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交往的问题及策路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与预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特点、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文章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也为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有效管理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类型、成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符合课堂行为规范,影响自身或他人学习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注意力分散、课堂扰乱、攻击性行为和退缩性行为等。
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学生个人心理特征等。
针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学者们普遍认为家庭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管理策略、师生关系等。
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如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等也会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小学英语课堂交往现状的改进建议初探
小学英语课堂交往现状的改进建议初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交往能力差、师生交往不和谐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对小学英语课堂的交往现状进行改进建议初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交往能力差目前小学生交往能力普遍不足,表现为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等问题。
这与当前社会环境下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
面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引导学生多进行口语交流,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个性,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交际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二、师生交往不和谐在部分小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交往存在不和谐的情况,例如师生之间的语言不畅、情绪冲突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师生交往进行改进。
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利益,创造出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课堂交往氛围不活跃部分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交流互动不够,课堂氛围不活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亲自示范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营造出一个合作共赢的课堂交往氛围。
四、老师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部分小学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沟通问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处理沟通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需要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不少小学生在处理沟通问题时会遇到困难,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表达能力不足、情绪管理困难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处理沟通问题,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帮助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例如读给他们听一些故事书、启发他们思考一些问题,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听别人的说话。
此外,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班也有助于小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应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互动,孩子们可以逐渐学会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倾听与表达的平衡除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之外,倾听也是沟通的重要一环。
小学阶段的孩子通常还不太懂得如何倾听他人,往往在对话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他人的意见。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小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感受。
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倾听的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倾听技巧。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立一些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并让其他组员倾听和总结发言内容。
这样的练习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倾听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三、情绪管理与沟通情绪管理是沟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有时候,孩子们可能因为情绪的原因而无法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或者在沟通过程中表现得过于冲动。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情绪管理,以便更好地处理沟通问题。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数数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缓解紧张情绪,减少情绪冲动的发生。
除此之外,角色扮演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情绪管理的能力。
浅谈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和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合作学习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学生合作能力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限制,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能力比较欠缺。
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自私自利、不合群、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情况,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2. 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矛盾:在合作学习中,不同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合、互相矛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影响整个合作学习的进行,甚至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不清晰:有些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未能明确自己的角色,既不是“指导者”,又不是“观察者”,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合作能力培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各种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解决合作矛盾: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和分歧,让他们学会妥协、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能够和谐地完成合作任务。
教师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境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调。
3. 明确教师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既要充当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要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三、实施效果实施以上对策后,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课堂互动策略
小学生课堂互动策略课堂互动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学生课堂互动,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几种适用于小学生的课堂互动策略。
一、问答互动问答互动是小学生课堂互动的最常见形式。
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实施问答互动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轮番提问:教师可事先准备好问题名单,轮流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热情。
2. 鼓励群答:教师提问后,不单纯等待一个学生回答,而是鼓励多个学生参与回答。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集体智慧。
3. 引导提问:教师可以利用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互动小组合作互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下面介绍几种小组合作互动策略: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课堂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达成共识。
2. 角色扮演:通过分派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发挥想象力,锻炼表达和合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故事中的角色等。
3.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可以通过问答形式进行,也可以设计小游戏、小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和实践的乐趣。
