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诠释言语幽默的理解过程——以《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为例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_老友记_中的幽默
交际双方所处的认知环境(c o g n i t i v e environment)的认识。
交际成功与否看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是否达到互明的效果。
所谓的认知环境即语境(context),又称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是语言交际双的前提。
这里的语境不仅仅指上下文和说话时的社交环境.还包括双方的各种期待、设想、信念、记忆等。
因此.语境假设并非是固定个变的[4]。
关联理论不仅使用认知环境来代替以前的语境等说法,而且指出一个人不仅对他所处的实际语境能有所了解,而且还具备一种认知环境的能力,这两者加在一起叫做听话人的“总的认知环境”(total cognitive environment),这种总的认知环境,对不同的听话人总不等[3]。
这是因为听话人之间存在许多个体性差异,他们的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 词汇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 和百科信息(encyclopedic information)是不尽相同的。
既然不同主体对环境的认知存在差异,那怎样才能达成成功的交际呢?这就需要靠双方的互明机制(mutual-manifest)。
也就是说双方都努力使自己的话语清楚明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从而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做出共同的认知和推理。
虽然互明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个体差异,明白程度却是有区别的。
因而交际能否成功进行依靠听话者对说话人所说话语的明白度。
有时正是因为听话人没有明白说话人意图而产生幽默效果。
2.幽默中的交际主体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存在两个交际主体,即交际者(communicator)和交际对象(audience)。
他们有各自的分工又互相合作,推动交际的进程。
说话人是信息源,给出示意,听话人是交际目标,对说话者的话语进行推理,做出回应,从而获得交际效果。
同时,交际双方也共同遵循关联的原则进行合作,即说话人保证话语与议题关联,而听话者也应尽力理解说话者意图。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文档资料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摘 要: 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美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与传统翻译不同。
本文以《老友记》为例,将美剧中的言语幽 默分为四大类,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类幽默的翻译方法。
过分析得到结论, 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 中译者对目标观众认知环境的补充和完善起着关键性作用, 适当有效的认知环境能够帮助目标观众迅速建立起最佳关联, 到语境效果,从而享受幽默。
、引言关联理论是由 Sperber 和 Wilson 于 1986 年在其著作《关联:交际与认知》 中提出来的。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 过程,明示一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交 际是一个明确的示意过程, 即交际时说话人通过做出明示刺激行 为,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 然而从听话人的角度,交际又是一个 推理过程,说话人借助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 进行认知推理行为, 从而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根据关联原则, 任何一个交际行 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设或期待, 听者试图以最小的认知努 力获得最强的语境效果,以此推导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关联理论中提到了“语境”这一概念, 关联理论认为, 话语Wilson , 2001),“‘语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心理建因为 的“语境”是“用于理解话语的一系列前提”Sperber &构,是听话者关于这个世界的一系列假定和设想”(Sperber & Wilson ,2001)。
“语境”可以称为认知环境,包含许多外部因素,但是着重点在于说话者提供的信息和听话者能否理解该信息的心理可行性。
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潜在地包含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易被察觉的外在信息,也可能储存在大脑中而看不见。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境”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它包括了由人类大脑所创造的几乎所有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外部信息和正在处理的话语,例如对未来科学的设想、宗教信仰、有关轶事趣闻的记忆,等等,这些“语境”都在理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人类语言交流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一直备受关注。
而从语域理论的角度研究幽默,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以经典美剧《老友记》为例,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幽默的产生机制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二、语域理论概述语域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交际场合中的使用和变化。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受到语域的影响,而语域是由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交际目的、交际话题、交际场合等多个因素构成的。
因此,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意义。
三、《老友记》中的幽默产生机制《老友记》是一部经典的情景喜剧,其幽默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准的语言运用和恰如其分的语域转换。
剧中的角色们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不同的语言,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语域,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幽默元素。
在《老友记》中,幽默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几种语域转换有关:1. 正式与非正式语域的转换:剧中角色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的语言使用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语言带来的乐趣。
2. 日常用语与俚语的转换:剧中角色在使用日常用语的同时,也经常使用俚语和口语化表达。
这种语言的灵活运用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不同角色间的语域差异: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使得角色间的交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四、《老友记》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以《老友记》中的一集为例,几个好友在一起庆祝乔伊的生日。
在这一场景中,幽默元素层出不穷。
当问及乔伊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他回答说想要一个“脱口秀的门票”。
这里就涉及到了正式与非正式语域的转换以及日常用语与俚语的转换。
一方面,乔伊的回答打破了常规的生日礼物选择,让人感到意外;另一方面,他使用的“脱口秀的门票”这一俚语又让人感到亲切和幽默。
这种语域的转换和语言的灵活运用共同构成了这一场景的幽默效果。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人类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多种多样。
语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幽默的生成与解读。
本文以热门美剧《老友记》为例,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幽默的产生机制及其在特定语境下的表现。
二、语域理论概述语域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下的使用。
它认为语言的使用受到语境的制约,不同语境下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会有所不同。
因此,幽默的产生往往与特定语域下的语言表达方式、语境和交际目的密切相关。
三、《老友记》中的幽默表现《老友记》是一部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喜剧,其幽默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对话、情节到角色设定都充满了幽默元素。
在语域理论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幽默表现:1. 口语化语域《老友记》中的对话多采用日常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种语域下的幽默往往来源于对日常用语的不合常规使用,或者是对常用表达方式的反讽和夸张。
如角色间的调侃、打趣,常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产生幽默效果。
2. 情境化语域情境化语域指的是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
在《老友记》中,不同情境下的对话和情节常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比如,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尴尬局面时,角色们的反应和对话往往带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成分,让人在笑声中反思生活。
3. 文化语域《老友记》中的幽默也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特点,如对个人主义、友情、家庭等价值观的展现。
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剧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更加生动有趣,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四、幽默的产生机制从语域理论的角度来看,幽默的产生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语境偏离幽默往往产生于对语境的偏离和突破。
在《老友记》中,这种偏离常常表现在对话的突然转折、情节的出乎意料等方面。
2. 语言游戏通过玩弄语言游戏,如双关、反讽、夸张等手法,可以在特定语域下产生幽默效果。
3. 文化共鸣幽默往往建立在文化共鸣的基础上。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e by Tao Yuanming3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评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之破灭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5 中文菜名英译的失误与分析6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7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8 On Wisdom of T 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9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0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1 论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12 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eech Act13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14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5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16 A Tentative Study on Metaphor Translations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17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18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19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20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21 日用品广告语言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22 大学生英语听力两种辅助活动实证研究23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24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25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26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27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28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29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30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3132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33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34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 o the Lighthouse35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36 