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多);
编辑版pppt
36
经股动脉穿刺
编辑版pppt
37
穿刺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多选在股横纹下方约1-2厘 米,股动脉搏动的正下方;穿刺点过于 靠近股横纹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 带,术后无法止血。穿刺点过低,则因 股动脉位置较深,且有动脉分支,不易 成功;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 易造成动静脉瘘
各种急救药品和输液泵
编辑版pppt
27
2、工作人员:
至少5名工作人员即术者和助手各1名、 护士1名、心电监护人员1名、放射线技 术员1名,需要全麻时,临时配麻醉师1 名
编辑版pppt
28
3、完善术前各种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和血型;
血生化全套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及电解质;
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 度;
编辑版pppt
31
8、术前一日行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 9、经桡动脉穿刺者行ELLEN试验 10、术前检查股动脉、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
况,以助手术并与术后对照 11、训练病人深吸气、憋气和咳嗽动作 12、术前嘱病人行平卧位排尿训练
编辑版pppt
32
13、对既往有过敏史者、碘过敏试验阳性、 心功能差及肾功能受损等病人
快速房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编辑版pppt
22
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及电解 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出血性疾病如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编辑版pppt
23
病人身体状况不能接受和耐受该项检查 者
发热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其它原因
编辑版pppt
24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 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 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 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 脉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 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20.锐缘支 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 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的定义:冠状动脉造影时, 投照体位以图象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即 从图象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 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 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 观测心脏 头位、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LAO) 45º + 头位(Cra) 20º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5.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右前斜(RAO)30º +头位(Cra)20º (右肩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脉出现了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进而引起了心脏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尽管临床目前有多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功能的技术,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概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手术医师将特殊的造影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的根部,在X线的指导下插入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随后手术医师在造影导管的尾端推注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X线下显影,同时,系统将冠状动脉显影的情况用电影、录像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根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的设备心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术需在心导管室完成,所谓的心导管室就是装备了心血管造影机及配套设施的专用检查室。

心血管造影机:主要功能部件为X线的球管,该球管固定在外形像英文字母C 的金属架上,因此,又称为C型臂,其可灵活地调节位置,从不同的摄影角度观察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导管:分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造影剂:不透X线的含碘造影剂。

过去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目前已很少应用。

当今主要应用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典必乐、欧乃派克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入路动脉:导管经周围动脉(双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

应用动脉鞘建立造影导管进出动脉的通道:入路动脉选择后行动脉穿刺术,并植入有单向阀门的动脉鞘。

动脉导管到位:造影导管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后,在X线透视指引下,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内,然后分别在不同的X线球管的投照体位,术者手推3-5ml造影剂,推注后,造影剂迅速分布在冠状动脉腔内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推药的同时计算机记录造影的结果。

