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精品获奖教案
18.2.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教学设计
18.2.3正方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正方形》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8.2.3的内容。
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性质、判定等有关知识,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
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正方形的研究突出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
本节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类比,既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的回顾.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正方形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学生在小学就对正方形有了整体的感知。
小学就已经认识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四边相等。
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作为独立图形看待的。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建立正方形和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把正方形看做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并从中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正方形性质整理归纳的过程,形成对正方形性质的完整认识,通过类比得出正方形的判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特殊关系,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8-2-3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判定正方形.【过程与方法】经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归纳、转化的数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合情推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证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矩形有哪些判定方法?2.菱形有哪些判定方法?3.在小学时,我们还学过一种特殊的四边形——正方形,那么它又有哪些判定方法呢?探究点正方形的判定典例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它的四条边上,且AE=BF=CG=DH.四边形EFGH是什么特殊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解析]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理由:∵在正方形ABCD中,AE=BF=CG=DH,∴AH=DG=CF=BE.∵∠A=∠B=∠C=∠D=90°,∴△AEH≌△DHG≌△CGF≌△BFE,∴EF=EH=HG=GF,∠EHA=∠HGD,∴四边形EFGH是菱形.∵∠HGD+∠GHD=90°,∴∠EHA+∠GHD=90°,∴∠EHG=90°,∴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总的判定思路是“判定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或者既是菱形又是矩形”.如果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根据正方形的定义,再判定它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实质上,这也是判定它“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1)求证:△BED≌△CFD;(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解析](1)∵AB=AC,∴∠B=∠C.∵DE⊥AB,DF⊥AC,∴∠BED=∠CFD=90°.∵D为BC边的中点,∴BD=CD,∴△BED≌△CFD(AAS).(2)∵∠A=∠DEA=∠DFA=90°,∴四边形DFAE是矩形.由(1)知△BED≌△CFD,∴DE=DF,∴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三、板书设计正方形的判定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教学反思在探究正方形判定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入以及让学生动手制作正方形,感知正方形判定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18.2.3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教案
18.2.3 正方形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导入新课复习引入:问题1 什么是正方形?正方形有哪些性质?问题2 你是如何判断是矩形、菱形?思考 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学习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会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学习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难点: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正方形的判定活动1 准备一张矩形的纸片,按照下图折叠,然后展开,折叠部分得到一个正方形,可量一量验证验证.猜想 满足怎样条件的矩形是正方形?证一证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 DB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 AC⊥DB.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正方形 正方形 矩形 A B C D O活动2 把可以活动的菱形框架的一个角变为直角,观察这时菱形框架的形状.量量看是不是正方形.猜想 满足怎样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证一证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 DB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 AC=DB.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总结归纳:正方形判定的几条途径:A B C D O +矩形条件(二选一) + 先判定矩形 菱形条件(二选一)练一练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A.AC=BD ,AB∥CD,AB=CD B .AD∥BC,∠A=∠C C .AO=BO=CO=DO ,AC⊥BD D .AO=CO ,BO=DO ,AB=BC典例精析例1 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M 、N 分别在各边上,且AE=BF=CM=DN .四边形EFMN 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分析:由已知可证△AEN≌△BFE≌△CMF≌△DNM,得四边形EFMN 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DA,∠A=∠B=∠C=∠D=90°.∵AE=BF=CM=DN,∴AN=BE=CF=DM.在△AEN、△BFE、△CMF、△DNM 中,AE=BF=CM=DN,∠A=∠B=∠C=∠D,AN=BE=CF=DM,∴△AEN≌△BFE≌△CMF≌△DNM,∴EN=FE=MF=NM,∠ANE=∠BEF,∴四边形EFMN 是菱形,∠NEF=180°-(∠AEN+∠BEF) =180°-(∠AEN+∠ANE) =180°-90°=90°. ∴四边形EFMN 是正方形 .例2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中,∠C=90°,∠A、∠B 的平分线交于点D.DE⊥AC,DF⊥AB.求证:四边形CEDF 为正方形.证明:∵ DE⊥AC,DF⊥AB ,∴∠DEC= ∠DFC=90°. 又∵ ∠C=90 °,∴四边形ADFC 是矩形.过点D 作DG⊥AB,垂足为G.∵AD 是∠CAB 的平分线DE⊥AC,DG⊥AB, ∴ DE=DG.同理得DG=DF ,∴ED=DF,∴四边形ADFC 是正方形. A B C D O D FA B C E G当堂练习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当AB=BC 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B .当AC ⊥BD 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C .当∠ABC=90°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当AC=BD 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BCD=∠CDA=90°,请添加一个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4.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 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AB=BC ,对角线BD 平分是BD 上一点,过点P作垂足分别为M 、N.(1) 求证:∠ADB=∠CDB; (2) 若求证:四边形MPND 是正方形.AB C D O C A B D P M N作业:教材P67页复习题18第6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性质(教案)
5.激发对数学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数学审美和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确保学生理解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具有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点。
-正方形的性质:强调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核心性质。
4.正方形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即对角线将正方形平分成长度为边长一半的小正方形;
5.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提高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能够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探索正方形性质,培养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方形的基本概念。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它在几何图形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分析其性质和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角线性质,我会通过举例和图形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性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正方形的性质,包括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即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8.2.3 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8.2.3 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2.3节《正方形的判定》是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正方形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的性质,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判定正方形时,容易混淆判定条件和判定方法,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2.使用多媒体展示正方形的判定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方形判定方法的PPT。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例如,展示一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正方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正方形的判定条件: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方形的判定过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教学设计2:18.2.3正方形
教师分析解题过程:要证明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可以先证四边形CFDE是矩形,然后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也可以先证四边形CFDE是菱形,然后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教师要求学生证明,学生证明后教师检查证明过程,给予即时纠正。
证明:∵DE⊥BC,DF⊥AC,
∴∠DFC=∠DEC=90°(直角定义);
教师讲解:我们还可以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也是菱形。
教师提问这一结论如何证明,要求学生作简要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如果一个四边形是矩形,那么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则它又是菱形,所以是正方形。
(三)实例讲解
1、教师提出问题:在△ABC中,∠ACB=90°,CD平分∠ACB,DE⊥BC,DF⊥AC,垂足分别为E、F。
课题
18.2.3正方形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比理解正方形判定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判定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重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与灵活运用。
∴∠1+∠2=90°。
又∠3+∠2=90°,∴∠1=∠3。
∴△ABM≌△DAN。
∴AM=DN。同理AN=DP。
∴AM+AN=DN+DP
即MN=PN。
∴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三、随堂练习
课本练习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应注意什么?
