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条件下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

合集下载

我国的政治格局——“四套班子”

我国的政治格局——“四套班子”

我国的政治格局——“四套班子”

一、“四套班子”权力的排序

有人常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四套”人马,搭配“四套班子”。所谓的“四套班子”,即“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人们也常常议论这“四套班子”的主要职责和权力:“党委”负责党务,包括“党管干部”;作出决策,包括研究和制定方针政策。“人大”讨论和通过重大事项;按“党管干部”意图,选举政府等机关主要领导人;或质询政府。“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具体落实和执行党委决定。“政协”参与议政,提出建议。所以,权力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

二、从政治体制中看“四套班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它的常设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研究

地方政府扮演着两种角色,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事务管理中的代理人或代理结构,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授权、宪法及其他专门法对地方政府授予的权力而对地方性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同时作为参与地方建设的权力实体,又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以及民风民俗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管理措施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考察和研究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对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增强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地方政府;权力配置

一、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概述

(一)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涵义

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其权力的分配与行使。从实质上看,是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权力的限度与范围;从主要内容看,是地方政府之间在国家行政体系中如何确定权力的内容、权力行使的边界、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从特定层级的地方政府看,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一定的目标和原则对依法获得的权力进行划分和调配,达到行政机关中的各权利主体各司其职。

(二)改革开放前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

政府权力配置采取何种方式,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除了受权力配置理论的影响,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权力配置的总的特点是:

1.高度的集权性

高度的集权性集中体现为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不适当的、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1〕。其具体表现为党的领导的全面性,党不仅领导国家政权,而且还要领导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直接性,即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成了事实上的党的下级组织。从1957年起,我国政府权力配置就呈现出高度的集权性:宪法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被削弱;国家司法制度和监察制度受到严重破坏,1959年,司法部、监察部被取消;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在党委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权力配置体制逐渐走向个人专制,国家权力体制内部各分支权力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这种权力配置的方式使党内和社会难以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对发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

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配置

导致缺乏 自主、 独立和创造性。从行政机 构的上 下领导关 系 看, 在地 方上级 政府 也掌握 了下 级政府 的较 多的 自主权 力 , 特别是在县级政府和 乡镇级政府之 间 , 力集 中问题就更加 权
级 的地方党 委、 大 、 人 政府 、 院 、 察 院、 在结 构上 又上下 法 检 , 对应 。在每一级政府 中, 党的领导地位都得 到了保 障。
二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国家权力结构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内容的政党体制以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自治县乡民族乡五级政府为主的分层管理和上下统一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党管干部为主要原则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结合起来的司法体制等
明显和突出 , 政府 集 中了很 大一部 分权力 , 县级 乡镇级 政府 很多时候都是处在 一个 有责 任无权力 的尴 尬境 地 ; 二是 , 地 方政府财政权力 与事权不相 匹配 , 其主要表 现为 中央政府财 力雄厚 , 但是却办 的事情为之甚少 , 而地方政府 财政有 限 , 却
*作 者简介] [ 牧人 ,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 院 20 级研 究生 。 08
区)市 、 ( 、 县 自治县 ) 乡 ( 、 民族 乡) 五级 政府为 主 的分 层管理 和上下统一 相结 合的行政管理体制 , 以党管 干部 为主要原则 的干部 人事管理 体制 , 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结 合起来 的司 法体制 等。中国政府分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两个层 级 , 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

2.影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因素

1.以马列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

2.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结论

3.仿照苏联模式构建行政体制

4.战争时代打下的基础

5.现实国情的制约

6.中国封建主义传统的深刻印记

7.国际环境的影响

8.受经济体制变化的制约

3.中国政治制度各时期的变化

1.初创和形成阶段1949—19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探索与发展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前1954—1957第一部宪法发挥了显著功效,1957年以后出现左倾错误,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化60年代大调整但未能继续下去

3.遭受破坏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使政治制度严重扭曲和破坏,原有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得以恶性发展

4.恢复与改革阶段政治制度的全面恢复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本政治制度

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

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⑸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当前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政府权力纵向横向配置.

政府权力纵向横向配置.