拔管及局部压迫:造影完毕,需拔除动脉鞘,由于穿刺的是压力较高的动脉,拔鞘后需局部压迫20-30min,然后加压包扎,病人平卧12—24h。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术前准备
➢ 碘过敏试验、备皮 ➢ 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 血常规 ➢ 出凝血时间 ➢ 准备行PCI者,术前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应用华法令者,术前用肝素代替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镇静剂 ➢ 建立动脉通路
冠脉造影途径
股动脉途径 桡动脉途径
➢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 ➢腹主动脉以下血管病变,经股动脉途径困难或不可能 ➢出血出血高风险时经桡动脉途径出血并发症较少
侧枝循环
并发症及处理
心肌梗死
术前、术中保持肝素化,溶栓,或PTCA或急诊搭桥
冠脉内膜脱落或撕裂
操作轻柔,防止损伤,急诊PTCA
持续性冠脉痉挛
硝酸甘油和/或钙离子拮抗剂
空气栓塞
术中防止
持续心绞痛
注射硝酸甘油等
心律失常
对症处理
➢沿途分支:钝缘支、窦房结 பைடு நூலகம்。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的1525%。左优势型时可达4050%。
右冠状动脉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起源于右冠窦,沿房室沟下行 至后十字交叉处,分为左室后 支及后降支,供血范围占左心 室的25-35%。
➢沿途分支:圆锥支、窦房结 支、右室支〔锐缘支〕、房室 结支。
冠脉造影适应证
确诊:冠状动脉疾病;左室功能损害 血管重建术前评价:左室功能;冠状动脉病变 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重建术预后
冠脉造影禁忌证
➢不能解释的发热 ➢未治疗的感染 ➢严重贫血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凝血功能障碍 ➢未控制的高血压 ➢洋地黄中毒 ➢卒中活动期 ➢对造影剂〔碘〕过敏 ➢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偏心、类似夹层病变
分叉病变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2.0 P
3.0
头端长度 = P-S 距离(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T = 第编三辑版弯pp曲pt
53
Amplatz
S
右冠
T
1.0
2.0
3.0
头端长度 = P-S 距离 (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T = 第三弯曲
编辑版pppt
P
54
指引导管的选择
编辑版pppt
55
编辑版pppt
6
穿刺途径:经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
编辑版pppt
7
编辑版pppt
8
血管穿刺过程
穿刺成功后搏动性血流 从穿刺针流出
送入0.035-0.038英寸导丝
编辑版pppt
9
血管穿刺过程
沿导丝将血管鞘送入
编辑版pppt
10
血管穿刺过程
撤出导丝和鞘芯
编辑版pppt
11
冠脉造影投照体位的选择
编辑版pppt
62
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意义
• 冠脉狭窄直径大于50%以上,运动可诱发心 肌缺血,所以认为是有意义的病变
• 直径狭窄小于50%,由于小冠脉阻力降低的 代偿作用,即便运动也不会产生缺血,但可
能会慢性进展或发生斑块破裂而形成急性冠 脉事件
• 直径狭窄80%至85%以上者可引起静息时心 肌缺血
• Supplies blood to the;
– Inferior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 Anterior wall of the Right Ventricle
– Right Atrium – Posterior portion of the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STEMI直接PCI(特别是置入DES)患者,应给予负荷量替 格瑞洛180mg,以后90mg,2次/日(I,B);或氯吡格雷600mg 负荷量,以后75mg/日,至少12个月(I,A)。
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具有更强和快速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且前者不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
5.2.抗心绞痛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一 般情况下 ,患者应继续口服原有的常规用药 ,不必仅仅 为了介入操作而另加特殊药物。
但是冠脉造影只能提供关于管腔狭窄的信息, 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以确立冠状动脉疾患诊断为目的
1、不典型胸痛如胸痛综合征、上腹部症状包括胃、食道症状, 临床上难以与心绞痛进行鉴别,为明确诊断者;
2、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症状,无创性检查如运动平板试验、 心肌核素显像等提示心肌缺血改变者;
.
“心”畅无阻……
.
7、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
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保需要;
.
8、非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 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 同时进行干预:
1)风湿性心瓣膜病欲行瓣膜置换术前,且年龄>40岁或有胸痛 症状者;
2)老年性心瓣膜病换瓣手术前; 3)心室壁瘤手术前; 4)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术前; 5)先天性心脏病行矫正手术前,尤其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转
位等可能合并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 6)其它非心血管疾病 肿瘤或胸腹部大手术前须排外冠状动脉
病变,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评价左心室功能。
.
以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或评价治疗效果为目的
1、稳定型心绞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 活;

医学专题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医学专题冠状动脉造影简介
右冠状动脉 近段 开口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dòngmài)发出处或右冠第一
个弯曲部
中段 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锐角缘支动脉 发出处
远段 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左前降支动脉(DÒNGMÀI)分段
近段 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或第一对角(duì jiǎo)支发出处
状动脉充盈不完全 TIMI Ⅱ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
但造影剂进入和清除的速度都较正常的冠状动脉慢
TIMI III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 盈和清除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左心室造影(ZÀOYǏNG)
左心室造影可在冠脉造影前和冠脉造影后进行(jìnxíng), 多数情况下是在冠脉造影后行左心室造影
无明显(míngxiǎn)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扩血管作用好
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无明显影响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很少引起窦性抑制和房室传导阻滞 很少引起过敏反应
价格昂贵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压力测定(CÈDÌNG)及压力曲线
左心室造影前后需测定(cèdìng)左心室压力及压力曲线
正常的左心室压力曲线呈高原型曲线 正常左心室收缩压为90~140(平均130)mmHg,左心室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1.2 正常(ZHÈNGCHÁNG)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guānzhuàng-dòngmài)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
大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
容积计算(jìsuàn)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课件

