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重叠问题》说课稿重叠问题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二学段“智慧广场”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重叠问题,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一个理念:“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综观整个教材中的“智慧广场”,体现了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是向学生逐步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以往渗透画直观图方法的延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数学素养,体现数学的价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其思维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要构建重叠问题的模型,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集合思想,理解“韦恩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猜测、操作、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集合思想,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3.享受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画“韦恩图”分析解决重叠问题。

通过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渗透集合和数学建模思想。

教法学法1.引——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换”的过程。

2.放——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3.创——充分挖掘并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

教学实施过程一、巧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学校特色课程图片。

)师:我们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

看都有什么?生一边看着课件一边说:机器人、合唱、足球、面塑、篮球。

师:老师在上课前对四年级一班学生学习机器人班和足球班的情况做了一个统计,请看大屏幕。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学机器人的有8人,学足球的有7人。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中“智慧广场”这一章节中的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存在部分数据既是某一类别的一部分,又是另一类别的一部分,需要通过计算得出两个类别共同拥有的数据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重叠问题,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计算重叠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和香蕉,一共有20个,苹果有10个,香蕉有几条?”来引入重叠问题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我利用PPT和黑板,详细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并通过图示和例题来演示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重叠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之后,我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应用拓展: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的重叠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重叠问题的公式和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讲解要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包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学生在理解重叠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加详细地讲解和演示。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重叠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解决重叠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 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3. 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重叠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重叠问题教学挂图、PPT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重叠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解决方法:讲解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叠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叠问题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叠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2. 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 提高题:解决稍微复杂的重叠问题。

3. 拓展题:研究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本节课通过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重叠问题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重叠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

【教学准备】名单卡片、任务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玩脑筋急转弯吗?(喜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脑筋急转弯,注意听题:有2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为什么买三张票就够了呢?(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引出新课。

师:也就是说爸爸在这里是双重身份,在数学中也会遇到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的《重叠问题》。

【设计意图】:一是借助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光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参加小记者活动,有的参加小交警活动,已知参加小记者的有5人,参加小交警活动的有6人,那么问题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回答得出11人)师提出疑问:一定是11人吗?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的人数呢?(不一定,有的人这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师: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参加者名单)同学仔细观察这两张名单,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这两张名单上都有李明和张小帅。

)师:也就是说这2名同学这两项活动都参加了,他们2个重复了,那参加这两项活动的实际有几个人?(9人)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观察这两张名单的时候,是怎样找到重复的这两个人的?(看出来的,体会到了不方便,引发问题。

《重叠问题》说课稿16篇

《重叠问题》说课稿16篇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பைடு நூலகம்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
教学难点是:理解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二总数。
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
四、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创设教学情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巩固练习、总结反思四大环节。其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 数学模型。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意识,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和体验,体现“以 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清楚明了的表现出来,重点突出,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 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重叠问题》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重叠问题》。在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说得失;四大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3、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2)、变式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
3)、拓展练习:下面两只盒中可能有几种奖品?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简单的重复问题》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简单的重复问题》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简单的重复问题》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智慧广场一一简单的重复问题》是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智慧广场内容。

主要旨在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重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重复加法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重复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发现简单的重复问题,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2.能够理解重复加法的含义,掌握简单的重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学生能够体会重复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复加法的概念,掌握重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现简单的重复问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重复问题的本质,找准重复部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将重复加法的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学生评估: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重复问题的规律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重复问题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经历用韦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韦恩图产生的必要性。

2.借助直观图,理解韦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

3.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丰富、直观的游戏活动,在观察、操作、交流、猜测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集合图(韦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韦恩图的意义,建构重叠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名单等。

学具:研究单、同桌操作用的名单等。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入新课咱们学校前段时间举行了运动会,这是四年级的部分班级参加跳远和跳绳的情况记录。

参加跳远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预设:学生会想到用 7+5=12人师:一定是 12人吗?(抽生交流)师:这是参加跳远和跳绳的名单,一起来看一看。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同学重复参加了两项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种有重复部分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重叠问题。

(板书课题:重叠问题)二、合作探究,感知模型(一)动手操作,思维碰撞师:现在跳远的和跳绳一共有多少人呢?不急,咱们先来进行一个同桌竞赛,这是竞赛内容和规则。

课件演示竞赛内容同桌比赛摆姓名,左边的同学负责摆好参加跳绳的 7人,右边的同学负责摆好参加跳远的 5人。

竞赛规则能快速、一个不少地摆好的一方获胜。

获胜方立即举手。

(抽一对同桌到黑板上用大学具板演,其余同桌比赛)(有的同桌会出现争抢的情况。

)你们俩你争我抢的怎么回事?(少重复的几个人)每对同桌的名单中都有重复的这几名同学。

(他们两项活动都参加了,却只有一个)都给他行不行?那都给他?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你们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呢?引出放中间。