均权理论
当中央高度集权和地方过度分权呈两个极端 的发展态势,均权理论成为调和矛盾的理想 选择。 孙中山是均权理论的倡导者,其构想包括:
关于均权的原则 关于均权的主体 关于均权的前提
均权主义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
9.3 单一制模式
单一制及其特征
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机关体系; 各个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都接受中央政府的 统一领导,没有脱离中央政府的独立权力; 不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达到什么程 度,地方政府的权力都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 文件予以规定或改变,地方政府权力没有宪 法保障。
9.5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法律的规范
以单一制为基础,以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 区为补充 立法领域权限划分 行政领域权限划分 司法领域权限划分
实践的过程
20世纪40-50年代:中央权力过大、地方权 力过小 20世纪50-70年代:收权-放权 20世纪80年代:放权改革 20世纪90年代:加强中央权威的改革
有利于社会大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威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 是后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地方分权与自治理论
地方分权的核心是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是一 种治理地方社会的理念、制度、方式。 地方分权与自治被认为是对全国性政府过度 集权的一种制衡力量,其背后有深刻的社会 政治理念作为其制度支撑。 地方分权与自治理论还体现了国家与个人关 系的深刻思考。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刘洋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6期

摘要: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主政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03-02

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变化莫过于民主政治的出现,这次民主化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人们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民主政治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断地发展民主政治并遏制独裁专制,是全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潮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也必须适应世界发展的大潮,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终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多次谈到民主。2005年10月19日,我国官方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专门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这些言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政治权力的功能与配置


“原子化”的民众,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独立的中
介环节完全消失。单位更多的是作为国家的派出 机构,因此国家与社会之间是直接互动的,并且 这种互动往往是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民众虽然能 够通过组织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但却鲜有效果。

但是,这种权力配置并非铁板一块,从属 于国家的各种组织并非只是简单地执行上 级命令,他们也经常为了自身利益进行大 量的变通和博弈。


理论结果:任何人必须给他人提供好处才 能改善自己的处境。



3、道德市场 “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特征:无偿的利他性、“有难必救” 媒介:内在的良心 理论结果:所有人的困难都被以利他主义 的人解决。

在现实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在 某些情况下,损人利己也是一种比较经济 的可替代选择。通过交易或组织化的集体 努力来满足需求,可能不如通过偷盗、劫 掠或利用稀缺资源来剥削更为方便。 小偷与官员
一、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任何人的福利增加均不以其他人的福利减 少为代价,而是以他人的福利增加为条件, 人们就会和平地在一起合作。

通过公共权力克服不合作
(一)理论界定

权力:Power, 为实现自身意志,无视他人 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韦伯)
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 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 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 约能力。

05政治权力配置

05政治权力配置

国家权力
司法: 司法:对国家意志 执行状况的裁判 与监督(重公正) 与监督(重公正)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8
国家政权的横向配置- 国家政权的横向配置-立法机关
一院制
两院制
一院制是由一个单一 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 一般设上议院和下议院两个 的制度。(瑞典、 并立的立法机关, 。(瑞典 的制度。(瑞典、 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 西班牙、葡萄牙) 行使立法权。(美国、 西班牙、葡萄牙) 行使立法权。(美国、法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方法2:每人轮流主持一天,主持人先吃; 方法 :每人轮流主持一天,主持人先吃; 结果: 结果: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自己主持的 那一天吃得很饱,其余六天都是挨饿; 那一天吃得很饱,其余六天都是挨饿; 寓意: 寓意:分权而无制衡也没有好结果
5
场景讨论:分粥- 场景讨论:分粥-续3
方法3: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负责分粥, 方法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负责分粥, 再设立一个监督委员会; 再设立一个监督委员会; 结果:频繁的争吵, 结果:频繁的争吵,使粥经常处于冰凉 的状态; 的状态; 寓意: 寓意:民主的需要付出成本或代价
3
场景讨论:分粥- 场景讨论:分粥-续1
方法1:指定其中一个人负责,负责人先 方法 :指定其中一个人负责, 吃; 结果:分粥者每天都吃得很饱,其余六 结果:分粥者每天都吃得很饱, 人天天挨饿; 人天天挨饿; 寓意:掌勺者私享大锅饭; 寓意:掌勺者私享大锅饭;绝对权力绝 对腐败

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047

当代思潮

政治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共权力,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也是社会生活秩序的必要保障。[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治权力腐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影响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严重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什么是政治权力的制约

政治权力制约是指权力主体采取一系列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进行约束,以此来规范政治权力的正常运行。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出政治权力制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制约的对象包括

腐败现象在内的一切权力失控行为。

[2]

如果政治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那么就会产生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一般情况下,权力的滥用主要指权力过于集中,从而引发的各种权力失控行为。

为什么要制约政治权力

政府决策的重要性。科学的政治决策可以保证行政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而错误的决策则会增加社会的成本和浪费资源,影响社会发展。而出现决策失误无非是由于决策者素质、决策体制不健全和决策技术落后三者造成的,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决策者的因素。由于决策的制定实施是由人做的,是有政治权力

