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探索——蒋鸣和教授讲座
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蒋鸣和
1分33秒
阐述与解 释(2)
豌豆两种性状的杂交实验, 自由组合定律, 用棋 盘方格显示分离定实验结果
28秒
结语
当代生物对遗传、基因的了解和医学的发展源 自于孟德尔和他的实验
11秒
插入视频
微课程引发的学习革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笔 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的普及, 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学习的特点, 微课开 始在全球迅速推广, 在基础教育领域, 可 汗和他创建的可汗学院的工作具有全球 性的开创意义 可汗制作了超过4,700个主要教授数学 和科学的视频至2012年6月30日,他在 YouTube的频道已经吸引了超过2亿1千 万人次观看。
自主学习与练习结合的微课程
单元综合练习
教师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记录
班级学习记录
线上线下学习融合学习模式
线上线下学习融合学习模式基本特征
用微课程重组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学习模式, 转向常规应用; 从学习分析着手, 明确提出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差异性学 习目标;
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用多种自主学习方式释放学生差异 化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从展示性应用到常规应用
一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级教授 2014年4月25日 江苏常州
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微课程引发的学习革命 学科知识地图的分析与开发
微课视频的设计
进阶练习的设计
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模式
什么是微课程
现代社会的学习趋于微型化、片段化、社会化、大
英语学科的知识层次分类
微课视频的设计
微课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不等于课程设计的碎片化, 是课程内容 的浓缩, 具有完整的结构。微课视频的设计一般包括学习目标 设计、情景设计和核心概念(内容) 的引入、阐述和解释、归 纳与小结等4个环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与反思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蒋鸣和广州·2005/11/22上海市教科院现代实验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方向的、基于网络的、坚持原创研究的、开放的e-实验室。
我们的实验全国各地的实验学校培训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团队网互联网现代教育实验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教学行为录像分析实验学校网基于网络阅读与写作数学与理科互动课程社会学科探究课程开发一门课程探索二种模式构建三张网络研究四个课题我们的实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国—实践与反思新世纪基础教育信息化历程回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反思关于“整合”的再思考探究学习的“形似”和“神似”预设与生成关于“学科缺失”丰富学习环境下的绩效评价一个实践案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基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路线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40年的历程从计算机应用于教学开始已有40年历史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其中对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网络的出现和急速发展中国信息技术应用的两个重大事件1997年起教育部命名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又命名了三十多个实验区,在全国范围开展应用实验研究2000年10月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发展战略: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三大目标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的五项标志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改善,中国和发达国家数字化鸿构有所缩小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验在数以万计的学校开展,受益学生超过百万,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成果形成了一支优秀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师团队,已担负起实验和传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改善截止2004年,我国小学学校建网比例为5.64%,生机比为35比1﹔初中学校建网率为20.41%,生机比为26比1。
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创新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基础教育作品讲评
讲评人:蒋鸣和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创新
努力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优秀作品讲评
学习《纲要》,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课程改革方案中,对教和学的方式提出了三个变革, 即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师 生交互方式的的变革。但并没有回答变革的具体内涵。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纲要》融合了中国优秀文化与 国际先进经验,首次提出“三个注重”,在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直接向学校推广的课件资源
四、课件资源设计思路体现了互动、体验、 探究和共享,出现了一批可直接向学校推广 的优秀作品。
资源类课件
贴近课堂的简约性、开放性和有效性的课件
二、农村一线教师制作的课件作品突出了简约性、 开放性和有效性,实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在贴 近学生、服务教学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评审情况概述
十四届比赛32个省、市、自治区提交基础教育作品2368件, 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和幼儿教育提交作品数量明显增加。 经过三轮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81件。十三届和十四 届比赛的不少获奖作品在教学实践创新层面上起到了导向性、 前沿性和示范性作用。
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思结合”课堂
学生的任何活动,必须是以“积极思维”为前提 的,不论是听老师讲解,还是合作展示,学生是否 “积极思维”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唯一标准 积极尝试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通过问题引领,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料、 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 和“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学科教学“创新点”的探索
