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挖掘、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高校人才培养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高校的教学课程大多偏重理论知识,无形之中
反映出把理论知识重申学习的注意力,而忽略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强调;
2、培养目标不明确。
大学本科课程太多,从根本上来看,高校教育存
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比如,整体培养目标一般混合在一起,甚至不
知该如何划分;
3、就业指导偏离实际要求。
比如,很多高校在学生就业方面重视思维
培养,认为思维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能力,但探讨企业实际需求及/
或技术能力却不多。
(二) 高校人才培养改善建议
1、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已大力推进“文理分离”改革,力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实际效果不明显;2、注重实战技能的教学。
应该引入技术实训课程,配备专业技术的师
资和实训设施,开展综合能力提升的实际操作;
3、增强就业指导力度。
要坚持就业指导的重点,重视其物理、逻辑和
软件的实际应用技术;要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使学生掌握行业技能;
4、加大就业基地的建设力度。
高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基地,学校
将担任所教授专业的知识支持和技术开发,企业则提供项目实践落地、实操实践和管理协调等方面的支持。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从发挥理论与实际融合优势、加强应用能力
培养、规范就业指导与加强就业和实践基地建设这几个方面入手,积
极改进人才培养体系,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痛点与改进方向探讨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痛点与改进方向探讨一、引言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培养优秀的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高等教育中存在一些人才培养的痛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探讨改进的方向。
二、人才培养的痛点1. 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实际需求的改变。
一些过时的理论和知识可能仍然被延续,而现实中所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却得不到充分关注和培养。
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的情况,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 狭隘的评价体系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学生们被迫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过度注重应试训练,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对于实际工作中的人才要求是不利的。
3. 资源分配不均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一个痛点。
一些重点大学和高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和研究资源,而其他学校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
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限制了学生发展的机会与潜力。
三、改进方向的探讨1. 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弥补高等教育中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的提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2. 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
除了考试成绩,可以引入课程项目报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项目等作为评价指标。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更好地衡量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
3. 资源共享与合作在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国家和学校应该加强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国家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弥补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困难与解决思路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困难与解决思路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难,并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二、困难分析1. 教育模式单一:当前,大多数高校教育模式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导,缺乏创新和实践环节。
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
2. 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定义不清晰,导致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
学生在追求高分数和应试技巧时,缺乏对于真正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缺乏实践机会:高校在提供实践机会方面存在欠缺。
虽然有实验室、科研项目等平台提供实践机会,但学生参与的机会有限,多数时间仍然是在课堂上度过。
4. 人才培养方式滞后: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高校应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然而,由于行政层面决策和评估体系的滞后,高校人才培养逐渐脱离了时代潮流。
三、解决思路1. 转变教育模式: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引入问题导向、研究型学习等创新教育方法。
通过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去,并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2.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应该明确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并将其融入到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中。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考核中注重学生对于创意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加强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展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与企业密切接触。
这种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并培养市场洞察力。
4. 提供终身学习机会:高校应该推动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为在校学生提供持续的学习机会。
通过建立线上课程平台、举办行业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更新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自我驱动力。
5. 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价:高校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量。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人才培养问题,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
因此,解决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案并提出建议。
一、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
许多学生选择了“热门专业”,如金融、信息技术等,而这些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导致毕业生竞争激烈。
2.教学内容滞后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全面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往往无法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缺乏实践能力,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师资力量不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师资力量紧缺。
尤其是在一些专业领域,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育资源不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分布不均,一些重点大学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地方性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效果,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二、解决方案1.加强专业设置的改革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中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需加强专业设置的改革。