《冠脉造影》课件

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染色不均匀,出现 缺血或坏死区域。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动态观察
观察冠脉造影动态图像,注意血流速度和充 盈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心 肌病、瓣膜病等。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冠脉造影结果,建议定期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诊疗与会诊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
覆盖范围。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研究冠脉造影对患者的长 期影响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技术 的安全可靠。
02
03
技术标准与规范
培训与教育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操作技能, 规范使用造影剂,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处理措施
对于出血和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冰敷等 方法;对于血管迷走反射,可给予阿托品等 药物治疗;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止使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并发症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造影过程与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需平卧于手术台上,暴露手术 部位。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局部 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
穿刺血管
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选择合适 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内。
注射造影剂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内 ,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获取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
1. 无病变:冠脉造影图像中未观察到任何病变或异常。

2. 临界狭窄:狭窄程度小于50%的局部性病变,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

3. 中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介于50%至69%之间,可能引起轻度血流动力学改变。

4. 重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达到70%或以上,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症状如心绞痛和短暂心肌缺血等。

5. 完全阻塞:冠脉管腔完全阻塞,血流无法通过,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病症。

6. 血管闭塞:冠脉完全闭塞,未见任何血流通过。

7. 术后:已经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的区域,在造影图像中显示移植的血管或支架的位置。

8. 支架内再狭窄:原先植入的支架出现再次狭窄。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的冠脉造影病变分级标准,实际评估和分级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处理心律失常需要密切监测患 者的心电图变化,及时采取措 施,如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造影剂过敏
造影剂过敏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 脉介入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是由于患者对造影剂中的
某些成分过敏所致。
造影剂过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 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
重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处理造影剂过敏需要立即停止使 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药物和对 症治疗,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等
处理方法
对于心肌梗死,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如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等。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生命 支持治疗。
肾功能不全的处理
肾功能不全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时,造 影剂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 能不全。
VS
处理方法
对于肾功能不全,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 药物,同时注意水化治疗和利尿治疗,以 减轻肾脏负担。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可能需要采取透析等特殊治疗措施。
处理肾功能不全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肾功能指标,及时采取措施,如水化 治疗、药物治疗等,以保护肾脏功能 。
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尿量减 少、水肿、高血压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发生肾衰竭。
03 处理方法
血管并发症的处理
血管并发症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时,可能会发生血管并发症,如血管损伤、血 栓形成、出血等。
冠脉介入
通过心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 或阻塞进行扩张、支架植入等治 疗的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的流程
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检查,了解患者病情,确定手术方案。
1
手术过程
2
在导管室进行,通过心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
3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

冠脉造影操作流程

冠脉造影操作流程

冠脉造影操作流程
冠脉造影操作流程如下:
1、备皮+消毒+铺巾。

常规消毒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区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已为主流,但桡动脉穿刺不难见到高位桡动脉、严重迂曲、血管直径过细、严重血管痉挛等情况,所以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有备无患。

2、器械准备。

下图中列举了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现广泛使用的多功能造影导管,即可同时用于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

这种导管在经右桡动脉操作时极为方便,但有时通过左侧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型号便偏小,可借助其他类型造影导管进行操作。

