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章血液生化(生物化学)

- - - - - - - - - + +
注: “+”,“-” 分别表示该途 径有或无 *晚幼红细胞 为“-”
目录
(一)糖代谢 1. 糖酵解和2, 3-二磷酸甘油酸(2, 3-BPG)旁路
2. 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目录
葡萄糖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1, 3-BPG
3-磷酸甘 油酸激酶
目录
血液中的电解质则大部分为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无 机盐
正离子有:Na+、K+、Ca2+、Mg2+; 负离子有:Cl-、HCO3-、HPO42-和SO42-; 血浆中Na+、Cl-的含量最多;细胞内则含K+、HPO42最多。 体液的电中性是由于各种体液内的正、负离子荷电总 量相等 在血浆中,Na+是维持血浆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在红细胞中,K+是维持细胞内液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 子。 血浆中Na+、K+、Ca2+保持适当比例,维持着神经肌肉 的正常兴奋性。
因CO2形成的H2CO3,解离后使H+浓度增高,故CO2对O2饱和度 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H+浓度的改变而实现的。 CO2和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时,也能解离出H+以影响Hb 对O2的亲和力。
2GSH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H2O2
6-磷酸 葡萄糖酸
NADP++H+
GSSG
2H2O
目录
(二)脂 代 谢
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 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的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 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目录
注: “+”,“-” 分别表示该途 径有或无 *晚幼红细胞 为“-”
目录
(一)糖代谢 1. 糖酵解和2, 3-二磷酸甘油酸(2, 3-BPG)旁路
2. 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目录
葡萄糖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1, 3-BPG
3-磷酸甘 油酸激酶
目录
血液中的电解质则大部分为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无 机盐
正离子有:Na+、K+、Ca2+、Mg2+; 负离子有:Cl-、HCO3-、HPO42-和SO42-; 血浆中Na+、Cl-的含量最多;细胞内则含K+、HPO42最多。 体液的电中性是由于各种体液内的正、负离子荷电总 量相等 在血浆中,Na+是维持血浆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在红细胞中,K+是维持细胞内液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 子。 血浆中Na+、K+、Ca2+保持适当比例,维持着神经肌肉 的正常兴奋性。
因CO2形成的H2CO3,解离后使H+浓度增高,故CO2对O2饱和度 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H+浓度的改变而实现的。 CO2和Hb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时,也能解离出H+以影响Hb 对O2的亲和力。
2GSH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H2O2
6-磷酸 葡萄糖酸
NADP++H+
GSSG
2H2O
目录
(二)脂 代 谢
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 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的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 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
目录
血液生化PPT医学课件

3. 营养作用
血浆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参与氨基酸代谢池, 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清蛋白对组织细胞的营养具有较高的价值,
Summary 血浆蛋白的分类汇表
种类
载体蛋白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蛋白酶抑制剂 激素 参与炎症的蛋白APP
举例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2~4g/L )等
2、电泳法分:
(A/G=1.5~2.5)
清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A 清蛋白 1 2
B
染色后图谱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组分见表11-2
血浆蛋白质的特性:
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在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自肝细 胞内合成部位到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食物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红细胞释放
铁的吸收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铁的运输 由血浆铜蓝蛋白氧化成 Fe3+而运输(游离铁有毒)
铁的贮存
铁蛋白(肝星形
2、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含N-和O-连接的寡 糖链。糖分子参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组成;增加 糖蛋白溶解性;具有识别特性;二硫键维持血浆蛋 白质稳定和亚基聚合。
3、许多血浆蛋白成多态性。
4、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增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 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
血浆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参与氨基酸代谢池, 用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动态平衡。 清蛋白对组织细胞的营养具有较高的价值,
Summary 血浆蛋白的分类汇表
