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评估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一、引言。

通信原理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数字通信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教案旨在系统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通信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通信原理概述。

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原理。

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编码、数字通信系统等。

信号是指携带信息的载体,调制解调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三、通信原理教学内容。

1.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原理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信号的分类、性质和处理方法,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处理过程和特性。

2. 调制解调。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调制方式,如调幅调制、调频调制、调相调制等。

3. 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学生需要学习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编码原理和常见编码技术,如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4.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学生需要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以及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数字信道编码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教学。

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通信原理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综合教学。

结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等方式,拓展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应用和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建议。

1. 教学评估。

通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2.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通信原理”作为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抽象性,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文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实践案例,旨在通过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现实场景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领会度。

通信原理是一门高度理论化的课程,教材内容复杂,难度大,容易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应用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通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这门课的实验环节常常被忽略。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铺垫。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求,并加强实验教学的引导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际运用通信原理所需要的操作技巧和实践经验;第三,引进前沿的外部资源和联合教学等方式,拓宽教学内容和知识范围。

当前,通信原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涵盖了很多前沿的技术和理论,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对学生进行先进理念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前沿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应用实践;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组织一些专业展览、技术交流和实战演练等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范围。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

《通信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设计通信系统和模块。

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这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的课程。

通信原理的前置课程是信号与系统。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各种通信系统的抗噪音性能分析和计算,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信课程,研究设计新的通信系统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1. 知道《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

2. 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3. 掌握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4. 掌握模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技术、频分复用技术5. 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技术、数字载波调制技术6. 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技术7. 掌握同步原理、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一一是指对这门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一一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一一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学会一一是指能运用概念和原理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V”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绪论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通信原理是通信网络工程专业类必修课和主干课。

一般情况下如果每周安排3课时,共54课时。

其中讲授42课时、实验12课时;如果每周安排4课时,共72课时。

其中讲授58课时、实验14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 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通信原理》一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与应用推广

《通信原理》一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与应用推广

《通信原理》一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创新与应用推广发布时间:2021-01-12T15:01:52.1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作者:王尔馥赵冰[导读] 《通信原理》课程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王尔馥赵冰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0摘要:《通信原理》课程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专业课程中做有温度的国情思政。

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利用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两性一度镀“金课”。

关键词:两性一度;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1 课堂教学的创新举措重视课堂教学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1],积极推进“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1.1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以90分钟课程为例,创设555教学法。

(1)5分钟课前回顾。

利用学习通-课堂活动-选人功能,随机提问同学对上一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回答情况奖励一定的分值。

学生成为每节课程的首先发起人,由于是随机选取,学生会认真准备,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5分钟新课导入。

问题导向、启发式思维,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实例出发,抛出若干个问题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3)5分钟争优考。

争优考意为在全对情况下,速度快者为优。

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是学生梳理知识点的时间。

通过学习通下发一道多选题(形式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考核点为本节课中高频次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学生需要关注教师的整堂课且集中注意力才能准确把握该知识点。

教师可以借此来考察学生当节课的听课及学习效果。

由于每节课都设有争优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除555教学法外,在课程主体部分,灵活运用课堂讨论、线上线下混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探索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探索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探索《通信原理》课程是理工科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们也安排了一系列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通信信号的调制解调、射频电路的设计等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核心内容。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课堂互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实际应用,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引导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据传输等。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和参观实际工程,我们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教案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我们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展示通信原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浏览相关研究论文和参与在线讨论,扩展视野,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实际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通信原理课程名称(英文):Communication Principle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4 总学时:64 学分: 4先修课程:通信电子线路,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授课对象:通信工程专业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通信原理》是通信及相关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信原理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误码特性,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通信状况及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本课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注重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主流通信原理信道传输的基本特点;●掌握模拟与数字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式及实验实践创新研究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式及实验实践创新研究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式及实验实践创新研究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点课之一。

通信原理课程主要涉及模拟信号的基本概念和数字信号的处理,以及通信系统中的基本模块和相关技术。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实验实践都是关键因素,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研究1.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比较有效地传授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但是难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单一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在授课过程中提供真实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这种方法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3.创新式教学方法创新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创新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积极应用知识到实际项目中。

二、通信原理课程实验实践创新研究1.仿真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中的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复杂电路的运行情况,并且在实验中体验到不同方案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实际应用技能。

