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论文
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方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方式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引领我们与对话教学进行亲密的接触,教学的对话时代已经到来。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
伽达默尔认为,“由于我们使艺术作品从其生活关联中脱离了出来,作品就像一幅画一样地被置入到了一个框架中,而且似乎被挂了起来。
”作品只有当它被观照、被理解的时候,才具有意义;同样,作品只有在被理解、被感知的时候,它的意义才被发现。
在对话教学中,文本只有在与师生的对话过程中,与师生的生活情感相观照,才具有意义,任何将文本脱离或凌驾于师生之上的对话教学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与作者、编者对话。
既多层次的读文,又反复研读课前“导读”课后“思考”;既读名家教案,又读《教师教学用书》及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这样能使教师全面正确地把握文本,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好课堂的对话教学。
例如在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为更好体会文章中提到的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品质,体会文中的”美丽没有改变”、“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些内容,通过阅读季先生的《阅世心语》、《留德十年》、《病榻杂记》等内容了解到季先生对第二故乡——德国的深厚感情,了解到德国所特有的民族魅力,这样在与作者的多次对话中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美丽并没有变”中的美丽既包括德国美丽的景色,也包括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思想,以及德国人的热情、善良和他们做事认真的习惯,这样就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得课堂有了深度和广度。
(二)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凭借,语文教材目前主要是文选式的。
语文教学主要通过一篇篇课文进行。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没有自身对文本的深入把握和个性化的解读,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平等对话——真实的语文课内阅读
平等对话——真实的语文课内阅读源南学校朱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相互构建的动态过程,是读者主动作用于文本,完成文本意义重建和审美再造的活动。
语文教学领域内的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目前,由于片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语文课内阅读教学出现了诸多隐忧和误区。
主要有:1、课堂上缺乏真正意义的对话,语文教师丧失了主导作用。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心灵交流,对文本意义肆意曲解和漫无边际的衍生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
至于教学对话,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多重对话的关系,学生、教师、文本在对话中都具有主体性,不能人为地漠视其中的任何一个。
有些老师怕自己的引导和校正会削弱学生在对话活动中的重要性,于是,学生读一读,然后老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结束了。
也有一些课在讨论过程中出现障碍后老师不加以提示,出现错误后老师也不加以校正,话题搁浅了老师也不加以挖掘和延伸,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甚至曲解文本意义的解读不作为,一味地进行廉价表扬与肯定。
这样的课堂,表面热闹,实则没有内容,流于浮躁和肤浅。
既达不到阅读教学目标,也没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只能一种远离教学目标的自主。
2、对文本及其作者表现出极不尊重的态度。
如有的学生读到《藤野先生》时,主张要统统打倒日本人;有的学生从余秋雨的《信客》中解读出信客是自讨苦吃。
对一些文学经典的阅读指导,脱离作者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只就文本本身进行所谓的个性化解读,使这些文学经典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如自己在教《屈原》一课时,在整体把握之后,去掉了介绍文章作者及时代背景这一环节,让学生直接理解课文。
结果与自己的预想相差甚远。
教读经典,应当把它放到特定的时代、社会中去思考去解读,而不应把它孤立起来,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
3、重讲形式,淡化了对文本的解读,甚至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漫无边际的任意衍生,导致阅读训练价值的失落。
心与心的交流——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课程 改 革 中所 涉 及 到的 课堂 教 学 中角 色 的互 换 , 即 “ 教 年 文摘 》均 占到2% o ;学 生 在列 举 自己喜 欢 的作 家时 ,金 庸高 师和 学 生 间要 建 立一 种 新 的关 系 ,从 ‘ 独奏 者 ’的角 色过 渡 居榜 首 ( 多老师认 为这 倒是无 可 厚非 的 )。其 次是 鲁迅 、徐 很 到 ‘ 奏者 ’的角 色 , 从此 不 再是 传 授 知识 , 而是 帮助 学生 志摩 ,但 莎士 比亚和余 秋 雨要排 到 “ 伴 韩寒 ”的后 面 ,海 明威 、 去发现 、组织 和管 理知 识 ,引导他们 而非 塑造他 们 ” ,树 立师 张爱玲、钱钟书还在其后 ,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尴尬 。 生 民主平 等 的观 念 。特别 是语文 教师 ,都有 一个 共识 :没有 与 ( )学生 平 日的 “ 3 对话 ”欲 如 何呢 ?在观 看一 部 影视作 新 课程合 拍 的教育 理念 ,没法 教 ;没 有丰 富扎 实的德 才学 识 , 教 不 了; 没有 在 实践 中 不断 总 结 的进取 精 神 ,教 不好 。 重 视 “ 话 ”在 阅读 教学 中的 必要 性 。 对 品之 后 ,7 % 学 生愿 意和 同学 交流 ,3% 示 愿意 和 邻里 、 4的 3表 朋 友 交流 ,2% 意和 家人 交流 。可 惜 在这 道 多项选 择题 中, 6愿
心
一 一
与 心
的
交 流
浅析语文 阅读教 学中的平等对话
O魏 辉
有 关 数据 显 示 , 目前我 国在 岗 的中 职学 校 的语 文 骨 干教 包 括 编 者 )之 间 多重 平 等 “ 话 ” 的过程 。面对 这 样 的 育 中诞 生 的佼 佼 者 ,在 他 们 长年 的教 对 话 ,教 师 应 为学 生 个体 的 阅 读对 话 营造 一 个 “ 生主 体 性 学 学 中 曾培 育 出 一批 批 的高 分 学 生 ,这也 曾让这 些 骨 干们 沾 沾 自由阅 读 ”的 良性 语 言 环境 ,语文 教 师 没有 权力 以 “ 识 ” 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针对平等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以下方法研究。
首先,师生要努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当成立课堂时,老师要想办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氛围,学生才会更愿意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按学生个性分组进行活动,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合理安排每个学生发言的时间和频率,并将学生要求及时作出回应,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关心。
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准备课程时,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学习目标和偏好,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安排,把学生真正当成课堂学习的合作伙伴,让学生参与课程讨论,从而培养平等交流的能力。
最后,师生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是老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呈现出正面的反馈关系,老师要做到问有问、答有答、理有理,以正面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
总之,师生平等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非常重要。
老师和学生要尊重彼此,秉承和谐互助的态度进行交流,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受益良多。
这就要求老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关心,并且鼓励他们通过平等的交流提升自身能力。
师生平等对话下的阅读教学
师生平等对话下的阅读教学淮安市金湖县戴楼中心小学杨静有这样一部很有名的英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黑人老师,接管全校公认的差班。
这个班的学生不仅不守纪律、不讲礼貌,还故意刁难、捉弄老师。
