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主体意识 促进主体发展

合集下载

构建“四自”文化 打造久安矿井

构建“四自”文化 打造久安矿井

构建“四自”文化打造久安矿井兖矿集团南屯煤矿1973年末建成投产,经过30多年的开采,可采资源萎缩、生产接续紧张、现场条件恶劣、安全基础设施欠帐多、稳定工作压力大等不利因素日益显现。

面对困难,南屯煤矿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从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中找思路,从集团公司“十个必须、十个坚持”的总要求中想办法,在强根固本、加快软硬件投入、强化“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精心构建具有南煤特色的“四自”安全文化,促进了安全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四自”安全文化,即: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安全工作方针,构建“主体回归,自动自发;主体规范,自我完善;主体锻造,自我超越;主体提升,自我实现”的“四自”文化,努力打造久安矿井。

主要做法是:一、主体回归,自动自发,唤醒主体意识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强迫,自觉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长期以来,一些职工忽视自身安全,认为抓安全是领导和安监人员的事、是面子工程,事不关己。

为扭转这种主体错位的现象,南屯煤矿从2004年10月起,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谁是安全工作主体”大讨论活动,明确了安全工作主体是每一个工作者,唤醒全员主体意识,实现了干部职工的自动自发。

㈠全员联动,聚焦活动主题。

全矿围绕安全工作“为谁而抓、由谁来抓”的问题,举办座谈会、研讨会70多场,组织进区队班组巡回演讲30多次,开展井口服务活动50多次,送安全慰问信、安全倡议书8000多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系列活动。

干部职工在活动中谈认识、抒感想,明确自身既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又是直接实施者,从生命价值中认识自我的主体位置,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健康。

㈡明确权责,深化讨论内涵。

我们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的安全工作方针,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一切工作的安排和实施过程中,首先考虑人的安全因素、人的生命价值、人的身体健康,体现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重点聚焦三个问题 研究探讨教师课程领导力

重点聚焦三个问题 研究探讨教师课程领导力

1. 什么是教师课程领导力?我们对课程领导力的认识:它是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决策和规划,影响和激励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课程实践创新,最终达成提升课程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那么,一个具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值得每个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来思考,我们试图通过研究给予教师清晰的指引。

2. 如何开展分层教研,在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方式上寻找更适宜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研究⑴分层依据,一园多址的学校规模如何对教师进行合理分层?⑵分层目标,如何分析不同层次教师课程实施现状而制定相应的分层教研目标?⑶内容方式,围绕目标,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式,使教研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瓶颈问题。

3. 如何优化园本教研模式,理清各组教研职能和之间的关系,整体推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相对于原有的教研模式,我们需要理清年级教研组、部门教研组和分层教研组三组教研的职能与关系,探索怎样的园本教研模式能最大化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

整个项目研究的意义在于:1.揭示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内涵我们认为课程领导力呈现的载体是课程;主体是课程领导共同体,即包含园长、中层干部、教师在一起的一种团队能力。

好的课程需要有好老师予以呈现,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

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力图梳理和提炼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要领,使教师具有与课程方案相匹配的课程领导力。

2.唤醒课程领导力中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课程领导是指超越“仅是一位教师”的定位而担任起领导者角色,在课程建设中发挥自身影响力,促使幼儿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共同体,围绕课程与教学事务,分享成功与经验,引导其他教师致力于改善教与学,并对园内相关人员产生积极正面影响之历程。

也就是说,给予教师充分的分享和交流平台,促发教师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师课程领导的实现将带来重要的积极意义。

3.完善与优化园本教研的管理机制园本教研的质量其关键在于研修主题与目标是否体现教师当前需求和解决教师问题,研究过程与氛围是否形成平等对话、开放互动的教研文化,研修的结果与成效是否有利于教师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改进。

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

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

教育学期末考试主观题(猜测版)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一种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正向促进作用,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等。

3、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系统对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教育的人口功能:指教育对调控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二、简答题:注:简答题按点给分,要先写清基本要点,每个点可以适当展开,但不要写太多。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1、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主体性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主体性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主体性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中学张志玲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是把知识性教育转向发展性教育,把知识水平变为人的发展水平,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学原则,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学会学习。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应做到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

他们有自我意识,有自尊心,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有自主性、能动性,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将教育要求变为自我需要。

因此,新课程呼唤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为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时,创设了这样一则寓言作为教学情景,“某地有个村,村后有个山,山上有片树,村民想致富,致富就砍树,村民富了,树也砍完了;有一天山洪来了,山崩了,房塌了,富被冲走了┅┅”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这样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该村的村长,你该怎么办?要求模拟村长的身份现场发表简短演讲。

