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诗意精神

合集下载

“诗意德育”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诗意德育”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诗意德育”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提到“诗意德育”有人会表示异议。

德育在一些人心目中不过是“规训、灌输”的代名词。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在语文课的诗文欣赏中才会有诗意的存在,而德育是不沾边的。

但事实上从德育的传统来看,在古代,是孔子首先创立了“比德”的诗意德育形式。

《礼记•经解》就明确提出“诗教”,在“六教”之中“诗教”就居首位。

孔子对《诗经》的伦理道德价值高度评价。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纯正。

思想纯正,可以通过“诗教”,以德育人。

到了现代,而毛泽东的一生,正是典型的“诗意人生”。

毛泽东诗词更是一部中国革命建设的壮丽史诗,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课本和生动的德育教材,熔铸了“诗”、“史”、“思”的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四有新人”仍发挥着巨大的鼓舞作用,是一份丰厚的德育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强化,造成相当一部分人“一切向前(钱)看”,“蛋白质女孩、新新人类”越来越多,现代人由于过度的物质化而丧失了人的本质——诗性,逐步失去生命的翅膀——诗思,变得缺少理想,缺少诗情,过于实际,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甚嚣尘上。

而当一个人不爱诗,其理想、激情和想象就会减退,变得平庸起来。

毋庸质疑,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一代富有理想和献身精神的人相比,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国民普遍显得缺少远大理想和使命感,缺少对祖国的热情和对他人的同情与关怀。

革命理想主义明显缺失。

诗是“真善美”的统一,诗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个理想境界。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隽永的诗句,朗朗上口,让人品咂玩味良久而不能忘怀,在潜移默化中化为个人的潜意识。

孔子认为,学诗对个人而言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观察力、感染力、凝聚力,使人有志趣、善洞察、能合群、有智慧。

同时,学诗还有两大外在功能,事奉父母,服务他人;了解自然,增长知识。

我认为诗的功能有以下几点:①净化心灵。

大力营造德育课程教学的诗意性品质

大力营造德育课程教学的诗意性品质

大力营造德育课程教学的诗意性品质经历了十年课改,“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再是争论,而是建设,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建设”。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地带,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的精神和要求,德育课程是培育学生美好心灵的软件工程。

小学德育课程要实现强劲发展,必须狠抓素质教育的落实,大力提升课程教学的诗意性品质。

一、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诗意性品质的内涵诗是以节奏、韵律、谐趣等形式,观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者关系的最高想象、最强烈感受的一种形式。

诗是生活的浓缩和结晶,它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喜欢过一种有节律的生活,对美好事物充满激情、憧憬和想象。

这“境”、“情”、“韵”和想象,恰恰就是诗的特性。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

”何谓诗意?诗意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模糊概念,基于不同角度有不同阐释。

从哲学视角看,诗意是一种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从认识论角度看,诗意是某种直觉和顿悟,是对人生和宇宙的当下感悟;从美学视角看,诗意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与升华;从伦理学视角看,诗意就是善良、仁义与悲悯;从社会学视点看,诗意是一种内在的幸福感。

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性存在,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受到趣味和美好的存在。

诗意性包含着灵动、美好、善良和创造的元素。

鲁洁教授说:“教育要触及人的心灵,使人在心灵层面发生变化,只有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台,使心与心得以相遇……这个时候会使人感到人的心灵是如此的可爱!课堂生活又是如此的美好!”所谓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诗意性品质,是指以道德价值引领为灵魂,以道德情感熏陶为血脉,以道德智慧养育为神韵,采用诗意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语言,引发诗意想象的教学。

彰显教学的诗意性,重在营造人与人的心灵相遇,通过沟通和碰撞,让人感到人的心灵是非常可爱,课堂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一种境界。

以诗文行教化——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分析

以诗文行教化——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分析

以诗文行教化——古诗词中的德育元素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由于其特有的哲情境界,文笔优美,内涵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对传统概念、道德观念、理想追求以及其他美德的倡导,而这些美德中最重要的便是德育。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德育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以《诗经》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传统文学,在介绍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传播着以忠孝为主的传统概念,促使既有德行的发展,以及一定的道德观心的养成。

以《诗经》作为列举,许多出色的诗作中渗透着对德育的倡导。

以示范立言,诗中阐述了多种希望德行来激励整个社会共同进步。

《大雅》中,特别有“好士之心乃淳,百姓远从而美”的诗句,形容士大夫心存正义,道德高尚,造成百姓欢心,获得美誉;在《小雅》中,“器慎革以兹安,思前而德厚”这首诗,提出了天下之大,须聚义以安民的建议,号召“思前”仁义,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古代诗歌中的众多诗句,极富德育元素,蕴含着丰富的社会道德和仁爱精神。

