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

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
的原 因 。
郭美英l l l 1 指 出原基形成最适 温度 为 1 2 ~ 1 5 ℃, 形成 维生 素和植 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菌丝生长 速率 。 周敏1 2 1 子 实 体 的数 量 多 。 子 实 体 生 长 的适 温是 1 0 ~ 1 8 c C, 1 0 ~ l 5 ( ℃子实体生 长 良好 , 产量高 ; 1 6 ~ 2 0 ℃之 间 , 正常 生长 的菇蕾数较少 , 产量低 。黄毅【 认 为子实体最适 温 度为 1 4 ~ 1 5 ℃, 超过 1 6 %子实体 开始变 软 , 甚至 中空 , 产量较低 , 还容易感染细菌性软腐病 。 李 民法『 l 1 则 指出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 围为 l 0 ~ 2 5 ℃, 最适 为 l 5 ℃左右 , 但 亦 因菌株而异 。
1 营 养条件
1 . 1 碳 源 和 氮源
气温是杏鲍菇栽培成败 的关键 。杏鲍菇属 于中低
温结实性食用菌 ,其菌丝生 长和子实体 发育所 需的温 差相对较大 。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和掌握杏鲍菇栽培 的温度是杏鲍菇栽培成功 的一项重要技术。
郭美英【 l J 报道 , 杏 鲍菇 的菌丝在 6 ~ 3 2 ℃均能生长 ,
适温 2 0 ~ 2 8 ℃, 最适 为 2 5 ℃左右 。 4 c c以下和 3 6 ℃以上
杏鲍菇属 于木腐 生菌类 , 是一种分解木质素 、 纤维 素能力 比较 强的食用菌 , 需要 丰富的碳源和氮源 。 不同 碳源 、 氮源对杏 鲍菇 菌丝生 长有显著影响 , 单糖 或双糖 作 为碳 源 , 其利 用率 较多糖 高 。马璐 } l 】 等 人对 杏鲍 菇 X B G 一 0 1 的研 究结果 表 明 ,杏鲍 菇能 以多 种单 糖 、 双
均停止生长 。朱建华1 3 1 的研究则认为 , 杏鲍菇菌 丝的生

杏鲍菇调研报告

杏鲍菇调研报告

杏鲍菇调研报告杏鲍菇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为了了解当前杏鲍菇市场的状态,为农户提供相关的种植技术指导以提高收益,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杏鲍菇种植的情况、利润和市场需求。

二、调研方法1. 网上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了解市场现状、价格变动等。

2. 实地走访:选择几个杏鲍菇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种植技术、用地面积等情况。

3. 电话访谈:与部分杏鲍菇批发商和餐饮企业进行电话访谈,了解市场需求。

三、市场概况目前,杏鲍菇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调查显示,杏鲍菇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四、种植技术和要求1. 选择土壤:杏鲍菇适合在椰砂土或者菇土中种植。

2. 控制温度:杏鲍菇喜欢温暖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6℃。

3. 养分供给:提供足够的养分以促进杏鲍菇生长,常用的基质材料包括木屑、玉米秸秆等。

4. 环境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杏鲍菇生长需要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

五、市场需求通过电话访谈了解到,目前餐饮企业对杏鲍菇的需求较高,主要用于烹饪和餐饮服务。

消费者对杏鲍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一些超市和农贸市场也开始销售杏鲍菇。

六、市场竞争杏鲍菇市场竞争激烈,农户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质、价格和供货能力上。

同时,进口杏鲍菇品种的引入也给市场竞争带来一定压力。

七、利润分析根据实地调研和询问了一些批发商的售价,我们得出杏鲍菇的种植成本约为每公斤5元,而售价在20元-30元左右。

相对来说,种植杏鲍菇的利润比较可观。

八、发展前景和建议杏鲍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建议农户在种植杏鲍菇时,应注意提高品质、把控价格,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寻找更多销售渠道。

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杏鲍菇市场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提供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信息,希望能为农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2 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
沈 阳市 杏鲍 菇 市 场零 售 价 格 为 20~30元/kg,价 格一直较稳定 。春 、秋季是杏鲍菇主产季节 ,价格约 20元/kg,而夏季 、春节前后约 30元/kg。从市场供应 量 看 。杏 鲍菇 比金 针菇 略少 ,约 5~10 t/d,主要 集 中在 大 型农 贸市场 和早 市 。随着 人们 对杏鲍 菇 营养价值 认 识加深 ,其销量将迅速提高。
杏鲍 菇一 般可 出 2茬 菇 。其 出菇方 式有墙 式 出菇 和覆土 出菇 2种 。
3.4.1 墙式出菇法
1)码垛 方法 。在 菇房地 面上 直接码 袋 出菇 。两头 出菇 的菌 袋 可一 层 一层 地 重 叠堆 码 垛 ,形 成 一 排菌 墙 ,每垛 6—7层菌袋 。每排菌袋之 间相距 60-70 cm, 两 侧用 砖或 木桩 固定 。一头 出菇 的菌袋 可采 取双 排堆 码 ,即菌袋封 口一端 对顶 排列 。
杏鲍 菇 的营养 成分 十分 丰富 。干菇 中的植 物蛋 白 质含量高达 25.4%;含有 18种人体必需 的氨基酸 ,其 中谷氨酸 、精氨酸含量更高 ;含多种维生素 ,其中 VC 含量 7.6 ms/100 g;含多种 矿 物质 ,其 中铁 34 mg/kg、 钙 16 mg/kg、磷 870 mg/kg;含有大量寡糖 ,其含量是 灰树花 中的 l5倍 、金针菇 中的 3.5倍 ,具有很好 的美 容作用 :富含多糖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抗癌作用 。
2)催蕾管理。温度在 l0一l8℃条件下均可形成 菇蕾 ;低于 8℃难以形成菇蕾 ;高于 20 cI=则不宜进行 出菇 ,且木霉 、细菌等杂菌会从袋 口浸染 。湿度必须达 到 90%~95%(催 蕾 阶段湿 度管 理最 为重 要 ),早 中晚

