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脱世的苏东坡
超然自适的苏东坡和他的豪放诗词(一)
超然自适的苏东坡和他的豪放诗词(一)【摘要】苏轼的超然自适,融合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苏学士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个性。
苏轼的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苏东坡苏轼诗词宋代文豪苏东坡性格率直,文风豪放,世人评苏东坡,也多用“豪放”一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刘熙载也在《艺概》中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
”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有千般境。
苏轼诗文大开大合、波澜起伏,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浑然天成,收纵自如。
他的作品有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有庄子的丰富联想,有李白的挥洒自如。
他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襟怀、才气倾注于词。
写怀古、写登临、写赠友、写送别、写悼亡,也谈游仙、谈禅理,开辟了新的题材范围和美学境界。
苏轼的作品传情审理,他的文字为人生、为生命作以最精彩的注释。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十五赏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尽叙理想与现实间的偏差。
贬官黄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畅谈风雨之后的感触。
游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失意中仍壮志满怀。
苏轼的诗文情景兼备,骈散结合,兼收并蓄,翻新出奇,既有知性的认识又有审美的愉悦。
“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他的诗文看似平淡实则奇警,看似松散实则精炼。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心得8篇
苏轼的心得8篇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感悟人生的真谛,心得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读书或者实践之后写下的感受性文字,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轼的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轼的心得篇1在古代的众多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
因为他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
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
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
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
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走近苏轼,让我们一起体会他的安逸,顽强。
苏轼的心得篇2苏轼虽然早已逝,不朽诗篇流万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诗词量仅次于李白。
他曾经在京城做过三品的礼部尚书。
后因修改宰相王安石的著作,被调到西湖去当太守,他修建了苏堤,无意中还发明了“东坡肉”,且治民有方,所以整个西湖的百姓都很爱戴他。
他天性风流,常放下太守的架子去钓鱼;坐船去欣赏风景;去游览各地名胜;品尝杭州自己独有的各色美食……颇有一股要踏遍杭州西湖的气势,他还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三篇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三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一)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
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
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
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
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
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
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我读懂了你。
豁达开朗的苏轼作文(二)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寝,水殿风来,暗香已满,试问人,夜如何?目光穿透荧荧的窗纸,看槛外月波淡淡,玉绳低转,屈指算西风,又叹流年偷换。
透过千年的红尘,眺望苏轼远去的背影,寻找已经走远的灵魂……竹杖芒鞋于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袭蓑衣,让心灵沐浴着自由的春光,任凭那湖海烟雨、任凭那山高水阔都泰然度此平生,苏轼的灵魂轮廓是潇洒的,在潇洒中却丝毫不少侠气如虹,在他看来,倒行归隐山水中才是最为逍遥的事。
主题式群文阅读——《赤壁赋》·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1.身处逆境,豁达洒脱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
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2“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3.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超然台怀古汽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远远的就看见一座貌似城墙的土堆,那就是密州的超然台。
正是春末,柳斜风细,晚云似火,城上高台,真个超然!登台漫想,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现开来……公元1075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宋将王韶率军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宋开国后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收复了大量失地。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北宋却在此时向辽国割地七百余里。
苏轼因为战争的胜利而颇受鼓舞,更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
这一年,苏轼正当不惑。
经历了御史台案,经杭州辗转到密州,人生跨过了仕途的巅峰,渐渐走向不系之舟般的辗转。