【素养目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2 正方形的判定教案(表格式)
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课题正方形的判定授课人素养目标1.用类比方法归纳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2.探究并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灵活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或计算,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正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证明.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拟人化的自我介绍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考该怎样判定正方形.【回顾导入】正方形的自我介绍:在四边形的大家庭中,我有四个兄弟.老大是平行四边形,它性格温和;老二是矩形,它稳重大方,江湖上人称长方形;老三是菱形,它活泼可爱.我就是正方形老四,我集三位大哥的优点于一身,人见人爱.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大家庭的成员,前一课时,我们大致介绍了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并给出了下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到矩形、菱形各添加一个条件都能得到正方形,那么这个是否可以证明呢?我们这节课来看下.【教学建议】让学生根据上一课时介绍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引发如何进行证明的思考.活动二:动手验证,探究新知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探究点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我们来看下面这个问题:把一张矩形的纸片按图中那样折一下,是否可以截出正方形纸片?答案是肯定的,它的依据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下面我们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90°,AD=BC,AB=CD.∵AB=BC,∴AB=BC=CD=A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归纳总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教学建议】(1)让学生猜测并验证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教师进行总结.(2)告诉学生必须在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或菱形的基础上判定正方形.一般先证明其是矩形或菱形,再从边、角、教学步骤师生活动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把能活动的菱形木框的一个角变为直角(如图),能否得到正方形?可以看到,这个变化过程中只要改变菱形的一个角,就能得到正方形.下面我们进行证明: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90°.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A=∠C,∠B=∠D.∵∠A=90°,∴易得∠B=∠C=∠D=∠A=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归纳总结: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在上面的证明过程中,是分别从矩形、菱形出发,添加边或角的条件后得到正方形,那么还有没有通过添加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可以得到其他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呢?大家想一想.归纳总结:思考:上面给出了正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这也蕴含了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那么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并列表或用框图表示这些关系.进一步地,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整理下.(结构图可参见后面的“【知识结构】”栏目)【对应训练】1.如图,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1)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3)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4)如果∠BAC=90°,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2.教材P60练习第3题.,对角线的方向证明其是正方形,或者直接由一组邻边相等且一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等来判定.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正方形的判定的认识.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E,EF⊥AB,EG⊥BC,垂足分别是F,G.判断四边形EFBG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解:四边形EFBG是正方形.证法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又EF⊥AB,EG⊥BC,∴∠BFE=∠BGE=90°,∴四边形EFBG是矩形.∵BE为∠ABC的平分线,∴EF=EG,∴矩形EFBG是正方形.证法2: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BE为∠ABC的平分线,EF⊥AB,EG⊥BC,∴∠1=∠2=45°,EF=EG.∴∠3=∠4=45°,∴∠1=∠3,∠2=∠4,∴BF=EF,BG=EG.∴BF=EF=EG=BG,∴四边形EFBG是菱形.又∠FBG=90°,∴菱形EFBG是正方形.【对应训练】如图,Rt△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B=90°,过点D分别作DE⊥BA于点E,DF⊥BC于点F.(1)求证:四边形BFDE是正方形;(2)若BF=6,C为BF的中点,求AE的长.(1)证明:如图,过点D作DH⊥AC于点H.∵DE⊥BA,DF⊥BC,∴∠E=∠F=∠B=90°,∴四边形BFDE是矩形.∵AD平分∠EAC,DE⊥BA,DH⊥AC,∴DE=DH.同理,DH=DF,∴DE=DF,∴矩形BFDE是正方形.(2)解:∵DH⊥AC,∴∠AHD=∠DHC=90°.由(1)知∠E=∠F=90°,DE=DH,DH=DF,∴∠AHD=∠DHC=∠E=∠F=90°.在Rt△AED和Rt△AHD中,AD=AD,DE=DH,∴Rt△AED≌Rt△AHD(HL),∴AE=AH.同理,CH=CF.∵BF=6,C为BF的中点,∴BC=CF=CH=3.∵四边形BFDE是正方形,∴BE=BF=6.设AE=AH=x,则AB=BE-AE=6-x,AC=AH+CH=x+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即(6-x)2+32=(x+3)2,解得x=2,∴AE的长为2.【教学建议】提醒学生:(1)正方形的判定要从边、角或对角线三个方面把握,判定时可根据先判定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或菱形,再根据相应条件判定得到正方形.(2)判定正方形后往往又需要利用其性质,并且经常综合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知识来解题.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正方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62习题18.2第13题.2.相应课时训练.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板书设计18.2.3 正方形注意:由于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一般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基础上判定的,所以在判定正方形时,一定要仔细考虑题目中的条件,灵活选择适当的判定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1 如图,在△ABC 中,∠ACB =90°,∠BAC ,∠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GE ⊥BC 于点E ,GF ⊥AC 于点F.(1)求证:四边形GECF 是正方形;(2)若AC =4,BC =3,求四边形GECF 的面积.