王思凯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摘 要:政治权利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永恒的主题,有权力必须有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发生腐败。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政治权力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其严重弱化了国家公共权力效用的发挥。该文深入研究了制约政治权力的原因,并提出了制约政治权力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完善,进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治 能 量 , 有一 定 的政治 资源 , 没 公共 政治 权 力便无 法 实 施 对 整 个 社 会 的 统 治 、管 理 、服 务 和 协 调 。 l (0一 对 处 于社会 经济 转 型期 的国 家而 言 , ”1 P6 斯’ 2 J 伴 随着体 制更 新 和政策 替换 所带 来 的社会 生产 力水 平 的提 高 , 然社 会 总资源 量增 加 了 , 虽 但是 政治 资源 却会 出现下 降的情 况 。如 果不 开发 新 的资源 并防 止 原 本 的有效 资源 流失 , 将会 危及 政 治系统 的 生存 , 因
为 了保 障公 共权 力 的行 使而 建立 的带 有强 制性 的组 织和机构 , 军队 、 察 、 如 警 监狱 和法 院等 。这 一 部分 资源 会随着 国家 的社 会 经 济 状 况 、 阶级 状 况 和 对外
关系 的改 变 而发 生 改 变 , 变 化 的 幅 度 不 会 很 大 。 但
论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政 治 资 源 的配 置 与 整 合
吴 锦 旗 徐 勇 ,
( . 康大 。I 南 京 209 ;. l I 媒 : , 永 1o2 ) 1小 t 10 32 1 l 传 14 ’ :北 0 04
● 一● , ● 一 ● , ● ● ● 一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

一、本文概述

《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功能主义解释》一文,旨在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深入解析我国国家权力的配置原则及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影响。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功能,以及这些部分如何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国家权力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通过分析其内部各权力机关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揭示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文章首先对国家权力配置原则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相关规定,阐述我国国家权力配置的基本框架和特点。接着,文章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还将探讨在实际运作中,国家权力配置原则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权力冲突、权力滥用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国家权力配置原则的内在逻辑和实践价值,为完善国家权力配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功能主义理论概述

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起源于生物学领域的功能主义思想,后经过社会学家如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发展,成为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功能主义理论主张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依赖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整合性。在功能主义视角下,国家权力配置原则不仅仅是一系列制度规则,而是整个政治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存在和运作旨在实现特定的社会功能。

论我国权利运行合理的机制

论我国权利运行合理的机制

试论我国合理的权利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呼声,归根到底,是对权利运行机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马列主义原文思想成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主流呼声,从我个人观点来看,经济基础与政治体制没有根本上的联系。因为无论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赚取利润,只是利润分配上有所差异而已。资本经济分配的利润获得者是投资人,他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领导阶层;社会主义经济分配的利润获得者是人民,但获得利润的人民却是无法看见,也无法接触的,因为代行利益的人是领导阶层。

由于在利益上分配不均,导致社会财富两级分化,暨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突出,社会变得不和谐、不稳定。这时,底层人民和没有取得利益的部分精英要求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改变这种政治体制下的权利运行机制,重新分配获取利润和支配利润的权利,所以要求合理的权利运行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那么,该如何实现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实现合理的权利运行机制呢?我国现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在今后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是不可改变的,也是不能改变的,因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的提高都需要稳定的社会作为基础,所以,改革的关键不是改变领导对象,而是要建立一个对公权力有制约、合理的权利运行机制。

一、要想权利受到制约,那就要“放权、分权”。

所谓放权,就是各职权部门要将集中在领导手中的权利逐步下方到基层的工作人员手中,让他们有灵活的处理问题的权利,同时各单位的纪检工作应随时开展,对执行公务的人员进行监察,监察结果直接上报上级纪检部门,也就是说,要将一个单位的纪检监察的权利从本部门分出去,形成独立的机构,这样才能确立分权、放权,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不失权利的制约机制。

当代中国的权力配置

当代中国的权力配置

当代中国的农村权力配置

党政二元权力结构

众所周知,所谓国家权力配置, 就是国家权力系统的设置、权力机构的分工、职能的细化和权力主体相互关系的界定。根据其职能划分, 国家权力一般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从国家权力系统的设置和权力所及的范围看, 国家权力配置方式可以分为集权型和分权型; 从权力运作的形式和决策的方式看, 国家权力配置可以分为民主型和专制型; 从国家权力配置的结构看, 国家权力配置包括横向权力配置(即中央级权力配置)和纵向权力配置(即中央和地方权力配置)。我主要探讨农村当前的权力配置状况。

