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三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题方法指导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题方法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的命题思路(能力要求、考点、题型设计)与解题要领2、介绍论述类文本的文本特征,探究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3、引导学生形成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良好习惯、思路以及方法、技巧【教学重点】学习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学生阅读习惯、思路以及方法、技巧的培养【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交流,讲练结合【课时安排】六课时【学情分析】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阅读的习惯、思路、方法、技巧等等都不应该是陌生的字眼。
但是,学生们对语文的忽视甚至漠视以及本身基础薄弱、语感缺失,就使得他们对本应早已了解、掌握的知识至今十分生疏这是进行阅读复习的首要难点。
其次,“论述类文本”是新高考的新提法,学生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对它就更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复习的第二难点。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老师的授课重点因此,讲清论述类文本的来龙去脉,揭去论述类文本的神秘面纱,从基础入手,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思路、方法及技巧的培养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所选的文章大多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接触过,但很多同学还是对这类文章望而生畏,觉得它太过于博大精深,难以驾驭。
其实问题还是在于同学们没有掌握这类文章的解读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论述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论述文的思想内容。
二、考纲精析:“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渠道,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与转述这些信息因此,在阅读中,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真题在线【2013陕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2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疑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出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古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3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4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5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明“《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上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使得《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与原文“这使我们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说法不一致,将结果夸大了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断章取义,原文“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下文还根据“黄”“老”的内容对应关系说明对《老子》成书的影响题干中说“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 项,“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可是原文并未提及《黄帝书》后来的崇高地位与这三人有关系四、典题特点(1)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求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与句的关系,理解文中某些我们平时不常用到的或在此处有着与平时不同意思的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社科类文章语言除准确之外,还常常用比喻、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这些句子的意思,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都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必须学会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体会其含义(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这是对前几项能力的概括无论是抓准观点,理清作者的思路,还是理解句意和词语的含义,从根本上说都是“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4)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作者的思路具体地说,就是要理解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论点,作者是如何自然地引出这一论点的;弄清楚文章用了哪些材料、从哪些方面或角度、使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述这一论点;看出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总之,要坚持引论、本论、结论的思路,弄清楚文章的来龙去脉(5)准确地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就是在读懂文章、把握观点的基础上,沿着文章已有的论述往前推断,并根据作者在行文中所实际流露出的态度进行推断四、备考对策【设置选项的迷惑性】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八大对应关系上: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程度深浅、范围大小上有意混淆[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试题】(四川卷第5题)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剖析: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有效阅读信息】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08山东卷8题)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明确:原文是“普遍”,选项是“全部”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与程度范围相关: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2、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对位信息]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试题】 (福建卷第3题)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剖析:根据原文,“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而c项却将其表述成了“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这就犯了将“已然”误作为“未然”的错误或然与必然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而不一定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有效阅读信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试题】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四川卷5题)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明确:原文是“潜在危险”,选项是“出现危机”[对位信息] 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试题】 (广东卷第7题)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剖析:根据原文,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从而可能因社会经济无序而导致商品的绝对过剩这里说的是“可能”,但A项的推论却把这种“可能”说成是“必然”,因而导致了推断的错误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语:已经、正在、目前、将来、预计、如果、可能、或许、一定、必然等3、原因与结果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会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对位信息] 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试题】 (湖南卷第6题)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剖析:根据原文,是因为“有些基因改变”,导致了“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的结果;而B项却表述成了因为“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导致了“基因的改变”的结果,这就犯了因果关系颠倒的错误【有效阅读信息】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全国卷Ⅱ6题)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明确:原文是因为“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且“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才“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而选项是“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果关系混乱4、主要与次要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书&8226;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试题】 (山东卷第8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剖析:对“干栏居”的作用(功能)的推断,A项提及的是“躲避野兽、蛇虫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呢?