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享受语文——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习 的视 野 . 化 学 生 的 文 学 素 养 , 通 过 对 《 家讲 坛 》 放 深 如 百 播 的 品 三 国 、 红 楼 等 节 目的 观 看 , 生 提 高 了对 文 学 知 识 的 说 学 学 习兴 趣 。 《 家 》 目中 介 绍 的 钱 钟 书 、 羡林 等 大 师 级 而 大 节 季 ^物 更拉 近 了 学 生 与 文 学 的 距 离 。进 而推 动 其 积 极 向 上 的
单 元 后 。 行 “ 剧 知 识 ” “ 剧 小 品 ” “ 本 剧 表 演 ” 竞 进 戏 、戏 、课 等 赛: 学过 一 些 议 论 文后 。 行 了演 讲 比 赛 , 论 赛 ; 培 养 学 进 辩 为 生 的 朗读 能 力 . 进 行 了美 文 朗诵 比 赛等 等 。这 些 比赛 都 是 还 面 向 全体 学 生 , 以各 种 层 次 的 学 生都 可 以参 加 。竞 赛锻 炼 所
课 改 前 沿
WE I A A G NL D 0H N
让 学生 享 受语 文
语 文 教 学 中非 智 力 因 素
文I 义 鑫 李
语 文 教 学 要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学 生 变为 主 动 学 习者 , 不 是 以前 的被 动 接 受 者 。 教 把 而 师 在 这 一 点 上 要 调 动 一切 可 以 调 动 的手 段 来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语 文 的 积 极 性 . 利 用语 文教 学 . 注 重智 力 因素 的 开 发 , 从 转 变 为加 强 非 智 力 因素 的培 养 ,把 智 力 因 素 与 非 智 力 因素 有 甘 落 后 . 教 师 的 引导 下 和 同 学们 的 帮 助 下 , 加 努 力 , 在 倍 从 版 面设 计 到 内容 裁 定 都 能 独 立 完 成 。 有 一 位 还 在 评 比 中获 得 三等 奖 。这 一 成 功 , 这 学生 很 受 妓 舞 。 这 正如 苏 霍姆 林 让 斯 基说 的 : 成 功 的 欢 乐是 一 种 巨大 的情 绪 力量 。” 完戏 剧 “ 学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_3862
2.模象情境。指根据相似原理,运用语文教学各种模拟手段栩栩如生地再现事物形象。如模型展示、图画 再现、音乐宣染(配乐诗或配音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把文字形象化,句子趣味化,学生学习起来便会兴味 盎然。
3.语艺情境。指通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绘形、绘声、绘色地描摹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以激发学生的 情绪、情感和想象、联想。
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简红光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近几年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逐 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至于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本文拟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方面 提出一些浅见。
一、情境刺激
非智力因素的最主要因素是情绪、情感,而人的情绪、情感和动机、兴趣的产生受外部世界情境刺激等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语文教 学课堂的兴奋度。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等,对认识过程起制约或调节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必须想办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热情。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
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
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要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激发对邓小平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在教学本课时,一开始就一边出示飞机盘旋的视频,一边深情地讲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并突出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的画面。
加上我的激情导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也为整堂课奠定了基调。
2.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螳螂捕蝉》一文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大臣的劝阻和少年的劝的结果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呢?接着,我请学生默读课文,进行交流。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抓住“转来转去”、“好不介意”、“一连三个早晨”等,体会到少年的机智、勇敢。
3.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考试,阅读题和作文是很难得满分的。
我认为,学语文要看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开学,我就对学生进行阅读重要性的教育:告诉学生读书的好处,引导学生收集读书名言,开展“名人读书故事”交流会等,千方百计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同时我着手办好班级的图书角,促使学生阅读,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同时,我还注意让学生有效阅读,如做一些摘抄,写一写读后感等。
结果,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了,写作手法也灵活多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语文学习兴趣失落、动机弱化、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等现象,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是统一的有机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应该注意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动机与兴趣能够互相转化。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使之朝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两者都起源于需要,在需要的作用下,进一步产生行动的动力因素。
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并有具体行动,结果反馈获得满足感,则会引发兴趣;兴趣会以满足感的不断产生而巩固加深,如果光有动机而缺乏行动是不会产生兴趣的。
反之,一旦引发兴趣,则必然有与之相伴的动机。
情感与意志是能够互相影响,且密不可分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意志努力往往在情感体验中得以有效地实现,对语言的学习、对美的感受、对写作命题的推敲,历来不是容易的事,学生在这些困难面前具有强烈的情绪特征。
如果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待困难,那就会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挑战,也是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动力。
反之,如果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体验对待困难,那么困难就会成为一种痛苦的负担。
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
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怀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这样就构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强烈的、持久的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把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归类,列出教学计划,分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使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获得了应有的学习任务,自然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由“要我学”产生“我要学”的动机。
