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比”生花——中学历史教学中比喻的有机运用例说
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1好
1、开门见山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点明与内容有关的人、事、物。
语段举例: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张欧洲人的脸。
那被棕色的略带卷曲的头发覆盖的宽阔前额,那高高的鼻子,碧蓝的深深的凹陷的眼睛,那抿成一条线的双唇……构成了一张坚毅而开朗的脸盘,这就是我的法籍教师——伊凡先生。
(张彤《伊凡先生》)2、比喻开篇用一个事物打比方,说明另一个道理。
语段举例: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这个比喻,我觉得就我自己说,特别亲切。
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3、设问开头文章以提问开头,通过提问,启人以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段举例:朋友,你读过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吗?你不为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盛景陶醉吗?你聆听过如雷贯耳的朔风吗?如果你是温柔细腻的南方人,那你一定对北方的隆冬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好吧,请你随着我的拙笔去畅游一番吧!(杨晓兰《冬之琐记》)4、设置悬念在开头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却不作答,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语段举例:星期一,按惯例,第六节课是班会时间。
通常班会之前,班主任不是班干部出谋划策,就是在教室里忙得不亦乐乎。
可今天却截然相反,从中午起就没有看到班主任的身影。
“今天的班会班主任一定忘记了。
”“今天的班会一定取消了。
”“今天的班会肯定要开,谁知班主任耍的什么鬼点子?”果然是其中一个同学言中了。
上课铃一响,刘老师迈着稳健的步走进教室,但与往日不同的是,他穿着一套奇怪的服装,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还有那脸上挂着一丝诡秘的微笑,叫人捉摸不透。
教室里静得奇,都好像在等待什么爆炸性的新闻一般。
只有同学们的那一双双眼睛随着班主任的身影在不停地转动。
还是班上几个“万事通”憋不住了,小声地嘘出声来:“这是博士服、博士服!”“啊,好神气!”几乎是在同时,好多同学都惊叫出声来。
巧比妙喻 引人入胜
巧比妙喻引人入胜曲周县南里岳中学张永合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一些定理、公式、方法等,教师在讲述时,若不能很好的斟酌语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使用巧妙的比喻,使干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一个自由生动、妙趣横生的知识世界,学生在记忆、运用、操作的时候,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对此深有感触。
现举几例,以供商榷。
一、巧用“理”字,妙提兴趣学生初步接触几何证明题时,都要求正确地写出每一步骤的理由,以便于更好地掌握一些定理、定义及其应用。
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在进行证明时,却写不出理由,或者写出的理由不成立。
笔者初次遇到学生写错理由时,对学生说道“我们都要讲理呀。
”此处“理”字,一语双关,可指证明的道理,也可指做人的道理。
学生初觉问题比较严肃,然而稍后则会心一笑,无不神情高涨,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
这一教学细节虽然言语不多,但它点明了证明理由的重要性,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一教学语言也可以反复延续使用。
后来的教学中,再有学生说错(写错)理由时,我就半开玩笑式地说:“我们同学又不讲理了。
”学生听后,立刻心领神会,投入到紧张的思索中,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巧设“敌我”妙移项学生在学习“移项”这一基础内容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改变符号就移项。
为避免此类问题,笔者在讲完移项的规则后,这样说:“我们设等式的两边代表敌我双方,从一方到另一方(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就表示这个人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或者从朋友变成了敌人。
要想成为朋友或者变成敌人,都需要改变他本身的性质,改变他的信仰和观点,否则对方是不会接受你的。
”如此讲解,学生完全理解了移项的规则,并形象地记住了“移项要变号”。
学生在做练习时,如果出现移项而没有变号,则可以巧妙地提醒:“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移过来的这一项是敌人还是朋友?”如此方式,学生会立刻警觉并加深印象。
“妙笔生花“与“生花妙笔”-论文
为民奋斗的老领 导、 老前辈。( 《 人 民日报》 , 2 0 0 8 年 8月 1 1日)
从语 义上 看 ,例 l 是说 邓拓对 党 的事业 无 限忠诚 ,例 2 是 说 “ 我” 要忠诚 地 为企 业服 务 ,例 3是说老 领导 一生 忠诚地 为 革命 奋斗 ,说 的都 是这 些人 对事 业的 态度如 何 忠诚 ,而不 是说
净净 了,只剩 下杜 架 阁是忠 心耿耿 的 自誓不离 开他 。 ”
这 两条 成语 意思相 近 , 区别在 于 : “ 耿 耿 忠心 ”是定 中结 构 , 名 词性 成语 ,经 常用 作主 语 、宾语 ; “ 忠 心耿 耿” 是主谓 结 构 , 形容 词 性成 语 ,经常 用作谓 语 、状语 。不 了解 二者 的 区别 ,用
这些 人具 有一 颗忠 诚 的心 , 同 “ 耿耿 忠心 ” 的意 思 不符 。从语
2 不 过令 他 成 为 大 众英 雄 的真 正 原 因是 当 时的社 会 背 景
和 几个 文人 的妙 笔生花 。( 中 关村在 线 ,2 0 1 3 年 9月 2 2日 ) 3 . 仅 有 一 些 书面 文 字 材料 , 任 你 有 妙 笔 生花 , 恐 怕也 很 难打 动读者 。 ( 《 光明 E l 报》 ,2 0 0 7 年1 1月 5日) 4 . 他用 他 的妙 笔 生花 ,给 社 区和 谐 文 化建 设 带来 了一 阵
耿 忠心 ”的诃 } 生 不符 ,显然应 该改 用 “ 忠心耿 耿 ” 。 ( 作 者 为首都 师范 大学 中文 系教 授 ,《 现 代汉语 规 范字典 》 、
《 现代 汉语成 语规 范词 典》 、《 现代 汉语规 范词 典》 副主 编)
青 年 记 者・ 2 i 5 年 8 如 厂 —
语 文诊 所
初中生物教学运用比喻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教学运用比喻教学的意义1. 引言1.1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喻教学意义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喻教学意义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比喻教学是一种通过比较、类比和隐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变得形象和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比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相关的生物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知识。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喻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比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将细胞的结构比喻为一个工厂,细胞器比喻为工厂里的不同部门,细胞膜比喻为工厂的大门等等,这样的比喻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比喻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由于比喻通常是生动形象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通过比喻,学生能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容易掌握和记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比喻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之一。