三、互动技术应用现代技术为小学生的课堂互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多媒体设备、教育软件等工具,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课堂环境。
以下是几种互动技术应用策略:1. 多媒体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
2. 电子投票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投票器进行课堂投票和问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和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实际上在小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障碍,需要教师们去认真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针对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问题一:学生合作能力薄弱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合作能力还在逐渐发展和形成的阶段。
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性格、认知水平差异或者缺乏合作经验而导致合作能力薄弱的情况。
对策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教师应该从小学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合作和分享,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合作技能。
问题二: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易处理在小学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可能出现分工不均、观点不一、利益冲突等问题,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对策二:建立和谐的合作氛围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温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合作。
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分享观点、坦诚沟通、妥善处理分歧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协作,达到共同目标。
问题三:课堂管理难度增加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教学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难度,比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合作、如何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问题。
对策三:建立规范的课堂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应对合作学习中的管理问题,教师需要建立规范的课堂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流程和课堂规则。
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加练习,提升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以保证课堂秩序和学生学习效果。
问题四:评价合作学习成果难以客观对策四: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应该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树立合作学习成果与共同努力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价值并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总结小学生常见社交难题与应对策略
总结小学生常见社交难题与应对策略在学校里,小学生面临许多社交难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从长期的观察和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小学生常见社交难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面对新环境和陌生同学时产生不适感小学生在进入新的学校,或者换班级、换同学时,常常会感到不适应和紧张。
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应对策略:1.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情况,这是正常的。
2.引导孩子主动与同学交流,参加课余活动、班级集体游戏等,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3.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技能培训,在与陌生人交流和建立友谊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问题二:与同学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在学校里,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和冲突很普遍。
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心理、意见不合或者常见的误解所导致的。
应对策略:1.教导孩子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
2.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合作性的游戏和活动,学会与他人共事。
3.提供解决冲突的技巧和方法,如学习谈判、妥协和道歉等。
问题三: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排挤欺凌和排挤是小学生常遇到的社交问题,这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鼓励孩子勇敢地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告诉他们不需要忍受欺凌和排挤。
2.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开展以友善和尊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对于友善与和谐的认识。
问题四: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一些小学生在面对陌生人或者大群体时,会因为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应对策略:1.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机会,让孩子们参与演讲、朗诵、表演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2.鼓励孩子参与运动、艺术和其他兴趣班,培养他们在特定领域的自信和专长。
3.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帮助孩子们克服自信心的问题。
小学生课堂交往的问题及策路研究
.小学生师生课堂交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杨金花教科院07级小学教育专业1011407045摘要: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课堂交往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实现,因此研究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意义重大。
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需要改善教师的素质,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改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需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课堂交往师生改善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课堂交往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且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标准。
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师生之间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1]然而,课堂交往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课堂交往良好展开的基础之上的。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师生交往问题,影响着课堂交往的有效展开,阻碍和限制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克服现实中的交往问题,增强课堂交往的发展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交往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交往的主体,本文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
一、良好的课堂交往的价值(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在课堂交往中,老师带着他们通过沟通、交流、合作、探索,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相互启发和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被激活,不同性质的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不同功能的知识之间相互转换。
这些将为学生新知识的内化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提供积极支持。
(二)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师生的课堂交往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情境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它与正式的课程内容一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尽力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兴趣和爱好等。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社交经验相对较少,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鉴别能力较弱。
其次,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有限,容易受到情绪的支配,从而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此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角色定位、身份认同等问题有着特殊的关注。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最初阶段,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首先,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模范,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和行为。
家长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展示积极向上的交往方式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参加亲戚聚会、结伴上公园等,帮助孩子建立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三、学校教育与课程设计学校教育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提供系统的教育指导和环境支持,帮助小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一是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如班级合作、校园文化节等,让学生有机会与同学合作、沟通和协作,提高交往能力。
