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批评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要素
❖一.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三重心理结构
❖意识
❖潜意识:潜意识与无意识
❖门厅(无意识)→守卫(前意识)→接待室(意识)
❖二、三重人格结构系统
❖本我(i d):无意识→生物进化的产物→性本能冲动→快乐原则→人的生物禀赋的心理代表
❖自我(e g o):前意识→社会的产物→居间者与调停者→唯实原则→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超我(s u p e r-e g o):意识→道德伦理的产物→理想者与良知者→理想原则→社会活动的产物→文化传统的传播媒介
❖三者平衡个性正常发展;三者矛盾个性受阻。
❖第二节.精神批评的主要内容
❖1.文学的本质与特点: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无意识的升华(文学是痛苦的产物,“苦难出诗人”、愤怒出诗人,“苦闷的象征”,“发愤著书”,“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幸福的人从不会幻想,只有那些欲望难以满足的人才去幻想”。欲望可分为野心的愿望和性的愿望。作家是“性欲上的超人”,往往直接依赖性生活获得刺激。“升华”借用来比喻自我冲动在文学创造中的表现,提升转化为更富社会价值的东西。)
❖2.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精神病的同道与艺术家的白日梦
❖作家与精神病人之间的相似性:脱离现实进入幻想,二者都是一流的人物。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家的白日梦。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家能够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精神病人则被自己的幻想所主宰;一者能入能出,一者能入不能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文学创造也是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解释梦有利于解释文学,研究梦也有利于解释梦。真正的艺术家是在醒来时做梦的。
❖3.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分享作家的幻想和揭示“俄狄浦斯情结”
❖创作和欣赏一样,都和性的本能欲望有关。在欣赏中美的享受来自于性欲的满足只有满足了这种欲望,观赏者才能引发出心灵深处巨大的快感。文学欣赏主要分享作家关于本能欲望的幻想和自我本能的享受,文学批评主要是描写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本能欲望即“俄狄浦斯情结”
——恋母情结——为乱伦发明了这一术语。“俄狄浦斯情结”具有普适性。
❖第三节.精神分析批评的渊源与影响
❖1.精神分析的理论渊源
❖(1)弗洛伊德(1856-1939)是科学遗产的继承人。1859年,达尔文《物种的起源》出版—人具有动物本能。1860年,费希纳创建了心理学科—人的心理可以科学分析。19世纪中叶赫尔姆霍茨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心理动力学。
❖(2)弗洛伊德是无意识的发扬者。迷狂说—卡巴尼斯的意识等级结构—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69年出版。浪漫主义作家的贡献。
❖2.精神分析文论的世界性影响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影响了世界的文学创作。(卡夫卡、托马斯.曼、詹姆斯.乔
伊斯、戴.赫.劳伦斯等;对20世纪的日本、中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郭沫若,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影响了世界的文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和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流派。(美)莱昂奈尔.特里林、卡尔文.S.霍尔、伯纳德.派里斯/(奥)托.兰克/(法)雅克.拉康、让-保罗.萨特/(英)欧内斯特.琼斯/郭沫若等。
❖3.精神分析的贡献与局限
❖(1)两大贡献:A强调无意识心理在创作和批评中的作用,把文学艺术的生产归结为性本能是弗氏的独创;B“俄狄浦斯情结”的提出是对《俄》《哈》研究和整个文学批评的重要贡献。
❖(2)最根本的局限:把复杂的文学现象简单化。正是这一原因使荣格与他分道扬镳,也招致大多数批评家的批评否定。
❖第四节.精神分析批评的案例分析
❖1.《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弗洛伊德)
❖2.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弗洛伊德)
❖3.罂粟飘香的无意识世界——《罂粟之家》的心理分析片段
❖4.《金锁记》:曹七巧在无意识中沉沦与挣扎
❖5.《西厢记》:崔莺莺的娇羞与愿望
❖《俄狄浦斯王》与弑父情结
❖1.精神病患者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爱恨交加,使儿童难以取舍而致疾患。
❖2.神谕的不可抗拒性和灵验性(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与王后伊娥卡斯忒;两次警告(国王与国人)、两次求助神谕(注定杀父娶母,必须离开;杀国王的凶手被驱逐,瘟疫就会停止),解答斯劳克斯之谜与瘟疫流行)
❖3.神的意志与人的努力之冲突(伊娥卡斯忒以梦安慰他:¡°过去有许多人梦见娶了自己的生母。/谁对这种预兆置之不理,/他就能过得快活。¡±)
❖4.俄狄浦斯情结(O d i p u s c o m p l e x)与埃勒克特拉情结(E l e c t r a c o m p l e x)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弗洛伊德)
1.将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做一个精神病患者来研究(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冲突,死本能常常占上风)
2.作家的癫痫类似于死亡(发病时昏睡如死亡,对死人的认同;希望死去的是父亲。父亲的被
杀引起对死亡的恐惧;卡拉马佐夫被杀与此有关)
3.“俄狄浦斯情结”与人物乱伦欲望之关系(老大德米特里→色艺惊人的妓女格鲁申卡←老卡
拉马佐夫;老二伊凡→德米特里的未婚妻
卡德琳娜;德米特里涉嫌被铺,伊凡指使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仆人杀死父亲)
❖4.¡°弑父¡±是典型的基本原罪。(男孩与父亲的关系是一种¡°暧昧含糊的关系¡±,心理上爱恨交加、羡慕与嫉妒并生。男孩想取代父亲,父亲以阉割惩罚儿子。为了保住男性特征必须放弃杀父娶母的念头。这种被压抑在无意识深处的欲念就是犯罪感的原始基础)
❖总之不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还是人物的犯罪都是一种自我惩罚:当事人在巨大的犯罪感中寻求快感,¡°弑父¡±使人类和个体成为祭品被送上命运的祭坛。
哈姆雷特与弑父者
❖1.关于哈姆莱特(h a m l e t)复仇迟疑不决的性格与弑父心理(苍白的思想麻痹了行动的力量;
神经衰弱症患者;这些都不能圆满说明问题。)
❖2.他可以做任何事杀任何人就是不能杀死杀父夺位娶母的仇人—叔叔。这是他童年梦幻欲望的曲折反应与投射。(他是一个歇斯底里症患者、性冷淡患者——与奥菲丽雅的谈话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