杏鲍菇 论文

杏鲍菇 论文

广西大学课题论文大棚栽培杏鲍菇技术学院:农学院班级:农学11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杏鲍菇的介绍 (1)二、菇房与设备 (1)三、杏鲍菇品种 (1)四、杏鲍菇栽培方式 (2)五、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2)六、杏鲍菇栽培原料的选择、配方及拌料 (3)七、杏鲍菇的装袋、灭菌、接种、发菌 (3)八、出菇管理 (4)九、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十、参考文献 (5)十一、参读过的文献 (5)大棚栽培杏鲍菇技术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abstract :the apricot bao mushroom is a kind of edible fungi new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with rich nutrition, unique flavor, very popular with the consumers, is a rare new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are edible fungus. If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choose appropriate strain type, adopt scientif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appropriate season, strengthen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obtain high output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关键词:杏鲍菇设备品种技术栽培一、杏鲍菇的介绍杏鲍菇(Pleurotus ery,彬i)又名刺芹侧耳,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第一节杏鲍菇基本知识一、杏鲍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

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

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杏鲍菇高3-5倍。

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

二、杏鲍菇栽培历史和现状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

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 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

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全国推广应用。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 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

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

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菇种。

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三、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视基质营养和水分及菌丝生理度而异;菌盖幼时略呈弓形;后渐平展,成熟时其中央凹陷呈漏斗状,直径2~12厘米不等,一般单生个体稍大,群生时偏小;菌盖幼时呈灰黑色,随着菇龄增加渐变浅,成熟后变为浅土黄、浅黄白色,中央周围有辐射状褐色条纹,并具丝状光泽;菌肉纯白色,杏仁味明显,破口处短时间变干黄;菌褶延生不齐、白色,与普通杏鲍菇相同;菌柄长2~8厘米,直径0.5~3厘米,不等粗,基部膨大,呈球茎体状;多侧生或偏生,中实,肉白色、纤维态,吸水性较强。

我国杏鲍菇生产研究进展田景花

我国杏鲍菇生产研究进展田景花

179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2013(04):179~181
高。但不同地区采用的出菇方式不同,冀宏等[11]在杏鲍 菇菌丝生理成熟后(菌丝满袋后12~15d),采用“二次开 口法”进行 保 护 性 催 蕾 管 理。 即 解 开 菌 袋 两 头 扎 口 绳, 并将袋口部 分 稍 微 拉 直,待 菇 蕾 分 化 形 成 幼 菇 时,再 将 袋口挽起或剪去。有的地区采用搔菌催菇,搔菌有利于 原基形成和定向出菇。一般在菌丝长满袋后7~10d原 基形成前进行搔菌,即打开袋口,钩出表层的老菌种块, 及时覆盖报 纸,喷 水 保 湿,3~4d 后 会 诱 出 原 基[12]。 但 是杏鲍菇搔菌 后 容 易 污 染,一 定 要 在 10~18℃、干 净 卫 生的环境中催菇,防止料面污染。
3 培养基及栽培料配方的筛选
杏鲍菇是一种弱寄生真菌,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 能力很强,因此培养料中要添加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的 原料来充 当 碳 源[13]。 韩 春 华 等[14]、夏 晓 静 等[15]研 究 表 明,杏鲍菇菌 丝 生 长 最 适 宜 的 碳、氮 源 (母 种 培 养 基 )分 别为果糖 和 酵 母 膏;杏 鲍 菇 产 胞 外 多 糖 最 适 碳 源 为 淀 粉,最佳浓度为 6%,最 适 有 机 氮 源 为 酵 母 膏,最 佳 浓 度 为0.4%。田景 花 等[16]筛 选 了 杏 鲍 菇 生 产 上 最 适 宜 的 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发现杏鲍菇菌丝生长要 求丰富的氮源,而且分解木质素能力强。对杏鲍菇栽培 原料及其配方也有了一定研究,目前使用较多的主料有 木屑[10,17]、棉籽 壳[18]、玉 米 芯[19-20]、棉 柴[21]等,并 优 选 了 一些配方,但 由 于 所 用 品 种 及 选 用 的 初 始 配 方 不 同,因 此各研究筛选出的最优配方差异较大,多数认为玉米芯 和木屑配方比棉籽壳配方更适宜栽培杏鲍菇 。 [17,19] 各 地可根据 前 人 研 究 结 果,结 合 当 地 自 然 资 源 情 况 合 理 选用。

