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
1-2 汉代儒学
论述题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使儒学成为文化政治舞台的主角 2.使儒学的地位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执政者奴 化臣民的工具 3.促成了读书风尚的形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
名词解释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措施。公元前 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 《秦记》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焚毁。《诗》、《书》、百 家语者,除博士官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医药、农书和卜 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坑儒是指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不 满,被秦始皇逮捕并将违反禁令的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 阳。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日益强盛,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统 一,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 需要,为统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重用儒 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逐步把儒家推向独尊的地位。 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成为汉朝的正统思想。 推崇儒学虽然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但随着儒学 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促了 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太学
太学,即中国古代国立大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太学于汉武帝时期创建,汉昭帝时代,规模不断扩大,汉 质帝时,学生多达三万余人。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 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太学的兴立,使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也带 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 断官位的情形,加强了人们的参政意识,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黑暗势力。
董仲舒
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答案: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汉武帝时期设置太学、表彰儒家经典,做了很多推行儒学的工作.是汉代的统治需要所促使的:首先是汉代的历史背景:因为汉朝是在秦朝之后,而秦是以法家思想治国并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汉朝统治者便不得不采用相对柔和的方法治理国家.儒家政治体系正适合了这种需要.其次,汉代刘邦引入儒家礼制、汉武帝正式采纳董仲舒的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使儒家思想走上了正统位置。
扩展: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2、糅合了儒、法等多家学说的思想。
3、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
4、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5、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西汉儒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
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避免了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3、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4、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5、儒学的繁盛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其历史的、政治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及其思想自身的诸多原因。
1、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受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的历程,随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它具备了成为正统思想的历史可能性。
2、汉武帝时代,一方面国力日盛,“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而新儒学恰恰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汉武帝遂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三项重要政策。
汉代儒学
巩固: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
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
建统治者所沿袭。
汉代儒学
• 一、“焚书坑儒”批判 • 二、罢黜百家(标志) •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 •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
三、
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立太学
(2)【历史地位】:太学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 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 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是儒学教育 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令天下郡国皆 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 统
汉代讲学图
[总结]
•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儒学的 正统地位?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 „„ 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 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材料四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 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汉代儒学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孔子
孟子
汉代儒学
《汉书· 董仲舒传》
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无) 以加,管晏之属,伯(霸)者之佐,殆不及也。”至 于向子歆以为“伊吕乃圣人之耦(偶),王者不得则 不兴。故颜渊死,孔子曰‘噫!天丧余。’唯此一 人为能当之,自宰我、子贡、子游、子夏不与焉。 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 潜心大业,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然考其 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 吕不加,过矣。”至向曾孙龚,笃论君子也,以歆 之言为然。
扬雄
扬雄其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 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 之思,清静无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徼 名于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担石之储,自若也。自有下度: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杨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召以为门下史,荐杨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 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 平间,王莽、董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杨雄 三世不徙官。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 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 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 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 皆斟酌其本,相与仿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时人皆 轻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醒潭以为杨雄之文绝伦无比。 《汉书· 扬雄列传》
《法言》
1、体现扬雄为儒家学术旨趣的代表作。 山径之蹊,不可胜由矣.向墙之户,不可胜入矣.日:恶 由入?日: ”孔氏。孔氏者户也。 《法言· 吾子》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后之塞 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子。 《法言· 吾子》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 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 问道》 2、阴阳家之说,不合于圣人。 3、人性善恶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 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法言· 修身》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汉代儒学的背景1. 随着秦朝的灭亡,儒家学说再次兴起。
秦始皇推行法家主义,强调集权统一,打压儒家思想。
而刘邦在汉初建立了儒家主义的文化体系,将儒家学说重新推崇,使得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复兴。
2. 汉代对儒学的发展推动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许多经典文献在此时得以重新整理、修订和传播。
二、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1.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天人合一”观念,提出“道教”的主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崇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智等理念。