二、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和发展。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摘要: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了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学习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个性学生学习语文受智力因素影响也受非智力因素影响。
一个学生智力水平高低,智力因素如果不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取的突出的成绩。
大多数的学生智力水平处于正常状态,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更大。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弄清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不强是影响当前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
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能回忆起哪些老师上课使自己特别感兴趣,乐于学习;又有哪些令人讨厌的课,听起来如同受罪。
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机,就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味,上课时也就如坐针毡。
同时,中学生兴趣广泛,专一性不够,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引导之中可以反映出老师的机智、水平。
魏书生老师教《小石潭记》时,为了帮助学生整体记忆课文内容,他设计了学生看电视的环节,他先让学生看黑白电视,小径、小潭、潭中鱼、潭中水;进而让学生看彩色电视,翠竹、绿水、金色的阳光等,这就让学生兴趣盎然。
余蕾老师在宜昌搞的大语文教改实验,要求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一所学校让学生编订自己的四代家谱,学生调查、记录、整理、打印、校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
2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陶立生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们的关系是辨证的。
智力因素是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是培养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因此,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情感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磨练意志品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智商的高低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
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未必优秀,智商中等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比前者差,有的还明显超过前者,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也起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必须重视和培养非智力因素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心理因素参与:一是智力因素,一是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要求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都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承担对知识的加工处理,表现为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它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在学习中起调节、维持、推动的作用,表现为学习态度,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与习惯等,这些都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且共同发展。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措施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动机(包括情感和兴趣等)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源。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③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兴趣、情感、意向、意图、信念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学习活动难以进行下去,常常是缺乏学习动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调动学习的情感;运用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经过数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生的智力因素不是学习优劣的重要原因。
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都应该可以学好。
而差异存在于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方面。
因此要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除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外,更应积极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一、设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学生的质疑发问若是比较肤浅难以触到重点,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地方需要设疑呢?重点和难点之处需要设疑,特别要巧在生于“无疑”处。
二、及时点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求异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应该立即锁定它。
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时尝到创造的甜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设置坡度,引导学生奋力攀登有时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很活。
这或许是一种表象,学生求知的“失衡”心理并未形成。
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因得不到新的满足而疲劳。
我们发现,学生对已知的东西兴趣不能持久,对想知而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兴趣浓厚,迫切希望去理解它。
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善于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但问题也不是越难越好,不符合实际的陡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
我们给学生的坡度既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又不是难于上青天。
这样,学生有“坡”可爬,要花力气,经过奋力又能到达顶峰,自然乐在其中了。
四、调动非智力因素,要理解、尊重后进生,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对任何教育对象,教师都要以真情实感去理解,尊重他们,更何况后进生由于正处在心理断乳期,适应能力较差,自尊心理特别敏感,因学习成绩不佳,其心理缺陷更显得突出,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也只有他们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了,才能卸下心理包袱,鼓起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
