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和实践

合集下载

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一、国际上成功的小额贷款模式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创立于1974年,属于非政府的小额信贷组织,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支持下逐步转化为一家独立的银行。

据GB2021年度报告,其分社到达2565个,银行股份的96.84%由借款人持有,共有借款成员831万人,约有650万人因此摆脱贫困。

已累计发放贷款116亿美元,还款率近99%。

自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立以来,近6成的借款人和他们的家庭已经脱离了贫穷线。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成立于1895年,作为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国有银行,BRI拥有印尼最大的金融网络,其4500多个分支机构遍布整个印尼群岛的大小城市和乡村。

1983年以来,BRI结合本国经济的开展,引进了小额贷款业务,为大量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了信贷效劳,支援了农业开展,效劳了农村群众,有96%的小额信贷业务实现了盈利,保持了较高的贷款回报率。

两种模式比拟1、两种模式的共同点一是GB与BRI都坚持将贷款的目标客户定位为穷人和低收入者。

二是以信用贷款为主,一定额度下贷款不要求提供任何担保抵押物。

三是较高的利率。

四是GB和BRI都实行分期还款的方式。

六是额度小,但可以逐渐增加。

七是吸收储蓄。

2、两种模式的差异点一是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

GB是福利主义小额信贷机构的代表,其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开展与消灭贫困,在提供小额金融效劳的同时,还提供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社会效劳。

而BRI那么是制度主义的典型代表,主张通过监管将小额信贷机构纳入整个金融体系,更注重盈利。

二是小组贷款模式与村银行模式。

GB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人员在自愿的根底上组成5人贷款小组,相互承当还贷责任。

通过小组贷款模式,能自动把信誉不好的借款排斥在外,减少了交易本钱和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BRI是直接将贷款发放给个人。

由村银行直接与贷款者保持密切接触,来防范风险。

小额贷款

小额贷款

一、小额贷款的概述(一)小额贷款的起源小额担保贷款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

上世纪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试验分行,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开始逐步形成。

尤努斯提出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原始的资本主义提倡的是竞争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

乡村银行系统的运作原则完整的乡村银行系统的运作原则:1、人们不应该到银行来,相反,而是银行应该到民众中去。

银行职员的工作不是坐办公室,而是与民众溶为一体。

妥善安排办公时间,在办公室里管钱和记账。

相反,传统银行要求职员都要到办公室上班,而对穷人来说,办公室让他们畏惧,疏远了和银行的距离。

2、利率大大低于高利贷者,但略高于传统银行,有效防止了富裕者套贷。

3、还款模式。

整借零还,按周还贷。

大大优于传统银行的“整借整还,到期还本付息”。

4、家庭住房即工厂。

妇女们可以边工作边照看孩子,一年四季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对创造经济效益有直接帮助;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能够产生和任何工厂都一样的规模效应——原因很简单,自我雇用不在单一的车间进行,也没有工资基础。

5、参与机制。

每5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每6个小组建立一个中心。

采用2—2—1顺序放贷,小组长最后得到贷款,体现“先人后己、为人服务”精神,贷款者参与中心活动,定期开会。

最有意义的是,这是一种社会构思,人们以彼此的社会和经济责任感参与其中。

5、如果我们能够消除乡下的苦难,就会减轻使穷苦人四处奔波涌入城市的压力。

6、乡村银行不仅仅是把钱借给这些穷人,而且这家银行还由这些借贷的穷人拥有。

他们每人买一个价值3美元的股份而成为银行的股东。

通过乡村银行正在做的,创造自我就业机会,你就能让成百万小手工劳动者从事上百种活动,创造全新的经济环境。

当你发展了自我就业,妇女就能很容易地成为创收者,并展示她们的经济天赋。

当很小很小的事情出现上百万次,它就会变成一件大事。

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理论探讨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李文政 唐 羽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界定11小额信贷的定义目前国际国内对于小额信贷并没有统一定义。

主流观点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如CG AP对小额信贷的定义,是指对贫困者提供诸如贷款、储蓄及其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经营、生产、消费等方面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上看,国际上对小额信贷的界定,是从服务对象出发的。

我国学者姚先斌、程恩江(2002)认为小额信贷是指贷款和存款两方面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其服务对象是城乡低收入阶层。

杜晓山(2003)认为,小额信贷是在一定区域内,在特殊的制度安排下,按特定目标向贫困人口直接提供贷款资金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的信贷方式。

