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中庸之道》练习
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沂水春风练习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侍.坐()饥谨.()哂.()俟.()千乘.()莫.( )春冠.者()鼓瑟.()铿.尔()喟.然()撰.()舞雩.()二、解释加点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活用类型解释1、可使足.民: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3、鼓.瑟希,铿尔:4、浴乎沂,风.乎舞雩:5、三子者出,曾皙后.:6、可是有勇.: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三、解释划线词语:1、侍.坐:2、居.则曰:3、如或..知尔:4、如.五六十:5、如.其礼乐:6、尔.何如?7、摄乎..大国之间:鼓瑟希,铿尔. 8、加.之以师旅..:9、因.之以饥馑..三年子路率尔.而对曰..: 10、比及11、且知方.也 12、夫子哂.之 13、愿学焉.14、以俟....君子: 15、愿为小相.焉 16、舍.瑟而作17、何伤.乎 18、夫子喟然.. 19、吾与.点也 20、其言不让.21、唯.求则非邦也与 22、宗庙之事,如会同...:四、判断句式并翻译:1、毋吾以也/不吾知也翻译2、则何以哉/何伤乎翻译3、尔何如翻译4、浴乎沂翻译5、为国以礼翻译6、加之以师旅翻译7、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8、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10、可使有勇翻译五、翻译重要句子1、子曰:“以吾一日之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六、问题复习:1、子路率尔的神态表现了他什么性格?他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2、孔子为什么哂之?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比较看重什么/3、曾皙的志向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4、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5、本文塑造了孔子什么样的形象?习题小测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时时而间.进B.比及.三年此其近者祸及.身C.且知方.也方.六七十D.吾与.点也失其所与.,不知3.下列句子中的“如”,和例句中的“如”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宗庙之事,如.会同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下列句子中的“比”,和例句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比及三年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D.义之与比.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方”字的解释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夫虽无四方.之忧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点也:跟,介词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表反问语气B.冠者..六七人:儿童..五六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童子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害舍瑟而作.:起D.因之..以饥馑:于是,就以俟.君子:等待7.下列句子加点的“以”,词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加之以.师旅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⑤为国以.礼A.③与⑤ B.①与④ C.②与③ D.④与⑤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 C.因之以饥馑 D.唯求则非邦也与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知吾也A.夫晋,何厌之有?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古之人不余欺也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B.如会同,端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高中语文中庸之道练习试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子曰:“,德之贼也.”(1)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1分)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3分)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仁者如何真正地做到“好人”和“恶人”?(2分)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孔子认为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但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是现在很多人的处世原则,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对此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2分)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不见得就是好的,这至少说明自己在为人处事上没有原则和标准。
应该做到把握住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去处理事情或与人的关系,而应以善恶是非为标准,做一个有是非原则、有智慧有正义的人。
(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②《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③《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高中选修《论语》选读 14《中庸之道》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庸之道》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6分)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②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③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饣壹而饣曷②,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③。
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注]①齐:通“斋”。
②饣壹而饣曷:指食物腐败变味。
③食气:指主食。
(1)小如饮食者也常蕴含着大道理,如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孔子认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简析其中蕴含的孔子的什么思想。
(2分)(2)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
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中庸。
席上肉虽然多,但不要比主食吃得多。
只有酒不限量,不要醉就可以了。
这体现了孔子折中、适当、不走极端的处世原则。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应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论语·乡党》里的内容,可以知道,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庸”的思想,体现了孔子折中、不走极端的处事原则。
(2)解答本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矛盾”还是“不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
第一句,“批判‘耻恶衣恶食者’”,《论语·雍也》中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肯定颜回的“安贫乐道”;《论语·里仁》中说“士志于道”,“士”指的是“君子”,这是说君子应追求正道,这两处都是强调“道”。
第二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极为讲究”,对饮食的重视强调的是“礼”。
(2)不矛盾。
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对讲究吃穿,是对“道”的强调。
高中语文沂水春风练习试题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本段文字是《<论语>选读》中《沂水春风》的节选。
“子路率尔而对曰……”,众人对子路的“率尔而对”都持否定态度,包括孔子,以“夫子哂之”为证。
你能否从子路自身出发并结合当代的社会形势作逆向思考,为“子路率尔而对”找点正当的理由?请分点表述。
①子路是素怀大志才抢先答的。
孔子曾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如果说他自负,那他也是有资格的。
②孔子倡导谦让,也不必用在课堂讨论上,否则,谁来充当出头鸟?又如何形成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孔子的这一番开场白岂不失去意义?③当年毛遂如果怕被人斥为“不让”,不敢自荐也就无法发挥他的作用,也许赵国就会早几十年被灭掉。