理解和尊重后进生,需要教师付出全身心的爱的情感,而情感是非智力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李慧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6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构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后者影响、制约着前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非智力因素在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形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一、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对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识到:兴趣与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学生对某学科产生的兴趣越浓,那么与之有关的能力发展就越全面。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才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2.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不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要紧扣一篇课文,进行细读精思,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总之,要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精心设计导入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够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导入语设计的方法很多,设悬置疑、故事笑话、诗词歌赋、情境冲突等都可以。
4.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幽默、笑声和争论,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独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进行语文教学
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进行语文教学波兰教育家在《教学过程》一书中说:“教学论不是凭思辨,而是凭先进的教师的经验概括以及观察和实验,来揭示一系列的规律性的。
”细心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课本上除了笔记外,还有很多绘画,如人物、山石、花草、树木等。
这些画图大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偶发兴趣所致,当然属于非智力因素。
但教育工作者都清楚,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系统作用,一切智力因素就只能永远在暗夜中沉睡。
那么,能否利用此智力因素去进行语文教学呢?夸美纽斯说:“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所以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在于学习事件的名目,而在于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要到事物被感官领会到了的时候,文字才可能实现它进一步的解释。
”据笔者初步统计,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有70幅之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实物示意图;小说、戏剧等的生活原型图;诗歌、散文的写意画、风景画等,都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看来,文字和图象是教材借以展示教学内容的两种主要手段,那么,利用智力因素的兴趣因素,运用图画进行语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方法。
由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利用图画进行情境教学中可见一斑:钱老师教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用了10幅浮雕的挂图。
课前把每张挂图下面的标题(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剪去,打乱次序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自由观赏。
上课时老师说:“今天讲课文前先进行一次智力测验,测验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判断能力。
你们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这些挂图,认真观察后给每张挂图写一段简短的说明词,并用概括的语言给每张挂图拟一个标题,最后按历史年代把它们排列起来。
”学生争着去看挂图,琢磨着说明词和标题,争论着年代顺序。
有些机灵的学生提出:“老师,准不准看书?”老师的目的就是要他们读书,但事前不说,因此他们提出请求后还不能轻易答应,思忖再三说:“想看书嘛?”好象要他作出很大的让步:“好,就允许看书吧!”好象下达大赦令一样,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占了极大的便宜,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急忙打开书,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把图画的第一个细节都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最 讲 诚 信 的 .来 不 得 半 点 虚 假 .袁 隆 平 四 十 多 年 如 一 日, 亲 自下 田研 究 。应 该 是诚 信 的典 范 了 。“ 选择” 的话
题 也 可 以 用 .袁 隆 平 正 因 为 儿 时 看 到 农 民在 田问 劳 作
教科书 . 是 高 考 作 文 素材 的宝 藏 。语 文 教 师 应 充 分
上进 。 弄虚作假 , 最 后 只 能 逃 走 。“ 善于用人” 的话 题 也
诚然高 中学 生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 . 然而你 身处社会 ,
又怎 能 “ 两 耳 不 闻窗 外 事 , 一 心 只读 圣 贤 书 ” 呢 ?完全 可 以利 用 上下 学期 间 留 意 身 边 的 事 物 。 大 自然 的 一 山 一
一
步思考 . 哪 些拿 来 可 以 为 我 所 用 , 长 此以 往 , 潜移默
化. 学 生 写 作 时将 不会 再 感 到 无话 可 说 。
其次. 让 学生 潜心 研读 名 著 , 有 助 于提升 学 生 的 文化 素养 。高考 语文大 纲要求 高 中生 读名著 , 但是现
在 的 大 多 数 学 生 对 于 名 著 的 理 解 仅 仅 停 留 在 电 视 剧 的 层面 。而 且 大 多 数 学 生 根 本 不 读 书 , 即 使 读 书 读 得 更 多则是郭敬 明 。 韩寒, 张悦 然的小说 , 与 我 们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经 典 著 作 日渐 疏 离 . 这 样 导 致 的 结 果 是 学 生 写 的文章 往往是 内容 胡编 乱 造 。 无 病呻 吟 . 缺 乏 自 己 的 独特思 想与见解 . 根 本 写 不 出 具 有 文 化 底 蕴 的 大 气 之 作。
三、 创新思维 。 高 考 作 文 素 材 的 点 金 之 法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实践证明,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但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好,厌其学,情绪低落,对什么不感兴趣,没有信心,那么他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反之,智力水平一般,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好,情绪高昂,信心百倍,积极进取,能承受挫折的考验,他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不能偏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非智力因素,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一、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主要靠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
语文学科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
因此,教师可抓住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如《一定要争气》中的童弟周,他要为自己争气和为中国人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黄继光》中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为的是消灭敌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詹天佑》中的詹天佑主动承担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因为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要为国争光,他们的动机很明确。