其中著名的《九辩》中就有“小敦毋乱,谨守传经,修忠节以纯粹”的内容,告诫人们严守德行,犹如严格摸清传经一样,以坚定的志向去实现精神上的纯洁。

另外,在瞻仰祖先的《离骚》中就有“人君精诚,惟此以报应”的句子,说明精诚以向,用于服务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正确的报答能缔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此外,古代诗歌文学中还有许多以英雄传史的作品,充斥着相当多的德育意味,如《滕王阁序》中提出的“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在《乐府》中,描述了曹公贤行,以及“拔英勒众,在天下为大”的古训,其中包含着作为政府领导者,要认清下属心志,重視个人劳动,遵循公平正义,把尊严、责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此养成忠义之士的德行。

以上,古代诗经。

德育的诗意精神_顾瑾

德育的诗意精神_顾瑾

2009年第6期 现代大学教育 德育寻径基金项目: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德育的现代维度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 ,课题编号:07S J B710051。

收稿日期:2009-06-18作者简介:顾瑾(1965-),女,江苏阜宁人,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德育原理与学科教学;盐城,224002。

德育的诗意精神顾 瑾摘 要:诗意是人性的天然领域和精神原型,诗意也是德育的应然追求和可靠路径,诗意创设了德育与人性的通感地带。

德育的诗意精神强调:运用诗意本质为德育赋能,用诗意的浪漫精神增进德育的和谐性、自由精神催生德育的主体性、理想精神提升德育的超越性;加强德育对诗意人性的维护与培养,遵循情感逻辑,发展能够重拯诗意乾坤的德育,培育诗意思维,增强学生诗意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德育诗意的价值现实还在于生成学生的诗意生命形式,改善当代普遍的精神境界,延展德育与人的生命向度的适应性,提高当下德育的人性魅力和效能。

关键词:德育;诗意;人性;和谐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9)06-0077-05 任何德育的建构,都是以一种人性的假设作为逻辑前提的,德育的诗意精神强调:诗意是人性的天然领域和精神原型,用诗意可培育良好的生命感觉,创造和谐的社会人生;用诗意表征人性的强弱、精神生活的是否完满,可不断将学生带进完整的精神结构,带进敞亮自由的生活;诗意是德育的应然追求,用诗意的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理想精神加强德育的创新,用诗意的情感逻辑、诗意思维端庄学生的精神取向,关怀师生的现实心灵关系,可延展德育与人的生命向度的适应性,提高当下德育的人性魅力和效能。

诗意:德育的本质力量诗意以其特有的浪漫性、自由性、理想性为德育提供积极、可靠、真实的精神资源和发展路径,在涵养品性、发展生命、达成教化等诸多方面为德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精神视野,成为德育培养和谐心灵的旨趣、健全生命的旨归,成为德育走向现实理想和人性深度的标尺。

品读古诗词,浸润德育情

品读古诗词,浸润德育情

品读古诗词,浸润德育情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志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鉴美、辨真的文化品位。

语文教学亦承担着极大的德育教育重任,语文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在受到中华古诗词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

一、赏古诗词,品骨识心文明古国——中国,人杰地灵,华夏儿女人才辈出,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佳作。

滋滋不倦的好学者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膜拜着崇高人格,践行着伟人言行。

濂溪先生的《爱莲说》,以“爱莲”为题,托物言志,作者以莲自喻,表达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向。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先生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现了先生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出淤泥而不染”,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先生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无独有偶,屈原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李白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张履祥的“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谨严。

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辟”,无不充满爱国的豪情和高尚的人格。

赏析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感悟,这种德育熏陶是其他学科所无法神往的。

二、解古诗词,探世态风情古典诗词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像一部百科全书,从古到今,人间世态、风土人情、社会形态均能窥见一斑。

通过学习,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概貌,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诗人和诗中人物的爱憎感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杜牧云:“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与天性岂恩仇。

语文教学中尝试诗意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尝试诗意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尝试诗意的德育教育【摘要】德育是一种诗意的追求与心灵的唤醒,语文最显著的特征是诗意。

让学生在语文诗意的阅读中,构建心灵的家园;在诗意的写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在诗意的活动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意的德育,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阅读写作活动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标准不尽相同,但“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知识是力量,道德更是力量;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残品,德育不合格则是危险品。

把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么一个沉甸甸的担子,交给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一方单独承担,或是交给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单独承担,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我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诗意的德育。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德育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整合出合适的德育方法,让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在诗意的阅读中,构建心灵的家园1、品读文本,在美的课堂中感悟。