高校应更加关注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各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同时,高校可以根据相关需求,开设新兴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高等教育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使其更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人才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摇篮,也承担着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重任。
然而,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种种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 理论与实践脱节在高校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应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变化,学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出现断裂。
在实践中,考验学生能力的并非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因此,理论课程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或者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2. 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需求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产业的发展也在快速变化。
而高校课程设置也应与社会需求的变化相适应。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已经滞后,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因此,高校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与社会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3. 教育模式单一当前大学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
这种单一教育模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拓展视野的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采取更灵活的教育模式,如PBL(问题驱动学习)、案例教学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师资力量不足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而同时,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队伍规模没有随之增加,导致教师队伍与学生数量严重不协调。
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引进更多高水平的教育专家和工业实践专家,通过与社会资源的联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1. 加强教育目标的指导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使得学生不仅具备优秀的学术知识,还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才培养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人才培养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讨论人才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一:教育体制僵化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许多学生在成为优秀人才的道路上缺乏真正的竞争力。
解决方案一:注重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创造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团组织、科研项目等。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问题二:职业生态不健全当前的职业生态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准确性、职业发展路径的不畅通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人才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从而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解决方案二:建立良好的职业导向机制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职业导向机制。
政府可以在招聘和选拔方面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指导,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设与实际需求相符的专业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企业应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与学校共同培养合适的人才。
问题三: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依赖书本知识。
这导致许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无法有效地应对工作挑战。
解决方案三:强化实践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开设更多的实验课程和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践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问题四:人才流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人才流失的问题逐渐突显。
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出国留学或去其他地方工作,导致国内人才的流失和培养效果的降低。
解决方案四: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我们应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吸引人才留在国内发展。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在分析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才培养问题分析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学科之间的壁垒传统的学科分割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和学科之间的隔阂,限制了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他们在跨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
3.实践环节的不足很多高等教育机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4.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性过去,高等教育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二、解决方案1.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建立跨学科综合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开展更多的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研和项目实践,促进其全面发展。
5.加强与社会的对接加强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联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提高教育的实际性和适应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6.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引导他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关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关键 词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 育;大学生 自主教 育
中图分类 号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1 9 4 2 . 2 0 1 3 . 0 4 . 0 2 1
1 0 0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第4 期
会, 以及维护社会生活秩序所 需要的知识技 能和社会道德
规范 ,教育 目的具有功利性 、外 在化特征 。
的方式思考问题 , 屈从 、 遵 循教师的思维方式 , 努力达到 教师预定的结论 , 得到与教 师完全相 同的理解 。 学生被教 师 同化 了, 最终导致学 生形成求 同思维和信仰权威的人格 特征 , 束缚学生的主动性 、 自主性 , 压抑学生的 自由发展 , 销磨个性 ,学生的生命差 异丧失 ,扼杀学生创造性发展。
展两个方 面 ( 或 两个 阶段 )所组成的系统和统一体 。
( 一 )全 面 发展
个性 持续不 断终 身发展 的 目的在于使 人的生命最优 的潜
能获得最大限度 的发展和完善 , 达到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和极限 , 即人的 自我实现。 随着人 的个性水平 的不断提高 , 人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性的成 分 日益增 多 , 人 的独立人 格和
创造品质得以生成发展 。