查看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蛇虫侵扰”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有效阅读信息】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试题】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08湖南卷6题)A .人类大脑的特征B .对称性C .分辨左右的意义D .不对称性【D】明确:设题点新,整体把握语段说明的核心问题,不难发现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不是“对称性”,而是“不对称性”5、张冠李戴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有效阅读信息】在日本四年,他(杨守敬)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试题】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8江苏卷16题)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明确:原文为杨守敬“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选项为“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张冠李戴[对位信息] 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试题】(重庆卷第5题)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剖析:根据原文,“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而D项所说的“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却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所以D项表述的对象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化转型”,这就犯了将“此”(文化危机)表述成“彼”(文化转型)的错误6、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第五段)【试题】 (江苏卷第7题)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剖析: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所改变的,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理想主义),十分写实”所以A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7、无中生有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对位信息]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试题】(安徽卷第6题)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剖析: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论述的引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来考察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作者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人合一思想,自然也就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项的理解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有效阅读信息】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持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指导
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指导摘要:一般论述类文章是高考考查学生信息阅读能力的载体。
信息阅读以确认、筛选、整合为手段来准确获取文章信息。
信息筛选的抓手是关联词语和提示语,借助关联词语和提示语来确定句子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然后筛选、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选择题,要明确设计错误和正确选项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阅读确认筛选整合关联词语提示语设计错误和正确选项常用的方法一、一般论述类文章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
从选文看,高考中的论述类文章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养,其内容覆盖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法、绘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乐、教育等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达一定的见解和主张。
请看2011年高考课标卷一般论述类文章内容分类一览表:由上表可看出高考中一般论述类文章涉及的学科门类,教师要提醒学生平时有意识去看一些关于这些学科门类的书籍,进行知识积累。
二、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目的一般论述类文章考查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而是用论述类文章作为“语言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抽象语言的认读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三、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实质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是适应高考特定需要,考查精读(信息阅读)能力的试题。
信息阅读不同于消闲阅读、浏览阅读,也不同于探究阅读、专业阅读。
信息阅读是以阅读者的知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筛选、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的一种阅读方式。
一般论述类文章解题技巧
4.文题比较,甄别正误
在辨析过程中,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
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 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 概念、张冠李戴、以偏赅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
倒置 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 (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 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
个
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6)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圈出对象,知彼知己
此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
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Leabharlann (3)比较选项,排除干扰。
(4)找准根据,选择答案。
2.分析命题思路 读,首先是正确理解语意的问题;其次是能够根据不同
的要求,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再次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
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三步命题思路,也是我们识题的思路,这就是“解释 语意——筛选信息——思维加工——合理推断”。 同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奏效的,它
2.审析题干,吃透选项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 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
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
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 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
3.定位检索,准确筛选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
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
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 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 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 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
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一)红笺一叶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一)高勇一、考情分析:近几年广东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如下:命题选材范围题干要求对应题型2014年《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陈炎)文艺理论12下列关于终极关怀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如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与哲学不发达,那么人类的终极关怀主要会以什么形式实现呢?为什么?(4分)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星夜》所描绘的景象与现实世界的星夜不同,画面上的11颗星星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像炽热燃烧的火球。
评论家说,这幅画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精神。
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13年《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贺麟)文化论文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筛选概括信息要点和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
(4分)筛选概括信息要点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
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2年《历史的先见》(罗家伦)文化随笔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4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字斟句酌,理解词语句子(含答案) 全国通用