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包括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以这些文本为依托,设计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运用文雅精致的教学语言,和颜悦色地和学生交流对话,在平和、互动、有亲和力的氛围中让学生去感悟,让那些诉说着作者生命轨迹、表达着作者人文情怀的花能开在学生的心里。

2、诵读经典,在美的世界中徜徉。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

课外的阅读,同样不可忽视。

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时尚的机会多,说着一些大人听不懂的“魔语”,甚至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也充斥着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在这些毫无文化内涵可言的书本影响下,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堪忧。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来对抗那些“文化垃圾”。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中,强调了“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让德育变得诗意起来

让德育变得诗意起来

管理篇誗德育天地一、诗意成长德育的提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时期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重要阶段。

诗意是人性深处的精神原型,也是德育的必然追求。

可今天的德育研究很少有诗化的研究。

人们常常从理性角度谈德育,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与灌输,缺乏诗性的启发与引导,致使道德教育枯燥乏味、效能低下。

诗意成长德育是基于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我校前期研究的基础提出来的。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德育标准变异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人皆知,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和上级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导向,使得德育地位尴尬。

学生成绩好就是一好百好,学校升学率高就是一高百高。

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德育方法简单化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育,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育人。

但一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

二是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受安全、工作繁琐等因素的影响,体验式教育常常变成一纸空话,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用过去的观念教未来的学生,用说教代替实践,用强制代替引导,让学生苦不堪言。

(三)德育工作对象复杂化我校所在地龙虎塘街道原为农村,2003年由镇改为街道,此后,我校从农村小学跨入城区小学的行列,周边陆续开发了多个小区和楼盘,大量的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本地,使得本校生源极其复杂,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给我校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我校外地学生占本校学生总数的65%,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生生活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等一系列现实状况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棘手无比。

德育古诗句

德育古诗句

德育古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德育古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德育古诗句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倒不是百花中特殊偏爱菊花,而是由于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行的赞美.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1生沉醉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1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1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给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芳香的花朵和甜蜜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观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1条条小路来.此句比方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仰慕.2.“德育”古诗句有哪些1.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2. 兄爱弟敬,和和谐睦,相推相爱,家庭之福。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伴侣相处,有损有益。

4. 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端赖乎兹。

5.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

6. 莫羡绸缎,锦绣华美,折了福寿,自暴自弃。

7. 1秉真诚,不被妄侵,事亲接物,了无2心。

8. 祗期尽分,不计人知,如是之人,堪为世仪。

9.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

10.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不如牛马。

诗的基本信息如下:1.诗是文学的1大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1定的节奏韵律,1般分行排列。

文学体裁的1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

2.最常见的诗分为:5言、5律、7言、7律(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谈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1种)。

以诗育人 以诗养德

以诗育人 以诗养德

传承经典以诗育人开篇语:畅行诗教谱新篇,国粹弘扬闪彩光。

润物无声功无比,满园蓓蕾吐馨香。

诗教,有两层含义,一是诗歌教学,一是诗歌教化,就是借助诗歌实现道德教化。

诗歌是一种情感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

读诗可以洞明世事、陶冶情操、修身自律,通过诗教进校园,达到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燃情、以诗育美的目的。

诗意德育理念就是以诗意的方式处理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所谓诗意:形式美、韵律美、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归结到一起其实就是美的教育。

从中华诗词本身来说,从形式上就给人一种规则意识。

一、诗意环境:涵养审美情趣诗化校园环境,营造诗意校园“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有诗意。

”我也曾写诗赞美我们的校园:“校园孟夏日/处处好风光/树为晴雨伞/花作篱笆墙/竹叶悠悠绿/杏儿浅浅黄/疏影横斜处/谁人醉书香?”这的确是校园实景的写照。

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诗教文化深入人心,通过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室外:六个园区命名,指示牌有诗,院墙上“三立”“弟子规”“绿化带”植被上的诗牌。

室内:楼梯条、楼门上的诗句、墙围装饰条经典名句、诗词长廊(儿童诗苑)、师生诗词展示台、教室内诗词栏、宿舍寝室文化布置。

作息提示铃声、每天课前教师为你朗读,就餐等待齐背诗歌。

二、诗意课程:净化学生心灵诗化课堂环境,打造诗意课堂。

开发诗意校本课程,在读、诵、写的过程中,受到洗礼,1.诗歌诵读:读诗是“诗教”最常见的形式。

但古今歌诗,浩如烟海,读什么,这要教育者精心选择。

一定要“取法乎上”,上乘诗作,既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又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读得多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品位,从而拥有良好的人文修养。

在教育局“3311读写”工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供的六大方面内容,创意推出了传统文化精品工程——“三百工程”,即“百诗”、“百联”、“百歌”。