介入器材多为亲水涂层,沾水便极为滑利、便于操作。

3、药物配制。

每个中心常规配制的药物不太一样,部分中心还喜欢使用混塔的"鸡尾酒"。

4、桡动脉穿刺及置管。

穿刺点定位:约桡骨茎突上一横指,桡动脉搏动较强处。

此处桡动脉搏动一般较为良好,且血管走形较直,便于穿刺。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

65
左冠状动脉 *********************
*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部和OM 开口; ****************************************** ************************************
脏;
编辑版pppt
48
LCA LAO60°
编辑版pppt
49
LCA RAO30°
编辑版pppt
5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 (OM) 开口和体部;
编辑版pppt
51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 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他将 导管经左肘前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 送入右心房,并拍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 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
编辑版pppt
4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Forssmann相继在自己身上做了九次右心导 管术。将浓缩的碘化钠溶液经导管注入心腔, 摄下了第一张右心室造影片。
起始部至后降支;
编辑版pppt
74
左前斜(LAO) 45º
编辑版pppt
75
编辑版pppt
76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 支及其开口情况;
编辑版pppt
77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解剖2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有两大支,即左冠状动脉 (LCA)和右冠状动脉(RCA)。
LCA开口于左冠窦,发出后至分支前称左主干 (LM),长度0、2-4cm之间,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 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 个别人无主干,此时得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 口于左主动脉窦内。LM分为前降支(LAD)和旋 支(LCX),42%得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中间支。
投照体位6
注意投照体位与呼吸、膈肌、肝、脾、 脊柱及导管得关系,以避免与冠脉影像重 叠导致清晰度下降。
大多数投照体位均须深吸气末-闭气下拍 摄、正位投射时须在平静呼吸、闭气下 拍摄,以减少肺野与心影得过度反差。
投照体位7
注意调整导管床与影像增强器之间得位 置关系:
要求每幅冠状动脉造影都要显示冠状动 脉全长,对心脏扩大或某支冠状动脉较大 者适当移动床得位置,以充分暴露冠状动 脉全长。
器械3
特殊型号导管: Amplatz型导管适于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短LM、LAD发出后呈“羊脚钩”状走行、 RCA开口部位于左冠窦及主动脉前方等, 常用AL1或1、5、AR1。 RCA向下开口时可用MP导管。
围术期工作1
术前准备 : 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下肢动脉搏动及过敏
史(尤其造影剂过敏史)、双腹股沟备皮、 术前心理教育、呼吸训练、适量限制饮 食饮水。
股动脉穿剌置管1
选穿剌点:右(或左)腹股沟韧带下 lcm处股动脉搏动最强点。
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5-lOml在穿 刺点处皮内、皮下局麻。
用刀尖横向点破皮肤2mm长,用直血 管钳自穿刺点沿穿刺方向扩张皮下 组织和筋膜。
股动脉穿剌置管2
将股动脉搏动最强点置于左手食指和中 指尖之间,右手持动脉穿刺针450角(300600)斜行刺向股动脉搏动最强点,有突然 减压感同时见穿刺针尾部有动脉血涌出 时停止前进,左手固定针,右手将短导丝 插入针内并轻轻向前推送,退针留导丝于 动脉内。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

Left/Right Coronary Artery 左右冠状动脉(LCA、RCA) Left/Right Main Artery 冠状动脉左右主干(L/RMA)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左前降支(LAD) LAD1:前降支近段,前降支起始部到第一对角支发出处。 LAD2:前降支中段,第一对角支发出处到前降支心脏隔面转角 处。 LAD3:前降支远段,前降支心脏隔面转角处。 D1:第一对角支或中间支。(Diagonal 1) D2:第二对角支 D3:第三对角支 Left Circumflex Artery 左回旋支(LCX) LCX1:回旋支近段,回旋支起始部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LCX2:回旋支远段,第一钝缘支发出处至远端在房室沟走行部 分。 OM1:第一钝缘支 Left Obtuse Marginal Branch OM2:第二钝缘支 OM3:第三钝缘支
Pulmonary Artery LAD Superior Vena Cava
LAD
LCx
LMB Left Atrium

