ke o d ] iest fa miita i ;Chn ;c u tr a ue v ia o n e mes rs
第 1期 21 O 2年 3月
评
Hale Waihona Puke 价与管理
Vo . 0 1 1 No 1 .
M a .2 2 r O1
E au t n 8 a a e n v lai LM n g me t o
大 去 行 政 化 之 路 布 满 荆 棘
刘 尧
( 江师 范 大学 , 江 金 华 3 1 0 ) 浙 浙 2 0 4
【 摘 要 】本 文 探讨 了我 国 大 学 行 政 化 问题 的 现 状 、 势 、 惑 , 提 出 了去 行 政 化 的 相关 对 策 。 趋 困 并
【 键 词】大 学 行 政 化 ; 关 中国 ; 策 对
【 中图 分 类 号 1 G 4 67
The Go e n n e St t s,Tr n s a d Co n e m e s r so s v r a c a u e d n u t r a u e f Chi e Uni e ste L ne v r ii s
各归 其位 。畅 想归 畅想 , 3 依 然存 在 许 多 难 以抉 见实
择 的困惑 。
转 的迹 象 却 呈 现 悄 然 蔓 延 的 势 头 。 这 不 禁 使 人 担 心, 大学 去行 政化 之路 布满 荆棘 。
2 困惑 : 学 去 行 政 化 的艰 难 抉 择 大
2 1 大 学 去 行 政 化 的 风 险 与 危 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