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MM)定义: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骨髓中积聚浆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可导致骨质破坏和骨髓衰竭。
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起病徐缓,早期无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
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
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50%~70%病人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初始诊断检查所有患者的初始诊断检查应包括病史、体检以及以下基线血液和生化检查,以便区分症状性和无症状性MM:完整的血细胞计数(CBC)(带分类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血清电解质、血钙、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
BUN和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减退,而LDH水平有助于评估肿瘤细胞负荷。
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肿块情况,现在被认为是评估肿瘤负荷的标准指标。
大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蛋白,伴或不伴相关尿蛋白。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多发性骨髓肿瘤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血清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鉴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复杂性与治疗难度,制定一套合法合规、人性化且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2. 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诊断评估1.1 完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等。
1.2 影像学检查:全身骨骼X线片、全身低剂量CT、MRI等。
1.3 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评估。
2. 初期治疗2.1 化学治疗:采用VAD(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或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性调整药物剂量。
2.2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改善骨痛、预防感染等。
2.3 骨病治疗:针对骨髓瘤骨病,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
3. 持续治疗3.1 疾病稳定期:采用口服药物(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维持治疗,定期监测病情。
3.2 疾病进展期: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化学治疗方案,可考虑联合使用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
3.3 骨髓移植:对于年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个体化治疗4.1 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2 结合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筛选敏感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5. 生活管理5.1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2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5.3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免疫力。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疗PPT课件
17
新的靶向药物
18
新的靶向治疗?
• 地诺单抗AMC-162: RANKL 有亲和力和特异性,能够阻断 RANKL 与 RANK 的结合, 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有效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2015年美国上市)
8
破骨细胞功能活化
• RANK-RANKL-OPG 系统:当 RANK 与 RANKL 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破骨 细胞的数量,增强其功能,还可以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 OPG(骨保护素)由成骨细胞分泌,是一种可溶性诱饵受体,与RANKL 相 结合,竞争性阻断 RANK 和 RANKL 结合位点,从而抑制破骨活动,维持 骨质平衡,MM 细胞内过多表达 RANKL 而 OPG 表达水平减,MM 患者血 清 RANKL/OPG 比值明显升高,不仅能增加破骨细胞活性,还与骨损害的 发生及其程度相关
骨骼破坏。临床调查显示大约 2/3 的 MM 患者因骨痛就诊。 • 4、发生 MM 时骨基质和骨小梁可以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病灶,称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MBD),其病变主要累及颅骨、肋骨、脊柱骨及盆骨等扁骨部位,骨质破坏主要发 生在癌巢和骨连接处。
Blood Cancer J, 2018, 8(1): 7
3
.
MBD影像学表现
4
MBD影像学表现
Frontiers in 5 endocrinology,2018,9.
正常骨重建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平衡
骨衬细胞
MSC/骨祖细胞
类骨质
骨细胞
成骨细胞
正常骨
破骨细胞前体
破骨细胞-驱动因子
成熟破骨细胞
嵌骨因子
6
MBD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鉴别诊断(一)、诊断1、诊断标准主要标准: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IgD>2g/L,Ig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小时,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 IgA<1.0g/L, IgG<6.0g/L。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MM:主要标准第1项+第2项;或第1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② ③ ④中之一;或第2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① ③ ④中之一;或次要标准① ②+次要标准③ ④中之一。
2、最低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二项)①骨髓恶性浆细胞≥10%或虽<10%但证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恶性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②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详见表1)[其他类型的终末器官损害也偶可发生,并需要进行治疗。
如证实这些脏器的损害与骨髓瘤相关则其也可用于骨髓瘤的诊断]3、有症状MM诊断标准:①符合MM的诊断标准。
②出现任何ROTI。