每个人都在不 同程度上拥 有多种基本智力潜能 , 具备 多 德纳提 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 认为人的基本智力包括 如下七种 :语言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音乐 智力 、空间
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建议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目前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 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 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或过分侧重理论,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使得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高校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4. 缺乏实践机会:部分高校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5.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应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2.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及解决方案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面从问题的原因、现状和解决方案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问题的原因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某些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教学模式滞后:部分高校教学模式滞后,重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实践性、创新性和研究性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3.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现状1.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名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较高,而一些地方院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高等教育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3.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一些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解决方案1.资源整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以及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内教学、实践实习、科研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加强对学科和专业的市场调研。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与企业合作,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得教育和市场需求更加契合,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就业。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和激励教师的教学水平。
比如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国外优秀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参与科研等。
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以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开展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立性 ,实行共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关注 的
是 教材 、 教师 、 课堂 , 而不是学生及其个性化 的发展 ; 鼓励 的是对 既有知识 、 结论 、 方法的机械认 同 , 而不是独立 、 求异 、 发散 的思
习氛围 。通过培养学生 的主体意识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释
放 学 生 的能 动 性 、 创造性 ; 从 激发 、 保 护和鼓励学生 学习积极性
型 人 才 的培 养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校担负着培养 和造 就高素质创新 型人 才的历史使命 , 由
生在校学 习、 生活的整个过程 中, 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 。
二、 构 建创 新 人 才培 养 体 系
、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1 . 重知 识 传授 . 轻 能 力培 养
创新人才 的发现 、 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 系统工程 。 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必须 营造尊重创新人 才成长规律 、 鼓励创新创业 的宽松环境 , 尽快形成使创新人才脱颖 而出 、 人尽
由于体制性因素制约 ,在教育 目标的确定、课程体 系的构
建、 教育模 式的选择 、 教育方式 和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管理模式
的选择 等方 面以学科 为中心 , 忽视了学生 的差异性 、 自主性 、 独
视和发展学 生的主体 眭应从平等的教育理念 、 尊重学生人格 、 建
立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人手 , 构建一个互相尊重 、 信任 和平等 的学
创 新人才 教育 研 究
成 才 之 路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窘境及应对策略
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窘境及应对策略摘要:当前高等教育产业化、大学大众化教育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创新型人才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和教风培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可有效缓解“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深化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改革,适度引入通识教育,建立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激励制度,是实现当下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关键词:经济转型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教育界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国家的建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创造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各国高等教育的主流。
我国从2 0 世纪8 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多数认为[1]是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1 创新人才国内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阐释创新人才或创造型人才的。
大多局限于“创新”上,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的全面关注不够。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国内要宽泛一些,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应该培养“全人”的理念,追求“全人”前提下的创新。
麻省理工学院(M I T)的校规中写到:“M I T的本科教育扎根于广泛的学科领域,结合这些学科的力量来形成对价值和社会目标的看法。
除了广泛的自由学习的机会之外,还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 M I T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M I T 对创新人才培养才理念阐述。
创新人才的基础应是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是与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惑与出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惑与出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人们思考问题和面对挑战的一种基本方式。
而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困惑和出路。
一、困惑1. 教育观念转变困难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是智慧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更为重视。
然而,这一转变并不容易。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不是使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进行学习,而是练习个别的问题。
结果,只有少数学生能适应创新型教育模式。
2. 缺乏专业性教育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