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37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38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39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40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41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42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43 浅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4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45 用合作原则分析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会话含义46 英语中的汉语词汇47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48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49 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50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51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52 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53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54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55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 Island Literature from Lord of the Flies56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57 从莎翁作品透视伊丽莎白时期女性社会地位58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59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60 On Allan Poe’s Application of Gothic Ele ments and His Breakthroughs — Through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61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62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63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64 Olympic Economy65 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66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67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餐菜单的英译68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对比69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70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71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72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73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74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75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76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77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78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79 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80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81 归化和异化在汉语歇后语翻译中的应用82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83 谈双关语的翻译84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85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86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87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88 海明威的矛盾性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89 论性别歧视90 英语高尔夫新闻中隐喻的认知分析91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92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93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94 论英汉翻译过程95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96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97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98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99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100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101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102 中美人际关系分析103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104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105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106 论被动句的翻译107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108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109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110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111 论《喜福会》中家庭观的中西差异112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13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114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115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116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117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118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119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120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121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122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123 论功能对等原则下的商标翻译124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125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26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12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28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129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130 苔丝的反叛精神131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132 网络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研究133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34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135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36 语言变体的翻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汉译本的比较137 Influen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n Ezra Pound138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139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140 论《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性与和谐性141 英语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142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143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44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145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146 比较中美民事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147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48 流行语的翻译149 中西称谓文化的对比研究150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151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Grapes of Wrath152 礼貌原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15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154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55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5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人物象征主义的运用157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15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159 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160 《荆棘鸟》之宗教观161 从“硬汉”角度分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皮拉尔162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163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164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文化差异165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 166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167 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168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169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170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171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172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173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174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175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176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177 从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呼啸山庄》178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179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80 A Humanistic Study on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181 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82 试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83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184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185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186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187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188189 浅谈英汉人体部位的隐喻190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91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192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93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194 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195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196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197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98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199 论《少奶奶的扇子》中的扇子200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电视情景喜剧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_以_老友记_为例
