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
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引言1.1 概述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血小板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对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定量分析,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低下的问题。
血小板是人体中一种关键的细胞成分,在机体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评估血小板水平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出发,介绍常见的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以及其重要性和作用。
接着,将概述说明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比较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及其评价。
此外,还将讨论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最后,我们将解释不同血小板低分级结果对疾病预后影响、治疗策略选择指导意义以及潜在机制与临床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背景知识以及检测方法。
同时,通过对不同标准的比较和评价,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种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此外,我们还将阐释不同血小板低分级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潜在机制,为读者提供有关治疗策略选择和疾病预后判断方面的指导。
最后,我们将展望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 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2.1 血小板低分级的定义和背景知识: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在止血和血管修复过程中起作用。
血小板低分级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临床情况,将血小板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2 常见的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目前,常见的血小板低分级诊断标准包括国际通用标准和各个专业组织提出的特定标准。
国际通用标准根据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得出,将血小板水平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重度: 血小板计数少于20 ×10^9/L;- 中度: 血小板计数介于20 ×10^9/L至50 ×10^9/L之间;- 轻度: 血小板计数介于50 ×10^9/L至100 ×10^9/L之间;- 潜在低水平:血小板计数介于100 ×10^9/L至150 ×10^9/L之间。
血常规检测
血常规检验解释及说明一.血常规检验解释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男3.97-9.15×109/L;女3.69-9.16×109/L。
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类白血病反应、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9/L有白血病的可能。
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粒细胞减少、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
2、中性粒细胞(NE) 参考值:2.0-7.0×109/L;51-75%。
增高:急性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溶血、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严重时或白血病可出现幼稚粒细胞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造血功能障碍、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反应、慢性理化损伤等。
3、淋巴细胞(LY) 参考值:0.8-4.0×109/L;20-40%增高:传染性疾病如百日咳、传单、麻疹、结核、肝炎、肿瘤等;可出现幼稚或异常淋巴细胞。
减少:长期X线照射、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急性期。
4、单核细胞(MO) 参考值:0.12-1×109/L;3-10%增高: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结核、伤寒、疟疾、沙门菌、弓形虫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粒细胞减少恢复期、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减少多见于细菌性感染急性期。
5、嗜酸粒细胞(EOS) 参考值:0.02-0.50×109/L;0.5-5%增高:支气管哮喘、过敏、湿疹、寄生虫病、慢粒、多发性骨髓瘤等;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激素、急性感染、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
6、嗜碱粒细胞(BASO) 参考值:0-0.1×109/L;0-1%增高:慢粒、癌转移、铅中毒、变态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减、粘液性水肿等。
7、中间细胞(三分类血球仪) 参考值:0.1-1.4×109/L;2-7.1%临床意义: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各类幼稚细胞等。
解读血常规指标
做血常规检查是经常的事,可究竟对它了解吗?看看今天的分享吧。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
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15~19项结果。
不过,这些结果大多是用英文的缩写名称报告的,结果只有检验医学的专业书籍才有介绍,所以患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
首先介绍一下血常规的项目、缩写、正常参考范围和单位面对以上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判断是否正常。
但作为普通病人,要把以上所有内容都搞清楚,还是比较困难的。
实际上我们只需看明白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四项内容就可以了。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 Hb可出现分离。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贫血诊断的主要指标。
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都可发生变化。
(1)生理性变化:某些生理上的变化可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如: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2)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
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重度,Hb小于30克/升。
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原因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血小板肯定不会陌生吧,血小板是我们血液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我们的血小板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血液甚至会影响到
相信大家对于血小板肯定不会陌生吧,血小板是我们血液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我们的血小板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的血液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体检的时候如果发现血小板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必要时一定要到医院去治疗,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小板压积偏高的原因。
血小板压积偏高--血小板的作用功能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
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
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
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确证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物的功能。
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内没有核遗传物质,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将失去增殖的可能。
临床上也见到患病毒性疾病时总出现血小板减少症。
因此血小板有可能与皮肤,粘膜和白细胞一样是构成机体对抗病毒的一道防线。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小板压积、血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 63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04728)①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通信作者:胡小雄血小板压积、血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李虤① 徐华栋① 易清平① 胡小雄① 【摘要】 目的:分析血小板压积(PCT)、血清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宜春市人民医院肝病科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2例疑似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PCT、WBC 及PLT 检测,统计对比三者检测结果,并分析三者单独与联合用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效能。