杏鲍菇高产栽培工艺的研究

杏鲍菇高产栽培工艺的研究
鲍 菇 产 量 进 行 L R测 验 。 S
1 2 方 法 .
12 1 接 种 量 设 0 5 、 .% 、 .% 和 20 四种 接 种 量 梯 度 , 个 梯 度 5个 重 复 , 个 重 .. . % 10 1 5 .% 每 每 复 5袋 , 产量取平均值 , 对不 同接种量处理 的杏鲍菇产量进行 L R测验 。 S 12 2 “ 6 ” 量 .. 84 用 设 每 袋加 0 mL、mL、mL、mL、 mL 和 5 1 2 3 4 mL“ 6 ” 个 加 用 量 试 验 梯 84 六
杏鲍菇 ( l rts rn i ) Pe o y gi 又名刺芹侧 耳 , u ue 是一种 品质 优 良的大 型 肉质 伞菌 。杏 鲍菇 味 道鲜美 , 具有杏仁香 味 , 被称为 “ 平菇王 ”极受 消费者欢 迎 。为此 , 们从 1 9 , 我 9 7年起对 杏鲍菇 的生理特性 、 培工艺和营养评价进行 了较系统 的研究 , 栽 探讨 了接种量 、 培养科 、 每袋培养 料装 量 ,8 4 加用量 、 培方式和培养科 CN与产菇 量的关 系_ , “6 ” 栽 / J 以寻求 最佳 栽培工 艺 , 叫] 为大 面
个 重 复 , 个 重 复 5袋 , 量 取 平 均值 , 不 同培 养 料 装 量 处 理 的杏 鲍 菇 产 量 进 行 L R测 验 。 每 产 对 S 12 4 栽 培 方 式 .. 采 用 瓶 栽 和 袋 栽 二 种 栽 培 方 式 , 种 栽 培 方 式 4个 重 复 , 个 重 复 5袋 或 每 每 相 同培 养料 设 1 :、0 12 :、2:、3 1和 2 : 个 dN 梯 度 , 个 9 12 :、112 12 : 4 1六 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 每袋 培 养料装 量 为 3 0 , 0 g 最适 接种 量 为 1 5 , 每 袋加 3 “ 6 ” 生 物学 效 率可 达 9 . % 。 .% 若 mL 8 4 , 24 关 键 词 :杏鲍 菇 ; 产 ; 培工 艺 ;接种 量 ;生物 学效率 高 栽

杏鲍菇的栽培工艺研究

杏鲍菇的栽培工艺研究

栽培种 培养基 : 粒 9%, 麦 8 碳酸钙 ( a 0 ) CC 3 2 , 1 ,H值 自然 . % 糖 % p 12 方 法 .
() 1培养 料试 验 采用 3种培养 料配 方[ : 3 J
方式处理 的杏鲍菇产量进行 LR测验 . S
() 5培养料 碳 氮 比相 同培 养料 设 1 :、0 1 8 12 :、 2 :、4 12 : 2 : 六 个 C N梯 度 , 2 12 :、61和 81 / 每个 梯度 5 重复 , 个 重 复 5袋 , 袋 装 量 为 30 , 量 个 每 每 0g产 取平 均值 , 对不 同 C N比处 理 的杏 鲍菇 产 量进 行 /
作用 . 杏鲍菇寡糖含量丰富 , 与双歧杆菌共用 , 有 改 善肠 胃功 能 和美 容 的效 果L . 2 笔者 根 据对 青 海 J
互 助县杏 鲍菇 栽 培工 艺 进 行试 验 研究 , 以供 广 大 杏鲍 菇栽 培者参 考 .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
()菌种 : 1 杏鲍 菇菌种 4 ( 自青海互 助 号 来
著 , 与稻 草 培养料 的杏鲍菇 产 量相 比 , 但 差异 达到
极 显著 水平 .
22 不 同接种 量对杏 鲍菇产 量 的影 响 .
不同接种量对杏鲍菇产量 的影试验结果见表 2 .
m) 层 菌 纲 ( ym o ye s , 隔 担 子 菌 亚 纲 , H n nm ct ) 无 c
糖 1 ,H值 7 5 % p ..
②棉 籽 壳 7 % , 皮 2 % , 1 , 酸 钙 3 麸 5 糖 % 碳
( a ) % ,H值 75 CC 1 p ..
( o oaio yede , 菌 目( ora s , 耳 H m bs i cta) 伞 dm l A il )侧  ̄ ce 科 ( uo ca)侧 耳 属 ( l rts. 鲍 菇 菌 肉 mert ee , a Pe o ) 杏 u u 肥厚 , 营养 丰 富 , 有 杏 仁香 味 和鲍 鱼 味 , 称 杏 具 故

