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

合集下载

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文化的印记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的联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充足的水分 (水渠和河流)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 高生活水平
民居绕稻田或河流悬空架 设
帮助和协作劳动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 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1、浙江地区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 那么本地区有哪些条件可以满足水稻生产呢?
的联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工劳作
人口分布密集
粮食丰收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大都盖在稻田边和河流上,屋顶呈“人”字形,分上、 下两层,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既不怕水,又能通风防潮,使人免受潮气,还可以避 免虫子、蛇的危害。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水稻成为湄公河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 有哪些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河流: 河流众多,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地形: 地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 深厚、肥沃 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育秧
插秧
收割
田间管理
精耕细作,人工劳动
二、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袁隆平,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 一人。杂交水稻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魔稻”。袁隆 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是哪个国家?
的联系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 人工劳作 粮食丰收 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人口分布密集 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 高生活水平

稻作文化的印记_陈春飞

稻作文化的印记_陈春飞
1、图寻湄公河平原位置:
(1)PPT显示地图3-1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
(2)提问:结合地图和书本请你描述一下湄公河平原在世界上的位置?
(3)学生回答的基础――:教师归纳: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图片】湄公河平原在世界地图中位置:
/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E4%B8%96%E7%95%8C%E6%94%BF%E5%8C%BA%E5%9B%BE&z=0&ie=utf-8&fr=map0000
二、教学课题
1、知识与能力:根据资料、地图,获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出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了解水稻生产情况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一个地区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4、图说湄公河平原人文环境:
(1)讨论:以四人为小组,请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及P59-60图文,探究稻作生产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从民居特色、日常饮食、风俗文化等方面)
(2)根据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教师对稻作文化的印记:PPT链接展示饮食、民居、风俗文化图片资料。(民居绕稻田或河流形成悬空架设;以米饭为主食,而且有各种米制食品;敬畏神灵,崇尚谷神、稻母,举行春耕礼、御耕节等文化活动)
(3)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地图。学生思考: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地人口众多,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水稻是高产作物,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utf-8&wd=%E4%B8%96%E7%95%8C%E4%BA%BA%E5%8F%A3%E7%9A%84%E5%88%86%E5%B8%83%E5%9B%BE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共36张PPT)
播种 育秧 插秧 日本人曾说,中国是文字之国。
祭毕,农民绕秧田一圈,拔一把秧带回家,挂在门墙上,意为谷神进门。
田间管理
收割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返回
古偈语: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你知道“男”字的由来吗?
日本人曾说,中国是文字之国。文字有助 于我们保存思想,把事物“凝固”起来,然 后再传递下去。如“男”字,造字者的初衷 是想通过会意的方法,把男人所从事的主要 工作反映出来。“田”表示沟渠众横的耕地, 在耕地里劳作是个需要出力的地方。因此, “田”和“力”合起来,就表示“男”字
和银担中抓出一把把谷种,撒在田里。耕田播种 农耕节是泰国的重要节日,每年到农耕节时泰国都要在曼谷王家田广场举行大典。
湄南河平原居民日常生活有哪些方面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
仪式后,围在广场四周成千上万的人涌进田中,
从土壤中挖出种子,连泥土装进塑料袋中,带回
家去。他们相信,这些种子和王家田的“圣土”
人我口们分 这布里密人集们的精神水生活稻: 生产需要经过哪些环节:
因此,“田”和“力”合起来,就表示“男”字 祭品颇丰,内有20个米桃,在果盘上叠成山形,称为“生盘儿”,取“积谷如山”之意。 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农耕节大典始于13世纪,节日由占卜师选择在每年5月的一个吉日举行。 人口分布密集
个吉日举行。主犁官在号角乐声中扶着由两头白 这一天,耕牛打扮一新,吃好食,过好年,预兆丰年,人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保佑农家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一天也是一年开
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和谐相处
泰国的重要公节日牛——春拉耕礼的金色木犁耕田6圈,两名挑金担和两名