另外一些学者则从贷款金额较小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界定,这种定义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研究小额信贷的学者、专家普遍认为,小额信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使借款人易于接近并使其交易成本最小化;②方便客户根据自己的现金流程按时归还贷款;③较低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④利息不过高,但足以弥补包括资金成本、交易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在内的成本;⑤通过宣传分享参与权(贷款将在小组成员间轮流发放)促进还款;⑥充分掌握贷款人及其业务活动、所在社区一般状况等信息;⑦运用特殊的融资技术,如小组集体借款、小组共同责任和小组作为共同债务人的身份,提高还款率;⑧小额信贷机构鼓励小组成员储蓄,并鼓励这些成员相互进行储蓄动员,使其从单一的放款行为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介;⑨提供金融服务时,对资金用途不进行过多限制。

21小额信贷的发展目标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促使一些经济学家将反贫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通过鼓励小型经营活动来激发穷人的工作动机。

Lucarelli(2005)认为,到了90年代,小额信贷逐渐成为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发展战略强调自我雇佣,使非正规部门通过投资创造就业,在加速原理的作用下,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就业、收入和消费,这种作用可以用标准的储蓄贷款模型来加以阐释。

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历史和现状

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历史和现状

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历史和现状(一)发展历史联合国是较早把小额信贷介绍到中国的国际组织,其所属的各机构在华投资实施的项目有多重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政府的要求下集中资金用于县办企业或乡镇企业,稍晚开始提供小额信贷和运作滚动贷款项目。

初期的小额信贷多被用于改善妇女地位和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医疗和生育卫生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小额信贷作为扶贫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利用,它的方针日益倾向于向最贫困的农民家庭贷款而不是面向贫困地区,并明确将贷款小组作为信贷基础。

这一时期在中国尝试小额信贷的还有其他一些国际机构。

不过这些小额信贷并不典型,只是采用了小额信贷的某些个别做法,如小组贷款、分期还款等,而没有系统地建立小额信贷制度。

既没有专门的机构、系统的制度和方法,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许多组织在既定的扶贫项目完成后也跟着消失了。

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易县政府合作创建的扶贫经济合作社是一个标志,其全面借鉴和学习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当时中国的扶贫面临紧迫的问题,“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规定在20世纪末消除绝对贫困,但是日益增加的信贷扶贫资金(扶贫资金中比重最大)却不能直接到户,扶贫效果无法在贫困户身上显现,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

于是,在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乡村信托基金、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和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一些领导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个课题组开始在中国试验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

第一步,选点。

试验点选在了河北省易县。

易县地处太行山区,有山区、有平原,是革命老区以及国定贫困县,距北京市120公里,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便于管理。

县政府对试点积极支持,并具体责成县扶贫办公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合作,把试点办好。

第二步,组建机构。

课题组与县扶贫办经多次协商讨论,决定将小额信贷机构的名称定名为“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

1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理念和实践

1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理念和实践

中国,一般认为是10万元以下。
服务对象:正规金融所没有覆盖到的客户群体 担保方式:一般没有正规的抵质押品
信贷的几个相关概念
信用(credit)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融资行为 和商品交易的赊购或预付之中,如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JR/T0030.12006) 信用贷款(fiduciary loan) 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Secured loan) 指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保证贷款(Guaranteed loan) 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 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抵押贷款(Mortgage loan) 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 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质押贷款(Pledge loan) 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 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贷款通则) 授信(credit granting ) 组织[机构]提供信用工具的经济活动或行为。 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 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 (《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邮储的小额信贷,虽然有服务三农的政治意义,但仍是商业型小额信贷。
二、国内外的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的历史-国外 自有了信贷,就有了小额信贷,但难以考证。 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开始了小额信贷的尝试,并从 此开始了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从其试点开始最终发展成现在的孟加拉乡村银 行;尤努斯博士被誉为小额信贷之父(200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掀起了小额信贷的高潮。由捐赠者支持、目标定位为扶 贫的信贷模式不断受到批评,强调逐步实现扩展服务规模,并把注意力转向财 务上的自立和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对捐助者的依赖;分为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两 大阵营。这一阶段,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开创了国有银行成功开办小额 信贷的典范。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如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逐渐增加。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农民对生产经营资金的需求迅速增加,传统的农村信用社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启动了农村小额信贷试点项目。

首先,年轻农民创业贷款成为重点。

政府鼓励农民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于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农民解决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

这一试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影响,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试点项目的成功,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