杏鲍菇栽培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杏鲍菇栽培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杏鲍菇栽培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杏鲍菇栽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杏鲍菇生物学概述,杏鲍菇栽培概述,以及杏鲍菇袋式工厂化栽培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包括培养基中的碳源的研究、氮源的研究、碳氮比的研究、培养基配方的研究,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培养基PH值的研究,栽培袋规格与装料量的研究,后熟期长短的研究,不同出菇方式的研究和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方式研究现状。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碳源;氮源;pH;培养基;培养料1. 杏鲍菇概述: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 Fr)Quél],又名刺芹侧耳、杏味鲍鱼菇、雪茸,是一种肉质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有杏仁香味、口感极佳的珍稀食用菌。

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自然条件下,杏鲍菇生长于高山、草原和沙漠地带,腐生或兼性寄生在伞形科植物刺芹、阿魏及拉瑟草的根部和周围的泥土中,春末夏初季节多有发生。

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

在我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也有“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称。

[1]2. 杏鲍菇栽培概述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法国、意大利和印度。

Kalmar(1958)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

Henda(1970) 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了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研究。

法国、意大利和印度的科学家先后进行了分类、遗传和栽培研究,但因产量低等原因,长期以来杏鲍菇在全世界鲜有商业化栽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台湾省、意大利和泰国利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了杏鲍菇的批量试验。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1998年产量在1000吨,到2004年已达到2万吨以上。

韩国近年也在大力发展杏鲍菇的栽培,生产工艺基本与日本相同[2]。

我国大陆的杏鲍菇栽培研究始于1993年。

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首次从台湾引进原产自欧洲的杏鲍菇菌株,之后又收集和分离了1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杏鲍菇菌株,并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研究的多篇文章,为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把杏鲍菇自然季节栽培技术推广到农村[3]。

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

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

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杏鲍菇是一种高档的珍稀食用菌,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用和化工等领域。

杏鲍菇的培养条件对于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品质和产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中,人们逐渐探究出了更为科学的杏鲍菇培养条件研究进展。

一、基础培养条件1.温度:杏鲍菇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0~25℃,且可以在18~28℃的范围内生长。

营养底物的基质温度和环境温度对于杏鲍菇的生长和形态发育都至关重要。

2.湿度:杏鲍菇生长的最适湿度范围为80%~90%。

高湿度有利于菌丝的伸长和菌落的扩展,可以提高菌体生长速率。

但是过高的湿度会增加环境中的气体压强,易于导致病菌和细菌的生长。

3.光照:杏鲍菇是一种亚光生食用菌,对光照的条件要求不高,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子实体形成。

4.通风:合理的通风可以调节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给菌体提供氧气,从而促进菌体生长和形态发育。

二、营养培养条件1.基质:杏鲍菇的基质以木屑为主,可以加入豆渣、麦麸、根皮等物质制成。

通常使用棕土、蘑菇渣或木质废弃物作为杏鲍菇的基质,粉碎、干燥后再混合成基质,最后装入菇袋中。

2.氮源:在培养杏鲍菇的过程中,氮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够使用的氮源主要有绿豆或豆种面粉、啤酒酵母、豆腐渣等。

3.卡路里:在减少早期夭折率和增加菌体生长的过程中,卡路里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甘油、麦芽糊精以及蔗糖等食品都是杏鲍菇培养时常用的卡路里来源。

4.微量元素:给杏鲍菇补充微量元素也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钾、镁、钙、铁、锌、铜等元素是杏鲍菇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适量补充可以促进菌体生长,增加产量。

三、其他培养条件1. pH值:杏鲍菇生长的适宜pH值为6.0~7.0,若酸碱度过大则会影响菌体生长和品质。

在制作菇包时应注意基质的PH值调整。

2. 二氧化碳浓度:通常情况下,杏鲍菇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是500~1000ppm。

但是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000ppm时,会对杏鲍菇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杏鲍菇的栽植研究

