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 高考物理鲁教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础课1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160117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学案160117

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20172018命题分析参考系、质点Ⅰ卷Ⅰ·T22:实验:水滴计时器、瞬时速度、加速度卷Ⅱ·T22:实验:平均速度、速度公式、v­t图象卷Ⅱ·T19:根据v­t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卷Ⅲ·T18:x­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T22:自由落体运动及相关的知识点卷Ⅰ·T18:以扣篮为背景的竖直上抛运动卷Ⅱ·T22:实验:求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卷Ⅲ·T22:实验:测重力加速度1.高考命题以选择题和实验题为主,以计算题副。

2.命题热点为运动学基本规律的应用和图象问题,实验题以测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为主。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及图象解决问题(如2018全国卷Ⅱ·T19、Ⅲ·T18)。

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2017全国Ⅰ卷·T22,Ⅱ卷·T22)。

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全国Ⅰ卷·T18)。

一、参考系 质点1.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位移 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025届物理《创新设计》一轮资料(配套PPT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3讲

2025届物理《创新设计》一轮资料(配套PPT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3讲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2.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2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 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间隔时间正好与水滴从A下 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 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3.(多选)在某高塔顶层的墙外侧,以 2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石子(小石子
可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当小石子运动到离抛出点 15 m 时,运动时间可
能是(g 取 10 m/s2)( ABD )
A.1 s
B.3 s
C.4 s
D.(2+ 7) s
解析 小石子离抛出点最远的距离为 sm=2vg20=20 m,当小石子运动到离抛出点
②由Δv=gΔt知,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
③连续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高度之差Δs=gT2。
(2)物体由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过程才是自由落体运动,从中间截取的一段运动
过程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等效于竖直下抛运动,应该用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
直线运动规律去解决此类问题。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例1 (2024·广东省深圳市调研)如图1所示,一个小 孩在公园里玩“眼疾手快”游戏。游戏者需接 住从支架顶部随机落下的圆棒。已知支架顶部 距离地面2.3 m,圆棒长0.4 m,小孩站在支架旁 边,手能触及所有圆棒的下落轨迹的某一段范 围AB,上边界A距离地面1.1 m,下边界B距离地 面0.5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
图1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1)圆棒下落到A点所用的时间t1; 解析 圆棒底部距离A点的高度 h1=2.3 m-0.4 m-1.1 m=0.8 m 圆棒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到 A 点,有 h1=21gt21 代入数据解得t1=0.4 s。 答案 0.4 s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领航设计: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章-第3节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领航设计: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章-第3节