如:AM、FM调制和解调的相应实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等。

2.基础实验基础实验主要针对通信原理中基础概念进行实际模拟和验证,如:奈奎斯特定理的验证、正交调制和解调实验等。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3.综合实验综合实验主要是进行复杂电路的模拟和验证,包括不同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运行设备的基本参数的设置。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的综合技能,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通信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通信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第15期2019年8月No.15 August,2019“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信号系统、工程数学、高频电路等在通信中的综合运用,是学习通信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通信系统领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亟需改变,以适应当前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体制[1]。

“通信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项目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2]。

1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通信原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较多,需要理解掌握的概念及原理比较抽象,和实际生活结合较少,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大部分通信技术原理中包含较多复杂的公式推导,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上述问题使得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亦面临较多困难,枯燥复杂的理论讲解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抽象概念,特别是新疆高等院校一些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反复讲解,占用学时较多,影响教学进度。

(2)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新的通信技术应用到实际中,但传统教学仍然局限于基础理论的讲解,不能及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引入课堂,使得教学过程与实际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通信领域人才更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3)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对于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低,因此,实验课程课时少,且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往往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操作、搭建模型、观察结果,对于实验项目的设计没有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作用很小。

以问题为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问题为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问题为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马东堂,张晓瀛,赵海涛,熊俊(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混合式教学既是线下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

针对传统“通信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不足、课堂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信原理”为依托,形成了以问题为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线上线下课时安排、教学组织、教师分工和学习成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其他类似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小规模限定性在线课程[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通信原理’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U2018101)[作者简介]马东堂(1969—),男,安徽灵璧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通信与网络、物理层安全、通信基础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8-0116-04[收稿日期]2020-08-17一、引言“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

麻省理工学院的拉斐尔·莱夫校长在《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未来》报告中就强调,“我们必须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在线教育被认为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催化剂,而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

I 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关系到现代通信技术人才能力培养的质量,应重视数字化技术与通信人才培养的深度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国家的需求,学校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实方式。

教师开展智慧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1],推动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创新[2]。

教育数字化转型给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不仅涉及信息技术应用,还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等问题。

因此,需要精心设计顶层机制,系统构建教师数字化转型机制,并重点解决学与用的问题。

在学方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要为数字化转型服务。

在应用方面,应从课堂教学入手,构建教师技术应用的实践环境与机制。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要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创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在传统书籍资料的基础上,应既能借助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又能应用智能化教学工具,观测教学全过程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课程教学普遍面临问题,即激发兴趣不足,探索交流不足,学生思考不足,结合实践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关系不紧密,与目标问题存在一定距离,目标问题实现度不高[3]。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方式。

如何做好信息化教学工作?如何有效实施智慧型信息化教学模式[4-5]?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痛点。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应着力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以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混合式信息化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通信原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信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马小青侯亚玲来源:《物联网技术》2020年第09期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普通存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师生交流少、创新意识欠缺、课程教学学时少等问题,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该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探索基于慕课下适合学校间及校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工科类相关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与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通信原理;混合式教学;在线学习平台;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慕课中图分类号:TP393;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20)09-0-020 引言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它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扮演着“桥梁”的角色[1],具有理论性强、数学推导过程复杂、概念抽象和知识点众多的特点,对于三本学校的学生而言,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教师感觉教学效果一般,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主要用于知识传授,存在学生输出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通信原理课程在重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

1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结合西安欧亚学院办学特色和多年的课程建设,进行学情分析后,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针对我校学生层次进行了课程慕课录制,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撑。

1.1 课程内容重构我校将通信原理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融入到4个设计型项目中,项目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项目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突出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

具体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1.2 教学过程通信原理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学时比例为1∶1,线上学习(课前)主要完成知识传递—记住事实,线下学习(课中+课后)主要完成学生能力提升—培养大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及评价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及评价

方面引入符号学作为设计创新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拓展的导向。

符号学在服装内外在表象方面的设计运用:1.造型语言。

就服装造型设计而言,我们常常首先体现在“廓型”的构思上。

所谓“廓型”也就是服装的整体造型。

许多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的创作都是先从抽象的廓型而到具象的设计。

最近由于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时装界再次刮起一阵中国风,不少知名设计师在自己的服装发布会上都开始展现出一些中国元素,2009年世界大牌Armani时装推出的2010春夏时装秀在服装的款式造型上就充满中国屋檐的设计,完美地表达了其引领潮流趋势的设计概念。