形成龙王庙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文本课程。

以诗育德-德育

以诗育德-德育

以诗育德-德育以诗育德冯铁山教授这样界定诗意德育的内涵:诗意德育是作为一种弥补理性德育不足的模式提出来。

所谓诗意德育就是以使德育焕发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学会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

园林三小把德育工作重点确定为以诗育德,打造诗意德育。

近年来,学校以诵读经典为抓手,以诗教活动为载体,注重以诗育德,寓教于乐,让三小德育充满浓浓的诗意。

一、以诗育德,打造诗意流淌的德育环境校园环境具有潜在的教育性,环境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的。

学校自确定以诗育德工作重点以来,着力打造浓郁的诗意环境:在校园香樟大道旁,建起了长达百米的曹禺文化长廊。

长廊内容突出诗歌特色,广选古今名家诗作;突出学校特色,登载大量吟咏三小的专家墨宝,以及师生诗作诗画。

曹禺文化长廊每年更新一次,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风景线;操场东头围墙前,新建六块文化展板,领袖诗词、名人名言,《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时时更新,东西遥相呼应;同时,制作了60余块精美的诗词山水画条屏悬挂在教学楼走廊上;另外各班教室黑板报必须开辟每周一诗版块;学校广播站每周必须播放一首经典诗诗词赏析。

可以说校园内处处是课堂,学生能时时受教育。

既让校园文化环境有了浓郁的诗意,又让环境充分发挥了它的德育功能。

二、以诗育德,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

班级文化则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尤显重要,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打造诗意德育,必须从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做起。

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首先要建设充满诗意的班级环境。

即以优美的文字、图画、声音装扮学习环境,释放诗意情怀,让教室成为美的乐园,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让教室墙壁说话,突出诗教特色,如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展示栏开辟我的新诗,照片墙展示背诗能手,文化墙展示学校理念让生命诗意的栖居,教室门外张贴彰显班级特色的诗韵口号等等。

语文教学中尝试诗意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尝试诗意的德育教育
润物无声” 的效果。
【 关键词 】 德育 语 文教学 阅读 写作 活动
世界各 国道 德教育 的 目的、 内容 、 标准不尽相 同 , 但“ 培养 结论 , 形成错误的观念 , 影响对事物的真实认识和理解 。因此要 学生做什 么样的人 , 怎样做人 ” 是任何一 个国家的教育 首先要 利用批 改作文的机会 , 及时对学生 加以引导 , 能让他们 逐渐修


在 诗 意 的 阅读 中 。 构 建 心 灵 的家 园
l 、 搭建平 台, 在校园 中学会共处。爱因斯坦说过 堂 中感悟 。语文新教材 的选文包括 的热情激发 出来 , 那么学校所 规定的功课 , 就会被 当作一种礼 了古 今中外的名家 名篇 , 文质 兼美 , 每一篇文章都是 一朵含苞 物来接受 。 ” 人的本质是活动 , 活动某种意义 上说是给学生的礼 欲放的花 。以这些文本为依托 , 设计充满 ’ 寿 情画意的课堂氛围 , 物, 能 满足学生的需要 , 引发他们 的好奇 心 , 使他 们乐于参 与 。 运 用文雅精致 的教 学语言 , 和颜悦色地和学 生交流对话 , 在 平 在诗意盎然 的活动 中, 学生学会如何与 同学相处 , 如 何合作 , 并
的孩 子接 触 网络 、 时 尚 的机 会多 , 说 着一些 大人 听不懂 的“ 魔 格教育 。” 利用综合性学 习的机会 组织学生走 出教室 , 走 出校 语” , 甚至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也充斥着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在 这 园 , 跟社会交往接触 , 使 学生了解社会 , 增长见识 。在此基础上
和、 互动、 有亲和力 的氛 围中让学生去感悟 , 让那些诉说着作 者 内化 为 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生命轨迹 、 表达着作者人文 隋怀的花 能开在学生的心里。 2 、 走 出校门 , 感受真实的生活。“ 生活是散文 与诗之间连续

小学诗意德育文化活动探索

小学诗意德育文化活动探索

小学诗意德育文化活动探索概要:学校以诗意德育文化活动为抓手,以诗为依托,张扬德育的诗意魅力。

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文化活动中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涵养他们的主体情意,发展其主体能力,确立其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诗意德育文化活动,让学生看到充满善与美的世界,品尝到了社会温情的幸福味道;让诗意德育文化走进学生的心里,获得心灵的滋养;让学生在诗意德育文化引领下健康成长,达成“文化润德”“文化育人”。

