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合集下载

数学乘法分配律

数学乘法分配律

数学乘法分配律数学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条基本法则,它是指:在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数分成两个或多个数的和,然后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最后将所得积相加。

这条法则在数学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习数学的同学来说,掌握乘法分配律是非常重要的。

乘法分配律是从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推导而来的。

在数学中,加法结合律是指:a + (b + c) = (a + b) + c,即加法运算满足“先加后加”的顺序不影响结果。

而乘法结合律是指:a × (b × c) = (a × b) × c,即乘法运算满足“先乘后乘”的顺序不影响结果。

在这两个基本法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乘法分配律。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 × (b + c) = a × b + a × c。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数 a 与另外两个数 b 和 c 的和的积时,可以先将 b 和 c 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d,然后将 a 与 d 相乘,再将 a 分别与 b 和 c 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的结果与 a 与 d 相乘得到的结果相等。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它的实际用途。

例1:计算面积假设我们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长为 a,宽为 b + c。

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面积为 A = a × (b + c)。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将这个式子展开,得到 A = a × b + a × c。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长方形的面积拆分成两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分别为 a × b 和 a × c。

例2:求和假设我们要计算 3 × (4 + 5 + 6),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将 3 分别与 4、5 和 6 相乘,然后将三个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45。

如果没有乘法分配律,我们就需要将 3 与每个数相乘,再将三个积相加,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乘法分配律6种题型的算式

乘法分配律6种题型的算式

乘法分配律6种题型的算式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用来改变算式的结构,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我们可以列举出以下6种题型的算式:
1. 一般形式:
a × (
b + c) = (a × b) + (a × c)
2. 数字与常数的结合:
2 × (
3 + 4) = (2 × 3) + (2 × 4)
3. 字母与常数的结合:
a × (5 + 6) = (a × 5) + (a × 6)
4. 常数与常数的结合:
2 × (
3 + 4) = (2 × 3) + (2 × 4)
5. 字母与字母的结合:
a × (
b + c) = (a × b) + (a × c)
6. 多个项的结合:
(2 + 3) × (4 + 5) = (2 × 4) + (2 × 5) + (3 × 4) + (3 × 5)
需要注意的是,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任意实数或复数的乘法运算。

以上列举的题型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乘法分配律在各种数学问题和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练习使用定律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乘法分配律,例如在计算 长方形面积时可以将长和宽分别相乘再相加来验证乘法分 配律。
注重细节
学生在使用乘法分配律时需要注意细节,例如括号的位置 、运算的顺序等,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 确性。
学会总结和反思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 和错误,及时纠正并加强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练习题二:解析及解答
3. 逆向思考,我们可以将4先与 括号内的每个数相乘,再求和

4. 计算得到:4×(3+2+1) = 4×3 + 4×2 + 4×1 = 12+8+4
= 24
答案:4×(3+2+1) = 24
练习题三:解析及解答
总结词:灵活运用
详细描述:本题考察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除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外,还涉及到括号的处理,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乘法分配 律的应用。
测量
在测量多个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时,可以将各个物 体的测量结果相加,以得到总面积、总长度或总体积。 例如:一个长方形土地的长为$10$米,宽为$5$米, 则其面积可以表示为$10\times(5+5)=100$平方米。
05
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及解 析
练习题一:解析及解答
总结词:基础应用
详细描述:本题主要考察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应用。根据乘法 分配律,我们可以将一个数与括号内各项相乘,再求和,这 样计算更加简便。
利用代数方法证明
总结词
代数方法是一种抽象的证明方法,通过建 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公式的推导来证明 乘法分配律。
VS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的 数学公式和定理来推导乘法分配律。这种 方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 律的在小学阶段,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学 习乘法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学生 理解乘法的本质和掌握乘法的计算 方法。同时,乘法分配律也是以后 学习复杂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基础。

怎么理解乘法分配律

怎么理解乘法分配律

怎么理解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也称为分配律的形式,是指当一个乘法表达式中含
有多个数时,它的结果等于将每个数相乘后,再分配每个数中的额外
因子。

具体来说,有以下规则:
对于任意的a、b、c和d,有以下公式:
(a + b + c + d) × e = a × e + b × e + c × e + d × e
其中,+表示加法,×表示乘法。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每个数中的额外因子相加,再将结果相乘,就可以得到乘法分配律的结果。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计算以下表达式:
3 ×
4 ×
5 = 120
首先,我们可以将每个数中的额外因子相加,得到:
3 ×
4 ×
5 = 120 + (4 × 5 = 20) = 140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结果相乘,得到:
140 × 2 = 280
最后,我们可以将乘法分配律式(140 × 2 = 280)插入到结果中,得到最终结果:
140 × 2 = 280
因此,3 × 4 × 5 = 120,遵守了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演讲人
乘法分配律
0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02.
03.
目录
乘法分配律的证明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定义
乘法分配律公式:a*(b+c) = a*b + a*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b)*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的适用范围:整数、分数、小数等均可适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在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将一个因数与另一个因数分别相乘,然后将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公式
乘法分配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c) = a*b + a*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b)*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的推广:(a+b+c)*d = a*d + b*d + c*d
乘法分配律的推广:a*(b+c+d) = a*b + a*c + a*d
适用范围
04
03
01
适用于整数、分数、小数等数学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
01
计算两个数乘积的和或差
02
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03
解决工程问题,如计算工作量、成本等
04
解决数学问题,如解方程、求函数值等
05
解决生活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解决实际问题
谢谢
适用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
适用于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适用于几何、函数、概率等数学领域
02
2
乘法分配律的证明
演绎法
01
假设A、B、C为任意数
02
证明:(A+B)*C = A*C + B*C