表示物体从位置坐标 为零处开始做正向匀 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从静止做正 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表示物体做正向匀加 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
速直线运动
大的正向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课件
1.(2017·山东济南一模)(多选)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高中物理课件
A.在 2~4 s 内,质点所受合外力为零 B.质点在 0~2 s 内的加速度比 4~6 s 内的加速度大 C.在第 4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D.在 0~6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 5 m/s 解析:选 AD.由图可知,在 2~4 s 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所受合外力为零,A 对.由图可知,质点在 0~2 s 内加速度 大小为 5 m/s2,4~6 s 内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B 错.由图可知, 在第 5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C 错.在 0~6 s 内,质点的平均 速度 v =xt =5 m/s,D 对.
高中物理课件
解析:选 B.因为飞机乙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v22, 故 A 错误;由于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在 0~t2 时间内,飞机甲的位移大于飞机乙,由 v =xt 可知,飞机甲的 平均速度大于飞机乙的,故 B 正确;由于不知道甲、乙两飞机初 始位置,所以无法判断两飞机在 t1 时刻和 0~t2 时间内能不能相遇, 故 C、D 错误.
高中物理课件
2.(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在珠海的航展中,中国展出了 国产运-20 和歼-31 等最先进飞机.假设航展中有两飞机甲、乙 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驶,0~t2 时间内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案 鲁科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案 鲁科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考导航[全国卷考情分析]——供老师参考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教材梳理·自主预习知识梳理一、质点、位移和参考系1.参考系(1)定义:为了便于交流,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应看做静止不动,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②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运动情况一般不同.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2)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位移和路程位移路程定义描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它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标矢性(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联系(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2)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自主探究(1)不论通过什么路线从到某某,位置变化是否都是一样?答案:一样.(2)图中位置变化应如何描述?答案:位置变化的大小为到某某的直线长度,方向由指向某某.(3)图某某息可以看出位移与路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没有方向,是标量.4.时间与时刻:在表示时刻的数轴上,时刻是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一瞬间;时间是数轴上的一线段,即两时刻之差.二、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为了大致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把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平均速度,即=,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位移的方向.(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物体运动实际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a=,单位为m/s2.(3)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自主探究汽车起步的加速度为2 m/s2,而急刹车时的加速度为-6 m/s2,哪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大?为什么?答案: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号只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不表示大小.小题检测1.思考判断(1)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决定于物体本身的大小.( ×)(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对某一参考系来说,该物体可能处于静止.( √)(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 ×)(5)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2.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分别是指( D)A.速度、位移B.速度、路程C.速率、位移D.速率、路程解析:“行驶了200公里”是指经过的路程的大小,“时速 110公里”是指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D正确.3.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A,B两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中他从A 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P 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 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D)A.研究赛车通过某个弯道的技术动作时,能把该车看成质点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50 km/hD.经过路标P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解析:研究赛车通过某个弯道的技术动作时,不能忽略赛车的大小和形状,所以不能把该车看成质点,故A错误;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赛车手的位移为9 km,路程为15 km,故B错误;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为v=xt =9560km/h=108 km/h,故C错误;车内速度计指示的是赛车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率,故D正确.4.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速度也一定等于零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时,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一定减小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但速度不等于零,选项A错误;根据加速度定义可知,速度的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B错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以相反,选项C正确;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选项D错误.考点研析·感悟提升考点一质点参考系位移1.质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质点不同于几何“点”,它是不占有空间的有质量的点.(2)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所研究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的影响决定.2.参考系选取参考系时,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为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也可选取其他物体为参考系.3.位移与路程的区别(1)物理意义不同.位移描述位置变化,路程描述运动轨迹长度.(2)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运动路径决定.(3)运算法则不同.位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路程遵循代数运算.[例1] (多选)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一直向东直线行驶4 km,又向北直线行驶3 km,已知sin 37°=0.6,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运动的路程为7 km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D.研究小船在湖中行驶时间时,小船可以看做质点解析:在O处的观察员看来,方向为东偏北θ,满足sin θ=0.6,即θ=37°,运动的路程为7 km,选项A,C正确;以小船为参考系,O处的观察员是运动的,B错误;若研究小船在湖中行驶时间时,小船的大小相对于行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故小船可以看做质点,选项D正确.[针对训练]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A.短跑运动员参加100 m比赛,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B.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的D.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解析:短跑运动员参加的100 m比赛是单向直线运动,故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A正确;研究汽车有无翻倒的危险是转动问题,不能看做质点,故B错误;选项C中的研究对象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故C正确;选项D中的研究对象是“国旗”,是以地面或旗杆为参考系的,故D错误.考点二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位移足够小(时间足够短)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例2](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A.