首先,成立了农村小额信贷部门,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管理和监督。

其次,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为农村小额信贷提供优惠利率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随着农村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其涵盖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除了支持农民创业外,农村小额信贷还开始涉及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消费等。

政府和金融机构逐渐意识到,农村小额信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措施。

首先,强调“普惠金融”。

政府要求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农村小额信贷提供更全面、更灵活的服务。

其次,推行“创新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强调“风控管理”。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确保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额信贷得到了迅猛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机构,涉及的贷款金额也达到了一个很大的程度。

农民通过农村小额信贷,得到了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创业和消费的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小额信贷发展史

小额信贷发展史

小额信贷发展史1976年的孟加拉。

一位刚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归国的教授,与一名正在做竹板凳的农村妇女攀谈,得知她辛苦工作,但收获微薄。

细问下去,原来她买材料的钱来自高利贷。

这位名叫穆罕默德·尤诺斯(Muhammad Yunus)的教授大受震撼,当年即在孟加拉的Jobra村创办了乡村银行(Grameen Bank,GB)。

1983年,当局允许其注册为银行。

这被普遍认为是全球第一家小额信贷组织。

几乎同时,小额信贷在拉美地区也开始登场。

目前,各国都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小额信贷体制。

小额信贷组织从性质上可分为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和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

后者可分三类。

一类是规模扩大型,比如,从非政府组织(NGO)转变成正规金融机构;一类是降低规模型,如大的商业银行下设小额信贷部;一类是绿色田野型(Green Field),从成立开始就专职做小额信贷。

从运作方式分,可分为零售性小额信贷机构和批发性小额信贷机构。

批发性小额信贷机构专门从事批发贷款业务,它们从大机构获取资金,再将资金批发给其他小额信贷机构。

东南亚和拉美国家有这种机构,东欧和中亚也有过个案。

零售性小额信贷机构可分为四类:小组借贷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个人借贷模式、村银行(社区性银行)模式,以及前三者之间的混合模式。

上述这些模式全球各大洲都存在,但小额信贷在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

且小额信贷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繁荣,发达国家较少。

在亚洲,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的小额信贷最发达,处于第二梯队的是菲律宾、印度、尼泊尔、柬埔寨等国。

目前,小额信贷的一个新的趋势是,一些大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涉足小额信贷。

东欧和中亚近几年商业性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快,主要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德国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咨询机构和投资公司以结成联盟的形式来操作。

虽然小额信贷已漫延至全球,但全球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低,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占比只有10%。

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

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

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一)概述减缓贫困,实现小康是中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这一总体战略中小额信贷是一种保证信贷资金到贫困户及广大农民手中的有效工具。

1.类型。

当前中国小额信贷项目,根据项目的宗旨和目标、资金来源和组织机构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主要是以探索我国小额信贷服务和小额信贷扶贫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为宗旨,以国际机构捐助或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第二类,主要是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

第三类,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要求,以农信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2.发展阶段。

从90年代初开始,在部分贫困地区先后开展的小规模的小额信贷试验,主要着眼于尝试解决我国信贷资金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在这些实验项目中,开展时间较早、规模较大、规范较好的项目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社”项目、UNDP的四川和云南项目、世行四川阆中和陕西安康项目、陕西商洛地区政府“扶贫社”项目等。

据统计,到1996年底这类小额贷款试点项目资金规模达9000万元,上述这些小额贷款扶贫试点项目运作的成效,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例如,始于1993~1994年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扶贫社”项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当初所设定的政策目标和所要探索的解决“贫困农户获贷难、国家贷款还款难和提供贷款服务机构生存难”的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四个小额信贷试验点陕西省丹凤“扶贫社”也成了后来在陕西省全面展开的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先导和借鉴的典型。

当然,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运作机构仍然面临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自身在运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大量不完善之处;其中一个县的试点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拖欠、欺诈和违纪违法问题。

小额信贷的中国发展史

小额信贷的中国发展史

小额信贷的中国发展史具体来说,小额信贷是指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

其贷款一般只能用于生产目的而不用于消费。

通常具有小额度、短期、分期还款,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贷款成员民主管理组织等特点。

其存款是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资源储蓄及其交易。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探索多种扶贫方式成为世界潮流,因此,小额信贷应运而生。

小额信贷采取了一套完全不同于政府扶贫的方式给农户以信贷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小额信贷有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和印尼巴厘商业银行。

我国自1993年试办小额信贷,试点项目主要受到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影响,其“团体联保贷款”的扶贫理念和独特的信贷技术受到推崇。

