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 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35第三单元感悟生命内涵9《谈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命内涵。
这篇课文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对生命的问题会有更多的疑惑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帮助他们澄清观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帮助他们澄清观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谈生命》的文本。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素材:与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生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他们对生命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
冰心《谈生命》教案(精选5篇)冰心《谈生命》教案篇1[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谈生命本质和生命意义的美文,道出了她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
全文仅有一长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文字精炼,哲思深邃,形象表达尤其精彩。
开篇用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引出话题,接下来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描写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散文,注入了感情写出了气势,而本堂课学习对象是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七八年级学生一定的语言积累,但是又没有九下的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厚实,并且作为刚进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层,达不到冰心老人用一生的经历谱写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让学生走进文本,能对生命本质有一定的感悟,能欣赏文章的各种美,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多角度赏析,感受文章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一)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朗读法、激趣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研读法、积累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看一看,了解生命的历程: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即一个人从婴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对生命有一种感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谈生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而亘古常新的话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有过精彩的阐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聆听冰心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目标:(学生齐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感受和借鉴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冰心图片及简介4、字词梳理二、整体感知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前半段。
(多媒体配乐《寂静山林》)要求几位学生参与完成后半段朗读。
2、小组讨论: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2、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3、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宣示怎样的人生观?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答案,由一名学生回答。
4、师小结:人生要有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三、品读赏析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多媒体显示问题: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为同学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提示:可从生动性、形象性、哲理性、情感性方面选取语句)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生答:如“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
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刷了这危崖,它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我觉得这段话表现了春水充满激情,充满力量,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的气概。
它告诉我们:人生会有挫折、磨难,我们要不悲哀、不退缩,勇敢顽强地克服困难。
师:说得很好。
你解读了语句较深刻的内涵。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有表现力?最形象、生动?生答:“奔腾”“怒吼”“回旋”“起伏催逼”“冲刷”“一泻千里”师: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生齐答:都是动词。
师:最富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动词:最精炼、传神、形象,这是我们赏析语言美的一个角度。
同学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一江春水”的气概、情怀。
生答:我喜欢“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谈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知越来越深刻,生命科学成为了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生命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生命现象,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在此,笔者结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生命》模块,分享自己的一些生命教学设计经验。
一、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向往课堂内容。
考虑生命教学的特殊性,我选择了一些具有生命特征的图片和视频,比如不同种类的生物和其生命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开展一场“寻找生命”的游戏。
学生需要观察图片和视频,找出其中具有生命特点的信息,并在白板上进行填写。
二、知识讲解讲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成分是本部分的重点。
我倾向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故事性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生命的定义”、“细胞”、“生命的特点”等基本概念。
结合教材内容,我会适当地在讲解细胞构成和细胞器功能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多样性和演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操作生命科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我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类似于“活体薄片观察”、“显微镜使用”、“细胞染色体构成观察”等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四、案例分析生命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因此案例分析是生命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会让学生看一些已有研究的成果,比如两个物种间的共生关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爱好科学的探索精神。
五、知识检验针对学生对生命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笔者常常设计一些小测试及语音判定等形式的测试。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总之,科学教育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1.1.2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1.1.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2.1.2 解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1.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布局,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3.1.1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掌握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1.2 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解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1.3 课文的结构和布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掌握作者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
4.1.2 能够解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1.3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布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和深刻的概念,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1.2 解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
5.1.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布局,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三个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四个细节及细节说明。
这些内容涵盖了课文的引入、知识点讲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与重点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后续章节将继续按照这个格式进行编写。
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或投影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6.1.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设计和课堂讲解。
6.1.3 参考资料和书籍,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6.2.1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课堂内容和做笔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谈生命》一、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品读这篇散文,如同饮一杯作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
作者把抽象的“生命”理念化为具体的物象,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生命的真谛。
本文说理的深刻与作者的人生感悟是分不开,正是凭着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用两个新颖的比喻,揭示出生命的真谛。
这真可谓“喻巧而理至”,这两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把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阐释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本是自然现象,“一棵小树”的生长从植物学的角度看也很普通,但由于烙上作者的感情的印记,不断流动的“春水”、不断生长的“小树”就获得了生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活力。