以下结合本校在诗意德育文化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谈。

一、提升对“诗意”内涵的认识“诗意”的教育是美好的、智慧的。

它的本质与核心是灵动的创造与创新,引导人走向美好、完善的教育。

诗教是有中国特色的宝贵传统。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周礼》里说过诗歌的道德教化,他非常注重道德和文学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有德者必有言”的看法,认为诗和品德涵养是不可分割。

而诗意德育的源头就是诗教。

品德不是教出来的,是感染来的,促进未成年人道德成长的最可靠的外部力量是富有道德感染力量的环境。

因此,本校通过开展诗意文化活动来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

二、让学生在诗意德育文化氛围中成长本校把多元的诗意德育文化活动,作为焕发学生个性活力的助推剂,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让学生在学校诗意文化熏陶中优雅。

本校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诗教文化活动为载體,学校开设第二课堂:儿童诗创作班、古体诗创作吟诵班、朗诵班兴趣班。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挥了校园诗教应有的“以诗立德、以诗怡情、以诗启智、以诗养性”的积极作用,谱写出了一曲曲文化立校的美妙旋律。

让学生多一份儒雅,多一份沉静,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内涵。

2.打造诗意的班级文化。

学校富有内涵的诗意文化需要各班去实行。

为了深化内涵发展,学校一直致力打造诗意班级文化。

每一学年初,学校要求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情况确定有诗意的班级文化,打造诗意班级的优雅环境,营造优雅的诗意文化班级氛围,如,“芝兰玉树”班,“诗意蜻蜓”班都是学校诗意文化班级典型班,学生在这样诗意班级文化熏陶下成长。

诗意德育与诗意精神的培育①

诗意德育与诗意精神的培育①

诗意德育与诗意精神的培育①作者:冯铁山来源:《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10期摘 ;要:人的发展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统一的活动,诗意精神是生命成长的灵魂。

诗意德育是接续中国传统诗意文化价值论思想,从学生道德实践需要出发,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进行,通过道德实践形成和发展学生诗意精神的理念及实践操作模式。

培育学生的诗意精神,不仅需要接续中华诗意文化传统,复活新感性的教育价值,而且需要培养超越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的诗意智慧以及将德育目标指向道德教育的诗意境界。

关键词:诗意精神;核心价值;诗意德育;诗意言说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0-0013-05一、诗意精神:生命成长的灵魂就生命发展而论,人不同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的发展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和谐统一的活动。

如果说自然生命是人生命发展的前提,那么,精神生命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保证,是个体和群体生命勃发、壮大的动力源。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柏拉图时代直至康德时代,大多数哲学家都将纯粹理性奉为人生命成长的圭臬,确立了人的理性精神存在。

凭借这种精神,人们从主客二分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最终促成了“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建立。

理性精神尽管在促使人的主体性获得前所未有的独立与解放,促进近代大工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物质文明极度繁荣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也遮蔽了人“存在”的整体性特征;人类凭借理性精神确立了人对自然支配地位的同时,也使人自身的存在陷入精神生活窄化的状态,容易钻进纯粹理性的“死胡同”而产生物质对象化的精神焦虑,进而出现灵魂无所皈依、精神紊乱的现象。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度报告,目前世界上各种精神病人已达4亿多,如果将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神经障碍及心理社会障碍都包括进去,涉及人口将近10亿,预计今后20年此类疾病患者的人数还将不断上升。

倾心打造富有诗意的德育课堂一一我是德育人(十二)

倾心打造富有诗意的德育课堂一一我是德育人(十二)

班々永厅2019/4B随笔倾心打造富有诗意的德育课堂一一我是德育人(十二)文/陈光全富有诗意的德育教课堂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道德情感的熏陶为血脉,以道德智慧养成为神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遇、心灵沟通与思维碰撞,感受到人的心灵美,促使课堂生活到达一定境界。

教学和写诗一样,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情感流淌过程。

那么,教师如何打造富有诗意的德育课堂呢?一、呵护童心,绽放诗意有学者认为:“儿童总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构世界与自我之间的生动联系,不断地唤起儿童对周遭事物的想象,实际上就构成了丰盈少年个体生命内涵的基本路径”。

诗意的课堂是学生梦想自由飞翔的地方。

教师打造充满诗意的课堂,意味着要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扩大自我超越的可能性。

呵护童心,实质上是保护他们以儿童的姿态与周遭事物相遇,在想象中获得个体与周遭事物丰富而生动的联系。

想象和诗意能拓展儿童的成长空间,是激活他们好奇、前行的引擎。

如,教师执教《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风儿轻轻吹”(一年级下册)一课时,引领学生开展“制作纸船——顺风漂流”的活动。

