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悬浮聚合的生产工艺方框流程图
四、悬浮聚合的工艺控制 1、水油比(质量比) 、水油比(质量比) 水油比大,传热效果好,粒度均匀,分子量分布窄, 工艺易控制,但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 水油比小, 传热效果差,工艺难控;据釜内物料体积收缩情况,及时 一般水油比: - ) 补充水,维持水油比; 一般水油比:(1-2.5): 1 2、聚合温度 、 温度对悬浮聚合的影响遵循自由基聚合的一般规律, 如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加快,但易发生链转移反应,使分 子量降低。 3、聚合时间及转化率 、 聚合时间与单体性质、温度、引发剂等因素有关,一 般完成聚合则需要几小时至十几小时的时间; 一般实际生产聚合至转化率 90% 后终止反应,未反应 单体回收利用。
(1)均相悬浮聚合的成粒过程简述 ) 聚合反应初期时,单体在搅拌下分散成直径一般为0.5—5µm 的均相液滴,在分散剂的保护下,Baidu Nhomakorabea适当的温度时引发剂分解 为自由基,单体分子开始链引发。 聚合物形成初期时,单体聚合的链增长速率较慢,生成的聚 合物因能溶于自身单体仍使反应液滴保持均相。 随聚合物增多,透明液滴的粘度增大,此阶段液滴内放热量 增多,粘度上升较快,液滴间粘结的倾向增大,所以自转化率 20%以后进入液滴聚集结块的危险期,同时液滴的体积也开始 减小。 转化率达50%以上时,聚合物的增多使液滴变得更粘稠,聚 合反应速率和放热量达到最大,此时若散热不良,液滴内会有 微小气泡生成。
PVA 作为悬浮剂的用量: 作为悬浮剂的用量: 水量的 0.02% - 1% 。 PVA 作为悬浮剂的原理示意图: 作为悬浮剂的原理示意图: 聚乙烯醇分子链被吸附在微粒表面的示意图
(4)不溶于水的无机化合物悬浮剂 常用的悬浮剂: 常用的悬浮剂: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磷酸钙、滑石粉、 高岭土、硅藻土、白垩等。 特点: 特点: 所制备聚合物粒子粒度均匀、表面光滑、透明度好; 粉末越细,分散和保护能力越强,得到的聚合物粒子越 细;因此,通常采用在水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临时制备。 用量:水量的 0.1% - 1% 。
(3)聚乙烯醇(PVA) )聚乙烯醇( ) PVA 为合成高分子树脂,其醇解度、分子量及温度等因 素对其悬浮作用有重要影响。 醇解度的影响: 醇解度的影响: 醇解度 100% 的 PVA 仅溶 98%-99% 于 90 ℃以上的热水; 醇解度 88% 的 PVA 室温下 可溶于 水; 醇解度 80%,仅溶于 10- 40 ℃ 的水,超过 40 ℃ 变混; 醇解度 70% 的 PVA 仅溶于 水-乙醇溶液; 醇解度 <50% 的 PVA 不溶 于水。 的醇解度范围: %- %-89% 作为悬浮剂 PVA 的醇解度范围:75%- %
(2)非均相悬浮聚合的成粒过程简述 ) 当引发剂自由基引发氯乙烯单体发生聚合,链增长至 10 个 单体链节以上时,便从单体相中析出,含有约 50 个的增长链 自由基聚集形成直径为10-20 nm 的微域结构 微域结构(第一次聚集), 微域结构 此时单体转化率小于 1% 。 微域结构不稳定, 大约 10 个微域结构立即聚集形成一个 区域结构(第二次聚集),直径为 0.1-0.2 µm,单体转化率为 区域结构 1%-2%。 在微域结构中,进一步引发增长的大分子链使微域空间增 大,形成所谓的初级粒子 初级粒子,直径为 0.2-0.4 µm,单体转化率为 初级粒子 4%-10%。
第四章 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第一节 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 第二节 氯乙烯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第一节 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 一、悬浮聚合及其分类 1、定义: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借助悬浮剂的悬浮作用和机械搅 定义: 拌,使单体分散成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介质水中的聚合过程。 一个单体小液滴相当一个本体聚合单元,因此也称小本体 小本体 聚合。 聚合 2、悬浮聚合的特点及主要工业产品 悬浮聚合工艺过程简单,聚合热易于排除,操作控制方便, 聚合物易于分离、洗涤、干燥,产品也较纯净,且可直接用于 成型加工,特别适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用悬浮聚合生产的聚合物有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甲基)丙 烯酸酯共聚合物等。
?