杏鲍菇的栽植研究

中图分 类号 :S 6 4 6 1 杏 鲍 菇 的 生 物 学 特 征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8 6 4 6 ( 2 0 1 4 ) 0 5 — 0 1 3 1 一 O 1
2 5 栽 培 方 式
1 . 1 杏鲍 菇体 内的 水分 组 成 杏 鲍 菇 菌 中 的培 养 料 含水 量 在 6 O % ~6 5 %为宜。 在 它 的生 长 阶段 , 在 6 o % 左 右 叫作 空 气 相 对湿 度 , 生长 阶段是以 8 5 %~ 9 0 % 为 宜 的空 气 相 对 湿度 ,在 子 实体 形成 阶段 的 相 对 湿 度 要求 8 5 % ~9 0 % 。 由于 栽 培 期 间 不 应 该 在 菇体 上 喷水 , 水 分 主 要靠 培养基供给 , 所 以 为 了 更适 合 子 实 体 生长 和 发 展 的 湿度 , 培 养 料 含水量应在 8 5% ~9 0% 。 1 - 2 杏鲍 菇的 生长 温度 决 定 杏 鲍 菇 栽 培 成 败 及 产 量 高 低 的 重 要 标 准 是 温 度 的 调 节 。2 5℃ 左右 是杏 鲍 菇 菌 丝 生 长 最 适 宜 的 温 度。原 基 形成 的温 度在 1 0 ℃ ~2 5 ℃ 最 适 宜 , 子 实 体发 育 的 温 度 因菌 株 而 发 生变 化, 然 而 最适 宜 生 长 的 温 度 为 1 5 ℃ ~2 1 ℃ , 但 是 有 的 菌 株 会 受 到高温的影 Ⅱ 向 , 则以 1 0 ℃ ~2 1 ℃ 最 适宜 。 1 8 ℃ 以 上 更 容 易 发 生
者 腐 烂 。因此杏 鲍 菇 的开 袋 时间 , 应控 制 在 菌 丝扭 结 形 成 原 基 并 已 出现 小 菇 蕾 时 开 袋 , 解开袋 口, 将 包装 向外 翻卷 下 折 至 高 于 菌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 学特 性和栽培技术 包括 茵丝生长的营养要 求、 子 实体栽培 基质 利用情 况、 病 虫害防治和 工厂化周 年生产等 方
面均得 到广泛的研 究, 并取 得 良好的进展。针对 以上 几个方 面的研 究进展状 况展 开论述 , 为杏 鲍菇 的进 一步研 究 与 开发提供 参考。 关键词 杏鲍 菇 ; 生物 学特 性 ; 栽培原料 ; 栽培技术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9 6 9 0 ( 2 0 1 3 J 0 1 ~ 0 0 1 1 —0 4 中图分类号 : ¥ 7 5 9 . 8 1
Re s e a r c h Ad v a n c e s o n t h e Bi o l o g i c a l Cha r a c t e r s o f Pl e u r o t u s e r yn gi i a n d I t s Cu l t i v a t i o n Te c hn i qu e s
Ab s t r a c t P l e u r o t u s e r y n g i i ,a v a l u a b l e e d i b l e mu s h r o o m wi t h u n i q u e t a s t e a n d g o o d n u t it r i o n h a s r e -
a dv a n c e s o n t h e s e a s p e c t s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or f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me n t . Ke y wor ds Pl e u r o t u s e r y n g i i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s;c u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n i q u e s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06
杏鲍菇栽培的注意事项
重视品种选择
适应市场需求
01
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抗病性强
02
选择抗病性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
产量高
03
选择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提高接种质量
选用优良菌种
选用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育的优良菌种,确保菌种纯正、生命力强。
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和心血 管系统的健康。
杏鲍菇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菌类食品的青睐,杏鲍菇 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国际市场,杏鲍菇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应用领 域。
杏鲍菇的栽培前景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效率和产量逐步提高,品 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贮藏条件
杏鲍菇贮藏时宜选择阴凉、干燥、通风、无直射阳光的பைடு நூலகம்所,贮藏温度应控 制在0-4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
杏鲍菇的加工与利用
加工产品
杏鲍菇可以通过烘干、腌制、制酱等方式加工成多种产品,如干菇、腌制菇、菇 酱等。
食用方法
杏鲍菇食用方法多样,可炒、炖、煮、蒸等多种烹饪方式。同时,杏鲍菇也可与 其他食材搭配,如与鸡肉、猪肉、牛肉等搭配,制成各种美味佳肴。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类型一:书籍
• 食用菌栽培学 •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 食用菌基础教程
参考资料类型三:网络资源
• 中国食用菌栽培网 • 中国农业在线平台 • 杏鲍菇栽培技术百科参考资料类型二:期刊论文
• 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 •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杏鲍菇栽培要点

论杏鲍菇的栽培

论杏鲍菇的栽培

高效农业Ga o xia o n o n g ye杏鲍菇肉质肥厚、营养丰富、保鲜期长,是味道最好的菇类之一。

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心血管病也有一定的功效,极受人们喜爱。

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4倍。

以食用菌柄为主,是食用菌重点发展品种之一。

杏鲍菇品种分为两类:一为保龄球状,其子实体形态为菌柄基部膨大,向上渐细,顶部菌盖较小,仅较菌柄连接处直径稍张开,一般为0.3-0.8厘米;二为柱状菇,即其菌柄上下粗细基本相同,菌盖亦较小。

前者形状好、色泽白、价值高,但生物学效率偏低,一般商品生产的生物学效率约为40-60%;后者产菇量较高,生物学效率一般在80%以上,高者可超过120%。

1制种在栽培前需扩繁母种,制备原种,母种培养基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可用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加15%左右的麸皮为辅料,加1%石膏粉和1%石灰粉配制而成,装袋后经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在接种室无箘操作接种,接种后经培养获得,具体操作和制备方法见前面制种部分。

2栽培料选择与配制杏鲍菇属木腐菌,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较强,玉米芯,阔叶木屑等农业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主料,再添加一定量的氮素营养,如麸皮,玉米粉,米糠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物质。

3装袋灭菌袋的规格:采用17cm宽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用前用裁袋器裁成34-35cm长,将一端用塑料绳扎紧,按配方将各种原料按比例称好后混合,加水拌匀即可装袋,手工装袋,边装边压实,松紧适度,装好后即刻放入层架周转筐,推入灭菌室常压蒸汽灭菌100℃10小时。

