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功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5.1 两种电荷(导学案)解析-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导学案)解析-九年级物理

第15.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解析版)【学习目标】1.认识两种电荷;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3.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4.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及电子流动的方向;5.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学习重点】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本质、两种电荷。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第32-第35页,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各种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陶瓷、橡胶、玻璃、塑料等。

【合作探究】分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最后归纳总结:探究一:摩擦起电现象1.分组探究-摩擦起电探究内容:以各组为单位,用塑料外壳的笔在头发上多摩擦几下,看笔能否吸引碎纸屑。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面问题:(1)摩擦后的笔能否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2)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论:(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穿了化纤衣服时,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说明衣服上带了电。

2.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1)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接触起电。

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2)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作感应起电。

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探究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1.实验内容: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9.第十五章 一 功(第一课时)学案

29.第十五章 一 功(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一功》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者:马学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是否做功;知道计算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功的单位。

知识提要一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休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3.计算公式:W =FsF——力——牛顿(N), s——距离——米(m),W ——功——牛·米(N·m),专用名称焦耳,简称焦,符号J。

1 J = 1 N·m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学习过程:思考:“功”这个词的含义?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是它还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1.力学中的功:(1)阅读课本P104第二段。

(2)力学中功的含义例如:小红和小艳分别用力推动桌子,小红虽费了力,但桌子没有移动,小艳用力将桌子推走了。

小红和小艳都用力了,小红费力,小艳用力。

(3)力做功了吗?看课本P104“想想议议”,分析图15.1-1力做功和图15.1-2力不做功的实例,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运动情况?归纳:力做功。

力没做功。

(4)结论: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2.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公式:阅读课本P105中间部分内容。

思考: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因此,在物理学中,叫做功。

即:功= ×。

计算公式:W =Fs F————,s————,W ————。

(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牛·米(N·m)专用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 J = N·m 例: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为1J当堂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一)想一想,填一填(7分×9=63分)1.做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的方向通过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初中物理九年级《15.1功》预习导学案

初中物理九年级《15.1功》预习导学案

五、浮力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1、教学内容:(1)浮力的测量方法:二次称重法(2)阿基米德原理(3)例题:浮力的应用。

2.分析:,浮力是前边学习的一些弹力、重力、摩擦力的延伸,认识时还是离不开前边学习力的方法为基础,如:从三要素来认识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前两节知识的应用,浮力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既是前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大小是本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目标:1.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分析: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从现象中得出浮力的概念、方向、测量方法。

紧接着通过想想做做实验2猜想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浮力的大小,运用知识推理出计算公式,并加以分析,加深理解,。

主要采用实验法、分析法、观察法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问题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和应用是难点,采用认真做好实验,有目的地训练排开液体体积的题目,病注意总结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小结------目标检测------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鸭子、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铁块也受到浮力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浮力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2. 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1.问题及例题问题1:演示塑料瓶飘在水面上,为什么?谁能描述一下什么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交流、归纳设计意图: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问题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师生活动:引导利用前边学过的液体压强、压力分析,学生分析、交流、归纳。

设计意图: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问题3:通过想想做做3,说说可以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师生活动:实验观察、分析、交流并归纳。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功 导学案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功  导学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导学案第一部分(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104页-106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产生怎样的效果,我们就说这个力取得了“成效”,在力学上把这种“成效”叫做“功”。

2、分析课本图15.1-1,在这些做功的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得出,做功要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3、分析图15.1-2,想想为什么没有做功?由此你得出,在哪些情况下力是不做功的?4、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上前进5m,拉力所做的功等于多少J,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多少J。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一、明确教学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的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自主研修,合作探究:探究一:功的原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有的杠杆是省力的,省力的同时省距离吗?如果既省力又省距离的话,根据功的公式,我们就省功了。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利用简单的机械能否省功。