英语的整合课提倡采用“混合型”的教学策略, 把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景教学与有效的练习有 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应用的 综合能力。
蒋鸣泉老师简介(专注问题解决与思维训练)
蒋鸣泉 41岁问题解决与金字塔逻辑思维训练专家《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本土化应用最佳培训师(管理者)问题解决技能训练首选讲师、企业问题分析与绩效改进资深顾问10年企业中高管、9注册国际高级职业培训师(美国认证协会颁证)2016年中国500强讲师(中华讲师风云榜评选)艾可特(ACT)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卓越思考力训练营创始人、首席培训师管理心理学硕士、中国逻辑学会会员《问题分析与解决》、《结构化思维》、华为全球培训中心长期合作讲师,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建设银行、中国烟草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特聘思维与问题解决讲师,四川大学商学院特聘讲师【讲师优势】专业水平过硬专注问题解决与思维训练领域19年,深入研究应用麦肯锡问题解决法、丰田思考法、KT法、8D法、行动学习、绩效改进等多种问题解决技术,并结合自身多年管理实践和数百场问题解决课程复盘,形成了一套能够快速帮助中高层管理者高效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论管理经验丰富 10年大型国企及民企管理工作经历(1998-2008),曾任职于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知名民企、本科院校,担任过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具有丰富的从基层到高层的管理实践经验授课满意度高9年管理培训及咨询行业工作经历(2009-2018),担任过管理咨询顾问、培训师、运营经理、项目总监等职,培训授课数百场、咨询服务客户数百家,为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建设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常年提供培训服务,授课平均满意度高于97%,课程返聘率超过90%课程实战有效所有课程均采用“案例”+“互动”+“练习”的形式,通过有效的引导,充分激发学员参与度,快速掌握各项技能,让学员经过系统训练后能马上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有客户评价道:蒋老师的课就是训练课、实战课,课堂上就能产出看得到、有价值的成果!【主讲课程】问题分析与解决系列:解决问题·提升绩效/促进企业达成绩效目标《问题分析与解决》 (1天/2天培训)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1天/2天培训) 《系统思维与问题解决》 (1天/2天培训) 《思维导图与问题解决》 (1天/2天培训) 《课程开发:基于问题解决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1天/2天培训) 金字塔逻辑思维系列:清晰思考·高效表达/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效率《金字塔原理:逻辑思维与高效表达训练》 (1天/2天培训) 《金字塔原理与思维导图》 (1天/2天培训) 《结构化思维:高效人士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1天/2天培训) 《结构化思维与高效沟通》 (1天/2天培训) 《职场思维导图》(又名《逻辑思维导图》) (1天培训) 【课程特色】●使用学员提供企业实际问题为案例,现场给予解决,令学员可以得到最直接收益●“实战训练+行动学习”培训模式,课程中能产出对企业有价值、可应用的成果●采用视频、案例、竞赛、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工具多方法多,现学现用立竿见影,学员完成培训后即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工作经历】(1998年-2018年)蒋老师1998年进入潍柴集团(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市公司)工作,先后任生产主管、主任、经理;离开潍柴集团后,在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海普集团核心业务公司先后任生产总监、营销总监、副总经理;后进入四川大学深造,系统学习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研究生毕业后先在本科院校四川音乐学院任教,后进入倍得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任咨询师、培训师、运营经理、项目总监;离开培训公司后至今为职业培训讲师,兼多家管理咨询公司顾问。
深度学习:追寻“更好”自己——深度学习的策略探寻和实践探索
深度学习:追寻“更好”自己——深度学习的策略探寻和实践探索发布时间:2021-10-10T10:59:39.017Z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8月作者:王优娟[导读] 每次考试结束发试卷时,经常听学生这样说:“这些题目老师都讲过,我怎么就做错呢?”“上课老师讲的时候,我都懂,为什么考试时总是想不到呢?”“我多么羡慕那些好同学,什么时候我也能这么好?”是啊,成为一个好学生是每个学生都渴望的。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王优娟每次考试结束发试卷时,经常听学生这样说:“这些题目老师都讲过,我怎么就做错呢?”“上课老师讲的时候,我都懂,为什么考试时总是想不到呢?”“我多么羡慕那些好同学,什么时候我也能这么好?”是啊,成为一个好学生是每个学生都渴望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2016年教育部提出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核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新时期的育人目标。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懂得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而是实现全面发展,找到更好的自己。
因此,帮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在知识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在知识学习中成长和发展,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而深度学习,就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追求,坚持价值观和能力并重育人。
近年来,我校将深度学习引入课堂,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帮助每个孩子发挥潜能,快乐学习,享受成功。
一、聚焦:深度学习的意蕴特征什么是深度学习?这里的深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而是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深度学习强调动心用情,强调与人的价值观培养联系在一起。
深度学习是“真”的教学,它强调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强调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引导与帮助,强调学习的最终目标:全面发展。
全国第二届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年会华东师大蒋鸣和教授语录