这个方法是不是两全其美?让我们谢谢他!看,面对复杂的问题,大家换一个角度思考,抢卡片的问题解决了。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重叠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叠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问题的概念2. 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3. 重叠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叠问题的概念及其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重叠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重叠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重叠现象。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重叠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重叠问题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重叠问题的概念及其解决方法,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公园里的重叠路径、排队时的重叠现象等,引出重叠问题的概念。

《重叠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

《重叠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

《重叠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重叠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叠问题》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8页的数学广角例1,也就是重叠问题。

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1、数学广角是新课程增设的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实它是属于小学奥数的一个教学内容,但是现在要拿来面对班学生进行教学,无疑在内容上要进行简化,在教学上要进行细化,不然的话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集合的知识体系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但还没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

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

本节课教材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2、说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问题的概念2. 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3. 重叠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重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重叠问题。

3. 方法指导:讲解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解决重叠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叠问题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与重叠问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方法及应用,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与总结。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附件:教学课件、实践操作材料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重叠问题。

例如,可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重叠的圆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圆形的重叠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重叠问题产生好奇心。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重叠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有两个集合A和B,它们之间有一些元素是相同的,这些相同的元素就是重叠部分。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96页例1和第97页的练习题。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学会用画图和列举的方法进行分析,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和列举的方法分析重叠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重叠问题,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一些实物模型,同时让学生准备纸和笔进行画图和列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蓝色的球,问学生:“如果我把这两个球放在一起,你能不能告诉我哪个球的颜色更多?”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积极思考。

2. 例题讲解:我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画图和列举的方法分析重叠问题,得出答案。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解决练习题,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我随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 小组讨论: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重叠问题”四个大字,下面是例1的图示和解答过程,以及解决重叠问题的策略。

七、作业设计答案:8个苹果。

答案:篮子里有7个篮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重叠问题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重叠问题的拓展阅读材料,让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智慧广场一重叠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五章《智慧广场》中的重叠问题。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和意义;第二是学会使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重叠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重叠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式分析重叠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和意义,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重叠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叠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图表和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于画图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贴上一张图片,比如说一个班级的学生名单,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这个名单中有没有重叠的名字。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重叠问题的存在。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重叠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们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使用板书来辅助讲解和展示解题过程。

板书上会写上重叠问题的概念、解决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一群朋友,其中有8个朋友喜欢打篮球,6个朋友喜欢踢足球,3个朋友既喜欢打篮球又喜欢踢足球。

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朋友?答案:小明一共有17个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果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更复杂的重叠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挑战和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重叠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叠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 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3. 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将重叠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重叠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如叠放的书本、重叠的树叶等,引导学生关注重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认识重叠问题的分类,如直线与直线的重叠、图形与图形的重叠等。

3. 解决方法:讲解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等。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叠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重叠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重叠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重叠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重叠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周末,小明随“威海晚报小记者”去了西霞口动物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照片,大家想看吗?(出示西霞口动物园动物的图片)小明从大雁的图片中还发现了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见图1)图1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交流)预设1:穿花衣服的大雁真漂亮!预设2: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数,排在第6,从后面数,排在第3。

【设计意图】去动物园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事情,利用小明给大家带来的照片的情境,教师把孩子引入到了熟悉的动物园的情境中。

“通过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的发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实物操作,体会“重叠问题”1.猜一猜。

师:猜一猜,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预设:6+3=9(只)、8只2.摆一摆。

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来摆一摆,进行验证。

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出示合作提示:(1)想一想:怎样摆才能符合题意?(2)摆一摆,把结果摆在记录单上。

(3)算一算:这一行大雁共有几只?3.展示交流。

预设:(1)(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更容易?(即先摆哪只更容易?)4.回顾梳理。

师:刚开始很多同学都认为一共是9只大雁,为什么结果会是8只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借助(图2)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图2引导学生思考:花大雁数了几遍?师:原来,这只漂亮的花大雁重复数了,数了2次,所以应该减去1。

【设计意图】在提出“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测,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暴露出现有的思维状态。

接着,教师提供直观学具(大雁图片)让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为下一环节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作铺垫,同时体会“重叠问题”的特点。

为了提高同桌合作的实效性,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适时出示了“合作提示”,使学生明确本次操作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活动落到实处。

(二)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1.独立尝试画图。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教学课件设计

两项比赛都参加的
数学资料卡
约翰.韦恩 (John Venn)是 十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 他出生于1834年,1857年剑桥 大学毕业,在1881年发明了韦 恩图。
跑步比赛
5人
跳高比赛
6人
3
2人
4人

