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变函数第1讲x
《复变函数》第1章
(3) 除法: z1 x1 iy1 ( x1 iy1 )( x2 iy 2 ) z ( x2 iy 2 )( x2 iy 2 ) z 2 x2 iy2 x1 x2 y1 y 2 x2 y1 x1 y 2 i 2 2 2 2 x2 y 2 x2 y 2 复数的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共轭复数性质 z1 z1 i) z1 z 2 z1 z 2 , z1 z 2 z1 z 2 , ; z2 z2 ii) z z ; 2 2 iii) z z Re( z ) Im( z ) ; iv) z z 2 Re( z ) , z z 2 i Im( z ) .
3 1 5 . zz 2 2 2
2
2
2013-7-12
《复变函数》(第四版)
第6页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1. 复平面, 复数的其它表示法 (1) z = x + iy ↔ 点( x, y ) ( 几何表示法 ) (2) z = x + iy ↔ 向量OP ( 向量表示法 )
2
辐角: Arg z
( z 0 ) 无穷多个, 相差2kπ . y tan( Arg z ) x 辐角主值: 0 arg z 0 k = 0, ±1, ±2, …… Arg z arg z 2k 当z = 0时, | z | = 0 , 而辐角不确定.
2013-7-12 《复变函数》(第四版) 第8页
, y x | z |
y Arg z的主值arg z (z 0)可由Arc tan x 的主值 y arc tan x 来确定: y arctan x x 0, — 在第一、四象限 2 x 0, 0 y arg z y 0 — — 二象限 y arctan x x 0, 0 — — 二象限 x 0, 0 y arctan y 其中 (图示) x 2 2 3 arg z . 例: z = -3 + 3i 2 4 4 (或 arg z arctan( 1) arctan 1 4
第一章复变函数
为闭区域
(三)复变函数例 1. 多项式
a 0 a1 z a 2 z a n z
2
n
( n 为整数 )
2. 有理分式
a 0 a1 z a 2 z b 0 b1 z b 2 z
2
anz bm z
n m
2
( m 和 n 为整数 )
(e
z
iz
e
z
),
cos z ch z 1 2
1 2
(e
z
iz
e
z
iz
)
(e e
),
(e e
)
ln z ln(| z | e z
s
i Arg z
) ln | z | i Arg z
e
s ln z
( s 为复数 )
sh同sinh,双曲正弦 (hyperbolic sine) ch同cosh, 双曲余弦 (hyperbolic cosine)
全体复数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
y
cos =|z|
•
z=x+iy (x,y) (,)
/2-
复数平面
sin cos(/2-) x
o
z1=x1+i y1 ,z2=x2+i y2,如z1=z2,则x1=x2, y1 = y2
2) 极坐标表示 利用坐标变换:
y arctan 2 2 x 0 2
例5. 指数函数
2 i sin e
i
sin
e 2i
- i
5
3. 辐角主值: 辐角 = Arg
复变函数_第1讲49页PPT
z 1 z 2 ( x 1 x 2 y 1 y 2 ) i ( x 2 y 1 x 1 y 2 ). 3. 两复数的商:
z z1 2x1 x x 22 2 y y1 22 y2ixx 2y 22 1 x y1 22 y2.
3
复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是十九世纪奠定的。 A.L.Cauchy (1789-1866)和 K.Weierstrass(1815-1897)分别应用积分和级数研 究复变函数,G.F.B.Riemann (1826-1866)研究复 变函数的映照性质。他们是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 经过他们的巨大努力,复变函数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 论,且渗透到了数学的许多分支,同时,它在热力学, 流体力学和电学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
8
两复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和虚 部分别相等.