面对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凄惨景象,他上表减免赋税,开仓赈济灾民,鼓励恢复生产,救助收养孤儿……此时的苏轼,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朝廷命官,看起来全然没有才子的倨傲和诗人的浪漫。
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苏轼诗词为例
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苏轼诗词为例庞丽内容摘要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人刮目相看。
苏东坡在我国诗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词风格多样,有代表性的豪放风格是苏东坡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还有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的“婉约词”,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旷达——顿悟——感伤,是苏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
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内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
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
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
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东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其人品与词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
关键词苏轼词风超然态度一、苏轼的魅力人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人刮目相看。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是当官的,他这辈子不是官运亨通,而是官越当越小,不是他能力不及,而是怀才不遇更是奸臣排挤,他们如一丘之貉使当时有相当口碑政绩斐然的苏东坡被贬了又贬。
当初贬到黄州写下《赤壁赋》之千古绝唱,然后再贬到杭州,在那里他依旧活得潇洒,他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化浓妆还是淡妆总是那么美丽,人们说游西湖要游两次,雨中要享受,晴天更要去慢慢体会咀嚼!他所表达的意境和审美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望江南·超然台作》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诗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望江南·超然台作》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1才华横溢却宦途崎岖,屡遭贬谪依依乐在其中,他就是百年一遇的奇才全才—苏轼。
由于政见不合、小人弄权,苏轼历经大起大落,他却保持一份潇洒傲然,面对人生苦难与世道沧桑,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出世与入世的变更,苏东坡不因贬谪而消沉感伤,举杯笑看平湖秋月,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不怨不愤不恨,超然于物外的豁达与包容,徐徐前行,以赤子之心看淡人间事、世间人。
刘辰翁在其著作中写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彻底改变世人觉得词难登大雅之堂的束缚,一反词句艳情腻语的风格,他的词大气磅礴,语言朴素精练、兼有豪放与婉约派双重特点,自成一派。
东坡先生还是一位美食先驱者。
“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无一不出自他手。
在被贬岭南期间迷上了荔枝,著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
在海南上更发现了“生蚝”这一美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曰《食蚝》,提及“恐北方君子闻之”令人忍俊不禁。
历史上罕见诗、书、画、文全才的苏东坡在这人世间乐得逍遥,轻松自在,不沉溺于苦痛,潇洒一生。
畅快淋漓!苏东坡传读后感2苏东坡的‘赋’,有别于历史中其他的‘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富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尤以赤壁赋为最佳。
这篇文章虽然在景物描写方面未尝着墨过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抒发情感真挚朴实。
其中有由今昔对比产生的不尽感慨,却又不失达观自适;亦有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讴歌,并产生了‘与造物者游’的超凡情结。
细细研读,发现苏子进行过多次比较:变化与永恒,武略与文才,生存与死亡,并辅以佳句:‘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美好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
这些合而为一,酿造了苏子神仙般的谪居生活。
结语: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于躯壳之中的'形式——但苏子认为那不尽然。
苏东坡人物评价
苏东坡人物评价导语:苏东坡即是苏轼。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他博学多才,书画皆精。
古今名人对他的评价极高。
历代人物评价: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
余则以为不然。
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
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
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
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陈洵: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徐度:(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
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
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
唐人为之最工者。
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
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苏轼的旷达情怀
苏轼的旷达情怀摘要:苏轼又名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
