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时期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优质课教案_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研读教材有关材料,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理解争霸的原因和影响。
(1)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基本状况,理解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的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
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
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优质课教案_1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10.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导
学
过
程
课
堂
反
馈
练
习
与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可以看到的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用耒耜耕作B.使用打制石器
C.使用青铜农具D.出现牛耕
2.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这样的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的描述()
课题
第六课时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
2.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
3.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学习重点
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习难点
春秋时期的主要特征
导
学
过
程
预
习
自
测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3、影响:(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2)出现了大规模的。
4、诸侯国最早出现于时期,源于西周实行的制。
课
堂
交流与探源自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周来说,正是它所分封的诸侯国最终取代了帝国的荣耀,周的地位甚至连一个小国都不如。失去约束的诸侯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争霸的历程,一位当时出生在山东的文人记录下了这一切,他把这本记录历史的书叫做《春秋》。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基本社会发展规律.教学重难点1.农业2.诸侯争霸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主预习时间:前770~迁476年1、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
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局面:2、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3、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起来争霸。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变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的影响有那些. 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新人教版(1)(new)
动荡的春秋时期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新人教版
①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分封制的衰落、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等。
②春秋五霸的成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
③春秋五霸的争霸过程:齐桓公首霸、晋文公称霸、楚庄王问鼎中原、吴越争霸等。
④春秋时期的历史影响:为战国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春秋五霸的成就等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词语呈现,使学生在观看板书的同时,能够直观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此外,还可以采用色彩鲜艳的字体和背景,增加板书的视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春秋时期的历史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春秋五霸的争霸过程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加生动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事件。此外,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另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掌握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认识这一时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在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这种方法比人力耕种更有效率,可以使得农田的产量增加。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二、王室衰微在政治上,春秋时期XXX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与价值观雄厚。
这些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这一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的实质是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军事斗争,目的是争夺地盘和资源。
这些争夺的过程非常激烈,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实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图示法、讨论法和讲述法,辅助教学用具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同时也应该能够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展。
最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评价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
经济上,各国争霸导致向霸主贡赋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争霸的过程中,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战争,这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同时,争霸战争也促进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并促进了民族交融。
在春秋时期的争霸过程中,无义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深刻的反思和批评。
总的来说,春秋争霸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各国向霸主贡赋,而在政治上,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促进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但是,无义战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批评。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课作业,书写认真、规范,字迹要清楚。
简答题包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学科
历史
时间
课 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对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具等情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规程
教师活动
小组(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先学
教师指导预习,
了解学情,备课
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梳理线索;标注要点;质疑提问;整理疑问
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分封制的有
关内容?从而导入新
课
巩固旧知
和第一环节:
我学故我
在
展示自主学案,
要求学生再次预习
课文
崛起,他们竞相争霸
从而引出春秋时期军
事上的表现——诸侯
争霸。
3、诸侯争霸的原因、
目的、旗号、代表、
影响?
了解中国农具的变迁,认识到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请一同学为大家讲述数典忘祖成语故事
小组内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给予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强化机会教育。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突出学法指导,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环节转化自然流畅的目标。
3、通过理解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1新人教版
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动荡的春时期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动荡:变化、变动)
一、春秋时期经济上的变化——经济发展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业发展
2、手工业发展
3、商业发展
二、春秋时期政治上的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原因:周平王东迁;诸侯国势力崛起。(可在书上打记)
(2)王室衰微的影响:分封制等制度逐渐瓦解;诸侯争霸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大多数时候都是统一稳定的,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三个特别动荡不安、分裂割据的时代。你们知道是哪几个时代吗?(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给出这三个时代的相关图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动荡不安时期呢?(学生:因为战乱、国王昏庸无能等等。)这些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同学们通过了解第一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会有更加详细的解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2、诸侯争霸
(1)争霸的原因: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相互斗争;民族矛盾的发展。(可在书上打记)
(2)争霸的影响:消极——给人民带来灾难;
积极——诸侯国数量变少,有利于统一趋势的出现。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资料,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4.结果
