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组合教案
8.2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8.2节“简单的组合”所制定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组合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全体排列方式。
2. 组合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用符号C(n,m)表示,计算公式为C(n,m) = n! / [m! (nm)!],其中n!表示n的阶乘。
3. 组合的应用:通过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组合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组合公式的推导和理解,以及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组合的概念,组合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抽屉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组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让学生体会组合知识的应用价值。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组合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组合的概念。
2. 组合的计算公式:C(n,m) = n! / [m! (nm)!]。
3. 组合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组数据有5个不同元素,从中任取2个元素的组合数是多少?(2)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班主任想从中选出10名班干部,共有多少种选法?2. 答案:(1)C(5,2) = 5! / [2! (52)!] = 10。
(2)C(30,10) = 30! / [10! (3010)!] = 30242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的第2课时,内容为简单的组合。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并能描述组合后的图形特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组合的概念,并能够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组合图形时的空间想象和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图形组合的动画或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基本的几何图形模具,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组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组合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组合,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组合图形。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尝试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并描述组合后的图形特征。
4. 讨论:每组分享自己的组合成果,全班讨论组合的方法和组合后的图形特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组合的概念和组合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组合的定义、组合图形的示例以及组合图形的特征。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2. 家长参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不同的组合图形。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观察学生在组合图形时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及对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流畅的段落衔接,确保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关于简单组合的学习中,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并有效克服教学难点。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两两组合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组合方式,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卡片、图片等。
2. 教学工具: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组合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组合的概念。
2. 讲解:解释组合的定义,演示如何进行两两组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进行两两组合,记录下组合的结果。
4. 分享:邀请各组分享他们的组合结果,讨论哪些组合是有意义的。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组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设计一个活动、解决问题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两两组合的方法。
2. 收集学生的组合结果,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组合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组合接力赛2. 活动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两两组合的方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活动规则:a.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均等。
b. 每组排成一列,第一个学生持有卡片或物品。
c. 发令后,第一个学生将卡片或物品传给第二个学生,进行两两组合。
d. 第二个学生将组合后的物品传给第三个学生,以此类推。
e. 一组完成组合后,将结果写在白板上。
f. 各组分享自己的组合结果,讨论哪些组合最有创意。
4. 活动准备:卡片、物品、白板、笔等。
5. 活动时间:25分钟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两组合的方法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组合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运用组合思维,解决问题。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游戏,与同学分享并玩耍。
《简单的组合》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组合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组合图形的基本原理。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方法还可以更多样化。接下来,我会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组合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课后反馈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面积计算方法仍存在疑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组合图形的基本概念。组合图形是由两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图形。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组合图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组合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培养空间观念,将组合图形应用于实际情境。
难点解析: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可能难以将组合图形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这种联系。
(4)在合作交流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难点解析: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简单的组合》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组合图形的概念和构成方法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基本原理。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简单的组合人教新课标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 学 设 计第2课时 简单的组合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2 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从3个数中任取2个求和,确定得数的种类数。
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是组合问题。
其编排层次有2层,第一层次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和,第二层次是数出满足条件的和的个数。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在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对比中,感悟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4.使学生初步感受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过程,并掌握其解决方法。
教法与学法1.基于学生已有的排列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在解法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解法多样化,同时能比较出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复习:最简单事物的排列。
学习:探索最简单事物的组合。
延学: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复习导入:1.复习“排列”。
师:用数字卡片1、2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生: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12和21。
2.引出“组合”。
师:如果把这两张数字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呢? 学生讨论汇报。
师: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和,调换位置的和都是3,和不会变化,得数只有一种。
这种不受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
(板书:组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组合”。
(把板书补充完整)【品析...:.让学生回顾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两张数......字卡片求和引出“组合”...........,.突出强调“组合”与“排列”的不同点.................:.不受位置影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组合。
2.能够通过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
3.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
2.掌握列举方法求简单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对学生可能有一定挑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贝壳、小球、图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小球和贝壳,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如果任意拿出两个物品,你们认为会有多少种组合方式?2. 学习1.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组合,并给出组合的定义。
2.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用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
3.让学生自己实践,通过不同的图示卡片组合问题,锻炼他们的组合能力。
3. 拓展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问题,并邀请同学尝试解答。
2.老师根据学生设计的问题,引导同学互相交流和讨论解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4. 实践设计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什么是组合,能够通过列举方法求出简单的组合,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挥组合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思考: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景可以应用到组合的思维?2.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组合的题目。
3.发挥想象:设计一个更复杂的组合问题,让家人或同学来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组合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二年级简单的组合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组合练习课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简单的组合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组合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组合能力。
3. 学生能够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或拼图。
2. 准备一些组合图案的示例,如纸上的图案或投影仪上的图案。
3.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组合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组合的概念,例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组合。
你们知道什么是组合吗?”-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组合的理解和经验。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示例和图案,解释组合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并组合成一个简单的图案。
- 强调组合的基本要素,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练习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积木或拼图。
-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案,使用积木或拼图进行组合。
- 监督学生的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总结和巩固(10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组合作品,并让其他学生评论和提出建议。
- 强调学生在组合过程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他们的组合能力。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组合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展示他们的组合作品,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练习题,以检查他们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组合图案,并与同学分享。