每个学生用彩色纸折一条船,把自己最喜欢的歌颂春天的古诗、童谣、儿歌写在小卡片上,装入船中,最后将“诗船”放在春水里飘荡,让它带着孩子的诗意、想象和美丽的梦,顺着风飘向远方。

纸船制作和放流契合儿童天性,充盈着浓浓的诗意。

这一案例启迪我:德育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立场上,引导儿童富有诗意地去发现与经历,拨动儿童诗意的心弦。

如此,发自儿童内心的美妙的诗,就会如泉水般涌出。

这是打造诗意德育课堂理应坚守的本体论立场。

二、活用教材,激活诗意新的德育教材文本,契合儿童的认知风格,充满童真与童趣。

教材中使用的词语鲜活、形象、生动,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和欣赏。

如,《道德与法治》“假期有收获”(二年级上册)一课中有一首小诗:"夏天的礼物,是烈日和蝉鸣,夏天的礼物,是雷雨和彩虹。

夏天给我们的礼物,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小诗勾勒了大自然多彩的景观,抒发了儿童在野外活动的快乐和惬意。

诗意文化中学校德育实施方略论文

诗意文化中学校德育实施方略论文

诗意⽂化中学校德育实施⽅略论⽂诗意⽂化中学校德育实施⽅略论⽂ 摘要:诗意德育的提出是现时代的⼀种教育理念,强调以诗意的⽅式来处理学⽣品德发展与教育中⾯临的各种问题。

其特点表现在:凸显主体,⾛向⽣活,注重审美。

基于中国传统⽂化的诗意德育往往具有感染性、形象性、丰富性品格。

当前,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通过引领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书⾹校园建设和打造⼈⽂教育课堂等途径来进⾏。

关键词:诗意德育;⽂化品格;德育⽅略 ⼀般说来,现代德育如果缺少审美的意境和趣味,使德育机械枯燥,就容易让学⽣感到教育的沉闷和压制。

因此,要使德育真正成为尊重⼈、关注⼈的⽣命意义领域,必须变⾰以往德育单独化、浅层化等弊端。

本⽂试图结合我国传统⽂化中的德育资源,让诗意德育成为创造学⽣核⼼素养的⼀种精神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灵发展。

⼀、什么是诗意德育 我国是诗的民族,历来以“诗”教⼦,以“诗”教⽣的传统。

《⽑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为志,发⾔为诗”。

简⾔之,诗就是凡有情⽽美的东西便是诗。

《诗经》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主要素材。

最早提出诗意德育的并付诸实践的是孔⼦,孔⼦提出的“兴于诗,⽴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他说:“⼊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也,温⽂敦厚,诗教也。

”把诗歌⽤于道德教化,使弟⼦养成温顺、柔和、敦笃、厚道等“思⽆邪”的品质。

孔⼦曾不⽌⼀次要求学⽣运⽤诗中的道理侍奉⽗母,服务社会。

在西⽅,诗意德育思想最早源于古希腊雅典“三艺”(⽂法、修辞学、哲学)教育;尼采、维根特斯坦、海德格尔等诗化哲学家⾼度肯定“诗性”、“⼈诗意栖居”的价值;20世纪末美国以塞⾥格曼、谢尔顿等积极⼼理学家致⼒于研究⼈的良好⼈格特质以及影响⼈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特别是探讨积极情绪、积极⼈格和积极社会环境与美德的关系等。

所谓诗意,是指像诗⾥表达的那样给⼈们以美感的境界,如诗意⽣活、诗意⼈⽣、诗意课堂等。

基于诗意⽂化中的德育具有诗⼀样的意蕴所进⾏的教育活动,它能显现德育魅⼒,提升学⽣审美道德境界,让学⽣在诗意⽂化的熏陶下进⾏习德活动。

追寻诗性德育

追寻诗性德育

追寻诗性德育作者:班华来源:《小学德育》2011年第01期我们的德育能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我想,诗性德育是具有魅力的,是美丽诱人的。

什么是“诗性德育”,我不会定义。

我们看一些富含爱心和教育智慧的美丽诱人的德育案例,也许会逐渐领悟。

本世纪初我负责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思想品德·教师用书》(人教社2003年版)中表达了我们编写教材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基于德育美学观,教材应是美的存在方式”,“美的教材是我们的追求”。

今天,我们应当改变德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使德育成为诗性的德育,成为人们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成为一种富有爱心、给人以道德智慧和美感的教育艺术。

这,应当成为我们追寻的一种理想的德育样式。

——德育本当是诗性的教育。

德育是教人养成优良德性、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本当是美丽的、诱人的、诗性的。

德育内在的、直接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具有美德的人。

具有美德的人,是诗意的存在。

我们崇拜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我们也敬仰当今社会上许多感动中国的劳动模范们:因为他们的心灵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赞美他们,我们崇敬他们,我们学习他们。