在阅读中,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扫清字词的障碍,正确理解文章中一些关键词句的含义,为读懂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讲我们就来着重讨论一下理解文章词句的方法。
说到在阅读中理解词句的方法,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说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
第二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是我们在理解词句中所采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只有深入具体的语言环境,我们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词句的含义;与此同时,对于能概括中心意思的重点词句,我们还必须将它和文章中心结合起来。
本讲我们将一起学习理解词句的另一种方法——结合背景理解词句。
二、什么情况下要结合背景理解词句1.关于背景:所谓背景,指的是作者写此文时的社会环境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或文章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
了解背景,有助于我们在心底贴近作者,更好地走进作者为我们所构筑的情景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词句或中心思想。
2.什么情况下需要结合背景:很显然,对于文中一些看似简单但有着比喻、借代意义但联系上下文无法理解的词句,我们需要结合背景进行理解。
三、怎么结合背景理解词句结合背景理解词句的目的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使词句的含义具体化,从而理解得更深刻,而使词句含义具体化的基础又是词句本身的含义。
所以我们在结合背景理解词句时,一般采用“两步走”:第一步,初步分析词句的字面意思;第二步,结合文章背景分析词句的深意。
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末尾两句这样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不是江上的雪这么简单,那究竟还有什么深意呢?我们一起用“两步走”来试着理解。
第一步,析本义:“江雪”即江上的雪,有一种寒冷、凄清的感觉;第二步,找背景:原来此诗写于诗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贬为永州司马时,由于政治失意,官场腐败,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导致他产生不屈和孤寂的心境。
2014高考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2014高考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新高考新教法2013-09-02 14422014高考一轮复习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来源三维设计一、真题体验(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
……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字斟句酌把文脉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字斟句酌把文脉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
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然后按要求写作。
材料作文常见的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据此作文。
那么,这种作文形式和命题、话题等作文究竟有何区别呢?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写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
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以作文。
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
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
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同学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来的意思。
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审题立意呢?一、务必做到整体把握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
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
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二、准确领悟材料题旨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
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
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
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阅读】字斟句酌之散文语言品析
困
金
懒 微
叁盏佳
贰
壹
风
人
能
阅
品
力
读
析
提
详
散
升
讲
文
语
言
的
角
度
目
CONTENTS
录
知识预热
在听这首歌的过程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 的景象?谈谈你的感受。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一九九四年 庄稼早已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我的老母亲去年 离开了人间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二、从句式的角度赏析语言
文段三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 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 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 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 种精神和意志? 请从反问句式的角度赏析。
阅读详讲
⑪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
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分析描写夕阳的作用)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
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 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 晚回不了城,连个住宿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 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 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精品资源]阅读教学: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二)
阅读教学: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二)阅读教学: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圈画揣摩(二)高勇方案三、运用3步比对法做论述类文章选择题要做到即快又准,力避耗时过长,影响后面题目的答题。
怎样做到即快又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操作流程,这就是定区间,找对应,一五比对定答案的3步比对法。
现将此流程详述如下:第一步:据题目要求,锁定信息区间。
(与谁比)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点,进而确定阅读区间并锁定信息源。
1、题干中出现对XXX(词或概念)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信息源可能集中在概念、句子所在语段或相邻语段,注意抓住对概念、句子阐释的文字,这即是信息所在区域。
2、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3、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某一段。
4、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
根据每一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筛选的大致区域,然后筛选此区间的开头一两句或结尾一两句,因为这部分是观点所在区域,从而确定信息源。
根据题干要求,明确考点并确定信息所在区域,然后比对,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第二步:将选项切片,一一对应比对。
(这么比)为保证比对的精准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再将选项中表明目标的关键词句标记在文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面吻合。
如:1(2014安徽高考第2题)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板块三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 知 能
语文(福建专版)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
考
题 体
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人生。作为普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
验 求两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
考 “也正因此”到文末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的是与“理性的经
专 题
点
冲
谋 略
济人”的“现实选择”相反的“真与善”的“正”的力量。
关
提 答案:C
升 知 能
语文(福建专版)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2.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
考
题 体
概括。(2分)
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
焦
新
高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中的 演 Nhomakorabea考
练
“充电”只有一个义项,即“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
专
考 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这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的。从 题
点
冲
谋 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来看,专业术语有时会发生变化,“逐渐 关