4、无症状MM诊断标准:①符合MM的诊断标准。
②没有任何ROTI的症状与体征。
(二)、分型依照增多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以下八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λ型。
(三)、分期Durie-Salmon分期体系以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均可用。
(四)、鉴别诊断与下列病症鉴别: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及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以及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病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轻链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瘤分类
骨髓瘤分类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骨髓细胞。
根据骨髓瘤的病理学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骨髓瘤分类:
1.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骨髓瘤类型,占所有骨髓瘤的约85%。
该类型骨髓瘤通常在骨骼系统多处发生,由浆细胞形成并大量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会导致贫血、骨质疏松等症状。
2. 骨样浆细胞瘤(POEMS综合征)
骨样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病,其特点是神经病变、皮肤改变、全身水肿、血液异常和内分泌障碍等多种症状。
该病的特殊临床表现与伴随的全身性浆细胞增生有关。
3. 硬化性骨髓瘤(ESMM)
硬化性骨髓瘤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瘤类型,其特点是在骨质中形成多个致密的结节。
该类型骨髓瘤通常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复发性。
4. 非分泌性骨髓瘤
非分泌性骨髓瘤是指浆细胞不产生M蛋白的一种骨髓瘤类型。
由于缺乏M蛋白的分泌,非分泌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相对困难。
5.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肾病(MGUS)
MGUS是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在肾小球中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骨髓瘤前期状态,可以发展成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骨髓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因此正确的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
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
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
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
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
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
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
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
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特征分析
影像 学 改变 以骨 质疏松 及溶 骨性破 坏 最常 见 ; MM 患者 血钙 进行 校 正 可提 高 高钙 血 症 的检 出率 ; 同 MB 对 不 D
2 6例 (9 1 ) 校 正后 高钙 血症发 生率 为 3 . % ( 15 ) 高于校 正前 的 1 . % ( / 3 。 ( ) D进行 分级 : 4.% ; 96 2/3 , 3 2 7 5 ) 2 MB
0 1 1 ~ 级 0例(89 , 3级 1 1.%)2— 7例(2 1 , 级 2 3 . %)4 6例(9 1 ; 4 . %) 随着 M D严重度级别增加 , B 患者的体力
因。为 了提高对 MB 临床 特 点 的认 识 , 少 漏诊 误 D 减
12 2 M .. M分期标准 : M分期按 D r - l o ( S M ue a nD ) iS m 分期法 _和国际分期系统 ( S 进行分期 。 4 I ) S
12 3 骨痛 分级 : WH .. 按 O疼 痛 分级 标 准 分为 4级 : 0级 为无 痛 ; 为轻度 疼 痛 , 耐 受 , l级 可 无需 用 药 ; 2级 为 中度疼痛 , 时而 因疼 痛影 响睡 眠 , 用 镇 痛药 ; 需 3级 为重 度疼 痛 , 重影 响睡 眠 , 用麻醉药 止 痛 。 严 需 124 低 、 .. 高钙血 症诊 断标 准 j清晨 空 腹采集 静脉 : 血检 测血 钙 , 正后血 钙 值 <2 1 mo L为 低 钙血 校 .5m l / 症 , .5m o L为 高钙 血 症 。校 正 公 式 为 : 正 >2 7 m l / 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11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骨病是MM患者
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
MM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
折。
但MM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
时国内也缺乏MM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MM骨病诊治的不
规范。
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MM
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MM骨病的诊治水平。
10. 3760/cma. j. issn. 0253-2727. 2011. 10. 023
万方数据
722・
万方数据
2011-09-15
万方数据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年,卷(期):2011,32(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xyx201110023.aspx。
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骨转移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论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二)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当前20页,共82页,星期日。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1、感染(Infection)
• 体液免疫缺陷 • 细胞免疫下降
最多见的是肺炎,其次为尿路感染。
病原菌:G-、G+菌,真菌多见。如阴沟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大肠艾
稀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
诊断IgM型时一定要具备上述三项;仅有①、③两 项者属不分泌型;仅有①、②两项者须除外反应 性浆细胞增多及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MGUS)。
当前39页,共82页,星期日。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定义:
原发性甲旁亢(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 腺本身病变引起的 PTH 合成、分泌过多而导致的钙、 磷