结果:PCT、WBC、PLT 三者单独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CT、WBC、PLT 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阳性预测值与三者单一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CT、WBC、PLT 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单一诊断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CT、WBC、PLT 联合检测时较之三者单一检测时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具有较高早期诊断价值。
【关键词】 血小板压积 血清白细胞 血小板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Th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Plateletcrit, Serum White Blood Cell and Platelet Count Levels in Early Diagnosis of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pontaneous Peritonitis/LI Yan, XU Huadong, YI Qingping, HU Xiaoxio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3): 063-06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plateletcrit (PCT), serum white blood cell (WBC), platelet count (PLT) level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82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Hepatology of Yichun People's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viewed. 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PCT, WBC and PLT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test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three alone and combined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CT, WBC and PLT alone in the diagnosis of cirrhosis combined with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P >0.05).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CT, WBC [16]冯嵩,陈尔军,宋明宇,等.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根修复后抗折裂强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2):2258-2262.[17]朱丽德孜·托列别克,阮晓慧,周晶,等.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美学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的临床观察[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20,29(4):233-236.[18]张倩茜,徐莉亚.玻璃纤维桩核与纯钛桩核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应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12):726-730.[19]陈志宇,李雅,李绍萍,等.一体化纤维桩核结合原全冠修复折断前牙的3年临床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22,30(3):195-198.[20]陈明高,潘英瑜,王秋玲.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美观影响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12):745-757.(收稿日期:2023-03-29) (本文编辑:白雅茹)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终末期,此阶段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可累及机体凝血功能、循环功能、免疫功能等组织系统功能,进而增加一系列并发症风险[1]。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10),(单位:10^9/L)淋巴细胞计数(LY) (参考值:0、8~4、0),(单位:10^9/L)中间细胞数目(Mid) (参考值:0、1~0、9),(单位: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参考值:2、0~7、0),(单位:10^9/L)淋巴细胞百分百(LY%) (参考值:20~40),(单位:%)中间细胞百分比(Mid%) (参考值:3、0~9、0),(单位:%)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50~70),(单位:%)血红蛋白浓度(HB) (参考值:110~160),(单位:g/L)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37~50),(单位:%)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80~95),(单位: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0~31、0),(单位: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单位:g/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 (参考值:11、5~14、5),(单位:%)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参考值:35、0~56、0),(单位:fL)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70~11、0),(单位: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15~17),(单位:%)血小板压积(PCT) (参考值:0、108~0、282),(单位:%)白细胞(WBC)计数增多:(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得白细胞总就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就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得病人。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一、血液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1.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部位。
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用于评估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匡助诊断贫血等疾病。
3.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匡助诊断出血倾向等疾病。
4.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用于评估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匡助诊断感染等疾病。
5. 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用于评估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比例,匡助诊断出血倾向等疾病。
6. 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用于评估患者血小板的平均大小,匡助诊断出血倾向等疾病。
7. 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用于评估患者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范围,匡助诊断出血倾向等疾病。
8. 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用于评估患者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匡助诊断炎症等疾病。
9.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用于评估患者血糖操纵情况,匡助诊断糖尿病等疾病。
10. 血型(Blood Type):用于确定患者血液类型,匡助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
二、尿液检验项目及英文缩写1. 尿常规(Urinalysis,UA):用于评估患者尿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匡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等。
2. 尿白细胞计数(Urinary White Blood Cell Count,UWBC):用于评估患者尿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匡助诊断尿路感染等疾病。
3. 尿红细胞计数(Urinary Red Blood Cell Count,URBC):用于评估患者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匡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等。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多则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HGB):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似,同样可以反映贫血或脱水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增多则可能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MCH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位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增大通常提示高色素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SD增大通常提示混合性贫血。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 percentage, BASOP):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P):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
