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
组织理论与管理(共10张PPT)
第6页,共10页。
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处理整个决策过程 中的各种问题,既包括协调方式、控制过 程、激励措施,还涉及整个决策权力的集 中、分散和授权程度。 达夫特认为,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的内容:组织各部门的工作活动、报告关 系、部门组合方式。
第7页,共10页。
组织设计的演进
从纵向型结构向横向结构转变 从执行常规职务向承担经充分授权的角色 转变 从竞争性战略向合作性战略转变 从僵硬型文化向适应型文化转变 从正式控制系统向信息高度共享系统转变
第8页,共10页。
电子商务对组织Βιβλιοθήκη 构演化的影响组组组组组织织织织织结结运边管构构行界理扁柔电模知平性子糊识化化化化化、虚拟化 切达按按从从从为适斯标 斯标达密按达斯标 按按 按了按切了从按达适按为按按为斯标斯夫企生正竞正所应蒂;蒂;夫切企夫蒂;企所规解规斯解正形夫应所所所生所蒂;特 特 业 产 式 争 式 有 多 芬 芬 特 的 业 特 芬 业 属模 并 模 特 组 式 成 特 多 属 有 属 产 有 芬认的资控性控者样:联的认的经 程掌程织控方认样经者经资者巴为法料制战制、化罗罗所系法为罗法济 度握度巴设制式为化济、济料、罗纳,律所系略系顾、宾宾谓。律,宾律部 :组:纳计系:,、部顾部所顾宾德组形有统向统客伦斯斯组形组斯形门 小织小德的统正组伦门客门有客斯织式制向合向和理::织式织:式: 型理型概向式织理:和:制和:::设:形信作信员和((,:设(:工 组论组念信组设和工员工形员(所所计个式息性息工员是个计个业 织发织与息织计员业工业式工1111谓谓))))的体高战高创工指体的体企、展、演高、的工企创企创::组组作作作作内企度略度造激这企内企业 中的中进度非内激业造业造全全织织为为为为容业共转共价励样业容业、 型历型共正容励、价、价民民,,名名名名包、享变享值与一、包、农 组史组享式包与农值农值所所是是词词词词括合系系协个合括合业 织脉织系组括协业业有有有有的的的的三伙统统调社伙三伙企 、络、统织三调企企制制意意组组组组方制转转等会制方制业 大大转方等业业企企识识织织织织面企变变不实企面企、 型型变面不、、业业地地是是是是的业断体业的业商 组组的断商商、、协协::::内、发,、内、业 织织内发业业集集调调一一一一容公展它公容公企 容展企企体 体了了个个个个:司中具司:司业 :中业业所所的的自自自自组制的有制组制、 组的、、有有两两觉觉觉觉织企挑明企织企交 织挑交交制制个个协协协协各业战确业各业通 各战通通企企人人调调调调部的部运 部运运业业或或的的的的门目门输 门输输、、更更社社社社的标的企 的企企私私多多会会会会工导工业 工业业营营人人单单单单作向作、 作、、企企的的元元元元活和活邮 活邮邮业业行行,,,,动精动电 动电电、、为为它它它它、心、企 、企企外外或或由由由由报设报业 报业业资资各各两两两两告计告告企企种种个个个个关的关关业业力力或或或或系结系系量量两两两两、构、、的的个个个个部与部部系系以以以以门有门门统统上上上上组意组组。。的的的的合识合合人 人 人 人方 协 方 方构构构构式调式式成成成成。的。。,,,,活用用用用动以以以以系实实实实统现现现现,一一一一同个个个个时普普普普又通通通通同的的的的外目目目目部标标标标环或或或或境一一一一保组组组组持目目目目
五种组织理论
五种组织理论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界关于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企业的一门重要学科。
众多组织理论中,有五种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分别是经典管理理论、结构性组织理论、组织行为理论、文化组织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
本文旨在简要阐述这五种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经典管理理论是有关组织管理效率的经典理论之一,它旨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管理者的科学管理,即Tayler 规定的科学管理原则,即科学的分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其中组织有助于企业运转更加有序合理,从而提高绩效。
结构性组织理论旨在建立组织内部的结构,明确组织的职能,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
它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完善,实现企业的绩效改进。
结构性组织理论认为,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组织效率的提升。
组织行为理论是研究组织内部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理论。
它强调组织成功地运作需要受到组织内部成员彼此协调和配合的支撑。
组织行为理论认为,组织激励、沟通、培养等行为,都能有效地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组织理论旨在研究组织文化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组织文化有助于提升组织内部合作和行动的协调。
它认为,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以及积极的文化氛围,都可以促进组织的绩效提升。
最后,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所有组织都依赖外部资源,从而影响组织的绩效。
它重视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内部管理的影响,认为获取高质量外部资源,是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
因此,组织应当发挥外部联系的优势,开发更多的外部资源,以获得更多的绩效提升。
以上就是五种重要的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这些理论的共同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绩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经典管理理论重视科学管理、结构性组织理论关注人为本、组织行为理论强调组织协调等,文化组织理论重视文化环境,而资源依赖理论侧重外部资源。
只有彻底理解这些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够将它们付诸实践,提高绩效,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组织理论和组织结构
.
