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可以沿着某条直线进行翻折,使得翻折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轴对称在几何图形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轴对称图形,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轴对称性质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突破: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对称变换。
-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对称性质来证明几何问题的方法。
-解决学生在作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确定对称轴的位置、绘制对称点等。
举例解释:
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折叠纸片或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轴对称的变换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如要求学生在给定图形中找到所有的对称轴,或者利用轴对称性质来求解未知的线段长度等。在作图方面,教师应详细解释如何利用尺规作图工具找到对称点,并通过示例演示作图步骤,以便学生模仿和实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证明轴对称的相关结论。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运用轴对称性质设计创意图案,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将轴对称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1)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
(2)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鉴于教材特点及七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宗旨,结合本节课内容主要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格纸,圆规,刻度尺,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成轴对称的图形?二者有怎样的区别?(二)自主探究[活动一]操作(个体活动)1.师生都拿出网格纸,将网格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或圆规在纸上扎出“14”这个数字。
(为了后面研究的方便,引导学生将“1,4”的转折点都扎在网格纸的格点上)再将纸打开后铺平。
C AC '12B 'E 'EBD F 34F 'D 'A 'l2.在全班展示操作活动的不同结果,利用多媒体演示结果。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课时:1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反思与评价目标1:通过观察、折叠、测量等活动,能归纳出轴对称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欣赏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对称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阅读。
一、回顾旧知出示图片,回顾旧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二、探索发现探究活动一、拿出提前准备好的“14”图案关注学生能否认真观看视频,能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进行阅读.关注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数学中有种美被称之为“对称之美”。
无论是艺术、自然,还是建筑、生活中,当对称用到极致,那便是“东方之美”、“中国之美”。
本节课,我将继续带领大家感受轴对称的魅力,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举手进行提问90%的学生能够快速完成题目,总结两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应该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尝试用不同方法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探究活动二、观察图5-6所示的轴对称图形.先独立操作,然后分组讨论.图5-6(1)找出它的对称轴.(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三、总结归纳总结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折叠过程中的某些元素的重合说明理由,进一步验证上一个活动得到的结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动手、讨论,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更增加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90%的学生能够快速完成题目,总结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留给学生时间,借助手中模型进行操作验证。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由此得到轴对称的性质关注学生能否说出轴对称的性质明确轴对称的性质90%的学生能够说出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8篇)
《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8篇)轴对称图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一、复习导入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奖杯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指着蝴蝶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段相间的线画出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把课题补书完整)二、教学例题1.谈话: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
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2.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提问:你能告诉同学们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吗?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谁还有不同的折法吗?也来展示一下。
(指名展示)为什么这条线(指着学生画出的对称轴)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对称轴?3.谈话: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现在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样大的纸对折找到对称轴后再在黑板上描画,指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用折纸的办法,还能不能直接在黑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画出对称轴,对这种想法予以表扬,并提问: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如果学生想不到取对边中点连线的办法,拿出长方形纸,谈话:想一想我们在把长方形纸这样对折的时候,长方形的这条边(例如指一条长边)被折痕分成了几段?这两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折痕与这条边相交的这个点是这条边的什么?同样地我们能找到折痕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交点吗?找到了这两个点能不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指名到黑板上量长方形的边,取中点。
初中数学_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这一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轴对称的性质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复习引入轴对称图形: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
轴对称: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那么称这,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
动手动脑探究新知:动动手:(1)将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对折后,任意画一条线段AB ,用笔尖在点A、点B处扎空,然后将纸展开铺平。
(2)在折痕另一侧的两个扎空中,点A扎出的扎空用点A′表示,点B扎出的扎空用点B′表示,并连接A′,B′两点,得到线段A′B′ ,然后分别连接点A、点A′和点B、点B′,得到线段AA′ 和线段B B′(3)(2)在折痕另一侧的两个扎空中,点A扎出的扎空用点A′表示,点B扎出的扎空用点B′表示,并连接A′,B′两点,得到线段A′ B′ ,然后分别连接点A、点A′和点B、点B′,得到线段AA′ 和线段B B′动动脑:下图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成轴对称C′A′Am1、将△ABC沿对称轴m对折,与∠A互相重合的角是谁?它们关于直线m成什么关系?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角称之为对应角。
2、你知道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做一做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1)两个“14”有什么关系?(2l有什么关系?点F和F′呢?(3)线段AB与A′B′,CD与C′D′有什么关系?(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练一练(1)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2)连接点A与点A1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1的线段呢?3 1A BCD FE打开(3)线段AD 与线段A 1D 1有什么关系?线段BC 与B 1C 1呢?为什么?(4)∠1与∠2有什么关系? ∠ 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你会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案的另一半吗?对称点的画法:1.过点A 画对称轴l 的 垂线,设垂足为B ;2.延长AB 至A ′,使得BA ′=AB ,则点A ′就是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课堂达标1.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 垂直平分。
《轴对称》教学设计5篇
《轴对称》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xxx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教学设计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轴对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子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使学子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子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情景导入1:欣赏录像。