二是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例如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在体育课上组织合作竞技活动等。
三是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是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策略。
首先,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的沟通技巧,例如注意倾听、表达清晰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对方的观点等。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正确表达情感。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参加情感交流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同时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此外,还应教会孩子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二、加强游戏合作游戏合作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如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团队合作,并通过合作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培养沟通技巧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小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授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观察,并模拟实际情境进行训练。
同时,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辩论、小组讨论等。
四、倡导友善文化友善文化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环境因素。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友善、和谐的校园氛围,倡导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榜样引领,向学生传递友善与互助的价值观念,并对友善的行为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五、培养自信与自尊自信和自尊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培养自信心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让孩子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信心。
同时,也要督促家长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认可。
六、关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
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社交技能培养,如言谈举止、礼貌待人、分享与合作等方面。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在个人的成功与幸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并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小学生的沟通技巧1.培养良好的听力技巧小学生在与人交流时应该充分尊重对方,并听取对方的观点。
培养良好的听力技巧可以通过听故事、听音乐以及参与话剧等活动来实现。
2.发展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可以开展一些口头表达的练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此外,老师还可以给予小学生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3.锻炼非语言交流技巧除了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
通过角色扮演、肢体语言训练等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利用非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1.鼓励小组合作将小学生分成小组,并给予他们一些合作性较强的任务,让他们一起讨论、合作完成。
激发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提供团队活动机会组织小学生参与一些团队活动,如球队运动、舞蹈表演等,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达到团队目标。
3.培养小学生的互助精神鼓励小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
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讨论、集体互助活动等,让小学生体验到互助的力量。
三、培养小学生的冲突解决能力1.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与理解能力教育小学生在进行冲突解决时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并试图理解对方的立场。
通过倾听与理解,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并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巧教育小学生掌握一些冲突解决的技巧,如妥协、沟通、寻求帮助等。
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
3.培养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冲突解决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波动,教育小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冷静处理问题。
实施小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策略
实施小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策略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课堂交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促进他们的课堂交流。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施小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1. 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舒适和自在。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 尊重学生的观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不要轻易否定或嘲笑学生的观点,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从而促进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扮演中学习和交流。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1. 提问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让学生能够思考问题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语言培养1. 词汇扩充: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扩充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汇卡片、词汇游戏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新的词汇。
2. 口语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练习,让学生进行模仿、对话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论:实施小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教育与文化教育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潜能,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过程。
而文化教育则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构建和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
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联系与价值教育是社会的基石,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支柱。
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教育与文化教育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国家的优秀文化遗产,确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培养文化素养:文化教育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各种艺术形式、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对文化的理解、感知和欣赏水平,它不仅包括传统文化,还包括现代文化和国际文化。
3. 培养人文精神:教育与文化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具备宽容、理解、关爱等品质,并能够用这些品质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挑战。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对人类价值和人性关怀的一种追求。
4. 培养创新能力:教育与文化教育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应对问题。
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和文化教育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同时文化教育也需要教育来进行传承和发展。
因此,加强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优化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1. 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教师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他们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处理小学四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
如何处理小学四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2023年,小学四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学生们在学校内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学术成就、社交技能和身心健康。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间的交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来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如果班级的学生习惯于彼此支持和赞扬,那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间的关系也会渐渐变得和谐。