无机粉末分散保护作用模型
分散剂使用说明: 分散剂使用说明: 1、聚合温度低于100℃,多数使用有机高分子作分散剂,可采 用两种分散剂组合使用增加分散效果,用量一般小于水量的 1 %; 2、采用无机分散剂,由于固体粉末为微粒聚集体,难以达到高 度分散要求,因此要求在反应釜中现做现用,用量一般小于水 量的 2%; 3、采用无机分散剂时,为促进无机粉末被水湿润,加少量表面 活性剂作助分散剂,用量一般为分散剂的1%。
(2)纤维素醚 ) 纤维素醚 甲基纤维素(M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 纤维素(HPC)、乙基羟乙基纤维素(EHEC)等; 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是甲基纤维素,为白色、无臭味的粉 末或纤维状,用量为水量的 0.004% - 0.2% 。 特点 减轻粘釜的效果较好; 聚合物粒子小而均匀; 聚合物粒子结构疏松,吸收增塑剂能力强。 评价: 评价:一种有前途的悬浮剂
78.5%-81.5% 87%-89%
聚合度的影响: 聚合度的影响: 聚合度低,分散能力和保护能力较弱,聚合物粒子粗大, 粒度分布宽; 聚合度高,溶液粘度大,传热困难。 数均聚合度为 1700-2000 较好 1700- 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温度高于 100℃ ,PVA 会分解而失去分散和保护能力。 PVA 的耐温性低,不能作为高温反应的悬浮剂。 适宜的悬浮聚合温度范围: 适宜的悬浮聚合温度范围:40 ℃ -90 ℃
转化率在70%以后,反应速度开始下降,单体浓度开始减 小,液滴内大分子链愈来愈多,大分子链活动愈受到限制,粘 性逐渐减少而弹性相对增加。 当转化率达80%时,单体显著减少,聚合物大分子链因体积 收缩被紧紧粘结在一起,残余单体在这些纠缠得很紧密的大分 子链间进行反应并形成新的聚合物分子链,使聚合物粒子内大 分子链间愈来愈充实,弹性逐渐消失,聚合物颗粒变得比较坚 硬。这时液滴粘结聚集的危险期渡过。 提高聚合温度促使残余单体反应,这些残余单体分子就只能 在其相邻区域形成新的大分子,使聚台物分子链间完全被新生 成的大分子链所填充,若干大分子链相互无规的纠结在一起组 成统一的相态,完全固化后最终形成均匀坚硬透明的球珠状粒 子。
(1)明胶 )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由动物皮骨熬煮而成的动物胶蛋白,分子量 300-200000, 属两性天然高聚物。 特点: 特点: 原料丰富,价廉易得;保护能力强,适于水油比较小的 情况,提高设备利用率。 用量为水量的 0.1% - 0.3% ,因用量较大,悬浮剂沉积在 聚合物粒子表面,难易洗去,同时使粒子表面坚硬,光泽度 变差,吸收增塑剂能力降低; 明胶属天然高聚物,成分复杂,易受到微生物作用使聚 合物分解变质。 评价: 评价:适当使用,目前国外一般不采用此种悬浮剂。
3、悬浮(分散)剂 、悬浮(分散) 悬浮聚合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是使单体能均匀分散于水相 关键 中并始终保持其稳定的分散状态,直全完成聚合反应。 悬浮剂的作用: 悬浮剂的作用:使聚合反应能渡过危险期,消除处于分 散—聚集动态平衡状态中发粘液滴的聚集趋向,防止因相互粘 结而引起的凝聚结块,使单体分散得更均匀,产物粒径均匀。 悬浮剂的种类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明胶、纤维素醚、聚乙烯醇、聚丙 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盐等。 不溶于水的无机化合物: 不溶于水的无机化合物: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 钙、硫酸钡、磷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硅藻土、白垩等。
3、分类 、 依据单体对聚合物是否溶解,分为: 均相悬浮聚合、非均相悬浮聚合 均相悬浮聚合 非均相悬浮聚合 (1)均相悬浮聚合 ) 聚合物溶于单体,产物呈透明小珠,也称珠状聚合 珠状聚合; 珠状聚合 如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2)非均相悬浮聚合 ) 聚合物不溶于单体,以不透明小颗粒沉淀出来,呈粉 状,也称沉淀聚合 粉状聚合 沉淀聚合或粉状聚合 沉淀聚合 粉状聚合。 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等悬 浮聚合。