血小板压积偏低的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小板压积偏低的影响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血小板肯定比较熟悉吧,血小板是我们人体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如果我们的血小板出现问题,那么肯定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相信大家对于血小板肯定比较熟悉吧,血小板是我们人体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如果我们的血小板出现问题,那么肯定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的一些疾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有一些朋友可能在体检的时候会出现检测出血小板压积偏低,那么血小板压积偏低到底对于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呢?血小板压积,指的是单位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正常值一般是0.11-0.28%,偏低时常见于一些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以及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等。
血小板压积我们临床上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MPV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等三种情况,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度,它低表示血小板大小比较一致,这些指标一般都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存在仪器误差,比较重要的还是看血小板数量,如果数量正常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
血小板压积(PCT)=MPV*PLT。
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
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
PLT 升高,即血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
过高的话(排除其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公务员血常规23项标准
公务员血常规23项标准公务员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文书工作的人员,其身体健康状况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血常规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公务员来说,血常规检查更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务员血常规23项标准。
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在4.0-10.0×10^9/L之间,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公务员需要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在3.5-5.5×10^12/L之间,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良好的氧气供应是非常重要的。
3. 血红蛋白(HGB),男性正常值在130-175g/L之间,女性正常值在120-160g/L之间,血红蛋白是携氧的重要分子,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良好的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保持精力充沛。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在100-300×10^9/L之间,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正常的血小板计数有利于减少出血风险。
5. 红细胞比容(HCT),男性正常值在0.40-0.50之间,女性正常值在0.36-0.46之间,红细胞比容是评估血液稀释程度的指标,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适当的红细胞比容有利于维持血液流动性。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在80-100fL之间,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评估红细胞大小的指标,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正常的红细胞体积有利于维持血液的正常功能。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在27-34pg之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评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正常的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维持氧气供应。
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在320-360g/L之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对于公务员来说,保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浓度有利于维持氧气供应。
血常规33项详细解释
血常规33项详细解释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
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和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进展情况。
血常规通常由多个指标组成,其中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血常规33项包括哪些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感染情况。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其计数可用于判断感染和炎症程度。
3.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计数可用于评估免疫功能。
4.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其增高可能与感染或某些肿瘤有关。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其增高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其增高可能与过敏反应或慢性炎症有关。
7.红细胞计数(RBC):用于评估贫血和其他红细胞相关疾病。
8.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可用于评估贫血程度。
9.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衡量了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可以用于诊断贫血和其他相关疾病。
1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可以用于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
1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反映了单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可以用于诊断贫血类型。
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单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
13.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了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程度,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类型。
1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其计数可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
1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反映了血小板的大小,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
血小板过高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小板过高怎么回事
导语:血小板常见问题比较多,在改善血小板问题上,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这样对身体才不会有影响,血小板过高是怎么回事呢,引发这样情况原因
血小板常见问题比较多,在改善血小板问题上,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这样对身体才不会有影响,血小板过高是怎么回事呢,引发这样情况原因较多,常见就是一些复杂疾病造成,而且血小板有时候也会出现过低,因此在改善血小板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身体全面检查。
血小板过高:
血小板压积我们临床上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MPV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减低见于:
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
2、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3.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pdw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度,它低表示血小板大小比较一致!不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存在仪器误差,比较重要的还是看您的血小板数量,如果数量正常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
血小板压积(PCT)=MPV*PLT。
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