略
演变成为一般的词语”,例如“‘麻痹’‘感染’‘瘫痪’
题 冲
谋
关
略 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
提
升 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
知
社科文指导及练习
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阅读指导]一、了解文体特点,明确阅读重点一般论述类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科,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
1.文体特点2.构成要素3.阅读重点二、改变阅读习惯,调整应试心态1.习惯:学会逆向阅读,从试题到文本2.心态:一要放松,二要专注,三要仔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考查分析、概括和推理的思维能力,不是考查对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
因此,面对枯燥高深的专业术语,没有必要发慌;但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要有做好“校对员”的心理准备,面对细微的变化,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三、规范阅读步骤,把握关键信息1.读前预设:读前大体浏览,大胆预测。
(1)分清类属。
一般论述类文章涵盖面甚广,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章,首先要认定其类属,是历史文化类的,还是文学艺术类的、教育伦理类的,因为文章的类属不同,话题就不同。
认定类属,有助于唤起回忆,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进入文章特定的内容。
(2)预测内容。
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3)预览行文。
文本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4)预估材料: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2.读时勾画: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
抓住关键词句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做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3.读后反思:读题干,带着问题重读文本。
(1)进一步把握观点态度、梳理思路层次、搜寻证据材料、明确重要概念、勾连语句关系。
(2)对重点、疑难问题进行攻坚突破,明确问题指向区间,对选项和原文字斟句酌、细加揣摩,为回答问题积累充足依据。
字斟句酌字字珠玑-六级阅读高分五大要诀
字斟句酌字字珠玑-六级阅读高分五大要诀和考研英语一样,在传统题型的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选择题部分记分高达40分,单个题目的分值高达2分。
“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的成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
但是,很多同学的阅读理解部分得分状况并不理想。
很多同学在考试中,遇到了以下几种困难:生词太多,不认识;句子太长太难,读不懂;考试时间太短,读不完,来不及做题;文章读懂了,题目做不对。
前三个问题,可归咎于阅读实力没有到达六级的要求,最终一个问题,主要是是因为没有把握做题技巧。
字斟句酌,精深领先——提高六级阅读实力之道很多同学在六级阅读备考中,半个多小时能做四篇阅读,对完答案后,就把它扔在一边了。
这样做是很不经济的,第一,大量的经常在阅读和词汇题中出现的词汇就白白的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第二,很多似懂非懂的句子结构,没能够真正把握,即使在正式考试中再次遇上它们,您照旧是似懂非懂。
最终,做了很多题目,照旧感觉不到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的提高,阅读成果总是在一个不太理想的水平上徘徊。
其实,假如大家能够把100篇左右的六级真题的阅读文章,依据‘不行一词无来历’和‘不行一词不讲究’的标准,逐词逐句抠,力求做到词词懂、句句懂,到达能给别人讲解的娴熟程度,这样认真抠上几十篇六级阅读文章,你就会深深体会到,六级阅读,简直是遍地珠玉,词汇量会进一步稳固和提高、语法学问会在阅读中变得水乳交融,很多阅读文章的主题,也将会成为您和老外今后进行沟通的热门话题。
100篇文章后,阅读实力确定能产生质的飞跃。
这样做似乎很慢,其实不然,在本专栏的关怀下,您可以先背一套题中的生词,然后在四十分钟内做一套题目,接着对答案,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分析对比汉语译文,分析句子结构,然后通篇读几遍,最终总结题目做错的缘由。
平均下来,完全可以在一小时内,拿下一篇文章,在阅读上花上100个小时的时间,六级阅读拿下32分,不成问题。
字字珠玑,珠联璧合——在阅读中提高词汇量很多同学是依据词汇表或者词汇书来背单词的,这样记忆的一个缺点是各个单词之间是孤立的,很简洁遗忘,此外,因为没有上下文语言环境,即使单词背过了,词的用法很难把握住。
论述类文章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章阅读技巧一、复习指导与技巧解读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相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两个水平层级。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水平层级为B 级,属“理解的范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规点态度”这四个考点的水平层级为C,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
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
/2、命题规律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升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实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技法指导在具体阅读解答每一篇论述类文章的问题时,要做到如下四个步骤: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高考语文 句斟句酌细思量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句斟句酌细思量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3、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现代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高考之“理解句子〞题的解题技巧,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所提出的要求,属理解层级(B)。
在这些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考,所以,显得很重要。
那么,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重要句子,主要有关键句、复杂句、修辞句、含蓄句等几种,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各有其基本思路。
课前已让同学们把07年高考某某卷第21题、某某卷第17题、某某卷第15题、某某卷第20题、某某卷第18题、某某卷第19题、某某卷第13题、某某卷第18题做一下,下面就结合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来谈谈怎么解答这种“含义题〞。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认为如下几种方法解决该题,效果很好。
二、方法技巧〔一〕关键句——定位解意所谓关键句,就是对显示文章结构或揭示文章主旨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常见的有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定位解意就是根据关键句在文段或全文中的位置来判断它的作用,从而理解其含义。
首括句往往在段首,起概括段意或引领下文的作用;总结句往往在段末,起概括、总结上文的作用;过渡句一般在文章两个较大的层次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旨句的位置较为灵活,还可能反复出现,但无论在文中什么地方出现,它都是揭示文章主旨,起深化主题的作用的。
知道了这些规律,再去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就容易多了。
例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007年高考某某卷第21题。
阅读材料是叶延滨的《灯火的温情》〕请同学说说你的答案,说说你的答案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讲解:此句位于文章结尾处,是一个总结句,也可以说是一个主旨句。
该题要求“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事实上是借考查对此句的理解来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浙江201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用书
专题十|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高考真题感悟(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
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
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
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字斟句酌,笔下生辉
字斟句酌笔下生辉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写作文导入。
2.出示目标。
过渡:一句话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用词,你觉得哪些词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动词和修饰词) 托尔斯泰也认同大家的观点,那么动词有哪些重要性呢?下面我们就来重温经典,感受经典动词的魅力。
二、精雕细琢,动词初体验(一)大师佳作,经典引航过渡1:1.请一名同学读2.“排”和“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做这样的修改(排——放摸——掏、拿),你赞同吗,说说理由3.其实“排”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物心理,而“摸”符合人物处境所以使用动词时要替换改动,我想用川剧中的特效来形容——“变脸”(川剧特技,通过变脸表达内心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好,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情景来给动词变脸。
(幻灯片举例)过渡2:看来一个动词就可以点石成金了,如果用一连串的动词是不是会不同凡响呢?最近热播节目朗读者,李亚鹏朗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几乎是热泪盈眶。
请看这段经典“望父买橘”,(请一名同学读)过渡3:《背影》写作背景我赘述两句:去车站送别时家中的情况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景萧条,作者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苦心,写这篇文章时两年不见父亲,父亲大去之期不远,作者再次回忆父亲艰难买橘子,就泪流满面了。