(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师: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春秋列国图,其中我们来认识一下其中春秋时期的首霸——齐桓公,他是同时如何成就春秋霸业的?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1新人教版
2.作业反馈: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反馈中,强调作业中的优点和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访问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春秋时期的历史氛围和文化遗迹。
-组织历史讲座或研讨会,邀请专家或学者讲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专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阅读与春秋时期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左传》、《春秋战国志》等,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指导学生进行春秋时期的历史研究项目,如编写春秋时期的历史剧本、制作历史纪录片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崛起和争霸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难以理解诸侯国之间复杂的纷争和争霸过程,以及春秋五霸的排名和事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展示诸侯国的分布和争霸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或沙盘模拟生动演示重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喻和解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及其在春秋时期的变迁。
3.春秋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答案:春秋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分封制的衰落和宗法制的变化。分封制的衰落使得诸侯国的权力逐渐增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宗法制的变化使得诸侯国的继承制度逐渐由嫡长子继承制转变为世卿世禄制,诸侯国的权力逐渐集中在世卿手中。这些变化对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变化、文化成就和历史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变化为后来的战国时期的变法提供了借鉴。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对后世的史学研究和历史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的具体情况可能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况。
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进行评价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具体情况。
2.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看法,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春秋时期社会背景、诸侯争霸等相关内容的PPT,以便于直观展示和讲解。
2.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在教学中进行引用和分析。
3.分组讨论的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需要提前准备好讨论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春秋时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引发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5分钟)讲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拓展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掌握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2.难点: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等。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春秋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等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秋时期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水滴系列)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时期》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内容是在整个初一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为以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的名称;长平之战。
2、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春秋战国战争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齐桓公、晋文公的争霸;战国七雄;长平之战。
难点:正确分析归纳齐桓公首先称霸、晋文公称霸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狼来了》故事的图片。
教师:一个孩子撒谎丢掉了性命,如果一位天子撒谎会怎么样呢?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位撒谎的天子,他是谁呢?展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图片。
教师:烽火戏诸侯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导致西周于公元前771年灭亡。
教师:而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课堂,走进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展示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学习目标。
(略)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课本30---32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约3分钟)展示:1、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2、春秋争霸中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3、春秋争霸战争中谁是第一个霸主?他是如何成为第一个霸主的?(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西周时期的地图。
问题:西周的都城是在哪里?学生:镐京。
展示:平王东迁图。
前770年东周建立。
教师: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起止时间?因何得名?学生: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
【精选】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6课 动荡的春时期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研读教材有关材料,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理解争霸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基本状况,理解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在政治局面上影响的两个突出表现: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
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发展,首先体现在铁犁牛耕出现的这一技术革新上,这是人类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
这种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和土地的私有权。
在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一是分封制的瓦解,不仅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一些诸侯国对于新夺取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而是设置由中央派官管理的郡和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新人教版
课堂探究
板块一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的农业发展有哪些突出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2)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如何?
答案:(1)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这一现象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板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当堂达标
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动荡的春秋时期出现了争霸的局面,这源于哪一制度的衰落(C)
(3)目录(五)(六)分别介绍了哪国称霸的史实,当时的君主是谁?
(4)目录(七)(八)中,分别介绍了吴、越称霸的史实。这两个诸侯国位于哪一大河流域?两国在何时北上争霸?
(5)春秋争霸为什么使用“尊王攘夷”的口号?
(6)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春秋护头铜胄:胄,即后世的头盔,有铜胄、革胄和铁胄,在冷兵器时代作用明显。甲胄的制造与使用,与生产、战争、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季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2.知道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学习认识到国家强大需要改革,需要人才,需要奋发图强的精神,教育学生明确远大的目标,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将来建设祖国、振兴民族作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铁制农具和农耕;齐桓公称霸。
难点:诸侯称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教学准备:《春秋争霸形势图》;“围魏救赵”故事资料,;“烽火戏诸侯”故事资料;晋文公的故事资料.;“退避三舍”故事资料;“卧薪尝胆”故事资料;《三十六计》相关内容PPT 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烽火戏诸侯”的画面)你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请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学生讲述后,教师总结: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不久,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都急剧变化。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板书)感知理解: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铁制农具和农耕。