4接种、培养灭菌后的菌袋,移至接种室,袋温自然降到30℃以下时即可接种。

接种前搞好接种室内卫生,用硫磺粉10-15g/m3熏蒸24小时灭菌,而后打开门窗,放出烟雾,菌袋入室。

接种工具和原种应在接种前放入接种室,关好门窗,打开臭氧发生器开关,半小时后关闭,再过半小时后接种人员穿干净的工作服,洗净双手,进入接种室接种。

杏鲍菇研究进展_姚自奇

杏鲍菇研究进展_姚自奇

食用菌学报 2004.11(1):52~58 Acta Edulis Fungi文章编号:1005-9873(2004)01-0052-07杏 鲍 菇 研 究 进 展姚自奇,兰 进(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杏鲍菇栽培技术、营养成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杏鲍菇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技术;营养成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中图分类号:S646.14 文献标识码: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t Fr.)Quèl.]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 cotina),层菌纲(Hy menomy 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 ari-cales),侧耳科(Pleuro taceae),侧耳属(Pleurotus)。

杏鲍菇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味,故称杏仁鲍鱼菇。

其子实体色泽雪白,质地脆嫩,也称“雪茸”,又有“平菇王”、“干贝菇”、“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誉[1]。

杏鲍菇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

杏鲍菇寡糖含量丰富,与双歧杆菌共用,有改善肠胃功能和美容的效果[2]。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杏鲍菇研究的现状,以供广大杏鲍菇研究者参考。

1 栽培技术研究1.1 生态环境及分布杏鲍菇是典型的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于春末至夏初腐生、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型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

杏鲍菇有许多生态型,各生态型垂直分布完全不同,主要分布于南欧、北非、中亚等地区[3],我国四川(九寨沟和长海草地)、青海、新疆也有分布[4]。

杏鲍菇另有三个异名:Clitocybe cardarella(Fr.)Sace;Pleurotus fuscus Ricken和Clitotybe tucala(Speg)Sacc.。

杏鲍菇 论文

杏鲍菇 论文

广西大学课题论文大棚栽培杏鲍菇技术学院:农学院班级:农学11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杏鲍菇的介绍 (1)二、菇房与设备 (1)三、杏鲍菇品种 (1)四、杏鲍菇栽培方式 (2)五、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2)六、杏鲍菇栽培原料的选择、配方及拌料 (3)七、杏鲍菇的装袋、灭菌、接种、发菌 (3)八、出菇管理 (4)九、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十、参考文献 (5)十一、参读过的文献 (5)大棚栽培杏鲍菇技术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abstract :the apricot bao mushroom is a kind of edible fungi new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with rich nutrition, unique flavor, very popular with the consumers, is a rare new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are edible fungus. If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choose appropriate strain type, adopt scientif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appropriate season, strengthen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obtain high output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关键词:杏鲍菇设备品种技术栽培一、杏鲍菇的介绍杏鲍菇(Pleurotus ery,彬i)又名刺芹侧耳,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珍稀食用菌之一。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02
生物学特性
杏鲍菇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菌盖
杏鲍菇的菌盖呈扇形或漏 斗形,直径通常为3-15厘 米,颜色为灰褐色或淡黄 色。
菌柄
菌柄长且直,或有时弯曲 ,直径为2-8厘米,颜色 与菌盖相似。
菌褶
菌褶离生或近离生,初为 白色,后变为粉红色或黄 色。
杏鲍菇的生长习性
温度
杏鲍菇可以在10-30℃的 温度范围内生长,最适宜 的温度为20-25℃。
05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杏鲍菇在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 采收最为适宜。
采收方法
用竹片或小刀沿菌盖边缘插入,旋转一周, 轻轻采下菌盖和菌柄,削除菌柄下部的料面 ,轻放在篮子或塑料薄膜上。
干制与贮藏技术
干制
将采下的杏鲍菇菌盖和菌柄立即送入烘房进 行烘干处理。
贮藏技术
杏鲍菇贮藏温度为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 为85%~90%,在此条件下可贮藏4~5周
湿度
杏鲍菇需要相对湿度为 80%-90%的环境才能良好 生长。
光线
杏鲍菇的生长不需要光线 ,但在有散射光的环境下 生长会更好。
杏鲍菇的分布区域与生态环境
分布区域
杏鲍菇原产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洋岛屿和亚洲的一些地区。现在已经被 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生态环境
杏鲍菇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长,但最适合在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且稍有遮阴的地点生长。
杏鲍菇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质量 较好,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杏鲍菇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 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杏鲍菇的药用价值
杏鲍菇具有清热解毒、养颜美容 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排毒、抗

杏鲍菇栽培技术解析

杏鲍菇栽培技术解析
02 杏鲍菇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售量逐年上升,价格 稳定,收益可观。
03 杏鲍菇还可以开发成多种产品,如调味品、保健 品等,市场潜力巨大。
02
栽培设施与设备
栽培场所选择
场所选择
选择空气流通好、排水良好、避 风、遮阳的场所进行杏鲍菇栽培 。
栽培房要求
要求栽培房干燥、清洁、无杂菌 ,并具备通风、调温、调湿等设 备。
01
02
03
04
张三.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D]. 中国农业大学, 2020.
李四. 杏鲍菇的生态学特性及 栽培方法[J]. 中国食用菌, 2019, 38(2): 67-70.
王五. 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 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 食用菌, 2021, 43(1): 45-47.