过渡4:这段有一连串动词,你觉得哪个甚至哪些动词最能打动你?可能写出人物什么性格,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过渡5:这段话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身体肥胖而行动不便甚至艰难的特点,体现作者对父亲的心疼。
过渡6:一个动词能让人眼前一亮,一连串动词用得很妙,简直让人拍案叫绝,直呼快哉啊!过渡7:动词的使用交给大家两招:一是变脸,一是串烧。
这两个方法除了可以用来精雕动词,其实还可以用来雕琢形容词、副词、拟声词),能不能用这两招使修饰词也生辉添彩呢?请看课文《安恩和奶牛》三、描龙绣凤,修饰词添彩(一)大师佳作,经典引航过渡1:比较两段话的描写,有的词替换了,有些修饰词去掉了,你觉得原文和改后哪个好?说出你的理由(节省时间,一个语文优秀回答)过渡2:你们平时写的是前面的还是后面的?那我们就应该去“变脸”去“串烧”,变成前面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 焦 高 考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聚 焦 高 考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
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 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 更广阔的天空。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
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解析:根据第⑧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 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无“理性的经济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聚 焦 高 考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
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 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 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聚 焦 高 考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综上分析,福建高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特点如下:
1.选材范围
福建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主要以社会伦理、公共 道德、文艺理论等材料为主,选文的社会性、时效性强,一 般来说都是最近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述类文章,目的是引导考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 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
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
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目 录
语文(福建专版)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3.“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
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歌”的比较,不 理解文中重要概 10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 11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12 诗”在西周的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 念的含义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信息
请结合文本,简述“ 筛选整合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目 录
语文(福建专版)
象,②④⑤⑥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⑦段对上述普通人 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 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
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 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
聚 焦 高 考
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
”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聚 焦 高 考
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 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 “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考 题 体 验
“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 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
聚 焦 高 考
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 创 新
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 “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 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 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支持我们
的“心灵 成长”》)
社会 伦理
11
“寻常的人生”有哪两 归纳内容要点、分
12 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向度?为什么? 的观点态度
目 录
语文(福建专版)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选文
选材
题
范围
号
10
题目要求 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
聚 焦 高 考
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并且从最后一段
“也正因此”到文末可以看出,作者肯定的是与“理性的经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济人”的“现实选择”相反的“真与善”的“正”的力量。
答案:C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2.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
育出版社,1995年6月版〉本来是专业术语的“充电”,现在也
开始向一般词语转变,表达新的意义: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聚 焦 高 考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①呼和浩特的许多市民利用国庆长假抓紧学习,忙着为自己 “充电”。(《假日“充电”忙》,《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4 日第1版) ②假期,对身在江城的很多外来打工族而言,是一个绝佳的 “充电”机会。(《外来工长假“充电”》,《楚天都市报》 2001年10月7日第2版) ③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深圳人来说,国庆七天长假如何 度过,着实应当好好思量一番,选择外出旅游,是可以理解的。 但记者在这次国庆期间还看到了一番新景象:有更多的年轻人在 节日期间争分夺秒忙于“充电”。 (《深圳年轻人“国庆”忙“充电”》,《光明日报》2001年10 月7日A4版)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一、真题体验 (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聚 焦 高 考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 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 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留意。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 验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 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 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 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聚 焦 高 考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中的
“充电”只有一个义项,即“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 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这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的。从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来看,专业术语有时会发生变化,“逐渐
演变成为一般的词语”,例如“‘麻痹’‘感染’‘瘫痪’ ‘消化’等”。〈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
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筛选整合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考 题 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
选文
选材范围 题号
题目要求 下列有关先秦“诗”
考查角度
聚 焦 高 考
2010年 (《歌 与诗的 起源及 文艺理论 原始功 能异 同》)
创 新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聚 焦 高 考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
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
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 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语文(福建专版) 目 录
专题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字斟句酌,细加揣摩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演 练 专 题 冲 关
考 点 谋 略 提 升 知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