2.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组合练习,以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拼字游戏、拼图游戏等。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引入组合的概念,结合实际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组合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提供反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组合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组合概念,并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组合(教案)
简单的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组合的定义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计算简单的组合问题。
3.学会用组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组合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际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难点:1.通过实际问题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组合来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口头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
2.向学生提问:“你们平常都玩过什么选择游戏吗?比如,石头、剪刀、布,五子棋等……”Step2:核心知识1.通过幻灯片展示组合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
3.组合计算公式的讲解。
Step3: 练习1.通过多个例子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单独或多人抽奖问题的探讨,用实际例子说明组合的应用。
Step4:拓展1.用数学游戏或其他趣味性高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自己找到其他例子,并通过小组讨论来求解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5:结束1.学生进行反思思考,总结今天的收获。
2.教师发放练习册,布置相关习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总结,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的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练习。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或在小组内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笔记和练习册。
二、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组合是一种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教学和练习,学生应该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在团队项目中,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组合来计算方案的数量等等。
评价方法:通过实际情况来观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听取学生的实际体会和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组合》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组合现象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组合现象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渗透集合的思想,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组合现象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组合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感受组合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组合现象。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组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一些简单的组合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选择一些小物品进行组合,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组合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巩固学生对组合现象的理解。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两两组合。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组合是指从若干个不同元素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方式,选取几个元素构成一个新的集合。
2. 两两组合:从n个元素中任取两个元素进行组合,叫做两两组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两两组合。
2.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的顺序和方式,能够灵活运用两两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合的概念和两两组合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两两组合。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组合的概念。
2. 讲解组合的概念:讲解组合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两两组合:讲解如何进行两两组合,并给出具体例子。
4.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两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合的概念和两两组合的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组合概念和两两组合方法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两两组合的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1. 讨论其他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组合方式,并比较它们的区别。
2. 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缺点。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组合概念和两两组合方法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会运用组合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但对于组合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组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并能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组合的概念。
4.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组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文具等,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2.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拼图、组装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的组合现象,引出组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组合的定义和简单的组合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文具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进行组合。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组合的定义和特点2. 两两组合的方法和步骤3. 组合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合的定义和特点,两两组合的方法和步骤。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组合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组合的应用实例,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组合实例素材3. 分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组合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组合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两两组合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组合的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组合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组合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组合的应用实例,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
2. 组合操作的正确性:检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进行两两组合。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合的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组合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数学、科学和艺术。
2. 创意组合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组合比赛,鼓励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八、教学反思:1. 课堂效果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建议。
九、课后作业:1. 组合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组合的概念。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并理解组合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卡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
例如,拿出一堆水果,让学生进行两两组合,比如苹果和香蕉、橙子和葡萄等。
2. 讲解:向学生解释组合的概念,即从多个元素中选择两个元素进行组合。
引导学生明白,组合的结果是两个元素的组合,而不是元素的顺序。
3. 练习:给学生发放卡片或者实物,让他们进行两两组合。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组合。
比如,让学生将卡片分为两组,使得每组的元素数量相等。
4. 应用:让学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游戏,或者将组合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场景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够主动进行两两组合。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进行两两组合。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组合知识。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组合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化学元素的组合、食物的搭配等。
2. 让学生尝试进行更复杂的组合,如从多组元素中进行组合。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游戏,可以是纸牌游戏、拼图游戏等。
2.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组合的知识进行解释。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组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难度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合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组合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理解组合的概念2.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3.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的概念2.掌握组合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1.运用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组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组合。
第二步:讲解1.讲解组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组合的应用场景。
第三步: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步: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作业布置一些与组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并能够初步运用组合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但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八、延伸拓展学生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组合问题进行拓展,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组合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组合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五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组合》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组合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
3.演示举例:通过具体实例,如从3个红球、2个蓝球和1个绿球中选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组合,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组合的计算方法。
4.学生跟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例题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2.练习题目:包括基本组合计算题、实际问题应用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
3.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反馈与评价: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组合定义、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进行总结。
-例如,某班级有20名学生,要从中选出5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法?