1、用手中的器材(杠杆、钩码、弹簧秤、直尺等)进行课本106页实验,把数据填入表格。

2、请同学们通过数据,试着说明杠杆是否省功。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交流一、功包含的两个因素哪个地方容易出错。

交流二、用功的计算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下交流三、用简单机械是否省功。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整理、补充、完善,然后小组交流,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省距离的机械可以省力。

B、省力的机械可以省功。

C、省距离的机械可以省力。

D、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

初三物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功的学案

初三物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功的学案

图15.1—2图15.1—3图15.1—5第一节、功 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初步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功的单位二、快乐自学1:自行阅读、讨论教材P 104-P 105前两自然段的内容,完成学案中的内容。

(时间为十分钟)1.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分析思考:(1)如图15.1—1所示,物体在绳子的拉力作用下被提升,拉力的方向是 ,物体向 运动,物体移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绳子的拉力就显示出了成效,我们就说拉力对物体做了 。

(2)如图15.1—2所示,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拉力的方向是 ,小车向 运动,小车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拉力就显示出了 ,我们就说拉力对汽车做了 。

(3)如图15.1—3所示,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水平方向的阻力使汽车减速行驶,最终停止,在这过程中,汽车在 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阻力也显示出了成效,我们就说阻力对汽车做了 。

(4)如图15.1—4所示,小华用尽全力也未搬动大石块,在这过程中,小华对石块虽有力的作用,但大石块却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这时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做功。

(有、没有)(5)如图15.1—5所示,小华与小民提水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两人的力是向上的,而水桶沿 方向运动,水桶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力未显示出成效,我们说这个力 做功。

(有、没有)(6)由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力学中的功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 ,另一个是 。

三、合作探究1:1、在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是否做功打“√”“×”,并说明理由:(1)运动员用力将杠铃向上举起的过程( )(2)小明将重物提在手中沿水平方向移动50米的距离( )(3)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时( )四、快乐自学2:1、由功的两个因素可知:当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一定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的成效越,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定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越大,力的成效越,说明力所做的功越。

15.1功

15.1功

昌乐二中初三物理导学案编制:刘庆高审核:刘庆高审批:李刚时间:2010-11-22《功》导学案编号:30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104—10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能力培养】通过对具体生活实例的观察和比较,理解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通过实验理解功的原理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

一、学习目标:1. 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3. 养成自觉运用科学知识分析生活的态度,做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人。

重点、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二、导入新课:我们的进一步学习,将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在我们的进一步学习中,我们将会经常听到做功的说法,那么,这里的做功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做工一样吗?又如何理解呢?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重点)问题1:结合课本图15.1-1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做功实例的共同点。

问题2:对比这些例子请你总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力学中做功的两必要因素是什么?思考1:图1、2、3中的力做功了没有?图 1. 图2 . 图3 .问题3:结合课本图15.1-2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找出这些不做功实例的共同点。

思考2:如图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从A经B至C滚动了一段距离,问:小铁球在A经B至C滚动的过程中推力是否对铁球做了功?针对训练:1.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依靠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C、手提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D、手提水桶从一楼走到三楼2.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起重机吊起重物B.马拉车,车未动C.铅球运动员将铅球推出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归纳总结:(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你能总结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形吗?探究点二:功的计算(重点)小明背着书包上楼:第1次他背着10N的书包从1楼爬到2楼;第2次他背着10N 的书包从1楼爬到3楼;第3次他背着20N的书包从1楼爬到3楼。

15.1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5.1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5.1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轴对称及其相关概念和性质。

2.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绘制轴对称图形。

3.运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轴对称图形的判定和绘制。

学习难点1.能否准确描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能否熟练绘制轴对称图形。

3.能否灵活应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内容1. 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是指平面上存在一条直线,将平面上的点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称这条直线为轴,平面上关于轴对称的点成对出现,并且两点到轴的距离相等。

2. 轴对称的性质(1)轴对称是等距变换,即轴对称前后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是可逆变换,即轴对称两次可恢复原貌。