12
3。确定上下左右各管理职位间的权、 责界限和相互关系,定好规则。
4。按照各个职位的性质和特点提出
相应的人员配备条件、任职资格和
级主管要承担80%的. 责任。
7
直线职权(Line authority):
各级主管所拥有的决策权和直接指挥、
命令、督促下属工作的权力。上下级 之间的纵向权力形成直线指挥链。
直线部门一般指那些对实现组织目标
有直接贡献和承担主要责任的部门。 如生产、销售,教学、科研等。
参谋职权(Staff authority):向主 管人员提供信息、咨询与建议,协助
尽管在理论上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各自
有特定的行使领域与作用,但在实践中
常由于直线专权或参谋越权而造成矛盾
冲突,干扰组织的正常运作,成为组织
工作的难点。
.
9
4、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 自发形成的,由工作联系紧密或业余爱 好相同或性格、感情相近 的人组成的群
体。群体内有被其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守 的行为规则,情感和友情是主要维系纽 带,存在着非理性色彩和成分。
在幅度为4人时:
作业人员=4096人
管理人员(1-6层)=1365人
1 8 64 512 在4幅0度96为8人时:
作业人员=4096人
管理人员(1-4层)=585人
两者相比,精简管理人员780人,以工 资、福利. 加上办公费用平均每人4万元 6
计,可节约开支3120万元。
3·职权、职责与职权种类: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与经营的学科,其基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与组织理论、领导与决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
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索管理学中的各个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首先,管理与组织理论是管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关注的是管理与组织的本质、特点和原则。
研究者通过对管理与组织的结构、文化、沟通、决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组织中协调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机制。
其次,领导与决策理论也是管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
领导与决策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影响组织的发展和绩效。
研究者通过对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决策的过程和方法的研究,探索如何使组织中的领导者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出符合组织利益的决策。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基础研究主要围绕人力资源的获取、培养、激励和发展等问题展开。
研究者通过对员工招聘、选择、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组织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此外,基础研究还包括营销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方面。
营销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实现组织的销售和利润最大化;生产与运营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控制,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益;战略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组织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竞争优势的构建,研究如何制定和执行组织的战略计划。
在基础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从实际案例中提取数据和信息,以揭示管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定量研究方法则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等方式,对大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管理理论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此外,管理学还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以便更好地研究管理学问题。
总体而言,管理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多样且广泛,旨在揭示组织管理与经营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管理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组织理论流派的关注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意义
组织理论流派的关注点及其对公共组织管理的意义作者:苏亮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9期摘要:组织理论产生和发展是以管理科学的发展为基础,是科学研究内部分工细化的结果。
然而,不同的组织理论有不同的基本关注点,不同的关注点决定了在不同的组织管理情况下不同的组织理论应用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因此,公共管理世界的实践者有必要掌握组织理论的发展,继而通过掌握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理论流派的关注点,从而得以正确判断在不同的组织管理情况下应该应用何种组织理论。
关键词: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组织理论的应用范畴广泛,从顶层设计,到公共治理制度建设,再到危机与应急管理,都需要组织理论的指导。
“任何规则的执行都需要由特定组织负责,特定组织的机构设置会影响规则执行的成效。
”然而,在管理领域拼搏的实践者,面对组织理论的浩瀚文献,难以掌握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应用何种组织理论论据,以便高效指导实践。
基于文献分析,作者发现,不同的组织理论有不同的基本关注点,而不同的关注点决定了在不同的组织管理情况下不同的组织理论应用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因此,公共管理世界的实践者有必要掌握组织理论的发展,继而通过掌握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理论流派的关注点,从而得以正确判断在不同的组织管理情况下应该应用何种具体组织理论。
一、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关注点组织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实现特定目标,以某种形式确定各自职权,形成结构牢固且区別于其他目标系统的实体。
组织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元,也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管理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同时是科学研究内部分工细化的结果。
在20世纪初期,具有工程师背景的人在企业管理和理论创新上崭露头角,推动了科学管理运动的发展,形成了古典管理学派。
科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重大作用,也在战后重建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使科学管理运动得以延续。
与此同时,对科学的尊崇也扩散到社会发展领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
组织学习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学习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一、组织学习理论的概述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组织学习是一种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组织逐渐适应环境变化、不断优化自身结构和流程的机制。
组织学习理论包括单循环学习和双循环学习两种类型。
单循环学习是指组织在自身的环境中依据已有经验,不断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的学习过程;双循环学习是在单循环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基于此对组织进行转型和改进。
二、组织学习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1. 组织设计和调整组织设计和调整是组织学习理论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组织设计和调整,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组织学习的有效方式是通过将个体的学习与组织内部的沟通、协作、创新和变革相结合,形成一个支持学习的组织文化。
2. 组织学习和团队建设组织学习与团队建设密切相关。
组织学习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而团队建设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
基于组织学习和团队建设的理论,有些组织在实施学习活动时会优先考虑培育一个“学习型团队”,通过团队共同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方式,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学习效果。