文章用优美的语句描绘出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立体感很强的画面,更像是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谈生命》一文文字清新,感情真挚,描写细腻,富有哲理,尤其是动词运用的准确而传神,于含蓄凝练之中透出酣畅和流利,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二、学情分析力图改变多年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偏见,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了解本文以感性化的语言塑造的一系列的生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联想和想像,并在揣摩、品味中进行哲理性思考。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学习文章中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投入生活。
难点:品味文中含哲理意义的语句,并在揣摩、联想中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3、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文本,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学法指导品读法、感悟法、朗读法、评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教案及反思课型描绘: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理解“骄奢、荫庇等的词义;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体会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提炼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正确理解文意;运用跳读、精读品味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在分析品味中加深对生命体质的认识,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通过欣赏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通过体验反思将作品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培养学生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时分配:一课时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品味探究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生活,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味法、练习法、延伸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教师: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景物和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畅所欲言。
如:①我想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②我想到了“伟大”,我觉得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生命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伟大的过程。
……)教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又是亘古不变的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
教师写完标题。
)二.走进作者:教师:同学们,你能介绍一下作者冰心吗?她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知识积累回答)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后,屏幕展示“冰心小档案”,请一名同学朗读。
冰心(1900.10.5—2019.2.28)福建长乐人,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对生命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生命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悟?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初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3.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轮回和新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孤独和陪伴。
2.讲解课文第五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讲解课文第六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感悟和启示。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写作训练1.以“生命的感悟”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对生命的认识有哪些新的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课文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学会欣赏课文的语言特色,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谈生命》教案-解析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适合学生思考人生和提升自我。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对于生命这一主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3.培养思考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4.提升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理解。
2.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掌握。
3.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专业术语和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3.写作法: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谈生命》2.参考资料:有关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资料3.投影仪或白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并进行解释。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提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有关生命的起源、本质和价值的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谈生命》教案
《谈生命》教案《谈生命》教案(精选2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生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生命》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
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
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简介作家作品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
略。
B、作者简介一则: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谈生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谈生命”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谈生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学生观看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观看拓展视频资源,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伟大,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学生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课后拓展学习中的感悟和思考,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教师提供指导: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1. 语文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解读《谈生命教案》这篇文章,理解并掌握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 思维品质: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培养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教案
9《谈生命》【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柯察金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测字词和诵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1.如何理解文中的“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提示话题,作好铺垫。
开篇即生波澜,“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这就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2. 从结构上看,课文仅一段,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四、合作探究(一)分析“一江春水”部分:1、朗读课文并思考:“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巉岩前阻 -------比喻人生的挫折逆境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夹岸红艳的桃花------人生的顺境暴风雨------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晚霞和新月------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得到的爱和帮助大海------人生整个大命行程的终结------生命的终结投身到人类的大生命中2、“一江春水”奔流入海的过程与生命的过程有何相似?春水:发源,过程,入海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二)分析“一棵小树”部分: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生长顺序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四季的不同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谈生命》教案《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一辈子感悟的句子,掌握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四、教学手段、方法:1、多媒体教学课件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强大感官冲击作用;2、尝试运用因特尔未来教育理念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引导学生采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或用多媒体投影出)“生命"二字。
