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分析了该战略的背景介绍和目的意义,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详细阐述了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包括在不同阶段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主要观点,强调了未来发展方向,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意义,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强国、历史方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目标、观点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这一战略设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旨在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路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政治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挑战,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一设想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有利于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设想的实施将为我国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1.2 目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可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意义:①“三步走”战略把小康水平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阶段性标志,使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内容。
②“三步走”战略把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作为重要标志,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的体现。
战略步骤:“三步走” ①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战略目标的内容
②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③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战略重点: 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战略特 点:
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③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其他战 略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含义、三方面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重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 区域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如何认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 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 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⑴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
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
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⑶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⑷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不断加强,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⑸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夯实了党在 农村的执政基础。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 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三步走”战略步骤及其 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重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授课时数:4学时导入新课: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还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对反动派的极大蔑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
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
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整体战略上布局,从局部战术上设计。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战略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也是一个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十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 步骤
一,“小康”,“大同”:中国人的世代梦 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诗经》
孔子的梦想
可见,在他看来,小康社会是: 1,私有制,劳动不再是自觉的而成为谋生
手段; 2,改公天下为家天下; 3,人们生活不太安宁和平,礼成为协调人际 关系的重要工具。
所谓小康就是 人类刚刚迈入私有 制时代,一个靠礼 仪等儒家法制和道 德规范来维持秩序 的社会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的新内涵及“三 步走”战略
1,小康的新内涵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而是小
康之家”
--1979
2,三步走战略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与科技的时候,是否能抓 住机遇,直接关互到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中国再没有资格与信息化浪潮失之交臂!
(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今年召 开的机械工业发展论坛上说:我国钢铁总产 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 2001年以来,全球 钢产量增加20590万吨,我国占七成,尤其 在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内,全球钢产量增 加12064万吨,我国增加9384万吨,占78% 左右。并且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增 加的2680万吨钢中,有2651万吨是我国逐 年增加的净进口吸纳的。
--<<新华网>>
尽管2004年中国钢材(含半成品、下同) 进口量比上年减少了约1000万吨,而美国钢 材进口量增加了1000多万吨,但中国仍以 3316万吨的钢材进口量维持世界第一,美国 钢材进口量预计为3235万吨排在次席。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 3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团结广 大知识分子
四、执政党建设
1.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 会上就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 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 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 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 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 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 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 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 的,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 这种情况。”
(4)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
首先,提出了给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的思想; 其次,毛泽东等还就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提 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例如: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 企业要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人与人之间在劳动生产中的平 等关系,为此,必须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 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建立党委领导下 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扩大企业民主、吸引广大 工人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和集中 群众智慧的有效形式等等。
党和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 固、不完善。 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多次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 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他同时指出,我国的社会主 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又很不完善。社 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也存在着薄弱的环节。后来,毛泽 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提出社会主 义社会可以划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思想, 认为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2.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及邓小平关于尊重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选择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方针;3、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其措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二、提要1.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该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战略重点是发展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与科学。
2、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目标包括经济建设和改革目标,政治民主建设的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3、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包括:大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续、稳定增长,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人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和战略高度,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提出坚持实施了持续发展战略,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是()A、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B、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确定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A.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发达国家水平D.达到发达国家水平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A、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B、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C、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D、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1982年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除农业、教育科学外,还有()A.支柱产业B.能源和交通C.第三产业D、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5、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产业是()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第三产业6、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转向效益型,必须依靠()A、生产力的发展B、科技进步C、进一步对外开放D、战略目标转变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GDP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A、翻一番B、翻两番C、翻三番D、翻四番8、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各种矛盾的焦点是()A、资金短缺B、科学技术落后C、劳动生产率低D、经济活动效益太低9、-------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A、市场经济B、科学技术的进步C、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制度的巩固、完善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A、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A、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B.增加政府支农力度C、政策和投人D.科学和教育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是处理好()A、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C、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D、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13、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载入党的正式文件,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C、十四大D、十五大14、社会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是()A、扩大资本积累B、调整产业结构C、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D、提高经济效益1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A、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B、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C、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6、从直接意义上来说,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A、经济制度的改变实现的B、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的C、政府职能的改变实现的D、对生产力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1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B、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C、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D、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18、我国经济发展应以()A、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B、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C、发展市场经济为中心D、增加人民收入为中心19、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来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核心: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是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最终目标是五个方面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力量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程 产业结构: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第一产业 种植业 林业 工业 第二产业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
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 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 大
通常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活动各个类别的比例组合, 它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供求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等等。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十六大
全面小康
更高水平 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
经济:GDP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法制更加更加完备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 化和健康素质提高 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
(1)农业 (2)能源和交通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体制和法律上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机制 切实打破城乡隔阂,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 赋予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让公共服务更多地 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 身良性发展机制
三步走发展战略范文
三步走发展战略范文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和路径。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4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最后一个阶段是在本世纪中叶到本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加强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我们还需要深化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提高我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民生方面,我们要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的和发展,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环境方面,我们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创造性转变。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全面推动。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步:到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工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结起来,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思路。
通过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提高质量效益,加强开放,保障民生改善,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二、正确理解小康社会
(一)所处的阶段 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 启下的发展阶段。 温饱——小康(总体小康)—(全面 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化)
(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 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 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3、要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时代 内涵 2、中国未来达到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 不容置疑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正确处理的 重大关系
小康社会住房18字标准内涵
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 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 “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 功能配套、设备齐全”。
西部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西藏、广西、内蒙西部等十二个省、自 治区和直辖市。其土地面积540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 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8%。 几乎囊括了56个民族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比较 你认为我国西部开发的瓶颈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的目标和步骤
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 主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现代化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坚持了经济发展与主体价值实现的统一 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安排,秉持着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具有科学合理性和系统性。
其核心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总体布局由"五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构成。