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以及生平遭遇,使得苏轼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由于这种思考,让苏轼的胸怀变得宽广,心境变得旷达。
他的词风豪气壮丽,他的为人豁达洒脱。
本文将以苏轼的生平及佳作来体味解读他的旷达情怀。
关键词:苏轼旷达乌台诗案超然豁达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苏东坡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苏词内容充实,风格多样,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
北宋之后,苏词对南北两方均有深远的影响,直至元与南宋灭亡,苏词一直滋养和影响着后世的词人,熏陶着之后的历代文人。
嘉?v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震动了文坛领袖欧阳修和诗坛宿将梅尧臣。
嘉?v六年(1061 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年间遭受排挤,被迫出京通判杭州后,苏轼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与世俗社会尤其是官场生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苏轼一生的第一次大的灾难开始于“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虽然其中含有一些无伤大雅的酸话,但是朝中政敌断章取义,添油加醋。
指责他讥讽朝廷,不满新政。
“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
这场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让苏轼坐牢103 天,“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几乎就要了他的性命。
“却对酒杯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出狱以后,苏轼宛如新生。
正是由于这惊悸惶恐的牢狱生活中,使得苏轼的思想也进行了一次升华。
苏轼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的象征
苏轼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的象征。
他的超然与执著铸就的达观不仅使他智慧而艺术地把握了坎坷、苦难的人生,也使他成了封建时代最高贵、最伟大、最具人格和艺术魅力的文人。
苏轼不仅是一个超脱的文人,更是一个潇洒的人间过客,一个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生大师。
他的一生坎坷,一直处于新旧党争之中,并深受两党的排挤,饱尝宦海沉浮,但是,他几次大起大落却始终永打不倒。
他的性格正直而又乐观、旷达、超然。
这与他独特的人格精神分不开的。
苏轼的人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并对三家兼容并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现苏轼个性的人格精神体系。
儒家讲求入世,苏轼做官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干一番大事业,是典型的儒家入世思想。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他敬佩英雄,更渴望成为像周瑜那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甚至在已经“鬓微霜”的年龄,仍发出“又何妨”的呐喊,强烈的入世精神表露无遗。
他会为政治上的失意而悲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功业无成,失望至极,更从反面表现了苏轼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儒家的思想在他的性格中体现为忠诚、刚正、忘我、爱民。
他忧国忧民,为民做事,同时直而不随,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解,坚持正道,不因哪方是得势新贵而趋附于任一边。
这也是他在仕途上屡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这些都是儒家所推崇的典型的“君子”形象和理论。
苏轼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讲求辩证处世,物我合一。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像一场梦,辉煌像周瑜一生,失意像我苏轼一生,都是一场梦而已。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一切的失意潦倒,愁苦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一个瞬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人无尽也”,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
超然台记(苏轼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宋代: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标签写景、抒怀、古文观止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12篇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以供参考。
超然台记 苏轼
8、余既乐其风俗之淳 9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10.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 11.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 12.闻而赋之 13、且名其台曰“超然”
4、通假字
(1)餔糟啜醨,皆可以醉 (2)而庇采椽之居 (3)出没隐见
特殊句式 1.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2.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
bū
2、重点实虚词
• (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2)人之所欲无穷
• (3)美恶之辨战乎中 • (4)如隙中之观斗 • (5)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
(6)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 (7)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 (8)物有以盖之矣
• (9)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 (10)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11)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苏轼
(一)背景介绍