(1)证明:如图,过点G 作GD ⊥AB 于点D.∵∠BAC ,∠AB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GE ⊥BC ,GF ⊥AC ,∴DG =EG ,DG =FG ,∴EG =FG.∵∠ACB =90°,GE ⊥BC ,GF ⊥AC ,∴∠ACB =∠CEG =∠CFG =90°,∴四边形GECF 是矩形.又EG =FG ,∴四边形GECF 为正方形.(2)解:如图,连接CG.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BC 2+AC 2=32+42=5.设EG =x ,则DG =FG =x .∵S △ABC =S △AGB +S △AGC +S △BCG ,∴12×3×4=12·5x +12·4x +12·3x ,∴x =1.∴EG =1,∴四边形GECF 的面积=EG 2=1.例2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AD>AB),使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处,AE 为折痕,然后将矩形纸片展开铺在一个平面上,点E 不动,将BE 折起,使点B 落在AE 上的点G 处,连接DE.若DE =EF ,CE =2,求AD 的长.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AB′,∴AB =CD ,AD =BC ,∠B =∠C =90°,且四边形ABEB′是正方形,∴AB =BE ,∴BE =CD.又DE =EF ,∴Rt △BEF ≌Rt △CDE(HL ),∴BF =CE =2. 由折叠得GF =BF =2,BE =GE ,∠FGE =∠B =90°.设AB =x ,则易得AE =2x ,∴AG =AE -GE =AE -BE =AE -AB =(2-1)x . ∵AE 是正方形ABEB′的对角线,∴∠GAF =45°,∴∠AFG =45°,∴AG =FG.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正方形判定的探究内容依旧集中在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教学中运用逆向推理引导学生思索,并通过展示例题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判定的结论,同时还是要强调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关系.课堂以诙谐拟人化的介绍为开端,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1)x =2,解得x =22+2.∴AB =BE =22+2. ∴AD =BC =BE +EC =22+2+2=22+4.例1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E 和△CDF 为直角三角形,∠AEB =∠CFD =90°,AE =CF =5,BE =DF =12,则EF 的长是( C )A .7B .8C .72D .73 解析:∵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AD =∠ABC =∠BCD =∠ADC =90°,AB =BC =CD =DA , ∴∠BAE +∠DAG =90°.在△ABE 和△CDF 中,⎩⎪⎨⎪⎧AB =CD ,AE =CF ,BE =DF ,∴△ABE ≌△CDF(SSS ),∴∠ABE =∠CDF.∵∠AEB =∠CFD =90°,∴∠ABE +∠BAE =90°,∴∠ABE =∠DAG =∠CDF.∴∠DAG +∠ADG =∠CDF +∠ADG =90°,即∠DGA =90°.在△ABE 和△DAG 中,⎩⎪⎨⎪⎧∠ABE =∠DAG ,∠AEB =∠DGA =90°,AB =DA ,∴△ABE ≌△DAG(AAS ).∴AE =DG ,BE =AG.同理,AE =DG =CF =BH =5,BE =AG =DF =CH =12. ∴EG =GF =FH =HE =12-5=7.∴四边形EGFH 是菱形.∵∠GEH =180°-90°=90°,∴四边形EGFH 是正方形,∴易得EF =2EG =7 2. 故选C .例2 如图,在△ABC 中,∠CAB =90°,AD 是边BC 上的中线,以AD ,CD 为边作ADCF ,连接BF 分别与AD ,AC 相交于点E ,G.(1)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 为正方形?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若AB =62,求EF 的长.解:(1)当△ABC 满足AC =AB 时,四边形ADCF 为正方形.理由如下:∵∠CAB =90°,AC =AB ,AD 是边BC 上的中线,∴AD =CD =BD ,AD ⊥B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且AD =CD ,∴ADCF 是菱形. ∵AD ⊥BC ,即∠ADC =90°,∴菱形ADCF 为正方形. (2)由(1)得∠ADB =90°.∵AD =BD ,AB =62,∴易得AD =BD =AF =6. ∵四边形ADCF 为正方形,∴∠FAD =90°.在△FAE 和△BDE 中,⎩⎪⎨⎪⎧∠AEF =∠DEB ,∠FAE =∠BDE =90°,AF =DB ,∴△FAE ≌△BDE(AAS ).∴AE =DE =12AD =12×6=3,EF =EB ,∴EF =AF 2+AE 2=62+32=3 5.。
18.2.3 18.2.3 正方形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
18.2.3 正方形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第18章几何与变换的第2节课,讲解正方形的判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正方形,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并能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的方法。
•能够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理解正方形的概念。
•通过实例演练,掌握判断正方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判断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判断,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利用幻灯片或板书呈现一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该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尽量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为什么?2. 引入正方形的定义•学生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引导他们总结正方形的特点,从而引出正方形的定义。
•引导学生快速回顾并介绍正方形的定义: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且两两平行,四个内角都为90度。
3. 判断正方形的方法•通过几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探究判断正方形的方法。
–实例一: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否为正方形。
依次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边长和角度,以及边长和对角线的关系来判断是否为正方形。
–实例二:给出另一个图形,让学生用上述方法判断是否为正方形,并找出不是正方形的理由。
–实例三:让学生自行找一个图形,用上述方法判断是否为正方形,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4. 解决正方形相关的问题•提出一些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特点?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吗?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矩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菱形?激发学生对图形判定的深入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2.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学会用图形软件绘制ຫໍສະໝຸດ 方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方形的特殊性质。通过对比矩形、菱形等其他四边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方形的独特性。在讲解过程中,我将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正方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我还会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导入,如红领巾、骰子等,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殊性质。