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随手记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

实验心理学记忆部分笔记

第九章记忆实验笔记第一节记忆研究的变量和材料一、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一)自变量自变量(或自变项)(independentvariable)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

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

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可能获得准确的量值。

艾宾浩斯设计“无意义音节”,目的就是寻求能获得准确的量值。

所谓定性(qualitification),也就是保持刺激的性质,克服不确定性,这是实验有效性的又一个保证。

在记忆实验中,设计无意义刺激材料为的是防止产生联想,由于被试者在知识、经验、理解上的不同,一旦产生联想,就会产生不同的记忆效果。

设计有意义刺激材料,要求划分“相等的意义单位”即定量(quantification),也是为了使每个被试者在实验中接受性质相同的自变量。

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实施定量,结果才能比较。

按统计原理,保持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达到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

满足实验随意变更操作要求,这是保证刺激材料作为自变量的基本条件。

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1.刺激材料2.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3.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的干扰条件。

4.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5.指导语。

(二)因变量因变量(或依变项)(dependentvariable)即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

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成二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

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

1. 回忆类实验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详见本章第二节)。

这三种实验的计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有适宜各自特点的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1)系列回忆要求记录符合系列顺序的量值或错误量,通常还要根据因变量反映前后系列的回忆特征;(2)自由回忆不要求被试恪守刺激呈现的序列顺序,允许随意提取记忆项目。

实验心理学第八章读书笔记

实验心理学第八章读书笔记

第八章记忆与学习无意义音节:艾宾浩斯用德文字母的一个元音和两个辅音制成2300个无意义音节,把它们编成长短不等的音节,一遍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时为止。

节省法:艾宾浩斯测量出重新学习音节表和原来学习音节表的时间和遍数,计算出学习时间和遍数的节省量,作为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

节省量=(OL-RL)/OL×100%(OL为初始遍数,RL为重学遍数)他用节省法测量:a不同长度的音节行(材料多寡)对识记的影响如何;b保持怎样随重复次数而变异--保持是重复次数的函数;c遗忘怎样随时间而变异--遗忘是时间的函数(遗忘曲线);d同一材料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的测量。

巴特利特的研究:采用3类学习材料(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图画)。

主要包括2种方法(重复再现、系列再现)。

系列再现工程中人们记忆的变化还存在4种趋势(精心组织、简单化、命名、细节的保存)。

瞬时记忆:即感觉记忆,指感觉刺激停止后所保持的瞬间印象。

系列位置效应:指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对词表中最开始位置项目的回忆增强。

近因效应:指对词表中最末尾处项目的回忆增强。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过程,是无意识的和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

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短时记忆: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元记忆: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它是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

客体记忆: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它们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测量这些行为和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变量: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1.2 随机分组: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歪曲,实验设计中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1.3 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为了对比和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常设立对照组,用于比较实验组的结果。

1.4 伪装和双盲: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实验设计中常使用伪装和双盲的方法,让参与者和实验人员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条件。

2. 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尊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合法性。

实验伦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参与者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征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告知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利益。

2.2 保密和隐私:实验中涉及到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必须严格保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3 实验后处理: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包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科学而可靠的结论。

3.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和总结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3.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通过推论统计,可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

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1、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实验心理学个人笔记总结

实验心理学个人笔记总结

实验心理学一、实验心理学概述(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心理学附属于哲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心理学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今天,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1.费希纳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物理刺激变化和感觉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1)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费希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2)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费希纳提出的三种方法,使心理现象得以被精确量化地描述。

从此,实验心理学家将有能力以科学的方式确定人的心理状态,正如实验物理学家用精密的仪器确定物质的状态一样。

由此,实验心理学成立的前提得到了满足。

(3)1860年他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2.冯特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学的理论。

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设计与控制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因此实验设计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准确地测试假设,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控制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通过固定或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二、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验过程中被操作或测量的因素。

根据变量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变量是实验中被测量的变量,用于观察自变量对其产生的影响。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两个组别。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实验处理或条件,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用于对比和比较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四、随机分组与配对设计在实验研究中,为了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随机分组和配对设计。

随机分组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均衡;配对设计是在实验前,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参与者配对,然后将每对个体分别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匹配。

五、双盲实验与单盲实验为了消除实验者和被试者的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被试者均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单盲实验是指实验者或被试者中的一方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主观偏见,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

六、实验伦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保护参与者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伦理包括知情同意、保密性、隐私保护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向参与者详细说明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护参与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在我看来,实验心理学就像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让我好奇和着迷的秘密。

就说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关于“注意力分散对记忆效果影响”的实验。

这可真是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

那天,我走进实验室,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

房间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电脑,还有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设备。

负责实验的老师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实验的流程和规则,那认真的模样,就好像在传授什么绝世秘籍一样。

实验开始了,我们被分成了两组。

我所在的这一组,需要在完成记忆任务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应对一些突然出现的干扰信息。

比如说,正努力记着一组毫无规律的数字时,屏幕上会突然蹦出一个搞笑的小动画,或者耳边会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我一开始觉得这能有多难呀,不就是记点东西嘛。