通过生动的比喻,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兴趣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比喻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喻的形式,将抽象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实物,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将细胞的结构比喻为城市的组成,让学生将细胞膜、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类比为城市的道路、建筑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比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通过比喻,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比喻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
妙“喻”生花——低段比喻教学的实施策略
紫莹莹的葡萄
雪 白的棉花
红红 的柿
你 们 听 !课 件 播 放 春 雨 的 声 音 学 生侧 耳 倾 听 ) (
教学 月刊 小学版 2 L 7 8 O Z — 语文
65
谗 帮 孥
多么艳丽啊 , 美美地读一读这幅迷人 的画面。 ◆ 蓬 勃的生 命活力美 ( 鲜活生 动 , 富有生 命活
珊处。
刻理解 了比喻 。
( )借 助 想 象 读 懂 “ 写 性 ” 喻 二 描 比
( )借 助 朗 读 感 悟 比喻 形 象 美 一
《 秋天 的图 画》 中的比喻句就非常适合 朗读感悟。
“ 梨树 挂起 金 黄 的 灯 笼 . 果 露 出 红 红 的脸 颊 . 苹 稻 海 翻起 金 色的 波 浪 . 粱举 起 燃 烧 的 火把 。 高 ”
妙“ ” 蝓 生花
— —
低段 比喻教 学的 实施策略
口பைடு நூலகம்叶 蔚
比喻句的教学容易 出现公式化 、 枯燥 等问题 , 教
师 : 听 到 了什 么声 音 ? 你
生 : 答 滴 答 , 沥 沥 。 沥 沥 , 沙 沙 , 沙 沙 滴 淅 淅 沙 沙
师在教学 中该 如何把握 ? 笔者对低 段 比喻教学作 了
尝试 , 发现可 “ 步训练 , 分 层层推进 ” 。
一
、
了解 比喻 : 风 潜 入 夜 , 物 细 无 声 随 润
( 指导学生朗读) 师
师 : 雨 又 像 什 么呢 ? 一 根 根 头发 、 春 ( 一根 根 针 、
细 细的 毛 、 细 的 线 … … ) 细
从 作用来分 , 比喻 ” “ 可分为说 理性 比喻和 描写 性比喻两大类。 低段 的学 生以形 象思维为主 , 如何帮 助他们建 立起对 比喻的初步认 知 , 是学 习 比喻 的第
押广东卷第6题 明清时期:大分流(解析版)
押广东卷第6题明清时期:大分流1.(2023·广东卷)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异》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
蒋生原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
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
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明代(中国)。
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异》记载了缙绅马少卿同意了浙江商人蒋生与女儿的婚事,并且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基于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可知,小说中马少卿在女儿婚姻问题上不在乎蒋生商人的身份,同时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这一行为折射出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束缚未被打破,排解A项;B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开头于鸦片战斗时期,题干涉准时间是明代,时间不相符,排解B 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排解C项。
故选D项。
2.(2022·广东卷)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特地烧制的贸易瓷。
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
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沟通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减弱【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口,“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有助于中西文化的沟通,A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是为官府、皇室及军队服务的,排解B 项;“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排解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明显减弱”,排解D项。
巧借辅助栏目助力历史教学——以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教学为例
巧借辅助栏目助力历史教学——以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4-29T09:54:39.3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1月作者:林霞[导读]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和学生对课堂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提质增效"问题再一次引发广大一线教师思考,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课余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心钻研课标、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契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能力层次,才能让课堂45分钟实现达标、提质、增效。
