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学实录
班级:“我只爱用鲜血写成的著作。
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一课时以讲解为主。
:师:有这样一副对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同学们说说,这个人物是谁啊?生:文天祥。
师:对,是文天祥,他的名句是——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放在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历史的震撼就扑面而来。
谁来说说文天祥的故事。
生:文天祥考中状元,后来官至南宋丞相,在家里是孝子,最后为国尽忠,是位民族英雄。
生:最后坚强不屈,在北京从容就义。
师:历史记载,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
考中是年仅20岁,可谓少年得志,一朝成名天下闻。
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生:指南录后序师:什么是序生: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指南录》是诗集的名称。
师:什么是后序。
生:“后序”——第二篇序。
后面补上去的。
师:序就是一种文体,标题直接点名明文体有哪些?生:师说。
六国论,生: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师;中国古人的诗集名称是有含义的,这里为何叫指南录呢?生: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生:是作者在逃亡途中记录的诗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写成的。
师:对,关于诗集的名称文章中是有说明的,是哪些部分?生:是第五自然段。
生:还有最后自然段。
师:我们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说说这两个段落的意思。
(生朗读,讨论)生: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和过程,生: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
师:这里运用的表达方式是——生:说明,表述简洁,明了。
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须再作任何解释,言简而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
师: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
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指南录后序》既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也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关。
如何在教学中既突出其文学性,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是本篇文章将阐述的内容。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等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等相关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1.了解《指南录》的作者和历史背景;2.介绍《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3.借助正反演绎法,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讲授——“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1.了解“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内涵;2.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该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的启示;3.展开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讨应如何运用这一哲学思想。
第三课时:拓展——《指南录后序》与未来1.通过学习本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未来,规划人生;2.探讨如何将《指南录后序》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未来人生规划中;3.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体验式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通过切入学生感兴趣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等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主动探究、深度思考。
2.案例分析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人生、价值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3.对话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较灵活的师生间互动,通过对话,促使学生思考并探讨各种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教案(第2课时)
《指南录后序》教案第2课时学习内容:课文第四、五两段。
一、学习第四段1、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四段。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⑴重点字词:注音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庶几.()未几.( )解释词语A、诡.踪迹,草.行露.宿(诡,隐蔽;草,在荒草间,名词做状语;露,在露天地,名词作状语)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日,每天,时间名词作状语)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穷,困窘;饿,饥饿;无聊,没有依靠)C、已而得.舟(得,得到)D、以至于..永嘉(到)⑵重点语句解析:“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一句翻译最正确的一句是(B)A(我)贫困饥饿,深感无聊,敌人悬赏捉拿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B(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C(我)贫困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天)呼(地),(天地)也无法听到。
D(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谁都听不见。
2、学生举疑问难。
3、翻译第四段。
译文: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
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
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4、语段小结:⑴第4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
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写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
”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⑵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表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教案(第3课时)
《指南录后序》教案第3课时学习内容:课文第六、七、八三段。
一、妙语珍藏: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
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
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
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
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
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
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二、学习第六、八段(一)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六、八段。