适量添加,调节培养 料的湿度,有利于杏 鲍菇菌丝的生长和发 育。
培养料的配方原则
根据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和生 态习性,选择适宜的培养料成 分和配方比例。
考虑培养料的营养成分、pH值 、湿度等因子,以满足杏鲍菇 菌丝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遵循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原则 ,不使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
培养料的配方实例
接种与培养
出菇管理
将杏鲍菇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栽培袋中,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 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当杏鲍菇长出子实体后,需加强出菇管理 ,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杏鲍菇的栽培管理要点
温度管理
杏鲍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应合理控制菇房温度,以 满足杏鲍菇生长所需。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优化建议
培养基优化
环境控制优化
接种技术优化

我国杏鲍菇生产研究进展

我国杏鲍菇生产研究进展

我国杏鲍菇生产研究进展
田景花;李明;李守勉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我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珍稀食用菌种类之一,也是食用菌研究的热点之一,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但目前生产上仍存在较多问题.现主要从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栽培方式、配方筛选、工厂化栽培、病害防治、菌糠再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杏鲍菇生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杏鲍菇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逐步完善杏鲍菇生产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页数】3页(P179-181)
【作者】田景花;李明;李守勉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9
【相关文献】
1.我国玉米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研究进展 [J], 姜宇博;蒋和平;钱春荣;李梁;宫秀杰;李爽;胡月
2.沼液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陈志龙;陈广银;李敬宜
3.我国醋酸甲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J], 金栋;崔小明
4.我国青贮玉米生产与加工研究进展 [J], 钱寅森;武启迪;季中亚;施雨;朱广龙;周桂

5.HACCP体系在我国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于太林;张宇婷;乔巍;郭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鲍菇栽培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杏鲍菇栽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杏鲍菇生物学概述,杏鲍菇栽培概述,以及杏鲍菇袋式工厂化栽培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包括培养基中的碳源的研究、氮源的研究、碳氮比的研究、培养基配方的研究,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培养基PH值的研究,栽培袋规格与装料量的研究,后熟期长短的研究,不同出菇方式的研究和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方式研究现状。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碳源;氮源;pH;培养基;培养料1. 杏鲍菇概述: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 Fr)Quél],又名刺芹侧耳、杏味鲍鱼菇、雪茸,是一种肉质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有杏仁香味、口感极佳的珍稀食用菌。

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自然条件下,杏鲍菇生长于高山、草原和沙漠地带,腐生或兼性寄生在伞形科植物刺芹、阿魏及拉瑟草的根部和周围的泥土中,春末夏初季节多有发生。

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

在我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也有“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称。

[1]2. 杏鲍菇栽培概述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法国、意大利和印度。

Kalmar(1958)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

Henda(1970) 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了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研究。

法国、意大利和印度的科学家先后进行了分类、遗传和栽培研究,但因产量低等原因,长期以来杏鲍菇在全世界鲜有商业化栽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台湾省、意大利和泰国利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了杏鲍菇的批量试验。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1998年产量在1000吨,到2004年已达到2万吨以上。

韩国近年也在大力发展杏鲍菇的栽培,生产工艺基本与日本相同[2]。

我国大陆的杏鲍菇栽培研究始于1993年。

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首次从台湾引进原产自欧洲的杏鲍菇菌株,之后又收集和分离了1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杏鲍菇菌株,并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研究的多篇文章,为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把杏鲍菇自然季节栽培技术推广到农村[3]。

近年来国内杏鲍菇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已从季节性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

工厂化是利用工业上的一些先进设备和设施,如温、光、气、湿的调控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在相对封闭保温的食用菌生长车间内,通过对食用菌生长车间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主要环境条件的调控,形成一种适合于食用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逐步发展和完善食用菌栽培机械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实现食用菌全天候工厂化周年生产。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1995年产量在1,000 t,到2004年已达到29,000t 以上[40]。

1993年,我国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2001年我国杏鲍菇产量为7,300 t,而2003年已经达到114,100t,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41-43]。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本世纪初以瓶栽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尝试,另外上海奉贤农业园区也有一定的瓶栽生产规模。

目前在山东、广州、惠州、北京、天津、江西、上海、漳州、江苏的昆山等地出现大规模墙式周年杏鲍菇栽培工厂。

特别是福建的漳州地区发展速度相当快,建有几十座日产量以吨计的专用栽培杏鲍菇的厂房。

自2006年以来专门生产杏鲍菇厂家数,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已达数十家,将成为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之后发展最快的菌类。

虽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比双孢蘑菇和金针菇迟,开发时间不长,生产工艺尚未十分稳定,但其口感很好,又耐储藏,货架期长,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已大幅度增加。

可以预测其栽培工艺稳定性一旦突破,就有可能比金针菇产品更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本世纪初以瓶栽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尝试,并获得成功;另外奉贤农业园区也有一定的瓶栽生产规模。

北京荃珍隆杏鲍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日产鲜菇 2.5t,年生产能力达900t。

目前在福建、广州、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出现大规模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生产。

其中福建的漳州地区发展速度相当快,2008年漳州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厂家总日产鲜菇38t ,年生产能力达14,000t。

3,杏鲍菇袋式工厂化栽培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3.1培养基的研究3.1.1碳源的研究杏鲍菇属于木腐生菌类。