(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1、观察,初步感知(1)认识对称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2)揭示对称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
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2、操作,体会特征(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天安门、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们是对称的呢?(学子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交流反馈。
演示折纸过程: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板贴:对折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八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能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本节课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轴对称图片的展示、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探索轴对称性质、并学会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轴对称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种图形,通过研究它的性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和实用性。
3.学生以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美,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4.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索轴对称性质。
●教学难点概括和归纳轴对称的性质是本节的难点。
由于学生受到年龄、思维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将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和概括,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探索轴对称性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观察到的结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普通纸片、钢笔、铅笔、量角器、刻度尺、小镜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一、创设情境1.请同学们列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成轴对称的?2.用图形计算器(或电脑、手工剪纸)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进行观察、列举:如黑板、日光灯管、电视柜、窗户等。
学生观看、欣赏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用图形计算器(或电脑、手工剪纸)展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
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验一:1.请同学们将一张纸片按以下步骤做一做:(1)将纸片折叠一次,并在折痕上任取两点A、B;(2)继续折叠,学生观看、欣赏学生按(1)、(2)、(3)步骤完成。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定义,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七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抽象的轴对称概念,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动画。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给出轴对称的定义,并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
同时,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经典参考 公开课一等奖 教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轴对称的根本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探索轴对称的根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A )第二张:问题(出示投影片§ B )第三张: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C )第四张:性质(出示投影片§ D )课本P118的图5 -6的图片数张.●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探讨了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轴对称的图形. (出示投影片§ A )如图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翻开后铺平.图5 -5[师]同学们做好了没有?[生]做好了.[师]很好.你做的轴对称的图形有什么性质吗?……[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轴对称的性质.Ⅱ.讲授新课[师]大家来仔细观察你所做的轴对称的图形.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B )1.上图5 -5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 ,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生甲]上图中的两个"14〞是全等的.[生乙]还关于直线l对称.[生丙]连接点E与点E′ ,可知线段EE′与直线l垂直,并且被直线l平分;点F与点F′的线段也被直线l垂直平分.[生丁]由上面的扎字过程中,我们知道:线段AB与A′B′互相重合.CD与C′D′也是互相重合.所以它们相等,即AB =A′B′,CD =C′D′.[生戊]因为两个"14〞是重叠而成的轴对称,所以∠1与∠2相等,∠3与∠4也相等.[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动手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C )观察图5 -6所示的轴对称图形.图5 -6(1 )找出它的对称轴.(2 )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3 )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4 )∠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师]老师发给大家每人一张如图5 -6的图片,同学们先独立操作,然后分组讨论.[生甲]通过折叠可以知道:图中的虚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生乙]通过对折知道:点A与点A′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即:对称轴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点B与点B′的连线也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生丙]把这个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可以看到对称轴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它们是全等形,所以线段AD与线段A′D′相等,线段BC与线段B′C′也相等.∠1与∠2及∠3与∠4分别相等.[师]很好.在这个图形中, (电脑演示这个图形的折叠过程):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点A′重合,对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也可以说:点A 与点A′是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点.线段AD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D′.∠3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4.好.大家在这个图形中,再找一找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生甲]点B与点B′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点C与点C′ ,点D与点D′也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生乙]线段AB与线段A′B′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1与∠2是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生丙]线段BC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B′C′.线段CD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C′D′.……[师]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演示本节课"做一做〞的两个图形的折叠过程)[生齐声]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师]为什么呢?[生齐声]因为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局部完全重合.即它们是全等形.全等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师]Very good.由此我们得到了轴对称的性质. (出示投影片§ D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下面我们通过做练习进一步熟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做一做如图5 -7是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19的随堂练习11.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可以得到下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案.(1 )找出它的两对对应点,两条对应线段和两个对应角.(2 )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你找到的对应点所连线段分别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答案]略.(二)看课本,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同学们应掌握这些性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习题1、2.Ⅵ.活动与探究1.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出.小兰仅仅拿了一面镜子,就很快解决了这道题目.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这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开展空间观念.[结论]将镜子放在等式的正上方,镜子里的像就是真正的等式.●板书设计§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二、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三、课堂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5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够准确的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对称的剪纸作品,对称的图片,剪刀,彩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欣赏剪纸作品:师: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参加了剪纸兴趣小组,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学校的展览,我们教室里也贴有他们的作品,你们喜欢这些剪纸作品吗?老师也很喜欢这些作品,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欣赏。