1、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⑴重点字词:A、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B、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D、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2、学生举疑问难。
3、翻译第六、八段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
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同情我的志向啊。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优秀6篇指南录后序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后,指出《<指南录>后序》一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动解释。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
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
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
闻者为之感动。
”三、朗读并补充注释。
按段落顺序进行,先作补充注释,然后朗读,并归纳段落大意。
1.第1段。
①萃——集。
②会使辙交驰——在元军逼近首都临安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苟延残喘,曾多次派人前往元营求和。
在文天祥之前, 先后出使元营的有陆秀夫、 刘岊(jié)、杨应奎等人。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猜想元军统帅也还可以用言辞来打动的。
意,猜想、揣度。
④觇——偷偷地察看。
本段大意:叙述出使元营的背景和意图。
2.第2段。
①予自度不得脱……叔侄为逆——伯颜尝引天祥与吴坚等同坐。
天祥面斥贾余庆卖国,且责伯颜失信。
吕文焕从旁谕解之,天祥并斥文焕及其侄师孟:“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文焕等惭恚。
伯颜遂拘天祥,随祈请使北行。
②“将以有为也”——语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云(南霁云);巡(张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
高一语文《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名称《指南录后序》适用年级高一适用类型赏读课文知识点来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教学目标1.梳理文言现象,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2.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重难点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进行思考辨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指名背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研读课文。
1.介绍作者。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
德祐元年,元军进迫宋都临安,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
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
次年送至大都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2.关于“指南录后序”“序”即序言,是一种放在著作正文前(放在著作正文后的叫跋),用来说明写作经过、写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等的文体。
作者为自己的著作所写的序叫“自序”。
本篇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因以前已有一篇自序,此为第二篇,故称“后序”。
《指南录》这部诗集,包括宋恭帝德祐年间到宋端宗景炎年间的诗作。
期间元兵南下攻入南宋国都临安,恭帝赵罴被俘;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中途逃脱,历尽艰险,到了端宗赵星即位的福州。
《指南录》便是他这段生活的写照。
“指南”是心向位于南方的宋朝廷的意思。
表明自己“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正音(1)德祐(yòu)(2)缙绅(jìn)(3)纾祸(shū)(4)觇北(chān)(5)献谄(chǎn)(6)诟虏帅(gòu)(7)贵酋(qiú)(8)羁縻(jī)(mí)(9)二阃(kǔn)(10)渚洲(zhǔ)(11)自刭(jǐng)(12)殆例(dài)(13)巡徼(jiào)(14)檄文(xí)(15)毗陵(pí)(16)邂逅(xiè)(hòu)(17)余僇(lù)(18)愧怍(zuò)(19)号呼靡及(háo)(mǐ)4.古代官职升迁的术语:除:授官。
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第一零四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以及序这一文体的特点;2,积累古文文言知识,尤其是“为……所”这个被动句式;3,理解本文中的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文天祥内心矛盾以及在国难面前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积累古文文言知识,尤其是“为……所”这个被动句式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读法四,教学课时:三课时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巩固旧知,导入新课自序出使的原因:众人的举荐,无留北者,欲觇北2,文本分析(1)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很委婉的心情遽:立刻以:凭借(2)生齐读第二到三段(3)讲读第三段具:详细照应了前面的“更欲一觇北”草行露宿名词用作了动词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这是对现状的一个高度概括——贫(经济)穷(人生)(4)生齐读第四段之主谓之间取消句独立性为……所被动句式竟使:假如谈“死”:排比句,增强语势,强调感情反复:强调作者的九死一生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出使艰难,形成了一本书(二)文本分析1,遗本不忍废弃,抄写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道中手自抄录,是预谋着想要出书了2,这本书以什么为序时间3,喜欢“呜呼”这一段,这是一种大丈夫的表述,这是一种忠孝两难全的表述,这是苦难中不被理解的苦楚。
4,死有余辜中的“辜”是什么意思罪5,补充成语:狐死首丘,落叶归根(三)作业:《指南录》内涵了作者的委屈,希望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去看(四)生齐读第七段。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号角,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板块,学习的意义在于,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和情操;三是了解一点序言的的写法。
教学时,应当在这三个目标上定位。
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宜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以及和同学探讨解决问题。
目标要求:1、进一步熟悉作者,崇敬这样的民族英雄,进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课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熟悉作者,朗读,完成部分课文疏通。
过程:一、导入(背诵《过零丁洋》、学习要求)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熟悉作者和本文写作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状元),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这就是作者以这次经历写成的《指南录》的第二篇“序”。
后来端宗赵昰派遣他南下与元军作战,端宗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三、解释文体序,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设计2 -课题指南录后序(二)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 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 进一步体会文天祥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梳理。
难点:掌握:“……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参考语文教材,语文教参,网络授课方法诵读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速读文本二、知识梳理:①通假字A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具:通“俱”,全、都。