(3)若一个图形在轴对称下不变,则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的。

3. 轴对称图形的判定和绘制(1)判定方法若一图形经过折叠后,折痕的边界与整个图形重合,则这个图形是轴对称的,反之则不是。

(2)绘制方法以已知的轴为中心,将轴的两侧的点用平行尺对称绘制。

4. 轴对称的应用(1)对称性的应用在有对称性的图形中,对称部分的性质一定相等。

(2)构造性的应用通过轴对称得出图形的对称部分,进而构造出图形的整体。

(3)变形性的应用通过轴对称得出图形的对称部分,可以进行变形对称。

四、作业1. 完成扫描题目:(1)课本P153,习题15.1(1-3、6);(2)课本P157,习题15.2(1-3)。

2. 思考题目: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是等距变换,为什么?(3)轴对称具有哪些应用?五、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相关应用,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几何学知识,提高求解几何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轴对称的判定和绘制,并应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15.1《功》导学案

15.1《功》导学案

15.1 《功》导学案知识点:1.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__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乘积叫做功。

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的公式: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力用_______表示,距离用________表示,功用________表示。

(填符号)则功的计算公式为:W=______________3.功的单位:________,简称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__。

1J=1N•m1焦耳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1牛的力方向下移动1米的距离所做的功。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小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____。

5.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就抓住两个必要因素,一看物体是否受到了力;二看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是否移动了一段距离,两者都满足,则力做了功,只要两者缺一,就没有做功。

例题讲解: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托着砖块不动,但手的托力对砖做了功。

B.吊车将重物水平移动了2m ,吊车的拉力对物体做了功。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高时,运动员的举力对杠铃做了功。

D.依靠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移动了一段路程,这时小球做了功。

例题:2.小明用60N的水平力推动一个重为300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3m,小明对箱子做的功是____________ 。

后来小明将此物体举高2m,则举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___。

再后来小明将此物体举起后,在空中停留4s,则此时举力做功是________。

例题:3.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求:(1)拉力F 的大小。

(2)拉力F所做的功。

例题:4.将一个100N的物本沿一长度为5m的光滑斜面向上推,如果斜面的高度为3m ,则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推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功》导学案

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功》导学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要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了解功的物原理.【新课引入】如上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作出它的受力示意图,哪个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在力学中,我们把对木块的移动作出贡献的这个力,说它对物体做了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功的一些知识。

【自主学习】:功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力学主要是研究的关系。

如果一个作用中物体上,物体在,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小组内讨论总结。

我们的结论是要想做功必须同时具备和。

【想想议议】1、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你把书包举高过程的中是否对书包做功?(2)举在高处停留不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功?(3)陆一萱同学用脚踢足球,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了一段距离,脚对足球做功了吗?(4)邸伟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邸伟对书包做功了吗?(5)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2、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从F和S两个角度思考)(1)(2)(3)3、一分钟举例,挑战极限,尽可能多的举出做功或不做功的例子。

【自主学习】:功的计算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在力学中,把叫做功。

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单位________( )F----____-----单位________( )S----____-----单位_________( )1J=_____N·m1、焦耳的物理意义是。

30.第十五章 一 功(第二课时)学案

30.第十五章 一 功(第二课时)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一功》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者:马学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会正确测算一个力所做的功,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知识提要一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定义:3.计算公式: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学习过程:2.功的计算:回顾上节所学。

(1)功的计算公式:在物理学中,叫做功。

计算公式:W =Fs F————,s————,W ————。

(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牛·米(N·m)专用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 = N·m 新课:(3)例题:质量为50kg的雪撬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撬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g=10N/kg)分析:F = = 。

马移动的距离s = 。

解:3.功的原理:(1)探究杠杆做功:看课本P106图15.1-3所示实验。

(2)探究动滑轮做功:看课本P106图15.1-4所示实验。

(3)结合实验回顾所学。

①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重物,省力时都;②使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4)历史上许多的工程师对如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与刚才一致,人们发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