这一普通案例设计使每个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为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知识、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发展受到压抑,无法让学生进行真正的主体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师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应让位于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只有这样,创造性学习才有可能。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会自然形成,需要老师长期不懈地逐步培养。

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1)树立学生主体观树立学生主体观是指把学生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把学生的学习看成外部知识主动纳入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且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

树立学生主体观就是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学生单向从老师或课本接受为多维接授,变传统的“灌、管、压”教学为“启、引、导”教学。

(2)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讲“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埋没甚至磨灭。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打破这种教学专制,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与学生建立坦城、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说“不”的开放氛围,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

物理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的习惯,做题规范的习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习惯等等。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当代价值论文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当代价值论文人们创造宗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宗教是人类获得短暂解放和心灵慰藉的手段和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人类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是无法逃避和更改现状的无奈。

那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怎样的?它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当代价值相关论文。

仅供大家参考!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当代价值全文如下: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宗教,实现人的自由和彻底解放。

宗教消亡是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但宗教的自然消亡和人为消灭有着很大区别。

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对于中国宗教问题的处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实质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属于文化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从人本主义出发,透彻地研究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功能及消亡等问题,形成了关于宗教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颠倒的社会意识,在泛神论中和“创世说”中,是宗教创造了人类和万物,人类应该崇拜自然和神以满足自己身体和精神的需要。

事实上,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反之是人创造了宗教,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它是“支配者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1]。

人把自己的力量、智慧、高贵、价值衡量尺度等品质和特点赋予这至高的“善”,也就是神;宗教的本质是人本质的对象化,神所表现的不过是人本质的彼岸性,是人一切美好和愿望的集中体现。

人在创造宗教的同时,将自己的美好愿望赋予在神的身上,以一种神圣的、虚幻的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本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及实践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及实践意义

2001 年7 月2 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

它与其他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性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促使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纲要》鲜明地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也为着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

《纲要》本着“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纲要》总则)的宗旨,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和原则性的规定,也可以说它是将我国幼儿教育长期以来的,特别是贯彻《规程》以来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等,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从而为我国幼教新世纪的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

《纲要》对我国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巨大,其实践意义深远。

当我们仔细解读,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以后,深深感到,《纲要》所蕴涵着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已将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里程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纲要》对幼儿发展的指导作用(一)关于《纲要》的性质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幼儿教育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回顾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起到关键作用的三个法规文件就是《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规程》(于 1989 年 6 月 5 日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 号)发布,自 1990 年 2 月 1 日 起试行)《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于 2001 年 7 月 2 日颁发。

在《纲要》中,细心的老师会看到这样一句话: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长期以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

教师强行施教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打击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逐渐下降的不良现象。

很大一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甚至反感教师的说教,而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却兴致盎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的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基本特征的体育教学模式已被摒弃,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加强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培养,也成为必然。

最近几年来,出现了不少新型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情境──陶冶,目标──调控,先练习──后指导等等。

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是新课改的方向之一,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很明确: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要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激发运动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一、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探讨,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最新电大《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学》形考作业答案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一、辨析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

(对)3.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错)4.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对)5.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6.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错)二、论述题。

(每小题12分,共60分)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轨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与著作,请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代表人物的重要教育思想。

(1)教育学的萌芽。

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

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

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

(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

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

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

(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

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

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阐述一下。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浅谈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另外,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要分清。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自己能解决的决不能包办代替,要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1、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

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觉得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我在课文总结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不作声,只有少数几个大胆的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我没有去批评那几位同学,相反我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我对其中的一个学生说:“小明,你刚才说得不错,你能给大家再说一说吗?”他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响亮地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

同学们在他的带领下越说越起劲,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

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迅猛,私营企业党组织大量涌现。

私营企业中,绝大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党员不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党员自身思想素质不高和私企党组织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造成的。

私企中的许多党员在思想上弄不清三个关系,存在三种错误观念。

一是弄不清私营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有些党员还没有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存在身份差别的错误思想;认识不到在私企工作,也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为党做贡献。

二是弄不清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关系,存在被剥削的“雇佣”思想,认为为企业多作贡献其结果只能为“老板”多创造财富,因而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存在消极性。

三是弄不清党的宗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存在挣钱第一、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把市场经济原则作为指导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唯一准则。

因此,个别党员少讲甚至不讲理想信念,完全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义务。

那么,怎样才能使私营企业中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一、唤醒主体意识。

即唤醒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

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的事业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的领导的主体。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应当是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这种行为源于党员的内心信念和内心情感。

我们有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主要就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

应当说,一个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党员,即使党组织外在的管理、督促、激励作用较弱,他亦能以积极的创造性态度发挥作用,体现自身的先进性,因为他早已视党的事业为己任,早已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强烈的内在情感,对他而言,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组织的一种要求,更是自身的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强烈的内心冲动。

