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共三篇文章:《沁园春•长沙》、《登高》和《再别康桥》。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如何读懂诗歌,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形式,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阅读技巧。

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知的诗歌《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概念: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3. 诗歌形式:讲解诗歌的格律、韵律、节奏等外在形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外在特征。

4.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内在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诗歌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诗歌的关键句子、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等阅读技巧。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的三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讨论。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形式3. 诗歌内容4. 诗歌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沁园春•长沙》赏析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创作的这首诗。

诗歌通过对长沙秋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百舸争流,急湍甚箭”象征人民的斗志昂扬。

整首诗歌情感激昂,格调高亢,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信念。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06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创作灵感来源与捕捉方法
灵感来源
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自然景象、 艺术作品等
捕捉方法
日记记录、瞬间感受、关键词联想、 意象描绘等
写作技巧指导:构思、立意、表达
构思
明确主题,选择合适的形 式和风格,进行整体布局
立意
挖掘深层含义,表达独特 见解,体现个性风格
表达
运用修辞手法,锤炼语言, 注重音韵和节奏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作品展示
朗诵、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
评价标准
内容深刻、构思新颖、语言优美、表达生动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展现了苏
轼的豁达和乐观。
现代经典诗歌选读
1 2 3
徐志摩《再别康桥》 以康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美好 时光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慨。
舒婷《致橡树》 通过对橡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 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细腻和坚 韧。
04
03
诗歌基本元素解读
意象、意境与象征手法
意象
诗歌中通过具体物象表现抽象情感或观念的艺 术手法。如“月亮”常代表思念,“柳”象征 离别。
意境
诗人通过意象创造出的整体艺术氛围,使读者 产生情感共鸣。如“枯藤老树昏鸦”营造出孤 寂、凄凉的意境。
象征手法
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寄托诗人深层的 情感或理念。如“梅花香自苦寒来”象征坚韧 不拔的品质。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之如何读懂诗歌【教学目的】1、明确《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2、明确诗歌鉴赏三步骤。

3、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意象,体味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三、如何读懂诗歌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题干: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例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例2、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思考: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亭,话别之所;夜,启行之时;江,分手之处;送别,提示题材,交代事件,暗示情感(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分别后的孤寂与怅惘。

)(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

高三诗歌阅读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诗歌的诗句或者朗诵一些优秀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节奏和韵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和意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导学生如何从这些方面去理解和鉴赏诗歌。

3. 分析。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去理解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4. 练习。

让学生阅读若干首诗歌,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诗句、音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2.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3. 诗歌朗诵。

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诗歌教学的目标得到了达成。

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冷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创设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完整版读懂诗歌教案

完整版读懂诗歌教案

完整版读懂诗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诗歌欣赏”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钱塘湖春行》三首古典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学会运用现代文解读古典诗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把握和现代文解读。

教学重点:三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三首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学习:a. 学生自读三首诗歌,理解诗歌基本内容;b.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c. 分析三首诗歌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d. 逐句解析诗歌,指导学生运用现代文解读古典诗歌。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鉴赏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诗歌鉴赏题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读懂诗歌2. 板书内容:a. 三首诗歌的、作者;b. 诗歌背景、意境;c. 诗歌重点词语、句式;d. 诗歌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取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歌,进行现代文解读;b. 比较分析三首诗歌的异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b.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 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深入了解诗歌背景,提高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把握;2. 现代文解读能力的培养;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如何读懂诗歌》这一主题,教材选用《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第3章“诗歌的解读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结构、意象与隐喻的运用、节奏与韵律的感知、情感与哲理的探索,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能够分析并感受诗歌中的意象、隐喻和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隐喻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的准确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结构分析、意象解读、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诗歌中如何表达自然之美。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通过例诗解析意象与隐喻的运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一首经典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逐步剖析其节奏、韵律、意象和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结构分析,讨论并分享感受。

5. 情感体验(10分钟)学生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人的情感,分享体验。

6. 文化背景探索(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解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要求:详细标注诗歌的结构、意象、隐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意象:以“土地”、“河流”、“风”等自然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隐喻:将“我”比喻为一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展现对祖国的热爱。

2. 作业提交:课后第二天,以书面形式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诗歌分析。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结构与手法。

2. 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情感,领略诗歌意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理解,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知识的掌握,诗歌结构及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a.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b. 以一首诗为例,解析其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手法。

c. 通过讨论和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与手法,体会情感与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a. 定义与特点b. 结构与手法2. 诗歌的情感与意境3.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写出其结构与手法,以及自己的感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后,进行批改和讲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现代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批改与讲评。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诗歌情感与意境理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如朗读、讨论、对比分析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九单元“诗歌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为《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意境、韵律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和《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分析、品味诗歌意境和韵律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韵律的分析。

重点:掌握《登鹳雀楼》和《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背景、意境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登鹳雀楼》和《钱塘湖春行》两首古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创作意图。

3. 诗歌解析:a. 逐句解析《登鹳雀楼》,分析诗句中的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b. 讲解《钱塘湖春行》的韵律特点,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解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诗歌鉴赏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登鹳雀楼》与《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2. 板书内容:a. 《登鹳雀楼》:背景、意境、意象、哲理。

b. 《钱塘湖春行》:背景、韵律、意境、自然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结合所学,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b. 请从韵律角度分析《钱塘湖春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导言: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读懂诗歌并理解其内涵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诗歌,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步骤和技巧,以读懂诗歌教案。