B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通“凌”,凌辱。
C层见错出。
见:通“现”,出现。
D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僇:同戮,罪。
②词类活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小看。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恶:形容词作名词,坏事情。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北虽貌敬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予分当引决分:名词作状语,按名分,按道理。
草行露宿草、露:名词作状语,在草丛中,在露天里。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道海安、如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义:合乎义理的行为,形容词作名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名词作动词,作序,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③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今:因清闲而烦闷;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1. 课前预习展示。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 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以至于永嘉(古:到达。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杭州学军中学赵丽莎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指南录后序》为苏教版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中“烈士的抉择”板块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版块的主题是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介绍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
《指南录后序》作为本版块中唯一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序文,叙写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南归的艰难遭遇。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所做出的选择和选择的依据,体现了他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第一课时已完成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的学习,疏通了文意。
但学生对于自传性质的叙事序文缺少解读的方法,同时对文天祥的认识也还停留在“爱国文人”等笼统的浅层面。
二、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指南录后序》叙事特色。
学会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深入细读,感知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从历史背景出发解读文学作品,理解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做出的选择,进而探究“指南”的精神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理解人物的人格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的生死观,理解其价值取向。
体会文天祥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树立进步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做出的选择,进而探究“指南”的精神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的生死观,感知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更深层次的情感内蕴。
四、教学策略本课设计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文天祥的“选择”为主线,贯穿人物遭遇、人物形象、人物生死观、叙事特色等内容,通过问题探究、还原历史情境、转换视角直面心灵、改编对比等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文本研读。
五、教学准备收集学生对课文的疑问、收集教学素材(《指南录》《宋史·文天祥传》)、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放预习学案(重点字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的补充)。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教案前言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教师招聘考试开始,我就一直深耕于课堂教学这一专业领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
最近,我在备课过程中接触到了苏教版必修三教材,发现其课文内容丰富,覆盖了较为广泛的文化领域,适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备课过程中撰写的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必修三中《指南录》一课进行设计的。
针对的学生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水平良好,但原生阅读能力稍显薄弱,希望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指南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学生理解《指南录》中所描述的江东地区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
3.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味《指南录》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营造。
4.学生通过阅读、练习生词、句型,提高阅读水平,拓展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文本解析1.背景介绍:通过介绍《指南录》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品。
2.主题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所描绘的文化现象。
3.内容概述:逐段分析作品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2. 阅读练习1.生词学习:选取《指南录》中的一些生词,通过词语拼音和相关例句,让学生在感知单词意义的同时,加强对词汇拼写的记忆。
2.句子练习:逐段分析《指南录》中的长句和复杂句,让学生通过练习缩句、改词,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深度阅读,通过多个问题和练习得到对文章内容的充分理解。
3. 文化探究1.文化学习:对比课文中所描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江东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
2.批判思辨:透过《指南录》对江东地区的描绘,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和推理,了解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异同并加以分析。
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学情分析】本文属于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第一版块“烈士的抉择”中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来体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等基本句式。
2、研习文本,培养鉴赏语段的能力。
3、体会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涵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和高尚的精神。