当前5页,共82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1. 骨骼疼痛和破坏 2. 髓外浸润 3. 贫血表现
当前6页,共82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骨骼疼痛和破坏:
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和骨折 骨痛为早期主要症状 主要病变在扁骨,而成人不再造血的四肢 长骨较少受侵犯。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 珠样结节者为本病特征。 少数病例仅有单个骨骼损害,称为孤立性 骨髓瘤。
当前7页,共82页,星期日。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一)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引起的临床表现
骨骼破坏:
骨痛:开始一过性、轻微、短暂而局限。咳嗽负 重时加重,疼痛部位与病灶部位吻合,骨折时 可呈放射性束带感。
骨髓瘤骨病
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是指由于骨骼破坏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压缩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骨痛,是M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MM是也是骨病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骨发病率可达70%~95%,主要表现为骨质减少及溶骨性破坏。
MM骨病病因主要是RANK/RANKL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破骨细胞激活因子释放增加,如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甲状旁腺相关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和IL-6等。
约2/3的MM患者因骨痛而就诊,20%~30%出现高钙血症的症状。
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54个月。
二.发病机理:(一)正常骨重建:在正常骨的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OC)引起的旧骨重吸收与成骨细胞(OB)引起的新骨重建维持一动态平衡。
OC为骨吸收的主体细胞,OB和骨基质也是破骨细胞发挥骨吸收功能的不可缺少因素。
1.成骨细胞(OB):有以下作用:①为骨髓基质细胞的组成成分,支持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②参与OC的激活、分化、成熟;③生成IL-6等因子,参与骨吸收;④分泌骨钙素(BGP)、骨桥蛋白(OPN)等多肽因子,参与成骨过程;⑤OB表达一对特异性因子——RANKL(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和OPG(护骨素),分别促进骨吸收和抑制骨吸收。
2 骨基质:有以下作用:①诱导和调控OC的活化和骨吸收——通过OC膜整合素实现;②多肽分子(骨钙素、骨桥蛋白等,由OB分泌,储存于骨基质)与OC膜整合素序列结合,形成细胞外基质整合素——细胞骨架信号传递分子复合物,影响OC的基因表达;③生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s是一类具蛋白溶解酶活性的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可溶解许多细胞外基质。
与肿瘤浸润或转移有关。
3 破骨细胞(OC):OC在骨吸收与重建中起启动作用。
OC的骨吸收过程为:OC黏附骨面,变为吸收态,形成波状缘,进行破骨活动。
在此过程中,OC合成、分泌多种溶酶体酶降解胶原等有机骨基质,形成吸收小凹。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有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有什么?多发性骨髓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是很大的,因为骨髓瘤首先是骨髓中的浆细胞恶化导致的疾病,浆细胞被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多发性骨髓瘤需要及早发现进行治疗。
对于这个疾病的症状,我们可以再多了解一些。
★ (一)骨痛: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内恶性增生,浸润骨骼及骨膜,影响骨皮质血液供应,由基质细胞衍变而来的成骨细胞过度表达IL6,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溶骨性破坏。
故骨痛为首发和最常见症状之一。
疼痛部位以腰骶部最多见(70%),其次为涉及胸骨或肋骨的胸瘤(20%),以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二)骨骼肿块和病理性骨折:骨髓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可引起局部肿块状突起,可自黄豆至乒乓球大小,质硬如橡皮,无压痛或仪有轻压痛。
多见于胸骨、肋骨、颅骨、锁骨、肩骨、鼻骨及下颌骨。
骨质疏松可致病理性骨折,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常提示有病理性骨折,多发生于活动或扭伤后,多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的压缩性骨折或肋骨的自发性骨折。
★(三)贫血和出血: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发感染、M 一蛋白引起高粘滞血症所致的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于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为出血的重要原因。
患者多表现为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
(四)易感染:由于异常单克隆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而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受抑或分解加速,C4缺乏,体液免疫缺陷,后期又有白细胞减少伴功能缺陷,致患者易发生感染,其中以肺炎最为常见。
带状疱疹亦可反复发作。
感染为本病的最主要死因。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及其与MIP―1α关系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及其与MIP―1α关系的研究进展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来源于B细胞系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在所有肿瘤中的发病率为1%,在血液肿瘤中占10%[1]。
其特征是异常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使人体发生骨髓功能衰竭和溶骨性破坏,还能生产出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本周蛋白尿,引起肾损害、免疫异常、出血、贫血、骨痛等症[2]。
而多数MM患者都伴有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病变,即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
机体内骨骼系统是由破骨细胞(OC)和成骨细胞(OG)相互作用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的。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MM细胞等可表达并分泌出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和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它们共同作用促使MBD发生。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是一种由MM细胞产生的,能促使骨保护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代谢增加的活化因子,可分为MIP-1α、MIP-1β两种。