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总结

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总结

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总结乘法分配律是通常在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阶段就学习的数学概念,而在中学数学中,乘法分配律被广泛应用于代数中各种复杂的运算中,因此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总结和说明,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性质、证明以及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读者对乘法分配律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一、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是代数中的一条基本规则,它是乘法的一个重要性质。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任意实数a、b、c,有a×(b+c) = a×b + a×c。

这意味着,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先把a乘以b和c的和,得到一个结果,或者先把a分别乘以b和c,然后把结果相加,仍旧会得到相同的值。

另外,乘法分配律也可以逆向思考,即对于任意实数a、b、c,有(a+b)×c = a×c + b×c。

这表明,无论是先把a和b相加,再乘以c,或者分别把a和b乘以c,再把结果相加,最终都会得到相同的值。

总之,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的一个基本性质,它在代数运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乘法分配律的性质乘法分配律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和应用乘法分配律都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乘法分配律的一些性质:1. 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任意实数: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自然数、整数、分数等基本的数,而且同样适用于任意实数。

2. 乘法分配律的对称性:乘法分配律具有对称性,即不仅有a×(b+c) = a×b + a×c,还有(b+c)×a = b×a + c×a。

这体现了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3. 乘法分配律的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的结合律相结合,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算。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c、d,有a×(b+c)×d = a×b×d + a×c×d。

乘法分配律的7种类型

乘法分配律的7种类型

乘法分配律的7种类型一、顺展型乘法分配律即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用字母表示的形式是(a+b)×c=a×c+b×c,这是乘法分配律最基本的类型,其思维方向是从先求和再求积转变为分别求积再求和,形式改变但结果不变。

这个规律常常应用于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的简便运算中。

二、逆拼型所谓逆拼,即逆回拼合,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

从一道式子中两个或三个积之和的形式拼合成两个或三个数之和与一个数的积的形式,这是逆向思维的一种类型。

三、转化型根据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我们可以把除以一个数(零除外)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使原来没有明显数字特征的式子,转化成明显数字特征的式子,进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添项型在较复杂的计算中,有的学生一碰到变式性较大的算式就束手无策,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53×18+18×46+18这一算式,有的学生计算出99与18的积再加上18。

灵活一点这样计算:原式=(53+46)×18+18=99×18+18=100×18-18+18=1800,这些计算方法都不是最简便。

通过复习“一个数与1相乘仍得原数”使学生明确最后一项可以看作18乘1,原来式子可以看作三个积的和,其中每个积都有相同的因数18,把相同的因数18提取,不同的因数53、46、1相加刚好是100,这样18乘100马上能够口算出来。

五、分步型有些简算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分为两个层次的简算,如计算7×73+9×73+27×16这个式子,这类算式一开始学生以为不能全部简算,因第一、二个积有相同的因数73,而第三个积没有相同的因数,但随着第一步的计算,学生马上又发现接下来的两个积有相同的因数16来,这样两个不同的因数73与27的和乘16得1600,这类型的简算学生只要留意也能掌握的。

三年级乘法分配律

三年级乘法分配律

三年级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先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部分,然后与另外两个数分别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得到的结果与最初的数相乘的结果相等。

乘法分配律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乘法分配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对于任意的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a × c。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和理解。

假设小明有3个橙子,他想把这些橙子平均分给他的两个朋友小红和小李。

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将3个橙子分解成2个橙子和1个橙子,然后分别给小红和小李。

即3 × (2 + 1) = 3 × 2 + 3 × 1。

小红得到的橙子数是3 × 2 = 6个,小李得到的橙子数是3 × 1 = 3个。

最后,小红和小李共分到的橙子数是6 + 3 = 9个,与3 × (2 + 1) = 3 × 2 + 3 × 1相等。

乘法分配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复杂的乘法问题。

比如,小明想知道他一共有多少个橙子,如果他有3个橙子,而他的朋友小红有4个橙子,小李有5个橙子,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橙子?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先将小明的橙子数分解成2个橙子和1个橙子,然后分别与小红和小李的橙子数相乘,最后将两个积相加。

即3 × (4 + 5) = 3 × 4 + 3 × 5。

小明与小红共有的橙子数是3 × 4 = 12个,小明与小李共有的橙子数是3 × 5 = 15个。

最后,小明、小红和小李一共有的橙子数是12 + 15 = 27个,与3 × (4 + 5) = 3 × 4 + 3 × 5相等。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比如,小明有若干个苹果和若干个橙子,他想知道他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乘法分配律五种类型