3.创新思维题:设计一道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运用组合知识进行探究。
-例如,如果你有7种不同颜色的小球,现在要从中选出3个来装饰你的房间,你会选择哪些颜色组合?请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并简单说明你的设计理念。
-巩固学生对组合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组合幼儿园教案
简单的组合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组合方法。
2.培养幼儿对形状和颜色的观察力。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1.形状卡片、颜色卡片、组合卡片。
2.盆、砂子、工具、小玩具。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组合方法
1.教师手持组合卡片,向幼儿介绍组合方法。
2.引导幼儿探究卡片上的图案,了解每一个图案的组成结构。
3.演示组合卡片上的图案,鼓励幼儿模仿。
第二步:认识形状和颜色
1.推荐幼儿认识形状和颜色的卡片。
2.引导幼儿观察卡片,学习发音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在沙盘中组合
1.让幼儿在小组内分配工具。
2.把形状、颜色和组合卡片混合在盆子里。
3.每一组从盆子里取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图案在沙盘中组合。
第四步:分享结果
1.让每个小组分别分享它们在沙盘中组合的结果。
2.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组合。
3.向幼儿提问,鼓励他们向其他幼儿展示他们的组合。
4.教师评价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总结
1.教师概括今天的教学活动。
2.提醒幼儿巩固学习的形状和颜色卡片。
3.评估幼儿达到的教学目标。
4.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学习了基本的组合方法,发展了手眼协调、空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沙盘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合作探索、分享他们的组合和创意。
因此,可以认为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得到了满足。
8.2 简单的组合(教案Word)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8.2 简单的组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简单组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组合2. 组合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思想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组合的应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合适的组合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组合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组合的含义。
(2)讲解组合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组合的基本特点。
(3)讲解组合的分类,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组合。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组合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的组合现象,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组合的概念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组合思想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组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组合应用方面的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 教案:8.2 简单的组合教案3. 课件:8.2 简单的组合课件4. 练习题:8.2 简单的组合练习题5. 答案:8.2 简单的组合答案九、教学进度1. 课时:1课时2. 教学时间: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组合思想,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组合方法。
2.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组合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组合的概念及意义。
2. 两两组合的方法及步骤。
3. 简单的两两组合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组合的概念及两两组合的方法。
2. 难点:理解组合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组合方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组合的概念及两两组合的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简单的两两组合实例。
3. 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组合的概念。
2. 讲解组合的概念:讲解组合的意义及两两组合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简单的两两组合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组合方法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程度。
b. 学生运用组合方法进行两两组合的能力。
c.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组合概念及两两组合方法的课件,辅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实例素材:收集生活中的组合实例,用于案例分析。
3. 练习题库:编写组合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组合的概念及两两组合的方法。
2. 第3-4课时:分析简单的两两组合实例,进行小组合作练习。
3. 第5-6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组合的概念及两两组合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第8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简单的组合。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入组合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并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组合的概念,并学会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卡片,上面有不同数量的物品,以及一些加法算式。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橘子。
我会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把所有的苹果和橘子都放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张卡片,上面有3个苹果和2个橘子。
我会问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三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的组合呢?然后我会引导同学们使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比如3+2=5。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用加法来表示不同的组合。
比如,如果有4个苹果和3个橘子,我们应该怎么做?4. 组合的游戏: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组合的游戏。
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橘子和香蕉。
同学们需要将卡片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放在一起,并使用加法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下组合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如果有5个苹果和2个橘子,请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
答案:5+2=72. 题目:如果有3个香蕉和4个草莓,请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
答案:3+4=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组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加法来表示不同的组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第二课时 简单的组合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事物的简单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组合思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教学重点:1. 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事物的简单组合。
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的概念。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事物的简单组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物品,如苹果、香蕉、橙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新课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组合,如两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2.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组合,如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2.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四、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简单的组合概念。
2. 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简单组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2.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二、新课1. 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组合,如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2. 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物品组合,如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和一个橙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2. 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物品组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四、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复杂的组合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商城路小学王艳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教学内容:教材第 112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怎样搭配才漂亮呢?请同学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
你们的建议都不错。
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
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
(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简单的组合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教学内容:教材第 113页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聪聪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聪聪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指名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
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简单的排列第三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呢?我们三年级3个班比赛,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
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
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2、引导参与。
三、共同探究。
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
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
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一小组演示。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方法允许多样。
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老师适当引导。
师生共同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比赛结束了。
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
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进行礼仪教育。
四、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第四课时:简单的排列组合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五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
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二、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
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
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
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三、做一做(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
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简单的排列组合实践活动:掷一掷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
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
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
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