种类
载体蛋白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蛋白酶抑制剂 激素 参与炎症的蛋白APP
举例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2~4g/L )等
2、电泳法分:
(A/G=1.5~2.5)
清蛋白、α1、α2、β和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A 清蛋白 1 2
B
染色后图谱
光密度扫描后的电泳峰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组分见表11-2
血浆蛋白质的特性:
1、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在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自肝细 胞内合成部位到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食物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红细胞释放
铁的吸收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铁的运输 由血浆铜蓝蛋白氧化成 Fe3+而运输(游离铁有毒)
铁的贮存
铁蛋白(肝星形
2、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含N-和O-连接的寡 糖链。糖分子参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组成;增加 糖蛋白溶解性;具有识别特性;二硫键维持血浆蛋 白质稳定和亚基聚合。
3、许多血浆蛋白成多态性。
4、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水平会增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 时相蛋白质”(acute phase protein, APP)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课件

血电解质(K,Na,Cl等)
总结词
血电解质检查包括钾、钠、氯等离子的测定, 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钾离子是维持心脏、肌肉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元素,钠离子和氯离子对于维持体液平衡和 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血电解质异常可能 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血钙(Ca)
总结词
血钙是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重要元素,同时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活动。
详细描述
血钙正常值一般在2.1-2.6mmol/L之间,血钙升高常见于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等疾病,血钙降低则常见于低钙血症、佝偻病等疾病。血钙异常可能导致抽搐、肌肉痉
挛、心律失常等症状。
THANKS。
血液生化检查的目的
辅助诊断疾病
通过对特定指标的检测,有助于 诊断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疾 病,以及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
疾病。
监测病情
对于已确诊的疾病,通过定期血液 生化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
评估健康状态
通过综合分析多项血液生化指标, 可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器官功 能和代谢水平,评估整体健康状态。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好的"胆 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VS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可能与心血管 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正常范围通常在 1.03-1.55mmol/L之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坏的"胆固醇,水平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结词
间接胆红素也称为非结合胆红素,其 水平升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细胞 性黄疸等疾病。
详细描述
11.血液生化

•红细胞中,K+是维持细胞内液量和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Na+、K+、Ca2+保持比例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正离子有:Na+、K+、Ca2+、Mg2+ Fe2+等,
负离子有:Cl-、HCO3- 、 SO42-、 HPO42-
二、血浆蛋白质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和特性 血浆蛋白质的组成:
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6、铅中毒,铅抑制ALA脱水酶和铁螯合酶。
(三) 铁的来源
男性体内铁总量: 3~4g,女性偏低
Hb铁占60~70%
Mb铁占4%
体内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
铁代谢
铁的摄取与 排泄 铁的吸收 食物 红细胞释放
胃黏膜脱落、皮肤落屑、 泌尿道失铁等
胃肠道内,吸收率10% (酸性条件有利);主要在十 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按 功 能 分 类
6. 血浆蛋白(酶及)酶抑制剂 都是糖蛋白,功能是抑制血浆中的各种酶、补体成分等等, 对体内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7. 载体蛋白
①结合、运输 ②提供特异的微区环境 ③生理增溶剂的作用 ④具有解毒和帮助排泄的作用 ⑤对组织细胞摄取,被运输物质起调节作用
血浆中还存在一些未知功能的血浆蛋白质。
生 理 意 义:
2 3 4
5
(二) 2,3-BPG支路
在红细胞中: 变位酶的活性
>
磷酸酶的活性
红细胞内2,3-BPG浓度几乎与Hb相等
2,3-BPG功能: 和Hb相互作用影响Hb 对氧的 亲和力,调节Hb的带氧功能。
该支路的生理意义在于:
(1)ALA合成
线粒体内
ALA (2)卟胆原生成 2 ALA
第16章血液生化

目录
2,盐析法 , 清蛋白:饱和硫酸铵 清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半饱和硫酸铵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半饱和NaCl 半饱和硫酸铵 + 半饱和 清 : 球 = 1.5 ~2 : 1 肝病比值降低或倒置. 肝病比值降低或倒置.