1998:56-57;林爱民,2007:13-15)。而我国 对电视情景喜剧的推介研究也始见于1993年《中 国戏剧》第11期范新宇所写的《<我爱我家>剧组 采访散记“家”里的名堂情景喜剧——话剧与电 视剧两种艺术的极好结合方式》。由于电视情景 喜剧在我国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喜爱,对它进行研 究显得很有必要。
M o n i c a用郊狼驱赶弱狼来比喻朋友破坏她 和男朋友的关系,确实让人捧腹。
解读幽默的时候把幽默文本分成两部分,即 前文和妙语句,前文是那些为幽默做铺垫作用的 句子,而妙语句则是那些真正让观众发笑的句 子。笔者发现,这些能够被大多数学生成功解读 的幽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前文和妙语句相关 性不直接,关联性不是很强,但学生在接收到幽 默话语之后仍然可以通过付出部分额外的努力就 可以获得消解两者矛盾的最佳信息。
根据Ta f l i n g e r(1996)、H a r t l e y(2001)、 F e u e r(2001)、B a k e r(2003)等众多学者的 研究,电视情景喜剧的重要特点之一及其广 受电视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幽默。 Pocheptsov(1981: 106-107)把幽默分为情景幽 默和言语幽默两类,本文研究的是后者,即电视 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从现有文献看,我国学 者在运用语言学理论对电视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 默进行研究时,主要是围绕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3.1 被解读的幽默
在对收回来的学生反应表进行仔细的分析
后,笔者发现,能够被学生解读的幽默主要有以
下这些类型:
(1)自嘲型,即剧中角色对自己的某些行 为进行的嘲讽。例如:
[1]Rachel: (carrying a tray of drinks) Alright, don’t tell me… And an iced tea. I’m getting pretty good at this! (Episode 3, Season 1)
言语行为理论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言语行为理论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语言行为理论是言语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如何产生、促进、控制和维护社会关系的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言语行为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人们之间通过言语表达来进行交流,以影响彼此的思想和行为。
本文将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以探讨它们在构建友谊关系中的作用。
《老友记》是一部美国喜剧电视剧,讲述了六个朋友在纽约市的生活。
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言语幽默也是他们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之间大量使用言语幽默,以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想法,改变彼此的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流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言语表达的功能是交流的媒介,通过它可以影响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言语幽默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双方的关系,促进友谊的建立。
在《老友记》中,角色之间的言语幽默是他们之间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之间的言语幽默不仅可以消除紧张的气氛,还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例如,在一集中,罗斯对菲比说,“你看起来很棒,你甚至可以在滑雪场上打滑板。
”菲比回答:“我可以打滑雪,但是滑雪场的服务员会说你在打滑板。
”这一幽默的对话不仅可以消除一时的尴尬,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之间的友谊。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幽默是一种有效的言语行为,可以调节、维护和推动社会关系的发展。
在《老友记》中,角色之间的言语幽默不仅可以消除紧张的气氛,还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言语幽默可以建立友谊,促进双方之间的任,增强友谊,从而提高友谊的持久性。
综上所述,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幽默是一种有效的言语行为,可以调节、维护和推动社会关系的发展。
《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是六个朋友之间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之间大量使用言语幽默,以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想法,改变彼此的行为,增进友谊,促进双方之间的任,增强友谊,从而提高友谊的持久性。
《2024年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范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篇一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和传播机制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语域理论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幽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以美剧《老友记》为例,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幽默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
二、语域理论概述语域理论是指在不同社会语境下,语言使用的变化和差异。
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要素,即语言使用时的场合、方式和对象。
在不同的语域中,语言的功能和表达方式都会有所变化,这也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三、《老友记》中的幽默分析1. 语场下的幽默《老友记》的语场主要是在一个友情的社交圈内,通过描述六个好友之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变化来展现幽默。
在特定的语场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往往具有特定的主题和情境,这种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例如,在某一集中,乔伊(Joey)和瑞秋(Rachel)争论谁是更好的演员时,两人都用各种夸大的言辞来证明自己的演技。
由于语场的特定性,这种争论既显得幽默又不失为情节发展的一部分。
2. 语式下的幽默《老友记》的对话形式多样,包括口语、书面语、俚语等。
不同的语式在表达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也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例如,剧中人物经常使用夸张、比喻、反讽等修辞手法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3. 语旨下的幽默在《老友记》中,人物之间的亲疏关系和互动方式都为幽默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例如,在某一集中,罗斯(Ross)向瑞秋表白时被拒绝后,罗斯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在特定语旨下的表达方式既让人感到心酸又觉得好笑。
四、《老友记》中幽默的传播机制《老友记》中的幽默不仅在剧情内部传播,还通过观众之间的分享和讨论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
这种传播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剧情内部的情节发展来传播幽默;二是通过观众之间的分享和讨论来扩大幽默的影响力。
此外,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也为《老友记》中的幽默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美国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顺应关联性的分析——以《老友记》中言语幽默为例
摘要作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幽默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幽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
幽默,作为一种独具学术价值的交际方式,长久以来一直受到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者开始了他们从语用学角度对幽默现象进行的探索,即研究在具体的语境下幽默的动态交际过程。
顺应这一趋势,本文在顺应-关联模式这一理论框架下,对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和理解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这一模式的解释力和描写力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情景喜剧发源于美国,作为一种广受观众欢迎的喜剧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言语幽默作为其营造喜剧效果的手段。
众多经典作品的出现,也使美国情景喜剧成为了情景喜剧的代名词。
在众多剧集中,《老友记》堪称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美国情景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其中随处可见的诙谐幽默的对白也使它成为本文语料来源的首选。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
由此,本文提出融合两者成为统一整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引入一个能够为言语交际行为提供系统而合理描述的理论框架,即顺应-关联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观点有:第一,话语交际是一个以关联性为前提的过程。
第二,交际者的关联假设决定其对于特定语言的选择。
第三,顺应关联是语境成分和语言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
第四,顺应关联也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过程。
通过对选自《老友记》的幽默语料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美国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进行了阐述,最终得出幽默交际是一个顺应关联过程的结论,即交际者顺应语境因素为实现最佳关联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顺应-关联模式吸收了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精髓并将之融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具有强大的描述力和解释力。
这一模式涵盖了话语交际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为幽默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本文从顺因关联这一前人较少涉及的角度对幽默行为进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促进III了幽默研究的发展。
关联理论视角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起. 说这样 大家都在一起 感觉很好 . 穿着 浴袍的 J o e v 没穿 正式 的衣 服 自然 觉 得 很 不舒 服 . 所 以 故 意 说 如 果 每个 人 都 像 他 一 样 只 穿 着 内 衣就 更 好 了 从 关 联 理 论 的 角度 出发 . 反讽 都 是 听话 人 为 了 回应 说 话 人 荒 唐 可 笑 的 观点 或 做 法 . 故 意说 出一 些 不 合 时 宜 的话 语 引 起 听话 人 思 考 。J o e y用 “ 那就更好了” 表 达 心 中不 文
学
关联理论 视角下 老友记 中的雷语豳默
周 静 王 斌
( 上 海理 工 大学 外语 学院 )
摘 要: 本 论 文从 关联 理 论 的视 角 下分 析 美 国情 景 喜 该骗 R a c h e l 她 们 买 了什 么 东 西 .她 只好 找 了 一 个 和
关键词 : 关联 理 论 《 老 友 记 》 言 语 幽 默
引 言
一
《 老友记》 中修 辞 反 讽 产 生 的 幽 默 :
J o e y : Wh a t ’ S g o i n g o n ?
Mo n i c a : No t h i n g . I i u s t t h i n k i t ’ s n i c e w h e n we ’ r e a l l h e r e t o g e t h e r .
、
《 老友记》 ( F r i e n d s ) , 又作《 六人行 》 , 是 一 部 美 国
幽 默 情 景 喜剧 . 该 情 景 喜 剧 的 言 语 对 白主 要 为 非 正 式 言语 对话 。 语 言幽默 、 生动 , 运 用 了 大量 熟 语 、 俚语等 。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作者:公海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以关联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对《老友记》中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加以解读,最后得出关联理论对幽默的解释力。
一、引言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以独特的幽默机制,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幽默借助的主要交流媒介区分,幽默可以分为非言语幽默和言语幽默。
非言语幽默指那些不需要借助语言工具向人们传递幽默信息的幽默手段。
言语幽默是同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应用的语言形式,以及相关的语境密不可分。
”便于研究,本文只关注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的解释力。
二、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提出为研究人类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类的交际行为。
关联理论强调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不断寻求与会话相关的信息,以便推断出说话者的真实含义。