农村公共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运行,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从根本上关系着农村的团结、发展、稳定,过去和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农村问题,追根求底,都与此有关。诸如:权力边界模糊;有意或无意的争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度不够,运行不够规范;监督主体和监督方式、监督渠道不具体,导致监督乏力或监督过分。这些问题最终造成了干部之间和干群之间猜忌、摩擦,以致对抗冲突,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的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等,制度不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是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的政治体制,党支部、党员队伍;村委会、村民代表、广大村民;老年协会、妇联、共青团、民兵等是存在于农村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在不同层次以不同方式参与农村公共权力的掌控和行使。农村的实际情况既需要一个稳固的、权威的、高效率的政权,又需要对这一政权给予约束。结合一些政治理论和外地经验,针对我们的问题,拟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上、权力配置上作一些探索,试行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

当前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当前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优势

当前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优势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其政治制度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

国的政治制度拥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中国政府能够有效地实

施政策,并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政治

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优势。

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中国共产

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其领导地位在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这一特

征使得中国的政治决策能够高效地执行,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第二,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尽管中国共产

党在政府中拥有主导地位,但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也在

政治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各方参与和广

泛代表,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国家权力机构

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组成,这是一种典型的代议制度。人

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重大政策和法律,

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第四,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权力分立的制度。中国政府实行行政、立

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各个机关之间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权力平衡和

监督机制。这种制度安排有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并确保政府的

决策合理和公正。

以上是当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为中国政府的运行

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国政治制度的领导核心明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政府的施政方向更加明确和稳定。这可以避免

政策的盲目性和短期主义的干扰,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配置

政治权力的配置

政治权力的配置必须符合科学化、合法化

时至今日,政治权力概念的定义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法国社会学者迪韦尔热认为政治权力是在集体或整体社会中行使的完整权力。马克思更认为,政治权力就是“国家的权力”,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暴力。虽然因为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对于政治权力的不同观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政治权力必定是一种发生在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它是权力本质的最完整表现。我国学术界趋向于将政治权力的定义为:指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力量,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支配或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分为国家政治权力和非国家政治权力,而我们接下来讨论的主体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国家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主要是为了实现权力主体的政治意志而施行的政治行为,简单来说即是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其最根本的利益即经济利益从而将其意志施加于权力客体的行为。为了保证主体的意志能够持续的发生作用,其利益能够不断地实现便会使政治权力在各权力机构、政治主体以及其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形成权限的划分和配备,即政治权力的配置。

自奴隶社会产生以来统治阶级为充分体现其统治阶级的意志,为了保证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以及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不断改变政治权力配置的方式方法,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体现其统治阶级意志,一方面也在不断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权力的延续性。

政治权力不是天生的,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权力客体的服从,但是权力客体对于权力主体的服从,有时并不是自愿的,这就引起了权力合法化的问题。任何权力都离不开合法性的支持,一旦某个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公众心中失去了正当性,也就意味着政权出现了危机,所以,政治权力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被认同的问题,只有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即被“认同”,才能保证政治权力的顺利实施以及长时间的延续。

论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论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从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来分析我国目前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虽然各有其根源和表现形式,但归根结底都是现行权力结构不合理的产物,因此,在我们适当程度的分权和制衡不仅无损于中央权威,反而会改善权力结构,保证政局的稳定和团结。强化权力监督和遏制权力腐败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

[关键词]权力制衡;政治体制改革;必要性

当今世界,权力腐败已成为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顽疾,因而权力制衡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也愈益为各国所关注。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其核心任务便是强化权力监督,遏制权力腐败。对这项任务完成得如何,从根本上说要取决于权力间的制衡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但从目前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来看,权力制衡机制还远未在中国建立起来。

一、权力制衡思想的渊源和发展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思想在西方历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它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然后又经过17、18世纪时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的发展,直到今天,随着它在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日益应用,这一思想已渐趋成熟和丰满。