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
PLT升高,即血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
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发或继发)。
血管收缩也会引起PCT升高,那是因为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当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小板压积的正常值范围
血小板压积的正常值范围
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体积比例
的一种指标。
正常人的血小板压积范围通常是0.15%-0.40%。
这个值能够提供血小板的数量信息,有助于评估血液凝结功能和血小板的生成情况。
然而,血小板压积并非单独的诊断指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血液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如果血小板压积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炎症、感染、出血倾向或其他一些疾病情况,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是必要的。
具体范围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检测方法略有差异,建议在实际检测中参考医生或者检验报告的标准值。
血小板参数
血液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性和增多性疾病的血小板参数(MPV、PCT、PDW)的意义。
方法:总结184例各类血小板异常血液病的血小板参数值,同时测定正常50例作为对照。
结果: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中,脾亢和再障病人的MPV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PCT明显减少;而ITP、SLE、MA病人的MPV较正常人升高(p<0.01),PCT下降;MDS、AL病人的MPV较正常下降(p<0.01),PCT也下降;在血小板增多的血液病,CML、PV和MF病人的MPV较正常下降(p<0.01),PCT升高。
而PDW在不同和血液病病人(除MA)中未发现有明显差异。
结论:MPV、PDW、PCT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鉴别血小板异常的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临床误诊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参数检测意义随着血小板检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测定已经日益引起临床重视。
近年来,国外一些作者认为,MPV、PCT、PDW等特别是MPV可作为衡量血小板生成的参数,与血小板计数有同等重要意义[1]。
本文总结了184例各种血小板异常的血液病对上述三项指标测定结果,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18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脾功能亢进(脾亢)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3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5例,急性白血病(AL)25例,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1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例,骨髓纤维化(MF)12例。
另外,测定健康人群(为义务献血者)50例为正常对照。
1.2方法:采静脉血1ml,200g/LEDTA-K2抗凝,采用Abbott Cell-DyN 1600血常规电脑检测仪检测。
血小板压积诊断与治疗PPT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 化学品、辐射等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 质,增强免疫力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农药、化学品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预防与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 限酒、适量运动 等
骨髓检查: 观察骨髓 造血功能, 判断血小 板生成情 况
免疫学检 查:检测 血小板抗 体,判断 免疫性血 小因,判断 遗传性血 小板减少 症
影像学检 查:观察 血管内皮 细胞形态 和功能, 判断血小 板聚集情 况
临床症状 观察:观 察患者出 血、淤血 等症状, 判断血小 板功能情 况
术后护理:包括 药物治疗、饮食 调整、康复训练 等
饮食疗法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等
其他疗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病毒、细菌等感染源,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对于已经诊断为血小板压积的患者,应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小板压积的并发 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血小板压积过高可能导致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血栓:血小板压积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贫血:血小板压积过高可能导致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感染:血小板压积过高可能导致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并发症处理方法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1.红细胞RBC或BLC 参考值:~10^12生理功能:附1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应细胞B/T样作用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2.血红蛋白HB或HGB 参考值:115~150g/L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增多: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 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降低:同红细胞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100fL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参考值:27~34pg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16~354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贫血形态学类型MCVfl MCHpg MCHC 病因举例正常细胞性贫血82~95 27~31 320~360 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目前Bassmen提出了平均红细胞体积或容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类法,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见表1-1几种贫血的MCV和RDW变化MCV RDW正常人正常正常缺铁性贫血降低升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升高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正常正常溶血性贫血升高升高铁幼粒细胞贫血正常升高单纯小细胞贫血降低3.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10^9/L生理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即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后数分钟自行停止的现象.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部分2.促进凝血血小板有很多与凝血有关的因子,因而有较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3.维持的完整性血小板可随时沉着于以填补受损脱落留下的空隙并能融入对其进行修复,从而维持,的正常通透性增多:继发性增多如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增多,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等;破坏或消耗增多,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SLE、恶性淋巴瘤、上感、DIC等;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1血小板压积:单位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所占体积的百分比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参考值:9~17fL增加: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代偿功能好;造血功能抑制被解除的首要表现;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部分白血病患者;MPV随血小板计数下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关;3血小板分布宽度:12~22fL增加:急性髄系白血病、巨幼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血栓性疾病等降低:提示血小板军均一性高4大血小板比率:参考值:13~48%增高:说明血小板形成小小血小板的机制发生障碍,成熟度降低;可以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系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等降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小板数和大血小板比值同时减少,则说明可能存在出血等情况,机体正在动员大血小板形成小小血小板,消耗大血小板较多,导致大血小板比率降低;4.白细胞WBC 参考值:~10^9/L生理功能:1.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2.