目录
清蛋白 1,含量:3.8 ~ 4.8 g/dL, 占血浆总蛋白的60%以上 ,含量: 占血浆总蛋白的 以上 分子量小: 分子量小:6.85万 万 pI = 4.7 2, 合成:肝, 12 g/天 合成: g/天 3,功能: ,功能: 1)结合运输:胆色素,脂肪酸 )结合运输:胆色素, 2)维持胶体渗透压: )维持胶体渗透压: 营养不良,肝功↓, 营养不良,肝功 ,肾炎 3)营养功能,缓冲作用 )营养功能,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目录
血 液 概 况
血液(blood)的组成 的组成 血液 血浆(plasma) 血浆 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液的固体成分 无机物: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糖 类和脂类等
目录
球蛋白 1, α, β球蛋白:运输功能 , 球蛋白: 球蛋白 2, γ球蛋白:抗体 球蛋白: , 球蛋白 3,胶体渗透压 , 4,血浆酶 ,
目录
2.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种类
1.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 免疫防御系统蛋 3.凝血和纤溶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酶 5.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2,盐析法 , 清蛋白:饱和硫酸铵 清蛋白: 球蛋白: 球蛋白:半饱和硫酸铵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 半饱和NaCl 半饱和硫酸铵 + 半饱和 清 : 球 = 1.5 ~2 : 1 肝病比值降低或倒置. 肝病比值降低或倒置.
目录
清蛋白 1,含量:3.8 ~ 4.8 g/dL, 占血浆总蛋白的60%以上 ,含量: 占血浆总蛋白的 以上 分子量小: 分子量小:6.85万 万 pI = 4.7 2, 合成:肝, 12 g/天 合成: g/天 3,功能: ,功能: 1)结合运输:胆色素,脂肪酸 )结合运输:胆色素, 2)维持胶体渗透压: )维持胶体渗透压: 营养不良,肝功↓, 营养不良,肝功 ,肾炎 3)营养功能,缓冲作用 )营养功能,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目录
血 液 概 况
血液(blood)的组成 的组成 血液 血浆(plasma) 血浆 红细胞,白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液的固体成分 无机物: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糖 类和脂类等
目录
球蛋白 1, α, β球蛋白:运输功能 , 球蛋白: 球蛋白 2, γ球蛋白:抗体 球蛋白: , 球蛋白 3,胶体渗透压 , 4,血浆酶 ,
目录
2.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种类
1.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 免疫防御系统蛋 3.凝血和纤溶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酶 5.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生化课件第十六章血液生化

约占1/2
2020/10/20
第一节 血 浆 蛋 白 Plasma Prote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浆蛋白是维持体内代谢的重要物质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5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的主要的固体成分
血浆蛋白总浓度:70~75g/L
血浆蛋白的种类多,含量也不相同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
分类。 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包括
电泳(electrophoresis):血浆蛋白质 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血浆脂蛋白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6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电泳(electrophoresis)
是最常用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常据此分类
清蛋白(albumin) 1球蛋白(1 –globulin) 2球蛋白( 2 –globulin )
多种疾病导致血浆蛋白异常
风湿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肝脏疾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外分泌酶:外分泌腺分泌的酶
消化系统的蛋白酶、淀粉酶、酯酶 脏器受损时血浆含量增加,有助于临床诊断
细胞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参与代谢的酶类
正常情况血浆含量甚微,小部分有器官特异性,用于诊断。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18
2020/10/20
2020/10/20
第一节 血 浆 蛋 白 Plasma Prote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浆蛋白是维持体内代谢的重要物质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5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的主要的固体成分
血浆蛋白总浓度:70~75g/L
血浆蛋白的种类多,含量也不相同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
分类。 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包括
电泳(electrophoresis):血浆蛋白质 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血浆脂蛋白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6
2020/10/20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电泳(electrophoresis)
是最常用的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常据此分类
清蛋白(albumin) 1球蛋白(1 –globulin) 2球蛋白( 2 –globulin )
多种疾病导致血浆蛋白异常
风湿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肝脏疾病
急性炎症反应和抗原刺激引起免疫系统增强,特征
免疫球蛋白升高:特别是IgA,可有IgG和IgM升高? 炎症期可有α1-AG、Hp、C3升高?