•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 先任开封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 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宗熙宁七年,被批准 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 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 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 《超然台记》。这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 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 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 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 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管它什么祸福,什么美 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 谪,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 而不乐了。
•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 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 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 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 轼贬到黄州。
苏轼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人格魅力1、艺术上才华横溢的苏――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领略到的是他艺术上的才华横溢。
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
诗词散文皆有杰出成就,亦善书法绘画。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貌;词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魅力首先来自他在文学上纵横驰骋的杰出表现。
他把人生的感悟、心灵的火花、深刻的见解都付诸笔端,思想敏锐、文笔优美,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气息,充溢着思想和审美的魅力。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发展了婉约词,风格多样;苏词开拓词的题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谈禅说理等各个方面。
苏词不协音律,内容丰富、境界阔大。
文学是支撑苏东坡生命的顶梁柱之一,他的智慧和魅力也更多地体现在这里。
2、政治上正直果敢的苏――体恤民情,政缋卓越从苏词中看苏轼的人格魅力,观赏到的是他那“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奔放洒脱,有为而作,正直果敢。
他的一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官场沉浮中,他执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虽然政治上一再遭受挫折,但他在历任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
典型著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作者写的第一首豪放词。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
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豁达超然的苏轼
超然的苏轼——从《超然亭记》解读苏轼的人生态度张丽201511080939 文学院摘要: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积极入世,虽然命途坎坷,但是他那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令世人钦佩。
他在新旧两党之争中,屡遭贬谪,借亭台等记抒发感情、表达议论,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追求自然,寻求解脱、超然达观成为重要的主题。
关键词:超然、达观、积极入世、命途坎坷一、苏轼的坎坷人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
眉州眉山人。
苏轼出生一个极富文化氛围的家庭,父亲苏洵是宋代著名的大散文家,母亲程氏也是有文化的女子,苏轼自幼承受家教,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勤奋好学。
良好的家境环境使他很早就开始接触儒学,儒家正统思想“学而优则仕”深深的影响着他。
但是他的做官入世的道路坎坷曲折。
嘉佑元年(1056),二十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然而,步入仕途后因为他强调执行政治改革与新旧两党都不合拍,卷入新旧两党之争,一生受尽倾轧。
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看到新法中的弊端就写诗讽刺。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投入监狱,后被贬黄州。
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先后在密州、徐州等地任官,晚年更屡遭贬职,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儋州。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为,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苏轼在这种坎坷的人生经历之下,他清楚的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与险恶,要想自己摆脱这种处境就要使自己在现实逆境中拥有一种精神的安慰,自备的思想是他最终的“武器”,如他从老庄哲学、佛禅玄理中使自己解脱,以此看待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对待一切变故,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使心境得到平静,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超然亭记》文章赏析:世先有铜雀台,而后有铜雀之传世;人则先有超然之意,而后方有超然台之扬名。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译文|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及注释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
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赏析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苏轼的作文300字
苏轼的作文300字苏轼的作文300字6篇苏轼的作文300字篇1苏轼是高傲的,很多人去评价他,豪放的诗词,豁达的意境,潇洒的文字,超然的心境,他如何旷达,如何从容,我只觉得他,高傲。
不服王荆公的改革,上书直言,遭遇贬谪,无妨,我自是我。
不服司马相公的改良,再上书陈言,又一次被贬,也无妨,我还是我。