相反,如果党员主体意识弱化,即使党组织一再要求和督促,党员发挥作用往往也是被动的、勉强的、很有限的,或是此一时彼一时的。

现在,不少党组织常常为发挥党员的作用而感到烦恼,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和采取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理想。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内容提要: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的平等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时代发展的呼唤。

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精心设计主体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也能够不断的加强、融洽、增进师生关系。

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

”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

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直接因素,它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有着巨大潜力的人的存在。

作为21世纪的现代教育,摒弃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奴化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呼唤师生关系同一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相联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这种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会发生质的变化。

为了办好新世纪的教育,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得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高度重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而且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应该是树立现代的平等观念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沟通和理解。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28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28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单选题】“揣摩和分析” (揣摩音乐的情绪、风格、趣味,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和结构特点) 是打击乐曲编配的()A.第一个步骤B.第二个步骤C.第三个步骤D.第四个步骤正确答案:B2.【问答题】简述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答:所谓儿童音乐,是指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

它反映了儿童对音乐的感体验、表现及创造,也表现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一)愉悦性音乐艺术之所以能打动人的情感世界,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强烈的愉悦性、感染性。

(二)教育性音乐艺术不仅具有愉悦性和感染性,而且还有育情冶性、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儿童音乐的愉悦性、娱乐性特点,是吸引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个体性音乐不仅是通过音响来反映人们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听觉艺术,而且也是极富个性的艺术。

对于儿童而言,音乐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

正是因为儿童音乐是儿童发展的一种个体化表现,使得儿童音乐活动在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上具有其特殊的教育价值。

3.【填空题】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8 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4.【单选题】我国有关学者研究发现能较早表现出较强的音乐记忆能力的幼儿是()。

A.托班幼儿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正确答案:B5.【问答题】试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

正确答案:(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审美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实践的过程。

它是以音乐为表现手段,以审美为教育过程,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整体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审美教育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通过音乐艺术向学前儿童进行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的启蒙教育。

“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结题报告

“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结题报告

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的原因和改善策略的调查研究报告摘要: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普遍的,教师在理性上也承认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指向的对象,忽视对幼儿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更多采用包办式、注入式、定型式。

本课题就是找到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找出改善这种现象的有效策略,让孩子在教育活动中真正的成为“主角”,让教师理清自己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通过我们对5个班级幼儿的一年来观察比较,发现幼儿和老师都发生了变化。

老师们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游戏为切入口,多用鼓励、赞扬的方法,使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质的飞跃。

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性格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主动地学习和操作,大大激发了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缺失游戏一、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意义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期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立的时期,主体性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普遍的,幼教工作者在理性上也承认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受传统教育灌输的影响,往往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指向的对象,忽视对幼儿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更多采用包办式、注入式、定型式,使幼儿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难以做到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对话”。

在现实中,我们已经发现了“幼儿主体性缺失”的现象。

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是主角,幼儿在很大程度上是配角,甚至是教师上课表演的“道具”。

其主要表现形式:教师课前研究教材、研究大纲、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却忽视了研究学生;更多的是单方面的研究教案,制定教学目标,而没想到让学生参与其中;即使研究了学生也是把学生抽象化,没有研究其独立的个性;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一环扣一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

