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复习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4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整理了4篇《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春望教案。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诗三首 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杜甫诗三首,让学生掌握杜甫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写作风格,
了解诗歌与历史、社会、人文等多领域的内在关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
本教案选取了杜甫的三首诗作为教学内容:
1.《登高》
2.《宿建德江》
3.《春望》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杜甫及他的诗歌、背景、创作风格等内容,让学生对杜甫产
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诗歌内容和写作特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背景与
主题。
同时,介绍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如诗歌的语言、格律、形式等等。
3. 朗诵诗歌
在学生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特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诵诗歌,并指导学生
在朗诵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节奏感、感情表达等方面。
4. 阅读杜甫其他诗歌
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导到其他杜甫的诗歌中,让学生慢慢了解并包容杜甫的文学。
5. 写作实践
在学生熟悉诗歌内容和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实践,通过模仿、改写诗歌来练习写作能力,同时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评估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作品、测试等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结果来调整后续的教学方向。
结语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并通过朗诵、阅读、写作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杜甫诗歌,学生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杜甫诗》教学设计《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篇1☆目标聚焦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2。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他诗歌的风格变化。
☆要领提示1.教学中要多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诵读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但一次次的诵读不应停留在同一个层次上,应该是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感受和领悟,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和领悟表现出来。
教师要在启发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做一些朗读技法方面的指导,效果会更好。
2.有些表现重大事件,与诗人经历、处境密切相关的诗歌,要对其产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3.挑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揣摩品味,做初步的鉴赏分析。
☆教学设想:(一)、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进行无提问式设计,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品味美点,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而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
(二)、强调朗读。
古代诗文都强调朗读,但诗的朗读更应高于文的朗读,要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像古人那样吟诵、吟唱。
(三)、要做好课前预习,有关背景材料准备充分。
☆实例探究:第一课时◆课堂导入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资源共享,走近杜甫课堂交流关于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诗优秀教案篇1一、师生共同观看《唐之韵》第九集、第十集“千秋诗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作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
三、阅读鉴赏《登高》(教师导学)1.诵读(鉴赏音韵美)(1)按照要求自由诵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2)展示教师范读(教给方法:标画韵脚、节拍和平仄)(3)选读(师生简评,鼓励为主)(4)齐读,初步感知诗人情感(悲伤、忧愁、孤独……)2.品读(示范操作步骤,教给学生方法)(1)理解词句含义,培养习惯能力(教给方法:结合注释和语境,联系所学相关材料,推敲词句含义,做好笔记;教师示例:猿啸哀、鸟飞回、百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2)感受意象意境,想象贯通诗意(教给方法:抓住意象,联想想象,口述或笔述再现画面,走进意境;教师示例:秋风强劲,蓝天高远,猿啼哀啸,十分悲凄;清清河堤,白白沙洲,鸥鹭盘旋,鸟儿飞舞。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奔腾而去。
万里漂泊,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悲伤;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登临,独自孤苦。
世事艰难,生活困顿,十分遗憾,鬓如白霜;浊酒消愁,怎奈潦倒,病体日衰,需要停杯。
)(3)逐句玩味感情,鉴赏表达方式(教给方法:分析描写景物的形态、色彩、神韵,概括意境特征;理解概括意象意境中寄寓的情感;分析鉴赏表达方式和作用,在课本空白处批注评点。
教师示例:首联、颔联,意境、情感、写法、作用,营造悲凉氛围、情景交融;颈联、尾联,“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表达忧思深广,国难家愁、悲忧难遣、矛盾心情、尽展无遗。
)四、阅读鉴赏《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学生自学)1.学生依照《登高》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独立完成《秋》《咏》两首诗作的学习2.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评价总结五、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杜甫七律的一般特点(教给方法:三首诗作对比分析,找出内容、形式、抒情表意上的共同点,然后总括。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
《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学习目标】重点:1.记:背诵这三首诗,积累杜甫的名句。
2.读: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难点:3.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作者及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
第二年春天,杜甫买舟东下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作者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故曰“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
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
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触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文体知识】律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形成于唐代。
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律”,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数句押韵,中间两联讲究对仗。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知道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记清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学习过程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3.填空(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杜甫诗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1杜甫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杜甫及其代表作;2. 能够理解杜甫诗中的人生观和社会观;3. 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赏析杜甫诗,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江畔独步寻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播放杜甫的画像,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2)播放杜甫的代表作《春夜喜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3)引导学生思考,杜甫诗中有哪些具体的生活场景,为什么很多人尊称杜甫为“诗史之巨”。
2. 课堂活动(1)出示《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江畔独步寻花》三首诗,按顺序逐一给学生介绍,同时给学生逐词逐篇逐句逐字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思;(2)让学生自己朗读这三首诗,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诗人的高妙境界;(3)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辩论,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江畔独步寻花,你读完这首诗后,有什么感触?”等等;(4)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赏识杜甫的诗歌。
3. 课堂总结教师做一次简洁的课堂总结,回顾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阐述方法和原则,表扬优秀表现的同学,纠正错误,指出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并为学生概括一下课堂任务,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同时应该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诗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科知识上获取更多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讲解内容外,还运用了组内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有两种:一是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功课成绩进行评估;二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学生的发言和课堂活动的观察,可以初步地了解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和对语文学科的掌握情况。
杜甫诗三首教案(4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4篇)杜甫诗三首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诗三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收拾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理解诗歌主题,探究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3、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1、指导朗读教学,加强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导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合适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事故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诵把握诗歌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3、引导学生想象联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春望》、《石壕吏》。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高昂的情调。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作品,理解赏析这两首诗,体会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二、写作背景1、《春望》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眷恋亲人的思想感情。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杜甫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中,杜甫的诗歌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三份优秀的杜甫诗教案,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杜甫的诗歌进行教学。