MIP-1α不但具有活化破骨细胞功能,同时还能抑制成骨细胞。
本文将对MBD的发病机制及其与MIP-1α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发病机制破骨细胞溶解吸收衰老的骨质,成骨细胞介导新骨的生成,这一过程形成了骨组织的新陈代谢。
MBD是体内骨组织新陈代谢障碍,骨溶解吸收增加,生成障碍所引发的病症。
1.1 骨破坏亢进1.1.1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配基(RANKL)系统RANK主要表达在成熟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表面。
RANKL是其唯一配对的受体,主要由OB、骨髓基质细胞、激活的T细胞等产生,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
RANKL是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并作用于成熟的破骨细胞。
RANK和RANKL结合,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活化,使破骨细胞的分化明显增快,OC激活增强,抑制凋亡作用增加,从而导致OC数量明显增多,功能增强。
MM细胞机能由直接与骨髓基质细胞接触,诱导产生RANKL,也可以由MM细胞自身产生RANKL。
实验研究证实:正常人骨髓浆细胞不表达RANKL或表达很弱,而MM患者RANKL的表达则很容易检测到。
谈谈多发性骨髓瘤
谈谈多发性骨髓瘤李志明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 Jones蛋白质(游离的单克隆性κ或γ轻链)过度增生。
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发病率估计为2~3/10万,男女比例为1.6:1,大多患者年龄>40岁.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功能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后者可能导致脊髓受压迫和截瘫.由于在肾小管广泛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而发生肾衰(骨髓瘤肾病).有些病人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病人有高粘滞综合征,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不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在骨髓瘤患者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中,发现了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这提示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病毒编码的白介素-6(IL-6)的同系物.人类IL-6可促进骨髓瘤生长,同时刺激骨的重吸收. 此种特殊的细胞来源尚不明了.通过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提示为后生发中心细胞恶性变而来.疾病诊断1、好发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多于女。
2、病变前期可无明显症状,仅存在血沉增快、贫血、蛋白尿等症状。
3、可有骨关节、腰背疼痛、颅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锁骨连接处发生串珠样结节及溶骨性钻凿样或鼠咬状圆形骨质缺损为特征,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截瘫、肋间及坐骨神经痛等。
4、可损害肾脏而造成蛋白尿、肾小管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
5、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引起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胸闷、眩晕、出血等症状。
6、易引起肺部、泌尿系感染。
7、实验室检查(1)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减少。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展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知网、万方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与靶向治疗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以及靶向治疗内容及进展,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一种目前不能治愈的浆细胞恶性肿瘤,伴随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伴随着破骨细胞激活,会影响到破骨细胞以及成骨细胞之间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恶性肿瘤,主要特征在于骨质疏松或(和)广泛溶骨病变。
近年来随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对这一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包括其发病机制以及靶向治疗,获得较大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一)破骨细胞异常活化当破骨细胞在分化期间,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结合在细胞表面受体上,给破骨细胞存活与增殖提供信号,并激活相应信号转导通路,能促使破骨细胞执行骨吸收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不但能通过直接的细胞-细胞接触,诱导骨髓微环境下的基质细胞对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予以表达,同时本身也能表达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护骨素比率相比于非患者来说明显较高,且与骨损伤程度有一定关联[1]。
白介素-6属于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自分泌产生,也可经旁分泌产生。
有相关研究表明:白介素-6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以及破骨细胞的重要生长因子,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以及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寿命,并抑制其凋亡。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白介素-6能有效增加破骨前体细胞数量,从而进一步增加其他破骨细胞因子产生,进一步证实白介素-6水平变化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预后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有较大关联。
IMWG国际骨髓瘤工作组MM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病的最新治疗建议(全文)
IMWG国际骨髓瘤工作组MM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病的最新治疗建议(全文)近期,Terpos等人提出了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骨骼工作组关于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骨病治疗的最新建议,并以“Policy Review”形式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
这些最新建议包括:双膦酸盐的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地舒单抗的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及其他方法的使用,如骨水泥增强、放射治疗和手术。