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汉代被广泛传播和发扬。
孔子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了《史记》,在作品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儒家思想。
三、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1.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恪守道德规范,以仁义为行为准则,推崇人道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礼儒家主张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明教化,提倡礼仪之道,认为礼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3. 孝孝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大核心价值观,孝顺父母是三纲五常中的一个常,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推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强调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
四、汉代儒学的影响1. 在孔子、董仲舒等著名儒家思想家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流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观念。
2. 汉代的思想家和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为后世的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汉代儒学
面临危机 ▼边境不宁
解决之道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董仲舒的学说
▼王国问题
“屈民而仲君, ▼土地兼并 ▲限制土地 屈君而伸天” 兼并 ★民族矛盾 ▲缓和阶级
阶级矛盾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 授” (“君 天人合 天 = 一””天人感 应”) ◇发挥“仁政”;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特点: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 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实质: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 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 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3)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 的进步。
天 人 感 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 定于天.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 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 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史料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 所予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 大乱。 ——《春秋繁露》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神化君权,加强君权与对君权的有限限制相结合
史料4: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 也。 ——《汉书·董仲舒传》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一、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在汉代之前,儒家学说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汉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深化。
在汉代初期,主要是以孔子的学说为主,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流派。
汉代王朝不仅相续四百年之久,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朝满盈国土,倾其政治伦理之道,多姿多彩的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繁盛发展。
1. 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西汉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有一些学者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司马迁,他编撰了《史记》,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同时,汉武帝时期也实行了贾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兴盛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的学者们纷纷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汉武帝时期的学者有司马迁、贾谊、刘向、扬雄等人,他们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不同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 汉武帝时期的学术争议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术争议。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文帝时期的儒学是以刘向和扬雄为代表。
”一方面,刘向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扬雄是汉代儒家流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儒家学说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和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儒家思想流派。
4. 汉代后期的儒学变革汉代后期,儒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当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儒家学派,他们对儒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改革。
最有名的是王莽的“新政”,他试图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在汉代,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儒学的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发展在汉代,儒家经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第2课 汉代儒学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 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 到打击。 (焚书坑儒)
Dream
焚书坑儒
探究1: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的思想文化氛 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 化? (1)变化: 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焚书坑儒。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 国纷争的局面营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Dream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先秦)世官制——(两汉)察举制——(魏 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举制 —— (明清)八股取士 2、 科举制的演变: 确立——隋朝:隋文帝“分科举人” 完善——唐朝:明经、进士科为主 发展——北宋:取士人数大增 强化——明清:八股取士 3、特点: 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Dream
Dream
一.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背景
1、历史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 受到打击。 (焚书坑儒) 2、社会背景: ①汉初黄老之术成为统治思想。
②汉朝中期王国问题、民族问题、土地兼并严重 威胁中央集权,黄老学说已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Dream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 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经济上—— 实行铜、钱、盐、铁官营制度 民族关系上—— 北击匈奴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文化专制 Dream
扼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专制
汉代儒学详解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大者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予也。”
君权神授
材之与料天三同与者天而同用者之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天,人故感为应人主,之天道人,合莫一明于在身
材料四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
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钳制思想,不利于思想自由发展。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 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
政治管理人才
做官
中央官学—— 太学……
官学
汉代
地方官学——郡国学 ……
学校 系统
察举制
私学
• 察举制科目:孝廉、明经……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百有余年…枝叶蕃滋…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民
太学
间
儒家思想
社
察举制
会
官
儒方
家意
学识
说
形 态
读书 ——做官
社会:
①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② 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文化:
①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②功名利禄、八股取士,导致思想僵化,科技人才薄弱
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中朝、颁布推恩 令、设刺史,行察举
盐铁官营;
开通丝路
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