通过这些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讲解过程中,我将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正方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图形软件绘制正方形,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相信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18.2.3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重点) 2.能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从一张彩色纸中剪出一个正方形. 小明剪完后,这样检验它:比较了边的长度,发现4条边是相等的,小明就判定他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种检验可信吗? 小兵用另一种方法检验:量对角线,发现对角线是相等的,小兵就认为他正确地剪出了正方形.这种检验对吗?小英剪完后,比较了由对角线相互分成的4条线段,发现它们是相等的.按照小英的意见,这说明剪出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你的意见怎样?你认为应该如何检验,才能又快又准确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方形的判定【类型一】 利用“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为∠ACB 的平分线,DE ⊥BC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解析:要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则要先证明四边形CEDF 是矩形,再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即可.证明:∵CD 平分∠ACB ,DE ⊥BC ,DF ⊥AC ,∴DE =DF ,∠DFC =90°,∠DEC=90°.又∵∠ACB =90°,∴四边形CEDF 是矩形.∵DE =DF ,∴矩形CEDF 是正方形. 方法总结:要注意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必须先证明这个四边形为矩形或菱形. 【类型二】 利用“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在四边形ABFC 中,∠ACB=90°,B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且CF =AE . (1)试判断四边形BECF 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当∠A 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F 是正方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根据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有BE =EC ,BF =FC .又∵CF =AE ,∴可证BE =EC =BF =FC .根据“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BECF 是菱形;(2)菱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当∠ABC =45°时,∠EBF =90°,有菱形为正方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个角锐角互余”得∠A =45°.解:(1)四边形BECF 是菱形.理由如下:∵EF 垂直平分BC ,∴BF =FC ,BE =EC ,∴∠3=∠1.∵∠ACB =90°,∴∠3+∠4=90°,∠1+∠2=90°,∴∠2=∠4,∴EC =AE ,∴BE =AE .∵CF =AE ,∴BE =EC =CF =BF ,∴四边形BECF 是菱形;(2)当∠A =45°时,菱形BECF 是正方形.证明如下:∵∠A =45°,∠ACB =90°,∴∠3=45°,∴∠EBF =2∠3=90°,∴菱形BECF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有一个角为直角;③还可以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进行判定.探究点二:正方形的判定的应用【类型一】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如图,点E ,F ,P ,Q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F =BP =CQ =DE .求证:(1)EF =FP =PQ =QE ; (2)四边形EFPQ 是正方形. 解析:(1)证明△APF ≌△DFE ≌△CEQ ≌△BQP ,即可证得EF =FP =PQ =QE ;(2)由EF =FP =PQ =QE ,可判定四边形EFPQ 是菱形,又由△APF ≌△BQP ,易得∠FPQ =90°,即可证得四边形EFPQ 是正方形.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 =∠B =∠C =∠D =90°,AB =BC =CD =AD .∵AF =BP =CQ =DE ,∴DF =CE =BQ =AP .在△APF 和△DFE 和△CEQ 和△BQP 中,⎩⎪⎨⎪⎧AF =DE =CQ =BP ,∠A =∠D =∠C =∠B ,AP =DF =CE =BQ ,∴△APF ≌△DFE ≌△CEQ ≌△BQP (SAS),∴EF =FP =PQ =QE ;(2)∵EF =FP =PQ =QE ,∴四边形EFPQ 是菱形.∵△APF ≌△BQP ,∴∠AFP =∠BPQ .∵∠AFP +∠APF =90°,∴∠APF +∠BPQ =90°,∴∠FPQ =90°,∴四边形EFPQ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证得△APF ≌△DFE ≌△CEQ ≌△BQP .【类型二】 与正方形的判定有关的综合应用题如图,△ABC 中,点O 是AC 上的一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ACG 的平分线于点F ,连接AE 、AF .(1)求证:∠ECF =90°;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要使四边形AECF 为正方形,△ABC 应该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添加条件,无需证明).解析:(1)由CE 、CF 分别平分∠BCO 和∠GCO ,可推出∠BCE =∠OCE ,∠GCF =∠OCF ,则∠ECF =12×180°=90°;(2)由MN ∥BC ,可得∠BCE =∠OEC ,∠GCF =∠OFC ,可推出∠OEC =∠OCE ,∠OFC =∠OCF ,得出EO =CO =FO ,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则EO =CO =FO =AO ,这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3)由已知和(2)得到的结论,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且△ABC 满足∠ACB 为直角时,则推出四边形AECF 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因而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1)证明:∵CE 平分∠BCO ,CF 平分∠GCO ,∴∠OCE =∠BCE ,∠OCF =∠GCF ,∴∠ECF =12×180°=90°;(2)解:当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理由如下:∵MN ∥BC ,∴∠OEC =∠BCE ,∠OFC =∠GCF .又∵∠OCE =∠BCE ,∠OCF =∠GCF ,∴∠OCE =∠OEC ,∠OCF =∠OFC ,∴EO=CO,FO=CO,∴OE=OF.又∵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AO=C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ECF=90°,∴四边形AECF是矩形.(3)∠ACB=90°.方法总结:在解决正方形的判定问题时,可从与其判定有关的其他知识点入手,例如等腰三角形,平行线和角平分线.从中发现与正方形有关联的条件求解.三、板书设计1.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引导通过感官的思维去观察、探究、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此深化知识、更深刻理解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四、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总结回顾学习
小结反思
内容,帮助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自由发言,相 生归纳反思所
互借鉴.自我 学知识及思想
作业布置、课后延伸
评价.