当堂检测(100分)(一)想一想,填一填(12分×3=36分)1.重为1000N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小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J;小车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2.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扶梯长是7m,小明体重为600N。

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中对小明做功 J。

(二)算一算,更清楚(64分)3.(30分)汽车在宁通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所受阻力是2×103N,求:(1)汽车在5min内行驶的路程。

15.1《三角形》导学案(4)

15.1《三角形》导学案(4)

15.1《三角形》导学案(4)单位:益都街道东高初中主备:张春生审核:程金海课本内容:P148—150课前准备: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三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相应问题。

3.学会独立思考并能与同学交流一、自主预习课本P148--150内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1、2题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课前完成)二、回顾思考下列问题:1、(1)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它有什么性质?(2)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怎样画垂线?2、(1)画∠ABC的角平分线(2)分别过A、B两点画直线l的垂线。

3、(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2)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BD=∠ =21∠(3)在下图中分别画出△ABC ∠A 、∠B 、∠C 的角平分线。

4.(1)三角形的中线是(2)如图,AD 是△ABC BC 边上的中线,则BD= =21(3)在下图中分别画△ABC ,AB 、BC 、AC 边上的中线。

5.(1)三角形的高是(2)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各边上的高。

6.总结性质:(1)(2)三.巩固练习:1.课本P149 挑战自我。

2.如图,AD=DE=BE,则线段CD、EF分别是△与△的中线。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都是A.射线B.直线C.线段4.完成下列画图,并用合适的符号在图中表示:(1)∠BAC的平分线(2)AC边上的中线(3)AC边上的高(4)AB边上的高四、学习小结:(回顾一下这一节所学的,看看你学会了吗?)五.达标测试:1. △ABC中,BD与CD分别平分∠ABC和∠ACB, ∠A=70°,求∠BDC.2.若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则此三角形是3、把三角形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的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DF∥AB,∠1、∠2是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六、布置作业:。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5.1 功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5.1 功

15.1、功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重点难点】1.重点是功的概念的理解。

2.难点是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导学指导】一、阅读课本104页“力学中的功”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强调: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二、阅读课本105页“功的计算”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功。

2.功= 。

用公式表示就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也就是,简称,符号是。

1J= 。

3.完成下面的例题:例1:小强用100N的力,将重5牛的足球踢出30m远处,他对足球做的功为()A.3000J B.150J C.0 D.无法计算思路与技巧:足球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踢足球,对足球做功;在第二个阶段,足球离开了人,继续运动,人不再对足球用力,所以不做功。

注意:在第一阶段,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足球已动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30m;具体是多少,无法判断,因此人对球做了功,但无法计算。

故选()。

例2:有一起重机,它将5000 N重的物体匀速提高6 m,后又水平地移动4 m,则钢丝绳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A.30000 J B.20000 J C.50000 J D.10000 J思路引导: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钢丝绳在哪个过程中做功,由于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向上的,所以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6m ,在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拉力没有做功。

由于物体匀速上升,所以拉力F=G=5000N ,根据W=F.S即可计算出钢丝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评析: 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要正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

题目中经常会有一些干扰信息。

15.1 电能表与电功导学案

15.1  电能表与电功导学案

15.1 电能表与电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的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了解单相电能表的技术指标,学会认读电能表,会利用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计算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2、理解电流做功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从而加深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是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会用公式W=UIt计算电流所做的功。

4、会利用电路串联时电流不变或并联时电压不变的特点控制变量,分析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电流做功的因素。

2、难点: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控制变量,设计电路。

学习器材:电能表、电源、小灯泡(两只不同规格)、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各两只)、导线若干。