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教育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带来教育产业革命正视现实、找出差距、密切跟踪、迎头赶上(自主创新)刘延东副总理:1、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2、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3、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为主转变个性化、以人为本、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强调的教与学双重革命:个性化学习五大要素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为主转变传统计算机教室的演变(社会终端人人有,智能手机、电脑,可是课堂上现在生机比还很难达到1:1)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设备是指那些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智能设备这些设备支持音频、视频、数据等方面的功能.如:可视电话、会议终端、内置多媒体功能的PC、PDA……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
自带终端:简言之是自己携带的智能终端设备,美国的学习自带终端多元化(下图)社会交互技术的几个定律1、6度空间:只要6个人就可以把两个互不认识的人联系起来2、150人定律:150人的群体,关系会比较稳定,避免混论和冗杂的关系,用户活跃度高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
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视频链接:/v_show/id_XMzQyODI3NTQw.html视频链接:/v_show/id_XNTczMjMwMjAw.html微课程:“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组成[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课题专家重要讲话专辑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优秀素养的提高
学 中代代相传。 这 一 成果 问世 十几 年来 , 但两 不 次得 到国家 知识产权 局的发明专利证
长者、 中年人 , 更有天真活泼的娃娃。 童
叟皆 腧, 和谐 共学 , 乐融 融! 其 它为不 同
的年龄群体创造了一种易学乐学的信
息化学习环境 , 息化学 习型社会的 对信 构建提供 了最 佳示范和参 考。 纵横码 , 作为计算机 汉字输入 大众容 易接 受的
以汉字方块 形体四角为取码位置 , 小键 盘单手操作, 输入快速 , 词组丰富, 繁体 简体 均有。 四句 口 诀琅 琅 上 口 简码输 ,
书, 而且 获得 计算 机专 家 “ 国内外领先 水平” 的会同鉴定。 它的应用推广 , 不仅
在江 苏、 江、 海等 地受 到青 睐, 浙 上 近
入、 定义编码等特设功能强大。 自 旨在
能性 的扫盲 ( 即计算 机扫盲) 立下一功。
( 明远 中国教 育学会 会长、 顾 纵横 信息
£
数 字化学习课 题实验总课 题组专家)
要 剧
力, 进学 生的潜 能开 发, 促 我们不 能把
根本 , 按照不 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 点 , 强学 生 创 新 能力 和实 践能 力培 加
生的创造能力也非常有 作用。 所以我们 在这 个方面既要重视左 脑的开发, 同时
它单纯 认为是 推广一 种新的汉字 输入
我再讲一 下对纵横 信息数字化学 习课题 的认识。 先, 首 我感 到这 个课题 是具有 强大 生命 力的。 因为一般的课题
研 究过程往 往是通 过立 项、 论证 , 最后
法, 能仅停 留在这 个层 面的认 识上 。 不 刚才 我听了梁宁建教 授探 讨纵 横数 字 化和开发左脑的关系, 我进一 步思 考了 这 个课题 的推动和研究。 此前 的几 次研 讨 会上 , 题 展 示 课
蒋鸣和:构建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纪念NOC十五周年
精彩活动IEKCITI明flC T_E S蒋鸣和:构建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纪念NOC十五周年N O C已经走过十五年了,共有6万多所学校、6280多万人 次参与,在数字的背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NOC追求 的是什么精神?N O C的愿景又是什么?教育信息化有个中国梦,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化”和“三学”: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人人皆学、处处能学和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总书记提 出的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梦,就是NOC的愿景,也是NOC践行 的方向。
我亲历了NOC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我的体会是,NOC精神 可以归纳为一种践行中国教育梦的草根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 精神。
三个精神,三个关键词:草根、创新、服务。
践行中国教育梦的草根精神“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八个字,“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讲过,在现在的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创新活动有了草根和基层的创新力和想象 力。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也是如此,现在,“十三五”规划的愿景 蓝图已经明确,关键就是要释放数以千万计的教师的创新能力 来奠定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真正把信息技术的深化融合落 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每一间课堂。
N O C追求“重在参与”和“大众创新”的草根精神,可以归纳 为四点做法。
第一,N O C活动从第一届开始,到2006年第四届,已基本奠定了这个方向,也就是零门槛,只要教师愿意参与,有作 品,就可以参加。
所以说,NOC是一个重在参与、大众创新的活 动,这就区别于那些层层选拔金字塔型的活动。
第二,不断地提 炼和推广基层教师的创新实践。
第三,倡导专家评委和广大师生 的平等关系。
第四,坚持从一线优秀教师中发展评委队伍,改变 评委的构成。
目前,一线教师已经占到评委总数的70%左右,后续 还要继续扩大比例,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属于青年。
能够选拔 出一批优秀的、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教师队伍参与到评 委队伍中,支持NOC活动,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景。
在物理模型建构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种方法,可以把力的分解示意图画出来,让学生具体的感受到力到底怎么去分解,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个仍然难以理解,一部分学生会认为:力就是力,怎么还能分解呢.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尽量用一般性的语言去讲解,举一些浅显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在这些例子和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这样以后学生们在做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就会想起教师举的例子.学生明白了这些知识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兴趣继续深入研究.3.分析物理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时候,经常就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候自己全部都听得懂,但是一旦下课之后,就全然不知了,或者是一知半解.这就是因为学生没有懂得知识点的真正内涵,只是知道了遇到了某些类型题的时候应该采取哪个板块的知识点,但是具体到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却不清楚.所以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适当的做笔记,在模糊的地方加上重点标记,重点理解.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一定要多问,问同学,问老师.通过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使其更加有效率.