3. 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也是组织学习理论的一个应用领域。
知识管理是组织利用自身知识资源,提高业务水平和绩效的过程。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共享和传播机制,以便组织内部的知识可以得到充分地利用。
4. 组织学习和员工培训员工培训是组织学习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培训,组织能够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培训还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并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三、结论组织学习理论是组织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将组织学习理论纳入管理实践,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绩效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学习理论应用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以学习和创新为核心的组织管理理论,旨在实现组织的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
其基本原理包括:鼓励员工学习和成长,倡导组织内部文化的开放与合作,注重员工间的沟通和协作,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打破陈规,不断创新,并且以此为基础构建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机制。
2.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分类学习型组织理论可分为以下三类:①.单一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不断学习和创新,并在学习和创新过程中改善自身的绩效。
但是,这种组织的学习和创新往往局限于特定领域,并且难以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
②.双重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不仅具有单一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同时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组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双重学习型组织比单一学习型组织更具活力和创造性。
③.组织学习共同体:组织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多个学习型组织组成的重要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具有与众不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有能力通过广泛的共享学习和创新经验来实现跨组织合作。
3.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管理理论。
其应用已经被证明对企业经营非常有效。
以下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①优化工作流程:学习型组织注重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组织结构。
这能够实质性的提升整个企业的绩效。
②鼓励员工学习:员工的学习和成长是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基础。
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和其他学习机会,建立学习的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③加强团队协作:组织间协作和沟通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通过建立有效并且开放的沟通渠道和培训计划,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
④打破陈规:学习型组织能够打破固有的组织模式和成规,并为组织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是企业未来个人材料的创新领袖,在企图实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管理模式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理论资料
组织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组织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理论是一门研究组织结构、运作和变革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组织内部运作的原理以及影响组织发展的各种因素。
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各种形式的组织。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权责分配等方面的安排方式。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在实际的组织设计中,人们通常会考虑到分工、协调、控制等因素,来构建一个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构。
另外,组织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组织内部人员的沟通、决策和协作方式。
在组织理论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设计模型,比如功能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每种模型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组织文化和变革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忠诚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成功的企业往往会在组织内部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从而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对自身结构、文化或策略的调整和重新塑造。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必然。
组织变革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组织才能保持竞争力。
组织效能和领导力组织效能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所需的能力。
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能,使组织更加具有竞争力。
领导力在组织理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指导团队取得成功,激励员工不断进步。
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决策和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发展。
领导力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结语组织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学科,它涵盖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效能以及领导力等诸多方面。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熟悉并应用组织理论成为组织管理者必备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组织理论,不仅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还可以为组织带来更加持久的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是基于对组织内部运作的机理和规律研究,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行为等方面。
它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指导和参考,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使组织更加稳定、有序、高效。
本文将从理论发展、理论分类和应用情况三个方面来探讨组织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
一、理论发展1. 经典管理理论经典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起源,是人们对管理问题的实践与总结,为后来的管理理论提供了基础。
它主要包括科学管理、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三个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由泰勒提出,“一人一职、一岗一责、制度规范、统一指挥、操作程序化”,强调管理者需要根据实践来制定方法与规范,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阶段,由伯努利等提出,认为管理者应该重视人员因素,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来激励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人际关系阶段,由马斯洛等人提出,强调员工的精神需求,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 现代管理理论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现代管理理论逐渐形成,包括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等。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组成有机整体。