刚开始,这位黑人老师也暴跳如雷,也无奈,也曾想过逃避,但当他意识到——这些学生个个具有自己的思想,应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后,便改变了教学方法,与学生真诚地“对话”:在课堂上,他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经长大,和他们探讨成人应具备的素质;他尊重学生的需求,甚至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他带学生一起去参观学生喜欢的服饰展览,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终于,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师生融为一体,所谓的差班也就不复存在了。
他的成功令全校师生叹为观止!这,就是“对话”的魅力!所谓“对话”,并非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是平等的交往、精神的相遇相知,是一个创造的行动。
对话式的教学,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浅性的关系,而是三者之间从相遇到相知的融合。
所以,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因为只有对话,才能进行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真正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真正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相互造就。
教学实践越来越彰显着这样的道理:“对话式教学”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
那么,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对话式教学呢?一、民主、平等——给“对话”一个温馨的环境。
“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平等。
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表达自己的空间。
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因此,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前提下,师生双方才能敞开心扉,进行互动交流。
在对话中,有时对话双方认识的真理因素多寡有别,但是都各有其分量和价值,即使一方认识有误,也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被揭示,而不应在居高临下的肆意贬损中被否定和消灭,况且谬误本身也有它的认识价值。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和谐对话(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和谐对话(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内容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的中的对话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语文教师要以人为本,转化权威角色,创设师生和谐对话的教学氛围;要尊重个性,利用“预习报告”,创设师生和谐对话的教学空间;要精设话题,巧妙点拨,创设师生和谐对话向纵深发展;要重视言语教学,回归生活,寻求语文教学中师生和谐对话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和谐对话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对话式教学的试验。
对话教学的内涵包含了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创造生成和以人为本,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因而能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
“对话”成为阅读教学必然的选择,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
对话教学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
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对话教学改变了学生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学生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
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
开放教学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其他学科以及校外生活的沟通。
探寻语文阅读课“对话”新境界论文
探寻语文阅读课“对话”的新境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
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对话”的有效性,迈进语文阅读课”对话”的新境界呢?笔者以为,可有以下途径:一、深刻解读文本是有效对话的前提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忙于浏览教案、教参等一类的教师用书,忙于制作形式花哨的教学课件,忙于寻找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忙这忙那,自己研读文本所花时间却很少,所得的感悟也很少。
各种教学资料的泛滥,似乎为老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但是,没有消化的东西,究竟不是属于自己的,如果照搬照抄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也只能是照本宣科,”鹦鹉学舌”。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由于老师对现成教师用书的过份依赖,缺少对文本的专心研究、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导致有时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粗略、肤浅甚至于错误。
例如,有教师用书对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而”这样解释: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富有闲情逸致的生活。
试想想:满怀政治理想,遭遇贬谪、无所事事的一代大家,那时那地,怎么可能有”闲情逸致”的生活呢?”闲”的意味复杂微妙,要理解此味,必须到苏轼的历史遭遇中、苏轼的人生理想中去寻找答案。
可以想见,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缺少静心读书、读出感受的过程,缺少自己读书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在课堂上多的就是教师教学用书中若干信息的传递,哪里谈得上”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二、善于组织好对话教学,进行有效的主题式对话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思维而任由学生的思想游离,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偏离了主题,这样的教学对话不仅不科学,而且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序低效。
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应该是主题式的对话,对话的双方不是在两条平行线上滑行,而是围绕一个主题互相碰撞、不断深入、共同成长。
关于语文教学中“平等对话”的一些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中“平等对话”的一些思考-中学语文论文关于语文教学中“平等对话”的一些思考“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随着教学环境‘信息化’的逐步实现,师生将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沟通,达到互识共识,显得更加重要。
”[1]人们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平等对话”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落实“平等对话”教学理念。
一、“平等对话”的思想认识(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是平凡普通的,要正确地定位自己在这一职业中的角色,拿捏住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平等对话的同伴,让自己行为的改变影响到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双方关系的改善。
黄玉峰在《任重道远铸师魂》中提到“十他理论”,即对待学生应“教他,导他;激他,带他,哄他,放他,逼他,管他,托他,伙他。
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面对的不是物,也不是和自己同龄的成年人,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意识,在经历、学历、年龄上不是同一层次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建议,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有意义的话题供大家一起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则放下姿态学会倾听。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如果教师犯了错误,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那么这样的错误就成为了一种教育资源。