④当今的年轻人更应像子路那样大胆言志、敢于献才,不怕别人哂笑,才有机会让社会了解自己,挑选自己。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
1.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率真(直率)、不谦逊。
(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
)2.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
子路不知谦让,本身就不符合“礼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
(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选读》课堂练习 (沂水春风)
①你的浮躁决定你的冲动,②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③你的沉稳
决定你的踏实,④你的柔韧决定你的忍耐,⑤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
总之,⑥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名声。
(1)与内容不符,必须删掉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2)还有一句不贴切,应修改
为
。
参考答案:(1)①,因①与语境义不符。
(2)⑥应改为“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如会同,端章甫: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答案:端:穿礼服;章甫:戴礼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五六十,如七八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shèng)之国
D.曾皙(xī) 长(zhǎng)乎尔 以俟(sì)君子 鼓瑟(sè)
希
答案:冠(guàn)者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时时而间进
B.比及三年
此其近者祸及身
C.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
D.吾与点也
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B到;A中间;间或,断断续续地;C正道,指是非准则;纵横
《<论语>选读》课堂练习 13沂水春风
中庸之道练习
《<论语>选读》同步练习之《中庸之道》姓名班级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民鲜.(xiǎn)久矣必也狂狷.乎(juān)B.恶称人之恶.(wù)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C.恶果敢而窒.(zhì)者恶徼.以为知者(jiāo)D.恶不孙.(xùn)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jiē)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A.师也过,商也不及..,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狂者(比不上)狂者进取B.有所不行..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不可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C.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卑鄙无耻)恶讦以为..直者(把…当作)D.恶果敢..(懂得道理)..而窒者(果断而勇敢)人不学,不知道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然则师愈.与(严重)B.过犹.(如同)不及无适.(亲近)也,无莫也C.义之与比.(靠近)小大由.(遵从)之D.乡原.(谨慎老实),德之贼也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中庸之.为德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B.乡原,德之.贼也/ 其不善者恶之.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D.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A.知和而.和B.君子和而.不同C.恶勇而.无礼者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A.师与商也.孰贤B.狷者有所不为也.C.亦不可行也.D.乡原,德之贼也.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中庸之道》同步练习
][名校联盟]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中庸之道》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民鲜()久矣狂狷()褊()急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乡原()恶()称人之恶()者讪()上徼()讦()剽()窃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乡原,德之贼也通,释作。
(2)恶徼以为知者通,释作。
(3)恶不孙以为勇者通,释作。
3、解释加点的字词(1)民鲜.久矣(2)然则师愈.与(3)过犹.不及(4)无适.也(5)无莫.也(6)不得中行而与.之(7)必也狂狷..乎(8)小大由.之(9)君子和.而不同.(10)恶居下流而讪.上者(11)恶果敢而窒.者(12)恶徼.以为知者(13)恶讦.以为直者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句子类型句子类型(1)乡愿,德之贼也(3)恶不孙以为勇者(2)恶徼以为知者(4)恶讦以为直者5、名句背诵检测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
⑵礼之用,。
⑶先王之道,斯为美,。
⑷知和而和,,亦不可行也。
⑸乡原,。
⑹君子和而不同,。
⑺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⑻恶徼以为知者,,恶讦以为直者。
四、思考探究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区别“和”与“同”的意义。
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
4、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题目。
(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选读《中庸之道》课文练习(含答案详解)
论语选读《中庸之道》课文练习(含答案详解)班级:姓名: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民鲜.(xiǎn)久矣必也狂狷.乎(juān)B.恶称人之恶.(wù)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C.恶果敢而窒.(zhì)者恶徼.以为知者(jiāo)D.恶不孙.(xùn)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jiē)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A.师也过,商也不及..狂者(比不上)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B.有所不行..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不可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C.恶居下流..直者(把…当作)..而讪上者(卑鄙无耻)恶讦以为D.恶果敢..(懂得道理)..而窒者(果断而勇敢)人不学,不知道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然则师愈.与(严重)B.过犹.(如同)不及无适.(亲近)也,无莫也C.义之与比.(靠近)小大由.(遵从)之D.乡原.(谨慎老实),德之贼也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中庸之.为德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B.乡原,德之.贼也/ 其不善者恶之.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D.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A.知和而.和B.君子和而.不同C.恶勇而.无礼者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A.师与商也.孰贤B.狷者有所不为也.C.亦不可行也.D.乡原,德之贼也.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C.乡原,德之贼也。
【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三课《沂水春风》随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A、居.则曰:“不吾知也!”居:在家里B、吾与.点也与:赞成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义D、愿为小相.焉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解析A项居:闲居,平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就是(D)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D项都就是第二人称代词;A项语气助词,表反诘/音节助词,表停顿;B项因为/用,把;C项表反问语气/同介词“于"。