现将更新的建议进行了摘录/总结,以供大家熟悉掌握。
建议摘录01双磷酸盐适应证所有活动性MM患者均应给予双膦酸盐(即唑来膦酸或帕米膦酸),无论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A级推荐)或不存在(B级推荐,仅唑来膦酸)MM相关骨病。
唑来膦酸也可用于MM相关高钙血症的治疗,在这方面优于帕米膦酸(B级推荐)。
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在症状性MM患者中,推荐唑来膦酸4mg静脉给药,每3-4周一次,输注15min,或帕米膦酸30mg或90mg,每3-4周一次,输注45min (30mg)或2h(90mg),用于骨骼相关事件的预防(A级推荐)。
在诊断时和治疗期间,在肾损害的情况下,双膦酸盐的剂量调整至关重要。
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只有唑来膦酸显示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获益(A级推荐)。
与帕米膦酸相比,唑来膦酸除了给药更方便外,还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因此唑来膦酸可能优于帕米膦酸(B级推荐)。
唑来膦酸可能优于氯膦酸,因为它在减少骨骼相关事件和提高生存率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针对新诊断MM和MM相关骨病患者(A级推荐)。
在骨骼相关事件预防方面,帕米膦酸90mg(每月静脉给予一次)并不优于帕米膦酸30mg (每月静脉给予一次)(B级推荐)。
对于门诊患者,静脉给予双磷酸盐优于静脉给予帕米膦酸或口服氯膦酸(A 级推荐)。
对于无法接受医院门诊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将家庭护理辅助静脉输注作为替代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唑来膦酸优于帕米膦酸,因为其输注时间更短(D级推荐)。
云克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疗效观察
云克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疗效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往往伴有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和骨质疏松,多数患者有较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有大量文献报道云克对骨质疏松有确切的疗效,近年来也文献报道,云克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减缓MM 骨病的发展,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2、3。
为此,本研究采用云克联合化疗治疗了 18 例 MM 患者与单纯化疗的 14 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及疼痛疗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09 年 3 月-2015 年 2 月诊治的 MM 患者共 32 例,患者年龄 48 -84 岁,中位年龄 66岁,男性24例,女性8例。
化疗方案采用 VAD方案或MP。
按是否应用云克分为2 组:云克联合化疗组(治疗组)为 18 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14 例,2 组为同期病例,随机分组。
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 2版)》4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
实验方法、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有 26 例采用 VAD 化疗方案(长春新碱0. 4 mg /(m2·d),静脉滴注,第1 -4 天;表柔比星9 mg /(m2·d),静脉滴注,第 1 - 4 天;地塞米松20 mg / d,静脉滴注,第 1 - 4 天,第 9 - 12 天,第17 - 20 天);6 例采用MP 方案(马法兰 8 mg/(m2·d),口服,第 1 -7天;泼尼松 60 mg/d,口服,第 1 -7 天),化疗间歇期应用云克(成都云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 加入 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每10天一个疗程,第1-3个月每月1疗程,从第三个月开始每3个月1疗程,12个月共6个疗程。
1.动态观察病例的时间为 0 -12 个月,患者在此期间进行常规化疗。
缺乏特异性症状,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高
50快乐养生 2021.01缺乏特异性症状,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高⊙彭州市中医医院 梅 琳瘤骨病的发生率最为常见,超过80%。
此外,骨髓瘤细胞还分泌大量失去正常功能的免疫球蛋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其发生率约为15%~40%。
因此,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是很困难的。
出现相关症状后,患者往往会到骨科、肾内科、心内科等科室就诊,造成初诊时误诊率高,并且通常会耽误治疗,有时甚至会耽误半年或更长时间。
中老年人出现频繁骨痛要警惕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确切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研究显示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化学物质与电辐射等因素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成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患者可能数年内没有任何不适,或上述症状不典型,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是有症状出现的,比如骨头疼、骨骼变形是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年龄以50~60岁之间为多,所以,中老年人如果出现频繁骨头疼痛、反复骨折、肾功能损伤、贫血和高钙血症,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血液科肿瘤科就诊。
一般而言,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免疫固定电泳、影像学及实验室等检查明确诊断。
无法治愈,但可缓解临床症状十多年前,多发性骨髓瘤多依赖于传统化疗,疗效差,随着医学的进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获得突破性发展,以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已基本取代了既往的传统化疗,疗效明显提高而且副作用小。
这些药物应用之前,骨髓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3年左右。
随着这些药物的广泛使用,骨髓瘤的完全缓解率提高到70%,平均生存期可以超过5年,患者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多发性骨髓瘤已由一种预后差、不可治愈的恶性病变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但无论是以前的传统化疗,还是近年的新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瘤的长期有效率达到70%,与急性白血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效相当。
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会议作为推荐的方法列入国际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情况
我国发病率约1/10万。 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约占