可真当开始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那些数字就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子里蹦来蹦去,就是不肯乖乖待着。

而那些干扰信息,就像一个个小恶魔,把我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打散了。

我使劲地想要专注,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心里不断默念着那些数字。

可是那个小动画一出现,我的眼神就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了,等反应过来,刚才记的数字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再重新开始记,结果那奇怪的声音又响起来了,把我的思绪搅得一团糟。

我着急得直冒汗,心里不停地抱怨:“这也太难了吧!”可没办法,还得继续坚持。

我尝试着调整呼吸,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能被这些干扰打败。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一轮的任务。

结果一出来,我发现自己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和我预期的差了一大截。

而另一组没有干扰的小伙伴们,成绩明显好很多。

这时候我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注意力分散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有多大。

通过这次实验,我算是明白了,平时我们总觉得自己能一心多用,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但实际上,当真正的干扰出现时,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陷入混乱,导致效率低下。

这就好像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如果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还想着和朋友聊天,最后作业很可能做得一塌糊涂。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第二章实验设计第一节实验设计概述一、实验的含义和由来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由英国古典统计学家Fisher基于对农业田间实验而提出的。

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①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②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⑥规定实验次数;⑦安排实验程序;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术语1、因素(factor)与因素水平(factorial level)因素是指研究者在实验中感兴趣的一个变量。

实验中所操纵的变量的每一个特定的值叫因素的水平。

2、处理(treatment)与处理水平的结合(treatment combination)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指实验中一个特定的独特的实验条件。

3、主效应(main effects)与交互作用(interaction)实验中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叫做因素的主效应。

在多因素实验中,当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4、简单效应在因素实验中,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叫做简单效应。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内设计②被试间设计③混合设计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真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非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1、被试内设计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指导手册阅读札记

实验心理学指导手册阅读札记

《实验心理学指导手册》阅读札记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来探究人类认知过程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实验心理学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探究心理现象,例如知觉、思维、情感等,通过严格的实验控制和操作,旨在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心理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其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类心理世界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实验心理学指导手册》我将记录自己的心得和理解,并对实验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和原理进行深入探究。

在初步接触实验心理学时,我被其独特的实验设计所吸引。

通过设计和操作一系列精确的实验,心理学家们得以对人类心理活动进行定量研究,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在心理学领域中,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验证和深化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阅读本手册的过程中,我对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实验设计方面,我明白了严格的实验控制是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需要设立对照组、重复操作、标准化变量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也十分重要,这涉及到统计学的知识,例如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实验心理学的伦理问题不可忽视。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尊重受试者的权益和隐私,确保实验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对于实验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如知觉、认知过程、学习和记忆等,通过阅读本手册,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概念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心理学的探究,我们可以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在知觉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周围世界;在认知过程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究人类如何获取、存储和应用知识;在学习和记忆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如何学习和记忆信息,以及影响学习和记忆的因素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实验心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本质。

正文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如随机控制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因变量、自变量、干扰变量以及实验材料和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中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评估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状态等,自变量包括操作性变量和组别变量。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

•统计分析帮助研究者识别实验结果中的模式和关联性,并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推断。

常见实验技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脑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等。

•问卷调查常用于收集受试者主观反应和意见。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脑电图和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技术则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生理数据。

结尾•实验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前言•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着重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实验设计1.被试选择:在实验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代表性样本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和推广性。

2.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心理学随手记

实验心理学随手记

1观察法1.1自然观察法&参与性观察法1.2调查法1.3个案法2.相关法:具有预测3.实验法3.1自恋量:旨在实验中研究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3.2因变量:有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反应3.2.1天花板效应:由于量程不够大,造成反映停留在指标量表的顶端。

3.2.2地板效应:由于量程不够大,造成反映停留在指标量表的底端。

4.额外变量4.1主试效应:主试在实验中有意无意地用某种方式(语音,动作)影响被试,使他们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期望4.2被试效应:被试并非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实验自发地实验目的产生一定的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满足的态度去参加实验。

例如: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

5.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

保证各组被试同质(解决等组问题):1.内容必须与实验内容高度相关2.随机化法:a.抽签法、笔画法、报数罚次第分配:简便法:按实验者到达实验室的顺序;区内随机法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6.1被试内设计的混淆因素:位置效应、延续效应、差异延续效应、6.2解决混淆因素的设计平衡设计ABBA设计&拉丁方设计感觉阈限: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绝对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最小变化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序列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

寻找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恒定刺激法: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观察到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平均误差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三种方法的比较1.进行了较多的测量2.简化被试对刺激的反应3.选择好刺激序列和反应序列差异:1.在三者中,恒定刺激法最符合阈限的操作性定义:50%觉察概率2.在最小变化法中,由于被试知道刺激呈现次序,所以能把注意力较好地集中在可能发生感觉变化的地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1.啥是实验心理学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怎么举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要紧目的用以讲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怎么举行的(即经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操纵”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办法的区不)(容易出多选)1、能够制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能够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举行验证。