林霞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 350700摘要: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家长和学生对课堂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提质增效"问题再一次引发广大一线教师思考,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课余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心钻研课标、教材,设计的教学方案契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能力层次,才能让课堂45分钟实现达标、提质、增效。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笔者尤其注意用好用活教材辅助栏目,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和激趣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堂教学有效性辅助栏目实行“双减”政策[1],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更加重视,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倒逼教师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减少作业布置和校外培训,不是让学生任性学习、蹉跎光阴,更不是在教育任务上卸担子、教育质量上降要求。
对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新目标更高远,新要求更严格,如果我们不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高教育深度、广度、温度,焕发学生的激情、热情、兴趣,落实“双减”政策只能是一句空话、口号。
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看学生学到什么,学到的知识与能力是否达到课标要求和评价体系;还要看学生悟到什么,所学所思是否会转化为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成语误用例说
辨正—— ①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②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③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 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 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翼而飞——不胫而走;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辨析: 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 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 就能写成”。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 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 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 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 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 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 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 容绝对正确”。 此外如“鄙吝复萌”,并非专指“吝啬”; “碧落黄泉”更不是“命归黄泉”。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 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辨析—— ①,形容图书很多。不用 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 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 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 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 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 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例3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 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4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 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 命富贵”。
辨析: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 隐瞒什么。含褒义。 其他如:凤毛麟角、雨后春笋、有口皆 碑、无所不为、趋之若骛、处心积虑。
三、适用对象误用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 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 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 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妙 笔 生 花--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教学设计优质课
《妙笔生花------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学习正确运用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景中有情,景中有理。
重难点:学习正确运用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景中有情,景中有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描写景物的能力,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景中少情,感悟不透,写作指导至关重要。
通过指导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做到有景有情有理。
导入(分析以下句子美在哪里):例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老舍《济南的冬天》)例3、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张晓风《行道树》)板书题目:妙笔生花------比喻和拟人的运用一、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定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切入点:形状、颜色、声音、状态、数量、作用(精神)等。
拟人定义:指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切入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性格品质等。
二、授新与鉴赏探究一、让景物具体形象佳作引路:例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例2:风来啦,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高风《金黄的大斗笠》)指津:例1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形状。
例2用了拟人的修辞,“抱”“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的猛。