只参加跑步比赛的
只参加跳高比赛的
两项比赛都参加的
跑步比赛
5人跑步比赛
5人
跳高比赛
6人
4人
两项比赛都参加的
跳高比赛
6人
跑步比赛
5人
两项比赛都参加的
1.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历史》两种杂志, 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 索历史》的有27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少人?
《开心学堂》( 25)人 《探索历史》( 27)人
跳高比赛
张迎雪 孟 蕊 张海明 张新磊 王 立 孙佳秀 合计:6人
探究提示: 1. 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可以画一画、标一
标,也可以摆一摆、圈一圈。 2. 选择喜欢的方法,重新整理这份名单,
使重叠的部分能够更清晰的表示出来。
可以用下图表示:
跑步比赛
5人
跳高比赛
6人
3人
2人
4人
只参加跑步比赛的
只参加跳高比赛的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四年级一班同学参加春季运动会的情况记录
跑步比赛
张耀武 张海明 刘政杰 王 立 邓博文
跳高比赛
张迎雪 孟 蕊 张海明 张新磊 王 立 孙佳秀
合计:5人
合计:6人
四年级一班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跑步比赛
张耀武 张海明 刘政杰 王 立 邓博文 合计:5人

数学第四单元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数学第四单元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书P74)(画图时按例题的样子标数字,再列算式)
1.小明家从前面数在第3栋,从后面数在第5栋,这个小区一共有几栋楼?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2.从左边数我排在第4,从右边数我排在第4,一共有多少人?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3.小朋友排队跑步,从左往右数,乐乐排在第5个,从右往左数,乐乐排在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4.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左边有4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5、我家楼上有3层,楼下有4层。

一共有几层?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主练习
3.
有7辆车,从左 到右摆成一排。
我从左边数排 第4,从右边数 排第几呢?
从右边开始数
1
2
3
4 4
3 5
2 6
1 7
从左边数排在第4
从右边数
排第(4 )。
二、你说我讲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我用加法算: 穿花衣服的大雁数了两次, 6+3=9(只)。 应该再用9-1=8(只)。
二、你说我讲
到底一共有8只大雁还是9只大雁呢?
摆一摆
画一画
算一算
练习
二、你说我讲 1
1
摆一摆
2
2
3
3
4
4
5
5
6
3
6
2
7
8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
返回 下页
8 )只。
1
二、你说我讲
从图上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前面有5只,后面 有2只,所以可以这样计算:
返回 下页
5+1+2=8 (只)
试一试
我用 画图:
小明家从前面数 在第3栋,从后 面数在第5栋。
这个小 区一共 有几栋 楼?
代替小明家,用
代替其他楼房,画一画。
从后面数在第5栋
1
1
2
2
3
3
5
4
4
3
5 6
2
7
1
从前面数在第3栋
计算: 从图上看小明家前面有2 7 数一数,这个小区一共有( 栋楼,后面有4栋楼,所 以是:2+1+4=7(栋)。 练习
画图: 1
1
从右边数排在第3 2 1
2
2
3
3
4
4
5
5
6
7
7
8
9
6
从左边数排在第7
计算:
6+1+2=9(只)
7+3-1=9(只)
三、自主练习
2.排队上车的有多少人?
我排第6,后 面还有4人。
小明
画图:
1 2 3 4 5 6 小明 7 8 9 10
计算: 6+4=10(人)
4人
数一数,排队上车的有( 10)人。
小明家的楼数了两次, )栋楼。 所以是: 3+5-1=7(栋)。
二、你说我讲
从后面数排在第3
3
2
1
1 2 3 4 5
1 2 3 4 5
从前面数排在第6
6
6
7
8
从右边数排在第3
1
1
2
2
3
3
5
4
4
3
5 6
2
7
1从前面数在第3栋 Nhomakorabea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
1.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
从左边数我排 第7,从右边数 我排第3。
我用
代替小猫,用
代替其他小动物,画一画。 3
画图: 1
1
从右边数排在第3 2 1
2
2
3
3
4
4
5
5
6
7
7
8
9
6
从左边数排在第7
数一数,一共有( 9 )只小动物。
三、自主练习
1.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
从左边数我排 第7,从右边数 我排第3。
我用
代替小猫,用
代替其他小动物,画一画。 3
重叠问题
情境导入 你说我讲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漂亮呀!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你说我讲
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漂亮呀!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画一画。 我们用
代替花大雁,用 3 代替其他大雁。
从后面数排在第3
2
1
1 2 3 4 5
1 2 3 4
从前面数排在第6
6
6
5
7
8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 8 )只。
返回 下页
二、你说我讲
还可以列式计算: 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排在第6,
从后面数排在第3。数了两次,所以可以这
样计算:
6+3-1=8(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