3、能够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能够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操纵4.实验法的局限性1、有点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2、有点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别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有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发觉咨询题、查阅文献、理论考虑、提出假设、实验设计、举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依照前人的研究和理论举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发觉新咨询题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能够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办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妨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进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具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艾宾浩斯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1、证明实验法能够用来研究高级心理(经历),预示所有心理现象都能够用实验法来研究。

2、从全然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发明无意义音节)。

经典心理实验笔记

经典心理实验笔记

经典⼼理实验笔记⼀、反应时1. 减数法—⼼理旋转实验⼼理旋转:单凭⼼理运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理历程;定义:当⼀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度呈现时,⼈们可能是通过内部⼼理过程把这个对象旋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度加以辨认。

实验步骤:1.实验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R)为实验材料,将R取正或反以及6种不同的倾斜度。

被试的任务是辨别正写的R还是反写的R,并在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不同旋转⾓度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说明在辨认图形时⾸先将倾斜不同⾓度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然后取辨认,这样就造成不同旋转⾓度的辨认时间不同。

实验证明:1. 表象这⼀⼼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科学实验⽅法证明的。

2. ⼼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

2. 减数法—句⼦-图画匹配实验由科拉克和蔡斯设计:实验时给被试看⼀个句⼦和⼀个图画,如“星⾏在⼗字之上”要求被试判断⼆者是否⼀致并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句⼦有8种,主语有“星形”和“⼗字”,谓语有“在之上”和“在之下”、“不在之上”、“不在之下”。

信息加⼯阶段:第⼀阶段:将句⼦转换为深层结构,即以命题表征句⼦,且否定句要长于肯定句。

对之下的加⼯要长于对之上的加⼯。

第⼆阶段:将图画转化为命题。

第三阶段:将句⼦和图画的命题表征进⾏⽐较。

如果两个表征的第⼀个名词相同,则所需时间较少,如果两个命题都是肯定,则⽐含⼀个或两个否定时所⽤的时间少。

第四阶段:作出反应。

3. 减数法—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70年代波斯纳实验表明: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

实验过程:给被试并排呈现2个字母(AA 或Aa),2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中间插进短暂的时间间隔,然后让被试指出这⼀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所⽤的字母对有两种(读⾳写法相同AA 读⾳相同写法不同Aa),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均为“相同”。

在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其间隔为0.5秒、1秒、2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察法
1.1自然观察法&参与性观察法
1.2调查法
1.3个案法
2.相关法:具有预测
3.实验法
3.1自恋量:旨在实验中研究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2因变量:有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反应
3.2.1天花板效应:由于量程不够大,造成反映停留在指标量表的顶端。

3.2.2地板效应:由于量程不够大,造成反映停留在指标量表的底端。

4.额外变量
4.1主试效应:主试在实验中有意无意地用某种方式(语音,动作)影响被试,使他们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期望
4.2被试效应:被试并非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实验自发地实验目的产生一定的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满足的态度去参加实验。

例如: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
4.3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

5.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

保证各组被试同质(解决等组问题):
1.内容必须与实验内容高度相关
2.随机化法:a.抽签法、笔画法、报数罚
次第分配:简便法:按实验者到达实验室的顺序;区内随机法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6.1被试内设计的混淆因素:
位置效应、延续效应、差异延续效应、
6.2解决混淆因素的设计
平衡设计
ABBA设计&拉丁方设计
感觉阈限: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绝对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最小变化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序列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

寻找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
恒定刺激法: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观察到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
平均误差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三种方法的比较
1.进行了较多的测量
2.简化被试对刺激的反应
3.选择好刺激序列和反应序列
差异:
1.在三者中,恒定刺激法最符合阈限的操作性定义:50%觉察概率
2.在最小变化法中,由于被试知道刺激呈现次序,所以能把注意力较好地集中在可能发生
感觉变化的地方。

但在递减法中,有一定后作用的刺激不适宜。

在恒定刺激法中:刺激改变是没有方向性的,所以被试在回答时猜测成分较多,误差较大。

但不易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在平均误差法中:测试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近似值,所以不能与用其他方法测量的阈限进行比较
3.在实验效率来说,最小变化法的效率在三者里最低,因为计算阈限时只需要用到小部分
数据。

8.三种心理量表
1.顺序量表(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
没有等距的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要求被试按给定的标准,将事物排出一定的顺序
2.等距量表
有等距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可以体现事物在某种心理量上的顺序关系,还能反映出心理量之间的相对大小。

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
3.比例量表
有等距单位,有绝对零点
分段法,数量估计法(史蒂文斯定律(幂定律))
9.简单反应时
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
10.选择反应时
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要求被试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做出符合要求的反应
11.加因素法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反应阶段
如果两个因素是交互作用的,那么它们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
12注意
过滤器理论: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进入高级分析过程(感觉加工之后)
衰减模型:允许追随的信息通过同时减弱非追随的信息通过,但这些信息都能得到高级加工(分析过程)
反应选择模型: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在于选择对刺激做出何种反应(知觉加工之后,反应阶段之前)
13.过滤范式
整体-局部范式
研究者是先指向整体还是先指向部分
双侧范式
Stroop范式
负启动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