两段文字都抓住了景物与形象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使笔下的景物形象具体,别有情味。
小练习选一幅图,使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使景物具体形象图一、风中的花儿图二、绽放的月季图三、蜿蜒的长城探究二、赋予景物以情感佳作引路:例1、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例谈比喻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们容易放弃生物这门课。
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看课本,平时的讲解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基本理论,那么学生们是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的。
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问学生:“你们体内是否也正在发生有丝分裂?”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在生长,细胞也在分裂,那么我又问:“那么老人细胞也会发生有丝分裂吗?”再如:我讲DNA分子的结构时,我就让学生回想教室的楼梯,正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外周含N碱基和五碳糖相当于楼梯的“扶手”,上的台阶相当于“踏板”,这样很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让学生真正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那一节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说:“走!去看看楼梯DNA 分子。
”在生物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为教学主线,以德育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为辅线,使学生主动、轻松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二、建立融合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记得每年我上第一节课时,总要对学生说,要想学好生物,就要既喜欢生物又喜欢老师。
我认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与老师的情感投入相关联,学生如果喜欢老师也肯定会有意识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前有不少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科研活动,但是有些小组一般只有一部分人参加,有的学校也往往只有尖子生才能参加,这就对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阴影。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发展潜能,都有探索的欲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些活动中,我认为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激励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学习的好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顾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后进生,让他们感到他们并没有被老师遗忘,让他们都能平等地享受到老师的服务,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就这样把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做到师生互动,与学生沟通,老师与学生应建立民主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高考考场作文比喻论证拟写方法及运用示例-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攻略
高考考场作文比喻论证拟写方法及运用示例议论文比喻论证片段写作训练[技法指津]比喻论证是一种借助于打比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的论证方法。
如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朱熹的《观书有感》,荀子的《劝学》,都是运用比喻论证的经典文本。
由于比喻论证是以事或物喻理,因此,只需找准比喻事物和所论道理之间的相似点,立论就能鲜明、贴切,相关道理也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例如谈论“一人先进和众人先进”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打比方:“正像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样,在一个单位里,光有一两个人先进,也难以改变整个单位的面貌。
”“一棵树”和“一人先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比喻事物和论述的道理之间,却有着相似之处。
运用比喻论证时,可采用连续设喻的方式。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作者在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时,紧紧扣住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这个比喻,先正面立论:“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接着剖析三种错误倾向,连续用了“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喻体一“孱头”“昏蛋”比喻采取全盘否定态度的虚无主义者,“废物”则比喻全盘享受的复古主义者。
这一连串比喻十分生动,把深奥的理论问题阐释得何其明了、深透!请看这篇《把香蕉掰直的人》:柏林墙倒塌的时候,据说正在柏林访问的赫希曼接受了一次手术。
从麻醉中苏醒的他,跟医生开起了玩笑:“香蕉为什么是弯的?”医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自己给出了答案:“因为没人去丛林里干涉它,把它掰直。
”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个问答看成-一个冷笑话,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个隐喻:香蕉之所以能自由地成长为弯的,是因为“没人去丛林里干涉它”;而人,其实是一-种非常热衷于干涉外物的生物。
物各有性,水并不会因为自身的淡而去责怪盐的咸,但人却难免从自我出发,以自我的标准为尺度去衡量和评价他人,以自我的喜好为标杆去要求他人。
把香蕉掰直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很有成就感的功业。
奇比妙喻
奇比妙喻作者:姜珍婷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在文学上,比喻是衡量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学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手段创作,比喻恰好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特点。
我国作为一个文学事业繁盛的国度,历代文学创作者对于比喻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大胆革新创造在世界语言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汉语发展史上,当文学尚处于雏形阶段时,比喻艺术就已呈缤纷之势,蔚为大观了。