管理者需要通过理解系统的运作机制来改善管理和决策。
控制理论强调预警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控制风险和损失,保障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信息理论则强调信息的重要性,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决策效率和组织效能。
二、理论分类1. 传统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际关系、经营管理等。
这些理论重点关注领导力、规则和程序,以达到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2.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变革管理等。
这些理论重点关注管理过程,缩减管理层级和提高组织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是组织经营和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组织文化理论主要包括文化打造和文化共识两个方面。
三、应用情况组织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
第4章组织体系4.1组织概述4.1.1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今中外的管理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巴纳德(C.I.Barnard)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一些学者将组织区分为有形与无形,即组织机构与组织活动。
其中,作为组织活动结果的那种无形“组织〞的概念,有别于作为有形实体〔如工商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机构或组织〕存在的“组织〞概念。
为区别起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将有形的组织体称作组织机构,而将那种无形的、作为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的组织,称作组织活动。
无形的组织活动与有形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也就是说,作为“力量协作系统〞存在的无形的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自己的目的,它不过是为了完成组织机构的目标而存在,是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1〕实体组织。
从实体角度看,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这个概念具有三层含义:•组织必须具有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某些待定目标而存在的,不管这种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根底。
最根本的目的是有效地配置内部有限的资源。
如大学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高级人才,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一些非正式组织,它们隐含的目的就是使组织成员受到保护,满足成员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
•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分工与协作关系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
一个组织为了到达目标,需要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都专门从事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又要相互配合,这就是一种分工和合作。
只有把分工与合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效率。
例如,剧场里的观众具有相同的目的,彼此没有分工与合作,不能称其为组织,而剧场的全体工作人员那么构成了一个实体组织。
•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组织内部必须有分工,而在分工之后,就要赋予各部门及每个人相应的权力,以便于实现目标。
组织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企业管理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用于规划、组织、领导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活动,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组织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如何安排和管理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资、技术和信息等,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管理理论是在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本文将从组织的概念、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探讨组织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组织的概念组织是指几个或几十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任务、责任、权力、规范等构成的协作体系。
组织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如企业、政治组织、社会组织等。
组织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优化资源使用、实现长远发展等。
组织的特点包括层级结构、分工明确、责权明确、目标导向、体系化管理、信息共享等。
为了实现目标,组织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如管理、组织、领导、沟通、协调、控制等,来实现其目标。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是指规范管理活动的一系列原则、方法和技术。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
最初的时期是行政管理,强调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注重集中、行政权力。
第二个时期是科学管理,强调科学方法和技术的运用,注重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的改进,提高劳动效率。
第三个时期是人本管理,强调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员工参与、个性发挥和创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
最近的时期是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和环境匹配,以顺应环境变化。
三、组织管理理论的应用组织管理理论的应用包括领导力和激励、沟通和决策、协作和团队、组织设计和变革等方面。
1. 领导力和激励领导力和激励是组织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领导力是指管理者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实现组织目标。
领导力可以分为鉴定和发展两个部分。
鉴定是通过评估管理者的特点、行为和效果来确定其领导力水平。
发展是指通过培训、辅导、反馈等方法来提高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
激励是指通过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改善其工作绩效的行为。
激励措施可从工资、带薪假期、晋升机会等形式上给予,也可通过各种软性激励方式,如奖项、表彰、认可等形式鼓励员工。
组织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Organiz ationTheory)组织理论的概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组织理论的发展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
系统的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
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派别: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官僚体制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
还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1至2项管理职能;提出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使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又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上下级之间跨越统一的指挥链而进行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即“法约尔跳板”:他也概括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种基础:其一是理性基础。
科学管理的组织理论