古希腊罗马时期,以雅典城邦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国民主制为实践基础,许多政治思想家开始了对优良政体的探讨,并且形成了当代民主理论的基石——分权制衡思想的雏形,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波利比和西塞罗。亚里士多德以雅典城邦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平衡政体理论和分权思想。前者认为,理想的国家政体应该是一种平衡政体,即各方政治权力应合理分配,“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①而后者则认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并且据此他把政府分为三个“部门”或分支——议会、执行机关和司法机关。亚氏主张只有把这三个分支的权力分开并使之相互监督和制衡,才能实现他所推崇的法制。此后,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波利比和西塞罗,在亚氏思想的基础上更明确地提出了分权制衡学说。波利比在分析罗马政体中提出,国家三种权力机关(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是在分权基础上既相互配合又相互掣肘。西塞罗的权力分立与制约思想比波利比更明确,他设计了一个各权力机构相互关系的模式,主张在立法、行政、司法之间设置严格的制约关系,并且尤其强调对行政权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条件下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

政治权力可以在国家、民族、阶级的名义下对社会资源进行动员和分配,这必将导致不同的人们都一致的倾向于对政治权力的渴望,如何通过建立规则来约束人们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如何保证政治权力的掌握者以适当的方式使用权力,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主线。政治权力的归属决定了政治权力的配置是为实现权力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而权力配置则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进行的。

一、政治权力配置的空间维度

政治权力配置的空间维度是指政治权力是依托于国家机构,并交由具体的个人来行使。不同的国家机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分解,这种不同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横向来看,同一级国家机构的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纵向来说,不同层级的国家机构所具有的功能有所不同。

就当前我国的政治制度来说,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在横向上基本做到权责明晰,但同时也存在权力交叉和权力空隙的现象,近些年以来的大部制改革不断推进,也是处理好横向配置上的弊端,以明确不同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在纵向上,我国采取中央与地方单一制而不是联邦制的形式,从行政级别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有五级,

分别是中央政府、省、市、县、乡。纵向上的权力配置总体上保证中央权威实现统一领导,又保证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但往往在集权与分权的两端摇摆,尚未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央和上级机构将逐渐下放权力。

二、政治权力配置的时间维度

政治制度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机构中具体政治职位的人格化。如何选择合适的人选来掌管国家机构,该人选离职后又如何选择其继任者,这是政治权力在时间维度上配置时所面对的问题。

在人类政治实践中,政治权力在时间上的配置存在两种模式,即终身制和任期制。我国实行的是任期制。在任期制条件下,权力配置在时间上划分为相等的单位,权力主体只在法定时间内行使权力。我国的各级领导都是采用每五年为一个任期单位,并规定了相应的连任或累计任期限制,一般连续任期不超过两届。

政治权力在时间维度上的配置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配置主体是谁,即继任者的产生由谁来决定。在封建社会以前,基本上是由国君来决定他的继承者,并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各级官员的任命。现代民主社会权力在于民众,我国的权力配置是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来实现的。民众直接或间接的选举代表,并由代表选出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者。在各级

部门内部,领导者具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力,可以任命其组织内部的领导者。

三、权力配置的方式

选举是当今世界实行权力配置的最主要方式,同时也体现民众是权力主体的这一意志。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将选举产生该级政府领导班子及其组成部门领导班子。我国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既有直接的民主参与,也有间接的民主参与,表现在:

1.县乡两级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市级及以上的人大代表由下级代表选举产生。

3.各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积极组成部门领导,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

这样做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因为民众需要参与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而政治生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并不是一个良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四、我国民主选举的三种类型

在我国,要实现全民的民主选举产生中央领导集体,是不切实际的。但实行选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在权力配置上,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有一些已经成功,有一些刚开展不久。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归纳:

1.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自

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群众自主行使管理村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权力的民主形式。包括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民主决策村中大事,民主管理村内事务,民主监督村委会干部等。村民自治已经实现了民主选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环节,但基本上实现和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在当前国情下,最符合民主精髓和实质的实践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的选举,包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以及由此选举产生的“一府两院”。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在上面已经做了描述,在此不再累述。

3.目前属于试点阶段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直接选举。公推直选方式在试点中取得了一些成效,能够更加充分的代表民众的意愿,更加充分的体现民众民主权利。这一试点还有待于进一步推进,以形成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再将来的民主生活中要逐步实现直接选举。

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

我们必须达成一个共识,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始终不渝的在这一根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有关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也毫无疑问的要以该原则为基

本前提。

因此,明确党和人民作为权力的配置主体,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提名权和人大代表的推荐提名权应该在制度和形式上达成统一,既要维护党的领导权威,也要符合人民的期望。同样重要的是,要充分实现党内民主。

综上所述,我国的政治权力配置需要通过明确党、人民(和人民代表)的配置主体地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在空间上的配置和时间上的配置,进一步拓展民主选举,从下向上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相统一,正确协调和配置好我国的政治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