在后来漫长的中华文明之旅中,我们的先人以他们的独特感悟和智慧又创制了异彩纷呈的比喻形式和技法。
而到了现当代文坛,我们的语言艺术家一方面从唐宋风骚中学习文辞藻饰,另一方面又沐浴着洋风西雨,于是,他们凭借着中西融汇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新颖广阔的奇思妙想在本已姹紫嫣红的比喻百花园中栽种了奇花异草。
这一些,如灵狐的闪动,吸引着我们进行更新更深的探讨。
比喻就其功用而言,可描摹,可抒情,可说理。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这样论述比喻的表达作用:“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宋玉《高唐》云:‘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此比声之类也;枚乘《菟园》云:‘焱焱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此则比貌之类也;贾生《鵩赋》云∶‘祸之与福,何异纠纆’,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箫》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子也’,此以声比心者也;马融《长笛》云∶“繁缛络绎,范蔡之说也”,此以响比辩者也;张衡《南都》云∶‘起郑舞,茧曳绪’,此以容比物者也。
”应该说,他对比喻表达用途的概括是比较完全的。
但由于受到语言发展的局限,他的分类还略嫌芜杂,所举的范例也不够经典,以喻声和方貌而言,这两者可合称为描摹,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银河落九天喻写飞流瀑布的声、色、状,可谓形神具备,气势非凡,可为范例。
其实,比喻对事物的描摹力是很全面的,举凡事物的形状、声音、质地、色彩,它都能曲尽其妙。
巧用修辞 妙口生花
巧用修辞妙口生花旅游者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一项高级审美活动,在游览中,旅游者审美感受的获得离不开导游传递的审美信息。
导游使用的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对景点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讲解的文字,就是“导游词”。
它集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于一体,既注重知识性与科学性,又注重趣味性和文学性,语言通俗生动,现场感强。
人们要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必须根据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以便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
导游词创作也不例外,它非常注重修辞技巧的运用。
一、导游词常用的修辞类型导游词虽然要体现出丰富的知识性,但是决不会为突出知识而大量地引经据典,做烦琐枯燥的说教,使游客感到乏味无趣。
因此,导游词常借助一系列修辞手法,将知识内容用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把静止的、无生命的东西变成活动的、有生命的活物,让抽象的事物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使游客产生浓厚的兴趣。
1.比喻比喻就是根据联想,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
本体、喻体、喻词是构成比喻的基本要素,它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
导游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熟悉的事物来介绍比喻参观的事物,把陌生或抽象的事物讲得通俗易懂,可以很快使游客对陌生的事物产生理解和亲切感,增加导游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比喻在导游词创作中用得最多。
比喻中本体、喻词、喻体都出现,就是明喻。
“临近我们的这座山峰,顶上有根大石柱,笔直地立在山头,高约10多米,下圆上尖,很像一杆笔头向上的毛笔,这就是笔峰,……那石笔尖上长着一株小松,像一朵花儿,奇妙极了。
峰下又有一块巧石斜卧在那儿,像一个人儿正在酣睡,正做着好梦呢。
”这段是《黄山导游词》中对“梦笔生花”景点的介绍,将“石柱”比作“毛笔”,将“小松”比作“花儿”,将“卧石”比作“人在酣睡”,大自然巧合天成的奇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游客眼前。
比喻中喻词不出现,只出现本体和喻体,就属于暗喻,它依靠“是”来连接本体和喻体。
《上海新外滩导游词》中通过暗喻手法,把“上海外滩”比喻成一本本“书”:“外滩,她是一本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工艺书。
奇比妙喻
奇比妙喻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在文学上,比喻是衡量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学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手段创作,比喻恰好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特点。
我国作为一个文学事业繁盛的国度,历代文学创作者对于比喻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大胆革新创造在世界语言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汉语发展史上,当文学尚处于雏形阶段时,比喻艺术就已呈缤纷之势,蔚为大观了。
在后来漫长的中华文明之旅中,我们的先人以他们的独特感悟和智慧又创制了异彩纷呈的比喻形式和技法。
而到了现当代文坛,我们的语言艺术家一方面从唐宋风骚中学习文辞藻饰,另一方面又沐浴着洋风西雨,于是,他们凭借着中西融汇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新颖广阔的奇思妙想在本已姹紫嫣红的比喻百花园中栽种了奇花异草。
这一些,如灵狐的闪动,吸引着我们进行更新更深的探讨。
比喻就其功用而言,可描摹,可抒情,可说理。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这样论述比喻的表达作用:“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宋玉《高唐》云:‘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此比声之类也;枚乘《菟园》云:‘焱焱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此则比貌之类也;贾生《鵩赋》云∶‘祸之与福,何异纠纆’,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箫》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子也’,此以声比心者也;马融《长笛》云∶“繁缛络绎,范蔡之说也”,此以响比辩者也;张衡《南都》云∶‘起郑舞,茧曳绪’,此以容比物者也。
”应该说,他对比喻表达用途的概括是比较完全的。
但由于受到语言发展的局限,他的分类还略嫌芜杂,所举的范例也不够经典,以喻声和方貌而言,这两者可合称为描摹,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银河落九天喻写飞流瀑布的声、色、状,可谓形神具备,气势非凡,可为范例。
其实,比喻对事物的描摹力是很全面的,举凡事物的形状、声音、质地、色彩,它都能曲尽其妙。
因此,文学名句中常有本体相同而喻体有别的情况,就以喻雪来说,岑参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初中生物教学运用比喻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教学运用比喻教学的意义比喻是一种运用隐喻手法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者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类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比喻教学有以下几点意义。