物体沿曲线A→E的平均速率为1 m/sB.物体在ABC5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思路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有两点(1)正确区分路程和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的区别.解析: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图某某息不能求出ABCDE段轨迹的长度,故不能求出平均速率,选项A 错误;由=可得 AC v =52m/s,选项B 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过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不一定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规律总结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时“三点”注意(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 =s t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而v =12(v 0+v t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s 时,可由v=s t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题组训练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解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B 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误,D 正确. 2.(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多选)一辆玩具汽车以2 m/s 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运动了4 m,接着以3 m/s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运动了 3 m.下列对玩具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CD )A.平均速率为1.5 m/sB.平均速度大小为 m/sC.平均速率为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 m/s解析:运动的总时间t=+= s+ s=3 s,运动的总路程s路=s1+s 2=(4+3) m=7 m,运动的总位移大小s== m=5 m,故平均速率为v== m/s,平均速度大小== m/s,故C,D正确.考点三加速度1.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定义式v=stv t-v0a=t0v vt单位m/s m/s m/s2方向与位移s同向由v t-v0判断与v t-v0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 t的方向无关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a与v的方向关系运动性质运动的可能情况a和v同向加速直线运动a不变,v随时间均匀增大a增大,v增大得越来越快[例3] (多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 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 思路点拨:解此题应注意两点:(1)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物体加速或减速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 正确;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B 错误;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 错误;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垂直,选项D 正确.题组训练1.(对加速度的理解)(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ABD )A.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每经过1 s,甲的速度增加4 m/s解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选项A 正确;甲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选项B 正确;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选项C 错误;由v t -v 0=at 可知每经过1 s,甲的速度增加4 m/s,选项D 正确.2.(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解析:由a=t 0v v t可知,在v t -v 0很大,但不知道t 的大小时,无法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故选项A 错误;高速匀速飞行的战斗机,速度很大,但速度不变化,加速度为零,故选项B 正确;炮筒中的炮弹,在火药刚刚燃烧的时刻,炮弹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很大,故选项C 错误;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变化很快,速度可能很快变大,也可能很快变小,故选项D 错误.3.(加速度的计算)(2019·某某某某月考)(多选)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 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 速度大小变为3 m/s,则物体的加速度( BC )A.大小为1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D.大小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0=5 m/s.若 2 s 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v t =3 m/s,则a=t 0v v t -=352- m/s 2=-1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1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若2 s 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v t =-3 m/s,则a=t 0v v t -=352-- m/s 2=-4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故选项A,D 错误,B,C 正确.真题试做·模拟演练1.(2019·某某名校协作体联考)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 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导航地图APP 软件的一X 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3分钟,4.8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B.13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C.4.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解析: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选项A 正确;13分钟表示的是时间,选项B 错误;4.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路程,选项C 错误;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选项D 错误.2.(2019·某某某某调研)“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从月球背面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并且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嫦娥四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B.研究“巡视器”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C.研究“嫦娥四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D.“巡视器”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解析:“嫦娥四号”在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但是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故选项A错误;研究“巡视器”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巡视器”的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选项B错误;研究“嫦娥四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嫦娥四号”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被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C正确;“巡视器”静止在月球表面时,相对月球是静止的,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选项D错误.3.(2019·南师大附中阶段测试)(多选)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 s拍照一次,得到一X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AD)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1.6 m/s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解析:照相机每隔0.1 s拍照一次,所以图中0~8 cm所用的时间t=0.4 s,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所以图中8 cm对应的实际位移s=80 cm=0.8 m,则小球在通过图中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v=st =0.8 0.4m/s=2 m/s,A正确,B错误;图中对应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可用图中3.5 cm到7.5 cm 这一段的平均速度近似表示.图中3.5 cm到7.5 cm这一段对应的实际位移s′=40 cm=0.4 m,所用的时间t′=0.2 s,所以图中6 cm处的瞬时速度v′=0.40.2m/s=2 m/s,C错误,D正确. 4.(2015·某某卷,20)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1)加速度a=0t v v t- 由v-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1.5 m/s 2;(2)设第20 s 末的速度为v m ,0~20 s 的位移s 1=m 02v +t 1 20~45 s 的位移s 2=v m t 245~75 s 的位移s 3=m 02v +t 3 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s 1+s 2+s 3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123s t t t ++ 代入数据得=20 m/s.答案:(1)1.5 m/s 2(2)20 m/s。