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就是(C)A、孰能为之大B、风乎舞雩,咏而归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三子者出,曾皙后解析A项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司仪。
B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D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就是(A)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患人之不己知C、无乃尔就是过与D、沛公安在解析A项就是介词结构后置,B、C、D三项都就是宾语前置,与所给例句相同.5、名句填空。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高中语文《中庸之道》练习题
《中庸之道》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参考:“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答题参考: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
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
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以恰当评价,等。
1。
高中语文《中庸之道》课时作业测试题
《中庸之道》课时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至:到达 B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 适:亲近 C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由:遵循,遵从 D .乡原.,德之贼也 原:通“愿”,谨慎老实 解析 A 项至:达到极点。
指最为适用、最为宝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必也狂狷乎.君子亦有恶乎.B.⎩⎪⎨⎪⎧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狷者.有所不为也 C.⎩⎪⎨⎪⎧ 恶勇而.无礼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D.⎩⎪⎨⎪⎧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未可也.。
” 解析 B 项均为代词,“……的人”。
A 项语气词,表感叹/语气词,表疑问。
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
D 项助词,表停顿/语气词,表判断。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 .无适也,无莫也B .乡原,德之贼也C .然则师愈与D .不得中行而与之解析 A 项中“莫”通“漠”。
B 项中“原”通“愿”。
C 项中“与”通“欤”。
4.下列加点的字都属词类活用,其中与“必也狂狷乎”中的“狂狷”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B )A .博.我以文B .孰能为之大.C.曾皙后.D.风.乎舞雩解析B项与题干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狂狷:狂放的人,狷介的人。
大:大司仪。
A项博:形容词用作动词,丰富。
C项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D项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5.名句填空。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沂水春风》《中庸之道》练习
《沂水春风》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①如或.知尔②比.及三年③如.五六十④夫子哂.之⑤舍瑟而作.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⑦为国以礼⑧其言不让.二、基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A.因之以饥馑..,端章甫.. B.如会同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风.乎舞雩C.冠.者五六人 D.秦伯说,与郑人盟.5.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 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 D.加之以师旅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因.之以饥馑(叠加,增添)B.子路率尔..而对曰(飞快地)比及..三年(等到)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D.舍瑟而作.(站起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三、翻译下列句子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或知尔,则何以哉?4. 唯赤则非邦也与?。
沂水春风 复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有人认为孔子“与点”是因为“道不行”,曾晳的 暮春咏归图,正是孔子“乘桴浮于海”心境的反映; 也有人说孔子“与点”是因为曾晳的暮春咏归图,正 是儒者大同理想实现后的写照。请结合你对孔子的理 解,谈谈你的看法。
(D)【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个小小的 司仪员,那么谁能给诸侯做大司仪呢?】
14.选出下列对课文解说判断不当的一项 A.本文以“言志”为线索,通过“孔子问志——学生言志—— 孔子评志”三部曲,记录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学生 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B.对于子路的“治千乘之国”之雄心壮志,孔子深表赞同,报 之以赞赏的一笑,而对于冉有、公西华之志,孔子都没有反应, 暗示了他不以为然的态度。 C.曾皙之志不在为政,但其描述的暮春同游图,正是孔子所向 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对此孔子非常感慨,当即表示赞 同。 D.从文中可看出,孔子是一个平易和蔼、思想开明、胸怀开阔、 教育有方的师长,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立志, 关心国家政事,而且彼此之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民主。 E.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 述志后,他能将他们的志上升到“礼治”的高度,将他们要做的 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
课文解读 本文以不长的篇幅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几个弟子 的不同性格和才能志趣:子路坦率,冉有、公 西华谦虚,曾点淡泊名利。孔子对学生的评价 中肯而恰当,每个人的不同性格,都表现得栩 栩如生。 全文没有描述孔子自己的志向,而是通过他对 子路等人观点的批评和“吾与点也”的感叹, 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这种侧面描写的 手法既简练,又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不同的观点作了全面的 评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语文版-语文-高二-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语文4.14《中庸之道》同步练习
1.14《中庸之道》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民鲜()久矣狂狷()褊()急乡人皆好()之乡人皆恶()之乡原()恶()称人之恶()者讪()上徼()讦()剽()窃 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乡原,德之贼也(2)恶徼以为知者(3)恶不孙以为勇者3、解释加点的字词(1)民鲜.久矣(2)然则师愈.与(3)过犹.不及(4)无适.也(5)无莫.也(6)不得中行而与.之(7)必也狂狷..乎(8)小大由.之(9)君子和.而不同.(10)恶居下流而讪.上者(11)恶果敢而窒.者(12)恶徼.以为知者(13)恶讦.以为直者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句子类型句子类型(1)乡愿,德之贼也(3)恶不孙以为勇者(2)恶徼以为知者(4)恶讦以为直者5、名句背诵检测⑴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
⑵礼之用,。
⑶先王之道,斯为美,。
⑷知和而和,,亦不可行也。
⑸乡原,。
⑹君子和而不同,。
⑺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⑻恶徼以为知者,,恶讦以为直者。
四、思考探究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区别“和”与“同”的意义。
并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句话的启示。
4、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题目。
(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完整版)沂水春风练习