复数 z 等于0当且仅当它的实部和虚部 同时等于0. 说明 两个数如果都是实数,可以比较它们的 大小, 如果不全是实数, 就不能比较大小, 也就 是说, 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9
二、复数的代数运算
设z 两 1 x 1 i1 复 ,yz 2 x 2 数 i2 , y 1. 两复数的和:
计算 argz(z≠0)
arg
z
arctan , y 0
的公式
arctan
y x
x 0, y 0
x 0, y 0
18
当z落于一,四象限时,不变。
当z落于第二象限时,加 。 当z落于第三象限时,减 。
平 面 —复 平z面 平或 面
点的表示:zxiy复平面上 P(x, 的 y)点
数z与点z同义.
16
复变函数第1章
于是
z1z2 r1 r2 z1 z2 ,
Arg(z1z2 ) Argz1 Argz2.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乘积; 两 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它们的辐角的和.
应该注意的是 Arg(z1z2 ) Argz1 Argz2 中的 加法是集合的加法运算:即将两个集合中所有的
元素相加构成的集合
(3 4) (4 3)i 7 1 i.
2
22
z1 7 1 i. z2 2 2
例 1.2 i1 i, i2 1, i3 i i2 i, i4 i 2 i 2 1, ……
i 4n 1, i4n1 i, i4n2 1, i4n3 i, i4n4 1.
例1.3 设z1, z2是两个复数, 证明
z1 z1 , z2 z2
Arg
z1 z2
Argz1
Argz2
.
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它们模的商差.
对给定的复数z, 方程wn=z的解w称为z的n次
方根, 记做
n
z
或
1
zn.
如果
z r(cosq i sinq ), w (cos i sin ),
y .
x
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
x r cosq , y r sinq ,
复数z=x+yi 可表示为 z r(cosq i sinq ), 称为复
数z的三角表示式. 再利用Euler公式
eiq cosq i sinq ,
复数z=x+yi 又可表示为 z reiq , 称为复数的
指数表示式, 其中r=|z|, q=Argz.
z1 z2 z1z2 2 Re z1 z2 .
证明 因为
z1 z2 z1 z2 z1z2 , 所以由运算规律7,有
复变函数第一章讲义
引言复数理论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岁月。
复数是16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入的。
1545年意大利数学物理学家H Cardan ⋅在所著《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列出并解出将10分成两部分,使其积为40的问题,即求方程(10)40x x -=的根。
他求出形式的根为55,积为25(15)40--=。
但由于这只是单纯从形式上推广而引进,并且人们原先就已断言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复数在历史上长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
“虚数"这一名词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直到十八世纪,J R D Alembert '⋅⋅,L Euler ⋅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建立了系统的复数理论,从而使人们缍接受并理解了复数。
复数函数和理论基础是在十九世纪奠定的,主要是围绕Cauchy 、Weierstrass 和Riemann 三人的工作进行的。
到本世纪,复数函数论是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它的领域不断扩大而发展成庞大的一门学科,在自然科学其它学科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中,复数函数论都有着重要应用。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教学重点: 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 教学难点: 复平面上点集的n 个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复数定义及其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复数运算 2、知道无穷远点邻域3、了解单连通区域与复连通区域 4、理解复变函数、极限与连续§1复数1、复数域形如z x iy =+或z x yi =+的数,称为复数,其中x 和y 均是实数,分别称为z 的实部和虚部,记作Re x z =,Im y z =;i =称为虚单位.两个复数111z x iy =+,222z x iy =+,12z z =1212,x x y y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x iy +和x iy -称为互为共轭复数,记为x iy x iy +=-或x iy x iy -=+.复数四则运算规定为:121212()()z z x x i y y ±=+±+ 1212121221()()z z x x y y i x y x y =-++ 1121212122222222222(0)z x x y y y x x y i z z x y x y +-=+≠++易验证复数的四则运算满足与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应的运算规律。
《复变函数》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的定义域, w 值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 w = f ( z ) 的值域. 及 w = z +1
z 1
( z ≠ 1)
均为单值函数,w = n z
均为多值函数.
今后如无特别说明,所提到的函数均为单值函数.