其实“乌台诗案”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苏轼自己造成的,没有一个当权者愿意忍受一个心比天高,指手画脚的下属恣意胡言。
但,正因为此种境遇,苏轼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苏轼是固执的,叶嘉莹先生说:“苏东坡之所以是苏东坡,因为他有一种达观,超然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苏东坡不愿和那个时代的任意种思想同流,他独有自己的思想,他执着的追求那份只属于他的思想观。
所以啊,命运不待见的他,一生漂泊流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自嘲写就一首小诗,将种种不幸化作功业,在荒蛮之地开创一番大成就,文学之风气,治民之才德,他那么高傲,却那么与众不同,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们仍记得“苏东坡”三个字。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风吹雨打,他就是一蓑一杖一芒鞋足矣。
千年后,他还将继续高傲下去。
苏轼的作文300字篇2在中国久远的五千多年的历史里,你最崇拜哪一个古人呢?我最崇拜的人,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人乐观、豪放。
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大文豪苏轼。
我为什么会崇拜他呢?我一一给你们讲。
他非常聪明,非常有文采,他的很多诗词都是随感而发的,都蕴含着很多人生道理,比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他在被贬后非常落魄,住在寺庙中,有一天在路上遇到暴雨,没有带伞,他被淋得非常狼狈,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觉得丧气,而是从容面对。
我很喜欢他的这种性格和精神,他让我懂得没有风雨,就没有晴天,不要畏惧一时的困难。
他还非常热爱生活,是个美食家。
他非常敢吃,据记载他还是第一个吃河豚的人呢。
所以他“发明”了很多美食,至今还流传了很多经典美食,比如:羊蝎子、东坡肘子他还是个旅行家,他一生中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在庐山,他写下了《题西林壁》;在“赤壁”,他作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西湖,他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还有黄州、惠州、詹州都留下了他的诗词。
苏东坡的心得体会5篇
苏东坡的心得体会5篇苏东坡的心得体会篇1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教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我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
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
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可是了。
“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先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
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
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气。
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
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然脱世的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提要:苏轼字子瞻又名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代表。
我们不但欣赏他词作的豪气壮丽,也欣赏他为人处事的超然洒脱,这篇论文将以苏轼的生平记事为主线,论述赏析东坡名篇佳作,感悟体味其豁达于世的情怀以及为官处事的睿智。
关键词:苏东坡少年成名父母官乌台诗案黄州超然豁达亲情豪放派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于世,眉州人,是苏洵的大儿子。
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
苏洵给他的两个儿子取轼和辙来做名,对苏轼而言,“轼”是古代马车供客人扶手的横木,遇坦途时便没有功效,唯逢路途颠簸时才会为人所用。
苏洵择“轼”字便是希望苏轼能够在人生仕宦的道路上能够像轼一样,隐匿锋芒,沉稳踏实。
所以俗话说得好:知子者莫若父。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从初入仕途时遭人挤兑,乌台诗案的大难临头,到谪居地方的犯官生涯,总其原因,怪就怪在苏轼那爱憎分明、不吐不快的性格。
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圈子里锋芒毕露,不知收敛,终于使自己变成了反对党攻讦的靶子,从此颠沛流离、转谪各地。
从少年成名、前途不可思量的光辉到前途未卜、闲散州县安置的犯官,在此期间苏轼不但经历了人生的剧变,同时也实现了人格上的升华和诗词创作领域的飞跃。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却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所以,他值得我们去品读,去怀念。
【少年成名】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北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这是苏轼在科举考试里所做的春秋大文,其中引用尧帝宽刑的典故却难倒了当时主考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欧阳修自然也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欧阳修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欧阳修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对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欧阳修更加赞赏苏轼。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并受到了欧阳修等名臣乃至皇上的赏识。
苏轼年少成名,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开始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
年少成名,初入仕途便从通判做起,大凡年轻人能有此际遇都会吟诗作赋,抒发一下自己感慨,总不免踌躇满志,思欲奋发,而苏轼却在赴任途中和弟弟讨论未来辞职退隐的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十一月十九日……》)。
熙宁年间受排挤,被迫出京通判杭州之后,苏轼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个性与世俗社会尤其是官场生活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从一开始苏轼就是一个超凡脱俗,不慕虚名的人。
“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