教师应极力避免用损害学生尊严的手段来批评学生,更不要随随便便地体罚学生,如果学生真的犯下了超出常理的错误,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来引导和转化学生。
(二)作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在阅读活动中,要善动脑筋,敢于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坚持自己的看法;在进行写作活动时,要有自己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思想;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更要积极主动,开口交谈,在每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敞开心扉。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教育论文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教育论文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教育论文在“独白式”教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话型语文教学要想顺利实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学双方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起对话意识,使对话成为自我建构的一种内在需要。
对话型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对话的本质体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关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创作主体、文本与阅读主体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
本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为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一、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中教的策略分析1、开启兴趣之门,撩拨对话激情。
学好语文,兴趣是关键。
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
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让语文回到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到生活。
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使阅读活动迈入真实生活之门槛,成为学生自由、自觉的生活,这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他们的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对话意识。
2、设置恰当话题,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对话教学常围绕话题展开,话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
话题的设计要做到:一是涵盖性。
话题应少而精,由一两点散发出去涵盖全篇;注意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孔乙己》(初中语文第六册)一文,从“死”入题,溯本求源,认识孑L乙己自身的悲剧、社会制度的悲剧和人的悲剧,牵一发动全身。
二是层次性。
根据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
如学习《海燕》两篇(初中语文第六册),对优等生,可要求讨论哪一篇更好或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请从语言、意境、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予以说明;对中等学生.可要求比较两文的异同;对学困生则要求讨论海燕在两文中各有什么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借海燕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论文•相关推荐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的论文[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走向理性,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走向平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走向个性,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应张扬个性。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上述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崭新的阅读理念,改变着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确实。
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有其科学的教育理念基础。
对话说:认为阅读是一种读者与文本(实际上是潜在的作者)之间主体间性的对话活动,读者是阅读的核心,是解释文本的权威。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学生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
平等对话教学,就是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和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
它是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么,语文课如何“生成平等对话,实现高效课堂”?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走向理性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关键是要走向理性。
教师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有思路,尊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如境始于亲。
”方能“入情得意”,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精神产物。
教师以今人今日身份以此时此地的心境去解读,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
被称为“燃烧的玫瑰”的窦桂梅老师无论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引导学生讨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的热点话题,还是从《再见了亲人》中引进“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无不从文本出发,突破了文本,超越了文本。
象她这样处理教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挖掘了课堂教学的深度。
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走向平等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阅读的新课堂,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的对话才能以石击石,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作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作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一般的人都有经验:几个人凑在一起,可以就一个话题或多个话题,聊上一个通宵。
这中现象也不局限与大人,就连小孩,一到下课,便能几个围坐一处,你一言,我一不语,兴致勃勃。
同样是这群孩子,一回到课堂,为什么会少语,甚至闭口不语呢?这样的现象也许曾是不少老师所苦恼的,忿忿然地批评学生的不合作。
可有多少教师自问过:我的存在,我所创设的这个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思维、表达,是起了推动,还是限制的作用呢?我们又该“聊天”学习些什么呢?这样的发现让我深思。
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中说道: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
“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完全感到安全、完全自由时,他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近几年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越来越重视这一点,真切地认识到学生应该是这每一节课的主人。
也只有强调、重视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地实现上面谈到的心理的安全和自由。
”促进儿童创新思维的积极发展。
这样的氛围阅读教学需要,作文教学同样不可缺或。
因为儿童习作的过程,恰是经过一番调查构思后,把生活经历转化为书面或口头语言的能动积极的创造活动。