LCx
LMB
Left Atrium
Descending Aorta
Descending Aorta
CT平扫图象
CT增强图象
GEMSC CT APPL TiP
Cardiac Anatomy
GEMSC CT APPL TiP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2.前降支近段; 3.前降支中段;4.前降支远段 5.第一对角支;6.第二对角支; 21.室间隔支 7.回旋支近段;8.回旋支远段; 9.钝缘支-左缘支; 10.后降支 右侧冠状动脉:(L、C型) 13.右冠状动脉近段;14.右冠状动脉中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11.窦房支; 12.右圆锥支(22.左心房支); 19.右心室支; 20.锐缘支-右缘支 16.房室结动脉; 17.后降支;18.左心室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位置的选择基本原则为了避免血管重叠和正确了解血管狭窄程度,常需要几个不同的冠状动脉投射视角。

总的原则是右前斜(RAO)位时的脊柱在屏幕的左侧,而左前斜(LAO)位时,脊柱在屏幕的右侧。

头位视角使膈影进入视野。

因对角支和钝缘支供血给心脏侧面,它们一般并列行走,LAD位于心脏前部。

在RAO位时,对角支位于心脏边缘而不是LAD。

LAO位时LAD行走在心影边缘,而不是对角支。

足位(CAU)使后面血管(例RCA后侧支或LCX钝缘支)下移。

头位(CRA)使后面血管上移。

为了避开膈肌,在大多数投射视角应该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住。

为了把对角支与LAD分开,应采用RAO+CRA位、呼气末,或在吸气末观察近段LCX。

在LAO+CAU 位、呼气末可观察左主干和LAD开口、吸气末观察LCX。

床移动应该平滑、缓慢。

在移床观察感兴趣全程动脉前,最好等待二至三个收缩周期并集中注意近端血管。

移动床寻找侧支循环相当重要。

不同的造影投射视角(1)左冠状动脉采用什么投射视角顺序可以有很大不同。

许多手术者从后前位开始,重点注意左主干。

单纯后前位的问题是与脊柱明显重叠。

浅RAO 角度可使冠脉避开脊柱。

更深的RAO位使LAD与LCX分得更开。

在RAO+CAU位可减少近端回旋支的假性缩短,使对角支位于LAD下面。

因此,200RAO+200CAU经常是首选视角,显示了整个左冠脉系统。

也为近端LCX提供良好视野,如存在中间支,也有利于对它开口起源的观察。

300RAO+250CRA可把对角支与LAD 分开,使它位于LAD上方。

后前位(AP)+400CRA有利于观察中、远段的LAD。

450LAO+300CRA利于把LAD和它的对角支分开,尤其对垂直位的心脏。

必须有足够的LAO角度分开脊柱与LAD。

这个角度也有利于左侧PDA分支。

更深LAO位进一步使LAD与LCX分离,并使LCX 避开脊柱,但也导致对角支起源与LAD 重叠及LAD远端与膈肌重叠。

450LAO+300CAU(“蜘蛛”位)有利于观察左主冠状动脉和LCX近端起源。

也可观察近端LAD,但有假性缩短。

必须有足够的LAO使脊柱与心脏阴影分开。

只需最小甚至不移动床。

侧位可以观察中段LAD。

另外,LAD远端未与膈肌重叠,LCX避开了脊柱。

在侧位时,病人的手应放置于头后。

AP+300CAU为LCX提供了良好视角。

冠脉造影的导管选择和操作要点1.左冠状动脉(LCA)导管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经J型导丝通过鞘管。