方法.
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本节课对应的练习题。
作业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18.2.3 正方形
定义:一组邻边想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的掌握,从而 素.
平行四边形
进行对正方
矩形
形 的 性 质 和 鼓励学生大胆
菱形
判 定 进 行 总 猜测,引导学
正方形
结和归纳
生归纳出正方
2、正方形的性质
形的性质和特
[交流]根据上述关系可知,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
征和前面学习
形,更是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正方形的性质吗?
过的四边形的
D.AC=BD
3、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A
D 学生独立思
考解决问题
B
(三)综合训练:
对知识的再次
C
提高和掌握,
1、已知:如图,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正
使每一个学生
方形 A′B′C′D′的顶点 A′与点 O 重合,A′B′交 BC 于点 E,
正方形
1.定义法
判定
2.先证矩形+菱形的一个特征
3.先证菱形+矩形的一个特征 边: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相等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2.3正方形判定2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8.2.3正方形判定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正确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并能够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包括通过对图形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并能够解决与正方形相关的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性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能够通过对图形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讲师可以通过展示几个图形给学生看,询问学生对于正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正方形的定义。
2.提问:什么是正方形?正方形具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新知1.讲师通过教学PPT介绍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和步骤。
包括判断边长相等和判断对角线相等。
2.示范讲解:以一个图形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判断它是否为正方形,并向学生展示解决方案。
3.学生思考与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步骤,尝试判定几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并讨论结果。
第三步:巩固与拓展1.教师布置练习册上与正方形判定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对于答题正确和错误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四边形的边长相等,但对角线不相等,那它一定是什么图形?第四步:延伸拓展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判定图形性质,判断它是否为正方形。
2.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判断结果,并解释他们的判断过程。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为什么对角线相等是判定正方形的必要条件?2.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之处。
18.2.3.2正方形的判定教案
-正方形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往往难以灵活运用判定定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题型进行训练。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正方形问题,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在教学中是一大难点。
举例:针对难点内容,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a.对于理解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让学生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计算面积,从而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复习和练习。因此,我打算在课后为他们提供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一个四边形是否为正方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3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导学案.doc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2.3 正方形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学习目标:1.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会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重点: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判定,并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点:会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正方形?正方形有哪些性质?2.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正方形的判定活动1准备一张矩形的纸片,按照下图折叠,然后展开,折叠部分得到一个正方形,可量一量验证验证.猜一猜满足怎样条件的矩形是正方形?猜测:一组邻边_______且对角线互相________的矩形是正方形.证一证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C , DB是它的两条对角线AC⊥DB.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___CO___BO___DO ,∠ADC=______°.∵AC⊥DB,∴ AD___AB___BC___CD,∴四边形ABCD是__________.活动 2 把可以活动的菱形框架的一个角变为直角,观察这时菱形框架的形状.量量看是不是正方形.猜一猜满足怎样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猜测:一组角是_______且对角线________的菱形是正方形.课堂探究自主学习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配套PPT讲授1.情景引入(见幻灯片3-4)2.探究点1新知讲授(见幻灯片5-18)证一证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AC , DB是它的两条对角线,AC=DB.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AC____DB.∵AC=DB,∴ AO___BO___CO___DO,∴△AOD,△AOB,△COD,△BOC是_________三角形,∴∠DAB=∠ABC=∠BCD=∠ADC=_____°,∴四边形ABCD是________.要点归纳:正方形判定的几条途径:1.一组邻边_______且一内角是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先判断四边形是菱形,再判断一内角是___________;3.先判断四边形是菱形,再判断对角线____________;4.先判断四边形是矩形,再判断一组邻边_________;5.先判断四边形是矩形,再判断对角线相互__________.典例精析例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M、N分别在各边上,且AE=BF=CM=DN.四边形EFMN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分析:由已知可证△AEN≌△BFE≌△CMF≌△DNM,得四边形EFMN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例2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中,∠C=90°,∠A、∠B的平分线交于点D.DE⊥AC,DF⊥AB.