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读图回答1~2题。
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3.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幅图中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A B.B C.C D.D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5.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②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7~9题。
7.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 D.5个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地壳C.岩石D.水圈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B.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5 BDADC 6——10 ACDD。
课时作业1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2020·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期中联考)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图1)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图2)。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1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③的全部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读图可知,海洋中有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①②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③为上地幔;软流层在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上部;①层和②层在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壳。
D项正确。
第2题,读图2可知,图中地震波在距离地表2 900千米地区传播速度最快,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
C项正确。
(2020·浙江温州高一上学期期末B卷)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壳B.②-岩石圈C.③-下地幔D.④-软流层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B.②-元素以铁、镍为主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图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故选D。
第4题,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
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④处岩石只有部分熔融,纵横波都可以通过,D错误。
(2021·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一上期中)浅层地热能,是地下200米内土壤、岩石、水中蕴藏的低温热能,能量的60%收集于太阳。
与传统地热能相比,浅层地热储量大、再生快、分布广、温度恒定,是巨大的“绿色能源宝库”。
(完整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读下列“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 C.d岩层内部 D.e岩层内部3.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A.a+b+c B.a+c+d C.b+c+d D.c+d+e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4~6题。
4.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6.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非洲东非大裂谷 B.青藏高原 C.吐鲁番盆地 D.太平洋7.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8.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可以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
回答11~12题。
11.该图景观体现出了的地球圈层包括()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2022-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2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亚开头消灭动荡局势,中国政府从2月22日至3月5日,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请依据所学学问完成1~2题。
1.撤至埃及亚历山大(31°13′N,29°55′E)的43名中资公司人员,乘坐EY888次航班于当地时间23日22∶15起飞,北京时间24日上午10∶20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他们在空中度过的时间大约为()A.5小时5分B.6小时5分C.12小时5分D.13小时5分解析:依据亚历山大的经度可以算出亚历山大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飞机起飞时,由亚历山大的区时可以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24日4时15分,依据飞机降落时的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他们在空中度过的时间大约为6小时5分。
答案:B2.这次撤侨期间可能消灭的现象是()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B.山东潍坊昼短夜长,且夜在逐日变长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淌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四周,速度较慢解析:这次撤侨大事处于冬至日后、春分日前,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山东潍坊此时昼长较短,这次撤侨期间潍坊的昼长渐渐增加,但昼长始终小于夜长;北半球冬季,处于季风洋流区的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淌;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在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故这次撤侨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
答案:A(2022年武汉模拟)读北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4题。
3.当地球在b—a之间公转过程中,全球昼夜变化状况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4.当地球在d—c之间运动时,我国会消灭的节日是()A.国庆节B.端午节C.七夕D.春节解析:第3题,有图可推断a、b、c、d的节气分别是冬至、秋分、夏至、春分,b—a为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黑夜变长,昼变短,且昼短于夜。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重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重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2)特性⎩⎨⎧A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波速变化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2 900千米D 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F 为外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圈层划分及特点①地壳(H):固体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②地幔(G):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发源地。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岩石圈。
③地核⎩⎨⎧ 外核(F ):为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其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E ):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水圈(1)组成: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其主体是海洋。
(2)特点:水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主要影响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3.生物圈⎩⎨⎧ 两大构成: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活动范围: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集中分布: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与在陆地上的人感觉一样。
( ) (2)岩石圈就是地壳。
(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33千米处有明显变化。
( )(4)水圈渗透到岩石圈中。
( ) (5)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 )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提示:(1)×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而在陆地上的人可以感受到横波、纵波两种地震波的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巩固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波速变化处,说明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解析: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很大差别,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就可以推断所经过的不同物质,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就说明上、下层次物质组成有很大差异。
地震波在向下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横波可以通过软流层;横波传播速度小于纵波。
第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核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1.A 2.D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地点是( )解析: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播到测定点的时间越长。
答案:A4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炽热岩浆可能来源于( )A.地壳B.下地幔C.岩石圈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解析: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答案:D5下图中大圆、中圆和小圆代表的地理概念依次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分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软流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_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夯实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1340035)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S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B.P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且速度较慢C.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先受到P波的影响,再受到S波的影响D.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如石油勘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幔和地核B.②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地幔和地壳C.岩石圈指的是①面以上的部分,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答案:1.D 2.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4.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B.②③C.③④D.②④4.D山东淄博质检)当地时间2014年9月27日,日本中部御岳山发生火山喷发,已造成57人死亡、6人失踪。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据材料完成第5题。
5.这次蔓延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他们注意到了以下材料:科学家在对地球内部深处扫描时发现,在东亚地表下面存在一个巨大水库,水量相当于一个北冰洋的容量。
为此他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完成。
(1)根据地震波特性分析,科学家是如何用地震波扫描技术探知东亚下面存在巨大水库的呢?,为什么还要花巨资进行钻探?是否可以完全不利用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的层次可能为液态,再结合其他信息判断是否有水库。
原创1: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 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逸层
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10 000km气圈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大气密度随 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液态水、固态水 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1~3题。
1. b圈层的主体是
A. 河流
B. 湖泊
C. 冰川
D. 海洋
2. 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A. d
B. b
C. a
D. c
3. 岩石圈的下界在
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软流层上界 D. 下地幔上界
4.读右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
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 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 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5.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 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表 层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 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 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 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 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高中地理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5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B B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4.从a到b的方向是 ( )。
A.向东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D.先东南后东北答案 D B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
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 )。