学习过程:(一)引言:引入本章课题(二)电能表1、问:①有谁知道家里一个月要交多少电费吗?追问:②那么你知道供电部门是根据什么来计算电费的吗?③电能表作用是什么?2、出示电能表,让学生阅读讨论电能表上一些技术参数的含义,并一一回答。

3、根据电能表计算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和电费。

(三)电功1、实验演示:小灯泡接入电路灯泡发光,实质上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和_______能。

引入电功概念:物理学中,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能的时候,就说电流做了功,简称电功。

2、那么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⑴猜想:电功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⑵设计实验:①你将有什么方法来设计实验?②你需要哪些器材?为什么?③探究电功与电压关系时,电路怎么连接?为什么?探究电功与电流关系时,电路又怎么连接?⑶实验: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见课本P4—5)3、电功公式:W=UIt 单位:1J=1V·A·S4、例1、一把电烙铁接在照明电路上,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A,则半小时它消耗多少电能?例2、(见课本P 5)六、课堂检测:1、平常所说的几度电的“度”,实际上是_______的单位,1度=________焦。

九年级物理15.1功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5.1功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功导学案(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学生阅读课本P104----105,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以及该力做功的计算公式.并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二、预习作业(练):1.如果一个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观察课本P104的图15.1-2中两个图,找出这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有一冰块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匀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外界对冰是否做功?答:3.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课本P105“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____ _______叫做功.即:功=_____×________ 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其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 功--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 )②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三:交流合作(讲)1、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

15.1永久的生命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15.1永久的生命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永久的生命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前预习: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了解作者,划分层次结构3,理解修辞的作用,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4,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后预习:(5分钟)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了解作者,划分层次结构3,理解修辞的作用,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4,问题探究:(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非常可怜”。

为什么这样说?(2)文章第二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5,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教法: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二,展示:(10分钟)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多音辨析口号(hào) 颤栗(zhàn)号颤呼号(háo) 颤抖(chàn)形似辨析点缀(zhuì) 濒临(bīn)啜泣(chuò) 频率(pín)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功导学案

功导学案

《功》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学科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课人:范卫国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功的理解计算和功的原理。

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而本节内容以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原理。

导学过程:一、预习交流对上一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同步导学课前预习部分进行交流。

二、新课导学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合作学习问题(1)、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填“有”或“没有”)。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填“有”或“没有”)。

(2)、课本P104图15.1-2甲中小女孩对石块做功(填“有”或“没有”)。

为什么。

(3)、被抛出的铅球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的过程中,人对铅球做功(填“有”或“没有”)。

为什么。

教师对课本P104图15.1-2乙进行分析,解释当物体的力和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没有做功。

15.1功导学案

15.1功导学案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3、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学习提纲】1、阅读课本P104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观察课本P104的图15.1-1中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P104的图15.1-2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本P105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P105第二段,找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况:实用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分别举一个力做功和力不做功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下列实例中,没有做功的是()A 叉车举起货物B 小刚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C 直升机吊起架电线的铁塔D 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着5s不动5、阅读课本P105“功的计算”部分,并填写下列空格:在物理学中,把叫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_如果将物体提高做功,公式是____________.请你把课本上的例题解答写在下面面空白处。

第15章第1节《功》导学案#(精选)

第15章第1节《功》导学案#(精选)

第15章第1节《功》导学案【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3、知道公的原理、预习问题:1、力学中功的含义是什么?2、做功的2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第二部分课内探究学案】学习流程:问题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 ____ ,这个的力的作用就显示出_______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分析大屏幕上的图,力做功了吗?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在物体上的3、功(1)定义:(2)公式:(3)单位:4、功的原理是什么? 友情提示: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没有力不做功(冰柱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动)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不做功结论:有力才有可能做功,但有力不一定做功,(S=0)劳而无功(F=0 )不劳无功(S=0)劳而无功无力就谈不上做功问题二:功的计算三、你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有: 1、定义: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S是指在力F的方向上、作用下移动的距离)3、单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4、意义:5、自学课本P105例题6、练习:(1)、一个重1000N的车,在100N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50m。