(一)认知语境语境在解读人类交际行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关联理论对语境也给予了厚爱。
但关联理论中的语境与我们所熟悉的语境有所不用。
关联理论中提出的语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指语篇内上下文的语境,更强调交际过程中人们对所给信息做出的假设和推理,并随着新信息的出现做出调整。
在交际中,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假设,形成认知语境;随着交际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听话人会获取新信息,这些信息会改变之前的假设,之前的认知语境也会随之改变。
(二)明示-推理模式Sperber和Wilson认为,当说话人提供证据(明示),表明希望传递某一意图,而听话者据此推断出该意图时,推理交际获得成功。
“交际是一种保证取得关联的明示行为,对听话人来说,交际就是一个识别说话人意图的推理过程,以扩大双方的相互认知环境。
”因此,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人的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双向过程。
(三)关联原则关联理论基于关联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
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在日常生活中,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能够引发人们的欢笑,减轻压力,增强人际关系。
然而,幽默并非总是明明白白的,有时它可能带有乖讹和消解的成分,让人们感到困惑。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幽默乖讹和消解进行分析,探讨其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案。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人们在交际中通过示意和推理来理解对方的意图。
在幽默交际中,乖讹和消解往往是一种策略,通过打破常规的逻辑和语境,制造出意外和幽默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幽默乖讹和消解的现象,我们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定义。
幽默乖讹指的是在交际中故意违反逻辑或语义规则,造成意外和幽默效果的语言现象。
而幽默消解则是指通过化解争端、化解紧张气氛等手段来达到幽默效果的语言现象。
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幽默乖讹和消解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故意违反关联原则。
为了制造出意外和幽默效果,说话者可能会故意违反关联原则,让听众在理解话语时感到困惑,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解释来解开困惑,从而引发幽默。
语境的巧妙运用。
在幽默交际中,说话者常常会利用语境的差异来制造乖讹和消解。
通过巧妙地改变语境,说话者可以让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下产生意外和幽默效果。
文化背景的运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幽默乖讹和消解往往会产生更强烈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幽默乖讹和消解在不同领域和人群中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证研究来进行探讨:影视作品中的幽默乖讹和消解。
在影视作品中,幽默乖讹和消解常常被用来制造出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
例如,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就运用了大量的幽默乖讹和消解,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
社交媒体中的幽默乖讹和消解。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会用一些乖讹和消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情感。
例如,“今天天气哈哈哈”这句话虽然有些乖讹,但却能很好地表达出人们对于晴朗天气的愉悦心情。
教学中的幽默乖讹和消解。
关联理论视域下《老友记》中言语幽默认知解读(DOC)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关联理论视域下《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2012年6月GRADUATION THESIS(Grade 2008)A RELEV ANCE-THEORETICAL APPROACHTO VERBAL HUMOR IN FRIENDS关联理论视域下《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摘要幽默在社会交际中可以化解矛盾,增进友情,平添生活乐趣。
“从幽默借助的主要交流媒介区分,幽默可以分为非言语幽默和言语幽默。
非言语幽默指那些不需要借助语言工具向人们传递幽默信息的幽默手段。
言语幽默是同幽默发出者、接受者、应用的语言形式,以及相关的语境密不可分。
”本文主要对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
回顾以往对情景喜剧中幽默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语篇分析,外语教学、跨文化研究等领域。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关联理论,该理论为幽默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文尝试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框架,同时以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剧本台词为语料来源,对曾风靡整个美国的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对其幽默策略的分析,研究幽默的产生机制。
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关联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认知环境与互明,明示推理及关联原则。
这些概念的阐述对理解本文的分析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介绍理解和分析幽默产生策略的方法,这部分是第三部分的一个重要铺垫,只有理解了幽默产生的策略,才能理解第三部分的分析过程。
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幽默产生的过程,同时总结出了幽默产生的分析模式。
关键词:关联理论;言语幽默;幽默策略;幽默效果A RELEV ANCE-THEORETICAL APPROACH TOVERBAL HUMOR IN FRIENDSABSTRACTThe humor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can resolve conflicts, promote friendship, and add the enjoyment to life. "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main communication medium, humor can be divided into non-verbal humor and verbal humor. Non-verbal humor means people transfer humor without languages. Verbal humo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orms of language that the sender and recipient used, and context of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ims at analyzing the verbal humor in the U.S. sitcom" Friends ".Reviewing the past studies of the sitcom humor, we found that these studies are mostly confined to textual analy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Sperber and Wilson, i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put forward the relevance theory. The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or. This paper base on the theory and take the transcript of sitcom Friends as the data sources to analysis the verbal humor in the sitcom Friends which had swept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descriptive method and deals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important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 including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Mutual Manifestness, Ostensive –inferential, and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concept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alysis proces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wa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sis the strategy of humor production. This part is essentially a foreshadowing of the third part, only understanding the humor strategy, can we understand the analysis instance. The third pa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which focuses to elaborate humor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ums up the analysis mode of humor production.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verbal humor; humor strategy; humorous effectContentsIntroduction (1)1 Relevance Theory (3)1.1 Defini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3)1.2 Principle of Relevance (3)1.3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Mutual Manifestness (4)1.4 Ostensive –inferential (4)2 Relevance Theory Account of Humor Production Strategies (5)2.1 Suspense of Conversational Background (5)2.2 Deliberate Twisting of the Context (5)2.3 Cognitive Environment (5)2.4 Surplus of Information (6)3 A Relevance-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7)3.1Creating Humor by Suspense of Conversational Background (7)3.2 Creating Humor by Deliberate Twisting of the Context (8)3.3 Creating Humor by Inconsistent Cognitive Environment (8)3.4 Creating Humor by Surplus of Information (9)Conclusion (11)Bibliography (12)Acknowledgements (13)IntroductionHumor as a general phenomenon in communication has been loved by the people. No one can ignore the power of humor, because it can give us a sense of joy and happiness in our frustration. As a way of entertainment, humor makes the life more colorful.Humor research has been sought after by scholars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aesthetics,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The study of humor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ime of Aristotle(384-322 B.C.)and Freud(1856-1939).Notable studies on humor have been undertaken by Aristotle in The Poetics and Freud in Joke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Unconscious.As a television program, sitcom especially American sitcom has been sweeping the world.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s is the "Friends." The humor effect in comedy is achieved through verbal and non-verbal forms of humor.