2.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 主流地位,主要还是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 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 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 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第二课
汉代,儒学兴起
秦始皇
汉武帝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 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 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 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⑸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 社会进步和发展;
消极: ⑵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⑶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
⑷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 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⑸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阻碍了 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汉代儒学内容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 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人民高二必修历史专题一汉代儒学ppt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
3、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仕途的局面;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 (3)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
出的统治思想是 C 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缓和矛盾、社会安定
思想统一、加强 中央集权
2、措施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儒家定经为典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太学的兴办产生了哪些影响? 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
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贵族官僚垄断仕途的局面; 4、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
势力有所收敛。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2)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 3、影响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
D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
C 的含义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背景
背景:①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影响:积极:黄老思想适应汉初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直是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有利于汉初社会经 济迅速恢复,促进了西汉社会稳定,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 治”。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地兼并激 烈,匈奴为患,时刻威胁西汉稳定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
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
想又有所改造,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
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探究一: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 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汉武帝时期的“儒术”完全是孔孟学说吗?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1、焚书坑儒,儒学发展遭到打击 2、汉初黄老学说下的发展概况 3、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1.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儒家学说在汉代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2.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礼、义、智、信五常。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3. 仁爱之道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意为对他人的关爱、同情和尊重。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4. 礼仪之道礼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儒家认为,通过实施礼仪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个人修养。
5. 学问之道儒家的学问之道是指个人的学习和修养。
儒家主张广泛的学习,包括经典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以及道德修养和智慧的培养。
6. 君臣之道儒家思想关注政治和统治的道德准则。
君臣之道强调君主应当以仁爱为本,为人民谋福利和社会稳定。
7. 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和谐、尊重和互助的关系。
社会道德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石。
8. 儒家经典著作汉代是儒家经典著作的重要时期,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孟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对后世的儒家学者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被广泛接受和实践,对社会秩序、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0. 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汉代是儒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儒家学者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究和传承,使儒家思想得以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和人民。
通过学习和传承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汉代儒学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 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 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 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 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 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
(2)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的选官 制度,是隋唐以来的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而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却是封建制度严重衰落的具体 表现
(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 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1.概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受到冷落、遭受打击、地位
(1)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仁” 和“礼”,主张仁爱,维护周礼。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 学说,提出了仁政,认识到“民贵君轻”、人民的力量。春秋 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崩溃、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变革时 期,儒家学说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 建制度、统一国家、相互争霸的需要,没有得到新型统治阶级 的重视。
• (探究四)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 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
了哪些启示?
(探究2)秦始皇和汉武帝同样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 期的统治者,为什么对儒学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呢?
秦排斥儒家思想是因为秦统一后面临着中央集权加 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等迫 切任务,儒家的“仁政”思想不适合秦当时的统治。
汉代儒学知识点总结
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护理
不要在同一肢体上同时进行SpO2和 NIBP的 测量。
不要长时间在同一手指测量, 定期更换血 氧饱和监测夹,并观察指端状况。
异常血压的评估
高血 压 成人
≥140/90
原发性、 继发性
低血 压
<90/60
大量失血、 休克、急 性心衰
脉压 异常
增大:主 动脉硬化 等
减小:心 包积液等
中国高血压分类标准(2010版)
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
120~139
和(或)
80~89
高血压:
循环血量 血管容量
心率
舒张压
缓冲
主动脉和 大动脉管 壁的弹性
外周阻力
舒张压的 高低
正常血压的评估
临床意义: 1、收缩压:保证脏器的供血
2、舒张压: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
3、平均动脉压:与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有 关,反映脏器组织灌注良好的指标之一
正常血压的评估
血压的生理变化: 正常血压:成人:90-139/60-89mmHg 脉压30-40mmHg; 儿童:80mmHg+年龄X2
报警值设定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状况、
医嘱或医生目标值来设置;原则:必须保证病 人安全;
及时发现并处理报警;
请谨慎地使用报警关闭的功
能!!!!