可以通过组织灵活有趣的集体活动,例如体育比赛、乐队演出、班级旅游等,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尊心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源于对自我价值的不可靠感,缺乏自尊心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欺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要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在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夸奖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价值。
这可以使他们更有勇气和信心去解决和面对各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解决学生间问题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要,来构建良好的关系。
教师可以讲授关于共情的知识,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们如何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保持关注,倾听他们想要表达的事情,以及尝试向别人表示理解与同情。
4. 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不可避免的,学生会遇到各种社交问题。
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技能。
例如,让他们将问题描述地清清楚楚,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练习,在自己的班级里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接受和发起道歉、学会彼此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
5. 明确学校的评估标准和纪律措施教师需要强调学校社交标准和行为规范。
当小学四年级学生之间发生不良行为时,教师需要教育他们的行为所违反的规则,并给予合适的处罚,以确保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定。
总之,如何处理小学四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并非易事,但是教师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给学生带来更积极、认同、交际的氛围,从而突破他们的困难和障碍,成功地进步。
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交际策略
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交际策略交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互动的过程,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来说,交际策略的使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三个方面,探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交际策略。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与课程任务相关的沟通。
这种交流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用身体语言、表情和手势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并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讨论,以促进有效的教学交流。
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常常需要进行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对话的方式进行交际实践,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保持积极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奖励和表扬机制,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交际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提升小学生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的教学策略
提升小学生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的教学策略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小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提升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
一、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1. 提供充分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演讲和小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各种社交场景,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3. 给予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沟通技巧,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1. 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协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培养共享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故事、玩具和知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共享意识,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3. 倡导互助互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通过互助互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培养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是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1. 情绪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情绪,并教授他们适当的情绪管理方法。
2. 冲突解决训练:教师可以模拟冲突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沟通和解决方法,解决冲突,并鼓励他们积极寻求 win-win 的解决方案。
3. 培养同理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
小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引言:社交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提升我们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社交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建立友谊、解决冲突和适应学校环境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社交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社交能力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1.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提供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
2. 教授学生积极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如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
二、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合作与团队精神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1. 定期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
2. 引导学生学习倾听他人意见、分享资源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生社交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1. 引导学生学习冷静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供实际案例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3. 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情绪管理能力:1. 教授学生情绪识别和表达的基本技巧,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 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
3. 鼓励学生分享情感和解决情感问题的经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应对能力。
五、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小学生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几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1. 肯定学生的成就和努力,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引导教育和研究实验课题方案(五篇模版)
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引导教育和研究实验课题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引导教育和研究实验课题方案《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教育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社会适应、自身完善、以及提高群体的内聚力与活动效率。
人际交往能否成功往往会对人的个性及其认识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社会技能(即人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学会与掌握。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七大智能中包括交往智能,其他如语言、逻辑、运动、音乐等智能学生都可以从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专门的训练与发展,而交往智能往往被忽视。
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行为:1、交往不文明,待人不礼貌。
骂人,欺负同学;不自觉遵守纪律,影响集体;不尊重父母,任性,好发脾气;写字潦草,学习马虎。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友好的态度、不求上进的表现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损害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