【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研讨课文感受文天祥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2、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在初中曾学过文天祥的一首七言律诗《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蓼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
二、知人论世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元年,国事危急,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1283年就义,年仅47岁。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指南录后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学生能够领会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指南录后序》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理解文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及其背景。
教师提问:“指南录”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分析并阐述自己的理解。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指南录后序》。
2. 结合课文,分析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深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文天祥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精神和价值观。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零丁洋》
二、文本赏析
1.本课《指南录后序》中的“后序”是我们常说的列于书后的“跋”、“后序”吗?
2.我们知道“序”这种文体一般要说明书籍著作、出版意旨、编作体例这些情况,那么本课哪几个段落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情况、结集目的和诗集名?
A:从第-------段到第-------段。
B:写作情况是“
”。
C:结集目的是“”。
(“来者”后世的人、“悲”思念同情)
【拓展】文天祥的《沁园春·题潮阳张许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xī xū)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指南录后序》4
九死不悔书丹心----《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文天祥【教材分析】1、《指南录后序》为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中“烈士的抉择”板块的第一篇课文。
本专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
而本文则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重在介绍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时为拯救国家而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
2、本文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
文章简要地记述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1、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了解。
2、《指南录后序》篇幅较长,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 因个体水平存在差距,阅读起来有些难度。
并且作为理科班的学生,平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归纳总结的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朗读,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学,让学生理解文本。
【设计理念】1、本节课尝试在文言课文的教学中,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相勾连起来。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现代文阅读文本,比较害怕文言文阅读文本。
一线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重“言”轻“文”比较普遍,文言文的教学很容易出现一种重言轻文的倾向,如果把文言文教学变成古代汉语教学,文言文教学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痛苦过程。
2、《指南录后序》是传统名篇,我上学时学过,工作后也教过许多次了,但在讲授过程中更多地是简单地疏通一下文意就结束了。
我一直在考虑文言文能不能像现代文那样来讲?在这样的想法下,我在讲《指南录后序》(第二课时)时,在第一课时落实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就大胆尝试充分利用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感知文章情节,重视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及“为……所……”被动句式。
能力目标1、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课文《指南录后序》优秀教案
课文《指南录后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指南录后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3)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3)课文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文天祥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分析课文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指南录后序》。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
3. 写一篇关于《指南录后序》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读后感写作:评价学生在读后感写作中的思路、表达和情感,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疑难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一(2)班时间:3月17日“我只爱用鲜血写成的著作。
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一课时以讲解为主。
:师:有这样一副对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同学们说说,这个人物是谁啊?生:文天祥。
师:对,是文天祥,他的名句是——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放在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历史的震撼就扑面而来。
谁来说说文天祥的故事。
生:文天祥考中状元,后来官至南宋丞相,在家里是孝子,最后为国尽忠,是位民族英雄。
生:最后坚强不屈,在北京从容就义。
师:历史记载,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
考中是年仅20岁,可谓少年得志,一朝成名天下闻。
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生:指南录后序师:什么是序生: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指南录》是诗集的名称。
师:什么是后序。
生:“后序”——第二篇序。
后面补上去的。
师:序就是一种文体,标题直接点名明文体有哪些?生:师说。
六国论,生: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师;中国古人的诗集名称是有含义的,这里为何叫指南录呢?生: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生:是作者在逃亡途中记录的诗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写成的。
师:对,关于诗集的名称文章中是有说明的,是哪些部分?生:是第五自然段。
生:还有最后自然段。
师:我们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说说这两个段落的意思。
(生朗读,讨论)生: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和过程,生: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
师:这里运用的表达方式是——生:说明,表述简洁,明了。
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须再作任何解释,言简而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