外分泌酶:外分泌腺分泌的酶
消化系统的蛋白酶、淀粉酶、酯酶 脏器受损时血浆含量增加,有助于临床诊断
细胞酶:存在于组织细胞内参与代谢的酶类
正常情况血浆含量甚微,小部分有器官特异性,用于诊断。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杨成君
18
2020/10/20
生物化学-血液生化

辅因子
18
(二)血液凝固的途径 血液凝固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不同的途径, 它们的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加的凝血因子 不同 。X因子活化后两条途径则使用共同的 通路,凝血酶原活化成凝血酶,最后将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19
1.内源性途径
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膜或在血管外与异物表 面接触而触发的凝血过程,即内源性途径 (intrinsic pathway)。参与该途径的凝血因子 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第二十章 血液生物化学
Blood Biochemistry
1
血液是循环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组织,具有黏滞 性。血液与淋巴液、组织间液一起组成细胞外 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
血液的组成 血浆(plasm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常用血液样品:
全血=血浆+有形成分(加抗凝剂)
血浆=全血-有形成分(加抗凝剂,离心,取上清)
37
二、纤维蛋白溶解
• 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 Plasminogen)被纤溶酶原激活剂活化成纤溶 酶(Plasmin),纤溶酶水解血凝块中的纤维 蛋白而使血凝块溶解。
38
• 纤溶酶原是肝合成的含790氨基酸残基的单链糖蛋白, 血浆中浓度为1.5~2.0mol/L,半寿期约5分钟。纤 溶酶原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的作用下,激活生成纤溶酶。纤溶 酶水解纤维蛋白中由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羧基形成 的肽键,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 。
(前加速因子) 330 000
肝
5.0~10
12~36
Ⅶ
稳定因子
50 000
肝
0.56~8
Ⅷ 抗血友病球蛋白330 000 肝、内皮细胞
18
(二)血液凝固的途径 血液凝固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不同的途径, 它们的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加的凝血因子 不同 。X因子活化后两条途径则使用共同的 通路,凝血酶原活化成凝血酶,最后将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19
1.内源性途径
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膜或在血管外与异物表 面接触而触发的凝血过程,即内源性途径 (intrinsic pathway)。参与该途径的凝血因子 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第二十章 血液生物化学
Blood Biochemistry
1
血液是循环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流动组织,具有黏滞 性。血液与淋巴液、组织间液一起组成细胞外 液,是体液的重要部分。
血液的组成 血浆(plasm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常用血液样品:
全血=血浆+有形成分(加抗凝剂)
血浆=全血-有形成分(加抗凝剂,离心,取上清)
37
二、纤维蛋白溶解
• 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 Plasminogen)被纤溶酶原激活剂活化成纤溶 酶(Plasmin),纤溶酶水解血凝块中的纤维 蛋白而使血凝块溶解。
38
• 纤溶酶原是肝合成的含790氨基酸残基的单链糖蛋白, 血浆中浓度为1.5~2.0mol/L,半寿期约5分钟。纤 溶酶原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的作用下,激活生成纤溶酶。纤溶 酶水解纤维蛋白中由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羧基形成 的肽键,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 。
(前加速因子) 330 000
肝
5.0~10
12~36
Ⅶ
稳定因子
50 000
肝
0.56~8
Ⅷ 抗血友病球蛋白330 000 肝、内皮细胞
临床常用血生化检查ppt课件

全、尿路梗阻、心力衰竭、过度换气、呼碱 ▪ 血清氯化物降低:<98mmol/L为低氯血症 ⑴排出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造瘘或引流 ⑵摄入不足:长期饥饿,神经性厌食、无盐饮食
.