第一份教案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月光下怀念已故的弟弟的情景。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亲情和生命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和生命的思量。
第二份教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登高时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登高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份教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追求理想和坚持信念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追求理想和坚持信念的思量。
通过以上三份教案,教师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杜甫的诗歌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案,教师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希翼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杜甫的诗歌,为学生的文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多篇)
杜甫诗三首教课方案 (优选多篇 )杜甫诗三首教课方案 (优选多篇 )第一篇:杜甫诗三首教课方案《杜甫诗三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作者的平生、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认识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这三首诗。
3.学习《望岳》,感觉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绝顶、俯视全部的壮心随和概。
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觉诗人热爱国家、关怀公众、怀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课重难点1.认识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尝诗歌的美点。
3.掌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觉品尝诗歌的境界。
教课方法1.朗诵教课法。
频频朗诵、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经过想像与联想,掌握诗的景与情。
2.谈论法与点拨法相联合。
充足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课法。
《望岳》采纳这类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指引学生知内容,想境界,悟情感,品特点。
4.诗歌境地教课法。
教读《春望》,可采纳这类教法,指引学生想像形象、掌握物境;体验感情、掌握情境;品尝意蕴,掌握境界。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目的:师生互动,学习商讨《望岳》《春望》。
指导学生朗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品尝诗的境界;联合读诗的亲身体验,赏析诗歌的美点。
教课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积厚流光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朝出现了亘古未有的繁华,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巅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
今日,让我们走近被后代称为“诗圣”的杜甫,倾听他笔下贱淌出来的歌声。
设计(二)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涛;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代,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春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日我们学习他的二首诗《望岳》《春望》二、杜甫简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 1400 多首诗歌。
部编九年级上学期复习学案——《诗三首》
章节:期中复习古诗鉴赏第4-5课时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羞.( ) 投箸.( ) 济.沧海()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 (2)长风破浪会.有时()(3)直挂云帆济.沧海()3.文学常识填空。
《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乐府古题。
诗人,字,号,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与杜甫并称为“”。
其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
4.默写。
《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
“,”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二、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5.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7.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8.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凄.凉()长.精神()侧畔.()烂柯.人()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字,洛阳人,唐代、、。
有“诗豪”之称。
3.默写。
(1)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两句写自己谪居之地的荒凉和时间久远。
(2)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用典故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两句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精神。
杜甫诗三首复习案
《杜甫诗三首》复习案一、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玉露凋伤枫树林江间波浪兼天涌丛菊两开他日泪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去紫台连朔漠画图省识春风面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秋兴八首》(其一)1、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2、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活动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战争题材的*,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
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
着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出示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
2、体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四、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的表达。
杜甫诗三首教案(12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12篇)杜甫诗三首教案(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诗三首教案1诗歌常识: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近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诗歌特点: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选入课本的《杜甫诗三首》都是七言律诗。
诗歌鉴赏之四抓: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二、抓作者:知人论世三、抓诗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意象/意境、技巧、情感……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律诗的朗诵指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中间两联须对仗。
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节奏: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抓题目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复习案
一、默写
望岳
?。
,。
,。
,。
1、《望岳》中有一句与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相近的诗句,这个诗句是:,。
2、《望岳》中,流露出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
3、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4、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二、默写:
春望
,。
,。
,。
,。
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
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
,。
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象的刻画了诗人的什么形态?抒发怎样的情感?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诗句简要赏析
6、《春望》中把国事、家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并且迫切盼望得知亲人消息的诗句:,。
三、《石壕吏》
1默写
暮投石壕村,。
,老妇出门看。
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
有孙母未去,__________。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_________。
____________,独与老翁别。
2、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老翁逾墙走——————————————
⑵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对偶;“小吏大声呼喝多么凶恶!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痛苦!”这两句描写真切地表现了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5、表面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映兵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词语
1、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
3、荡胸生曽云4决眦入归鸟5、会当凌绝顶6、浑欲不胜簪7、暮投8、逾墙走9、一何10、听妇前致词11、三男邺城戍
12、附书至13、二男新战死14、存者且偷生
15、死者长已矣!16室中更无人,17、惟有乳下孙。
17、无完裙。
18、请从吏夜归19、急应河阳役
20犹得备晨炊。
21如闻泣幽咽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1),稍长,潜心(2)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3)。
于熙、元之际,河、洛(4)之士翕然(5)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6),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7)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节选自《杨时传》)
【注释】(1)属(zhǔ)文:写文章。
属,连缀。
(2)潜心:用心专而深。
(3)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
(4)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5)翕(xì)然:统一或调协的样子。
(6)寝门:内门。
唐白居易《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诗》:“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7)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2)德望日重:
(3)吾道南矣: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请你用文中的具体文字说明杨时对老师的尊重和求学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