比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通过运用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为鲜明、生动的印象。
当教学有关遗传的概念时,可以将基因比作不同颜色的糖豆,通过不同颜色的糖豆组合来讲解基因的组合变化和遗传规律。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这种视觉化的比喻概念进行记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深度。
通过比喻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生物现象,还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记忆和理解。
比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比喻教学,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植物的繁殖时,可以将植物的根、茎、叶比作植物的家族,通过这个比喻让学生明白,植物可以通过家族的延展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其他繁殖方式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喻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比喻教学强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降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使双方更容易理解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踊跃地参与讨论和提问。
学生也可以通过谈论自己对比喻的理解和想法,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思维碰撞,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比喻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积极运用比喻教学的方法,将抽象难懂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上的应用990318
智深聽了,道:「原來如此,洒家有個道理,教 他回心轉意,不要娶你女兒,如何?」太公道: 「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君,你如何能彀得他回 心轉意?」智深道:「洒家在五臺山 智真長老 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今晚可 教你女兒別處藏了,俺就在你女兒房內說因緣, 勸他便回心轉意。」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 不要捋虎鬚。」智深道:「洒家的不是性命?你 只依著俺行。」太公道:「卻是好也!我家有福, 得遇這個活佛下降!」莊客聽得,都吃一驚。太 公問智深:「再要飯吃麼?」智深道:「飯便不 要吃,有酒再將些來吃。」
以上資料顯示:在徽宗宣和初,宋江聚眾造 反,聲勢浩大,足跡所至,遍及今豫皖、齊魯、 吳越一帶。後來為張叔夜討剿,兵敗投降,反為 朝廷出力,攻打在睦州和歙州之間活動的方臘。
至於宋江一夥人的結局,《史略》據洪邁 《夷堅志》「乙」部雲宣和七年蔡居厚卒,其妻 慟哭曰:「侍郎去年帥鄆時,有梁山濼賊五百人 受降,既而悉誅之,吾屢諫,不聽也。」而推斷 為「山濼健兒終局」。
宋、元之際,有關水滸故事的話本與雜劇更多, 人物也逐漸發展到一百零八人。施耐庵就根據這 些素材,鎔鑄剪裁成一部完整而精彩的小說。
金聖嘆評《水滸傳》云:「水滸所敘,敘一百 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 人有其聲口。」人物狀寫神態活現,是本書最值 得稱道的特色。
《水滸傳》成書三階段
一、「街談巷語」傳播階段 ——各個歷史時期、各類作品中的材料
沒多時,莊客掇張桌子,放下一盤牛肉,三、四 樣菜蔬,一雙箸,放在魯智深面前。智深解下腰包、 肚包,坐定。那莊客鏇了一壺酒,拿了一隻盞子,篩 下酒與魯智深吃。魯智深也不謙讓,也不推辭,無一 時,一壺酒、一盤肉都吃了。太公對席看見,呆了半 晌。莊客搬飯來,又吃了。抬過桌子,太公吩咐道: 「胡亂教師父在外面耳房中歇一宵,夜間如外面熱鬧, 不可出來窺望。」智深道:「敢問貴莊今夜有什事?」 太公道:「非是你出家人閒管的事。」智深道:「太 公,緣何模樣不甚喜歡?莫不怪洒家來攪擾你麼?明 日洒家算還你房錢便了。」太公道:「師父聽說,我 家時常齋僧布施,哪爭師父一個;只是我家今夜小女 招夫,以此煩惱。」
精妙的比喻和比拟
东晋时期,有一天谢安正在家里为孩子们讲解诗文。
忽然间,窗外大雪纷飞,于是谢安高兴地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抢着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微笑着摇了摇头。
这时候,侄女谢道韫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连连夸赞她有才气。
英国作家王尔德也曾就比喻说过一段著名的话: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只能是蠢才了。
谢道韫咏雪的故事和王尔德的话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比喻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要想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表达效果,必须新奇而贴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个独辟蹊径的精妙比喻,应该就是一个充满独特个性的想象,恰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我国当代学者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总是擅长使用这再也平常不过的工具,从而把它变成修饰文学语言的利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围城》比喻句精彩绝伦的赏析钱钟书老先生认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特点。
因此,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信手拈来的,而他创作的被视为“现代经典”的长篇小说《围城》,可以说是一座可以争奇斗艳的“比喻之城”,书中的比喻生动奇异,变化多端,幽默风趣,含义深邃。
同时钱先生提出比喻原则:“凡喻必以非类,凡比必于其伦。
”用八个字概括“似是而非,是非而是。
”指出比喻就是要寻找其相似性。
但好的比喻并非仅满足相似性就可以。
《围城》中的比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出人意料之外,而突破常规,运用逆反思维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全书比喻出神入化,自然天成,精辟独到,简直就是一个比喻的大观园,更好的构筑了《围城》这座具有讽刺功用的艺术大厦。
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丝,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
这个比喻很是巧妙,新奇,也很形象,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二.比喻的广度性,《围城》全书比喻涉及了历史,宗教,心理,美学,文学等众多学科。
让音乐课堂“妙比”“生花”
让音乐课堂“妙比”“生花”
音乐课堂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让这个课堂更加妙比、生花呢?