这不失为符号学在服装设计造型运用上的一个成功演绎。

2.色彩语言。

色彩在形成服装状态的过程中,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它是构成服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服饰中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就是一件衣服的色彩。

同时设计师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进行搭配,表现出热情奔放、温馨浪漫、活泼俏丽、高贵典雅、稳重成熟、冷漠刚毅、反叛创意等各种变化迥异的风姿,给人各种不同的心灵感受,这又是色彩语言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内在方面的表现。

同时色彩又具有隐喻性,也就是符号学中的所指,带有一种抽象的心理意念。

3.图案语言。

图案是一种装饰语言,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往往是选取它的寓意成分。

当今服装设计当中的图案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描绘某一崇拜的图腾图案或者某一具体形象形体外形,而是通常会结合服饰整体造型,用“舍形取意”的方式,在色彩、线条以及构图上让他超出本身所含元素本身的、固有的内涵,延伸出各种外延。

基本上都脱离自然原型的本体,成为人们在其民族服饰以及民间美术体系之中的精神创造物。

服饰图案常分为三种:经典流行图案、流行的艺术思潮产生的流行的服饰图案以及地域民族风情的流行图案。

在北京奥运会上,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尤珈教授将青花瓷图案的典雅美与中国传统服装的神韵相结合,设计出了独特的青花瓷系列奥运颁奖礼服。

青花瓷蕴含中国文化传统,色彩符合我们的审美,运用在颁奖礼服上,既有传统特征,又有独到之处。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林智慧;唐亮;赵金龙【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良好机遇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通信原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为例,将学生分为二组,分别进行了传统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移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127-128)【关键词】信息化;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作者】林智慧;唐亮;赵金龙【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引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变革,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应运而生。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换句话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播、监督作用,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从而体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经过很多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混合式学习的理论、方法、策略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釆用混合式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美国调查报告以及培训领域、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培训等开展的关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学存在巨大优势。

美国宾州大学校长也曾指出:混合式学习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单纯的课堂讲授与网络自学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的不同的受众群体等情况下,可以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且不同的教学模式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或是相互排斥的。

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模式,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外,还要提高学习兴趣、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开拓创新等多方面能力。

通信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通信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通信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年第15期摘要針对当前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虚实结合大多数是利用软件进行纯虚拟的仿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虚实结合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中,结果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线上仿真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5-0131-050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

教育部提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2]。

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倡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促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3]。

针对新冠疫情对高校教学造成的不利影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降低疫情对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4]。

怎样解决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模式固定、实验时间受限、实验设备与场地利用率不高、学生不能随时随地随兴实验等问题,各高校都在尝试探索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已成为未来高校实验室建设和改革的趋势。