在进行“生活作文”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审视以往作文教学:教师的专制和权威,过于求严;强求一律,过于求同,致使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
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
我们的教师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进行交往活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实现多种视角的沟通、汇聚、融合。
因此,我们努力在“课堂”这一环节上作了一些探索,并给它取名为“聊天式作文教学”。
如果我们一进课堂,首先摆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可以断定,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又要写作文了!”请不要小看这样的反应,如果有了这样的“疲惫”情绪挡道,那么,接下去的教学,其作用肯定会大打折扣。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题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谭静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谭静摘要〕在教学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
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可见,平等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交往的主要途径或形式。
〔关键词〕平等对话语文教学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正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从操作层面上看,“平等对话”包括“师生间的对话”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1 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这里的“平等”,是说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其“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是平等的。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除在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而外,师生的地位和作用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能平等的,因为教师在职责、任务、角色扮演和目标上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理所当然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去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一名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放弃了自己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职责,或者不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专业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师是不称职、不合格的,很难想象课堂上会出现一种什么局面。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应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学生也不能随心所欲,忙趁东风放纸鸢。
只有切实履行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职责,才能更好的体现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而在“独白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绝对真理的化身,在教师的“声音”下,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和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自己,“教育者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
平等对话突显主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平等对话突显主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多元化能力发展应该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在师生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下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提升语文阅读的时效性。
因此,本文以“平等对话,突显主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题开展论述,希望能够为业内同仁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参考建议,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作用引言: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基本前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创新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考,让学生能够成为文本分析的主体进而彰显学生的个性。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力求以多变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阅读教学开展时应通过构建多形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的理解中,以高效率的学习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手段过于陈旧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变更人才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体现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是二十一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目标。
在当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提升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了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依旧沿用过时的教育手段,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兴趣激发的,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不足小学阶段课堂学习中学生行为是以兴趣为中心,教师的有效引导为导向。
通过情境的导入,学生将走进阅读文本之中去领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中所创设的任务,机械的讲述着文本中的内容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致使学生的学习信心逐渐下降。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异彩纷呈、各有千秋。
研究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领会其实质,把握其特点,这不仅是强化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从历史发展看,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讲读传授及训练为主,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践过程中,并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今后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向着“对话型”发展。
下面就“对话型”语文教学作一点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以与各位同仁商讨。
一、对话是语文教学的新观念语文就其本身的状态而言,不是客观的、静止的、有待于人们去把握的存在物,它应该是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就是你我之间的对话,其中的你也指人的自我。
语文本应该是一门让人心潮澎湃、无限激动的课程,在这个广阔神奇的言语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通过言语亲近自然、亲近生命、亲近世界、亲近人自身。
通过对话,优秀的言语作品将内化为我们的语文素质,形成我们对世界的向往,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对人道、人性、人情自觉的关注。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最终成为有着丰富的情感、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信仰和自觉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对话理论就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