第三节 科学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一、对科学管理理论系统总结作出贡献的两个学者
1、林德尔.福恩斯.厄威克(1891~):英国著名的管理史学家、顾问和教育家。 厄威克的主要著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 等。他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8条原则:目标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职责原 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原则。 他是组织设计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主张组织设计的作用有二:确定各成 员的职务;确定这些职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厄威克的最大贡献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综合:在《行政管理原理》中,总 结出了一个泰勒——法约尔—— 2、卢瑟.古利克——美国管理学家(1892~1993) 古利克的主要著作之一是他和厄威克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在这本论 文集中,他把古典管理学派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而提出了有名的 “POSDCRB”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此外,他提出了10项管理原则(135页)
作
业
你对科学管理理论 的理解与评价。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八条基本原则:
人事相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并用、工作部门原则、 授权原则、职权相符原则、管理幅度原则。
第四节
科学管理理论的总结
一、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的发展中的地位与贡献
科学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管理问题取得的成果,其 实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管理科学的要求。 1、奠定了管理学发展的基础; 2、提出了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问题; 3、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能; 4、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能存在于社会实践中,管理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原则。
第二节
马克斯.韦伯的行政集权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是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和设计原则,为将来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课程授课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1.2 授课对象:管理学专业的本科生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组织的本质和运作机制,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将来的管理实践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2.1 组织理论:介绍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内容。
2.2 组织设计:讲解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设计、绩效评估等方面。
2.3 组织变革:探讨组织变革的动因和过程,介绍变革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组织变革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组织理论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框架。
3.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组织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估方式4.1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4.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和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组织理论和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5.1 教材:选用经典的组织理论和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5.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扩展对组织理论和设计的理解,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5.3 实践机会:提供学生参与实际组织设计和变革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授课计划,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为将来的管理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管理理论的分支及其内容和特征
西方管理理论的分支及其内容和特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和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内容和特征一、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科学地确定工作定额)(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的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特征: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2.组织管理理论(1)法约尔: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活动)、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2)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a.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b.理性-合法的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c.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d.理想的行政组织的优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
(3)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a.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明确组织的目标;b.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c.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特征: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二、行为管理理论1.2.(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主要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赫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特征: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改变了人与机器不差别的观点。
三、数量管理理论1.运筹学2.系统分析3.决策科学化特征:数量管理理论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简述行政管理理论的内涵
简述行政管理理论的内涵行政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管理学理论。
公共管理理论是指研究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的理论,它关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目标、职能、决策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组织理论是指研究组织结构、文化、领导和员工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它关注组织内部运作的规律和机制。
管理学理论是指研究管理者和员工如何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它关注管理者的角色、职能、技能和决策等方面。
行政管理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和组织的管理活动。
它关注管理者如何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如何管理组织的运作和资源。
行政管理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职能、领导、决策、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问题。