血清钙、磷测定
❖ 标本采集方法
▪ 抽取空腹血3ml,单项测定时为2ml,不抗凝 ▪ 切勿混入抗凝剂及杂质 ▪ 测定前避免引起电解质改变的因素,如大量饮
(2)佝偻病与软骨病:体内维生素D缺 乏,使钙吸收障碍,导致钙、磷都偏者。
(3)慢性肾炎尿毒症,严重肝炎时,见 血钙降低。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在严重 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 生成钙皂,排出体外而造成低血钙。
(5)新生儿低.血钙症,可引起惊厥。
血清无机磷
❖ 概述
▪ 血磷系指血清中无机磷酸盐中所含的磷。体内 大部分磷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的, 少部分构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磷脂、核苷 酸等。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盐只占极少部分, 它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人体所需的磷主要由 食物供给,在小肠上段补吸收,经肾脏和肠排 泄,肾小管又对磷的排泄起控制作用。
(4)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也会 增高。
.
血清无机磷降低
(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尿磷排泄量增加 而使血清磷降低。
(2)肾小管变性病变,如范可尼综合症, 肾小管重吸收磷功能障碍。
(3)佝偻病或软骨病时,伴有继发性甲状 旁腺增生,肾脏排磷增加。
(4)长期腹泻或吸收不良,使血磷的来源 减少。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3.血糖增高见于( ) A.钾排泄障碍 B.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C.糖皮质功能亢进 D.急性碱中毒 4.总胆固醇下降见于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肾病综合征 C、重症糖
尿病D、严重肝细胞受损如重症肝炎E、高血压
.
血清钙、磷测定
❖ 标本采集方法
▪ 抽取空腹血3ml,单项测定时为2ml,不抗凝 ▪ 切勿混入抗凝剂及杂质 ▪ 测定前避免引起电解质改变的因素,如大量饮
(2)佝偻病与软骨病:体内维生素D缺 乏,使钙吸收障碍,导致钙、磷都偏者。
(3)慢性肾炎尿毒症,严重肝炎时,见 血钙降低。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在严重 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 生成钙皂,排出体外而造成低血钙。
(5)新生儿低.血钙症,可引起惊厥。
血清无机磷
❖ 概述
▪ 血磷系指血清中无机磷酸盐中所含的磷。体内 大部分磷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的, 少部分构成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磷脂、核苷 酸等。而血清中的无机磷酸盐只占极少部分, 它构成血液的缓冲系统。人体所需的磷主要由 食物供给,在小肠上段补吸收,经肾脏和肠排 泄,肾小管又对磷的排泄起控制作用。
(4)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血磷也会 增高。
.
血清无机磷降低
(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尿磷排泄量增加 而使血清磷降低。
(2)肾小管变性病变,如范可尼综合症, 肾小管重吸收磷功能障碍。
(3)佝偻病或软骨病时,伴有继发性甲状 旁腺增生,肾脏排磷增加。
(4)长期腹泻或吸收不良,使血磷的来源 减少。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3.血糖增高见于( ) A.钾排泄障碍 B.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 C.糖皮质功能亢进 D.急性碱中毒 4.总胆固醇下降见于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肾病综合征 C、重症糖
尿病D、严重肝细胞受损如重症肝炎E、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1
目录
正常人体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
血液由液态的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组成。
正常人血液的含水量约为77%~81%,比重为 1.050~1.060,它主要取决于血液内的血细胞数 和蛋白质的浓度。
血液的固体成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血浆蛋白还能与易被细胞摄取和易随尿液排除的 一些小分子物质结合,防止它们从肾丢失。
此外血浆中还有皮质激素传递蛋白、运铁蛋白、 铜蓝蛋白等。
这些载体蛋白除结合运输血浆中某种物质外,还 具有调节被运输物质代谢的作用。
12
目录
(四)免疫作用
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和 IgE,又称为抗体,在体液免疫中起至关重要的 作用。
血浆蛋白质,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 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参入氨基酸池,用于组 织蛋白质的合成,或转变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此外,蛋白质还能分解供能。
15
目录
(七)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血浆中存在众多的凝血因子、抗溶血及纤溶物 质,它们在血液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保持 循环血流通畅。
但当血管损伤、血液流出血管时,即发生血液 凝固,以防止血液的大量流失。
16
目录
(八)血浆蛋白质异常与临床疾病
血浆蛋白质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中有重要功能, 血浆蛋白质异常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 • 风湿病 • 肝疾病 •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血浆蛋白电泳图谱 17
目录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特 点是维持血液生物
功能的基础
Metabolism of Blood Cells is the Base of Blood Biological Functions
有核红细胞 + +* + + +
+ + + + +
网织红细胞 - - - + +
+ + + + +
成熟红细胞 - - - - -
- - - + +
注:“+”,“-”分别表示该途径有或无;*晚幼红细胞为“-”。 20
(一)糖代谢