经过不断发展,10几年来我国的小额信贷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部分农户联保贷款;我国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三是非政府小额贷款组织,目前越来越多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非政府小额信贷公司也大量涌现。

由于主要针对的是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度的持续性的信贷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不同于正规的金融管理机制,小额信贷机构及其业务都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风险。

第一,小额信贷的小组联保贷款机制,将个人借款人的权利义务捆绑到了一起,因而存在特殊的“风险扩散机制”,单个借款人的拖欠或违约可能导致大面积拖欠或违约的发生;第二,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在地域和部门上的分散比较集中,在没有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协变风险”。

第三,许多凭借捐助资金建立的小额信贷机构,存在产权安排上缺陷。

在工商业和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要使小额贷款业务走向良性循环,十分不易。

面临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局面,浙江省在2009年分别在宁波、舟山开展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首创了政府、银行、保险相互合作解决中小企业、农户及城乡创业者担保不足的融资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额贷款发展历程

小额贷款发展历程

小额贷款发展历程小额贷款是指给个人或微小企业发放的贷款,目的是满足其日常生活或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小额贷款发展起源于中国农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减轻贫困的重要工具。

小额贷款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民生产生活经营不易,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满足农民的生产资金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行小额贷款制度。

这些小额贷款多数来源于银行的临时授信,具有较高的利率和较短的期限,但对农民而言已经是及时雨。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小额贷款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持。

1992年,政府成立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发放小额贷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1996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进一步推出了农村小额贷款发展计划,专门为农民、农村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这一举措使小额贷款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进入21世纪,中国小额贷款进一步扩大化和规范化。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农村小额信用担保机构暂行办法》,明确了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方向和监管要求。

此后,小额贷款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形成了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到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小额贷款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的金融环境,也为城市的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小额贷款机构逐渐向城市和乡镇扩张,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金融危机之后,小额贷款更是成为缓解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政府逐渐加大对小额贷款机构的支持和监管,保障其合规经营,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然而,小额贷款业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些不良机构通过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手段非法牟利,给借款人造成了很大伤害。

为了规范小额贷款市场,政府加大了对小额贷款机构的监管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例如加强小额贷款机构的准入门槛,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合法保护等。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史论文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史论文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史论文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一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小额信贷为农民提供了获得资金和扩大经营的途径,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自主权。

然而,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就开始在农村地区推广小额信贷业务。

在当时,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小额信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始终困难重重。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相继成立,小额信贷业务才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尽管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地区逐渐得到普及,但是其发展依然受到了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

首先,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依然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依然有限。

其次,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够健全,许多农民缺乏可抵押的资产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难以获得小额信贷的支持。

再次,小额信贷在农村地区的利率和风险控制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加强服务和扩大覆盖范围。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小额信贷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风险可控和合法合规。

除此之外,政府还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农村信用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发展机会。

这些举措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虽然曲折,但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会不断迈向更加完善和成熟的阶段,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模式为农村小额信贷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历程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缺乏资金周转,很难获取到贷款。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启动农村小额信贷试点项目。

在试点阶段,政府首先选择了一些发达地区,设立试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

这些机构通常是由农村合作社或信用社承担,以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为主。

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贴息政策,鼓励农村居民申请贷款。

试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为了解决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融资问题,农村小额信贷部门开始发行债券或吸收社会资金。

此举增加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规模,有助于更多的农民获得贷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逐渐发展壮大。

政府也逐步完善了农村小额信贷的监管政策,加强了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督。

这一举措确保了农民利益的保护,防止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如今,农村小额信贷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政府致力于提高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通过完善信贷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推动金融创新,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总体而言,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壮大的过程。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村小额信贷已成为农民融资的重要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小额贷款作为一种灵活的信贷方式,对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小额贷款也是人们对传统扶贫手段不断创新的结果。

小额贷款是专门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是指向无资产担保的群体直接提供小额度的贷款资金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信贷活动,不仅包括对农户、城市下岗失业者,还包括微型和小型企业信贷等。

小额信贷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以贫困阶层或微型企业为服务对象。

(2)抵押担保方式灵活。

小额贷款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或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这成为其制度运作的核心要素。