设 w = f ( z ) 是定义在点集 则
容易验证复数的四则运算满足与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应的运算规律. 全体复数并引进上述运算后称为复数域,必须特别提出的是,在复数域 中,复数是不能比较大小的.
2.复平面
从上述复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复数 z = x + iy 实际上是由一对有 序实数 ( x, y ) 唯一确定.因此,如果我们把平面上的点 ( x, y )与复数 z = x + iy 对应,就建立了平面上全部的点和全体复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由于 x 轴上的点和 y 轴上非原点的点分别对应着实数和纯虚数,因而 通常称
对应相等,即 x1 = x2 且 y1 = y2 虚部为零的复数可看作实数,即x + ii0 = x ,
0 特别地, + ii0 = 0 ,因此,全体实数是全体复数的一部分.
实数为零但虚部不为零的复数称为纯虚数,复数 x + iy 为互为共轭复数,记为
( x + iy ) = x iy
和 x iy
2.区域与约当(Jordan)曲线
定义1.5 若非空点集 D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 D 为开集. (2) D 中任意两点均可用全在 D 中的折线连接起来,则称 D 为区域 (图) 定义1.6 若 z0 为区域 D 的聚点且 z0 不是 D 的内点,则称 z0 为 D 的界点, D 的所有界点组成的点集称为 D 的边界,记为 D , 若 r > 0 ,使得 N r ( z0 ) ∩ D = ,则称 z 0 为 D 的外点 定义1.7 区域 D 加上它的边界 C 称为闭区域,记为 D = D + C
复变函数课件--复变函数1绪论
在十六世纪中叶,G. Cardano (1501-1576) 在研究一元二次 方程 x 10 x 40时引进了复数。他发现这个方程没有根,并 把这个方程的两个根形式地表为 5 15与5 15。在当时, 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这样表示有什麽好处。事实上, 复数被Cardano引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人们所理睬,并 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不能接受的“虚数”。直到十七与十八世纪, 随着微积分的产生与发展,情况才有好转。特别是由于 L.Euler 的研究结果,复数终于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家所熟知的 i e cos i sin 揭示了复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之 Euler公式 间的关系。然而一直到C.Wessel (挪威.1745-1818)和R.Argand (法国.1768-1822)将复数用平面向量或点来表示,以及 K.F.Gauss (德国1777-1855)与W.R.Hamilton (爱尔兰1805-1865) 定义复数 a ib 为一对有序实数后,才消除人们对复数真实性 的长久疑虑,“复变函数”这一数学分支到此才顺利地得到建立 1 课件 和 发展。
8
加减法与平行四边形
法则的几何意义:
z2
z1 z2
z1 z2
z1
乘、除法的几何意义:
z1 r 1e
i1
,
z2 r2e
i2
,
z1 z2 r1r2e
i (1 2 )
,
z1 z2 r1r2 z1 z2 Argz1 z2 A rg z1 Argz2
Argz1 z2 Argz1 Argz2
p
2
2kp
k, m , n Z
若取 k 1, 则 n 1, m 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1章复数与复变函数精品PPT课件
(1)z0z, 0z0 (2) z1z, z11
z
(3)若 z1z2 0,则 z 1 与 z 2 至少有一个为零, 反之亦然.
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1) z z
(2) z1z2 z1z2
(3) z1z2 z1z2
Argz
并规定按逆时针方向取值为正,顺时针方
向取值为负.
4.复数的三角表示式
称 zr(coissin )
为复数 z的三角表示式.
5.复数的指数表示式
称 z rei为复数 z的指数表示式.
