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与仁学

合集下载

孔子的“仁”和“礼”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仁”和“礼”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仁”“礼”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题目: 孔子“仁”“礼”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仁”、“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孔子之后,“仁”、“礼”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儒士“损益”,已经大为变化了。

但“仁”、“礼”思想却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土壤之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生当春秋战国时代,正值中国新旧社会交替之际。

周天子已失势,王室衰微,诸侯大夫专权,烽火连年,人民陷入“易子而食,析骸以釁”的境地。

所谓“春秋二百四十四年,亡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天下无道,人欲横流。

一方面是奴隶制趋于崩溃,另一方面是新兴的封建制正待建立。

旧的尚未完全崩溃,新的又未完全建立。

社会在动荡中急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用以匡正被弄混了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道德关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这既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又顺应了奴隶解放的历史潮流。

孔子“仁”学思想的提出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理论贡献的创新。

他是第一个将“仁”提到哲学高度的人,他把“仁”这一概念提炼为最高伦理范畴,赋予广泛的意义,并把它同“礼”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他庞大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

孔子对“仁”主要有这样一些解释:1.“仁者人也”;2.“仁者爱人”;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克己复礼为仁”;5.“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6.“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8.“刚毅、木讷近仁”;9.“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仁”的涵义十分广泛,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对人肯定的“人”及其“爱人”,以及同“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道德规范。

首先,孔子从春秋动荡的岁月里,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以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必然趋势,因而对人进行了合乎时代要求的肯定,提出了崭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论孔子的仁和礼思想

论孔子的仁和礼思想

论孔子地仁和礼思想谷晓洁英语系1302班2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地思想核心是“仁”“礼”.“仁”地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要求.“礼”地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地“礼”是西周地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地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地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仁政他人”“爱人:““复礼”思想.所谓““仁”””.”念,“果说,孔子地“仁学”充分讨论了“仁”和“人”(人道)地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去充分讨论“仁”与“天”(天道)地关系,那么孟子在后一方面发挥了孔子地思想,如他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人心本仁,与“天心”本是相通地.对此朱烹说得更明白,他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己矣.”此则从“天心”本“仁”,而说“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与“天心”实是相贯通地,因此儒家地伦理学说实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学之上,故《中庸》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儒家这一“天人合一”思想无疑有其特殊地伦理意义,而贡献于人类社会.但是,如果我们把曾经支持中国两千多年有关作人地道理地“仁学”(“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作为反动思想批判掉了,那么我们地社会如何不混乱,如何还能不发生“精神危机”呢?从这里看,对待传统地伦理思想,我们只能继承它、发展它,使之适合现今社会生活之要求,决不能抛弃它,而另外建立与之对立地“斗争哲学”.当然,在我们继承“传统”地同时,不仅应使“传统”得到发展与更新,要“日日新,又日新”(这也是中国地传统),而且还应充分吸收一切适应我们社会发展要求地其他民族地伦理美德.现在谈《论语》有人会觉得有点“酸”或者说有点过时了.其实不然,在两千余年地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地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地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地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地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地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地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地.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地不断增强,汉学语》.文化”。

儒家政治理想

儒家政治理想

儒家政治理想
儒家政治理想主要包含“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

在儒家思想中,“仁政”是其政治学说的核心。

这一理念是孔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孟子将其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其基本精神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理念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

儒家的另一政治理想是“王道”。

这一理念强调君臣关系、官民关系,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

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

此外,儒家政治理想还体现在“礼制”上。

在儒家的理想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发扬人性、完成人格,通才和专才的结合是其主要追求的目标。

儒家的教育目的也在于此。

请注意,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和理念,上述回答以孔孟之道为主。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阅读相关文献或请教专业人士。

孔子仁的哲学思想

孔子仁的哲学思想

孔子仁的哲学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哲学思想被称为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想之一。

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仁政: 孔子认为,仁政是指真正的政治,是以人为本、以爱心为基础的政治。

他认为,只有以仁政为基础的国家才能得到长久的繁荣和安定。

2.礼制: 孔子认为,礼制是社会秩序和文明的重要保障,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基础。

他认为,礼制是由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所组成的,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3.五德: 孔子认为,五德是人的道德准则,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基础。

五德包括仁、义、礼、智、信。

他认为,只有具备五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4.忠孝: 孔子认为,忠孝是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最高体现。

他认为,忠孝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和谐。

5.爱民: 孔子认为,爱民是政治家的最高职责,是政治家的最高道德准则。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爱民为重,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造福,并以身作则,做到自身行为正直,为人民树立榜样。

6.礼义廉耻: 孔子认为,礼义廉耻是人的最高道德追求,是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他认为,礼义廉耻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和谐。

7.教育: 孔子认为,教育是人的最高道德追求,是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保障。

8.政治: 孔子认为,政治是人的最高道德追求,是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他认为,政治是维护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保障。

孔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中的仁与礼

论语中的仁与礼

论语导读试析《论语》中的“仁”与“礼”摘要:仁与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两者共同奠基于人伦道德实践,仁、礼合一而并重是其基本关系模式。