学生:谈谈看到这两个字的感想2、导言:生命关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同时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两万多天,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一辈子是如此短暂!如此短暂的人一辈子旅途,我们该如何完成我们的人一辈子使命呢?我们应该选择如何的人一辈子态度,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呢?让我们听听中国文坛女作家冰心是如何诠释生命的、基本问题 : 一、生命是什么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三、作者的人一辈子观和生活态度基本问题 : 一、生命是什么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三、作者的人一辈子观和生活态度(二)整体感知1、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也可随录音一起读(多媒体图片展示:创设情境,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直观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有助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方法指导:听读要求:抓重点段、关键句、重点词;总体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优质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以生动的实例和深刻的哲理,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努力追求人生的真谛。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们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抽象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2.难点: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的诞生、大自然的景象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如“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进一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谈生命姓名查军工作单位庐江县汤池镇初级屮学学科年级语文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彖为具体的写法;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耍感谢生命,在痫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痫又何尝不美丽?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初识生命;2、整体感知,初探牛命;3、阅读课文,感受牛命;4、巩固练习,书写生命;5、阅读课文,感悟生命;6、总结全文,享受生命;7、作业设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片)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
那么看见这止匕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质。
(板书课题)学生谈论通过图片,由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导入,从学生经验出发,由生命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教学设计我是谁——《谈生命》教学初设文本分析和教学设想:不止语言优美,也不止有着浓浓的诗韵、诗意,更有首尾相顾的逻辑。
四年前初次解读文本我就傻了眼,因为我从来没有发现文字间居然藏着如此般的脉络和联系。
所以也就不能仅仅当成一首诗来上。
和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样,我希望这堂课也能从浪漫走向精确和升华。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揣摩、品味语言,理解生命的本质、规律。
3、感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教学过程:引入:谈“谈生命”——今天,谁谈生命,你,我,冰心,还是我们一起呢?(一起谈)所以,就该有一些思考,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有一些思维的碰撞。
那么,“生命”是什么,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活着的就叫生命?一、为什么是比喻?冰心是怎么说的呢:“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像什么呢?(一江春水,或一棵小树……)这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和生命有着怎样的相似?——但我们有没有注意这个“然而”呢?为什么会用这个“然而”?(虽然不敢说,但还是说了;前面说的就是来生)——那么作者是怎样说的呢?读前面的这个文段:“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教师范读)——读起来你能感觉到它有个什么特点?(“再”字反复出现)——“再”字,能说明什么?(来生是对今生的一种重复;作者希望能够重来)——这说明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希望重来?(对此生太满意!所以,我也就不可能奢望——)——填上:我不敢奢望有来生,更不敢相信来生能够和今生一样的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谈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
《谈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二、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三、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课件3)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
(课件4、5)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早年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作品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课件6)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í)惊骇休憩枭鸟荫庇骄奢绯红朔方一泻千里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命》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制作"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关材料。
了解冰心,并有所积累。
2.制作课件。
课件一: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腾而下的气势;(2)水流遇阻、愤激怒吼的勇猛;(3)过浅滩,静静细流、一泻千里;(4)雷雨交加、浊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滞缓;(6)千条江河,流入大海。
课件二:喜欢绘画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的内容,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喜欢、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树。
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绿的小树;②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③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的小树;④夏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⑤长到中年的茂盛的树;⑥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⑦朔风怒吼、落叶盘旋的老树。
从中感悟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力的强大,进而对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言一::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导言二:我们在初一时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两篇散文,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们的心灵。
谁还能记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对学生回答做鼓励性肯定……)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
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
二、介绍作家、作品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
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
问题1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
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
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
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
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
语言标志:①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②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
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
问题2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大屏幕可同时播映教具准备②的课件,形象感知。
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没有条件可在研读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运用想像、联想来口头描绘。
)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适时点评。
四、研读与赏析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对表达中心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
2.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体味。
(1)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树"?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 (分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树"。
)(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表达方面)的地方,并陈述理由。
(4)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生命一一水、树。
(2)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
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较宽泛,可欣赏准确优美的语言,可欣赏富有哲理的议论,可欣赏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
水一一顺逆树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阴晴圆缺3.理解课文的深刻意义。
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小结: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历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可用学生自身经历,调动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体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
2.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检查旧课1.指出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
(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
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
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课后练习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
(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对第二句的揣摩、分析过渡到体验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
①《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⑤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
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
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教师可视情况选。
)三、体验反思大屏幕出示思考题: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
)教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
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
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四、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板书设计谈生命冰心一江春水-曲折的两岸一滴一一入海快乐与痛苦生命感谢大生命相生、相成一棵小树———常变的四季一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