乘法分配律五种类型

乘法分配律五种类型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它指出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将一个乘法式子分解成多个乘法式子相加的形式,这种分解方式被称为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在代数运算、方程式的求解以及其它数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乘法分配律的五种类型,并且为了更好的理解,将每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1.数字与单项式的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最基本形式就是数字与单项式的乘法分配律。

它表达了一个数字与一个单项式相乘时,可以将其拆分为每个单项式分别与该数字相乘,并将结果相加。

例如,对于一个数字a和一个单项式b+c,乘法分配律可以写作:a(b+c) = ab + ac。

其中,数字a分别与b和c相乘,然后将两个乘积相加。

2.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分配律举例说明:(2x+3)(4x-5)=(2x)(4x)+(2x)(-5)+(3)(4x)+(3)(-5)=8x²-10x+12x-15=8x²+2x-153.多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扩展到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情况。

其表达式可以写作:(a+b+c)(d+e) = ad + ae + bd + be + cd + ce。

其中,多项式(a+b+c)和单项式(d+e)相乘,将结果展开并将所有的乘积相加。

举例说明:(3x²+2x-5)(2x+4)=(3x²)(2x)+(3x²)(4)+(2x)(2x)+(2x)(4)+(-5)(2x)+(-5)(4)=6x³+12x²+4x²+8x-10x-20=6x³+16x²-2x-204.二次方与一次方的乘法分配律当一个二次方和一个一次方相乘时,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为:(a+b)(a+c) = a² + ac + ab + bc。

其中,二次方(a+b)和一次方(a+c)相乘,将结果展开并将所有的乘积相加。

举例说明:(x+2)(x+3)=(x)(x)+(x)(3)+(2)(x)+(2)(3)=x²+3x+2x+6=x²+5x+65.二次方与二次方的乘法分配律举例说明:(x²+2x+3)(2x²-5x+1)=(x²)(2x²)+(x²)(-5x)+(x²)(1)+(2x)(2x²)+(2x)(-5x)+(2x)(1)+(3)(2x²)+(3)(-5x)+(3)(1) =2x⁴-5x³+x²+4x³-10x²+2x+6x²-15x+3=2x⁴-x³-4x²-13x+3通过以上五种乘法分配律的类型和对应的示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减法

乘法分配律减法

乘法分配律减法摘要:1.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2.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3.具体实例解析4.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优势5.总结与建议正文: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它不仅可以简化乘法运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式为:a × (b + c) = a × b + a × c。

也就是说,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和时,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个和的每个部分,然后将结果相加。

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假设我们有两个数a、b,它们的差是c,即a - b = c。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减法转化为加法,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具体操作如下:a × (1 - b) = a × 1 - a × b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原来的减法问题转化为两个乘法问题,然后再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在处理较大数字的减法时,可以减少计算的复杂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解析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假设我们要计算25 × (40 - 10),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将它转化为:25 × 40 - 25 × 10 = 1000 - 250 = 750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这个表达式的值。

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在购物场景中,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降价后的价格。

假设原价为P,降价幅度为A,那么降价后的价格为P - A。

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将这个表达式转化为:P × (1 - A) = P × 1 - P × A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计算出降价后的价格,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减法运算。

总之,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

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
x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也就是又称为交换公式,指的是在四则运算中,任意两个相同类型的数的乘积不变,即a*b = b*a,这个公式也可以简写为ab = ba,其中a、b都可以代表任意实数、有理数或复数。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也称为分配公式,指的是在四则运算中,当我们要将一个乘积分配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分开处理的,这个公式可以简写为a(b + c) = ab + ac,其中a,b,c都可以代表任意实数、有理数或复数。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之一,也就是结合公式,指的是在四则运算中,当我们要将两个乘积进行结合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写成一个乘积的,这个公式可以简写为(ab)c = a(bc),其中a,b,c都可以代表任意实数、有理数或复数。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例5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6、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归纳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增强符号意识,体会数学表达的严谨性与简洁性,感悟模型思想。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口算
(2+8)×5 2×5+8×5
(2+10)×3 2×3+10×3
(9+11)×6 9×6+11×6
(12+18)×512×5+12×5
(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

学生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

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一样吗?
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
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
(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65×5+45×5=(65+45)×5
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尝试讨论:
1.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他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
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2.验证发现:
(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
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
(2)学生尝试写算式。

验证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
(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
么联系?
(5)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

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四、反馈调节:
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
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教科书第63页的“练一练”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42+35)×2=42×()+35×()
27×12+43×12=(27+)×()
15×26+15×14= ()×( + )
72×(30+6)= ()×()+()×()
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2.教科书第63页的“练一练”第2题。

反馈是说依据。

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3.解决实际问题:
(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2)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
让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3)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乘法分配律第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2.揭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2.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汇报预测: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6+4)×24 =10×24 =240(根)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

6×24+4×24 =144+96 =240(根)4.观察比较。

(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6+4)×24=6×24+4×24 (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

5.探索规律。

(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2)举例验证。

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二是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6.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c+b×c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其中有顺向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

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

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律。

3.完成教材第65~66页“练习十”第6、7题。

第6题,让
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

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