二、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教育性既然语文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明确学生作为对话者的地位,就并不是无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必要与可能,从而取消或削弱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恰恰相反,是为了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身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功能。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人,必须首先把学生当做人,还其作为对话者的主体地位,以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的对话活动中不断成长。
语文阅读中的平等对话-精选文档
语文阅读中的平等对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对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本人谈不上登堂入室,仅仅初窥门径而已。
但在实践中我对“平等对话”这一点的确感悟颇深,真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喜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这是对以往那种“教者独步天下,弟子坐享其成”的机器式教学的彻底否定和摒弃。
对话和交流的本质就是让位还权,变被动为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切磋思想,砥砺智慧,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这正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
从操作层面上看,“平等对话”包括“师生间的对话”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一、师生间的对话在操作上,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我采取了多提供“话题”而少提“问题”的办法。
师生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谈。
在交谈中,学生相互质疑,共同探究,教师只是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导而弗牵”,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点。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时,初步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建立起这样的话题:从题目上看,作者主要表现的人物“藤野先生”;另一个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是作者。
那么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这对来自异邦的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充分讨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正直、真诚、公平、无私的日本学者;作者是一个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苦苦探求的满腔赤诚的爱国青年。
作者在异邦与藤野相处的经历使他对先生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把握了一明一暗的叙事线索。
在对话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推敲,如首段中“扭、油光可鉴、标致”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庸碌无为的精神状态的辛辣嘲讽。
围绕话题讨论的特点是:思维空间大,学生只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
(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向精彩)论文
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向精彩------对课堂中师生话语的初探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我们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者,而应是学生的伙伴,是平等中的第一。
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实行了大胆的改变,在平等的对话中产生出了一些经典优美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共勉。
语言一:“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找人回答吧!”第一次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受到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关系,老师把回答以下问题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对话的自由与平等也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深入挖掘文章主题内容的兴趣。
所以这种做法是值得去做的,不过,课堂上出人意料的结果却让我感到不安。
案例一:语文课堂上,老师请叫一名学生来提问,这位学生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教师十分开心,请这位同学点名其他人回答,点名的人,因为自己点了别人的名字,心中美滋滋的,光顾着快乐,根本听不进去其余人的答案。
而有的因为没有被点到,也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地坐在椅子上。
在《智取生辰纲》一课中,初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对智取生辰纲的人物提问,一位同学踊跃举手提问:“智取生辰纲的人物有哪些?”还没等他点名周围立即就有同学答道:“阮氏三雄、吴用、晁盖、刘唐、公孙胜”点名的人只好无趣地坐下。
案例二:学习《孔乙己》一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普遍性问题,如:①孔乙己是什么人?②文章是怎样描写他的?③他为什么是站着喝酒唯一穿长衫的人呢?这些时候老师对学生说:“你再读读课文,提的问题想一想自己能不能解答,假设真的不能,那么我们会协助你的。
”学生是很聪明的,过了一会他们书本上的圈点勾画就会多一些。
同时,老师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这个讨论,使他们理解到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教育学心理学认为,问题是学生学习思维的起点更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源泉。
在这里,教师选用了把提问回答的权利交给了学生的方法,顺利地打开了学生的那颗心灵的大门。
语文(心得)之平等对话——让学生拥有畅想的空间
语文论文之平等对话——让学生拥有畅想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
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
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
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
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
教学实践也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究性,能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
这种现象在中年级依然存在。
鉴于此,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指导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
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
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摘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理念,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对话兴趣,使学生在对话中彰显个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对话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
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在对话互动中不断成长,从稚嫩的对话者变为成熟的对话者。
如何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精彩无限呢?下面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转变理念,师生平等对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领者。