2.左冠状动脉造影常规使用Judkins L4导管,通过荧光透视指引。

导管顶端应该与左冠状动脉开口同轴,3.也就是它的顶端不应接触左主冠状动脉壁。

体型小的人可使用Judkins L3.5导管。

4.体型较大或主动脉扩张的人可使用JL5或更大的JL6。

5.如果导管不容易跳入左主干开口,轻度顺时针或更经常逆时针转动导管可帮助送入冠脉开口。

6.逆时针旋转JL导管使端朝头前而顺时针朝后,除非主动脉扩张和不能为JL导管提供支撑点。

7.如果左主干短,短头指引导管可以提供更佳的同轴性,在LAO50°+CAU30°和RAO5°+CAU20°位置进行观察可以明确。

避免导管过深进入左冠状动脉(deep-seating)。

应监测压力波形,如果压力波幅变小(收缩压下降)或呈心室压力图形,需要回撤导管,同时也提示可能左主干有显著病变。

除非开口有病变,应该可以看到大量造影剂返流。

如果怀疑左主干病变,可采用头位角度。

注射造影剂应该轻柔,并逐渐提高压力。

为了使整条冠状动脉显影和确保返流入主动脉,注射足量的造影剂(LCA一般约8cm3)。

足够大力量注射来避免“层流”,冠状动脉显影不佳可产生冠脉狭窄错觉。

在每次注射前注意注射器中有无气泡,并在注射时把注射器头向下。

2.右冠状动脉(RCA)除了在LAO位送Judkins R4进右冠状动脉口,RCA 导管术操作类似于左侧冠脉造影。

RCA一般位于右冠状窦前面,其位置低于LCA 开口。

顺时针旋转移动导管,慢慢回撤到主动脉瓣上2cm时可自动跳入。

用JR 导管,顺时针旋转使导管朝前。

顺时针旋转能使导管向下伸入。

因此必须顺时针旋转导管运并往后牵引可进入右冠口。

有时为了进入右冠开口,有必要在不同水平重复顺时针旋转。

如果JR4不容易进入右冠开口或压力下降,应怀疑开口病变、痉挛、选择性插入圆锥或近端RCA开口的解剖位置发生变异。

采用头位可弄清这些状况。

注意避免插入圆锥分支。

开口位置变化使导丝进入RCA发生困难时,3DR 导管可能有用。

操作这种导管时只需放置于主动脉瓣上面并往回撤而不需要旋转。

AmPlatz或多用途导管可能对向上的开口有用。

向前开口或向后开口经常要用AmPlatz导管。

冠脉撤出AmPlatz导管时需要特别小心,采用类似Judkins 导管的简单回撤技术会导致导管更深进入血管。

回撤AmPlatz导管的第一步是轻微前送导管使得导管头部弯曲脱离冠脉口,旋转使之离开冠脉口,然后回撤。

位置又高又开口向前的RCA是不完全冠脉造影术最常见的原因。

为了找到开口,轻微顺时针扭转导管,使其更朝向前,那么导管可能找到高于平常位置的开口。

RCA 的造影剂量少于LCA,注射过多能导致心室颤动。

有时如果导管进入过浅,尤其在右冠口,深呼吸则可导致导管移位。

3.左内乳动脉 LIMA的造影一般在后前位或浅LAO位进行。

导管一般是JR4导管或LIMA,在主动脉内逆时针转动并后撤直至它进入左锁骨下动脉,许多术者在这时将做左锁骨下动脉造影,排除接近LIMA的狭窄处,并对LIMA发出角度有所了解。

接着推送导丝(J形导丝或Wholey导丝)进入左锁骨下动脉,通过导丝把导管送入锁骨下动脉,抽去导丝,轻轻逆时针旋转并缓慢回撤导管直至它跳入LIMA开口。

为避免发生血管夹层,在LIMA开口周围移动必须轻柔;频繁试探性注射造影剂是有帮助的。

5F导管将可能减少对LIMA开口的损伤。

把头转向左或右侧及手臂向下拉可能有助于导管送入LIMA。

如果开口成锐角向下,LIMA导管更易选择地跳入。

特殊的LIMA导管有轻度不同的成角。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可减轻造影剂通过胸壁动脉所引起的疼痛。

如果不能进入开口,使导管顶端尽可能接近开口做非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且为使造影剂更好流向LIMA,可使用血压袖带充气压力超过左臂收缩压。