2、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与同学交谈不多。
由于与同学接触频率低,相互情感交流少,同学关系疏远。
3、心里闭锁。
遇上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谁也不告诉,采取自我封闭的态度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来。
有害羞心理,遇事退缩,缺乏自信,不善交往。
4、行为障碍。
有些学生因先天条件差或后天某些原因形成了行为上、举止上、语言上的障碍,从而影响了交往的正常进行。
久而久之,形成交往障碍。
5、认知障碍。
学生在交往中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缺乏认识,如:在集体活动中用命令的口吻和同学讲话,作为班干部对其他学生指手划脚或大发脾气等,从而形成交往障碍。
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从小生活在舒适优越的环境中,娇生惯养,加上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致使孩子任性,事事以“我”为中心,与人合作能力差。
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注重单向灌输,忽略双向的、多角度的民主交流的现象,学生往往被动的参与教育过程,缺乏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主的积极精神。
例如我班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便表现出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人际交往是个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时期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小学生积极融入班级和社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意识1.提供良好的班级氛围一个积极、友善和互相尊重的班级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班主任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学生间积极互动和分享合作的环境。
鼓励小组活动、项目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们学会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2.培养学生的友善待人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家庭日、主题班会等,让学生们了解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意识。
教师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友好互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二、提供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技巧的培养1.教授基本的沟通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教授小学生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和提问等。
学生们需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同时在沟通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2.鼓励学生进行协商和解决问题在班级活动和小组任务中,鼓励学生们进行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同时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小学生解决冲突和协商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培养理解别人、尊重他人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1.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情绪管理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情绪管理的课程,教授小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表达情绪的方法以及与他人分享并倾听的技巧。
2.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自我认知是指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们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四、提供机会和资源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能1.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机会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交活动,如学生联谊、社会参观等,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同学和社会接触。
培养小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交环境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进行良好互动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其交际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各种真实情境来帮助学生锻炼交际能力。
例如,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实地参观、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自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提供他们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交际技巧。
二、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提高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提高交际能力。
三、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他们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学会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理解他人观点,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四、提供模仿与示范机会模仿和示范是学习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范例对话、演示交际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巧和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互动对话,互相模仿,相互示范,以此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五、发展情感智力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包括对情感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善于关心他人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六、鼓励口语表达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口语表达。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口语表达的实践环节,如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训练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口语练习等,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师生课堂交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杨金花教科院07级小学教育专业1011407045摘要: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课堂交往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实现,因此研究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意义重大。
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需要改善教师的素质,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改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需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课堂交往师生改善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课堂交往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且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标准。
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师生之间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1]然而,课堂交往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课堂交往良好展开的基础之上的。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师生交往问题,影响着课堂交往的有效展开,阻碍和限制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克服现实中的交往问题,增强课堂交往的发展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交往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交往的主体,本文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
一、良好的课堂交往的价值(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在课堂交往中,老师带着他们通过沟通、交流、合作、探索,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相互启发和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被激活,不同性质的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不同功能的知识之间相互转换。
这些将为学生新知识的内化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提供积极支持。
(二)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师生的课堂交往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情境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它与正式的课程内容一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尽力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兴趣和爱好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就会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等,这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师生的课堂交往是一个充满着变化的因素的场所,学生会遇到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现实的问题。