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教师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例如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管理实验室等。
而基于现实情况,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相关领域的信息。
因此,教师缺乏专业性和教学能力。
3. 知识储备不足与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在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很多专业课程的难度过低,而且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需要先进行相关的改革和提升。
4. 评价体系不完善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而这一评价体系需要完整的监测和评价机制。
而现实中,学位考试考虑到了许多非知识领域,使得这些考试的技巧出现了一些偏差。
因此,没有办法保证人才的整体素质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二、出路1. 教育观念涵盖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观念。
我们需要运用传统的、现代的、综合的教育观念,并适应不同文化的学生的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促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更为全面和灵活的培养。
2.专业性教育人才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教育人才,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推动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痛点与改进方向探讨
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痛点与改进方向探讨引言: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人才培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痛点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和改进。
本文将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向。
一、传统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脱节1.1 课程内容滞后在现实生活中,科技迅速发展,社会需求也日新月异。
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往往无法及时跟上这种变化。
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职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1.2 学科界限过于刻板传统高等教育在学科设置上往往较为刻板,缺少交叉学科和综合能力培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和跨领域合作能力。
二、考试评价制度单一与能力导向缺位2.1 考试评价制度过于注重记忆现行的考试制度普遍重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追求的是知识点的短期记忆,而非学生们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2.2 能力导向教育不足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然而,目前很多院校仍过于依赖传统的知识传授,对于学生实际运用和发展这些能力缺乏相应关注。
三、实践机会匮乏与产学研合作不足3.1 实践基地不足高等教育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不能满足职场需求。
学生在学校期间缺乏实际接触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机会,导致毕业时缺乏直接相关工作经验。
3.2 产学研合作薄弱当前许多大学与企业之间缺乏广泛和紧密的合作关系。
产业界无法及时了解到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并无法提供实践性的问题和挑战给高校。
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缺失4.1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传统高等教育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只重视应试成绩让他们在创新方面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机遇。
4.2 人文关怀与文化认同现代高级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个性发展的培养。
这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对自己身份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
论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论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困境与出路发表时间:2012-07-12T08:55:45.850Z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建文[导读] 高校应当营造鼓励探索、激发学生创造力动机的氛围。
探索对外合作办学。
王建文[摘要]目前,高校对知识型人才的培养面临机制体制等方面的障碍,高校作为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主战场,要充分认识知识型人才培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促进国家就业的需要、解决金融危机的需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积极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借鉴古今中外高校知识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对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障碍;对策知识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型人才的较量,只有对知识型人才采取与其相应激励措施,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激励效用的最大化。
1、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1.1高校知识型人才人内涵及特征高校知识型人才是指一接受过系统的专门教育,学历较高,知识水准在一定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的,视野开阔,求知欲强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有较深的认识知,思维与行动方式与时俱进。
知识型人才自主创造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流动性强。
1.2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新时期需要大批知识型人才,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
1.2.1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加快科技发展、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发展目标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时代要求和我国还没有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大力培养创造型知识型人才应该成为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首先任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9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夏忠龙(197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2018C5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SJGY20190507);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2019B13)当今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是各个民族间创新创造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教师则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往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过于强调学生共性的塑造,而轻忽了学生个性的挖掘和培养,以致学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大同小异,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此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被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育的过程被理解为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教师,居高临下地按着既定的教学计划单向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了,学生的地位尊严和好奇心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评价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一些高校在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缺陷和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考核过于简单甚至僵化,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分数在学生评优评奖和保研、工作推荐中影响巨大,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分数的高低而轻忽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由于能力不足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存在着过于看中科研的倾向,只要能在所谓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只要能够申请下来高水平科研项目,不管教师教学效果如何,评优评奖以及职称晋升便会优先考虑,以致于有些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了科研上,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教学则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但是,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选拔机制不完善、培养模式落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步,也制约了人才的培养。