例3 求 Arg2(2i)和 Arg3 (4i). 解
A 2 r2 i) g a (2 r 2 g i) 2 (k
25
25
zz(16 8i)1 ( 6 8i)64 25252525 125
1.1.3 复数的各种表示、模与辐角
1.复数的几何表示
由复数 zxiy的定义可知,复数是由一对 有序实数 (x, y) 惟一确定的,于是可建立全 体复数和 x O y 平面上的全部点之间的一一
对应关系,即可以用横坐标为 x,纵坐标
所以
rz (1)2( 3)22
设 argz,
则
tant 3 3
1
又因为 z1i 3 位于第II象限,
所以 argz 2 ,
于是
3
z 1i
3 2(cos2isin2)
i 2
2e 3
3
3
1.1.4. 复数的幂与根
1. 复数的乘幂
设 n为正整数,n个非零相同复数 z的乘积,
称为 的 z次幂n,记为 ,z即n
6
复变函数第一课
复变函数的应用
复变函数的应用,涉及的面很广,有很多复 杂的计算都是用它来解决的。比如物理学上 有很多不同的稳定平面场,所谓场就是每点 对应有物理量的一个区域,对它们的计算就 是通过复变函数来解决的。 比如俄国的茹柯夫斯基在设计飞机的时候, 就用复变函数论解决了飞机机翼的结构问题 ,他在运用复变函数论解决流体力学和航空 力学方面的问题上也做出了贡献。
z0 2(cos
3
i sin
3
) 1 i 3
z1 2cos i sin 2 5 5 z 2 2 cos i sin 1 i 3 3 3
第 一 节 复 数 及 其 代 数 运 算
四、曲线的复数方程
已知曲线 F x, y 0, :
z1 Arg z2 Argz1 Argz2 (指集合相等)
4. 共轭复数的运算
第 一 节 复 数 及 其 代 数 运 算
z1 z1 1 z1 z2 z1 z2 ; z1z2 z1 z2 ; z2 z2 2 z z
例3 求
4
1 i.
即
w0 2 cos i sin , 16 16 9 9 8 w1 2 cos i sin , 16 16
8
w1
y 1+i
2
8
2
w0 x
17 17 8 w2 2 cos i sin 16 16 25 25 w3 2 cos i sin 16 16
不包含z为负实轴及原点
1 3i 例1 设 z , 求 Re( z ), Im( z )与z z. i 1 i
复变函数 第01讲28页PPT文档
质,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建立了系统的复 变函数论.
例2 设:z1 x1iy1,z2 x2iy2 为任意两个复数,求证:
z1z2 z1z2 2Re(z1z2)
二、复数的三角表示
1、复平面:
复数域 C 也可以理解成平面 R×R,作映射:
C R 2:zx iya(x,y)
则在复数集 C 与平面 R×R 之间 建立一个 1-1对应关系。
2、复数的模与辐角:
复数的发展
复数概念的进化是数学史中最奇特的一个 篇章,那就是数系的历史发展完全没有按照教 科书所描述的逻辑连续性。人们没有等待实数 的逻辑基础建立之后,才去尝试新的征程。在 数系扩张的历史过程中,往往许多中间地带尚 未得到完全认识,而天才的直觉随着勇敢者的 步伐已经到达了遥远的前哨阵地。
复数的引入
3、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
(1) (z1z2)z1z2
(2) (z1z2)z1z2
(3)
( z1 ) z2
z1 z2
, z2
0
(4 )z z x 2 y 2 (R e z )2 (Im z )2
(5)R ez1(zz),Im z1(zz)
2
2i
例1 设 z 1 3i , i 1i
求:Re z, Im z及zz
自从有了复变函数论,实数领域中 的禁区或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如:
1)负数不能开偶数次方; 2)负数没有对数; 3)指数函数无周期性; 4)正、余弦函数的绝对值不能超过1 ;
复变函数第一讲
棣美弗(Abraham de Moivre; 1667 1754) 法国数学家,早期概 率理论著作者之一 最著名的成就,是发 现「棣美弗定理」, 把三角函数引入复数 运算之中。
14
复变函数的引入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 - 1783)
瑞士数学家。 13 岁入大学,17岁取 得硕士学位,30岁右眼 失明,60岁完全失明。 著作非常多,深入每个 数学分支,对后世影响 深远。
11
arctan x
x
0
1 ix x 1 ix 1 [ ln ]0 ln ln 1 2i i x 2i i x 2i 1 ix ln 这样取X =1,得 2i i x
1 1 x 1 1 dx ( )dx 2 2i 0 i x i x 1 x
1 2i 例如:设 z 3 4i , 求z , z z
例如,设
x 1 i ( y 3) 1 i, 求实数x, y. 5 3i
提示: x 1,
y 11.