(出示剪纸作品)师:这些作品美不美?美在哪里?(答案强调图形的两边是对称的,对称也是一种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图形中的对称美。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反思:利用学生自己的剪纸作品引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对称的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剪一剪师:同学们都认为对称也是一种美,那么我这儿有一幅图,谁能把它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一种对称的美。
(出示一个只画了一半的花瓶。
)指生上来画完整。
师:画得美不美?对称吗?(肯定不太对称)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两边完全对称?师:我有一个好办法,能使它两边完全对称。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接着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轴对称的性质,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剪刀、纸张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对称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轴对称的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__教学设计 李静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唐山市友谊中学李静教学设计思想:动手、动脑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折、扎纸游戏、动手制作对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最后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知识与能力: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轴对称性质作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数学几何图形的美,体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趣题导入通过一组图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两个知识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接下来借助趣味数学问题引入新课(1)下图曾被哈佛大学选为入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把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2)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在很多成年人还在思考的时候,一个初中学生就已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答案,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动动手(1)将一张矩形的白纸对折后,任意画一条线段AB,用笔尖在点A、点B处扎孔,然后将纸展开铺平(2)在折痕另一侧的两个扎空中,点A扎出的孔用点A′表示,点B扎出的孔用点B′表示,并连接A′、B′两点,得到线段A′B′,然后分别连接点A和点A′、点B和点B′,得到线段A A′和线段B B′(3)画出折痕所在的直线并用字母m 表示2、动动脑(1)点A与点A′关于折痕m成什么关系?点B与点B′呢?请说明理由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点称之为这两个点关于对称轴互为对应点(2)对应点A与点A′所连线段A A′与对称轴m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线段B B′呢?你能说明理由吗?与同伴合作交流(3)你能说出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吗?结论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4)线段AB和线段A′B′关于直线m成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条线段称之为这两条线段关于对称轴互为对应线段(5)你能说出对应线段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吗?结论②:对应线段相等快速回答下图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成轴对称(1)点A、B、C关于直线m的对应点分别是哪个点?(2)线段A A′、B B′、C C′与对称轴m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线段AB、BC、AC关于直线m的对应线段分别是谁?它们之间有什大小关系?为什么?动动脑下图中,△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m 成轴对称将△ABC 沿对称轴m 对折,与∠A 互相重合的角是谁?它们关于直线m 成什么关系? 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把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角段称之为这两个角关于对称轴互为对应角结论③:对应角相等(三) 归纳总结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EF 对称,则EF ⊥A A ′,OA= O A ′,∠BAC=∠B ′A ′C ′另外,通过观察得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必在对称轴上(四)新知应用扎纸游戏:把自己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教学设计]《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内容分析1. 课标要求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图片欣赏、操作、交流合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给定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2.教材分析知识层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是对小学学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为今后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轴对称的性质是进行图案设计、美化生活和学习后继课的重要工具,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力层面:在几何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因此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技能基础。
思想层面:本节课在欣赏轴对称图形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美;在合作中享受快乐;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交流中丰富了数学语言,产生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产生,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实践这一辩证思想,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3.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勤于思考,爱动手,但生活经验不太丰富,所以对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有效的探究手段,在小学虽然已接触轴对称的有关知识,但课堂活动经验不广泛,本阶段从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特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较难转化还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并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图形,尝试找出它的对称轴,并判断其他组的同学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总结轴对称的性质: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上的点不变,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对称等。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轴对称的性质1.对称轴上的点不变2.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对称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2、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轴对称性质作图.3、感受几何图形的美,体验设计轴对称图形带来的快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探索及运用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最近有一件让我们十分高兴的事情,再过两天我们就要放一个七天小长假了,大家知道我们过的是什么节吗?(国庆节)在这全国喜庆的日子里,我也做了一个剪纸图案来庆贺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的65周岁的生日!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案吗?(喜)我们将它展开,这是一个喜,它是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轴对称图形)再继续将它展开,这两个喜什么关系?(成轴对称)这个小小的剪纸蕴含着这么多我们学过的知识,那你想知道它还有什么奥秘吗?(想)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二)齐读学习目标(三)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一)我的地盘我做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众所周知,国庆节还有一场标志性的盛事——阅兵,60周年的时候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当时你们还比较小,可能印象不深刻,我搜集了一些精彩片段,今天让大家大饱眼福!播放阅兵式。
飞机飞到哪里去了呢?它飞到了大屏幕上也飞到了你的课桌上。
观察你的小飞机,自主完成学习工作单上的自主学习的1、2两部分。