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培养是需要解题能力来进行辅助的,只有培养出解题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有效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做起,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多跟同学进行讨论,多向老师请教.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积累物理错题,对物理多做总结,多做分析,最终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参考文献:[1]冯振.“情”“理”结合共建高效物理课堂———浅谈建立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条件[J ].新课程(中学版),2009(12):35.[2]陈八路.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5):70.[3]张文栋.浅谈建立有效的高中物理解题思路[J ].科技经济导刊,2017(28):100.[责任编辑:颜卫东]在物理模型建构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蒋贵明(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733000)摘要: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物理模型的建构不但能够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能开拓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物理模型建构对发展学生科学能力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模型建构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关键词:模型建构;学生;发展;科学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06-0061-02收稿日期:2019-11-25作者简介:蒋贵明(1980.6-),男,甘肃省武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以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习题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 [2018]GHB 1074.新的考纲要求我们大力引导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学生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物理模型正是实际问题与物理问题之间的桥梁.物理模型是我们对物理现象的理想化处理,物理模型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性概括,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反映事物变化的特征与本质,构建事物的概念和体系.物理模型的构建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更好的使学生通过阅读审题,将实际问题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景,并能够建立起物理模型,并能够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是当前物理教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1.支撑物理规律和理论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探索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结构和运动形态.自然界的物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要对客体本身进行抽象化,去研究物理模型.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了模型设计,形成了场的概念,爱因斯坦通过光子模型的建设,很好的解释了光电效应,正是这些模型的建立给物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16—利,也实现了人类物理研究史的飞跃.2.作出科学的预言科学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经常将具体事物简化为物理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而且能够作出科学的预言.比如海王星的发现就是通过对物理模型的研究而做出的预测,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科学预言最终得到证实.海王星是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构建物理模型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物理思维的成果必须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和一定的研究价值,而物理模型正好适应了这一研究发展的需要.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实现模型的建构1.对物理概念建模物理模型直接反映了物体的属性和本质,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是人观察和实验的产物,任何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物理思维,比如人们能观察天体运动,机械运动,动物运动等,如果不通过认真的比较和分析,找出运动的共同属性,人们就不能设计出机械运动,不会产生机械运动的概念,所以物理建模是必须要研究物理原型,抓住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比如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纯电阻、理想流体等2.对物理过程建模高中所学习的物理过程大多是理想化的物理过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了运动的本质属性.3.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高中阶段,尤其是要面对高考的学生,每天都有面对大量的习题要做,物理问题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但如果学生提高了构建模型能力,就既可以发展思维能力,还能大大提高效率.例如,在解决动量守恒定律问题时,我图1们可以这样建模:例如: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带有1/4光滑圆弧轨道的滑块,其质量为2m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沿水平面滑上轨道.问题1.小球将如何运动,小球和圆弧轨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问题2.小球能否从上端飞出?若能飞出,飞出时滑块的速度为多大?能飞多高?模型的特点:只要地面光滑,那么(1)球和弧面的总动量在水平方向上总是守恒的.从弧面最右侧端脱离后,球将与弧面保持水平方向上的相对静止,所以最终会从同一点回落再次以切线方向进入弧面.(2)球和弧面之间的关系属于完全弹性碰撞,任何时候两者所组成的总体,在互相作用以后机械能是与作用前一致的.球处在弧面最底端时两者总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球处在弧面最右侧端时,球与弧面水平方向速度相等,两者总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变式将原题模型变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模型A 和B 对接如图2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和B 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让物块位于A 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又滑上B.图2问题1:物块能否从B 上滑出?