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humor in the sitcom is still relatively less. In the past, scholars often use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to interpret the humor, but the use of relevance theory is very few to analyze sitcomThis paper wi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study the verbal humor in the sitcom "Friends". Relevance Theory was put forward by Sperber and Wilson (1986, 1995) in the book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In this book, Sperber and Wilson proposed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general view of human cognition,which means human attention and thinking is unconscious tending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s to draw someone’s attention, hence it is implied that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ed is relevant. Sperber and Wilson suggest that all human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is a “ostensive-inferential”cognitive process. Relevant Theory tells us that “Human cognition tends to be gear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 And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and analyze the strategy of verbal humor, with examples to study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Ostensive –inferential process in order to find the mechanism of the humorous effect production, thus proving the strong explanatorypower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to humor.1 Relevance TheoryThis section Mainly introduce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 concluding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Theory,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Mutual Manifestness,and Ostensive –inferential.1.1 Definition of Relevance TheoryRelevance Theory was put forward by Sperber and Wilson (1986, 1995) in the book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which present a new approach to study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a general view of human cognition. That is, human attention and thought voluntarily turn to the information which seems relevant. In other words, human verbal communication is considered as ostensive-inferential cognitive process and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Sperber and Wilson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which is applied to interpret the proces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in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humorous utterances.1.2 Principle of RelevanceThe first principle of Relevance Theory is named the Cognitive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Human cognition tends to be gear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The second principle of relevance theory is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 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In other words, human cognition is based on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 and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the optimal relevance.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 means to pay the minimum possible effort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contextual effects, and optimal relevance means to pay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efforts to obtain sufficient contextual effect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both sides ten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combined with the context to find optimal relevanc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1.3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Mutual Manifestnessknows a series of facts or assumptions. Mutual Manifestness is the information or facts which both sides understand.Cognitive environment means context, also known as contextual assumptions. Context in Relevance Theo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xt we knew before, here the context is a dynamic process. The "context" mentioned in the relevance theory means not simply the preceding linguistic text, or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utterance takes place, but a set of assumptions brought to bear in arriving at the intended interpretation. So it is also called "contextual assumptions", including a variety of expectations, ideas, beliefs, memories, etc.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people make assumptions and reasoning through the given informa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information, people will be adjusted to the assumption before. People never share wholly the same cognitive environment, Bu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is an intersection of two people's total environments, as the same facts and assumptions may be manifested in both of the two people's cognitive environments.1.4 Ostensive –inferentialSperber and Wilson define the ostensive –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as follows: “the communicator produces a stimulus which makes it mutually manifest to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that the communicator intends. By means of this stimulus, to make manifest or more manifest to the audience a set of assumptions.”That means communication is a process of ostensive –inferential which introduce informative intention and communicative intent. From the speaker's point of view,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is to show his informative intent. F rom the hearer’s point of view, communication is a reasoning process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The reasoning is based on th e speaker’s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such as words, and combined with contextual assumptions informing th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t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humor strategies in sitcom Friends, but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research the following four kinds, which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of humor.2.1 Suspense of Conversational BackgroundSuspense of conversational background means the speaker begins with a statement or some events without telling the foundation of his reasoning. This statement or event makes the hearer to seek for the contextual assump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hearer assumes that the speaker has made a statement in keeping with the standard of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During the course of looking for the concealed contextual assumptions or sometimes called the truth-conditions of the statement, the hearer's cognition tends to fit for maximally relevant ones. But the result uncovered is in contrast with his expectation, then will make people feel funny and amused.2.2 Deliberate Twisting of the ContextDeliberate twisting of the context means that a speaker intends to mean A and the hearer also knows that the speaker means A but deliberately misunderstand it for B. On the basis of Relevance Theory, the hearer purposely gives up the contextual assumption of maximally relevance, but chooses the less relevant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his particular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Deliberate twisting of the context is completely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theory, creating the humor effects.2.3 Cognitive EnvironmentTo understand the utterances correctly, the people inferences are to be made often based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utterances and context, and Relying on the two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theory to ensure inferences will be made correct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which consists of logical knowledge, encyclopedic knowledge and lexical knowledge. However,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cognitive structures and cognitive ability; therefore people will give a different in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For instance, compared with adults, children are likely to have less lexical or encyclopedic knowledg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ir interpretation towards the same thing will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dults.2.4 Surplus of InformationIn real communication, people are apt to be simple and economical.