4.右内乳动脉(RIMA) RIMA导管术与LIMA相似。

将导管在主动脉里往回撤并顺时针旋转,使导管(JR4或LIMA)于头臂干。

把导丝送至右锁骨下动脉。

注意避开右颈动脉。

抽去导丝,回撤导管直至它跳入RIMA开口。

5.隐静脉移植血管(SVGs) SVGs导管术依赖于移植血管特定类型。

移植血管吻合在主动脉前表面。

从底端到头端的SVGs的位置一般是:RCA,冠脉左前降支(LAD),LAD的对角支和左回旋支(LCX)的缘支。

在LAO位,移植到RCA的血管一般指向病人右侧,然而移植到左侧的血管一般更位于病人左侧。

一些外科医生在主动脉外表面在静脉移植血管开口放置环状移植标记。

在深LAO位,如果导管真正跳入静脉移植物,那么导管头越过标记平面。

为了明确显影不良是由于移植血管堵塞而不是导管头未送入过浅,故应该用力注射造影剂。

为术前了解移植血管位置,必须复习手术记录。

尤其应注意LIMA或RIMA是在原位或游离(贴附于主动脉)。

如以前做过导管术,则应该复习既往的造影图。

如果导管术时未找到移植血管,应行主动脉造影。

1) 移植到RCA的SVG 在LAO位进入移植血管,手术操作与回撤JR4进入RCA 开口一样。

这根移植血管一般从主动脉陡然向下。

多用途导管可进入这根移植血管。

如果操作不小心,多用途导管会进入移植物过深。

另一选择是右旁路导管或右改良AmPlatz导管可跳入RCA移植血管。

2) 移植到LAD的SVG LAD移植血管最容易在RAO位进入。

为进入这移植血管,必须从RCA的SVG回撤导管。

如果不成功,在RCA的SVG开口的头侧区域顺时针旋转JR4可以找到LAD移植血管。

有必要沿主动脉前壁上下移动导管几次。

左旁路、左AmPlatz和多用途导管都是有用、可替换选择的导管。

有必要沿主动脉前壁顺时针旋转移动导管顶端3) 移植到LCX的SVG 为进入这根移植血管,有必要仍在RAO位把导管从移植到LAD的SVG回撤。

如果导管没有进去,在LAD的SVG开口的头侧区域顺时针旋转JR4将找到LAD移植血管。

其技术类似于进入LAD的移植血管。

如果冠状动脉有一根缺如和大片心肌未灌注,则应该怀疑冠状动脉异常。

最常见的异常是冠脉左主干缺如,LAD和LCX独立开口(0.47%发生率)。

如果首先进行LAD造影,则顺时针旋转可把导管送入LCX开口;有时需一根更大导管(JL5)。

同样,如果首先进行LCX造影,需要逆时针旋转导管可以进入LAD开口,也许需要一根更小的导管(JL3.5)。

接下来最常见异常是LCX起源于右Valsalva窦(0.45%)。

再是RCA起源于Valsalva窦以上的升主动脉(0.18%)。

RCA起源于左Valsalva窦也是常见的异常,可起源于左主干的上、前部(0.13%)。

左主干动脉起源于右冠窦较少见(0.02%),但如果左主干动脉穿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极罕见),则可导致猝死。

左主干也能穿入室间隔(大多数)、肺动脉前面或主动脉后面。

30度RAO位有助于明确冠状动脉和大血管关系。

如果行径是间隔方向的,可见间隔穿支起源于左主干。

其它冠脉异常更少出现。

AmPlatz(左或右,依据起源窦)和多功能导管对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尤其有用。

尽管心肌桥不是真正的先天性异常,但每一个造影者应该对它有所了解。

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一般是LAD中段)只出现在收缩期。

已报道了LAD对角支、LCX缘支和RCA远端的肌桥。

因为绝大多数冠脉血流出现于舒张期,故肌桥很少有病理性意义,但是已经有需要CABG治疗的病人,最近也有放置支架的。

扩张心外膜血管的硝酸甘油似乎使壁冠状动脉收缩更显著。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会出现类似心肌桥的现象,在收缩期LAD的穿隔支完全被挤压、阻断。

冠状动脉造影指南(上)冠脉造影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的方法。

1958年Sones首先开展经肱动脉切开行冠脉造影。

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是1953年Seldinger所介绍,1963年Rickets和Abrams第一次应用,1967年AmPlatz和Judkins加以改进。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功能指标。

第1节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随着技术和经验而扩大。

对于冠脉的适应证,Sones有句名言,只要操作医生称职合格,设备完善,对患者的危险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凡是需要显示冠脉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都有冠脉造影的指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