求证: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例3 如图,EG,FH过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O,且EG⊥FH.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教学备注2.探究点1新知讲授(见幻灯片5-18)针对训练1.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A.AC=BD,AB∥CD,AB=CDB.AD∥BC,∠A=∠CC.AO=BO=CO=DO,AC⊥BDD.AO=CO,BO=DO,AB=BC2.如图,正方形ABCD,动点E在AC上,AF⊥AC,垂足为A,AF=AE.(1)求证:BF=DE;(2)当点E运动到AC中点时(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问四边形AFBE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理由.3.前面学菱形时我们探究了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菱形,那么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怎样的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2.探究点1新知讲授(见幻灯片5-18)二、课堂小结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B.当AC⊥BD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C.当∠ABC=90°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D.当AC=BD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CD=∠CDA=90°,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4.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B=BC ,对角线BD平分∠ABC , P是BD上一点,过点P作PM⊥AD , PN⊥CD ,垂足分别为M、N.(1) 求证:∠ADB=∠CDB;(2) 若∠ADC=90,求证:四边形MPND是正方形.当堂检测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3.课堂小结(见幻灯片26)4.当堂检测(见幻灯片19-25)第2题图第3题图6.如图,△ABC中,D是BC上任意一点,DE∥AC,DF∥AB.(1)试说明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连接AD,当A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菱形,为什么?(3)在(2)的条件下,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不说明理由.【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教学备注4.当堂检测(见幻灯片19-25)。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八年级数学下册18.2.3正方形(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正方形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题)正方形的判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二)数学思考:思考正方形的判定用了那些方法(三)问题解决:能用正方形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四)情感态度: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究习惯,体会平面几何的内在价值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 2 课时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复习导入:正方形的性质: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提出目标指导自学1、根据正方形既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也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我们可以得出正方形有如下判定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的矩形是正方形.②__________________的菱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_____________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______________的菱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1)矩形+ ______ 正方形(2)菱形+ ______ 正方形(3)矩形+对角线正方形(4)菱形+对角线正方形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2、例题讲解:例题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反例:(2)四个角相等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反例:(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反例:(4)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反例:例题2、如图,△ABC 中,∠ACB =90°,CD 平分∠ACB,DE ⊥BC ,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 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 证明:四、反馈调节 变式训练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3)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2、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如图那样折一下,就可以裁出正方形纸片,为什么?3、如图,在△ABC 中,∠C =90°,∠A 、∠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DE ⊥BC 于点E ,DF ⊥AC 于点F.求证: 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ABCDEF五、分层测试 效果回授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 的平分线交BC 于E,∠B 的平分线交AD 于F.求证:四边形ABEF 是正方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8.2.3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
第 2 课时正方形的判断1.掌握正方形的判断条件;(要点 )2.能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断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难点 )证明:∵ CD 均分∠ ACB, DE ⊥BC ,DF ⊥ AC,∴ DE =DF ,∠ DFC = 90°,∠DEC =90°.又∵∠ ACB= 90°,∴四边形 CEDF 是矩形.∵ DE = DF ,∴矩形 CEDF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要注意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一定先证明这个四边形为矩形或菱形.一、情境导入【种类二】利用“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从一张彩色纸中菱形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剪出一个正方形.如图,在四边形 ABFC 中,∠ ACB 小明剪完后,这样检验它:比较了边的= 90°,BC 的垂直均分线EF交 BC于点 D,长度,发现 4 条边是相等的,小明就判断他交 AB 于点 E,且 CF =AE.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类检验可信吗?(1) 试判断四边形BECF 是什么四边小兵用另一种方法检验:量对角线,发形?并说明原由;现对角线是相等的,小兵就以为他正确地剪(2) 当∠ A 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出了正方形.这类检验对吗?形 BECF 是正方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小英剪完后,比较了由对角线互相分成论.的 4 条线段,发现它们是相等的.依据小英的建议,这说明剪出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你的建议如何?你以为应该如何检验,才能又快又正确呢?