高考物理(鲁教)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础课2

高考物理(鲁教)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础课2
基础课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v0+at
相同 相反
Δs=aT2
v0-vt 2
(m-n)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__1_∶__2_∶__3_∶__…__∶__n__。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s1∶s2∶s3∶…∶sn=___1_2_∶__2_2_∶__3_2_∶__…__∶__n_2 。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sⅠ∶sⅡ∶sⅢ∶…∶sN=__1_∶__3_∶__5_∶__…__∶__(_2_N_-__1_)。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
的距离是( )
A.288 m
B.300 m C.150 m D.144m
解析 先求出飞机从着陆到停止所用时间 t。由 vt=v0+at,得 t=vt-a v0=0- -660 s=10 s,由此可知飞机在 12 s 内不是始终做 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 2 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 12 s 内滑 行的距离为 s=v0t+a2t2=60×10 m+(-6)×1202 m=300 m。
答案 B
2.[推论法]如图2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之间的距离l1=2 m,B、 C之间的距离l2=3 m。若物体通过l1、l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 等,则O、A之间的距离l等于( )
3 A.4 m
9 C.8 m
图2 4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鲁科版)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鲁科版)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地球体积虽大,但相对于地日之间的距 离可忽略,故研究公转时可看做质点.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速度、速率、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
的关系
1.速度和速率
定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速度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称为速度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析:选A.研究运动员空中转体运动 时,需要观察运动员动作中的每一个细 节,故不能看做质点. “天宫一号”的形状和大小对运转周期的 影响可忽略不计,故能看做质点. 用 GPS 确 定 队 员 的 位 置 时 , 只 需 明 确 位 置,不考虑队员的形状、大小,故可看做 质点.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__不__动__的 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 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 就 会 _不__同___. 通 常 以 _地__面___ 为 参 考 系 来 研究物体的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 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 系.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线坐 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分别用来研 究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和在平面内的运 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__量__的点叫做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 __形__状__和__大__小___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栏目 导引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 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_v_=__v_0_+__12__g_t _.(用v0、g和t表示)
答案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可得v=v0+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2_.0_0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 效数字) 答案 解析
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逐差法得:
0.046+0.066-0.086 1-0.106 0
a=
4×0.01
m/s2≈-2.00 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 m/s2.
s/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t/(m·s-1)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定值,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内容索引
过好双基关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
1
过好双基关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 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 、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长木板 无滑轮 的一端,接好 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 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 接通电源 ,后 放开小车 ;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7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7

图4
答案
4.注意:(1)无论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都不是 物体的运动轨迹(填“是”或 “不是”). (2)v-t图像和x-t图像都只能描述 直线 运动,不能描述 或“曲线”).
曲线 运动 ( 填“直线”
答案
典例精析
例4 )
如图 5 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 A 、 B 两质点的 xt 图像,由图可知 (
解析答案
4.(位移-时间图像 )(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
的位移x与时间t的图像如图7所示,则(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出发时乙在甲前x0处
)
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D.甲、乙两物体有两次相遇
图7
解析答案
返回
v0=4 m/s,a=8 m/s2,A 错误,B 正确.
A.v0=4 m/s,a=4 m/s2
把t=2 s代入公式可得x=24 m,C正确.
由于v=v0+at,即v=4+8t,把t=2 s代入可得v=20 m/s,D错误.
解析答案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有关计算)(多选)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6 所示,根据图像可知,该物体( )
用于变加速直线运动,用同样的方法可证明:变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 的位移也对应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
答案
典例精析
例1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5 m/s,加速度为a=
0.5 m/s2,求:
(1)物体在前3 s内的位移;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前3 s内物体的位移
答案
方向 时刻
位置
相遇 ,横截距表示物体开始运动的
3.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

2018版高考物理鲁教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一章 运动

2018版高考物理鲁教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第一章 运动

基础课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题,6~10题为多项选择题)1.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的16。