问题2:物块在B 上能否滑上相同高度?求物块在B 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在比如:在解决天体问题时,涉及天体系统时,我们可以这样建模:(1)双星系统之“二人转”模型图3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星体组成,由于彼此的万有引力作用而绕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简称“二人转”模型),如图3所示.双星系统中两星体绕同一个圆心做圆周运动,周期、角速度相等;向心力由彼此的万有引力提供,大小相等.(2)三星系统之“二绕一”和“三角形”模型三星系统由三颗相距较近的星体组成,其运动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三颗星体在同一条直线上,两颗星体围绕中间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简称“二绕一”模型);另一种是三颗星体组成一个三角形,三星体以三角形的中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简称“三角形”模型).总之,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物理模型建构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方式,能满足高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论去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去形成创新性的物理思维,将物理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实现物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参考文献:[1]刘岩华.例谈模型建构在物理“中考”中的应用[J ].物理教学,2019,41(04):40-42.[2]陈维,杜尚兵.聚焦大概念·建构物理模型·发展科学思维———以“细胞分裂”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2018(15):7-9.[3]蔡晟苇.建构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意义和方法[J ].中外企业家,2018(15):173.[4]祁忠孝.物理模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1):87-90.[责任编辑:颜卫东]—26—。
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作者: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11期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蒋鸣和教授是NOC活动教师赛项的总裁判长,今年还同时兼任了校本课程探究评优的裁判长,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蒋鸣和教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大力倡导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课程探究有什么意义?蒋鸣和:个性化学习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可能有全面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教育公平。
由于课程、教材、教学、评价、考试“五位一体”统筹变革的滞后,改革“大一统”课程至今举步维艰,教材统一、教参统一、答案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格局仍未被打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个性化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五位一体”的统筹变革基础上,从创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着手,在学生学习层面寻找突破口,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课程的多样化,是破解教育改革难题的一条探索途径。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2013年第十一届NOC活动新设置了校本课程探究评优赛项,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校本课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是由学校运用有关资源,通过合作、讨论、计划、实验、评价来开发的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另一类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校本课程在学生学习层面突破提供的有力支持,包括:①移动技术、模拟仿真技术、Web2.0技术有效地支持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②构建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能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积累基本课程经验;③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技术支持的微型课程的发展,使校本课程具有灵活性、实时性和可选择性,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学习需求。
融合 重构 拓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
融合重构拓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
蒋鸣和
【期刊名称】《教育情报参考》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十年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探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下一步“路在何方”,似乎有不少困惑。
有人把这种情况贴切地比喻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
“高原期’砚象的出现与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有关,透过现象,背后是理论的缺失与行动上的浮躁。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蒋鸣和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
【相关文献】
1.融合与创新: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学知识体系重构——南京大学首届图书馆学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J], 毕丽萍
2.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J], 武立栋;钮小静;徐君姬
3.融合重构拓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 [J], 蒋鸣和
4.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J], 孙微
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J], 张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度学习探索——蒋鸣和教授讲座
“1对1”数字化学习课堂模式
再造教学流程
从“两基”到“四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要从“两基”走向“四基”,体现 了整个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解读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知识 基本学科思想
体现数学思维的8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 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灿烂的中国文明》