教材中还有许多例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启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唤起求知欲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时被学校认为“是一个很平庸的孩子,远在普通智力之下。
”然而他对生物王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中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写成了《物种起源》。
显然是兴趣引导达尔文走上了成功。
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运用实物、视听手段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
”教师可利用色彩鲜艳、优美的实物如挂图、图片、幻灯和录音、录像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
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所具有的智力能力,包括记忆力、思
维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语
文时所具有的非智力能力,包括情感、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必须让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协调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智力
能力,如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探究、实践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能力,如采取多
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验语文文化,以培养学生
的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
最后,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如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
中都能够受到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
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目的。
总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
要的,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 : 目前的语文教 育 中, 大部 分教 师往 往只重视对 学 在 绝 生的智力开发和 学习方法的 引导 , 而忽视 了非智 力因素 的培 养 ,
造成语 文教 育 内容 的偏颇 ,影响到 学生的全 面发展 和综合素质
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 这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作用。
的提 高。在 新课 改的课 堂上 ,教师应重视培 养学生的非智力 因 素, 在教 学中不断地开发、 发展 和提 高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 , 以最 大程度地促 进他 们的智力因素 的发展 ,从 而使语 文教 学达到 最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语文学 科与其 他学 科不 同 , 既要 发展学生听 、 、 、 的能 它 说 读 写 力, 还有培养学生学 习习惯和坚强意识品质的任务。可以说 , 初 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综合 性的。叶老说过 :语文方面许多项 目 “ 都经过 不断学习 , 锲而不舍 , 养成 习惯 , 才能变成他们 自己 的东 西 。” 他还说 :语文文字 , “ 就理解方面说 , 是得到一种知识 ; 就运 用方面说 , 是培养一种习惯 。 可 见 , ” 叶老早就重视 于“ 养成习惯” 的培养 。 培养 学生 养成好 习惯 , 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方 面 。学生有 良好的习惯 , 也体现 了他们有优 良的 自身素质 。 当然 , 一种好 习惯 的养成 , 总需要一个过程 , 教师应 帮助学 生、 督促学生 , 使学生 能 以坚强 的毅力去培养好 习惯 , 以达到最 佳 的 果。 文教 师在 教学 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1预习的习惯。 效 语 () 要求学生预习时要坚 持查工具 书 , 解决字词句以及课文 大意 , 并 在整体感知课 文的基础上对 语文 内容作尝试性理解 和探索 , 要 求学生预 习时一 定要提 出问题来 ( 一般不少 于 5 )养成 不动 个 , 笔墨不读书 的习惯 , 将预 习的问题记 录下来 , 并 做好 预习笔记 , 而且有布置必要 有检查 , 这样既让学生学会 阅读 、 学会 思考 、 培 养 了自学能力 , 又可磨炼学生的恒心。 2 认真听课 、 () 积极思维 的 习惯。 堂上要求学生抓住教学 的重点内容 , 课 认真思考老师和 同 学 提出的每一个 问题 ,决不允许学生死记硬背 自己不理解的所 谓标准答案 。有 问题 , 组织学生讨 论 ,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与 教材、 名人 、 师不 同的见解 , 导学生多 向思维 、 向思维 、 教 指 变 新 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 生养成风事多 问几个“ 让学 为什 么” 的习惯 。 () 3归纳总结 , 习心得 的习惯。要求学生 每上一节课 或每学 写学 篇文章 , 写一篇 “ 都要 今天我学到了什 么” 的心得笔记 , 为题 让 学生在复习 回忆之 中,总结出学习的重点难点 ,悟 出道理 和学 法, 这样不仅可 以使学生 “ 温故 知新 ”更重要 的是可 以锤炼学生 , 持之 以恒的毅力 , 同时也养成 了多动笔 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
教材 ,着眼于学生发展 ,着力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非智力心理素质 己 》
翁亭
桁 路难》
等经典诗文时 ,可 以采用以诵读为主
立 足教 材 。挖掘 学 科 魅 力 .
激发动机 。培养兴趣
~
,
展综合实践活 动
的实际体验,又沟通了课堂内外,往 往可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结 合语文 学科 特点 .训练 相 应的个性素质
语文学科活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心 理教育因素 ,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的重 要渠道 。首先 ,要重视并加强语 文综 合性学 习。人教版语文教材最大
综合天 地2 0 1 3 0 7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
活动的动力。乌申斯基指 出 : “ 没有
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 习,将会扼杀探 求真理 的欲望 。 ”学生对学 科有无兴 趣 ,直接 影 响到 学习 态度 和教 学效 果。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挖掘 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精心设计教 学环节 ,展现出语文特有 的美质和知 识 的魅 力 ,以活化 教材 ,感染 学生 , 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 的投入 , 吸引学 生主动的学习语文 , 钻研语 文,从 而 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例如 ,在教学七 年级 语 文下 册 《 从百 草 园到 三味 书 屋》 一 文时 ,可 以从导语设计 人手 , 动情激趣。不妨设计 如下导语 :童年 是最难 忘的 ,在我们 成长 的过 程中 , 有幸福 的回忆 , 有 美好 的体验 ,也 有 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 开童年之窗 ,我们会 发现灿烂 的春 光 中有无限的童趣 , 无 味的寒冬 中有靓 丽 的风 景 , 自由嬉戏 中有 烂 漫的幻 想 ,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 们走进鲁迅的童年 , 探索一下他成 长 的足迹吧 !这样的导语既联 系了学 生
语文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非智力因素 李永超
语文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非智力因素李永超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教育课程改革要(试 )》确提,课程目标之一基础纲行明出就是“改课程实于学习,背,机械的变施过强调接受死记硬训练现状,导学生主动与、乐于探究、于动,培养学生倡参勤手搜集和处理信的能力,分析解问题的能力及与合作的能息和决以交流力” 实质是导研究性学习。
这上就倡。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导下,科学研究的方法指以类似获取知识和应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的理念,是知识。
它不仅同时也学习的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有学科的学习,作为和所。