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一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羽毛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它们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羽毛将加速上升,铅球将加速下落 B .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C .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月球表面 D .羽毛和铅球都将下落,但落到月球表面时的速度不同解析 因月球表面无空气阻力影响,故羽毛和铅球均做加速度为16g 的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B2.(2018·河南信阳模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 A .3.5 mB .2 mC .1 mD .0解析 利用“逆向思维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每1 s 内的位移之比为7∶5∶3∶1,所以71=14 ms 1,s 1=2 m ,选项B 正确。

答案 B3.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计时,2 s 与5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5∶4B .4∶5C .3∶4D .4∶3解析 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时间t =v 0a =4 s ,汽车停止运动,所以汽车在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s 1=v 0t -12at 2=30 m ,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s 2=v 202a =40 m,所以2 s内与5 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4,选项C正确。

答案 C4.(2018·湖北武汉八校联考)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 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数字资料包考点强化: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数字资料包考点强化: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超声波脉冲到达 汽车的时间是多 少?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v =t22-xt21-+xΔ1t0
②汽车第1次接收脉冲到第2次 接收脉冲的位移和运动时间分
别是多少?
转解析
➢5.真题演练
【2012·上海卷,23】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关 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__0_._8__ m/s;质点在___1_0_s_和__1_4_s___时的瞬时速度 等于它在6~20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公式可得 t=2 s 时的速度为:v=
6t2m/s=6×22m/s=24 m/s;由 x 与 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
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t=0.到 t=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Δx/Δt=(19-3)/2 m/s=8 m/s,故 B 正确.
答案 B
解析显隐
【跟踪训练】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6t-2t3(m),速度v随时间t变 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 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 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及平 均速率分别为( ) A.-18 m/s、-2 m/s、6 m/s B.-18 m/s、-2 m/s、2 m/s C.-2 m/s、-2 m/s、-18 m/s D.-18 m/s、6 m/s、6 m/s
➢2. 典例剖析
【典例1】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 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 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 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___0_.3_5___m/s,在A、D间的平 均速度为_0_._4_2__m/s,B点的瞬 时速度更接近于___0_.3_5___m/s .

2020版高考物理新设计大一轮教科版讲义: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物理新设计大一轮教科版讲义: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排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vt =v0+at2.位移—时间关系:x =v0t +12at23.速度—位移关系:v 2t -v 20=2ax ――→初速度为零v0=0⎩⎪⎨⎪⎧vt =atx =12at2v 2t =2a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1)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aT 2,x m -x n =(m -n )aT 2 (2)中间时刻速度:v t 2=v0+vt2=v - (3)位移中点速度v x 2=v 20+v 2t 2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重要推论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t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t =2gh 。

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t =v 0-gt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t -v 20=-2gh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1)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物理新高考(京津鲁琼)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

物理新高考(京津鲁琼)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

例1 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 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图1
变式1 (2019·陕西省汉中市模拟)下列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论述,正确的是
例2 (2018·湖南省常德市期末检测)在某GPS定位器上,显示了以下数据:航
向267°,航速36 km/h,航程60 km,累计100 min,时间10∶29∶57,则此时
瞬时速度和开机后平均速度为
A.3.6 m/s、10 m/s
√B.10 m/s、10 m/s
C.3.6 m/s、6 m/s
D.10 m/s、6 m/s
√A.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为800 m
B.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铅球的位移大小为4.50 m C.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硬币可以看做质点 D.阅兵预演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地面上
的观众是静止的
命题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由v-v0或a的方 向决定
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
无关
2.判断直线运动中的“加速”或“减速”方法
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不变,v随时间均匀增加
(1)
a和v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增大,v增加得越来越快
a减小,v增加得越来越慢
a不变,v随时间均匀减小(或反向增加) (2)a和v反向(减速直线运动)―→a增大,v减小(或反向增加)得越来越快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2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2