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the speaker aims to achieve enough contextual effects as little processing effort as possible. This means that speaker must imagine the hearer's contextual resources process. These assumptions generally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way he communicates his message. In another word, every rigorous speaker, who is going to pursue optimal relevance, must make a right decision on the clarity of his message. Nevertheless, if a speaker makes his utterance more specific or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 for the hearer to immediately access the intended contextual assumptions, he could easily to get some added contextual effects to achieve humorous effect (such as, to find an excuse, to imply something or only to have fun).3 A Relevance-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This section mainly descript how dose the humorous effect produce, combined with some examples to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process of humor production.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ection of this paper.3.1Creating Humor by Suspense of Conversational BackgroundExample 1:(Monica's going out with Alan seems going pretty good.)Joey: So when do we get to meet the guy?Monica: Let's see, today's Monday... Never.Following the logic of "Let's see, today's Monday...", majority of the audience are likely to believe a date to meet Monica's boyfriend will virtually be decided, because under such situation that contextual assumption is the maximally relevant one. Just until the very moment the audience hears the word "Never", people know something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we considered. Continuing seeking for relevance,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Monica is artful and subtle. She is very likely to have predicted that we audience tend to search for maximal relevance whenever we talked to. So she consciously leads us to believe in one thing which need little processing effort, even though the result is conversely. Considering all of the contextual assumptions, we know we are being fooled by Monica. But it is doubtful anyone would be angry with this. However, What is more likely is that we blame ourselves for not seeing this artfulness and laugh about it. Obviously, in this example we can see, Monica intentionally transfer of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by violating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so the answer is humorous, contrary to the audience’s cognitive assumptions.Analysis Model:Maximal relevance (in fact)=>Irrelevance=>Optimal relevanceApplication:Any day from Tuesday to Sunday=> “Never”=>being played3.2 Creating Humor by Deliberate Twisting of the ContextExample 2:Chandler: I'm smoking. I'm smoking, I'm smoking.Phoebe: Oh, I can't believe you! You've been so good, for three years!Chandler: And this is my reward!Ross: Hold on a second, alright? Just think about what you went through the last time you quit.Chandler: Okay, so this time I won't quit!It is obvious to Chandler that his friend Ross remind him that how good he was when he was not smoking the last time and reliving of the pain he went through last time he quit. These were both the techniques that his friend Ross use to persuade to give up smoking. Completely aware of his friend’s intention, Chandler deliberate avoids responding in the most maximally relevant way, but topic-relevant response. So hi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is obvious, Chandler wants to talk back to his friends and continues enjoying smoking. He is deliberately twisting his friend’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Through this way , Chandler may fail to give his friend Ross enough informative intention to draw Ross’s expected amount of attention, but he really succeed in achieving some added interpersonal effect as well as humorous effect. From this example it is obvious that Chandler deliberate distortion of Ross’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thus the humorous effect is created.Analysis Model:Maximal relevance (in fact)=>Irrelevance=>Optimal relevanceApplication:Persuading him to quit=> "reward" "won't quit" =>justify his smoking3.3 Creating Humor by Inconsistent Cognitive EnvironmentExample 3:[Joey]: No, still too ethnic. My agent thinks I should have a name that's more neutral. [Chandler]: Joe...Joe...Joe...Stalin?[Joey]: Stalin...Stalin...do I know that name? It sounds familiar.[Chandler]: Well, it does not ring a bell with me…(Joey]: (Writes it down) Joe Stalin. You know, that's pretty good.One way to stop this joke at root is to make the hearer have a specific knowledge in store, there is a Great Russian leader named Stalin. Transparently, Joey has no such general knowledge or is simply vague about this world-famous leader. Seriously taking Chandler as aclose friend, Joey could completely to believe that Chandler is show his both empressement and ability. And then , Joey also takes for granted two different things: first, the information that Chandler said to him is worth his attention; second, Chandler wants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him to understand. However, Chandler is truly jestful, We know when Joey second- guessed himself by raising the familiarity of the name, Chandler offers him some incorrect contextual information. His intention is clear. Chandler just wants to take advantage of Joey's unwisdom and make fun of him. From this example, we can conclude: Because the two different cognitive environment, the hearer get a wrong understanding of the maximal relevance. Ultimately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humorous effects.Analysis Model:Maximal relevance (in fact)=>Irrelevance=>Optimal relevanceApplication:Universal knowledge about Stalin=> “does not ring a bell...”=> put the joke on somebody 3.4 Creating Humor by Surplus of InformationExample 4:(Ross just found out his ex-wife is a lesbian, and he is mortified.)Chandler: Look, Ross, you gotta understand, between us we haven't had a relationship that has lasted longer than a Mento. You, however have had the love of a woman years.Four years of closeness and sharing at the end of which she ripped your heart outand that is why we don't do it! I don't think that was my point!Ross Deeply is trapped in his failed marriage, and he has showed depression or Moaning in the past days. But on the other hand, Chandler comforts him, and tries to persuade Ross to look at the positive sides of the marriage by telling him the good points of a marriage. Until the point where Chandler says "which", It is looks like very comforting and is relevant to the topic superficially. Then there is this sudden change of situation; that is, Chandler starts to list the negative points of a marriage as if he forgot the purpose that he joins in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The hearer is hard to imagine these words are the maximal relevance with the topic. In fact the optimal relevance assumption has taken been into account often by communicators. Every time when irrelevance does happen, the hearer searches for the optimalby extra effort. There is no exception here and humorous effects finally created as the inferential processes reach the optimal releva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utterance.Analysis Model:Maximal relevance (in fact)=>Irrelevance=>Optimal relevanceApplication:Positive side=>negative side=>did not mean what he saysConclusion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 proces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the author has f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humorous effect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Ostensive –inferential and Principle of Relevance.Based on humo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itcom Frien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humor strategies, the author found humor is made by the deviation between Maximal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 in fact. The production of deviation involves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Ostensive –inferential. As different people has 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cognitive structures, so their ideals to the same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Ostensive –inferential. All above factors lead to the deviation between Maximal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humor in sitcom Friends the author has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Model of humor production. That is from the side of