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中,儒家学者从彰显儒学普遍性价值出发,对仁、礼关系作出了独特的诠释,仁体礼用、仁体新用、仁礼分立是其中最主要的三派观点。

反思近现代儒学仁、礼关系论的理论得失,回归儒学重视人伦道德实践的生活世界,确立仁礼之间互为体用、内外并进、多向发展的关系,是儒学当代开展的重要途径。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

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说纷纷,莫衷一是。

事实上,仁固然是孔子的发现,但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

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

关键词:论语孔子仁礼仁礼相成引言:仁与礼是孔子学说的基本思想。

如何理解这两部分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理论界颇有歧义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本礼次,仁决定着礼。

也有的着重于孔子对礼的强调而持相反观点。

实际上在孔子那里,仁和礼不可分割,仁属于价值理性,礼属于实践理性,离开了价值理性,实践理性无从建构;离开实践理性,价值理性亦得不到落实。

从同构互动关系去理解仁与礼,对我们今天的实践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学说,当时深得其心的弟子颜渊已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论语·子罕》以下引《论语》只出篇名),不同的弟子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已有差异。

孔子仁学思想

孔子仁学思想

孔子仁学思想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我们现在提倡“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尊重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

任何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传统积累而成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简述先秦儒家的仁礼观念

简述先秦儒家的仁礼观念

简述先秦儒家的仁礼观念
先秦儒家是我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其思想体系以仁礼观念为核心。

仁礼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仁爱:仁爱是先秦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源于“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和谐,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各种人际关系。

儒家认为,仁爱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最高境界,能够使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2. 礼制:礼制是先秦儒家倡导的一种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礼制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套包括仪式、规矩、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体系。

礼制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3. 仁政:先秦儒家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仁政要求国君关爱百姓,民生为本,施行德治,以德治国,使国家繁荣富强。

同时,儒家强调君子品德的修养,认为君子具有仁爱之心、道德品质和礼仪素养,是治理国家的理想人选。

4. 礼义:礼义是先秦儒家礼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义指礼仪规范背后的道德意义,强调在遵循礼制的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

礼义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品德素养,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5. 忠诚:先秦儒家强调忠诚观念,认为忠诚是人际关系中的核心价值观。

忠诚不仅体现在个人品德修养上,还表现在国家政治、家庭伦理、朋友交往等方面。

儒家主张,忠诚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基石。

总之,先秦儒家的仁礼观念以仁爱、礼制、仁政、礼义、忠诚等为核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这一观念体系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孔子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问题

浅析孔子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问题

浅析孔子思想中“仁”与“礼”的关系问题作者:张美慧来源:《卷宗》2019年第15期摘要: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中,仁学与礼学两种思想最为突出,他们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社会中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各种发展。

仁学基本上包括着一切美好德行的体现,也是礼学发展的基础。

礼学作为是一种国家的法典制度,是需要对“仁”进行社会约束。

尽管“仁”与“礼”是从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传统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借鉴之处。

关键词:儒家;孔子;仁;礼Abstract:Among the Confucian thoughts advocated by Confucius, benevolence and propriety are the most prominent, which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ancient China. Benevolence basically includes the embodiment of all good virtues.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As a kind of national code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cial constraints on “benevolence”. Although “benevolence” and “courtesy” are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inherited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they still have much to learn from today whe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Key words: Confucianism; Confucius; The kernel; The ritual1 前言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的表现最为突出。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第一,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二,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

第三,"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第四,"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

第五,提倡"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礼制与仁学_课件

礼制与仁学_课件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 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 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思想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 由之。有所不行,知和面各,有以礼节之,亦不 可行也。(《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 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 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 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 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 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理,有耻以格。(《论语·为政》 )
译文: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 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 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
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 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 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 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 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 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 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 以自己的礼仪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 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 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 立,使之不致于,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礼制与仁学

礼制与仁学

礼制与仁学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有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当和谐为贵。

先王的治理之道,以此为尽善尽美,事无大小都依靠它。

如礼的作用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也是行不通的。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以格。

”孔子说:“(仅)以政令来治国,(仅)以刑罚来规范人的行为,百姓就会心存免于刑罚的侥幸,却毫无羞耻之心;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音乐对他有什么用呢?”④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天命,不能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⑤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自觉地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凭自己,难道可以凭别人吗?”⑥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恶者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⑦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曰:“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立得起,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立得起;自己要实现人生理想,也使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自已做起,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因无私而不会畏惧。