【解析】 设物体通过 AB、BC、CD 所用的时间均为 t,由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Δx=at2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 a 的大小为 BC - AB 3-2 1 = 2 = 2,因为不知道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 2 t t t 故 A 错误;根据 CD - BC = BC - AB =1 m,可知 CD =3 m+ 1 m=4 m,故 B 正确;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 AC 5 的瞬时速度,所以物体经过 B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 vB= = , 2t 2 t 2 2 v 25 t B 2 再由 vB =2axOB 可得 OB 两点间的距离为 xOB= = 2· =3.125 2a 4t 2 m,所以 O 与 A 间的距离 xOA=xOB- AB =(3.125-2)m=1.125 m,故 C 正确,D 错误.
v0+v 平均速度公式:- v =v t =________ ;位移中点速度公 2
2
2 v2 + v 0 2 式:vx=____________.
2
(2) 位移差公式: Δx = x2 - x1 = x3 - x2 =…= xn - xn - 1 = aT2 ________. 可以推广为 xm-xn=(m-n)aT2.
2 公式对航空母舰有 L1=v1t,对飞机有 v=v1+at,v2-v1 =2a(L
+L1),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v1≈8 m/s.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v0+v - 1. 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 v =v t = ,②Δx=aT2,两 2 2 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 v0 与 v、Δx 与 a 的方向关系. 2. ①式常与 x=- v t 结合使用,而②式中的 T 表示相等的时 间间隔,而不是运动总时间.
③ 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位移之比为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_2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_2

2.解答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 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 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数学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 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根的判别式进行讨论。若 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 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无解,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 (3)图象法: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在同一图象 中画出,然后利用图象分析求解相关问题。(下一课时讲)
(2)再次相遇的特征是:二者的位移相等,即 v 甲 t2-12a 甲 t22=v 乙 t2+12a 乙 t22,代入数值化简得 12t2-32t22=0 解得:t2=8 s,t2′=0(即出发时刻,舍去)
解法二 用数学极值法求解 (1)两车间的距离 Δx=x 甲-x 乙=(v 甲 t-12a 甲 t2)-(v 乙 t+12a 乙 t2) =(v 甲-v 乙)t-12(a 甲+a 乙)t2=12t-32t2=-32[(t-4)2-16] 显然,t=4 s 时两者距离最大,有 Δxm=24 m。 (2)当 Δx=12t-32t2=0 时再次相遇, 解得:t2=8 s,t2′=0(舍去)。 答案 (1)24 m (2)8 s
4.(2015·驻马店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 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如图2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 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的初速 度、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 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 应时间为1 s,汽车启动后以0.5 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

高中物理-创新设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课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创新设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础课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基础课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识排查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1)速度—时间关系:v=v0+at(2)位移—时间关系:x=v0t+12at2(3)速度—位移关系:v2-v20=2ax――----------→初速度为零v0=0⎩⎪⎨⎪⎧v=atx=12at2v2=2a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Δx=aT2,x m-x n=(m-n)aT22.中间时刻速度:vt2=v0+v2=v-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1∶t2∶t3∶…∶t n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12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答案(1)×(2)√(3)×(4)×2.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成1∶2∶3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A.1∶3∶5B.1∶4∶9C.1∶8∶27D.1∶16∶81答案 C3.[人教版必修1·P40·T3改编]以18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则汽车在5 s内的位移为()A.50 mB.45 mC.40.5 mD.40 m解析根据x=v0t+12at2得36=18×3+12a×32,即a=-4 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1运动的描述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时加油机是运动的()图1A.“歼-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解析选取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空中加油时战斗机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时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时加油机是运动的。

答案 B2.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D.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解析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研究苏炳添在百米比赛时的起跑技术,马龙的发球动作,施廷懋的跳水动作,他们的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成质点;而研究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时,子弹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所以D正确。

答案 D3.金丽温高铁的开通,大幅缩短了沿线各城市的时空距离,金华到温州线路全长188千米,从丽水乘坐动车到杭州只需要1小时34分,最高时速可达30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小时34分是指时刻B.全长188千米指位移C.300 km/h指瞬时速度D.研究动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动车可看成质点解析1小时34分是时间间隔,A错误;全长188千米是轨迹的长度,是路程,B错误;最高时速可达300 km/h,指瞬时速度,C正确;动车在通过短隧道时,动车的长度不能被忽略,动车不能看作质点,D错误。