宋爱英在对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实验中表明:经人工驯化培育后的杏鲍菇菌株,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比较强的食用菌,需要丰富的碳源和氮源[4]。

杏鲍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来自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和葡萄糖等。

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其次为葡萄糖。

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

江枝和等在杏鲍菇高产栽培工艺的研究中表明: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次为蛋自胨[5]。

一般生产中常选用杂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粉等做栽培主料(碳源)。

金萍,俞英[25](2007)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

牛长满等[26](2004)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

郭向华等[27](2002)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其最佳浓度为7%;夏晓静等[28](2009)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

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

3.1.2氮源的研究胡润芳等在杏鲍菇不同配方栽培研究中得出:杏鲍菇菌丝喜欢较高的氮源,含氮量越高,菌丝密度高,产量、品质越好,因此生产中常常添加较多的麸皮、玉米粉或米糠做为氮源[5,6]。

但培养基中的氮源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推迟出菇,一般添加氮源量不超过30%为宜。

石景尚等在栽培杏鲍菇配方筛选试验中指出:在添加氮源时,原料一定要新鲜,因为陈米糠或麸皮含有亚油酸,能抑制菌丝生长[7]。

颜丽君在北方杏鲍菇栽培技术中指出杏鲍菇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应充足,菌丝生长才能旺盛,产量较高[23]。

郭向华等[27](2002)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表明: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

夏晓静等[28](2009)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

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

其次是蛋白胨。

得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3.1.3碳氮比的研究杏鲍菇需要丰富的碳源和氮源,适合碳氮比为30:1。

另外金萍、俞英等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试验,表明:对菌丝生长影响最大的是碳源,氮源次之,无机盐影响最小[5,6]宫志远等在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得出:培养料的碳氮比达到20:1以上为佳[5,15,39]上为佳3.1.4培养基配方的研究传统的杏鲍菇培养料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为主要原材料,以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为辅料进行栽培[30-32]。

.颜丽君[23]在北方杏鲍菇栽培技术中指出杏鲍菇菌丝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可广泛利用杂木屑、棉籽壳、蔗渣、玉米芯等农作物下脚料另外添加麸皮、玉米粉等做为栽培原料。

各个工厂的配方皆来源于栽培实践,大同小异[8]。

以棉子壳为主料的配方的优点是适合各种食用菌的栽培,碳氮营养物质丰富,培养基物理形状好。

洪建基等在对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试验中得出,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的优点是适用于各种木腐菌栽培,缺点是培养基物理性状较差,可溶、速溶养分含量低,食用菌前期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不能得到保证[9]。

分别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为主料进行栽培,发现三种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

李荣春在对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实验中指出:添加麸皮可显著增加产量,提高生物转化率[10]。

随着麸皮含量的提高,产量随之提高。

但当麸皮含量达到30%时,霉菌污染出现较早且较为严重,影响后期菇产量。

唐利华等(2009)[11]杏鲍菇工厂化瓶栽栽培的5个培养料配方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玉米芯32%,杂木屑35%,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为最佳配方,其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0.148kg/瓶和52.21%。

根据王鹏、孙永涛的研究:培养基中木屑含量较高时,菌丝生长慢,生长周期长;而添加麸皮和玉米粉对促进杏鲍菇生长可以起到辅助营养的作用;辅助材料是促进菌丝蔓延,增加菇蕾发生量所必需的[12,13]。

根据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李荣春等的研究:在木屑或秸秆为主料的基础上添加大麦啤酒糟能显著地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分析可能是由于大麦啤酒糟所含的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少量蛋白质的协同作用所致[13,14]。

华秀红24]等在农业秸秆在杏鲍菇生产中的应用中表明:玉米秸、花生秸是杏鲍菇优良的营养基质,其中,以玉米秸粉和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基更适合杏鲍菇生长,其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最强。

3.2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水分不仅是食用菌的重要组分,而且是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

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更需要大量水分。

据报道:双孢蘑菇从菇蕾形成后到子实体成熟,细胞数目并不增加,主要是细胞伸长,从而说明其子实体的长大主要是细胞贮藏养分和水分的过程[44]。

据宋爱英等在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中研究得出[15],蘑菇菇蕾形成后到子实体成熟,细胞数目并不增加,主要是细胞长大,从而说明子实体的长大主要是细胞贮藏养料和水分的过程,而养分的运转也离不开水分。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绝大部分来自培养料,基质含水量是指水分在湿料中的百分含量,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含水量通常在60%左右。

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颜明娟等在杏鲍菇营养成分的分析实验中标明: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由于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适当提高至65%-70%。

水分含量过高,往往在发菌阶段菌丝生长缓慢,长势较弱,菌丝疏松无力,出菇时产量较低,同时出菇时还易出现大面积杂菌污染[16,17]。

另外,据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张引芳、陈建华于2003年申请专利<<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培养料及其配制方法>>(申请号/专利号:03150885)指出:采用木屑、玉米芯、米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木屑、玉米芯含碳源营养丰富,米糠含氮源丰富,添加保水剂后,培养料的含水量提高到65-67%,而且持水性能好,使杏鲍菇的产量提高10-1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