”⑨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礼制和仁学》

孔子《礼制和仁学》

由仁日“颜 人焉克克渊 乎。己己问 哉为复复仁 ?仁礼礼。 ”由,为子 己天仁曰 ,下。: 而归一
LOGO
克己复礼、由己
《礼制与仁学》
由被动变为主动。
9
远后大己遥因以曾 吗已吗的远为不子 ?,?责。他弘说 ”难奋任把责大: 道斗,实任刚“ 路终难现重强读 程身道仁大而书 还,还作,有人 不死不为道毅不 遥而重自路力可 ,
16
孔子生平
节而(作小为王以有 ,和这用都尽的恰子 也谐是有依善治当说 是,因行靠尽理和: 行不为不它美之谐“ 不以)通。,道为礼 通礼为的如事,贵的 的来和地礼无以。作 。调谐方的大此先用 , , ”
行有有斯和有 也以所为为子 。礼不美贵曰 ”节行,。: 之,小先“ ,知大王礼 亦和由之之 不而之道用 可和。,, ,
可而欲子 谓达立曰 仁人而: 来自,立“ 方能人夫 已近,仁 。取己者 ”譬欲, ,达己
LOGO
推己及人:由自己内心体验来推测他人感受。
《礼制与仁学》
12
会勇之人孔 畏敢心不子 惧的的会说 。人人迷: 因不惑“ 无会,有 私忧 智 有 而愁 慧 不,仁的 爱
惧仁子 。者曰 ”不: 忧“ ,知 勇者 者不 不惑 ,
《礼制与仁学》
14
要而做决孔 恪是出不子 守宁损为说 仁可害了: 义牺仁自“ 的牲义己志 原自的活士 则己事命仁 。也情而人 ,
身无子 以求曰 成生: 仁以“ 。害志 ”仁士 ,仁 有人 杀,
LOGO
顾大节、求大义、舍身成仁
《礼制与仁学》
15
LOGO
联系实际例子,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一句。
《礼制与仁学》
言礼无孔 ,,以子 无无为曰 以以君: 知立子“ 人也也不 也。;知 。不不命 ”知知,

孔子学说:礼制与仁学ppt1

孔子学说:礼制与仁学ppt1

28、既来之,则安之。 29、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小事情上不忍耐让步, 就会打乱今后的一些大计划。) 30、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 划共事。) 3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 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 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 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 都仰望着。)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愁, 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惧。 ) 1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 失礼教的东西不看,有失礼教的传闻不听,有失礼 教的话语不说,有失礼教的事情不做。) 1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 助人成就善事,不助人成就恶事。小人与这相 反。 ) 19、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诗书礼乐 之文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为仁,可谓得其交友 之道。) 2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 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李耳,字聃(Dan),春秋末年楚国人, 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 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 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 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 有”“至公无私”“致虚守静”“柔弱胜刚强” 人生观。

孔子学说:礼制与仁学ppt 粤教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孔子学说:礼制与仁学ppt 粤教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 译文:
•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 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 则。”
思考探究
• 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直。” (《论语》·颜渊)
• 译文:
• 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 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 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评析】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 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 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 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 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 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 选拔贤才,罢黜邪才。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 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 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 易。
《论语》
孔子的学生曾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
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 子的思想。

礼制与仁学

礼制与仁学

礼制与仁学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以礼节之节:节制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治理C.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高兴D.无求生以害仁害:损害【答案】C [乐:喜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道之以政B.齐之以刑仁以为己任C.知和而和任重而道远D.能使枉者直知者不惑【答案】D [“者”:代词,“……的人”。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百姓”。

B项“以”介词,“用”;介词,“把”。

C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道之以政B.不知礼,无以立也C.樊迟未达D.仁者乐山【答案】A [A项“道”,名词活用为动词,“治理”;B、C、D 项为一般动词。

]4.对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B.人而不仁,如礼何?(固定句式)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定语后置句)D.问知。

子曰:“知人。

”(省略句)【答案】C [C项为状语后置句。

]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和:和谐B.斯为美,小大由之由:依照,遵循C.民免而无耻免:免罪D.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格调【答案】D [格:归服。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B.不以礼节之道之以德C.有所不行某所,而母立于兹D.有耻且格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答案】B [“以”:介词,“用”。

A项“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和的原则”。

C项“所”:代词,“……的”;名词,“地方”。

D项“且”:连词,“而且”;副词,“尚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制与仁学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 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有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当和 谐为贵。先王的治理之道,以此为尽善 尽美,事无大小都依靠它。如礼的作用 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为和谐 而和谐,不以礼来调节,也是行不通 的。”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有知礼,无以立也。有知言,无以知 人也。”
不懂天命,不能成为君子; 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 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 解别人。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克制自己,自觉地以礼来规范 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仁。一旦这 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 了。实行仁德,完全凭自己,难 道可以凭别人吗?”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 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 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以格。
(仅)以政令来治国,(仅) 以刑罚来规范人的行为,百姓 就会心存免于刑罚的侥幸,却 毫无羞耻之心;以德行来教化, 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 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 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 音乐对他有什么用呢?”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 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 的人因无私而不会畏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 爱之心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活 跃,有仁爱之心的人沉静。有智慧 的人快乐,有仁爱之心的人长寿。”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 使枉者直。”
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 直的人,置于邪恶者之上,这样 就能使邪者归正。”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孔子曰:“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 立得起,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立得起 ;自己要实现人生理想,也使别人实现 理想。能够从自已做起,可以说是实践 仁道的方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