那么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导学生进研究性学习名指行呢?一、导学生性课题指选择研究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有确的目的性确的方性,了使具明和正向教师应导学生从语文教材,课阅读,实生活中研究性指外现选择课题。
教师在导学生题,,应导学生自感指选时首先指选择他们己兴趣的课题,能发探究的情如语文教师这样才激他们积极热。
指导学生课阅读《》之后,学生对的英外水浒传施耐庵塑造雄群像拍手叫绝,想探究作物的高技巧,发都者塑造人形象超这样就激了他们求知的欲,教师利导,导学生确研究性课望就可因势指定题《物的技巧》,应导学生与语文教施耐庵塑造人。
其次指选择学有关的课题,如《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小的阅读与直接相说欣赏》,《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中学生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快速作文探》等,课题进研究,能提秘选择这些行即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对语文教学改革生好的进作用,又产良促最后,导学生课题,应从实际发,做到适,指选择时还出难易度以适应的学生,于、找,于研究不同层次便收集查资料便调查。
二、导学生和理材指收集整料选定课题后,教师要导学生对课题关的材进指所选相料行收集。
收集时可以采用阅读关,开谈会,问,问相资料座卷调查访等方法,尽能全面地占有材,情解清如可料把基本况了楚。
选择《小的刺》一课题,教师应导学生真研契诃夫说讽艺术这就指认读的小及有关小研究的书籍如《预契诃夫说契诃夫说;选择防“ 典”与究生》一课题,教师应导学生真阅读非讲卫这就指认报刊杂志的“ 典” 容,意,电中的“上非内注收听收看广播视非典” 目,察生活中的生习,问生有关节观人们卫惯防医传染病知识,社会做问,关材在,对向卷调查收集相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亲其师,信其道。
”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甚而对学生人格性情的塑造和培养所起到的作用。
从小的方面说,就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理念等起到引导作用,他们会以自己喜欢的老师为摹本,要求自己,从而达到自己膜拜的老师的境界。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高中阶段,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甚至认为自己的作用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至于其他方面,例如学生人格的培养等等,就不是自己的职责。
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错误的认识,特别是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教授某个字词句段,文章结构,也不是做一个道德文化的评价者,而是能够以自己对文化文学的理解去影响、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随时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求。
没有搞清楚这点,我们就会在语文教学中迷失方向,甚至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喜忧不定。
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去吸引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走正确的道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完善自我,让学生崇拜自己
语文教师的学识应该是相当庞杂而丰富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即使不精,也要懂得皮毛。
如,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
时候,大多数语文老师把精力都花费在优美语言的赏析上。
当然,这样讲课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它紧扣住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但教师还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美感,文中涉及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好像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乐感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也乐意这样去思考。
总而言之,教师要能画简图,要有乐感,这些本身并不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但是,如果不具备这些,语文课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就不可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
毕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纯文字的赏析。
因此,语文老师要走完善自我的道路,一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善于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请教相应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库藏充实起来,从而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语文老师的涉猎要尽量广泛,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还要给学生灌输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所以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能够旁征博引,吸引学生。
三是语文老师对艺术的东西应该有所了解,要让学生信服你,以你为榜样,如果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番,那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则是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自我,把自身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
二、因课制宜,展现语文教师的自我魅力,让学生热爱自己
每节课有每节课的特点,每篇课文有各自的不同,要想达到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课文、单元的具体特点,留足自我表现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自我魅力,让学生热爱自己。
也许有人认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导演,不是演员。
但我要说,教师偶尔客串一下演员的角色,可能会让课堂更有活力,更能使课堂具有深度和广度,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语文教师的客串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教师要有这个本事,能够吸引学生,能够做学生的表率。
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首词的节奏,也很有诗词朗诵表演才能,那么不妨客串表演一番。
在这里,我们的表演就是标准。
这种客串肯定比干巴巴地讲解哪里该怎么读,哪里该怎么停顿会好得多,也绝对比让个别学生读导致全班学生兴味索然的效果要好得多。
相反,如果语文教师自己都把握不住的话,那最好就不要献丑了,读了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大倒胃口,影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三、因人制宜,让学生认可你,从而喜欢自己的课堂
备课的时候,有一个“备学生”的环节,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因人制宜,找到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点,让课堂动起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这里的“因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
语文老师要做到“因人”,关键是把握这个“点”。
总之,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热爱自己、推崇自己,就得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好好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让学生走上一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路。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