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文化的印记

1.人们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 种米制食品。 2.人们的很多文化活动也有稻作生产的印 记。 3.稻作生产时的集体劳动影响着平原上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4.影响着平原上的聚落特色,如特色民居 高脚屋。
内容 地形 气候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生产方式 民居 交通 人际关系
2、湄公河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列为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 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C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水分:充足的水,灌溉便利
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日照:充足的阳光
湄公河平原气候类型?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 5--11月,雨量大。 热带季风气候
种植水稻
播 种 、 插 秧
收 割
水 稻 的 病 害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湄公河的村落
在东南亚国家,如 泰国、缅甸、老挝、 越南等国,“干栏式” 民居非常普遍。俗称 “高脚屋”。一般 的高脚屋分上、下两 层。上层住人,下层 用于饲养牲口、家禽, 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
稻作文化的印记
湄公河是亚洲最 重要的跨国水系, 发源于青藏高原, 湄公河上游在中国 境内,称为澜沧江. 流经中国、缅甸、 老挝、泰国、柬埔 寨和越南
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跨泰 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地处热带, 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地肥沃。
水稻生产需要哪些条件?
温度:适宜的温度(高温)
湄公河平原
平原(水网密布)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水田 水稻 人工劳动 高脚屋 不便 团结互助
美国中部平原
思考:为什么中国长江中下游平 原也适宜种植水稻?

家住平原----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家住平原---- 稻 作 文 化 的 印 记

4.下列地区: 1.长江中下游平原 2.美国中部平原 3. 湄南河平原 4.亚马孙平原 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 的是( ) A 1.2 B1.3 C 2.3 D2.3 5、湄南河平原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多雨 D、炎热干燥 6、湄南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高梁
异域采风
春耕礼是泰国的一 项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宫 廷大典,在每年的五月 初举行。这一天,耕牛 打扮一新,吃好食,过 好日,预兆丰年。 人 们以此大典来祈求天神, 保佑农家风调雨调、五 谷丰登,这一天也是一 年开始种植水稻的标志。
二、湄南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 的联系
湄南河平原稻作生产 湄南河平原人们的生活
美国中部平原:用机械化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 豆等旱地作物;原因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地广人稀(劳 动力少) 湄南河平原:以人工劳作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原因降水 多,以水田为主,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计算: 乔治家经营的农场面积达300公顷,美国1994 年小麦的平均产量为2526公斤/公顷,按此计算, 乔治家一年可收获多少小麦?” 757800公斤,约757.8吨 乔治家会怎样处理收获的农产品? 商品性农业 《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居世界的名次》
美国中部农业生产的特点: 高度机械化 商品性农业
合作探究: 以高度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的商品性农业对乔治 一家的吃、住、行、交往等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便捷的交通是商品性农业的必备条件
大型的机械化作业
储存条件好
阅读教材P74-77,填写下表
湄南河平原 地形
气候
美国中部平原
耕地类型
农作物 耕作方式 民居特点 交通状况 精神生活
纬度位置: 地处低纬

【初中历史】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人教版

【初中历史】稻作文化的印记ppt 人教版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人口密集 手工劳动 水上人家 密切
人口分散,稀少 机械作业 平原人家 不密切
邻里关系
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千 差万别,会形成各具风格的生 产生活方式。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选择自 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 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 宜,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
是真是假?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

《稻作文化的印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稻作文化的印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人文地理》

《稻作文化的印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稻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

2.掌握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3.培养学生对稻作文化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稻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稻作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3.稻作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4.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稻种选择、种植技术、水稻收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稻作文化的历史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稻作文化产生兴趣。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稻田,了解稻作文化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稻作文化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稻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稻作文化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稻田,了解稻作文化的实际情况。

第三课时:讲解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稻种选择、种植技术、水稻收割等。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稻作文化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实地考察报告: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对稻作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小组讨论效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出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稻作文化的历史和重要性,还掌握了稻作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稻作文化,为珍爱和发展稻作文化做出贡献。