香港开发的网上互动多媒体的 “中国文明知识库”,服务对 象为中学生、教师和教育界人 士等。网站采用跨学科、跨领 域的编制模式,将中国文化精 华编辑成18个系列200个专题, 涵盖了中国语文、哲学、历史、 文学、科学、艺术等范畴,使 学生透过网站活泼多样的内容, 对中国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培养他们多元的学习和主动寻 找学习信息的意识。
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 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 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 到各学科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一的实验数据表
张华跑的 路程 李东跑的 路程 两人所跑 的路程和 现在两人 的距离
走的时间
0秒 1秒
2秒
3秒 4秒 5秒 6秒
表格填写完成后输入你的姓名:
活动二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变式练习)小亚和小巧同时从相距96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8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小亚平均每分钟走58米,求小巧平均每分钟走 多少米? 问题二(探究路程问题的运动规律)上海到苏州相距84千米,一辆轿车和 一辆货车分别从上海和苏州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的速度是2千 米/分,货车的速度是1千米/分,几分钟后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按原 方向继续向前行驶,请你利用“插件”试试,你又发现两车的距离有什么 变化? 问题三(学会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的关係)强强和林林同时从两地相 向而行,强强的速度是70米/分,林林的速度是50米/分,几分钟后他们相 遇? 可以补充的最恰当的条件是( ) A.7分钟后他们相遇 B.强强和林林一共走了1200米 C.甲乙两地相距1200米
从学习资源到课程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
在资源应用上,主张灵活应用信息资源和非信 息资源。 在学习方式上,主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 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课题型活动与 必要的记忆、操练相结合。 在交互方式上,主张面对面语言交流与应用网 络交流相结合。 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相结合。
从主题学习网站到学习中心
从单一主题的学习资源整合到学科层面 (学科主题群)的学习资源整合 学习资源按相对独立的、可选择的教学 活动重组 教学活动应融学习目标(相对较单一的 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和学习评 价为一体,形成学习导引 选择若干教学活动重组形成课程
教学策略
学习活动结构设计﹕ 以科学教学为例
自由落体虚拟实验教学设计2 小球质量与体积比例变化的模拟
设定小球半径为0.02米, 质量为0.25千克。其它所 有参数均保持原始值。当 小球半径相对质量而言很 小(近拟于质点)的时候, 加速度约为9.8米/秒· 秒, 多次减小球质量,建议减 小为0.15千克、0.1千克、 0.05千克直至0.01千克, 加速度是否会因小球质量 改变而改变?
复合式主题模式
对于一些结构良好、以记忆为主要认知加工 手段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结构良好的组合式的 主题模式,即在一个父主题之下分成几个分主 题,这些分主题存在并列、继承等逻辑关系, 如图所示。这种主题方式一般结构较为简单, 以单学科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以辅助材料的形 式存在。按我国目前的新课标体系划分可以建 立这种复合式的主题模式,如以物理学科为总 主题可以分为若干层次的主题。
如何重塑科学和数学教学(续)
信息通讯技术的引入并不是构建“读科学”的 模式,而是要开辟做中学的第二渠道,在“虚 拟环境”下的做中学不能替代真实环境下的做 中学,但它大大拓宽了做中学的范围,并且有 助于通过模拟手段探究科学和数学概念之间的 深层次的数量关系 做中学不等于蛮干,它提倡为理解而学,需要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选择合适的教 和学的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中学”中发 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创新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原则
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指导思想,体现以发展学生 核心素养为方向的课程改革精神;
以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和效果三个环节为框架设计 的优课评价指标,结构合理,实践的反映也是好的,今年的 修订为保持活动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指标基本框架不变, 评分等第分级也不变; 指标的表述作局部修改, 表述强调了教学的有效性,文 字更为简明,直白,同时也体现去年以来教育信息化和课
课堂检测
比较后的相对一致性的评价
评 价 指 标
权 重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等第
教 学 设 计
10
教学设计结构完整。内容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重 难点突出;教学活动设计详实,信息技术应用合理。
A
10
教学环节完整,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A A A B B A A B A
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核心拓展课堂的外延,支持网络化学习。
把教改课改放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 原则上,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形成课堂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新常态。
如何推进融合创新
进一步思考应用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问题,重点思考和研究 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意, 这里说的是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而不是用什么样的 “技术 ”
一个比较
课堂案例: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青岛五中 魏希彪
本课应用pad教学软件Geogebra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 究. 构建智慧教育的“问题一工具一活动”设计模式, 发 挥了学生终端的技术潜力, 促进了知识内化。
技术支持教学的设计思路
复习旧知 教师应用GGB软件归纳己学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基 本性质
技术与课程:从结缘走向深度整合
整合的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专题名称】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专题号】G382【复印期号】2009年10期【原文出处】《中国教育报》(京)2009年612期第⑥页【作者简介】蒋鸣和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编者按】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从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天,“整合”已经到了第10个年头。
它在中小学的发展如何?还有什么有待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日前,我们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