因此,探究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1.选拔机制不完善在高等教育中,选拔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是,当前的选拔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成绩、学科经验等在选拔中成为唯一标准。
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不利于多元化的人才发展。
其次,在选拔中缺乏创新思维的考察。
而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重要的素养之一,如果没有考察,就难以培养出创新人才。
2.培养模式落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在当前仍有不少院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有一些学科的教育过程过于死板,而不是注重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这些因素制约了高等院校培养出创新人才的能力。
3.师资队伍不给力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载体。
但是,有不少院校的师资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与科研矛盾等。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1.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多元化的选拔机制指的是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学科经验,而是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除此之外,选拔机制也应该把社会性格、创新理念等纳入其中,这样不同类型的人才才有可能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2.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开展科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结合。
这样,教师能够将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了当务之急。
但是,在现实中,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种种问题,如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有效的科研平台、创新思维不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科研平台和资源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平台和资源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要着眼于建立一套专业的研究平台,在保证学术自由、独立和创新的基础上,引进新的研发技术,强化运用新技术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打造自主创新的生态圈。
对于高校而言,科研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也至关重要。
在政府的支持下,高校应当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和特点,适时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二、提高教学内容和方式高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全面提高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式”授课为主,存在知识点过于简单或复杂难懂的问题。
因此,高校应该在知识传授和社交能力培养方面努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加强线上教学资源的研发和推广,坚持独立知识产权和不断创新,配合线下教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学习。
适时地在国内、国际知名的教育交流平台和学术会议上结交前沿技术,为高校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创造更加自由和先进的学术氛围。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也应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新的教育方式和措施,更好地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应该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多元化的教学氛围,不断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进一步规划、推行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设计,同时加强学风和能力评估,做到学生在学业上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提升。
此外,高校还应该在就业岗位和创业领域的支持上下功夫,例如拓宽就业渠道、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从行业和领域不同放宽创业支持限制等,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在未来的岗位工作中创造价值。
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
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我国日益加速的创新发展中,高等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完成学术研究,又要培养人才支持创新发展。
然而,在当前情况下,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出发,结合相关案例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表现1. 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当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既有优秀的教授、研究员,也有从业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低下的初任教师,这导致有些学院和专业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充分提升。
2. 教育教学评估机制不完善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科评估过程中,中国大学排名等指标成为了评估的唯一标准,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本质意义,让人才培养与功能只停留在指标成绩上,而失去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实际指导意义。
3. 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当前,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紧缺,不仅教师队伍匮乏,而且教学设备和学科科研经费均无法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要求,造成人才缺口问题突出。
二、问题原因1. 选拔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教师选拔机制中,往往只注重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对于教学经验和能量的要求相对较少,这导致了教师队伍中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2. 教育教学评估方式不当当前,教育教学评估过程中,过多地重视形式而非实质,忽视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实际效果,这种评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机理简化,让基于评价结果的课堂教学变得难以推进。
3.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当一些高等院校在教学经费投入方面过于局限,愿意奢侈大厅展览,但是对于实际投入的学科教育经费很指望短时期内能快速发展到相对完善的水平,长期的滞后性会限制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三、解决方案1. 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师轮流调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缘教师学;同时,制定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明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方式。
2. 优化教育教学考核权重,将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教学评估的关键因素,并采用一系列定期绩效考核措施,不仅体现绩效变化,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教研的实验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 目:此文 为作者主持 的 2 0 09重庆市教 委人 文社科课题 :探 索打造高校学 生党建软 实力的实证研究 ( 题编号 : 课