当推力撤掉后,车由于惯性又继续前进了5m。

求:推力做的功?(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N的力,将10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m才停下来。

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先思考:当球在滚动过程中,球还受到脚的力吗?)A.750JB.300JC.450JD.0J问题三:功的原理1、演示实验:、结论: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___ 。

四、小结:1、知识:2、方法:五、巩固检测: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______2、小红用手竖直托起重10N的物体匀速上升1.5m,则小红对物体做的功是 _____ J。

《功》课堂教学导学案

《功》课堂教学导学案

西屯中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15.1“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理解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不劳无功”和“劳而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无“功”。

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未做功。

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四步教学法,以问题贯穿教学始终。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同学们看到“功”并不陌生,记得在八年级已经学过电功,即电流所做的功,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力做功的知识。

板书:“功”(一)、设疑自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P104---P106页,考虑你认为本节课你应该学到那些知识,并引导学生初步自学。

教师梳理并补充,形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1:理解功的定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重点)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难点)3:理解功的原理。

(二)、解疑合探:设计意图:以例题形式呈现,一方面对“设疑自探”环节进行自学检测,检测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对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同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即“解疑合探。

”1、请举出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的例子。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出功的定义。

2、下列各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依靠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B、人用力推大石头,石头没动;C、某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延直线匀速行走;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上滑下。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质量为500㎏的雪橇上装了350㎏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动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城中心校“八程序教学模式”
物理导学案
教师寄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记住功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学法、教法:演示实验,交流提升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104页-106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分析课本图15.1-1,说出做功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3、分析图15.1-2,说出为什么没有做功?
4、物理学中计算功的公式为:,根据这个公式.自学课本105页例题.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
一、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一:加深对“功”的理解
1、分析课本下面三个实例:
(1)力气小,没搬动,做功了吗?
(2)投出以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此时人对球做功吗?
(3)小明推重100N的木箱前行10米,问重力做功吗?
2、两同学从地上提一个重100牛顿的水桶,提高了0.5米,又水平向前走了了2米,
问向上提水桶的力一共对水桶做了多少功?
任务二:功的原理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说使用杠杆或滑轮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同学们考
虑一下省力的同时能不能省距离呢?又能不能省功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一
下使用机械能否省功!
课题:功章节§15.1 课时 1 主备教师:喻文杰于峰备课成员:喻文杰于峰
上课时间:领导批阅:
(器材:滑轮、细线、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直尺)
参照课本106页15.1—4进行试验
1、直接用手将任意几个钩码提升适当高度为h(图1)
钩码重G/N 高度h/m 手做的功W1/J
2、使用动滑轮再将图1中这几个钩码提升同样高度h,并记录手用力F和手的移动距离S
拉力F/N 移动距离S/m 手做的功W2/J
注意:竖直向上提重物时要匀速拉动。

3、讨论:
(1)比较W1W2大小,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2)使用机械能不能即省力又省距离?为什么?
(3)参考课本108页15.1--3探究:使用杠杆否能够省功?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

实验当中还发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学习内容整理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1、用50牛顿的举力,将杠铃匀速地举高,若所做的功为250焦耳,那么举高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

2、沿着长2米、高0.5米的斜面,某人用沿斜面向上的70N的力将重为103牛的物体,匀速地推到斜面的顶端,那么,人所做的功是_________焦耳。

3、小红用100N的力,在水平面上推一辆重500N的小车前进了10m,撤去外力后小车又前进了0.5m,求推力对小车共做了多少功?
4.某矿井在36m 深处每小时要涌出200m3的水,为了不让矿井中积水,要用水泵把涌出的水抽出地面.求:
(1)水泵每小时做的功.
(2)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大?(取g=10N/kg)
第三部分课后延伸
1.电影中的武术高人练功时闭目静坐练功,他真的做功了吗?
2.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⑶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