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正方形的判断【种类一】利用“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分析: (1)依据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有BE=EC,BF= FC.又∵ CF =AE,∴可证 BE= EC= BF = FC .依据“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 BECF 是菱形;(2) 菱形对角线均分一组对角,即当如图,在 Rt△ ABC 中,∠ ACB=∠ ABC= 45°时,∠EBF = 90°,有菱形为正90°,CD 为∠ ACB 的均分线, DE ⊥ BC 于点方形.依据“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角锐角互E, DF ⊥ AC 于点 F.求证:四边形 CEDF 是余”得∠A= 45°.正方形.解:(1) 四边形 BECF 是菱形.原由以下:分析:要证四边形 CEDF 是正方形,则∵ EF 垂直均分 BC,∴ BF= FC ,BE= EC,要先证明四边形 CEDF 是矩形,再证明一组∴∠ 3=∠ 1.∵∠ ACB= 90°,∴∠ 3+∠ 4=邻边相等即可.90°,∠ 1+∠ 2= 90°,∴∠ 2=∠ 4,∴ EC=AE ,∴ BE= AE.∵ CF = AE,∴BE= EC=CF = BF ,∴四边形 BECF 是菱形;(2)当∠ A= 45°时,菱形 BECF 是正方形.证明以下:∵∠ A=45°,∠ ACB =90°,∴∠ 3= 45°,∴∠ EBF = 2∠ 3= 90°,∴菱形 BECF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正方形的判断方法:① 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断这个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判断四边形是菱形,再判断这个菱形有一个角为直角;③ 还可以先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用判判定理 1 或判断定理 2 进行判断.研究点二:正方形的判断的应用【种类一】正方形的性质和判断的综合应用如图,点 E, F, P,Q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的四条边上的点,而且 AF= BP=CQ= DE .求证:(1)EF= FP =PQ= QE;(2)四边形 EFPQ 是正方形.解析:(1)证明△APF ≌△ DFE ≌△ CEQ≌△ BQP,即可证得 EF= FP= PQ= QE;(2) 由 EF= FP= PQ =QE,可判断四边形EFPQ 是菱形,又由△APF ≌△ BQP,易得∠FPQ = 90°,即可证得四边形 EFPQ 是正方形.证明: (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 B=∠ C=∠ D = 90°, AB= BC=CD = AD .∵ AF= BP= CQ= DE,∴ DF = CE = BQ= AP.在△ APF 和△ DFE 和△ CEQ 和AF= DE =CQ= BP,△BQP 中,∠A=∠ D =∠ C=∠ B,AP= DF =CE= BQ,∴△ APF ≌△ DFE ≌△ CEQ≌△BQP(S AS) ,∴ EF= FP= PQ= QE;(2)∵EF= FP= PQ= QE,∴四边形EFPQ 是菱形.∵△ APF ≌△ BQP ,∴∠ AFP =∠ BPQ.∵∠ AFP +∠ APF = 90°,∴∠ APF +∠ BPQ= 90°,∴∠ FPQ = 90°,∴四边形 EFPQ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此题观察了正方形的判断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证得△APF ≌△ DFE ≌△ CEQ ≌△ BQP.【种类二】与正方形的判断有关的综合应用题如图,△ ABC 中,点 O 是 AC 上的一动点,过点 O 作直线 MN ∥BC ,设 MN 交∠ BCA 的平分线于点 E,交∠ BCA 的外角∠ ACG 的均分线于点 F,连接 AE、 AF .(1)求证:∠ ECF = 90°;(2)当点 O 运动到哪处时,四边形 AECF 是矩形?请说明原由;(3)在(2) 的条件下,要使四边形AECF 为正方形,△ABC 应该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增加条件,无需证明 ).分析: (1)由 CE、 CF 分别均分∠BCO 和∠ GCO ,可推出∠ BCE =∠ OCE,∠GCF1=∠ OCF ,则∠ ECF =× 180°= 90°; (2) 由MN ∥BC ,可得∠BCE=∠ OEC,∠GCF =∠OFC ,可推出∠OEC=∠OCE,∠ OFC =∠OCF ,得出 EO= CO= FO,点 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则 EO=CO= FO = AO,这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 (3) 由已知和 (2) 获取的结论,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且△ABC 满足∠ ACB 为直角时,则推出四边形AECF 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因此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1)证明:∵ CE 均分∠ BCO, CF 均分∠GCO ,∴∠ OCE =∠BCE ,∠OCF =∠GCF ,∴∠ ECF =1× 180°= 90°;2(2)解: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四边形 AECF 是矩形.原由以下:∵ MN ∥BC,∴∠ OEC =∠BCE ,∠ OFC =∠GCF . 又∵∠ OCE =∠BCE ,∠OCF =∠ GCF ,∴∠ OCE=∠ OEC,∠ OCF =∠ OFC,∴ EO =CO,FO= CO,∴OE =OF.又∵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 AO = CO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ECF = 90°,∴四边形 AECF 是矩形.(3)∠ ACB= 90°.方法总结:在解决正方形的判断问题时,可从与其判断有关的其余知识点下手,比方等腰三角形,平行线和角均分线.从中发现与正方形有关系的条件求解.三、板书设计1.正方形的判断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2.正方形性质和判断的应用本节课采纳研究式教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经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踊跃性,给学生着手操作的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指引经过感官的思想去观察、研究、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此深入知识、更深刻理解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18.2.3.2正方形的判定
18.2.3.2正方形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使学生能应用正方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判定.【教学难点】利用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三、课时安排四、教学流程与设计环节一:回顾旧知讨论:你觉得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呢?环节二:新知讲解1.以四边形为基础2.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3.以矩形为基础4.以菱形为基础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环节三:范例演示例1:1、要使一个菱形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________2、要使一个矩形成为正方形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例2:下列正确的是()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练习:下列说法对吗?1)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5)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6)四边相等,有一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7)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8)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一共有2条对称轴.1、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⑴若AB=BC,则四边形ABCD是()⑵若AC=BD,则四边形ABCD是()⑶若∠BCD=900,则四边形ABCD是()⑷若OA=OB,则四边形ABCD是()⑸若AB=BC,且AC=BD,则四边形ABCD是()2.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16cm,顺次连接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等于________cm,四边形EFGH的面积等于_______cm2.3.