血循环中的红细胞每天大约从血浆摄取30g 葡 萄 糖 , 其 中 90% ~ 95% 经 糖 酵 解 通 路 和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进行代谢,5%~10% 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21
目录
1. 糖酵解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红细胞中存在催化糖酵解所需要的所有的酶和中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糖类和脂类等。
2
目录
本章讲述内容: 血浆蛋白 血细胞的代谢
3
目录
第一节
血浆蛋白是维持 体内代谢的重要 MPalainstmaianPinrgottehien物sMae质rteabImolpisomrtainntvfiovro
血浆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 α1抗胰蛋白酶、 α2巨球蛋白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 C-反应蛋白、 α2酸性糖蛋白等
8
(二)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4
目录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是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 的主要的固体成分。血浆蛋白总浓度:70~ 75g/L。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 质分类。
分 离 蛋 白 质 的 常 用 方 法 包 括 电 泳 (electrophoresis)和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
此外,血浆中还有一组协助抗体完成免疫功能的 蛋白酶——补体。
13
目录
(五)催化作用
血浆中的酶称作血清酶。 根据血清酶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
1. 血浆功能酶 2. 外分泌酶 3. 细胞酶
14
目录
(六)营养作用
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有200g蛋白质。 体内的某些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
5
目录
通过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为:
清蛋白 (albumin) α1球蛋白(globulin)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6
目录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A
⊕
清蛋白 α1 α2 β
γ
B
清蛋白 α1 α2 β
γ
7
目录
依据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分类:
种类 1.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 3.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5.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18
目录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它是在骨髓 中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而成的红系细胞。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 谢的改变。
19
目录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代谢能力 成熟红细胞 DNA 合 成 RNA 合 成 蛋白质 合 成 血红素合成
脂类合成 三羧缩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10
目录
(二)维持血浆正常的pH
正常血浆的pH为7.40±0.05。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血浆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
分在pH 4.0~7.3之间,血浆蛋白盐与相应蛋白形 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正常的pH。
11
目录
(三)运输作用
血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 合位点,脂溶性物质可与其结合而被运输。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糖 体上。
3. 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5. 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 半衰期。
6. 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tein,APP)。
9
目录
二、血浆蛋白的功能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蛋 白质的摩尔浓度。
由于清蛋白的分子量小(69kDa),在血浆内 的总含量大、摩尔浓度高,加之在生理pH条件 下,其电负性高,能使水分子聚集其分子表面, 故清蛋白能最有效地维持胶体渗透压。清蛋白 所产生的胶体渗透压大约占血浆胶体总渗透压 的75%~80%。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1
目录
正常人体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
血液由液态的血浆与混悬在其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组成。
正常人血液的含水量约为77%~81%,比重为 1.050~1.060,它主要取决于血液内的血细胞数 和蛋白质的浓度。
血液的固体成分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血浆蛋白还能与易被细胞摄取和易随尿液排除的 一些小分子物质结合,防止它们从肾丢失。
此外血浆中还有皮质激素传递蛋白、运铁蛋白、 铜蓝蛋白等。
这些载体蛋白除结合运输血浆中某种物质外,还 具有调节被运输物质代谢的作用。
12
目录
(四)免疫作用
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和 IgE,又称为抗体,在体液免疫中起至关重要的 作用。
血浆蛋白质,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 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参入氨基酸池,用于组 织蛋白质的合成,或转变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此外,蛋白质还能分解供能。