信的作者是一位在辽西农村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师。
信中,他谈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困惑。
他的困惑是个体困惑,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本期,我们就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入手,一起来探讨“整合”的应然实现形式。
——《中国教育报》编者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提法,英文的原意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中以及融入课堂中。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几乎涉及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通过融入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基础课程,开发基于现实问题的探究课程和教学活动,提供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建立学习评价和反馈的新机制,等等。
在充分肯定实验取得的显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整合实验大部分还只是涉及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交互关系的变革,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和困惑并没有得到解决。
教师别让鼠标牵着鼻子走2004年2月9日《中国教育报》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教师不能让鼠标牵着鼻子走》的文章,一位任教20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文中提出的观点——“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至今读来还颇有新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样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人物描 写细腻生动,形象鲜明, 战争斗智的情节又曲折 迂回,出人意表,所以 深受读者喜爱。不少谚 语如「桃园结义」、 「单刀赴会」、「刘备 借荆州」等,都来自 《三国演义》的故事。 /0416/html/index.html/
《灿烂的中国文明》
香港开发的网上互动多媒体的 “中国文明知识库”,服务对 象为中学生、教师和教育界人 士等。网站采用跨学科、跨领 域的编制模式,将中国文化精 华编辑成18个系列200个专题, 涵盖了中国语文、哲学、历史、 文学、科学、艺术等范畴,使 学生透过网站活泼多样的内容, 对中国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培养他们多元的学习和主动寻 找学习信息的意识。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一的实验数据表
张华跑的 路程 李东跑的 路程 两人所跑 的路程和 现在两人 的距离
走的时间
0秒 1秒
2秒
3秒 4秒 5秒 6秒
表格填写完成后输入你的姓名:
活动二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变式练习)小亚和小巧同时从相距96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8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小亚平均每分钟走58米,求小巧平均每分钟走 多少米? 问题二(探究路程问题的运动规律)上海到苏州相距84千米,一辆轿车和 一辆货车分别从上海和苏州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轿车的速度是2千 米/分,货车的速度是1千米/分,几分钟后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按原 方向继续向前行驶,请你利用“插件”试试,你又发现两车的距离有什么 变化? 问题三(学会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的关係)强强和林林同时从两地相 向而行,强强的速度是70米/分,林林的速度是50米/分,几分钟后他们相 遇? 可以补充的最恰当的条件是( ) A.7分钟后他们相遇 B.强强和林林一共走了1200米 C.甲乙两地相距1200米
从灌输教学模式到探究学习模式
目标与活动
目标
灌输模式
教师推导运动公式, 通过反复 操练掌握两物体匀速直线运 动的路程和、时间、速度和关 係的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例题运用乘法的分 配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速度和×时间=路程和 数与计算导向, 脱离运动背景 运用公式反复计算操练, 掌握 用两个要素求第三个要素 教师归纳总结
数字化学习工具
針对我国深度学习、交互的学习资源短缺的实际, 引进国际 一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ILLUMINATIONS 全美数学教师学会(NCTM)
为学校数学教学开发的、免费的106个在线交互学习软件 (其中小学66个)和605份课程设计。
数字小英雄 教育部-IBM合作“基础教育教学创新”
项目提供的汉化的美国著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软件,包含了 许多数学主题和数以千计的问题。引人入胜的游戏和具有特 殊功能的计算器可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数学学习。
课堂案例2﹕路程问题的学习
移动赛跑 者可改变 初始位置
上下箭 头控制 赛跑速 度
运 动 轨 迹
/document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倪青老师执教 /eexamples/chap5/5.2/index.htm
学习工具软件“路程问题” 提供给小学高年级学生一个熟悉 的背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能方便地操作环境和观察变 化,分析深层次的运动关系,理解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的概念。
为你读诗 微信号 thepemtoryou
冰心的繁星 · 陈鲁豫为你读诗 · 第473期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图为以色列画家Mordecai Ardon在 1968年完成的作品《晨星》。世间任何 事物都是自己的镜子,在你看着那颗晨 星时,你看到的是自己的心境。 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呵, 清清楚楚的, 诚诚实实的, 告诉了 你自己灵魂里的密意和隐忧。
微信阅读
微信公众号是开发者在微信公 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通 过公众号,可在微信平台上实 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 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 动 。应用微信公众号的资源推 送,可支持学生应用移动终端 (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 脑)开展拓展阅读。
诗歌艺术项目“为你读诗”
诗歌艺术项目“为你读 诗”, 每晚10点, 您将收 听到一位不同行业的特殊 嘉宾, 为你读一则动人的诗 篇, 至2014年10月3日,创 办第490天,已通过“为你 读诗”公众微信号推出了 490个诗歌专集,拥有60 多万粉丝、获得逾亿阅读 量和传播次数,成为中国 最活跃的诗歌微信公众号。
冰心的繁星
彭丽媛、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为你读诗」 ·《丑
小鸭》· 第329期
彭丽媛:
“这个世界真够大!”这些年轻的小 家伙说。的确,比起他们在蛋壳里的 时候,他们现在的天地真是大不相同 了。 “你们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妈妈 问。“这地方伸展到花园的另一边, 一直伸展到牧师的田里去,才远呢! 连我自己都没有去过!我想你们都在 这儿吧?”她站起来。“没有,我还 没有把你们都生出来呢!这只顶大的 蛋还躺着没有动静。它还得躺多久呢? 我真是有些烦了。”….