特异免疫功能: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T 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细胞与T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B淋巴细胞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两类;1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0-5%+分叶核 50-70%参考值:40~75%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分娩、下午较上午高、应用如肾上腺素等;病理性:常见于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梗、溶血等;急性大出血1-2h内;肿瘤如消化道肿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急性中毒等;减少:感染如G—杆菌、某些病毒性及某些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再障、巨幼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骨髓转移癌等;物理、化学、药物因素损伤:X线、苯、铅、汞、氯霉素、磺胺类、抗肿瘤药、抗糖尿病、抗甲状腺药、利尿剂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剂、抗颠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致白细胞破坏增多如应用解热镇定剂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松、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药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潘生丁等;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的话就会使凝血能力不足,凝血因子减少,同时也能抑制骨髓的造血,使血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淋巴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等;2嗜酸性粒细胞E 参考值:~10^9/L生理意义: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鼻咽癌,肺癌等;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等;风湿性疾病等减少:常见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糖皮质激素.3嗜碱性粒细胞B 参考值:0~10^9/L生理功能:其细胞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增多: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肠炎等超敏反应、红斑、类风湿关节炎等;血液病如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水痘、天花、结核等;.减少: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L 参考值:~10^9/L增多: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传单、病毒性肝炎、结核、弓形虫等,肿瘤性疾病如急慢性血液病、淋巴瘤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再障、粒细胞减少时其比例可升高;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症.5单核细胞M 参考值:~10^9/L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某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减少:无临床意义.14.血沉ESR生理意义:血沉速度的快慢与血浆黏度,尤其与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系;红细胞间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影响红细胞聚集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大分子的桥联力,即红细胞间的结合不可能是红细胞膜间的直接粘连,在细胞间必须有大分子“架桥”并在钙离子等的参与下才能形成细胞的聚集,因此大分子的桥联力是细胞聚合在一起的主要力,大分子越多、红细胞聚集性就越强;②静电排斥力“红细胞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这对红细胞聚集而言是一种排斥力,如果某种因素使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如病毒感染则红细胞的聚集性就增强;③切应力的大小:切应力是红细胞在运动时所受到的与其运动方向一致的力,切应力与切变率呈正比关系,该力可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该力越大红细胞就越不易形成聚集体;④红细胞的形态:正常红细胞的双凹圆盘状结构使细胞间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细胞间容易聚集,当红细胞变形球形或椭圆形对细胞接触面积越小,聚集力减弱;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有使用抗炎药物等;生化1+4总胆红素:参考值:5~28ummol/L生理意义: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增高: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病理性升高:胆道梗阻、肝炎胆、遗传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降低:长期厌食的人、缺铁性贫血、肿瘤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直接胆红素:参考值:< ummol/L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间接胆红素:参考值:<20ummol/L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输血错误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值:<40IU/L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增高:急性肝炎、服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长期饮酒或一次饮用较大剂量时,以及某些胆道疾病、心脏病时的心力衰竭淤血性肝损害等病症及生理性增高如怀孕,劳累,运动,情绪恶化,心理压力大,内分泌失调,心、肝、脑供血不足都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 35IU/L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脏次之;有两种同工酶,存在于胞浆内的称s-GOT,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称为同工酶测定有助于了解组织损伤程度,心肌、肝、肾病变时;s-GOT升高;组织损伤时m-GOT才能在血清中测得;心肌梗塞时,m-GOT先于s-GOT而升高;增高: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癌、心脏疾病如急性心梗、心衰等、;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如、四环素、异烟肼、保泰松、氨甲喋呤、避孕药等、、胆道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等,、剧烈运动、妊娠期ALT/AST急慢性肝病时AST/ALT比值<1,常提示肝脏损害较轻,AST/ALT比值>1,则提示肝脏损害较重;如果ALT,AST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比值没有意义总蛋白及白蛋白总蛋白参考值:65-85g/L 白蛋白参考值:40-55g/L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生理作用: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2.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3.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4.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5.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白蛋白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6.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7.增强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球蛋白:参考值:20-40g/L是人体的血清蛋白,是由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的;一般可分为:α1、α2、β、γ等四种球蛋白;生理作用:免疫调节的作用;增高:血容量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自身免疫等减低:肝炎、肝癌、肝硬化等肝损伤,营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大出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血清水分增加如补液过多总蛋白及球蛋白增加: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RA等,慢性炎症和慢性感染球蛋白降低:生理性减少<3岁,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白球比例:参考值:~降低:严重肝损伤,M蛋白血症葡萄糖:参考值:糖的合成代谢包括糖原合成、糖异生和多糖的合成;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分解等;生理功能:1.氧化分解,供应能量;2. 储存能量,维持血糖;3. 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4.参与构造组织细胞增高:气候因素:寒冷剌激、血液浓缩、感冒、外伤、手术、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药物剂量不足、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降低:空腹时:内分泌性如胰岛素瘤、胰外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氢化可的松皮质醇缺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源性如严重弥漫性肝病、重度心功能衰竭伴肝脏淤血;肝酶异常,如肝糖原累积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症等;过度消耗,摄入不足:妊娠空腹低血糖;慢性腹泻,长期饥饿,过度饮酒、肾性糖尿、肾衰竭晚期;严重营养不良;餐后出现:原因不明、2型糖尿病早期、胃肠手术后低血糖、亮氨酸引起的低血糖,由于对亮氨酸过度敏感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药源性尿素:参考值: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02,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肾小管内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达到了最大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降低:常见于长期慢性的营养不良肌酐:参考值:37-110umol/L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升高: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妊娠、肌肉萎缩性病变及肝功能障碍等;血清胱抑素C测定:参考值: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是较血清BUN、Cr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肾功能受损时,Cys C在血液中的浓度随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而变化.