1. "五位一体"基本原则"五位一体"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石,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开放、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四个全面相互统一、相互支撑,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是为实现总体布局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这些战略安排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1.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等。
这些安排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2. 政治领域在政治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
这些安排旨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政治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3. 文化领域在文化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主要包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自信等。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下面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总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主政治全面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 全面建设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首要任务。
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2. 全面建设政治建设是关键全面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关键。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 全面建设文化建设是重要支撑全面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支撑。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 全面建设社会建设是基础保障全面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基础保障。
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具体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
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共享发展,推动共享经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总分:7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纳入200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此事关系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东部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个国家实力的加强③体现了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政治统治职能④国家和东部的支持,决定西部的最终发展⑤西部地区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分数:1.00)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⑤√解析:[解析] 本题的正确认识有:有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建设、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还要靠西部地区人民自己的努力奋斗。
不能说国家和东部的支持决定西部的发展前途。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天天变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草原大面积沙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为了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我国专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这表明( ) (分数:1.00)A.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国家的中心工作B.生态环境搞好了,经济就能搞好C.保护公共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国家的重要职能√D.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关键解析:[解析] 这道题题干的设置说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其他选项基本是不正确的说法。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 )(分数:1.00)A.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发展科学技术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解析:[解析] 实施科教兴国必须以教育为本,其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则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急剧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从哲学上看,这种情况表明( )(分数:1.00)A.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B.在增加生产和降低消耗中,增加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C.人口增长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D.可持续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解析:[解析] 这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第六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谋划。
它是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小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汉经学家戴对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中提出过“小康”社会这个理想化概念。
他说:“令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壑沟池以为固,祀义以及纪,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
……是谓小康。
”以后,“小康”用以喻指人们的衣食温饱,安居乐业。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谈话时,借用“小康”社会喻指我们党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实现小康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指出:“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基本含义作了科学概括,明确指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关于小康的论述和概括,不仅指明了小康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也是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而且还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3、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组成和比例,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
4、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随着中国的崛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的重大问题。
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实现人民安康和幸福。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需要在多方面实现。
首先是加强军队建设,不断增强军事实力。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提升军队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也包括要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
在发达国家中,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需要以此为支撑,不断推进中国自主科技的进步和方向,提高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再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也需要加强经济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需要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此外,构建人民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
这需要注重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人民的权力保障,推进以多样性为核心的多元社会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法律、制度和文化等多方面出发,谋求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福利和全面发展。
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时,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因为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的必要条件。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只有坚定不移的实施这一战略,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让中国实现国家科技强国和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课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课件一、引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育、科技、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关键因素。
本课件将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路径。
二、教育战略1.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
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 素质教育战略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教育公平战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要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要完善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科技战略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激发创新活力。
2. 高质量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
要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 数字化发展战略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战略。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首先,“三步走”战略不再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工业化上,而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并重。
其次,“三步走”战略还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邓小平不再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还明确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全社会精神文明要求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要求。
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表述更加准确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同时并举,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并且,从国内看,邓小平排除其他因素对现代化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
从国际上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国策下进行,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将会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进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互通有无。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这也极大扩展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步走”战略符合现代增长理论关于现代化建设长期性、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过程,其中不仅包含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蕴涵着科学革命的巨大力量,也要经历一个社会各个层次制度的变动与改革。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环境可持续和人民幸福。
首先,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经济的繁荣。
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落实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注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
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效能。
推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实现农民的稳定增收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还包括环境可持续。
社会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加强资源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推动低碳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重要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的价值和幸福感,注重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
加强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加强社会和谐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环境可持续和人民幸福。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四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A.保持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A.科教兴国战略;B.稳步发展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三步走战略;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安排的重大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安排的重大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实现全面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旨在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不仅仅包括经济现代化,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
这将促使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更高水平,提升国家整体实力。
2.增强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强国能够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发展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式,中国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促进人民福祉:现代化建设不仅关乎国家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增加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将促进中国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
5.提升国际形象:建设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现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等方式,中国将树立更加积极的国际形象。
6.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战略将鼓励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增强国家安全: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也包括国家安全的提升,通过发展军事力量、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还能够促进人民福祉、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目标实现。
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就是我国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的对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坚持科教兴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内容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它在一切经济、社会活动中居于纲领性地位,是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的基础,也是制定和运用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的基本依据。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第二,我国人口多、素质低。
第三,我国资源短缺。
三、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发展战略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
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的战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战略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
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要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正确处理传统工业和新型工业的关系。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要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第一,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第二,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第三,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就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比重的现代文明社会转移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镇化水平。
三、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报告高度重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对全面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意义,强调这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提出要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今后20年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重大问题。
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态。
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协调一致地发展。
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意义: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十六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既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更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东部地区发展到现在,劳动力工资大幅上升,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产品缺乏成本竞争优势,市场容量日趋饱和,需求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急需寻找新的投资场所和消费市场。
中西部人口众多,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大市场,并且,国家初步确定的西部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超过万亿,西部各省市自己规划的投资规模也有好几万亿。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速度、效益、比例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重视经济效益,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关系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与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即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意义:
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促进科技进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式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是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尽快实视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一,加快科学技术进步。
第二,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实施科教兴国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科学技术进步。
第二,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敬请批评指正!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