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对策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对策初探作者:李婉
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4期
摘要: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的第一要務。文章以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分析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社会知觉理论视角提出师德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知觉;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策
社会知觉,即人际知觉,是对社会中的人和群体的知觉。它影响着社会知觉主体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类型包括角色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和人际知觉。[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2]从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而言,师德建设就是为教师在角色知觉—教师职业知觉、他人知觉—学生知觉、人际知觉—师生关系知觉、自我知觉—教师自身知觉形成符合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行为要求。
文章主要从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分析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师德建设提供行为科学视角下思考方向的参考。
一、社会知觉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德建设是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加强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目前,由于“师德缺失”事件受到各大媒体的曝光,导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形象受到负面的影响。师德建设已受到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为人师表意识不强影响角色知觉
所谓的为人师表,即要求教师在人品学问方面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然而,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有的教师受到此影响,在工作中的价值取向立场变得不坚定,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导致为人师表意识不强。由于为人师表的意识不强,高校教师在教师角色知觉过程中角色认知把握不当,导致出现不符合教师角色的行为现象,如收礼、受贿的现象的存在,远远偏离社会对教师角色为人师表的期望,最后出现社会对教师角色有诸多负面的评价。
(二)严谨治学态度不端影响自我知觉
学术研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因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高校教师急功近利的现象频繁出现。部分高校教师用市场化的准则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仅以经济
价值作业衡量自我发展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为了谋得更多的功利,选择走捷径,学术造假和不端治学态度频发,严重影响教师这一个体的自我知觉,无法正视自身价值,导致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上失去了准确的自我剖析的基础。
(三)教书育人认识不足影响他人知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高校课程的设置和性质的特殊性,加上多数高校教师不需坐班,使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在此情况下,教师很难深入掌握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掌握不全面,一方面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容易产生偏见,对学生的评价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实施。
(四)教师职业情感淡薄影响人际知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爱和关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对每位教师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爱岗敬业除了有过硬的专业背景外,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有爱心、耐心和关心。然而,现实中由于教师的职业情感淡薄,又加上有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得师生关系中只维系在课堂教学之上。
二、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师德建设的对策
针对以上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生。
(一)营造正向的舆论环境,明确角色知觉方向
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对教师进行正确的角色知觉过程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进行师德建设中,首先,各网络媒体应营造正向的舆论环境,在日常信息传播中要加大正向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播力度,注意减少功利主义的宣传内容;其次,从政府、社会各层面应该引导公众重塑尊师重教的理念。通过职业满足和社会的认同,使高校教师有正面的角色知觉方向,从而增强为人师表意识。
(二)提高高校教师自我修养,正视自我知觉定位
高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价值立场不容易产生动摇,才能对学术研究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师既是教育传授者,也是教育接受者。只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才能有正确的自我价值的判断,
有正确的自我知觉,对自己的个性、价值观等方面认识更清晰,为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自我剖析基础,有效进行教师职业规划,扬长避短,树立个人教学特色。
(三)建立教学班主任制度,避免他人知觉偏差
针对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工作方式的特点,为了避免教师因为与学生接触时间少而导致他人知觉的偏差,建立班主任制度。由于大多数高校都有年级辅导员,高校班主任的职责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教育指导、班级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上。这样提供了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平台,使教师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避免他人知觉的偏差,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性。
(四)健全考评制度,建立人际知觉目标
健全考评制度,为师德建设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的考评制度,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师德内容,包括科研项目、教学成果、社会贡献、教学效果等作为考评标准。健全教师考评制度应遵循“增加教师自觉遵循师德规范的收益,加大教师违反师德的成本,采取奖赏分明”的原则。[3]通过健全考评制度,激发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职业情感,让教师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利于教学相长。
三、结语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高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的主要阵营。师德建设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因此,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婉.组织行为学教程:第三版[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2] 杨芷英.教师职业道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婷.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与思考[J].科技展望,2016(28):351.
[4] 田冬梅.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科技视界,2015(31):228,255.
[5]何杨.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研究 [J].才智,2018:112.
基金项目:文章为私立华联学院2018-2019学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粤华联字(2018)151号;文章为私立华联学院第七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