30
§1.2
1.复平面
复数的几种常见表示法
有序实数对(x,y)
平面上一点P
代数表 示
复数 z x iy 实轴、 虚轴、复平面 Z 平面、 w 平面
2 ax bx c 0;其中 解方程
a 0.
公式:
b b2 4ac x 2a
此公式早于公元前四百年,已被巴比伦人发现 和使用。 在中国的古籍《九章算术》中,亦有提及与二 次方程有关的问题。
3
由二次方程到三次方程
由于实际应用上的需要,亦由于人类求知欲的驱使, 很自然地,人类就开始寻找三次方程的解法。 即寻找方程 ax bx cx d 0 一般根式解。
工程数学复变函数(第四版)第1讲
设z为己知, 方程wn=z的根w称为z的n次根, 如n为正整数, 则一个复数的n次根不止有一个, 而是有n个, 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例如
3
记作 z = z , n为整数
n 1/ n
i 2π 3 −i 2π 3
1有 个 ,1, e 三 值
3 2π i 3 3
,e
这 因 1 =1 是 为 i 2π −i 2π e = e =1 及 e = e =1 在几何上, z1/n的n个值就是以原点为中心, r1/n 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n边形的n个顶点
θ +2kπ
n
= r (cos
1 n
θ + 2kπ
n
+ i sin
θ + 2kπ
n
)
当k=0,1,2,…,n-1时,得到n个相异的根:
2 2
9
§2 复数的几何表示 1. 复平面 由于一个复数z=x+iy由一对有序实 数(x,y)碓一确定, 所以对于平面上的直角坐标 系, 复数的全体与该平面上的点的全体成一一 对应关系, 从而复数z=x+iy可以用该平面上的 坐标为(x,y)的点来表示, 这是复数的一个常用 表示方法. 此时, x轴称为实轴, y轴称为虚轴, 两轴所在的平面称为复平面或z平面. 这样, 复 数与复平面上的点成一一对应, 并且把"点z" 作为"数z"的同义词, 从而使我们能借助于几 何语言和方法研究复变函数问题.
4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1 复数及代数运算
5
1. 复数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 方程 x2=−1 是无解的. 因此引进一个新数i, 称为虚数单位, 并规定 i2 =−1 从而i是方程x2=−1的一个根. 对于任意二实数x,y, 称z=x+iy或z=x+yi为复数, x,y分别称为z的实部和虚部, 记作 x=Re(z), y=Im(z)
复变函数第一章
3、复数的模与辐角
模: 复数可以等同于平面中的向量(从原点到z=x+yi所 引向量oz). 向量的长度称为复数的模,定义为:
| z | x2 y2 0 即 | z |2 z z | z | 0 z 0
性质:
| z | Re z z ; | z | Im z z ;
F(1 (z z), 1 (z z)) 0
2
2i
三点z1, z2 , z3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z3 z1 t (t为非零实数) z2 z1
例11 试用复数表示圆的方程:
a(x2 y2 ) bx cy d 0
其中,a,b,c,d是实常数。
解:利用 zz x2 y2, z z 2x, z z 2yi
De Moivre公式
(cos i sin )n cos n i sin n
方根 非零复数z的n次方根,是指满足n z的
复数的全体,记为n z
设z rei , ei 则 nein rei
从而 n r, n 2k
从而 n r , 2k
1
bz a bz a
例6 设 z1 , z2是两个复数,求证:
| z1 z2 |2 | z1 |2 | z2 |2 2 Re(z1z2 ),
证明:| z1 z2 |2 (z1 z2)(z1 z2 ) (z1 z2)(z1 z2)
z1z1 z2z2 z1z2 z1z2
22
4
例4: 求复数 1 z 的实部,虚部和模.(z 1)
1 z
解:
1 1
z z
复变函数第1讲
一、复平面 1.复平面 复数域C也可以理解成平面上的点的集合,我们称C 复数域 也可以理解成平面上的点的集合,我们称 也可以理解成平面上的点的集合 为复平面: 作映射: 为复平面 作映射:
i 3i (1 + i ) 3 1 1 3i =− − = − i, z=− − i ⋅ i (1 − i )(1 + i ) 2 2 i 1− i 3 1 Re( z ) = , Im( z ) = − , 2 2
z ⋅ z = [Re( z )] + [Im( z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1 = 5. = + − 2 2 2
O x
x
在z≠0的情况 以正实轴为始边 以表示 的向量 为终 的情况, 的向量OP为终 ≠ 的情况 以正实轴为始边, 以表示z的向量 称为z的辐角, 边的角的弧度θ 称为 的辐角 记作 Arg z=θ 这时, 这时 有
韩艺兵(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韩艺兵(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复变函数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2009年 2009年9月19日
3.共轭复数 共轭复数 把实部相同而虚部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复数 称为共轭复数,与 共轭的复数记作 称为共轭复数 与z共轭的复数记作 共轭的复数的性质
z
复变函数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2009年 2009年9月19日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自变量为复数的函数就是复变函数, 自变量为复数的函数就是复变函数, 它是本课程的研 究对象. 究对象. 由于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运 本章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作简要的复习和补充; 算, 本章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作简要的复习和补充; 然后再 介绍复平面上的区域以及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 介绍复平面上的区域以及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 为进一步研究解析函数理论和方法奠定必要的基础. 为进一步研究解析函数理论和方法奠定必要的基础.
复变函数第1讲
上面用到不等式sinq 2q (0 q π )
π
2
16
注: 在半圆CR上的曲线积分, 半圆曲线的参 数方程为:
x R cosq
y
R
sin
q
0q
ds (dx)2 (dy)2
(R sinq dq )2 (R cosq dq )2 Rdq
因此
f (x, y)ds 0 f (R cosq , Rsinq )Rdq
当R(x)是x的有理函数而分母的次数至 少比分子的次数高一次, 且R(x)在实数 轴上没有奇点时, 积分是存在的 象2中处理的一样, 由于mn1, 故对充 分大的|z|有
| R(z) | 2 |z|
15
因此, 在半径R充分大的CR上, 有
R(z) eaizd z | R(z) || eaiz | d s 2 eayd s
dx(a
0)的值.
[解] 这里 m=2,n=1,mn=1.R(z)在实轴上无孤
立奇点,因而所求的积分是存在的.
R(z)
z2
z
a2
在上半平面内有一级极点
ai,
19
x2
x
a2
eixd
x
2
πi
Res[ R( z )
eiz
, ai]
2 i lim
zeiz
ea 2πi
y
CR z3
z2
z1
R
O
Rx
10
R
R(x)d x R(z)dz 2 πi
R
CR
Res[R(z), zk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 z 1
± z 2 = ( x1 ± x 2 ) + i ( y1 ± y 2 );
乘 法: z1 z 2 = ( x1 x 2 y1 y 2 ) + i ( x1 y 2 + x 2 y1 ); 注:
z z = ( x + iy )( x iy ) = x 2 + y 2 .
由此得 : z 2 + z1 ≤ z 2 + z1 z 2 z1 ≥ z 2 z1 (三角不等式 ) z1
z2
(z)
o
a rg z = -a rg z .