尽解林泉好,多为富贵酣。
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入峡》)苏轼借此诗慨叹自己苦为世俗的富贵所诱惑,竟然抛弃了林泉之乐,这实在不是一个即将踏入官场的青年所应该产生的念头。
少年成名,苏子瞻怀才入仕;性喜自由,苏学士何去何从。
【人民的父母官】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因为在地方任官,苏轼切实地体察到了百姓的疾苦,深深地感到了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在变法的浪潮中走得太急,使得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到没有改变北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反而加重了黎民百姓的负担。
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等革新派党人做法的苏轼,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远离朝廷的政治斗争,在地方任职的苏轼又找回了他那率真,豁达,潇洒的感觉。
在人间天堂杭州任职期间,面对婀娜艳丽的西湖,诗人心生爱恋之情,以一首绝句替西湖另起了一个雅号艺名:西子湖。
在密州任知州期间,苏轼依旧潇洒自在,一首《江城子》豪兴勃发,气势恢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此时的苏轼尚儒道,在地方政绩赫赫,切实为人民谋事,是人民心中真真切切的父母官。
在杭州疏理运河,在徐州时亲自穿蓑衣拄木杖监督抗洪。
可以说苏轼这段时间的生活是充实而自在的,可是好景不长。
洒脱不拘的苏轼还是被反对派抓住了把柄,一封奏折,一道诏书,苏东坡的命运在此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大难临头,苏轼能否安然渡关?【乌台诗案】却对酒杯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苏轼《十二月二十八日……复用余韵二首》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45岁,因不满新法被调任湖州通判,在上表神宗时,顺带了几句:“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本是几句自嘲的酸话,也不伤大雅,但他没想到,这给他带来了一场大灾难。
朝中政敌以此为据,指责他讥讽朝廷,不满新政,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他的《杭州记事诗》作为证据,给他定下讥讽皇帝宰相的死罪,于是朝廷便将他押送京城并交御史台审讯。
这时,沈括、章停又指他《咏桧》诗中“根到九泉无曲处,世上唯有蛰龙知”两句影射皇帝,说:“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这场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将近40位亲友,100多首诗,还险些要了他的命。
这无异于清朝的文字狱了!多亏一些友人出头相救,上奏皇上,再加上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才免于一死,被御史台关押一百多天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却对酒杯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这首诗是苏轼再被释放出来的当夜所作的,望着此时街上往来无束的行人,盯着灯火辉煌的街道,感受着这清爽的空气,诗人倍感轻松。
对着手中的酒杯心有所思,过去的灾难恍然如梦;执笔作诗仍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又何必深究这已经过去的祸患,人生本自无常,而政治斗争又哪里有什么原因?苏轼以他不可救药的乐观态度面对这已经发生的乌台诗案,尽显他超然脱世的人生姿态,可谓大气。
而前途未卜,此去黄州,苏轼又有怎样的升华呢?【黄州城东一土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于“乌台诗案”,苏东坡来到黄州。
他从监狱里出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但是,正是由于苏东坡的到来而成全了黄州,赋予黄州一种新的意味。
但同时,也是黄州成全了苏东坡。
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苏东坡写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相传在黄州城东门外有一块土坡,当苏轼谪居黄州的时候在此地有田产五十余亩,期间苏东坡褪去了文人的长衫,穿上了农人的短打,过起了自给自足躬耕田野的闲适生活,并从此以东坡居士自居。
苏轼在黄州谪居的岁月潇洒自在,期间创作出的许多名篇佳作都被吟诵至今,其中有初到黄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的孤独寂寞;也有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的豪放通达,人生境遇有顺有逆,这是无论谁都难免的。
小至阴晴不定的暮春风雨,大至政治风浪中的升沉荣辱,苏轼此时已经经历的太多了。
可能这也是这次他也能这么从容的原因所在;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下阕分别写景、抒怀,开篇即一扫平庸气氛,使人顿时进入惊心动魄,使人心胸瞬间开阔!从“大江东去”起句,苏东坡笔意如同笔下的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气势奔放。
接着便以大写意的笔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赤壁景象: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俯视大浪东卷,层层叠叠,如玉似雪,“惊涛拍岸”;作者浓墨似泼,壮阔豪迈,绚丽雄奇,千堆雪飞动,一笔画江山!东坡正在大开大合书景,突然似椽之笔轻提,婉转之间唤出三国周郎,邀来小乔初嫁,淡墨细描儒雅,弯锋浓抹风流,飒爽英姿之青年主帅宛然如在,羽扇轻挥之间,樯橹灰飞烟灭收句由赞生叹,东坡黯然自己已经华发早生,透出一股对岁月的留恋,但是,随明知人生如梦,只不过一声叹息,一尊还酹江月之际,诗人把夙愿赋予江上明月,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之意,昭昭若现,一派乐观豁达风采,文尽意尤绵绵……描近景,追古人,叹自我。
东坡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无怪后人评苏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有英雄本色”在贬谪黄州的几年,苏东坡就过着这样潇洒自在的日子,他不但在性格上得到了历练,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诗词创作风格,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系的掌门人。
是黄州造就了苏东坡。
【手足情深,夫妻相顾】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在我看来正真的男人是要刚柔并济的,一方面他要有对外事刚正严明,果敢卓绝;另一方面对带亲人要有一颗温柔的心。
苏东坡就是真正大气的人,对朝廷官宦,他爱憎分明,敢于直抒胸臆,不计后果;而对待亲人,东坡则变得温柔体贴,心心相惜,可谓手足情深,夫妻相爱。
这首《水调歌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东坡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