师: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
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
有人说沧海横流,生:方显英雄本色。
师:文天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了详细的注解。
我们来朗读这个自然段,注意其中文言文特殊的词语和现象。
共同来解决一些有疑问的词语。
(生朗读,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词语,除,都督缙绅,纾祸会,老师相机解答)生:形势危机,大兵压境,北兵,就是元军已经在城门外。
虎视眈眈,一触即发师:哪个是城门。
生:是修门,原来楚国的都城的名字,现在指的是城门师:是什么手法生:借代。
师:第一段中还有另一个借代手法。
生:缙绅。
注解中说当官的插笏和垂带,就是借代手法。
师:你认为外交努力会成功吗?生:不会成功,即使成功也是签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之类的,生:割地也不可能,只能让南宋小王朝投降,成为副俘虏。
师:蒙古兵是很残暴的,我们在电视神雕侠侣中已经见识了。
据史书记载,蒙古兵西征,攻入莫斯科城,每杀一人割一耳,共割了二十七万只人耳,还有一次大食国开城投降,蒙军屠城七天,将全城八十万居民杀个精光。
史称“黄祸”。
所以毛泽东曾批评过一代天骄生: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师:假如你是文天祥,你敢接受这不可能完成任务吗,这明摆着是跳入火坑啊。
生:为了让老百姓保全性命,只能豁出去了。
师:假如你去了,有何目的?师:;我想我去的时候,万一能把敌人说服,那我就是国家的大功臣了。
生:我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师:你的意思要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相信演说的巨大功能。
生:我名义上是出使,实际上去刺探消息。
了解敌人的兵力布置情况,师;就是当侦察兵,我们看看文天祥是怎样考虑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来生: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要努力一下。
生: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我想可以有点一相情愿。
有点文人的天真。
生:更主要是要觇北,归而求救国之道。
师:这样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这次出行可以纾祸,口舌打动,觇而救国。
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的品质。
生: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生:也说明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
师:中国的仁人志士有个特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
文天祥就是这样的人。
师;到了元营之后,事件千变万化。
错综复杂,大致尽力了三种变化,谁来说说三种变化。
生:一开始是外交成功,,书上说下颇惊动,不敢小看南宋,是很有希望的,前途一片阳光。
师:遽的意思是生:立刻,马上师:它的本义是传递信息的快速的马车。
生:但后来事情出现波澜,元人虽为虎狼之师,也是“上下颇惊动”。
但后来出现了奸臣。
坏蛋。
师:中国历史上似乎从来就不缺少媚骨奸佞之臣,他们不思国之安危,反而落井下石、公报私仇于是就出现了——生:“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师;这两个人是个什么东西,生:不是东西。
是卖国贼。
师;注意其中的称呼,古人的称呼是有讲究的,直称姓名。
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还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身上,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就是鲜明的例子。
师:这样文天祥的处境就突转了,生:由于内奸让文天祥孤立无援,一步步逼向死亡之门。
当被元军扣留后,他“自度不得脱”,因而“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师:数是什么意思?生:列举罪状。
生:在处境困危中,实际让被软禁生:不久,贾余庆到敌营来讲和,和文天祥一起北上,要彻底的离开祖国。
师;注意其中的一个动词的用法。
生:驱。
师:什么是驱生:就是赶的意思。
生:这个词有侮辱的意思,驱的一般是动物,是牛马之类,明显不把人当人看。
还有辱骂的行为。
生:并且文中说,而不在使者之列,是把他当做囚犯和俘虏了。
师:这是老师想到一句话,士可杀生:不可辱,师:如果是你,将作出如何选择?生:为了人格的高贵,与命运抗争,与敌人斗争。
生:忍辱负重,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生:奋起反抗,甚至自杀。
师:文天祥的选择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生:他是胆小怕事,是胆小鬼。
生:这是明智的选择,他要干大事,生:有时忍受苦难就是一种反抗。
生: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师:老师想到了一个人,有个无赖当众侮辱他,要他从胯下钻过去,最后此人成就了大业WHO?生:韩信师:再比如,有个绍兴的君王——生:勾贱师:你来说说勾贱生:越王勾践姑苏城三年受尽吴王夫差凌辱,十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隐忍受辱是因为他心中有大义存在,即要保全越国的江山社稷,生:如果他发一时之怒逞一时之勇,为小节而一死了之,那么越国必亡,后人也不会记住这位卧薪尝胆灭吴称霸激励后人的明君勾践了。
师: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方能成汉家开国三杰,名垂青史。
司马迁甘受宫刑之耻,才能成就名山事业,开史传史书之先,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也得死得有价值。
死也有“无为而死”和“有为而死”的区别:失意伤心而死、遭遇不幸抑郁而死、和人赌气自杀而死都是“无为而死”;为了正义而死、为了国家而死、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死才是“有为而死”。
文天祥已经洞悉了生死的内涵。
用精神上的痛苦忍受来实现自己的精神理想。
师:他对自己一身维系着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
为了爱国的最高目标,他在奋力突围。
在被元军扣留的日子里,文天祥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逃离虎口,终于找一个机会。
哪个是机会的意思?生:间。
师:说说作者的心情的变化?生:有脱险后的喜悦之情,比如“奔”真州。
就是写出人物的心态。
生: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真是写出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的信心。
师:更何况他把原本的设想,有用情报告诉了南宋将领——。
师:叫什么名字?生:李庭之师:后来呢?生:李听信谗言,要杀文天祥。
中了敌人的反间计,又陷入了困境。
师: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受到同志的误解和伤害,来自自己阵营的暗箭的伤害。
生;不得以,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师:草行露宿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现象。
生:草,露。
是名词做状语。
生:穷饿无聊,追购有机、,天高地迥,号呼蘼及师;什么是追购。
生:就是悬赏通缉。
生:后来终于虎口脱险,逃至永嘉。
师:注意其中有大量的短句,找出一些动词。
(学生依次找出,其中有一个动词至于是古今异义)(师:作为一位书生,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封锁,万死不辞。
为的只是回到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回到战斗的岗位上。
这种经历确实是常人无法忍受。
这四个段落,确实是用鲜血写成的文字,文天祥在苦难的途中,依然没有冷却自己的激情,他没有失去对国家的信心,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板书可以纾祸甘冒风险,挺身出使之举三种原因言语说动归而救国慷慨陈词,斥敌骂贼之言三种变化外交成功路漫漫吾求索处境困危被驱北行得脱喜悦百折不回,辗转逃生之行三种心态受误无聊南下急迫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此序剩余两段以抒情和议论为主,是适合于诵读的好材料,尤其是22个死和8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尤为惊心动魄,在诵读中认真体会不可遏止的喷涌情感,和纵横充沛的气势。
细心品味两个“呜呼”和三个“矣“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第一个呜呼表达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可以讨论第七节的增删问题,明确作为一位文人,能这样历经九死一生,还依然保存忠心不改的坚贞的情怀,适当延伸文天祥《的金陵驿》和刑前的遗书。
从而真正走进文天祥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