肾衰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Cys C在血液中浓度可增加10多倍;若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肾小管功能失常时,会阻碍Cys C在肾小管吸收并迅速分解,使尿中的浓度增加100多倍;尿酸:参考值:160-380 umol/L体内的老细胞,还有食物,尤其是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其核酸氧化分解产物就有嘌呤这种内源性的嘌呤占总嘌呤的80%;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2,6,8--三氧嘌呤又称为尿酸;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增加:主要见于痛风,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见增高;肿瘤化疗后血尿酸升高更明显,在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其他肾脏疾病的晚期如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在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痈、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嘌呤代谢增加如慢性溶血性贫血、横纹肌溶解、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化疗或放疗时会产生尿酸高;过度运动、癫痫状态、糖原贮积病,都可加速肌肉ATP的降解;心肌梗塞、吸烟、急性呼吸衰竭也与APT加速降解有关;降低: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血尿酸降低;甘油三酯:参考值: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生理作用:1.用于生命活动的高效热量源;2.保持的体温、保护身体免受寒冷袭击的类似隔热材料的功能,以及保护身体免受外来袭击的缓冲材料的功能;增高:家庭性高tg血病,家庭性混合型高脂血症、继发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症、甲状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妊娠等,急性胰岛炎;单纯的高tg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极易引发脂肪肝等症;胆固醇:参考值: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小肠为主;在血液中存在于脂蛋白中,其存在形式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几种;在血中存在的胆固醇绝大多数都是和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仅有10%不到的胆固醇是以游离态存在的;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清除细胞中的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一般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生理作用:1. 形成胆酸;2. 构成细胞膜;3、合成激素: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的前体维生素D3有以下生理功能:1、提高肌体对钙、质就是胆固醇;4.可转化为维生素D3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3、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4、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5、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增高:饮食不当、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受到损害降低:饮食因素、肝脏损害如、肝硬化、肝癌等高密度脂蛋白:参考值:>L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在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作用下,游离胆固醇变成胆固醇酯,脂蛋白则变成成熟球形HDL3,再经LPL脂蛋白脂酶作用转变成HDL2;HDL可将蓄积于末梢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与血液循环中脂蛋白或与某些大分子结合而运送到各组织细胞,主要是肝脏;实际上是胆固醇逆转RCR,RCT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衡定,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生理作用:血管内的“脂质清道夫”;“抗动脉硬化因子”抗氧化作用;修复血管内膜破损,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消退动脉硬化斑快;加强血管内已存在脂质斑块的稳。
血液计量标准
血液计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液计量标准是指用来衡量和评定人体内血液成分的一系列标准。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液体,它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清除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因此,血液的成分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
要准确评估人体内血液的成分,就需要依靠科学严谨的血液计量标准。
血液计量标准主要包括血液量、红细胞计量和白细胞计量三个方面。
首先是血液量的计量标准。
血液量可以用体积或质量来表示,通常以升或克为单位。
正常成年人体内的血液量约为4.5~6升,但会随着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准确测量血液量对于评估人体内的生理状态和疾病诊断非常重要,一般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血液稀释法进行测定。
其次是红细胞计量的标准。
红细胞是携氧和碳酸氢根离子的主要细胞成分,其数量和功能对维持人体的氧供应和酸碱平衡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量为4.5~6.0×10^12/L,而女性为4.0~5.5×10^12/L。
红细胞计量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都可能表明机体存在贫血或缺氧等问题,因此对红细胞计量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
最后是白细胞计量的标准。
白细胞是机体内的免疫细胞,主要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量一般在4.0~10.0×10^9/L左右,但在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状态下会发生变化。
通过准确计量白细胞数量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疾病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计量标准,血液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成分需要进行准确计量,比如血小板计量、血红蛋白浓度计量等。
这些血液计量标准在临床医学和科研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人体内血液的状况。
在血液计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不断完善和更新血液计量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小板压积
导语:如果是您体检发现血小板压积不正常的话,您是否想要了解一下它是什么回事呢?其实血小板压积是血管脆性的一种表现,如果是血小板压积过大的
如果是您体检发现血小板压积不正常的话,您是否想要了解一下它是什么回事呢?其实血小板压积是血管脆性的一种表现,如果是血小板压积过大的话,很容易引起血管的堵塞,导致血栓疾病的发生。
而且导致血小板压积的原因至今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理论,这也让血小板压积在治疗的时候变得非常的困难。
但是如果您检查发现身体的其他指标如果都处于正常状态,而只有血小板压积处于不正常状态的话,是不需要过于担心的,因为它只是用来诊断疾病的一个项目,单纯就血小板压积不正常代表您的身体并无大碍。
我们临床上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MPV表示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减低见于1.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2.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3.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pdw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的离散度,它低表示血小板大小比较一致!
这些指标一般都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存在仪器误差,比较重要的还是看您的血小板数量,如果数量正常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血小板压积(PCT)=MPV*PLT。
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
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
PLT升高,即血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
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