以下将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方案需要有所区别。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堂
应该是充满乐趣和互动的,老师可以通过营造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们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
趣和热爱。
例如,可以用一些谐趣的歌曲和舞蹈来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快乐地
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对于中学生来说,音乐课堂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老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去深入学习一些音乐风格和音乐历史,让他们发现
音乐的美妙之处,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音乐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是集体艺术形式,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小组活动和合唱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成长和提高。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音乐课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音乐是一个很
好的创造性领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进行一些音乐创作,比如写歌曲、编舞蹈、制作
音乐视频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音乐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其自
我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让音乐课堂更加妙比生花需要老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注重兴趣
培养、团队协作和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带来
的快乐。
妙比生花别样精彩
妙比生花别样精彩作者:金明君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2期金明君(浙江省东阳市江北湖田小学浙江金华 322100)摘要:说起信息技术课,小学生普遍都喜欢。
然而,每当遇见一些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时,由于比较抽象,甚至比较深奥,对于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往往会感到枯燥、难懂,导致难以理解和记忆,进而渐渐的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了原有兴趣。
因此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老师讲解得费力,学生听得乏力,课堂效果不给力的“大问题”。
如何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讲透这些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需要一些技巧,“比喻”教学不失为解决这个“大问题”的一条良好途径。
关键词:比喻;抽象;形象化;虚线变实线;法宝;魔术所谓比喻教学,指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课堂知识通过形象的比喻,将两个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物建立联系;通常选择已知事物引申到未知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以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画龙点睛写标题》这一课为例。
试教和正式上课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薄弱。
因此,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一次次试教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试着应用一些恰当、巧妙的“比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形象比喻——“法宝”(一)教学片段1(修改前)任务3:探索“开始”选项卡里的功能展示某一个学生完成的作品,提问:如果我要让这个字小一点,该怎么调整?哪位同学上来当一下小老师?(生演示)师:变一下颜色呢?(生演示)师:字的形状又得如何改变?(生演示)(板书4:调整艺术字大小、字体、颜色等)师小结: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中,可以调整艺术字的基本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
【教学反思:学生对探索“开始”选项卡里大小、字体和颜色等这些功能的兴趣不是很浓,只是为了配合老师提出的要求,给出你要的答案,课堂气氛不活跃。