良好的师生课堂交往可以使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协调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在良好的课堂交往中,学生的需要将会得到满足,比如安全、归属、爱、自我实现等。
能否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关系,基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实中师生课堂交往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师生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一)教师唯我独尊的观念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这种关系不免使教师产生师道尊严的意识,在师生交往中,有的教师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权威者、学生的管理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教师习惯于“我说你听”,学生习惯于“你讲我记”的状态,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都没有良好的交往互动。
教师认为自己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二)教师语言暴力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的语言中充满着暴力,辱骂、贬损、恐吓等等,这样的交往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彼此的尊重与信任,彼此厌恶。
(三)体罚学生一些教师的管理方式十分粗暴,如果学生没有遵从教师的教导,教师往往还会采用站墙角、蹲马步、罚抄等形式使学生被迫服从自己的权威。
(四)用偏激的观念来衡量学生一个人的容貌,家庭背景是我们自己决定不了的,但由于错误的教育观念、学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拿这些来衡量学生,在实习中我看到,对于那些家庭好,每天早上给班级学生带糖或者外貌好看的的小孩,老师对他们特殊看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攀比心理,还有分数高的学生,老师也给予特殊爱护,对于“一般的”或他们所谓的“差生”却视而不见。
总之,在现实的师生课堂交往中,还有着不平等、不公正等现象,教师的管理倾向明显,交往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着隔阂。
三、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1.教师要爱学生,更需要智慧的爱爱,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应该用爱去点燃学生的心灯,老师应该平易近人,老师应该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互动,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现出爱的人交往,当教师爱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到时,他们将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更加愿意亲近教师,乐于与教师交流。
这一切就为课堂中的师生交往奠定了好的情感基础。
教育不能缺少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但是这个爱也要严慈相当,让学生知道你的骂中有爱,是在关心他,所以教师应有爱,更要有智慧的爱。
在师生的课堂交往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和缓的也有激烈的。
在遇到师生冲突的时候,不同的老师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老师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学生进行讽刺、批评、呵斥、惩罚等等。
这种方式虽然可能会暂时平息冲突,但是可能却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尊敬,对以后的师生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
曾经有一则案例是这样的:某城市小学,一次测验后,教数学的孙老师发现原本优秀的唐伟成绩下降了许多,就在课堂上说:“有的同学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上课的时候还做其他作业。
”唐伟考差了,心情不好,听孙老师这么说,于是没好气地顶了一句:“谁骄傲自大了?”孙老师听到了非常生气,说:“唐伟,站起来,你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吧?”唐伟不站,说:“我的事情不要你管。
”孙老师说:“唐伟,你这是什么态度?”唐伟说:“我就这态度,怎么了?”孙老师怒不可遏,把粉笔向唐伟丢去,大声喝道:“你给我滚出去!”唐伟也不示弱,拿起圆珠笔也朝孙老师扔去。
你能否认案例中的孙老师爱学生吗?正是因为孙老师关心这个学生的学习,所以他成绩下降之后才对他课堂上的表现如此关注。
可是,令人遗憾,这位孙老师与唐伟在课堂上的交往却落得失败的结局。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孙老师没有智慧的爱。
在得知唐伟测验成绩下降了许多之后,孙老师所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帮助其解决,而不是对他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进行冷嘲热讽。
发现唐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时,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醒他,而不是言语挖苦。
在学生顶撞之时,孙老师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将与学生的冲突弄得如此激烈。
孙老师原本本着一颗爱唐伟的心,唐伟不但没有感受到,最终却以师生激烈的冲突收场。
可想而知,如果孙老师再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这件事,那么在以后与唐伟的课堂交往中将是怎样的局面,冷战、淡漠都有可能。
可见,要改善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不能缺少爱,尤其不能缺少充满智慧的爱!2.课堂中要文明用语,温暖生心老师的课堂语言是提高课堂氛围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中老师尽量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文明用语,为温馨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
(1)能用提醒的,尽量不用批评在课堂上,小学生一般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45分钟课堂时间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漫长,他们好奇、好动,这是老师尽量用委婉的语气把学生拉回课堂,比如:一个学生走神了,老师就说:“某某同学,赶快,我们就等你了,”还有一个同学被墙角的一只小强吸引了,老师就说:“小强走了,你也该回来了吧”。
如果全班都开始躁动了,老师可以用表扬的语气说:靠近我的这组,表现的最好,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安静下来。
(2)尽量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在课堂中,需要强调纪律,不用嘴说的,就尽量不用,一个眼神,或者上前摸一下头等方法,既不会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又保护了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
(3)不出现人格侮辱的词汇小学生长的很小,小胳膊,小腿,感觉很脆弱,既然身体都这么脆弱,更不用说他们幼小的心灵了,但有些教师往往顾及不到这些,用一些很肮脏的,难听的语言来贬低他们的自尊心,使心灵受到创伤和阴影,最后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类词汇。
3.不能滥用惩罚、公平的对待学生每个学生是平等的,公平对待他们是老师的职责,课堂纪律中需要奖惩措施,但要有度,老师应合理把握,正当的进行。
(二)改善课堂交往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课堂是师生之间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双边活动的交往场所。
教师交往的对象是具有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
教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一方面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因为这些问题与师生双方都有关系,所以也将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
要想处理好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
教育机智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够对课堂中突发的教育问题沉着应对,巧妙处置,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缺乏教育机智的的教师则往往相反,甚至“好心办坏事”。
乌申斯基说:“教师缺乏了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有一位唐老师正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突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唐老师照样上课,请学生思考“诗人拜访友人为什么‘小扣’门扉而不是‘猛扣’?”学生齐声回答:“因为那样不礼貌。
”唐老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面前轻声说:“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呢?”这位学生脸开始发红,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不礼貌。
[3]唐老师对于这名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随即应变,借题发挥进行教育,一方面让学生理解了“小扣”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教育了那位迟到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相反的,如果唐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不良行为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停下讲课并批评这位学生,将会是怎样的结果?一是,课堂教学因此中断,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二是,这名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心情不悦,从而造成了不好的师生之间交往的不良效果。
当然并不是说,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在这里强调的是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而这种艺术就是教育机智的体现。
这位教师随机应变,就地取材的教育机智在课堂交往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再来看一则相反的案例。
上课铃响了,两个学生还在打闹。
牛老师见状,火帽三丈。
下面是他的“训辞”:“你俩是聋了还是瞎了?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连这点规矩都不懂?×××,昨天上自习课说话的事儿,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今天你又捣乱!我可告诉你,今天下午你必须把家长找来,让他看看你这次期中考试考的是倒数第几名,看看你今天在学校干的什么好事!上课铃响过这么长时间了,还在闹?下午,如果你叫不来家长,就别想上课!你俩先给我站在后边听课去!”“老师,是他先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