为了以非物质财产形式实现贷款抵押,小额贷款更多采用了群组信贷的方式,即由社区内条件相似的贫困者以自愿为基础组成5人左右的贷款小组。

(3)鼓励贫困者储蓄。

在小额贷款运作过程中,要求客户定期、少量储蓄,不仅是金融机构扩大本金的重要渠道,更是帮助贫困者建立理财观念和习惯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从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历史来看,刘菲(2007)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从1993年至1996年10月——非政府组织小额农贷产生阶段;(2)从1996年10月至2000年——政府扩大规模参与阶段;(3)从2000年至2006年——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阶段。

这三个时期小额信贷的特点分别是:(1)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介入;(2)在继续借助国际援助资金的同时,中国政府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实施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

(3)农村信用社借助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支持,在加强信用户、信用村镇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农户小额信用放款。

刘超(2012)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作了与时俱进的补充,将2006年至今——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作为小额信贷发展的第四阶段,该阶段的除了农村信用社这类具有法人资格的正规金融机构外,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信贷互助社等非正规金融机构也蓬勃发展,小额贷款业务领域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

D.1.1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理念和实践

D.1.1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理念和实践

D.1.1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理念和实践D11 小额信贷的历史、理论、理念和实践在当今的金融领域,小额信贷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形式,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为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忽视的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了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发展经济。

要深入理解小额信贷,我们需要追溯其历史,探讨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理念,并审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小额信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70 年代。

当时,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贫困问题的严峻挑战,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广大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

于是,一些创新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小额信贷便是其中之一。

最早的小额信贷项目出现在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成为了小额信贷领域的先驱和典范。

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建立了自己的小额信贷机构。

这些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使得小额信贷模式逐渐成熟和多样化。

从最初的简单贷款发放,到后来的储蓄、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小额信贷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

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排斥理论认为,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群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无法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

小额信贷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这种排斥,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

金融深化理论则强调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小额信贷的核心理念是为贫困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自我发展。

这一理念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客户的尊严和自主。

小额信贷不是一种施舍,而是基于客户的信用和能力提供的贷款,让客户能够自主地选择和经营自己的项目。

其次,注重金融教育。

小额信贷机构不仅提供资金,还会为客户提供金融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理财能力和风险意识。

再者,强调社会责任。

小额信贷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更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小额信贷行业的历史由来以及其发展历史进程

小额信贷行业的历史由来以及其发展历史进程

小额信贷行业的历史由来以及其发展历史进程从古至今,普通民众、小农工商业主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要,通过小额借贷筹集资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根据文字记载,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存在借贷活动,“债台高筑”说的是周赧王借债无力偿还,走到高台上逃避债主的故事。

秦汉统一中国以后,国内外贸易都得到快速发展,借贷行为也随之更加普遍。

这一时期的放贷者不仅仅是商人、贵族和官员,而且出现了专门以从事放债牟利的“子钱家”。

到唐朝时期,金融信贷业迅速发展,这归因于唐朝经济的空前繁盛。

当时长安有东西两市,市上聚集着各种商店,其中还有波斯商人开设的。

这些商铺兼营存款和放款、兑换等业务,形成中国初期的金融市场。

自唐朝之后,历经数百年,虽然有所发展,但很缓慢,没有明显的变革。

建国之后,我国小额贷款活动兴起于一些国际援助项目,如1981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内蒙古开展了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但小额贷款形式仅被作为国际援助机构扶贫项目的组成部分或特殊的资金使用方式,项目的活动地域和覆盖面窄,影响也有限。

1994年,在孟加拉乡村银行和福特基金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始进行小额联保信贷的试点。

社科院首先在河北易县成立扶贫社,1994年5月开始向农户贷款,到2001年12月末,贷款余额已经达到956万元。

参加扶贫社的农户数上升到了6860户。

200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进行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银监会也出台政策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各方力量成立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建设,掀开了中国小额贷款事业发展的新历程。