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

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

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
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七上地理稻作文化的印记预习笔记人教版”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潺潺流水,米香悠长;田野阡陌,稻谷飘香。

稻作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视觉:湛蓝的天空下,层层梯田宛若翡翠长毯,绵延起伏,令人心旷神怡。

金黄的稻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颅,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奏响丰收的乐章。

听觉:青蛙在稻田里此起彼伏,奏着夏夜的交响曲。

风吹过稻穗,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流年。

偶尔传来农民们劳作的歌声,淳朴而悠扬,萦绕在田间。

嗅觉:夹杂着泥土芳香的稻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青草的清香、野花的芬芳,交织成稻田特有的幽香。

触觉:光着脚丫踩在软绵绵的田埂上,感受泥土的温润与湿滑。

抚摸着稻叶,轻薄而柔嫩,似乎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大脑:稻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一。

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更孕育了丰厚的农耕文化。

民以食为天,稻作文化的传承,象征着民族生命力的延续和中华文明的延续。

五感交织,刻画出稻作文化的多彩画卷。

从视觉的壮美到听觉的悦耳,从嗅觉的清香到触觉的柔软,再到大脑的感知,稻作文化的印记深入我们的身心,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件
文化遗产价值
稻作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农业生产和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还体现在民俗、艺术、文学和历史等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都与稻作文化密切 相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社会价值
稻作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稻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为人们提供了基本 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稻作文化也塑造了人们勤劳、朴实、团结的 品质,为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03
稻作文化的传统农业技术
传统稻作农业技术
耕作技术
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
包括犁田、耙田、耘田 等,是水稻种植的基础。
利用水渠、水塘等设施, 合理调节水稻田的水分。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 求,合理施肥以促进水
稻生长。
病虫害防治
采取生物防治、农业防 治等手段,有效控制病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传统农业工具与器械
生态和谐的典范
稻作文化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稻作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稻作文化将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转
型。
02
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稻作文化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03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稻作文化的认同感逐渐 减弱,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缺乏对稻作文 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稻作文化的保护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稻作文化进行保护和扶持,确保其 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建立稻作文化保护区
在稻作文化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稻作文化保护区,对传统的稻 作方式、农具、民居等进行保护和修复。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能掌握稻作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分析稻作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稻作文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插图、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通过解读古代稻作农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古代稻作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及稻作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5)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探讨了稻作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联,如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广东的基塘农业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答案:古代稻作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水稻品种的改良、耕作制度的创新、灌溉技术的改进等。对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
3. 题型:讨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讨论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答案:稻作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关系表现在:许多民间习俗与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具体案例包括:赛龙舟起源于庆祝水稻丰收,吃粽子源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丰收等。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对学生的反应感到满意,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稻作文化的兴趣很浓,也说明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不错。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知识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知识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知识点《神奇的稻作文化》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稻作文化吗?我以前呀,也不太清楚。

可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稻作文化的知识,我才发现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米饭,它可不是简简单单就出现在我们碗里的哟!从一颗小小的稻种,到长成金黄的稻穗,再到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这里面可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故事呢!想想看,农民伯伯们在春天的时候,早早地就来到田地里,弯着腰,辛苦地把稻种播撒下去。

那场景,就像在给大地画画一样,一笔一笔,充满了希望。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点点描绘出心中的梦想吗?然后呀,小稻苗慢慢长大,需要浇水、施肥,还得赶走那些捣乱的害虫。

农民伯伯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它们。

“这稻苗长得多好啊!”他们总是这样笑着说。

夏天来了,稻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微风吹过,稻苗们欢快地舞动着,像是在跳一支美丽的舞蹈。

“哎呀,这景色多美呀!”路过的人们都会忍不住赞叹。

终于到了秋天,稻穗变得金黄饱满,沉甸甸的都快压弯了腰。

农民伯伯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拿着镰刀,满脸喜悦地收割着稻谷。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我们吃的每一口米饭,可都是农民伯伯们用汗水换来的呀!这稻作文化,不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印记吗?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和稻作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呢?我们学习知识,就像稻苗吸收阳光雨露一样,一点点成长。