1 通信原理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该课程理论性、综合性较强,相关的理论知识较抽象,因此,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实验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5-6]。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是:首先采用线上仿真平台对实验项目进行预习,然后线下到实验室用实验箱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采用线上仿真平台对实验进行补充,流程如图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评估
田㊀敏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㊀㊀摘㊀要:
«通信原理»课程具有知识点多㊁信息量大㊁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通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及MO O C 平台,
将网络课程与课堂上的讲授式的教学进行合适地整合,实施混合型教学模式,形成«通信原理»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增强师生互动,综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㊁动手能力㊁科研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发展.㊀㊀关键词:
通信原理;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㊀㊀中图分类号:G 43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G7800(2019)02G0056G02
收稿日期:2018G08G03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15
)作者简介:田敏(1968G
),男,博士,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0㊀引言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越来越需要通信领域的人才,对新时代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这给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挑战.通信理论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内容和抽象内容.其公式的推
理过程不简单,并包含许多其他专业课程内容[
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以至于有不好的教学
的效果[2]
.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没有办
法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同步;教师往往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较少考虑学生的应用能力㊁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很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3]
.这些存在的问题足以说明«通信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改迫在眉睫.
1㊀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目标
混合式教改的建设目标是要有先进的教育及教学的方法,混合式教学应用的效果明显,教改课程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建设与专业学生相关的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顺应国家培养人才需求,旨在培养创新性㊁应用型的综合型人才.
2㊀混合式教学总体思路
2.1㊀教学模式
讲授型课堂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通过采用讲解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的方法来
帮助同学把握课堂上的核心内容.采用网络课程,它的不同步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同学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别,能够给予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条件;不在同一水平的学生可以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案,这样就可以学习到了课堂学习之外的知识.基于个性的差异化的网络课程开展混合教学实践, 以教师为中心 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 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 课堂教学+网络教学 .混合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相应地调整,最后,实现动态平衡,混合式教学采用网络课程来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并采用课堂教学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者的平衡运用,可以解决当前课程教学和教学时间压缩和减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降低的问题.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效率.混合教学采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利用网络课程使抽象内容形象化㊁直观化.二者的平衡运用可以解决课程教学的抽象内容与学生的感性认识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2.2㊀评价方式
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在评价机制上,需要摈弃传统的平时作业成绩加期末考试的单一评价模式,以形成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模式为基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角度和方式.从评价的角度来看,最终的评估结果包括三个部分:平时成绩㊁实验结果和考试成绩.通常的成绩包括上课㊁小组讨论㊁课堂问答和课外作业.在小组讨论环节,根据学生的参与㊁完成㊁积极性和在讨论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以便对此进行综合评
第2期田㊀敏:«通信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评估
价[3].
3㊀教学环节设计
3.1㊀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
该课程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率.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5].3.2㊀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各模块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即在教师课堂前安排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查询相关信息,进行自学㊁归纳和总结.在课堂上,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㊁分析和纠正,并在每个模块的末尾进行课堂测试.这经常给学生带来压力,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6].
3.3㊀构建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互联网和W i F i的普及,网络资源建设的教学环境可以提供信息量大㊁内容简单㊁画面生动的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演示系统.互动学习方法有助于营造严谨㊁生动㊁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重建知识,增强知识,创造性学习[7].
3.4㊀M O O C建设
3.4.1㊀知识点的划分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策划和梳理.我们充分考虑不同知识库下的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点[8].
3.4.2㊀录像的形式和练习的准备
在MO O C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观看视频来获取知识获取的第一步.为了保证学生专注于观看视频,方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使用碎片时间,严格控制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视频长度在7至15分钟内,为每个知识点选择不同的视频记录形式.
3.4.3㊀网络学习活动的组织
MO O C教学与传统在线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MO O C 通过组织丰富的在线学习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之间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我们在"通信原理"MO O C的建设中建立了一个互动学习社区,进行在线答疑和讨论[9].4㊀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积极地在线学习.上课前,学生根据课程安排预习课程内容,并联系新的知识点.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把问题带入课堂教学,认真倾听,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来重复学习知识内容的相关教材,弥补课堂教学不能因材施教的局限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学习.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在教室和互联网上一起工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有机地整合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将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要的动态学习[9].
5㊀结语
运用网络教学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通信原理»网络教学课程网站已基本建成和完善.互动论坛可以方便学生提问,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课外没有进行信息和自学,导致课堂讨论质量较差.由于课堂讨论时间有限,一些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
通过构建«通信原理»MO O C,将现有培训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模块和相应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包括练习集㊁交互式学习社区和模拟学习社区.形成一套"视频+习题+模拟实验"的MO O C教学过程,为理论课和技术课服务.它还支持学生感兴趣的这门课程在学校内外的其他学科和专业.MO O C的建设将有效地提高"通信原理"课程对跨学科学校发展的服务能力,促进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10].
参考文献:
[1]㊀常侃,梁韵,唐振华,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6):120G121.[2]㊀陈振兴,殷蔚明.基于通信原理课程的多维度本科教学探索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11):241G242.[3]㊀李敏.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7,26(9):21G22.
[4]㊀马鸣霄.«通信原理»课程多方位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17,8(36):116G117.
[5]㊀陈冬英.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8):96G99.
[6]㊀杨小凤.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1):95G97.
[7]㊀束锋,邱文教,孙锦涛.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23G25.
[8]㊀毛力,王慧琴,王民.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通信原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3):244G245.[9]㊀张晓瀛,杨延光,王欣,等. 通信原理 MO O C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6(5):50G54.
[10]㊀尹林子.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与MO O C资源建设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2(3):84G87.
(编辑:李㊀飒)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