2.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行政管理理论总结了管理活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如目标管理、效率管理、效能管理、绩效管理、品质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组织发展和变革管理等。
这些原则和规律可以指导管理者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能。
3. 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了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如决策分析、激励激励、目标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团队管理、领导力、沟通技巧、协商技巧、谈判技巧、冲突管理、评估评价、反馈和学习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4. 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的。
它将越来越关注管理者和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越来越注重计划和执行的一致性,越来越注重规则和程序的透明化,越来越注重评估和反馴的机制,越来越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越来越注重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标准。
行政管理理论对于政府和组织的管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组织运作的规律和机制,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更好地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组织与组织理论汇总
組織理論與管理 Chapter 1 組織與組織理論
1-5
中期目標(middle-run objective)
短期目標(short-run objective) 策略性目標 (strategic goals) 作業性目標 (operative goals)
組織理論與管理 Chapter 1 組織與組織理論
1-15
組織的績效 3/7
目標系統的重要性
設定適當目標對組織的經營非常重要(參考表1-1)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
組織理論與管理 Chapter 1 組織與組織理論
1-7
什麼是組織論 3/3
圖 1-1 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領域的研究對象
組織理論與管理 Chapter 1 組織與組織理論 1-8
企業組織的系統觀 1/5
開放式系統
系統 是一個轉換過程,由環境中取得「投入」(input), 經過處理轉換後,產生一些「產出」 (output) 再 釋放到環境中 區分為「開放式系統」(open system)與「封閉式 系統」(closed system) 組織皆應屬於「開放式系統」(參考圖1-2)
組織理論與管理 Chapter 1 組織與組織理論
1-11
企業組織的系統觀 4/5
圖 1-3 企業組織的利害關係人
組織理論與管理 Chapter 1 組織與組織理論 1-12
企業組織的系統觀 5/5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
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
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
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组织体系4.1 组织概述4.1.1 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今中外的管理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巴纳德( C.I.Barnard )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一些学者将组织区分为有形与无形,即组织机构与组织活动。
其中,作为组织活动结果的那种无形“组织”的概念,有别于作为有形实体(如工商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机构或组织)存在的“组织”概念。
为区别起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将有形的组织体称作组织机构,而将那种无形的、作为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的组织,称作组织活动。
无形的组织活动与有形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也就是说,作为“力量协作系统”存在的无形的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自己的目的,它不过是为了完成组织机构的目标而存在,是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1)实体组织。
从实体角度看,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这个概念具有三层含义:●组织必须具有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某些待定目标而存在的,不论这种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最基本的目的是有效地配置内部有限的资源。
如大学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高级人才,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一些非正式组织,它们隐含的目的就是使组织成员受到保护,满足成员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
●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分工与协作关系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
一个组织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都专门从事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又要相互配合,这就是一种分工和合作。
只有把分工与合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效率。
例如,剧场里的观众具有相同的目的,彼此没有分工与合作,不能称其为组织,而剧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则构成了一个实体组织。
●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组织内部必须有分工,而在分工之后,就要赋予各部门及每个人相应的权力,以便于实现目标。
但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各部门或各人的责任。
有权力而无需负责任,就有可能导致滥用权力,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所以,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
(2)无形的“组织”活动无形的“组织”活动,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及各项活动之间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正是借助于组织活动、过程和文化等所具有的协同或协调作用,各类组织机构内部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力量协作系统”,使个体的力量得以汇聚、融合和放大,从而体现组织的作用。
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当组织目标确定以后,管理者首先要对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内容,进行区分和归类,把性质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工作进行归并,成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化管理,并根据适度的管理幅度来确定组织的管理层次,包括组织内横向管理部门的设置和纵向管理层次的划分。
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职权关系,都是使组织能够促进各部门的活动并给组织带来协调一致的因素。
●适度和正确授权在确定了组织机构的形式后,要进行适度的分权和正确的授权。
分权是组织内管理的权力由高层管理者委派给各层次和各部门的过程。
分权适度,授权成功,则会有利于组织内各层次各部门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协同工作,同时也使得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产生满足感。
●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群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
组织活动包括人员的选择和配备、训练和考核、奖励和惩罚制度,以及对人的行为的激励措施等。
●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活动包括为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而进行团体精神的培育和组织文化的建设。
无数成功组织的事例证明,组织文化是否良好,对于一个组织能否发挥有效的作用至关重要。
4.1.2组织的分类(l) 按组织的性质分类●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担负着提供人们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物质生活资料的任务,履行着社会的经济职能。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组织已形成庞大复杂的体系,其中包括生产组织、商业组织、金融组织、交通运输组织和其他服务性组织等。