14
x
还容易看出
z = z ,
2、 复数的三角表示 、 根据
y
x = r cos θ y = r sin θ
r
O
z = x + iy
θ
x
y
x
∴ 复数 z = x + iy 可用平面上坐标为 ( x , y )的 点 P 表示 .
基于这样一种原因, 基于这样一种原因,我们把此时的坐标平 面称为复平面. 面称为复平面. 复平面 11
y
y Pz=x+iy
θ
Qz = x + iy 点 ( x, ) OP, P y OP ∴可用向量 表示z = x + iy .
可以得到
z = r(cosθ + i sinθ ).
上式称为复数的三角表示 三角表示. 上式称为复数的三角表示 3、 复数的指数表示 、 由欧拉公式 e iθ = cos θ + i sin θ 可以得到复数的指数表示式: 可以得到复数的指数表示式
z = re .
iθ
15
4. 复球面 球面上的点, 球面上的点 除去北极 N 外, 与复平面内 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 球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 球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 N 用来表示复 数的这个球面称 复球面. 为复球面 全体复数与 复球面-{N}成一 复球面 成一 一对应关系. 一对应关系
z 练习题 1 . 已知 = a + ib , a , b ∈ R , z
则
a +b = ?
2 2
22
练习题 2. 若 | a b |=| 1 ab |, 则 (1 | a |)(1 | b |) = ?
本讲小结: 本讲小结:
1、复数的各种表示法 2、复数的四则运算、共轭运算 复数的四则运算、
3) (3 + i ) z + ( i )
3) z = 4 i ,
4) 写出直线的复数形式方程 ) 写出直线的复数形式方程. 的关键是知道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解:1)、2)的关键是知道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 的关键是知道复数模的几何意义 所以, )表示圆周, 所以,1)表示圆周, 2)表示直线. )表示直线
z1 x1 x2 + y1 y2 x2 y1 x1 y2 除法: +i 除法: z = = 2 2 2 2 z2 x 2 + y2 x 2 + y2
( z2 ≠ 0).
9
容易证明: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交换律、 容易证明 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交换律、 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 结合律. 结合律 另外,还经常用到以下性质: 另外,还经常用到以下性质:
5
序 言
复变函数理论的重要意义 十九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Cauchy、 十九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 、 Riemann 和 Weierstrass的巨大努力,已经形成 的巨大努力, 的巨大努力 了非常系统的理论, 了非常系统的理论,并且深刻地渗入到数学学科 的许多分支. 的许多分支. 复变函数理论及方法在数学及工程技术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比如, 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复变函数理论最先得到成功 应用的流体力学 电磁学、平面弹性力学这三个领 流体力学、 应用的流体力学、电磁学、平面弹性力学这三个领 域中, 域中,复变函数方法已经发展成为解决有关问题的 几种经典方法之一. 几种经典方法之一
2
序 言
预备知识 、参考书 主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 主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 1. 2. 3. 4.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工学院 祝同江 钟玉泉 复变函数 积分变换 积分变换 复变函数论
学习进度、 学习进度、建议
3
序 言
复数的引入及其发展过程: 复数的引入及其发展过程: 16世纪中叶,意大利人Cardan在解代数方程时, 16世纪中叶,意大利人Cardan在解代数方程时, 世纪中叶 Cardan在解代数方程时 首先产生了负数开平方的思想. 例如, 首先产生了负数开平方的思想. 例如,解简单的方程 x2+1=0 时就会遇到-1开平方的问题。 时就会遇到- 开平方的问题。 为了使负数开平方有意义,需要再一次扩大数系, 为了使负数开平方有意义,需要再一次扩大数系, 于是就引进了虚数 使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 虚数, 于是就引进了虚数,使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
绝对值; 称向量的长度为复数 z=x+iy 的模或绝对值; 为始边, 以正实轴 为始边 以 向量 为终边的角的 OP 度数 称为复数 z=x+iy 的辐角 (z≠0).