小额贷款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可盈利的产业,众多的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关注小额贷款业务,重庆的好借好还公司就做的很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环境。 经办机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以贷款数量,而不是财务效率
作为衡量标准,缺乏监督贷款有效性的动力。 经办机构不能覆盖自己的运作成本,只能依赖持续的补贴
生存,一旦补贴停止,它们的经营也就停止了。经营不可 持续,并且也只能帮助少数的客户。
9
商业型小额信贷
是产业,具有盈利性、商业性,具有内部产业链条的分工。在迅速地 成长。
小额信贷的分类
扶贫性(福利主义-强调扶贫效果) ✓ 理论基础:强调政府作用的传统发展经济学 ✓ 实施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财政部门、非政府组织 (NGO) ✓ 资金来源:财政补贴、慈善基金、捐款 ✓ 利率水平:低于基准利率
商业性(制度主义-强调机构可持续性) ✓ 理论基础:强调市场力量的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 实施机构:民营小额信贷机构、商业银行 ✓ 资金来源:市场化筹集(存款、批发商业资金、证券 市场) ✓ 利率水平:高于基准利率
第四个阶段(2005年至今),监管部门鼓励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小额 信贷机构形式多样化。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五省进行“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 这标志着我国的小额信贷进入了一个组织创新的新阶段。
2006年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
7
两类小额信贷的不同定义
小额信贷是一种组织化、制度化,以创新方式解决信 息不对称问题,按照可持续经营原则为中低收入人群 或微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信贷方式。(商业性小额 信贷)
小额信贷是向农、林、牧、渔、各种微型的非农经济 体以及小商小贩等发放的短期无抵押的小额贷款。而 且贷款的发放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服务, 旨在通过金融服务让贫困人口获得生存与自我发展的 机会。 (扶贫性小额信贷)
1995年6月,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成立, 推动了世界小额信贷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推动了小额 信贷走向国际化、规范化。原来一些在“扶贫协商小组” 工作过的专家,还组建了咨询公司参与小额信贷事业(如 IPC公司)。
1997年世界小额信贷会议第一次在华盛顿召开,此后小额
信贷领域的领军人物每年都举行峰会。2005年,被联合国
第三个阶段(2000年-2005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 类项目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
自2000年开始,在政府的号召下,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开始大力发
展小组联保和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经过推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
贷发展迅速,已经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行政区。在城市的小额信
贷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4
小额信贷的历史-国内
——不是一种慈善事业 ——不是一种短期财务援助 ——不是一项社会计划(尽管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需要系统的方法—— 否则风险和机会成本都相当高昂 对结果要耐心,执行工作时要勤勉
对商业银行来说 是一项特殊的业务 需要管理层和股东全面认可并关注 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需要谨慎行事
8
扶贫型小额信贷的问题
✓ 很多国家的实践表明,补贴型的低利率对于有效地为贫困 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有害的。
把贷款这一稀缺资源转向经济条件较好的、有权力或关系 的借款人。加剧贷款分配的不公平。
助长寻租行为。 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竞争秩序,妨碍了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
的业务活动。 借款人将政府的软贷款视为一种补贴,偿还率低。恶化了
12
小额信贷的历史-国外
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掀起了小额信贷的高潮。由捐赠者 支持、目标定位为扶贫的信贷模式不断受到批评,强调逐 步实现扩展服务规模,并把注意力转向财务上的自立和持 续发展以及减少对捐助者的依赖;分为制度主义和福利主 义两大阵营。这一阶段,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开创了 国有银行成功开办小额信贷的典范。
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 资、收购、新设以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
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 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可发起设立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 鼓励境内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设立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支持各类资本参股、收购、重组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将管
11
二、国内外的小额信贷
小额信贷的历史-国外
自有了信贷,就有了小额信贷,但难以考证。 现代的小额信贷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一些发展类项目
开始推广补贴性的小额信贷,但鲜有成功。 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开始了小
额信贷的尝试,并从此开始了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从其 试点开始最终发展成现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尤努斯博士 被誉为小额信贷之父(200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一些机构开始实施小额信贷项目, 主要是各类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创造了100多种不同 的信贷模式。
邮储的小额信贷,虽然有服务三农的政治意义,但仍是商业型小额 信贷。
10
小额信贷的一模式是 由理念、技术、组织机构、客户、产品等组 成的。
理念:财富创造理念、现金流理念 技术:调查技术、整借零还、团体贷款 组织机构:特殊和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 客户:中低收入的家庭,微小企业 产品:额度都比较低
理相对规范、业务量较大的信用代办站改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
支持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的农村 合作金融机构在本机构所在地辖内的乡(镇)和行政村增设分支机构。
确定为“小额信贷年”。
13
小额信贷的历史-国内
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早期阶段。
1989年在甘肃陇西和青海、宁夏等地开展的人口基金项目就采取 了小额信贷的方式。这种项目式的小额信贷最终都因项目的终结 而不了了之。
第二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扩展阶段。
模仿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GB模式)开始于1994年,中国社会 科学院的农村发展所在河北易县进行了扶贫合作社实验,后来在 河南也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和推广。此后,中国经济技术交流中心、 中国扶贫基金会也相继进行了GB模式的小额信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