15
目录
(七)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
血浆中存在众多的凝血因子、抗溶血及纤溶物 质,它们在血液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保持 循环血流通畅。
但当血管损伤、血液流出血管时,即发生血液 凝固,以防止血液的大量流失。
16
目录
(八)血浆蛋白质异常与临床疾病
血浆蛋白质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中有重要功能, 血浆蛋白质异常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 • 风湿病 • 肝疾病 •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血浆蛋白电泳图谱 17
目录
第三节
血细胞物质代谢特 点是维持血液生物
功能的基础
Metabolism of Blood Cells is the Base of Blood Biological Functions
有核红细胞 + +* + + +
+ + + + +
网织红细胞 - - - + +
+ + + + +
成熟红细胞 - - - - -
- - - + +
注:“+”,“-”分别表示该途径有或无;*晚幼红细胞为“-”。 20
(一)糖代谢
血循环中的红细胞每天大约从血浆摄取30g 葡 萄 糖 , 其 中 90% ~ 95% 经 糖 酵 解 通 路 和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进行代谢,5%~10% 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21
目录
1. 糖酵解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 红细胞中存在催化糖酵解所需要的所有的酶和中
无机物:以电解质为主;
有机物: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糖类和脂类等。
2
目录
本章讲述内容: 血浆蛋白 血细胞的代谢
3
目录
第一节
血浆蛋白是维持 体内代谢的重要 MPalainstmaianPinrgottehien物sMae质rteabImolpisomrtainntvfiovro
血浆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 α1抗胰蛋白酶、 α2巨球蛋白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 C-反应蛋白、 α2酸性糖蛋白等
8
(二)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4
目录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是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 的主要的固体成分。血浆蛋白总浓度:70~ 75g/L。
通常按来源、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 质分类。
分 离 蛋 白 质 的 常 用 方 法 包 括 电 泳 (electrophoresis)和超速离心(ultra centrifuge)。
此外,血浆中还有一组协助抗体完成免疫功能的 蛋白酶——补体。
13
目录
(五)催化作用
血浆中的酶称作血清酶。 根据血清酶的来源和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
1. 血浆功能酶 2. 外分泌酶 3. 细胞酶
14
目录
(六)营养作用
每个成人3L左右的血浆中约有200g蛋白质。 体内的某些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
5
目录
通过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为:
清蛋白 (albumin) α1球蛋白(globulin) α2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6
目录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A
⊕
清蛋白 α1 α2 β
γ
B
清蛋白 α1 α2 β
γ
7
目录
依据生理功能将血浆蛋白质分类:
种类 1.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 3.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5.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18
目录
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它是在骨髓 中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而成的红系细胞。
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 谢的改变。
19
目录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代谢能力 成熟红细胞 DNA 合 成 RNA 合 成 蛋白质 合 成 血红素合成
脂类合成 三羧缩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10
目录
(二)维持血浆正常的pH
正常血浆的pH为7.40±0.05。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血浆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
分在pH 4.0~7.3之间,血浆蛋白盐与相应蛋白形 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正常的pH。
11
目录
(三)运输作用
血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性结 合位点,脂溶性物质可与其结合而被运输。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糖 体上。
3. 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5. 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 半衰期。
6. 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 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tein,APP)。
9
目录
二、血浆蛋白的功能
(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蛋 白质的摩尔浓度。
由于清蛋白的分子量小(69kDa),在血浆内 的总含量大、摩尔浓度高,加之在生理pH条件 下,其电负性高,能使水分子聚集其分子表面, 故清蛋白能最有效地维持胶体渗透压。清蛋白 所产生的胶体渗透压大约占血浆胶体总渗透压 的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