感谢聆听
参考文献: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
汉代儒学在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儒学家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思想观点。
二、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汉代儒学在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汉代儒学家提出了“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等重要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发展。
三、儒家学术的传播和推广。
汉代儒学在儒家学术的传播和推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招收天下有才之士,培养儒家学者,推广儒家学术。
同时,汉代儒学家还通过著作、讲学等方式,将儒家学术传播到全国各地。
四、儒家学术的政治化。
汉代儒学在儒家学术的政治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倾向。
汉代儒学家将儒家学术与政治相结合,提出了“君为臣纲,臣为君纪”、“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为汉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代儒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基本内涵包括儒
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儒家学术的传播和推广以及儒家学术的政治化等方面。
这些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简述汉代儒学的成就
汉代儒学是指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兴起的儒家学派,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汉代儒学的一些成就:
- 经学的兴起:经学是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它是汉代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它们在儒家经典的研究方法、注释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经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是汉代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天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关系,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天的变化,而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的命运。
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为汉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儒家经典的整理和注释:汉代的经学学者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注释,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注释成为了后世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总之,汉代儒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儒家学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高三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汉代儒学知识点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儒学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汉代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高三历史的学习中,了解汉代儒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介绍汉代儒学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汉代历史和儒学的发展。
一、汉代儒学的背景汉代是在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
刘邦是一个重视儒家思想的皇帝,他采纳了儒学家的建议,并将儒学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
这为汉代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学与文献的重要性在汉代,经学的发展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学强调文献的学习和解释,尤其是《五经》。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汉代儒学家将这些经典书籍研究、注释,并用于教育和政治上的治理。
三、儒家礼制与国家治理儒家思想认为,通过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可以达到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目的。
在汉代,儒家礼制成为国家的核心政策,对于统治者实施礼仪和国家仪式有着严格的规范。
这种思想认为,通过规范的礼仪和仪式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权的稳定。
四、儒家教育与社会地位的提升汉代是儒家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的时期。
国家通过设立师傅和学校,培养儒家学者和官员,使得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心。
通过接受儒学的教育,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而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汉代儒家学派的兴起汉代是儒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同的儒家学派相继兴起。
其中,以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代表的程颐派注重礼仪和道德修养,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自我完善;而以扬雄为代表的新学派则注重文字学、文献学和经学研究。
这些学派在汉代儒学的发展中各有侧重,丰富了汉代儒学的内容。
六、儒家思想对汉代文化的影响汉代儒学的兴盛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汉代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观念渗透到文艺、文学、音乐、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
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第1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必修)
【测试要求】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梳理】
发明产生与发展影响
造纸术
前期发明;
东汉_______改进造纸术。
①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影响最为久远,作
用最显著;
②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_____,北宋指南针用
于航海。
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
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
特别重大,为_____________开辟和早期的殖
民扩张提供技术保证。
火药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有关;
东晋书中提到火药;
唐朝_______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
级打败封建骑士阶层提供了武器;推动了欧
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印刷术隋唐发明_______印刷术;
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_______
印刷术,早欧洲4个世纪。
元朝创制木活字,明代使用铜活字。
推动了欧洲____________和宗教改革运动,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对世界文明对西欧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科学的特点:
儒家注重社会人文问题,对科学的探求、总结不够。
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中国科技侧重于农学、天文历法等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实用科学。
【难点探究】
1.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不同境遇及认识
(1)不同境遇:
A.四大发明推动西欧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造纸术、印刷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的西传,帮助新兴的资产阶级打败了封建的骑士阶层,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指南针的西传成为欧洲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条件。
B.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后来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如指南针成为迷信活动的工具,火药用来做爆竹,这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往往受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的制约。
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
(3)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的推动
(4)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奉献
3.明清之际未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1)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科学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足够的动力。
(2)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高压政策,使中国科技人才短缺。
(3)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隔绝了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接触西方先进科技的机遇。
(4)明清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3、某《竹枝词》云:“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
……双竿入水揽纷纭,渣滓清虚
两不分。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该词描述的重大发明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印刷术
4、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C.火药 D.指南针
5、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
”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司南 D.火药
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D.指南针
7、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务面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的航海上。
”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8、右图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一项技术发明的工艺流程。
该技
术发明
A.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
B.为远洋航行提供技术支持
C.最终成熟归功于北宋毕升
D.曾促进西欧文化事业发展
9、“自古书契多编以书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
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事件直接引发了
A.地理大发现B.文化发展进程加快C.欧洲的社会转型D.欧洲的工业革命
11、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
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决定作用 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12、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
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
”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13、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1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科技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
15、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16、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17、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原因之一在于当时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8、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司南D.火药
二、判断题(正确填“A”,错误填“B”)
()19、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为经验科学,没能形成近代科学。
()20、中国四大发明的先后顺序是司南、纸、火药、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