在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A.AC=BD,AB∥CD且AB=CDB. AD//BC,∠A=∠CC. AO=BO=CO=DO,AC⊥BDD.AO=CO,BO=DO,AB=BC【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正方形的判定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重点)2.能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从一张彩色纸中剪出一个正方形.小明剪完后,这样检验它:比较了边的长度,发现4条边是相等的,小明就判定他完成了这个任务.这种检验可信吗?小兵用另一种方法检验:量对角线,发现对角线是相等的,小兵就认为他正确地剪出了正方形.这种检验对吗?小英剪完后,比较了由对角线相互分成的4条线段,发现它们是相等的.按照小英的意见,这说明剪出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你的意见怎样?你认为应该如何检验,才能又快又准确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方形的判定【类型一】 利用“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为∠ACB 的平分线,DE ⊥BC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解析:要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则要先证明四边形CEDF 是矩形,再证明一组邻边相等即可.证明:∵CD 平分∠ACB ,DE ⊥BC ,DF ⊥AC ,∴DE =DF ,∠DFC =90°,∠DEC=90°.又∵∠ACB =90°,∴四边形CEDF 是矩形.∵DE =DF ,∴矩形CEDF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要注意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必须先证明这个四边形为矩形或菱形.【类型二】 利用“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在四边形ABFC 中,∠ACB=90°,B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且CF =AE .(1)试判断四边形BECF 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当∠A 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F 是正方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根据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有BE =EC ,BF =FC .又∵CF =AE ,∴可证BE =EC =BF =FC .根据“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BECF 是菱形;(2)菱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当∠ABC =45°时,∠EBF =90°,有菱形为正方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个角锐角互余”得∠A =45°.解:(1)四边形BECF 是菱形.理由如下:∵EF 垂直平分BC ,∴BF =FC ,BE =EC ,∴∠3=∠1.∵∠ACB =90°,∴∠3+∠4=90°,∠1+∠2=90°,∴∠2=∠4,∴EC =AE ,∴BE =AE .∵CF =AE ,∴BE =EC =CF =BF ,∴四边形BECF 是菱形;(2)当∠A =45°时,菱形BECF 是正方形.证明如下:∵∠A =45°,∠ACB =90°,∴∠3=45°,∴∠EBF =2∠3=90°,∴菱形BECF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有一个角为直角;③还可以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进行判定.探究点二:正方形的判定的应用【类型一】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如图,点E ,F ,P ,Q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F =BP =CQ =DE .求证:(1)EF =FP =PQ =QE ; (2)四边形EFPQ 是正方形. 解析:(1)证明△APF ≌△DFE ≌△CEQ ≌△BQP ,即可证得EF =FP =PQ =QE ;(2)由EF =FP =PQ =QE ,可判定四边形EFPQ 是菱形,又由△APF ≌△BQP ,易得∠FPQ =90°,即可证得四边形EFPQ 是正方形.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 =∠B =∠C =∠D =90°,AB =BC =CD =AD .∵AF =BP =CQ =DE ,∴DF =CE =BQ =AP .在△APF 和△DFE 和△CEQ 和△BQP 中,⎩⎪⎨⎪⎧AF =DE =CQ =BP ,∠A =∠D =∠C =∠B ,AP =DF =CE =BQ ,∴△APF ≌△DFE ≌△CEQ ≌△BQP (SAS),∴EF =FP =PQ =QE ;(2)∵EF =FP =PQ =QE ,∴四边形EFPQ 是菱形.∵△APF ≌△BQP ,∴∠AFP =∠BPQ .∵∠AFP +∠APF =90°,∴∠APF +∠BPQ =90°,∴∠FPQ =90°,∴四边形EFPQ 是正方形.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解题的关键是证得△APF ≌△DFE ≌△CEQ ≌△BQP .【类型二】 与正方形的判定有关的综合应用题如图,△ABC 中,点O 是AC 上的一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ACG 的平分线于点F ,连接AE 、AF .(1)求证:∠ECF =90°; (2)当点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要使四边形AECF 为正方形,△ABC 应该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添加条件,无需证明).解析:(1)由CE 、CF 分别平分∠BCO 和∠GCO ,可推出∠BCE =∠OCE ,∠GCF =∠OCF ,则∠ECF =12×180°=90°;(2)由MN ∥BC ,可得∠BCE =∠OEC ,∠GCF =∠OFC ,可推出∠OEC =∠OCE ,∠OFC =∠OCF ,得出EO =CO =FO ,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则EO =CO =FO =AO ,这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3)由已知和(2)得到的结论,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且△ABC 满足∠ACB 为直角时,则推出四边形AECF 是矩形且对角线垂直,因而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1)证明:∵CE 平分∠BCO ,CF 平分∠GCO ,∴∠OCE =∠BCE ,∠OCF =∠GCF ,∴∠ECF =12×180°=90°;(2)解:当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理由如下:∵MN ∥BC ,∴∠OEC =∠BCE ,∠OFC =∠GCF .又∵∠OCE =∠BCE ,∠OCF =∠GCF ,∴∠OCE =∠OEC ,∠OCF =∠OFC ,∴EO =CO ,FO =CO ,∴OE =OF .又∵当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AO =CO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ECF =90°,∴四边形AECF 是矩形.(3)∠ACB =90°.方法总结:在解决正方形的判定问题时,可从与其判定有关的其他知识点入手,例如等腰三角形,平行线和角平分线.从中发现与正方形有关联的条件求解.三、板书设计1.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正方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引导通过感官的思维去观察、探究、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以此深化知识、更深刻理解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解:∵AB =DC =8m ,AD =BC =6m ,∴AB 2+BC 2=82+62=64+36=100.又∵AC 2=92=81,∴AB 2+BC 2≠AC 2,∴∠ABC ≠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12AC ·BE ,得BE =6013海里.由CE 2+BE 2=122,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169≈0.85(小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分.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三、板书设计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 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