0 S 1 的研究成果之一 9 Ⅺ2 )
作者简介 : 丰安(9 3 , 庆酉阳人 , 文 17 一)重 重庆工 商大学计算机科学 与信息工程学 院党 总支副书记 , 副教授 , 事党 建和思想 从
文 丰安
( 重庆工商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 院,重庆 406) 007
摘
要: 目前 , 高校 对知识型人才的挖掘 、 培养 面临机制体制等方面的障碍 , 高校作 为知识 型人 才创造力培养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战场 , 充分认识知识 型人才培 养在创新型 国家建设 的需要 、 要 促进 国家就业的需要 、 解决金融危机 的需要等方面的
政治方向研究 。
18 】
以年均 9 %的速度增长 ,至 2 0 . 4 04年人均 G P超过 成就 , D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 了有 10 美元 ,标志着 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的起 飞阶段 。 力的支 撑 ,显著增强 了我国的综合 国力 和国际竞争 00 近年来 , 高技能知识型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 速 但是 , 中国的国情决定 了我们不能完全重复发达 国家 力。 到 0 7年底 , 国技 能知 识 型人 才 总数 全 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 而必须探索新 型工业化道路 。一 度 明显加 快 。 20 04年底 的 82 70万人增加至 99 万人 , 中, 80 其 高 方面 ,3 1 亿人 口是中国的基本 国情 。要顺利解决 巨大 由 20 50 80 技师 、 高级技师 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 特别是解决数亿农村剩余劳动力 级工 由 10 万人增加 至 11 万人 , 由 30 6 万人增加至 4 9 2 万人 , 高技能知识 型人才 队伍 的就业 , 未来 1 —2 年 , 国必须保持 超过 7 5 O 我 %的增 与 0 我 长速度。 另一方面 , 生态环境 、 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 建设取得 明显成效 。现今 , 2 年前相 比, 国在许 甚至从 大量进 口变 展的矛盾 日益突出。 传统的经济增 长方式已经走到尽 多领域 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 占领部分 国际市场。我 国科研水平也有 头, 而必须探寻新的发展道路 , 转变发展观念 , 创新发 为可以出 口, 了很大 的提高 , 在不少领域有了 自己的创新 。 最近 , 有 展 模式 , 高发 展 质量 , 提 注意 全 面协 调 可 持续 地 发 展 。 面对 知识经济带来 的机遇和挑战 , 根据 高 校可 以建立一 个 开 放式 的培训 平 台 , 知 识 型人 才 关专家建议 , 让 应 自主选择培训的内容 , 既考虑满足单位未来发展 的需 我 国经 济 建 设 和社 会发 展 的迫 切需 要 , 加 紧 建设 面 要, 又可 以满足不同知识型人才发展 的需要。知识型 向新 时 期 的我 国 国家创 新体 系 。而这 种创 新 体系 的建 立归根结底要靠具有创 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 的知识型 人才 的创 造力 是促 进 国家 就业 的需 要 。 人才 的培养 1 .解 决金 融危 机 的需要 .3 2 22我 国高 校 知识 型人 才创造 力 培养 障 碍 . 20 年 以后 , 了在知识经济泡沫破灭后刺激经 01 为 221 才培 养缺 乏定 位 和特 色 : 导 重视 程度 的 .. 人 领 济增长 , 美国逐步放松信贷条件 。 加上 I 经济引发金 T 融创新活跃 , 金融衍生工具不断诞生 , 刺激金融信贷 影 响 目 前对于知识型人才创造的培养 , 很多人单位及 不断膨胀 。然而 , 政府对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的衍 生的金融工具创新没有进行相应的严格监管 , 房地产 其领导没有正确的认识 ,人才培养缺乏定位和特色 , 当前 ,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教学改革 , 次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泛滥并 引起 对房地产需求 但 过度扩张 。 正是知识经济的超常发展及其后 的调整政 着 力 探讨 如何 培养 知 识 型人 才 , 是 对 知识 型人 才 创 对 U 策失 误 , 导致 了今 天 的世 界性 金 融 危机 。所 以 ,解 铃 造 力培 养 的认识 还 不够 准 确 和深 刻 , 知识 型 人 才 仓 “ 造 力 培 养 的思 考 还 不 够 成 熟 ,可操 作 性 和 实 践 性 较 还需 系铃 人 ”应对 金 融 危机 首先 要 制 度 创新 , , 然后 管 因此效果一般。对培养知识型人才是关 系我 国发 理创新 , 再是知识创新 和技术创新 , 以切实弥补知识 差 , 经济管理上 的失误。 同时 , 还要一方面创新开辟市场 , 展战略的紧迫问题认识不到位。 2 .人才培养质量迅速下降: .2 2 制度欠缺 方 面加强研究开发 , 自主知识产 权 , 创 通过和依靠 目前 , 国尚无 完整 的知识 型 人才 创 造 力 培 养 的 我 发展 知识经 济来 化解 金融 危机 影 响 。知识 也是 一种 资 但 本, 是知识 经 济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的面很 宽 , 它 涉及 到 体制机制 ,衡量知识型人才创造力 的标准有很多 , 非常 广泛 的根 本制 度 问题 、 理 问题 以及 社 会运 行 方 最 关 键 的 还 是 建 立 在 隐 默 知识 挖 掘 和转 化 基 础 上 的 管 也 是 式。 只要我们通过发展知识经济 ,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 , 知 识 仓 造 力 , 就 是 把 理 念 转 变 为 行 动 的 能 力 , 一 种体验和实践能力 , 而体验和实践往往是不可替代 和 做 到管 理 周密 , 控得 当 , 一
21 0 0年 7月
社 会 科学 家
S CI O AL S CⅡ NTI T S
J 12 1 u. O O '
( 7期 , 第 19期 ) 第 总 5
【 教育新探索 】
( ., n r No1 9 No7Ge e  ̄ .5 )
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挖掘 、 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以知识为主导 、 以 自主性 , 流动性 强 。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和支持 的知识经济正在涌 1 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 2 现 , 识成 为决 定一个 国家是否 具有 竞 争力 的决定 性 知 新时期需要大批 知识型人才 ,这是适应时代要 因素 ,知识 的较 量归根 到底 是知 识 型人 才 的较 量 , 特 求 , 是创新型国家必不可少 的重要因素 。只有培养更 别 是掌握 重要 科技 的知识 型人 才 。只有对 知识 型人 才 多高素质的知识 型人才 , 才能使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采取与其相应的激励措施 , 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积极 事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的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 信 性和创造性 , 实现激励效用的最大化 。 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 高校开展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 养教育 ,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 满足多种职业的需求 , 1 .高校知识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重 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 . 创新 型 国家 建设 的需 要 .1 2 要性 加快科技发展 、 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 , 推 从根 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目前 , 我国科技进步 1 高校知识型人才人内涵及特征 . 1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高 , 国家创新能力和 国家发 1 .高 校知识 型人才人 内涵 .1 1 展 目标离 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知识经济” “ 知识型人 才是 指在一个 单位组 织之 中用智 慧所创 时代“ 新” 创 的要 求 和 我 国还 没 有 进 入 “ 识 经 济 ” 知 时 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人才。高校知识 代 的客观现实决定 了大力培养创造 型知识 型人才应 型人才是指接受过系统的专门教育 , 学历较高 , 知识水 该成为高等教育迎接“ 知识经济” 挑战的首先任务 , 成 准在一定专业领域内较高的 , 视野开阔, 求知欲强 , 领 为我 国高 等教育 改革 和发 展 的主题 。高等教育 改革 能 悟 能力 和学 习能力 强 ,对 于所从事 的工作有 较 深 的认 否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个性化 的、 有独立意 识, 思维与 行动方式 与时俱 进 。 高校是 知识型人 才 的主 志 的创造型 知识 型人才 的教 育机 制 。 要聚集地之一, 其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尤为重要。 1 .促进 国家就业的需要 .2 2 1 .高校知识型人才人的特征 .2 1 从我 国 的实际情 况 来看 , 过 去 2 在 0年 , 国经 济 中 自主创造意识强烈 : 知识型人才拥有较强的独立
重要意义。积极加强机制体制建设 , 借鉴古今 中外 高校知识型人才培养的经验 , 强制度 建设 , 良好的知识型人 加 营造 才创造力培 养的环境 , 高校知识 型人 才创造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 关键词 : 知识型人 才; 力培养 ; ; 创造 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4 1 G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4 (0 0)7 0 l— 4 10 — 2 0 2 1 0 — 1 8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