随着聚合的深入进行逐渐形成聚氯乙烯相,它被单体溶涨 为聚氯乙烯凝胶,该凝胶体易变形、聚集为直径为 1-2 µm 聚集 体(第三次聚集)。 随单体转化率提高,上述聚集体直径可增加到直径为 2-10 µm,形成熔合的聚集体(次级粒子 次级粒子)。这些聚集体在搅拌作用 次级粒子 下再次相互粘结,可形成直径为 100-180 µm 的悬浮法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 颗粒。 颗粒 孔隙的形成: 孔隙的形成:初级粒子聚集时会产生孔隙,如果在聚合过 程中,这些孔隙不被收缩作用或后来生成的聚氯乙烯分子所填 充,则最终产品为多孔性、形状不规整的颗粒,即疏松型树脂, 否则为孔隙甚少、形状近于圆球的紧密性树脂。 此外,次级粒子的再次聚集也会形成一定量的孔隙。
4、悬浮聚合过程的成粒机理 、 单体受到搅拌剪切作用,先被打碎成条状,再在表面张力作用 下形成球状小液滴,小液滴在搅拌作用下因碰撞凝结为大液滴, 再重新被打碎为小液滴,因而短时间后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形成 能够存在的最小液滴分散体系。 Ⅰ部分表示 无分散剂存在 时处于动态平 衡的状态,Ⅱ 部分表示在分 散剂存在下达 到平衡状态后 聚合为初级粒 子、次级粒子 以及聚集为大 粒子的过程。
2、去离子水 、 作用: 作用: 单体的分散介质、悬浮介质,维持单体和聚合物粒子 稳定悬浮;作为传热介质,及时排出聚合热。 杂质影响: 杂质影响: 铁、钙、镁等金属离子会阻碍聚合,产品着色,热、 电性能下降;氯离子破坏悬浮体系稳定性,使聚合物粒子 增大;溶解氧阻碍聚合。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pH = 6 – 8 ;Cl- 质量分数 ≤ 10×10-6 ;导电度 = 10-5 /cm- 10-6 /cm ;硬度 ≤ 5 ;无可见机械杂质。
非 均 相 悬 浮 聚 合 的 成 粒 过 程
放映悬浮聚合的 Flash 动画
二、悬浮聚合的组分 1、单体 、 要求纯度大于 99.9% ,杂质可能导致下列影响:
(1)杂质的阻聚和缓聚作用:氯乙烯中乙炔含量从 0.0009% 增至 )杂质的阻聚和缓聚作用: 0.13% ,诱导期从 3hr 延长至 8hr ,达转化率 85% 的时间从 11h 延长至 25hr ,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从 144000 降至 20000 。许多 无机盐及金属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阻聚作用。 (2)加速和凝胶作用:苯乙烯中含对二乙烯苯会加速反应,还会 )加速和凝胶作用: 使聚苯乙烯支化,甚至凝胶。 (3)杂质的链转移作用:苯乙烯中的甲苯、乙苯;氯乙烯中的乙 )杂质的链转移作用: 醛、氯乙烷;如氯乙烯中的二氯乙烷的质量分数从 0 增至 11*10-6 时,可使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从 935.4 下降至 546.8 。
五、聚合热的问题和防粘结措施 1、聚合釜及附加装置的影响 、 一般采用立式聚合釜,附有竖管冷凝、夹套冷却和搅拌。 (1)容积:容积越大,产能高,但传热效果差; )容积: (2)釜型:细长型轴向混合均匀性差,短粗型径向混合均匀 )釜型: 性差,一般 H = 1.25 D ; (3)在釜外(上方)加回流冷凝器,通过挥发、冷凝回流调节 ) 釜温和釜压; (4)在夹套中安装螺旋导流板,延长冷却水的路径,增加水对 ) 釜的传热系数。
2、搅拌的影响 、 搅拌作用: 搅拌作用:釜内物料混合均匀,温度均一;单体分散成液滴。 搅拌与粒径: 搅拌与粒径:剪切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小,聚合物粒子的规 整性差。 临界速度: 临界速度:当搅拌速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物料产生强烈的涡 流,导致物料粒子严重粘结,也称危险速度 危险速度。 危险速度 三叶片后掠式搅拌器: 三叶片后掠式搅拌器:径流型搅拌器, 配合指型挡板可得上下循环流,循环量 大,在挡板的配合下剪切作用也好,不 会产生不必要的涡流,不易粘釜;三叶 片呈弯曲状,每个叶片与旋转平面呈一 定的上翘角,可产生较大的轴向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