10%,占所有癌肿的1%左右。 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0岁,40
岁以下发病很罕见。 男女之比约为3:2。
病因
尚不明确。 白介素-6生成失调能引起
异常的浆细胞增殖,可能 是骨髓瘤细胞的重要生长 因子。
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细胞对骨骼各 其他组织器官的浸润与破 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四肢骨出现病 变时,应减少 负重,,必要 时用夹板或石 膏托等予以固 定,注意观察 末梢血运及局 部皮肤情况
饮食护理
溶 骨 性 破
坏
骨
质
高
损
钙
害
血
脱
症
钙
神情淡漠 记忆力减退
情绪不稳 呕吐失水 电解质紊乱
多饮水、限高钙食物及维生素D的摄入、 定期测血钙。
饮食护理
限制和减少嘌 呤的摄入,使 用低嘌呤食物, 避免高嘌呤饮 食,避免酗酒, 养成多饮水的 习惯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护理 小结
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MM) 是浆细胞克隆性增
生的恶性肿瘤。
疾病特点
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称骨 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骼 的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 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 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 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 损害。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建立翻身卡,翻身时力 量要均匀,保持患者平衡,防止病理性骨折
能下床的老年患者,要建立防滑标志,使用安全床 栏,尽量留陪床
休息与活动
注:忌用 弹性床
颈部活动是要 缓慢,幅度不 可过大,休息 时枕头不可过 高,如出现此 部位的骨骼病 理性变化应及 早用颈托保护
脊柱发生病变时, 翻身时采取轴式翻 身方式,下床之前 先摇高床头以减少 脊柱张力,避免弯 腰捡物等动作
1. 骨骼破坏 2. 髓外浸润
临床表现
二、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 表现
1. 感染 2. 高粘滞综合征 3. 出血倾向 4. 淀粉样变性 5. 雷诺现象
骨髓瘤骨病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骨病是指由于骨骼破坏导致的病理性骨 折、压缩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骨痛。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
•浆细胞病
是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 蛋白的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所 引起的一组疾病,血清或尿中 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为其特征。
浆细胞病
包括 1. 骨髓瘤 2.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3. 重链病 4.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5.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
症
M蛋白
有三种类型 1. 免疫球蛋白分子 2. 游离的轻链,即本周蛋白 3. 某种重链的片段
生化指标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治疗原则和目标
1. 原发病及骨髓瘤本身的治疗是骨病治疗的基础和关 键; 2. 治疗和预防骨相关事件(SREs); 3. 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4. 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手段
化疗、靶向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局部放疗 手术治疗
止痛
除非脊柱骨折的急性期,一般不建议患者绝对卧床,否则更容易 发生脱钙,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步行和游泳等,但应 避免剧烈运动或对抗性运动。有脊柱病变的患者应卧加有软垫的 硬板床,预防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
护理
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常规骨科护理 疼痛护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活护理 休息与活动 饮食护理 排便护理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向患者解 释疼痛的原因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及时有效止痛, 严密观察用药后效果
采用放松技术,分散患者注意力, 保证舒适体位和环境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做好洗漱进食及个人卫生,每1~2h更换体 位,保持功能位,给予肢体按摩
排便护理
指导患者定时排便,保证水分、水果蔬菜等高纤维 食物摄入,必要时使用大便软化剂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和启发,增强 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与患者亲切交谈, 理解患者的痛苦,病嘱24小时陪护
稳定患者情绪后,再详细讲解病情,治疗方 案和疗效
小结
多发骨髓瘤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 承受极大的痛苦,经过护士的精心 护理及耐心教育,患者认识到发生 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自身护理,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消除顾 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 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
骨病发生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为多发性骨 髓瘤,发生率可达70%~95% 。其发生 机制关键在于:
激活破骨细胞 抑制成骨细胞活性
最终导致骨代谢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危害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 约一半到2/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就诊。
此外还可导致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 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侵犯、骨破坏或骨损伤所 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 缓解骨痛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 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需进行的骨外科手术 等。
骨髓瘤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 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甚 至还威胁患者的生命。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骨组织计量学检查及骨密度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