12
O
x
x
模 :
| z | = | OP | = r =
x2 + y2 , (z ≠ 0) .
辐角 :
θ = Arg z
记作
称为辐角Argz的主值, 把其中满足 π < θ0 ≤ π 的θ0 称为辐角 的主值, 记作θ 记作 0=argz.
的共轭复数, 共轭 x iy 为 x + iy 的共轭复数,记为
z.
两个复数相等, 注:(1)两个复数相等,是指二者实部、虚部分别相同; 两个复数相等 是指二者实部、虚部分别相同; (2)两个复数之间无法比较大小,除非都是实数. 两个复数之间无法比较大小,除非都是实数 两个复数之间无法比较大小
8
2、复数的四则运算
1. 2.
微积分的发展; 微积分的发展; 复数与平面向量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复数与平面向量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复数理论最系统的叙述, 关于复数理论最系统的叙述,是由瑞士数学家欧 拉作出的. 他在1777年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发 年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 拉作出的 他在 年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 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现了复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创立了复变 函数论的积分理论等. 函数论的积分理论等
17
这样,球面上的每一个点, 这样,球面上的每一个点,就有唯一一个复数与 它对应,这样的球面称为复球面 复球面. 它对应,这样的球面称为复球面. 把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扩充复平 把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扩充复平 不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有限复 面,不包括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有限复 平面,或就称复平面. 平面,或就称复平面.
对于∞来说 实 虚部与辐角的概念无意义, 对于 来说,实、虚部与辐角的概念无意义,其模为 来说 |∞|=+ ∞,对于其它复数 z ,则有 |z|< + ∞. |=+ , 则有
18
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曲线? 例1. 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曲线? 1) ) 2) )
z + i = 2,
z 2i = z + 2i ,
,代入直线方程
z+z zz x= , y= 2 2i
,得
ax + by + c = 0
因而直线的方程为
a bi a + bi z+ z + c = 0. 2 2
为实数. α z + α z + β = 0,其中 β 为实数.
20
例 2 . 令 z1 = 5 5 i , z 2 = 3 + 4 i , 求 z1 z1 z1 ,( ) 及 Im ( ). z2 z2 z2
x
16
P(z)
z O S
z
y
扩充复平面的定义 规定: 规定: 北极N与一个 模为无穷大的假想 模为无穷大的假想 的点对应. 的点对应. 这个假想的点称 为“复数无穷远 点” 记作 ∞.
x O
N
P(z)
z S
z
y
就是复数∞的几何表示. 因而球面上的北极 N 就是复数∞的几何表示 后称为扩充复平面,记作C 复平面加上 ∞后称为扩充复平面,记作C∞
然而, 然而,一开始人们对复数的认识仅仅在于一种形 式上的表示,用它们进行计算时还有一些矛盾产生. 式上的表示,用它们进行计算时还有一些矛盾产生. 例如后面要介绍莱布尼兹和贝努利的一个悖论 莱布尼兹和贝努利的一个悖论. 例如后面要介绍莱布尼兹和贝努利的一个悖论.
4
序 言
复数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视为不 虚数. 可接受的虚数 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纪, 可接受的虚数 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纪,有两个主要原 因促使了这种状况的改变: 因促使了这种状况的改变:
23
y 显然 z ≠ 0时, Argz ) = . tan( x
Arg z=θ=θ0+2kπ, k为整数 为整数. 为整数
13
复数向量表示的重要意义: 复数向量表示的重要意义: 能够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 能够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从而使问题 变得直观, 由此立即得到下面不等式: 变得直观 由此立即得到下面不等式: y
19
化为实方程, 3)化为实方程,为此代入 z = x + iy ,得
3 x + ix + 3iy y + ix 3 x + y + 3iy = 4i
化简, 化简,得 4)关键:由 关键: 得 表示一条直线. 2 x + 6 y = 4 ,表示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