一、了解基本诗歌元素在读懂诗歌教案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诗歌元素,这对于理解和解读诗歌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如韵律、格律、节奏和节拍等基本元素。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元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二、分析诗歌语言和意象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词语和意象,并对其进行解读。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语言和意象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三、关注诗歌结构和形式诗歌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这也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和戏剧诗等,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诗歌的行、节和段等结构组成部分,并分析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探索诗歌背景和文化背景诗歌往往是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作品,因此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读懂诗歌教案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研究诗人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五、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参加诗歌解读课程或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在这些课程或活动中,学生可以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课程或活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诗歌资源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诗歌。

六、多读多练最后,要想真正读懂诗歌教案,多读多练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诗歌,并进行多次阅读和解读。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诗歌欣赏”,具体内容为《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诗的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韵律、意象等,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诗句,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5分钟)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b. 讲解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意义。

c. 逐句解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40分钟)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题示范,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方法。

(20分钟)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

(15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知识:节奏、韵律、意象、修辞手法。

2.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诗句解读。

3. 例题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阐述其表达的意义。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诗歌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诗歌教学可能是比较困难和抽象的任务。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读懂诗歌教案,并提供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指导。

首先,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对于读懂诗歌教案至关重要。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和语言风格。

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基本要素,例如韵律、节奏和词汇选择。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分析诗歌。

其次,有效使用注释和解释对于理解诗歌教案至关重要。

教案通常会提供一些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解释和注释。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这些注释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背后的含义。

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字典和其他参考资料来解释诗歌中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

第三,尝试模仿和创作诗歌是读懂诗歌教案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模仿诗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类似的语言和韵律来创作自己的诗歌,这将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积极参与诗歌教学活动也是读懂诗歌教案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朗读和解释来积极参与诗歌教学活动。

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诗歌分析和阅读能力。

此外,提高阅读诗歌的技巧也是读懂诗歌教案的重要因素。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诗歌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并尝试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按句读、按段节奏读或者默读。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最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读懂诗歌教案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来集中精力阅读和理解诗歌。

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噪音和干扰,以便更好地专注于诗歌的阅读和理解。

总结而言,读懂诗歌教案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指导。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有效使用注释和解释,尝试模仿和创作诗歌,积极参与诗歌教学活动,提高阅读技巧以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是帮助学生读懂诗歌教案的关键。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本节课将围绕这三首古诗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2. 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2. 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掌握欣赏古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 讲解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讲解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4.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文,教师进行指导;5. 练习与互动: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6. 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2. 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3. 请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做好准备;2.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王昌龄、王维、王翰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拓展知识面;3.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其他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唐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资料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资料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资料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选读》第二章,主要包括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甫的《春望》等经典诗歌。

这些诗歌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通过深入解读这些作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深层次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和展示古代绘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2. 诗歌讲解:对选定的诗歌进行逐句解析,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结构和修辞手法;3. 鉴赏技巧讲解:介绍阅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4. 实例分析:以《如梦令》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分析;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作者、主要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诗歌的基本特点。

七、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诗歌,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技巧进行分析;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简要的解读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诗歌创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十分钟看懂诗歌: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十分钟看懂诗歌: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在十分钟内让大家轻松掌握这份教案。

这份教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

以下将分别进行讲解。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听、说、读、写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二是理解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基本的音韵和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欣赏诗歌时能够主动感受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
1、诗歌的语言翻译和解释,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重点讲解和讲解。

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并在欣赏诗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流程
1、热身环节
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热身活动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语感。

比如将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单词或场景显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读出来或者快速形成一个故事。

2、课堂展示
让学生听教师讲解这首诗歌的背景和内容,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这首诗歌,帮助他们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课本的练习来让学生掌握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比如可以让学生画图或者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课后练习
在课后,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相关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的详细介绍。

在学习诗歌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诗歌的音韵和词汇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情感体验。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教材第五章“情感的抒发与意象的捕捉”。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掌握捕捉意象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捕捉意象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美。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意象的捕捉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诗歌案例、录音机。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播放《再别康桥》朗诵,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情感表达、意象捕捉的方法,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过程细节:a. 教师讲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b. 教师展示意象捕捉的方法,如观察、联想等。

c. 教师分析《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诗歌案例,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过程细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如何读懂诗歌2. 内容:a. 诗歌情感表达:比喻、拟人等b. 意象捕捉方法:观察、联想等c. 诗歌节奏与韵律:朗读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诗歌情感、意象等,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象的捕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1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二章“诗歌阅读与欣赏”,第一节《如何读懂诗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这首诗歌时,有什么感受?能描绘一下你们心中的画面吗?”2. 讲解诗歌阅读方法: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然后讲解如何通过分析这些方面来读懂诗歌。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静夜思》,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并解释这些元素在诗歌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分析,讨论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5. 课堂互动: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何读懂诗歌:1. 分析意象2. 理解情感3. 把握节奏4. 感受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写出诗歌的意象、情感、节奏和韵律。

2. 答案:(答案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异,只需体现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掌握了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诗歌欣赏”。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意象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现代诗和古诗的对比分析,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深入解读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格式。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和运用。

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到诗意,自然过渡到诗歌欣赏的学习。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对比分析现代诗和古诗的特点。

以《再别康桥》和《月夜忆舍弟》为例,详细解读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指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难点和技巧,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知识韵律节奏格式2. 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意象运用3. 诗歌的情感表达抒情手法情感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仿写一首诗歌,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 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无固定答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邀请诗人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过程。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
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
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例2: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

“寻”与“不遇”,含蓄之极。

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

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全国Ⅱ卷)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
鸟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例4: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3、读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例5: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6: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

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

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4、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
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例7:(全国卷3)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例8:汴河曲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

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5、明典故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

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9: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

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6、抓尾句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例10:(上海卷)壬辰寒食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