与德育目标任务一致的德育内容是美的。

许多优秀的德目自古就被伟大的哲人们称作“美德”。

亚里斯多德认为知识即美德。

别林斯基说过,美和道德是亲姐妹。

赫尔巴特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正义。

这些富有教育哲理的箴言,蕴含了真、善、美的精神。

诗性德育是学者们和教育一线老师们共同追求的审美化的德育。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檀传宝教授的博士论文取题《德育美学观》(1996),我理解就是对诗性德育的追求。

“十五”教育科学规划中,有不少学校开展了德育审美化的课题研究,其中,檀传宝教授主持的“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欣赏型德育模式建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檀传宝教授说:“我们将‘欣赏型德育模式’所追求的核心理想或理念感性地表达为‘美丽的德育’。

”他所说的核心理念,就是解放教育对象,提升教育对象,追求美丽的德育。

诗意德育

诗意德育

完美的教学
• 完美的教学——深刻与真诚 • 深刻: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一洞天之感, 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 塞顿开、豁然开朗。 • 真诚: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 间的感情和态度;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出 自内心真实的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 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 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 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
注重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社团建 设
(兴趣、特长、爱好)
注重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班级评 价
*有切合班级学生实际的养成教育若 干细节,有富有创意的措施,学生在某一 方面有较突出的进步事实。
*有不少于两个切合学生实际的班级 特色活动案例,学生积极性高,形成成果。 *在本学期中有让班级成员感到骄傲 的集体荣誉或特长项目。
关怀和照顾弥散在校园师生生活的 方方面面、细节之处 。
其一,做儿童行为的宽容理解者
一个好老师记得自己也曾是个孩 子,因此他能以孩子般单纯的目光和 成人宽容的智慧去看待和理解孩子的 紧张、恐惧、得意、激动和欢乐。
孩子是儿童王国的国王,教师是 进入儿童王国的客人和贵宾。 老师的爱和家长的爱不同。
浓于血缘的爱
道德教育建立的一个假设基础:人性向善 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 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 的信念和期待。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 预设:人性向善。基于这一价值预设,良好 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 责罚。
在政治与法律,作‚人性向恶‛的价值 预设有利于政治和法律体系的完善的话。那 么在道德、教育领域作‚人性向善‛的价值 预设,则是道德与教育的内在特征所要求的。
道德教育也就难以避免外在化、社会本 位和成人中心,强调外在规范,而不是着眼 于儿童的内在需求,从而缺乏感召力和实效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追求 新奇体验 、追 寻非 凡意 义 和价值 而不盲 从 附
和的 ‘ 心灵 习惯 ’与精 神面貌 ” I 】 ,是 德育追 求 创新 、追 求崇高 、追求 自主 的基础 与主观条 件 ,浪 漫性 的理想 诉求有 利 于 激活 学生 超 越现 实 的渴 望 ,
有 利于 营造 学生充 满理想 的心理态 势和崇 尚独 立 的
的… ,依 据过 程思 维理 论 ,德 育 的 浪 漫性 主 要 指
其二 ,运 用浪 漫性 生成德 育 的高 尚性 。浪 漫性
基金项 目: 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20 德育的现代维度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 ,课题编号 : 7J 705 。 0 SB 10 1
收 稿 日期 :20 0 9—0 6一l 8
育有 着得 天独厚 的作 用 ,德 育 的诗意 强调运 用浪 漫
性发展 德育 的情境 性 ,德 育 在本 质上 是 情境 性 的 ,
它关 涉人 的价值 和意 义问题 ,必 须和 某种情境 联 系 起 来 才能被 人理解 ,创 设 富有真 感情 与真景 物 的情
境 是 实现德 育和谐 的重要载 体 ;浪漫性 是人 的精神
会在倾听中疏导 , 在服务中引导,在互动中倡导 ,
育提 供积 极 、可靠 、真 实 的精 神 资 源 和发 展 路 径 ,
在涵 养 品性 、发 展生命 、达 成教 化等诸 多 方面为 德 育 的健康发 展提供 一个 精神 视野 ,成 为德 育培养 和 谐心 灵 的 旨趣 、健全 生命 的 旨归 ,成 为德育 走 向现 实理 想和人 性深 度 的标尺 。 浪漫性 发展德 育 的和谐 性 。 怀特海 认 为 :一个 基本 的学 习行 为应 首先包 含 浪漫性 阶段 ,不 重视 浪漫性 阶段 的教育 是没 有活 力
应 然追求 ,用 诗意 的浪 漫精神 、 自由精神 、理 想精 神加 强德 育 的创新 ,用诗 意 的情感 逻辑 、诗意 思维 端庄 学生 的精 神 取 向 ,关 怀师 生 的 现 实 心灵 关 系 , 可延 展德 育与人 的生 命 向度 的适 应性 ,提 高 当下德
育 的人性 魅力 和效能 。
的 自由翱翔 ,它的投射解除 了德育与外在人事景物
的功利 性单 向联 系 ,使 传教 受教双 方易 于打破 话语
惯 例 的表达 方式 ,重新链 接情 感 与心灵 的通道 ,以
本 真 的 自我 坦诚 相 待 ,彰 显 德育 重 情 体 性 的本 色 ,
诗 意 :德 育 的本 质 力 量
诗意 以其特 有 的浪漫性 、 自由性 、理 想性 为德
引导 学 生 在 “ 以我 观 物 而 使 一 切 皆 着 我 之 色 彩 ”
中形成 生气盎 然 的 “ 我之 境 ” ;浪 漫性 内蕴 着 有 审 美倾 向 ,使 德育 的情 境创设 能够 超越一 般 的松散 的现实 而走 向概括 与典 型 ,在情 与景 、意与境 、语
言与非语 言 等多元 素 的作用 下 ,创 构具有 生活 真实
弱 、精 神生活 的是 否完满 ,可不断将 学 生带进 完整 的精 神结 构 ,带进 敞亮 自由的生活 ;诗 意是德 育 的
创设 能与 学生发 生相 关性 的境 遇 ,唤 起学生 的兴趣 和某 种情感 共 鸣 ,激 发 其 自由联 想 与探 索 的 欲 望 ,
在广 阔 的环境 中有感 情地 思考 、学 习。浪漫 性对 德
作者简介:顾瑾 (9 5一) 16 ,女,江苏阜宁人 ,盐城师范学院教 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德育原理与学科教学 ;盐城 ,24 0 。 2 0 2
7 8
顾瑾 :德育 的诗意精 神
的心 灵 、带 着 倾 听 的 耳 朵 ,创 造 思 想 和 言 论 的 “ 自由市 场 ” ,宽 容 并鼓 励学 生在 既 定 环 境 中 自由 地定 向 ,宽 容并 引导学生各 言其志 、各好其 爱 ,学
20 第 6期 0 9年
现代 大学教 育
7 7
德商寻徨
德 育 的 诗 意 精 神
顾 瑾