audience their thinking go through such a process: Maximal relevance (in fact)=>Irrelevance=>Optimal relevance. When watching situation comedy, the audiences hold in their cognitive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 that as a kind of entertainment TV program, situation comedy is meant to be permeated with humorous games and funny lines and they hold a “this-is-play”attitude, and what is said or is about to be said should have the Maximal relevance. So when the audiences encounter a piece of seemingly irrelevant verbal information, they will begin the optimal relevance seeking process with some other relevant assumptions chosen from the immediate physical context or encyclopedic knowledge or other sources.Inevitably,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this thesis. At first, work on humor has had a long history. So it is difficult for author to get rid of the previous study. Secondly, the humor strategies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is imperfect. The author did not classify the humor strategies clearly, and just listed some ones. Alth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humor strategies in sitcom “Friends”may not be so complete. There are other kinds of humor strategies that await researchers to find out in the future. Then the study in humor may walk to a higher stage.Bibliography[1] Nash & Walter. The Language of Humour [M]. New York: Longman,1985.[2] Sperber, Dan & Wilson, Deirdre.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3] Yus, Francisco. Humor and the Search for Relevanc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 (5).[4] 蔡晓丽.幽默话语的语用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2005(3).[5] 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6]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7] 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8] 涂靖.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5).[9] 佘奕真.关联理论与英语幽默话语的理解[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 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外语教学,2001(1).[11] 张亚非.关联理论评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2] 赵艳芳.语境效果的特征与最佳关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
用关联理论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
马克 ·吐温作为一代 幽 默大师 ,在其 作 品 《哈克 贝利 ·费恩历 险
conomy),认为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努力 (1east effort)获得最 记》 中,反讽在制造幽默效果的过程 中起到 了相 当关键的作用。纵观整
大 的认知效果 ,注重有 最大 限度关 联 的语 境。ll 根 据这一 理论 ,言 个 文 本 ,言 语 反 讽 随 处 可 见 。 笔 者 认 为有 必 要 在 关 联 理 论 的基 础 上 全 面
推 理过 程 。
反讽作为一种 言语交 际,既有其本质属性的对立 ,又有其交际语 言
Sperber和 Wilson于 1986年 提 出 的关 联 理 论 ,作 为 一 种 交 际 推 理 理 的特点 ,可以运用关联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由关 联理论看反讽 ,听话
论 ,它 旨在揭示听话 者对发话者话 语意义的推理理解 过程 。它将认 知和 者 在 理 解话 语 时可 以假 设 话 语 总 是 最 佳 关 联 的 ,由 于反 讽 语 属 于 非 直 译
语交际是一种 明示行为 ,言语发 出者通过含有关联信息 的话语 来引起受 的分析反讽是如何思考 ;受话者根据这些 明示信息推理并建立认 知语境 的关
Examplel
联 性 ,从而实现会话交际意 图。
“So I[Huck] slid out and slipped of up the road,and there
的研究著 述也已颇丰。小说里马克 -吐温还是利用 他擅长 的幽 默 、讽刺
列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 个假设 : “反讽 无一例外 属于 回声 提述 (echoic mention)说话人 以这样的方式提述一个命题 ,从而表 明他是否认这项命 题的 ,因为该命题是错误 、不得 体、不相关 而且好笑 的”,反讽 话语所
语域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语境互补模式下幽默言语的解读——以《老友记》中的幽默情景对话为例
语域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语境互补模式下幽默言语的解读——以《老友记》中的幽默情景对话为例
王园园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3(000)09X
【摘要】在言语幽默的研究中,对幽默理解过程的探究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因为听话人对幽默很好的理解才是幽默这一特殊交际方式成功的关键。
该文尝试将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相结合,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下对英语幽默话语进行全面的解读。
并以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言语幽默为分析实例,以期在二者互补的视角下,对言语幽默解读机制做有益的探讨。
【总页数】2页(P261-262)
【作者】王园园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在RT和CIT互补的理论模式下浅析《老友记》中的幽默情景对话 [J], 孙莉;王长江
2.基于RT和CBT互补理论模式下《老友记》中幽默情景分析 [J], 肖敏
3.关联理论视角下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幽默言语的翻译 [J], 俞娜莎
4.语域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语境互补模式下幽默言语的解读--以《老友记》中的幽默情景对话为例 [J], 王园园
5.关联理论与英语幽默语的理解——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 [J], 胡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导语:幽默是人类社交互动的重要元素之一,而《老友记》作为一部广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在塑造幽默氛围方面可谓独具匠心。
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运用语域理论来解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元素,以期增进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
一、语域理论简介语域理论是由语言学家伯恩斯坦(Bernstein)于1971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是社会行为的一种核心工具。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构成了不同的“语域”。
这些语域包括了特定社群内部的语言共同体、特殊的交际方式以及通过词汇、语法和语气等构成的特征。
二、《老友记》中的幽默元素1. 夸张和滑稽的语境《老友记》常常通过夸张和滑稽的语境来制造幽默效果。
比如,在一集中,乔伊(Joey)分享了一个尴尬的糗事,他说:“我年轻的时候,一次我打开了冰箱,里面竟然没有披萨,然后我就把整个冰箱都扔出去了。
”这种夸张和滑稽的事件对观众来说是不可能的,引起了观众的笑声和笑点。
2. 啰嗦和随意对话《老友记》中的对话常常以啰嗦和随意为特征,这也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
例如,钱德勒(Chandler)经常用冷幽默来调侃周围的人。
在一个场景中,钱德勒对着摄像机说:“各位摄影师,我有一个人民举报。
我觉得他们应该关进去,永远关在里面。
”这种搞笑的自言自语和随意对话使得观众能够轻松笑声。
3. 双关语和语言游戏《老友记》中的幽默也经常涉及双关语和语言游戏。
这种语言技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笑点。
举个例子,菲比(Phoebe)和乔伊在一起尝试制作菜肴。
当菲比尝一口后,她说:“哇,这太好吃了,你真是个伟大的主厨,乔伊。
”乔伊反过来说:“伟大的主厨?我只是百胜餐饮的常客而已。
”这种双关语和语言游戏既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创造了幽默氛围。
三、《老友记》中幽默的语域分析1. 社群内部的语言共同体《老友记》中的六位主角是一个友谊群体,他们具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形成了一个内部的语言共同体。
从关联理论看美剧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一
、
引 言
强 有 力 的 工 具 。实 际 上 , 关 联理论 的“ 语境 ” ( 又称认 知环境 )
关 联理 论是 由S p e r b e r 和Wi l s o n T 1 9 8 6 年 在其著 作 《 关
过做 出明示 刺激行 为 , 明确表 达 自己的意 图 ; 然而从 听话 人 的角度 , 交 际又是一个 推理过 程 , 说话人 借助 明示手 段提供 的信息 ,进 行认知 推理行 为 ,从 而推 断出说话 人 的交 际意 图。根据关联 原则 . 任何一个交 际行为都传递 着最佳关联性 的假设或期 待 ,听者试 图以最小 的认知 努力 获得最 强 的语
境效果 , 以此 推 导 出说 话 者 的 交 际 意 图 。 关联理 论 中提到 了“ 语境 ” 这 一概念 , 关 联理 论认 为 , 话
这个 单词在一 篇文章 中被使 用且需 要 翻译 为汉 语时 .汉语 中包 含全部 五个含 义的对等 词是不 存在 的 .这 种情况 如何 处理 ?如果把全 部五个含义都 翻译出来就 会显得赘余 , 更重 要 的是 , 在特 定的语境 下 , 并不是 所有 含义都 能产 生语境 效
我 们 已经讨论 了关 联理论对 翻译 方面 的指导 作用 。关
联 理论认 为 。 翻译包 括
仅仅 局限于外 部信息 和正在处 理 的话语 .例如对 未来科 学 的设 想 、 宗 教信仰 、 有 关轶 事趣 闻的记忆 , 等等, 这些 “ 语境 ”
从 关 联 理 论 看 美 剧 中 言 语 幽 默 的 翻 译
以《 老 友记 》 为例
宋 岩 静 贺 旭 华 周 均 霞2
《关联理论视域下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范文
《关联理论视域下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语言学中,关联理论是一个关于言语交际与理解的强大框架。
其基本理念认为交际的核心在于识别与推理语境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理解。
而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部分,俄语笑话承载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幽默表达方式。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和语言现象。
二、关联理论与言语幽默关联理论强调交际中的语境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理解幽默的重要基础。
在语言交际中,言语幽默的产生往往源于对话双方的知识、经验差异,或信息解读的不同层面。
对于俄语笑话来说,其幽默的生成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语境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听者或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期待和推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三、俄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分析(一)文化背景与幽默生成俄语笑话的幽默往往与俄罗斯的文化、历史、社会习惯等紧密相关。
例如,某些笑话中的典故、俚语或比喻只有了解俄罗斯文化的人才能理解其幽默之处。
此外,俄罗斯人特有的幽默感,如自嘲、讽刺和反讽等,也是笑话产生幽默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习惯与幽默表达俄语的独特性使得其语言表达具有丰富的变化和灵活性。
在俄语笑话中,通过运用双关语、同音异义词、俏皮话等语言手段,可以产生出独特的幽默效果。
例如,通过巧妙地运用词语的多义性或歧义性,使听者或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误解或意外,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三)语境因素与幽默解读语境在俄语笑话的幽默生成和解读中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语境可能导致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在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一句话可能因为其特定的语境而显得幽默。
此外,语境还可以通过暗示、反差等手段增强笑话的幽默效果。
四、结论通过对俄语笑话的言语幽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在解释幽默生成和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语境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听者或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期待和推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理解言语幽默——以《老友记》为例
从认知隐喻理论⾓度理解⾔语幽默——以《⽼友记》为例从认知隐喻理论⾓度理解⾔语幽默——以《⽼友记》为例钦⽩兰
【期刊名称】《《青年⽂学家》》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本⽂旨在探讨认知隐喻机制对⾔语幽默产⽣与理解的效⼒,⼒图揭⽰"隐喻"在⾔语幽默理解中的特殊作⽤.通过分析著名情景剧中三个幽默⾔语例⼦,我们发现除语境因素外,⽤认知隐喻理论来理解⾔语幽默是可⾏并且有效的,"隐喻"是⾔语幽默⾏为的发⽣机...