●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出现于人类社会划分阶级之后,它包括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
在现代社会中,政党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为本阶级提出奋斗目标,制定方针政策。
国家政权组织是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机器。
●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其基本内容的社会团体。
这类组织如学校、图书馆、影剧院、艺术团体、科学研究单位等。
●群众组织这类组织是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人民群众,为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团体。
例如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等。
●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代表宗教界的合法利益,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
(2)按组织的形成方式分类。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
●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活动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团体。
(3)按社会功能分类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认为,组织的分类应按社会作用和社会效益进行。
即以组织的社会功能为标准,将组织分为:●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这类组织是以经济生产为核心,运用一切资源扩大组织的经济生产能力。
这种组织的任务除生产物质产品外,还提供劳务等。
因此,它们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包括公司、工厂、银行、饭店等。
●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这类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因此它的重点是权力的产生和分配。
如政府部门的一些组织就属此列。
●整合组织这类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群向某种固定的目标发展,以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例如法院、政党等组织。
●模型维持组织这类组织的功能在于维持固定的社会形式,来确保社会的平衡发展,如学校、社团、教会等。
(4)按人员顺从度分类●强制型组织这类组织用高压和威胁等强制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战俘营等。
●功利型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以金钱或物质的媒介作为手段,来控制其所属成员,包括各种工商组织等。
●正规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以荣誉鼓励的方式管理组织成员,且组织的运作比较规范。
属于这种类型的组织有:政党、机关、学校等。
(5)按利益受惠分类●互利组织这类组织的一般成员都可在其中获得某种方便和实惠,如互助团体、会员制俱乐部等。
●服务组织这类组织为社会大众服务,使大众能得到益处。
如医院、大学、福利机构等。
●实惠组织这是指组织的所有者或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能得到实惠的组织,如工厂、银行、各种公司等。
●公益组织这类组织指为社会所有人服务的组织,如警察机关、行政机关和军队组织等。
(6)企业组织的分类现代组织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企业组织。
根据组织合成“要素”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三大类:●作业组织对生产作业活动加以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最基本内容。
生产作业活动是以物质流为对象,通过人与机器的结合使用和协调配合,达到将原材料的输入转换为一定产品或服务的产出结果。
从历史上看,工业组织经历了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化工业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生产作业组织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断的演化与变革。
此外,在现代组织中,与生产现场作业活动相并存的办公室作业活动也日益扩大与发展,从而构成了作业组织的另一内容。
●管理组织管理组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纯粹以“人”为对象的组织。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管理组织也就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人机力量协调系统。
管理组织主要包括: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组织、创新管理组织和战略管理组织。
它们是组织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日常性活动与创新性活动,以及资本所有权与组织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
从组织形态上看,它们经历了从“单个人”逐步演化为“组织”,并由组织的低级形态不断地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从“机械式”刚性组织到“有机式”柔性组织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它从单个管理者(管理活动内部不分工)到直线型简单组织(管理活动纵向分工),再到功能型组织(管理活动横向分工)乃至分部型组织(业务经营单位划分),形成相对独立于日常管理组织而存在的战略管理组织。
财产组织企业组织不仅是人与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更是财务资源集结而成的经济实体。
企业从机器大工厂演变为现代公司,是财产组织形式上的一大变化,它体现了企业组织制度的飞跃。
而财产组织反映组织资本的来源、构成及组织治理结构问题,它对管理组织尤其是战略管理组织,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企业作业组织、管理组织和财产组织在实际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形成了组织的一个完整体系。
4.2 组织理论4.2.1组织理论的发展(1)古典的组织理论以古典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组织设计,主要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2)近代组织理论以近代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组织设计,则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着重强调人的因素,它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和设计组织的结构;(3)现代组织理论以现代组织理论为指导的组织设计,则以权变理论为依据,它既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要适应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它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开放性。
适应性、弹性和动态性来加以研究。
4.2.2古典的组织理论(1)概述传统的组织概念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由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各种责任制度,去协调一群人的行动。
这个定义说明:●组织有一个共同目标。
没有共同目标,组织便不存在;●组织有不同的层次分工,有着明确的责任制度。
组织为了达到预定目标需要分工合作,需要以责任制度来保证;●组织的功能是协调组织成员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活动;20世纪30年代末,在前人研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创立了社会系统理论,在组织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对组织干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的协调力量和活动的合和系统。
”“组织”实质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一张组织图虽显示出职权的关系,但它不等于组织。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是对组织设计的发展有最深远影响的学者之一。
被管理学界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认为,一个组织应该是“科层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形的结构)。
(2)科层结构的特点●分工和专业化,把每一个人的工作分成简单的例行常规工作。
●明确规定职权、等级制度。
所谓“科层”,就是包括各种职位和等级,每一个下级都受上级的监督。
●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用以保护各个层次及各个成员的协调活动。
●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只根据制度办事。
●人员的作用,应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公开考选,合格方可使用,务使每一个职位的人员均能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