看着是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达到所谓的教学目标,实则学生完全没有主动性,只是跟随教师被动的接受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中山市坦洲实验 中学
唤醒主体意识 促进 主体发展
学校简 介
坦洲 实验 中学成 立于 2 0 04年 8月 ,由原坦洲镇第 二中学和坦洲 理工 学校初 中部合并 而成 。学校现 有教 学 班 4 8个 ,在 校 学 生 27 20 人 ,专任教师 17人 。学校成 立以 4
于坦洲实验中学这样一所由薄弱学 校合并起来 的新校 ,干部队伍 的主 体发展 ,对于教师队伍的主体发展 和学生主体 的发展 ,都起着极其重 要的弓 领作用 。干部不仅要在管理 }
予 以一定 的物质奖励 和通报 表彰 、
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
生主体发展的教育观念 ,不断改变
自己不适应学生主体发展 的教育教
德育内容 ,以对学生的关爱去引发
学生积极 的情感反应 ,促进认知与
学行为。 “ 三做”就是激励教师在 研究 、探索与实践中 ,努力达到三 ’
层境界 :第一层 ,做一个合格的知
来 ,以 “ 创建设 施 一流 、校 风 良 好 、具有一定特点 、质量较高 的实 验性优质学校 ”为办学 目标 。学校
快速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 得力 于主
期末 ,制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在
每个 月末 、周末公布下一学月 、星
体教育理念 的确立与建设新农村优
质初中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实际 ,把教育教学过程 中学 生 的参与程度作为唤醒学生主体意
识 的基 础 。 同时 通 过 建立 民主 、平
学校主体 教 育理念 的践行
在实施主体教育 的过程中 ,坦
挥每个 干部 的优势。并采取开设管
理论 坛 、专题 讲 座 、领导谈 话 制
等 、和谐 的师生关系 , 利用成功激 励和兴趣培养 ,构建 文明校园 、书
发展提供了保障。坦洲实验中学确 立了 “ 培育有理想 、守纪律、身心 健 康 、文化 基础 扎实 、有 个性 特
长 、多层次、多规格的合格初 中毕
期的工作要点 。对于学校要重点推 进的工作 ,制定详细 的工作方案。 四是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落实 能力 。学 校制定 了干部 跟级 、管 科 、蹲班的制度 ,在做好岗位工作 的同时 ,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 校教 学工作上去。 五是 优势 互 补 ,提 高合 作能
上加以引领 ,在专业 发展 、学科教
力。学校要求干部从工作布置到落 实到总结的整个过程 ,都要积极思 考该工作的意义、方案 、预期结果
等。 学期末 , 干部都要进行“ 三个一”
的总结与反思 :于得最成功的一件
事, 自己最不满意的一项工作 , 下学 期最想做的一项工作。 目的是 思
性 、积极性 和创造性 。
起。学校 的中层干部全部实行 “ 竞 聘上 岗” 。采 取 “ 布标准—— 自 公 愿 报名 ——公 开演 讲 ——民 主 打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 以学生
主体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 ,做到眼 里有学生 ,而且是一个个具有鲜明 个性 的个 体 。 “ 二改 ” 即通过 研
教 师主 体 专 业 发展
领主体先行发展

1 基 于 生本 研 究 : “ 立 ” . 一 “ 二改 ” “ 三做”让教师 确立 以生 为本的教育理念 。 “ 一立”即要求
是严格选拔任用 ,从源头抓
念的 目的是唤醒 教师的主体 意识 , 充分挖掘其内在潜能 ,最大限度地 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 动
分一
学校聘任”的基本程序。
二 是学会 思 考 ,提 高决 策能
3 干部 主体 发展 是先 导 。对 .
究 ,不断改变 自己旧有的不利 于学
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教学绩效考 核的重要 内容 ,以此促进教师不断 探索 与研究。 “ 二奖”即对教师的 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进修 、教学科 研 、教学 比武等方 面做 出贡献的 ,
习氛围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惯为抓手 , 全面促进主体发展 ,逐
步形成主体教育办学特色。
( )加 强 干 部 队 伍 建 设 , 引 一
2 教 师主 体发 展是 支 撑 。学 . 生主体意识 的唤醒依靠 的是 教师 ,
因此 ,教师的主体发展是实施主体
教育的重要支撑。学校提出这一理
香校园 、健康校园 ,营造浓厚 的学
洲 实验 中学 以提 高干 部素 质 为先
导 ,以培养教师 的教育教学研究 习 惯为助推力 ,以培养学生的学 习习
度 、定期汇报会等形式加强交流与
合作,培养并强化干部的-势, 优 带
动产生更多 的工作亮点 ,最终形成 管理特色 。
( ) 让 研 究成 为 习惯 ,促 进 二
标。
础,以教师主体发展为支撑 ,以干 部主体发展为引领,推进学校 全面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1 唤醒学生 主体意识是根本 。 .
学校针对珠三角地 区农村薄弱初 中
流 、共同促进 ”的原则 ,实行干部 每年~聘 ,对部分岗位和部分干部 作适当调整,在优势互补 中提高干
部的合作能力 ,确保 最大 限度地发
力 。学校坚持 “ 强弱结合 、加强交
主体教育理念的内涵
学校提 出 “ 唤醒主体意
学理念 ,确立了学生 、教师 、干部 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基
业生”的学生培养 目标 ; “ 造就敬 业爱 生 、学 历达标 、职称 结构 合 理 、作 风过硬 、业务精 良、善于合 作 、朝气蓬勃的优 良教师 队伍”的 教师发展 目标 ; “ 施行规划 科学 、 制度健全 、执行有 力 、情法 并重 、 运转 高效 的现 代管 理 ”的 管理 目
考 中不断提高干部的决策 能力 。 三是 学会 计划 ,提高 统筹 能 力。坚持学校 、部门 、个人在每学
学 、德育工作等方面也要起到表率 和引领作用。 4 促 进学校主体发展是 保障 。 . 学校 的整 体发 展建 立在 学生 、教 师 、干部 主体发 展 的基 础上 ,同
时 ,学校的整体 发展又为个体 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