要 :诗 意是人 性 的天然领 域和 精神 原型 ,诗 意也是 德 育的应 然追 求和 可靠路 径 ,诗 意创设 了德 育与人
性 的通 感地 带。德 育的诗 意精神 强调 :运 用诗 意本 质 为德 育赋 能 ,用诗 意的 浪 漫精神 增 进 德 育 的和谐 性 、
的情境 、观念 真实 的情境 或 艺术真 实 的情 境 ,启发
学 生诗 意的聆 听 、观览 、叙 事 ,并进 行融 经验 、兴 趣 、判 断 、态 度 、价 值 观念 等 为 一 体 的精 神 烹 饪 ,
通 过染情 与铸 意 、潜移 与 默化 , “ 学生 大 脑 中形 在
成 一 幅和 谐 的 图案 ” ,在 学 生 情 感 的 活 跃 、持 续 、积 累和孕 育 中生成情 理交 融 的有 效之 境 。
自由精神 催 生德 育的主体 性 、理 想精 神提 升德 育 的超越性 ;加 强德 育对诗 意人 性 的维护 与培养 ,遵循 情 感
Hale Waihona Puke 逻 辑 ,发展 能 够重拯诗 意乾坤 的德 育 ,培 育诗 意 思维 ,增强 学生诗 意地把 握世 界 的能 力 ;德 育诗意 的价值 现 实还在 于生成 学生的诗 意 生命 形 式 ,改善 当代普 遍 的精 神境 界 ,延展德 育 与人 的生命 向度 的适应性 ,提
高 当下德 育的人 性魅 力和 效能 。
关键 词 :德 育 ;诗 意 ;人性 ;和 谐
中图分 类号 :G 4 61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7 —1 1 (0 9 6— 0 7— 5 6 1 6 0 2 0 )0 0 7 0
任 何德育 的建 构 ,都是 以一种 人性 的假设 作 为 逻 辑前 提的 ,德育 的诗 意精神 强调 :诗 意是 人性 的 天然领 域和精 神原 型 ,用诗意 可培 育 良好 的生 命 感 觉 ,创 造 和谐 的 社 会 人 生 ;用 诗 意 表 征 人 性 的 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