答案 C4.由加速度的公式a=v t-v0t可知()A.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v t-v0成正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v t-v0决定C.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t-v0的方向相反D.v t-v0t叫做速度的变化率,也即加速度解析a=v t-v0t,t是标量,可知a的方向与v t-v0的方向相同。

选项D正确。

答案 D5.(2015·浙江理综)如图2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ΔxΔ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图2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ΔxΔt表示的是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Δt越小,ΔxΔt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

答案 A6.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t/s0123 4v1/(m·s-1)18.017.517.016.516.0v2/(m·s-1)9.811.012.213.414.6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减小解析由题表中数据可得a1=-0.5 m/s2,a2=1.2 m/s2,由于|a1|<|a2|,故A 正确,B错误;因为汽车和火车的速度方向一直未变,所以汽车和火车的位移都在增大,C、D错误。

答案 A7.(2017·安徽示范高中联考)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2 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描出机器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轨迹,根据轨迹图易知选项D正确。

答案 D8.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2.45 m/s2B.-2.45 m/s2 C.4.90 m/s2 D.-4.90 m/s2解析设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为v1,即t1=0.25 s时的速度为v1;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v2,即t2=0.75 s 时的速度为v2。

由题意得v1-v2=2.45 m/s,故a=v2-v1t2-t1=-2.450.75-0.25m/s2=-4.90 m/s2,D正确。

答案 D9.(2017·江南十校联考)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也为正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D.加速度可能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正确;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B错误;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错误;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垂直,选项D正确。

答案AD10.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A.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小C.甲的瞬时速度一定比乙的小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解析位移只决定于初、末位置,故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选项D正知,位移x相同,而甲运动的时间较长,故甲的平确;由平均速度公式v-=xt均速度比乙的小,选项A错误,B正确;因为甲和乙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法确定,选项C错误。

答案BD11.(2016·无锡模拟)如图3所示,一人骑自行车晨练,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她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图3A .她在4 s 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 .她在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C .她在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她在1 s 末的速度为1 m/s解析 由v -=st 可得该人在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选项B 正确;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v -=1+2+3+44m/s =2.5 m/s ,C 正确;因该人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无法确定其瞬时速度大小,选项A 、D 均错误。

答案 BC12.如图4所示,物体以5 m/s 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 s 速度大小变为3 m/s ,则物体的加速度( )图4A .大小为1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B .大小为1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C .大小为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D .大小4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0=5 m/s 。

若2 s 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v =3 m/s ,则a =v t -v 0t =3-52 m/s 2=-1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1 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若2 s 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v =-3 m/s ,则a =v t -v 0t=-3-52m/s2=-4 m/s2,即加速度大小为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故选项A、D错误,B、C正确。

答案BC二、非选择题13.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司机第二次鸣笛,3 s后听到回声。

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

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解析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1,声速为v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由题意知:2L-v1×5 s=v2×5 s①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距悬崖为L′,则2L′-v1×3 s=v2×3 s又因为L′=L-v1×15 s则2(L-v1×15 s)-v1×3 s=v2×3 s②由①②联立解得v1=v214≈87.43 km/h<120 km/h故客车未超速。

答案未超速1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 (1)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2=v 2-v 1Δt =3-91 m/s 2=-6 m/s 2设汽车从3 m/s 经t ′停止,t ′=v ′-v 2a 2=0-3-6 s =0.5 s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为 t =10.5 s +0.5 s =11 s 。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1=Δv 1Δt 1=6-31 m/s 2=3 m/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Δv a 1=12-03 s =4 s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3=Δv ′a 2=0-12-6 s =2 s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 2=t -t 1-t 3=5 s 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12 m/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L =v 2t 1+v t 2+v 2t 3=(122×4+12×5+122×2) m =96 m 。

答案 (1)11 s (2)96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