【总页数】3页(153-155)
【关键词】⾔语幽默; 认知隐喻理论; 映射; 《⽼友记》
【作者】钦⽩兰
【作者单位】浙江⼤学外国语⾔⽂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正⽂语种】中⽂
【中图分类】H021
【相关⽂献】
1.从关联理论的视⾓诠释⾔语幽默的理解过程——以《⽼友记》中的⾔语幽默为例 [J], 申佃美; 杨洪娟
2.语域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语境互补模式下幽默⾔语的解读--以《⽼友记》中的幽默情景对话为例 [J], 王园园
3.《⽼友记》中⾔语幽默的认知解读--以关联理论为视⾓ [J], 公海燕
4.《⽼友记》中⾔语幽默的认知解读——以关联理论为视⾓ [J], 公海燕
5.概念合成理论下情景剧中⾔语幽默的解读r——以《⽼友记》为例 [J], 杨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惠己悦人 、融洽人际关系的神奇效果 。幽默 的涵盖面很广 ,按 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使交际获得成功。听话人为 了了解说话人 的
照它与语言之 间的关系 ,可分为言语幽默及非 言语幽默 。言语幽 意图 , 必须将 信息纳入 明 白无 误的明示——推理模式 中进行演 默是 指需要借助语 言工 具来建构 和表 达的幽默 ,如 笑话 、讥讽 绎推理 。演绎 推理的重要依 据就 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 联。 等 ;而非言语幽默是指不需 要语言媒介就可 以传递滑稽信息的幽 最佳关联来 自最好 的语境效果 ;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 的思 辨、 默 ,如漫画、滑稽造型 、哑剧表演等 。 推理越成功 ,话语 的内在关联 就越清 楚 ;话语 内在 关联性 越清
— —
以 《 老友记》 中的言语幽默为例
申佃 美 .杨 洪 娟
摘
要 :本文以 Se e 和 Wi n 出的关联理论为框架 ,从认知的角度对 巷国情景 喜剧 《 pr r b l 提 s o 老友记 》 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研 究。
本 文认 为 关 联 理 论 对 言语 幽默 有很 强 的 诠 释 力 .在 幽 默 理 解 过 程 中寻 求 最 佳 关联 的 理 解 包括 对 言语 幽默 的 处理 和 幽 默 效 果 的 获 得 。
近年来 ,国内外 诸多学 者从语 用学 、语义学 、认知语言学 、 楚 ,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 ,就能取得好 话语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幽默产生 的机制 、推理 、认知心理 、交际 的语境效果 ,从而最终真正地理解 说话人 的意图 ,使交际获得成 过程进行 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 Ra i,18 ;Yu,20 ;张 功。关联理论认为人们交际的 目的不是寻求最大关联 ,而是寻求 如 s n 95 k s 03 淑静 ,19 ;何文忠 ,20 ) 99 0 3 。在此研究 基础上 ,本文拟 以言语 最佳关联 ,即听话人以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获得足够 的、最佳的 幽默 为例 ,从关 联理 论的视角探讨一部 美国情景喜剧 《 老友 记》 语境效果。 中的对 白与幽默效果产生 的关系 ,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对情景喜
( ) 关联 理 论 对 《 友 记 》 会 话 幽 默 的 阐释 二 老
剧 中英语幽默的推理 和欣赏能力 ,进而加深对英语语言内在规律 关联理论是由 S ebr W io p re 和 l n提 出来的具有较 强解释 力的 s 的理解 、掌握以及灵活运用 。 认知语用理论 ,是解释语 言的 “ 符号模型”和解释言语的 “ 推理 二 、 《 友 记 》 简 介 老 模型”的叠加。言语 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 ,说话人
《 老友记》 是华纳兄 弟公司制作 ,NB C电视公 司从 19 94年 总是通过间接表达 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听众 。听话 人 开始推 出的一部电视情景喜剧。该剧总共播出了十季 28集 。主 要想真 正领悟 幽默 的隐含意义需要通过一定的认知努力 ,在领悟 3 要讲述的是在美 围大都市纽约生活的 6位美国 “ 普通 ”年轻人的 了话语的隐含意义后最终得到这一努力的补偿——开心一笑 。幽 的感情起伏、事业波折和I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是娇纵可爱的 默的理解是听话人从 语境 中选择最佳相关 的假设 ,以最小 的努 力 千金小姐瑞 秋( ah1 [ ce 、正直专 情的博物 馆考古学 家罗斯 o 和付出,对话语所建立的新关联假设加以处理来获得 最大的语境 Z ) 、 从 不服 输 而控 制 欲 极 强 的莫 妮 卡 ( nc) Mo ia、幽 默 风 趣 的 钱德 效果 ,从而找 出话语的最佳相关性的解释 。 ( a d r、古怪迷 人的菲 比(h ee和天真 到有些傻气 的花 花公 Chn l ) e P o b) 根据关联理论对话语理解 的解 释 ,本文认为言语幽默的理解 子乔伊( e) J y。正是 这 6位美国 普通青年 鲜明 的个 性 、真 实的性 大致经历 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理解会话幽默 的认知语境的建 o 格 、诙谐 的语言 ,及他们所表现 出来的特有的 “ 美式言语幽默 ” 立。它包括最初形成的语境假 设 ,对话语的最大关联期待以及听 , 深深地吸 引了众多的电视观众 ,使得 《 老友记》在欧美国家获得 话人认知环境 中的其他 附加信息 。第二 阶段 ,发现不 和谐或 冲 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涉及 的幽默种 类繁多 ,领域 和时 间跨 度极 突 。听话人的语境假 设或最大关联期待在这个阶段会被说话人进 大 ,极具代表性。本文所采用的言语幽默例子均出 自本剧。
本研 究 旨在 提 高英 语 学 习 者对 情 景 喜 剧 中英 语 幽 默 的 理 解 和欣 赏 能力 ,进 而加 深对 英语 语 言 内在 规 律 的理 解 ,掌握 以及 灵 活 运 用 。 关 键词 : 言语 幽 默 ;关联 理论 ;最 佳 关 联 ;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 5 1 ( 0 2 2 0 4 - 2 6 1 6 3 2 1 )0 — 0 5 0
、
引言
人出于不 同的交际意图 ,会在不同的场合能动地选用不同的表 达
幽默是人们 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是 交际过程 中能 引 方式或言辞来传递相关 的信息 。而听话人则需要识别说话人传递
21 0 2年 2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 f C a g hn E u a n I s i u e o r a o h n c u d c t o n t t i t
F b. e 201 2
第 2 9卷第 2期
V 12 N . o.9 o2
从 关 联 理 论 的视 角诠 释 言 语 幽默 的 理 解 过 程
人开 怀一笑的语 言 、动作 、表 情和场 景等 。它既是 一种语 言艺 该信息的意图 。这就需要听话人对说话人的交际行为和实施 该行 术 ,是人们以简洁、生动 、形 象 、风趣 的语言形 式表达观点或看 为意图之 间的联系进行推导 ,即听话人需要从交际 目的角度对 说
法 ,能给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 与回味 ;又是一种 人生智慧 ,能起 话人行为进行解释或推论 ,根据说话人话语的语言意义 ,推导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