】(二)教学片段2(修改后)任务3:探索“开始”选项卡里的功能展示某一个学生完成的作品,提问:如何让这些字变得更美呢?师:单击开始选项卡,在这个开始选项卡里面有很多“法宝”,可以对艺术字进行很多很多的改变,你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激 发 情 趣
运用 比喻 , 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 奥的知识浅显化 、 深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大大便利 了对高深难懂知识 的理解
和梳理。 心 理 1 在 历 史 教 学 中处 理 重 难 点 时 ,就 可 运 用 比喻 进 行 .
运用 比喻 , 可以引起学生 注意和产生兴趣 , 可有效地 激发学 生的情感 。
1 运 用 比 喻 ,可 以 引起 学 生 注 意 和 产 生 兴趣 .
学认为 , 生动 、 形象 的事 物能使人注意 , 产生兴趣 。 比喻作
为 一 种 教 学 艺 术 , 使 教 学 形 象 、 默 , 而 在 课 堂 上 创 能 幽 从
n教
; 邀
一
蛰 ¨ 。 第^ 上 0 年 ;期 . 0
析 。如 有 一 道 材 料 分 析 题 问 :戊 戌 变 法 运 动 和 义 和 团运 “
僚企业” , 等 可与今天的 “ 外资企业 、 国有企业 、 营企业 、 私
剖析 , 加强学 生对 知识 的理解。 如鸦片战争失败 的根本原 因是腐朽没落 的封建 主义打不赢新兴的资本 主义 ,可 以 比喻成 “ 衰老 的老 年人终 究 是打 不赢 成长 中的青 年人 的” 当时英 国是头 号资本 主义强 国 , 应历史 发展的潮 。 顺 流 ,走在世界 的前列 ,虽然 当时其综 合 国力还 比不过 中
国 , 其 呈 现 出 强 盛 的发 展 力 , 像 成 长 中 的 “ 年 ”而 但 就 青 ;
造一种轻松愉快 的氛 围 , 使学 生兴趣盎然地去理解 、 接受
新 知 识 。 史 教学 在 导 入 新 课 时 , 遇 到学 生 对 学 习 感 到 历 如 枯 燥 无 味 、 生 厌 倦 情 绪 的情 形 , 可适 时 地 运 用 比 喻 , 产 就 激 发 起 学 生 的兴 趣 。 学 习 “ 农 武 装 割据 ” 课 时 , 拿 如 工 一 可
维普资讯
熬撼 蚋 1
饕
— —
中学历 史 教学 中 比喻的有 机运 用例 说
口 邵 立娣
留意一 下中学历史教 材 ,我们会发现毛泽 东很 善于
运 用 比喻 来 阐述 深 刻 的道 理 , “ 权 是 由枪 杆 子 中 取 得 如 政
为, 形象 化的教学 有利 于学 生接受 教育 , 引起共 鸣 。 使用 确切 、 当 的比喻 , 往能 引人思 索 , 恰 往 耐人寻 味 , 人深 发 省, 产生较强 的感 染力 。 如我 们在教学 清朝历 史时 , 以 可 拿彼得 大帝 的俄罗斯 帝 国和康 熙 大帝 的中华 帝 国相 比 较, 同样 的强盛 , 但强 盛 的性 质不 同。 彼得 大帝托起 的是 “ 初升 的朝阳” ,而康熙大帝极 力挽留的却是 “ 日的辉 落 煌” 这样一比喻 , 。 形象 生动 , 可以使学 生较 深刻地认识到
学 必 须 符合 学 生思 维 的发 展 规 律 。
力构建解决生物问题的思维模式 , 思路” 寻求合理的 即“ ,
解 题 角 度 , 计最 佳 的解 题 方 案 。 设
5 设 置 问题 的 目的或 者重 点是 为 了激 发学 生 的思 .
维 , 养 学 生 的 能 力 。 师 要 重 视解 题 思 路 的 分 析 。 培 教 ( 江 省 绍 兴 市 高 级 中学 浙 32 0 1 0 0)
3 设置问题 必须 能体现本课 时的主干知识 ,具有一 、 定 的综 合性 、 代表性 , 尽可能渗 透某一 思维过 程 , 并 起到 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之功效。 4 示 范讲解时 , 师应 以解题 为手段 , 、 教 借题 发挥 , 努
维普资讯
楚地告 诉人们往 哪里走 、 怎么走 。 中 国共产 党在 大革命 ”
失 败 后 正 处 于这 种 状 况 , “ 经 比喻 ” 理 后 , 生 对 所 学 内 处 学
结局的必然性 。
2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还 可 以用 比喻 来 联 系 相 似 的历 史 与 . 现 实 知 识 ,增 强 对 相 关 历 史 和 现 实 知 识 的理 解 与 掌 握 。
生活哲理做 比喻来导入新 课 :人们需要 有人在黑夜里点 “
清朝统 治下的 中国 , 于封建社 会 的晚期 , 机 四伏 , 处 危 十
起 火 把 , 首 先 点 起 火 把 , 们 就 会 跟 谁 走 。 众 需 要 领 分衰败 ,落后 于世 界发展的潮流 ,如 同垂垂暮 年的 “ 谁 人 民 老 一 教 屠 再 舅 ¨f 年第 一 上 中 一 一6 l 翘 一 第 翘 一 袖带领他们前进 。 ‘ 但 点起火把 ’ 只是第一步 . 你还需要清 人” 此番 比喻 , 以帮助学生 较好地理 解这次 战争失败 。 可 一 上
容感兴趣了 , 对知识也就理解形象了 、 印象深刻了。
2 运 用比喻 ,可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情感 .
心理学认
如, 教学近 代史上的“ 商企 业 、 务企 业 、 外 洋 民族企业 、 官
学, 不要 为一个概念 的完整性而任 意增加教学 内容 , 在新 课的讲授 中要多联 系旧知识 , 不要把 新知识任意提前 。 教
顺 应 历 史 发展 潮 流 、 断 创 新 、 不 与时 俱 进 的 重 要性 。
二 、 宽视 野 拓
的” “ 、星星之火 , 可以燎原”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老虎 ” 等;
又 如 ,毛 泽 东 把 新 中 国 初 期 的外 交 方 针 概 括 为 “ 起 炉 另
灶 ”“ 、打扫干净屋 子再 请客 ” 受其 启发 , 等。 感悟 在像历史 这样 以陈 述性 为 主而 内涵 又丰 富深 刻的学 科 中妙 用 比 喻, 一定会发 挥其独特 的魅力 , 给教学效 果增辉 添色 。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