1)、自学成才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点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A’,则点B的对应点是,线段AD的对应线段是,∠3的对应角是.2)、通过观察右图的轴对称图形我提出了以下问题:我得到了以下结论:【设计意图】第一部分对应点、线段、角,既让学生自学了新知,又能给学生提出问题作出适当的引导,既不束缚学生思维,又能不偏离正题。
【预期】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的问题会提出来也很容易解决,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可能不会有学生提出,其验证也稍有难度。
【处理方式】提示学生连结点B和点B’它们的连线跟对称轴有什么关系?2、知识巩固小菜一碟我最强!——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①如图1,在方格上已经画出了一棵树的一半,以树干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画出树的另一半. ②图2是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图1 图2 【设计意图】用这种简单的画图题来考察学生对自己探索出来的性质的掌握情况【预期】学生可能方法不一样【处理方式】生投影讲解3、自主探究(二) 争先恐后 我最棒!——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一个三角形,将纸打开后铺平.我得到了两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意图】前面已经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了,这部分通过学生自己验证就可以直接归纳出两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了。
《轴对称》教学设计(通用6篇)
《轴对称》教学设计(通用6篇)《轴对称》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轴对称》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轴对称》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丰富的生活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互动评议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旨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班有53名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33人。
因一至四年级数学教师换得较为频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能力一般,少数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分析“轴对称”是六年制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化静为动,让学生明确轴对称的含义。
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
例如,第4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把纸对折后先画一画,再想象剪出来的形状,最后实际剪一剪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7.docx
《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3、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经历观察、分析、作图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实验操作: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2、合作交流:(1)图屮,两个“14”有什么关系?(2)在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直线为/,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 呢?(3)线段AB与A B有什么关系?CD与C D呢?⑷Z1与Z2有什么关系?Z3与Z4呢?说说你的理市.在图中,沿对称轴对折后,点A与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类似的,线段AB 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 Z1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Z2.利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每一组对应点与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应角、对应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情境引入3. 线段AD 与线段 A/D ,有什么关系? 线段BC 与线段BP/呢?4. 4与N2有什 么关系?Z3与Z4 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的某些元素的重合说明理rh, 结论。
轴对称的性质:1.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三)实战演习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情境引入观察这个轴对称图形:1 •找出它的对称轴;2.连接点A 与点A/的 线段与对称轴有什 么关系?连接点B 与 点B/的线段呢?步验证上一个活动得到的过点A 作对称轴I 的垂线,垂 足为B,延长AB 至使得BA/二AB. 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I 的对应点。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燕山中学庄晓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归纳、说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操作活动,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
重点:探索轴对称性质。
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探索及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性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一张,圆规、刻度尺,平面镜、写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欣赏两副图片,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明白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性质,从而引入新课。
三.动手操作,探索性质第一环节:探究1:活动(一):1. 将长方形纸对折,用圆规尖或笔尖扎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 然后把纸打开铺平,得到的点分别记为A,B,C,和A′,B′,C′,折痕为直线l。
2. 点A和点A′有什么位置关系?点B和点B′呢?点C和点C′呢?3. 连接点A和点A′,点B和点B′,点C和点C′。
与对称轴分别交与点D,E,F。
4.(1)观察、猜想: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线段AA′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线段BB′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线段CC′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2)验证你的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活动(二):1. 连接AB, A′B′, AC, A′C′,BC,B′C′。
2.(1)观察、猜想: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线段AC与A′C′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B′C′呢?(2)验证你的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活动(三):1.(1)观察、猜想:∠A与∠A′有什么关系?∠B与∠B′也有这样的关系吗?∠C与∠C′呢?(2)验证你的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扎纸游戏、动手制作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自主探索。
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借助轴对称图形的设计进行交流,并在游戏中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运用轴对称性质作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几何图形的美,体验设计轴对称图形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及运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趣题导入
下图曾被哈佛大学选为入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把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扎纸游戏:把自己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回答几个问题:
(1)图中的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在上面扎字的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
设折痕所在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
(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三)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做一做:探索飞机的“奥秘”。
观察图示的飞机,从这个轴对称图形中:
(1)找出它的对称轴。
(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被对称轴平分吗?与对称轴互相垂直吗?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
(3)线段AD与线段A′D′是否相等?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四)归纳规律,规范叙述
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五)理解结论,适应练习:
1.对下列的轴对称图形找出一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2.课本P199习题:1,2。
(六)运用规律,巩固练习:
利用轴对称性质,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一个△ABC,在△ABC一侧画出直线EF,然后画出△A′B′C′,使得两个三角形关于直线EF对称。
(七)拓展训练,开拓思维:(作业)
1.A村外的B造纸厂附近有一条小河。
某天B厂发生火灾,村民从村里跑到小河边打水,再到B厂浇灭大火,村长需要设计一条最短路线,才能减小损失。
请您帮忙设计。
2.用一个圆、一个正三角形、一条线段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你要表达的含义。
(八)小结:要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它。
板书设计: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创设情境
二、提出问题
扎纸游戏
问题:
三、探究
性质
四、归纳
五、练习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