A.甲线B.乙线 C.丙线D.丁线6.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B.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C.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D.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答案 A A2011年11月3~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下图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
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 )。
A.奥塞盖尔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D.凯尔盖朗8.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
A.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南移C.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北移9.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 )。
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1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一、单选题1.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成,图中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大西洋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整个地壳B.软流层和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层D.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4.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5.有关地球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内部圈层的界面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2)题。
6.该地的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多少千米处( )A.5B.17C.33D.29007.该地可能是下列________地方( )A.东非大裂谷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下图为“地壳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9.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A.①B.②C.③D.①②10.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正行驶在三峡库区的游轮接受到的地震波是(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P波B.S波C.P波和S波D.接受不到二、填空题11.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层,B是________层,D是________层,E+D+C是________,F+E+D+C 是________。
(2)地壳结构由图中字母________表示的圈层组成。
A+B+C合称____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7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答案 C C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答案 A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4-5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答案 D5.下到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7.该地可能位于( )A.40°N,116°E B.30°N,90°WC.南极点D.180°,0°答案 A D下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
读图,完成8-10题。
8.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00~16∶30 B.17∶00~23∶00C.16∶30~7∶00 D.23∶00~5∶009.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500米B.100米 C.350米D.150米10.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答案 C C B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B.研究地震波C.地层和化石D.理论建模2.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A.地幔B.上地幔C.软流层D.地核3.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A.下地幔B.外核C.上地幔D.软流层4.岩石圈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C.地壳和地幔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5.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A.青藏高原B.死海C.马里亚那海沟D.贝加尔湖6.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7.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后,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面上人总是感觉到先左右前后摇晃,然后上下颠簸B.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快,能量越大C.地震波能量越大,传播速度越快D.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8.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B.岩石圈是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岩石圈为地壳的上层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9.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A.最活跃的圈层B.质量最小的圈层C.最厚的圈层D.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10.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三项重大工程。
2001年8月4日,总投资1.5亿元,被誉为“亚洲第一深井”的中国内地科学钻探工程正式开工,我国将用5年时间打出这口5 000米深的科研井。
此科研井的开钻地点位于A.青藏高原地区B.山东诸城地区C.江苏省东海地区D.安徽省盘龙地区11.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变式练习一、单顷选择题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4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下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
据此完成1~2题。
1.T1时刻,北京时间为A.12月22日11∶00 B.12月23日13∶00C.6月22日11∶00 D.6月23日13∶002.T1至T2期间A.北京昼长缩短 B.纽约日出东北C.地球公转变慢 D.悉尼正午影长增长答案 A D2013年3月23日20:30-2l:30,“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在全球多个城市举行。
读图,回答3~4题。
3.活动当天,图中四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为A.新加坡、哥本哈根 B.北京、里约热内卢C.里约热内卢、北京 D.哥本哈根、新加坡4.活动当天,当北京日落时,世界某城市开始熄灭电灯,该城市最可能位于A.巴西 B.印度 C.澳大利亚 D.英国答案A C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A点经度为39°E。
读图完成5~6题。
5.该纬线最接近: ( )A.10°N B.20°N C.50°N D.70°N6.当交点由B点向轨迹中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圣地亚哥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D.武汉日落方位由西南变为西答案 B C在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
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
每年国庆节前后,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据此回答7-8题。
7.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是A.该山的西南B.该山的东南C.该山的西北D.该山的东北8.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A.我国植树节前后B.五一劳动节C.我国教师节前后D.元旦前后【答案】7.D 8.A下图为a和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9~11小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6 Word版含答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回答1-2题。
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答案 A A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 B C据新华社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3年10月31日11时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7分钟后,11时10分当地再次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
据了解,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均有较强震感。
据此回答5-6题。
5.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答案 A D左下图为某地水平地质剖面图。
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右下图),据此回答7-8题。
7.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D.戊乙丁8.下列关于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B.①表示甲地的观测站,②表示乙地的观测站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D.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答案 C D读下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9-1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2014年12月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锡纳朋火山爆发,从火山口喷泻出来的熔岩和火山灰弥漫火山上空高达2 000米,对航空业造成严重影响。
据此,完成1~2题。
1.火山喷发的熔岩主要来自(D)
A.外地核 B.岩石圈
C.地壳 D.地幔中的软流层
解析:地幔中的软流层是火山熔岩的发源地。
2.火山灰熔岩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凝固下来,形成(A)
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生物圈
解析:熔岩冷却后,形成岩石。
3.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D)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4.岩石圈是指(C)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地壳和上地幔
解析: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B)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解析:火山熔岩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解析:大陆地壳厚;地幔横波、纵波都能通过;外核横波消失,可能是液态;内核压力、温度最高。
读下图,完成7~8题。
7.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C)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图中显示包括了四大圈层。
8.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B)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解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水圈。
9.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B)
A.都明显下降
B.都明显增加
C.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
解析:横波、纵波在莫霍界面附近传播速度都有明显的增加。
10.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A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1、12题。
1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
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DB
第1题,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说明其经过的物质状态不同。
第2题,地下的矿藏与其周围的物质状态不同,利用该现实及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进行地质探矿。
【方法技巧】歌谣法记忆地震波传播特性
地震双波分横纵,速因介质而不同。
固快液降气最慢,介质弹性降低成。
纵快可通固液气,横波仅通固态中。
外界交界都变化,转换之处界面生。
如此特性可利用,透视地球好轻松。
13.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纵波(S波)和横波(P波)之分
B.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但只能通过固体
C.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但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体中传播
D.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说明传播的介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解析】D
地震波又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回答14~15题。
14.横波和纵波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都能通过固体传播②都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③传播的速度相同
④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解析】D D
1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B
17.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解析】D
二、综合题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波,B表示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态,F面是________界面。
(4)C层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
G层叫________,H层叫__________。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解析: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
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
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
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
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
又根据在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
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
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
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答案:(1)横纵在地下2 900千米处,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
(3)消失突然下降固液古登堡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