(1)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一些铁农具的名称。
铁锨、铁镐、铁钯、铁犁、铁锄、铁铧……提问:很好。
那么,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这些铁制农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讲解:《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
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
(2)提问: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可以先讨论,然后再回答。
总结:我把大家说的内容概括一下。
一、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二、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1)展示长沙楚墓出土的铁口锄、铁臿,山西浑源晋墓出土的牛尊图片,告诉学生我国人民最迟在春秋中期已经能够人工冶铁。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期,也是由青铜器到铁器的转换期。地壳中铁含量比铜高很多(铁:5%,铜:0.01%),铁制工具比青铜工具更硬而且廉价,之所以先冶炼出青铜再冶炼出铁是因为青铜的熔点比铁低(青铜熔点约800度,铁的熔点约1500度)。鼓风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冶炼金属的温度,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展示古代冶铁示意图,并进行讲解。)铁将在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我们将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时期中国造铁的发达地区在吴、越、楚等南方,我们目前出土的春秋墓葬中的铁农具也主要集中于吴、越、楚地区。中国造铁一开始使用的是铸铁法,铸铁法所造的铁,虽然硬度很高,但却有过脆的缺点,所以导致中国的铁一开始主要用于制造农具而非武器。铁的出现给生产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在耕作和水利工程上,铁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再加上牛耕的出现,有利于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春秋晚期,冶炼温度的提高和锻铁法的发展使铁过脆的缺点得以克服,铁使用于武器也变得多起来。《吴越春秋》说吴王阖闾铸造“干将”“莫邪”两把宝剑时,曾使用“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2)通过幻灯让学生继续了解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城市的发展情况。我们再来看一下经济上其他行业的变化。史载:“齐纨鲁缟”,“冠带衣履天下”。齐鲁地区的丝织品远销中原各国,产量很大。而楚国丝织业则远远超过同时期的齐鲁,可以代表当时我国丝织业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大型历史传奇剧《芈月传》剧组在设计演员服饰的时候,就参考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穿着的丝织品。据史书记载楚人尚红,所以楚国公主芈月的很多服装选择了艳丽的红色。因为丝织品保存比较困难,出土的春秋时期的丝织品比较少,这里选用战国相关的图片及考古发现——被称为“丝绸宝库”的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品让同学们欣赏一下。盐是民众的生活必需品,有盐不愁没有销路。所以,一些国家出产盐的地区,就成了该国的财源、宝地。如春秋时期,山西解县产池盐,成为晋国之宝。齐、燕两国靠海,是重要的海盐产地。《管子•轻重甲》说:"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这个“管子”就是指的管仲。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齐国实行“官山海”,农闲时由农民制盐,官府包收储存,待盐价上涨至十倍时,再到不产盐地区销售。侯古堆开始由楚国统治,后被吴国占领,故当地文物出现楚吴文化交融的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漆器制作业。楚国的漆器制作是最精美的。同学们还记得河姆渡居民的朱漆木碗吗?朱漆木碗发展到春秋时期就像河南侯古堆一号墓出土的漆器这样精美无比了。侯古堆先是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吴国争霸中原,占领了这里,所以这里出土的文物会体现吴楚文化交融的特点。这些铁器、丝织品、盐、精美的漆器在哪里可以买的到呢?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就成了这些商品的集散地。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临淄,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绘临淄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跆躏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其商业发达和繁荣景象跃然纸上。齐国物产丰富,临淄商业发达,有东方的罗马城之称,真是各地商贾云集,繁荣富庶得不得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2、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重点难点突破】
1、重点突破:通过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材料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个诸侯国由于地理位置、先天优势、统治者的政策等因素,出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吴越等国利用优势相继争霸。
【教学过程设计】
1、解释春秋战国的由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取名于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书《春秋》,战国取名于当时各国争战不休。我们常常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什么分成这两个部分呢?就好比一场足球赛的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比优势,下半场比输赢。春秋时期是争霸的时代,看谁能取得优势地位,成为号令天下的诸侯长。战国时期是称雄的时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要进行最后的决战,要消灭所有的对手,统一中国。公元前475年,当担霸主时间最长久的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国,标志着战国的开始,从此七国之间进行了200多年的兼并战争,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斗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变动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观察图片、阅读文本、分组讨论、观看视频、材料分析。
【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大多数时候都是统一稳定的,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三个特别动荡不安、分裂割据的时代。你们知道是哪几个时代吗?(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给出这三个时代的相关图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荡不安时期呢?(学生:因为战乱、国王昏庸无能等等。)这些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同学们通过了解第一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会有更加详细的解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2、难点突破:通过对比铁器和石器、青铜器的优劣,让学生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突破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难点;通过对比周王室建立初期和东周建立时实力的对比和对王室衰微的原因分析突破王室衰微的难点。
【教法指导】
讲述法、问题启示法、图片展示法、文本分析法、视频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指导】
4、分析讨论王室衰微的原因。(1)讨论:伴随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你认为哪些诸侯国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富有和强大?原因是什么?(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了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煮盐业发达,商业发达;楚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丝织业、漆器制作业发达;晋国——农业发达、产盐;吴国和越国——铁器发达,靠海也可以产盐等等答案。学生可以依托之前的讲解给出原因,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外阅读所学知识来回答,让他们充分讨论,并积极肯定他们的答案。如果有学生提到秦国,可以顺势说到秦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相对弱小的边陲小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诸侯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号称霸西戎,到战国时通过商鞅变法才真正强大起来。)当齐、楚、秦、晋这些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的时候,周王可就凄惨了,那是日薄西山,一日不如一日。给学生看西周、东周王室实力变化的对照表,指出春秋时期政治上的变化之一是王室衰微。自王室东迁之后,即公元前770年至前707年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周王室就主要依靠晋、郑两国的支持和保护。《左传》所说“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其实质应该反过来说,是“王室是依”。(2)思考:春秋时期周王室走向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伴随着周王室走向衰败,周王建国之初制定的很多制度在这时候逐渐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变成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你们还记得分封制吗?(给学生看分封制示意图。)诸侯们此时已经不再按照分封制的要求向周王进纳供物,服从周王调兵遣将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分封制遭到了破坏。)如果你们看过榕树的生长,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周王室衰微的过程了。榕树长大后会从枝干上生出很多根,落地之后深入泥土,这些根就长成一棵棵单独的树,这就好比诸侯势力的不断强大。当榕树的主干还健康存活的时候,这些新长出来的根茎是可以给榕树不断输送养分的,一棵单独的榕树就可能变成一片榕树林——这可以看做是分封制的积极作用。现在的情况是,榕树的主干被挖出来迁走了,留下的地盘就由其它的子孙后代(诸侯)来做主了。伤筋动骨的主干要想在别的地盘恢复往日的辉煌,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了。既然分封制有这样的弊端,日益强大的诸侯国还能像周王那样在自己的地盘上继续实施分封制,让其他人拥有世袭领地不断强大吗?当然不可以,否则就会出现卿大夫和士日益强大取代自己的“领导”的情况。请思考:日益强大的诸侯国该如何管理自己的地盘?(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