教师的理念转变了,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学习伙伴,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对话。
教师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与学生是平等的人格地位。
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下固定结论的过程,而是师生在对话中探求新知的过程。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
面对一篇文章师生一起谈观点,谈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之中,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会及时鼓励。
学生受到激励、感化和召唤,其心态是开放的,就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师生之间对话时,教师以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根基,要勇于放低姿态,以真诚对话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实际行动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只有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的对话才能以石击石,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如教学《掌声》一课,学习到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时,有同学质疑:英子为什么连声“谢谢”也不说,就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我略一思索,引导学生拓展想象:英子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假如英子说话了,会说些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说,英子不说话是因为她太激动了。
有的说,英子激动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假如英子说话,她会说:“同学们,谢谢你们,是你们的掌声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是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成功和快乐!”有的说,英子会说:“同学们,谢谢你们鼓舞了我,激励了我,树立了我的自信心!”平等对话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多种方式,激发对话兴趣
“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这种“对话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体现,又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触及学生心灵的对话情境,激发对话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使对话本身具有极高的情趣性,且能触及学生心灵,震撼学生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
有情感的语文课才
是真正的语文课,学生只有情感融入其中,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对话欲望,实现文本思想的碰撞、灵感的引发和火花的绽放。
才能使语文课堂在对话与共鸣中充满活力。
其次,设置恰当的对话话题。
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说而不是部分同学动起来。
因此,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搜寻深入的对话话题,只有精心设计的话题才能激起师生双方对话兴趣,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共鸣,才能让师生双方都有话可对。
我在教学《三个儿子》时,选择了一个好话题,即: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在家中,是怎样孝敬父母的?这个话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每个学生都有切身的感受,有了这个较好的话题,就设置了一个情境,营造了一个氛围,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多向的交流。
再是,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方式,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采用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办法来与文本对话,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练。
学生在排练时不仅把船夫驾船的技艺体现出来,还把船夫驾船动作的词画了出来,并生动地在课文中的故事中展现,在表演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既对同学的表演指出了不足,也对课文的内涵有了更深入地把握,在表演中既实现了文本
对话,也实现了生生之间的对话。
三、与文本对话,彰显阅读个性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
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
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
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
”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与其他的同学一道经历了思维、争辩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新课标强调:“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让学生与文中的小女孩比童年。
可以自己对自己说,可以对文中的小女孩说,也可以对别人说,然后组织集体讨论交流。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情绪激动,交流相当激烈,言辞之间真情流露。
在平等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三位一体”,互生共长的。
师生之间要对话,学生与文本要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对话。
师生双方还要不断挖掘、拓展、创新文本课程,以满足更深层次的对话需求,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课
堂教学。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与文本最直接的最亲密的接触。
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
为了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
课堂上,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再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使学生同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效果。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内容更为鲜活,空间更为广阔,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结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对此,教师不应用惟一的标准来禁锢学生思维,应当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
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应得到尊重和鼓励。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让孩子以草船借箭为话题展开对话。
有个男孩举手说:“老师,我觉得不应该是草船借箭,应该是草船骗箭。
”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们就附和说:“对啊,对啊。
”我尊重孩子的个性感悟,让孩子们讨论。
有的说:“诸葛亮是个正面人物,就得说是借不能说是骗”;有的说:“我觉得就是借,因为有借就有还啊,你
看,在火烧赤壁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不是又把这些借来的箭还给了曹操吗?这个借字更能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
”这样的对话给了孩子丰富的体验和深入思考的契机。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那就是真实的对话;课堂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就是有效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自由有序的课堂是一泓富于张力的活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才能发生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才会彰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2]《教育新理念》(袁振国编)
[3]钱理群、孙绍振对话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