(完整版)沂水春风练习13《沂水春风》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鼓瑟希,铿尔⑶唯求则非邦也与⑵莫春者,春服既成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A.名作动B.名作状C.名作使动D.名作意动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⑶风.乎舞雩⑵冠.者五六人⑷端章甫...,愿为小相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比及三年,可使有勇⑹浴乎沂,风乎舞雩⑵不吾知也⑺以吾一日长乎尔⑶则何以哉⑻毋吾以也⑷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⑼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⑸异乎三子者之撰⑽何伤乎?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鼓瑟希,铿尔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A.因之以饥馑..,端章甫C.摄.乎大国之间D.异乎三子者之撰...B.如会同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B.风.乎舞雩C.冠.者五六人D.秦伯说,与郑人盟.5.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因.之以饥馑(接着)B.子路率尔..三年(等到)..而对曰(飞快地)比及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D.舍瑟而作.(起身)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7.选出加点“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毋吾以.也A.以.吾一日长乎尔 B.素以.为绚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为国以.礼8.选出加点“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失其所与.,不知A.则与.之斗卮酒B.客从外来,与.坐谈C.吾与.点也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9.选出加点“知”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郑既知.亡矣 D.失其所与,不知.10.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摄乎.大国之间A.以吾一日长乎.尔B.夫子之曰,不亦宜乎.C.异乎.三子者之撰D.风乎.舞雩11.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宗庙之事,如.会同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如.有所立,卓尔12.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例句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例:为.国以礼A.由也为.之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愿为.小相焉D.为.击破沛公军1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高二语文《沂水春风》同步练习
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在家里B.吾与点也与:赞成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义D.愿为小相焉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夫子何哂由也)B. 加之以师旅(以吾一日长乎尔)C. 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尔何如)3.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孰能为之大B.风乎舞雩,咏而归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三子者出,曾皙后4.下列各句与“不吾知也”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异乎三子者之撰B.不患人之不己知C.无乃尔是过与D.沛公安在5.名句填空(12分)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比及三年比:比较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述述何伤乎伤:妨害C.吾与点也与:赞成宗庙会同会:指诸侯会盟D.其言不让让:谦让孰能为之大孰:谁7.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如其礼乐,以(连词,相当于“而”)俟君子B.毋吾以(因为)也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8.下列对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五十或六十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9.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2021年高中语文《沂水春风》课时2课堂作业 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1年高中语文《沂水春风》课时2课堂作业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①如或.知尔( ) ②比.及三年( )③如.五六十( ) ④夫子哂.之( )2.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且知方.也④方.六七十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也同3.对文中加点的四个“以”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则何以.哉④加之以.师旅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③④全相同C.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注意添加必要的关联词以疏通语气)①居则曰:“不吾知也!”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③非曰能之,愿学焉5.这段文字中,孔子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他为何“哂”子路?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如或.知尔②比.及三年
③如.五六十④夫子哂.之
⑤舍瑟而作.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⑦为国以礼⑧其言不让.
二、基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
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
A.因之以饥馑
..,端章甫
.. B.如会同
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
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B.风.乎舞雩
C.冠.者五六人 D.秦伯说,与郑人盟.
5.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不吾知也 D.加之以师旅
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如或知尔,则何以.(做)哉因.之以饥馑(叠加,增添)
B.子路率尔
..而对曰(飞快地)比及
..三年(等到)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D.舍瑟而作.(站起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或知尔,则何以哉?
4. 唯赤则非邦也与?
《中庸之道》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1.必也狂狷乎
2.乡原,德之贼也
3.恶徼以为知者
4.恶不孙以为勇者
二、基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鲜.(xiǎn)久矣必也狂狷.乎(juān)
B.恶称人之恶.(wù)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
C.恶果敢而窒.(zhì)者恶徼.以为知者(jiāo)
D.恶不孙.(xùn)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jiē)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不及
..,狷者有所不为也(积极向上)..狂者(比不上)狂者进取
B.有所不行
..之,亦不可行也(礼节节制)..(不可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C.恶居下流
..直者(把……当作)
..而讪上者(卑鄙无耻)恶讦以为
D.恶果敢
..(懂得道理)..而窒者(果断而固执)人不学,不知道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之.为德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
B.乡原,德之.贼也/ 其不善者恶之.
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
D.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4.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乡愿,德之贼也
B.恶徼以为知者
C.恶不孙以为勇者
D.恶讦以为直者。
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而.和B.君子和而.不同
C.恶勇而.无礼者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乡原,德之贼也
2.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3.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4.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