拓展
三个运动故事的模拟: 故事1.男孩和女孩从同一位置出发.男孩比女孩先到达终点 故事2.男孩在女孩后面出发.男孩比女孩先到达终点 故事3.男孩从树出发和女孩从房子出发.在女孩到树之前,男孩先到达房子
下列两图展现了怎样两个运动故事?
两位五年级学生的进一步探究
怎样指导阅读
课堂教学要提速,课外阅读要 “挤”进课堂。
探究模式
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已总 结出运动公式,在问题导引 下,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还 要理解在计算背后的深层次 的运动关系 学生“做实验” ,分析实验数 据的规律, 自己推导出计算公 式 问题导向, 始终在运动的背景 下借助“实验工具”探究运动 关係,不仅要学会计算,还要 理解运动关系 学生归纳总结
深度学习探索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级教授 2014年10月9日 浙江镇海
深度学习探索
为什么要提出深度学习 基于数字化工具的数学学习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拓展阅读和交互写作
英语教学的在线学习和语言交际混合模式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与学习质量标准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 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 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探究角和增加 180°?
北京实验小学走读部 陈铁英
探究工具与建模实验
探究工具
建模实验
插入动画
学习任务单
边数 3 4 5 6 分割三角形 的个数 180o= 360o= 540o= 720o= 多边形内角和
7
8
900o=
1080o=
⑴根据这份实验报告单,你发现了什么? ⑵你们的发现适用于其他多边形吗?请举例说明。 ⑶如何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
ILLUMINATIONS
数字小英雄
课堂的变革
教师演示工具
计算机
学生探究 学习工具
琐碎的提问
工具支 架
数学模型的 实验建构
知识传授者
教师角色
组织者、引导者、 共同研究者
课堂案例1:多边形内角和
本课中陈铁英老师应用数字化工具设 计了三个问题解决的学生自主探究活 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讨四边形的内 角和是不是360°?
技术作为深度学习的工具,让学生 感知、体验、理解和应用知识,在情 景中积累课程经验, 发展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
就地循环模式
各种学习形式和活动的 场所在固定教室中的循 环模式;案例:洛杉矶 市的学校—— KIPP LA Empower Ac ademy,该校在每间教 室装配了15台电脑。每 天教师带领学生们在教 室中循环着进行在线学 习、小型讲座、小组协 作和个别辅导等学习活 动
,
各学科课程基本思想
途径与方式
学生在技术支持的丰富的环境中体验、学习、 理解和应用知识,积累课程经验
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pper Learning) 是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 学习内容,并让他们学习后应用所学 的内容。 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 其它相似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 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
绘本《安的种子》
有幸看到《安的种子》的 人们——无论你是不是准 备将它读给孩子听——也 许都应该先找一个安静的 角落,轻轻地念给自己听。 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得到过“千年 莲花的种子”?!
微信公众号的阅读资源
凤凰读书 微信号 ifengook 读库 微信号dukubook 凤凰学习网 微信号fhxxwcn 超星网 微信号 chaoxingguanwang 新浪微读书 微信号 sinaweidushu 悦读館 微信号 ydg6888 悦网美文日赏 微信号 metwenrishang 中华文化大讲堂 微信号 zhwhxxw 践离古典诗词朗诵 微信号JLlang song 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 微信号 zhcwhtyg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 微信号 zhygrc 声之韵经典文学朗诵书院 微信号 shenzyfm 经典儿童绘本 微信号 jduiben 绘本世界 微信号 ihuiben-Ic 少年科学画报 微信号 snkxhb 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 微信 号 huanqiukexue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 导、引领和点拨。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 替个人阅读。
重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实施途径
学生能力发展 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 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 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数学学科为例,理解和发展8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 模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