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就像稻田里的害虫,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克服,最后也能像稻谷一样迎来丰收的时刻!所以呀,稻作文化可不只是关于稻谷的种植和收获,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勤劳、坚持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1.1稻作文化的印记教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稻作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稻作文化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稻作文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的起源时间、稻作技术的演变、稻作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地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了解稻作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②稻作文化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稻作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稻作文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理解稻作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批改作业时,我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你的思考很有深度,加油!”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稻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可以让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测试则可以让我对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作业评价
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批改作业时,我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批改关于稻作文化影响的作业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稻作文化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于是,我通过点评,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稻作文化的印记人文特色

稻作文化的印记人文特色

稻作文化的印记人文特色稻作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繁衍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色。

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稻作的种植技术上,更融入了中国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艺术表达和社会风俗。

稻作文化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一、稻作技术与传承稻作文化始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耕作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稻作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包括了选种、耕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其中,选种技术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地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特性的品种,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拓展了稻作文化的内涵。

同时,这些稻作技术也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保持了其独特性和持久性。

二、稻作文化的价值观念稻作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生活哲学和道德伦理。

首先,稻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农民通过观察天象、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变化,选择最佳的农事时间和方法,以达到丰收的目标。

其次,稻作文化弘扬了勤劳、朴实和坚韧的精神。

农民通过艰苦的劳作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

此外,稻作文化还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倡导亲情、友情、邻里和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

三、稻作文化的艺术表达稻作文化的人文特色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中,还反映在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中。

稻谷、稻草等作为艺术材料和载体,被中国民间艺术家运用到了绘画、雕塑、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中。

例如,稻秧画是一种用稻秧的颜料在纸上绘画的独特形式,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效果而闻名。

稻草人也是稻作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将稻草编织成人形,赋予其生命力和形象,展示了农耕社会中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

四、稻作文化的社会风俗稻作文化对中国农耕社会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系列与稻作紧密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例如,农民在播种和收获时会举行祭祀和庆祝仪式,表达对大地的感激和对丰收的祝福。

稻作文化的印记(完整版)教案

稻作文化的印记(完整版)教案

稻作文化的印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阅读位置图,能够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水稻生产情况和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所学方法,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区域特色,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明白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

二、教学重点: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资料及形象生动的图片。

2、制作好PPT。

五、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图片展示2、小组讨论法3、讲述法、问答法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五种基本地形吗,平原有什么基本特征,海拔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图片展示:平原的位置图和基本特征)教师:世界上有许多人口都居住在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都由河流冲积而成。

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一些明显的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实际上,人们积极地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一下湄公河平原及其区域生活。

2、讲授新课教师: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展示:①中南半岛地形图②中南半岛年降水量图。

板书: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从气候、水土、人口、光照等不同角度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启发,总结湄公河平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①高温无霜,光照充足;②季风影响,雨量充沛;④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③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反思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反思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反思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是一种将稻作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旨在通过学习和体验稻作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可能的教学反思:1.跨学科学习: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可以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稻作文化的过程中,可以涉及到历史、地理、生态、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稻作文化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2.实地体验: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农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稻作文化的过程。

这种实地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稻作文化的特点、种植过程和相关的习俗传统。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参与到稻作活动中,加深对环境保护和农耕文化的认识。

3.探究和合作学习: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鼓励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研究、小组合作和讨论等方式,深入探讨稻作文化的相关话题。

例如,他们可以研究稻作的种植技术、稻作与水稻文化的关系,或者探讨稻作在当地社区中的重要性。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4.链接当地文化:在进行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时,可以注意将其与当地文化和社区联系起来。

通过了解本地稻作的历史、种植方式和习俗传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环境问题。

同时,学生也可以考虑如何保护和传承当地稻作文化,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5.反思和评估:教师在进行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后,应该进行反思和评估。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体会和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教学反思有助于不断改进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育目标。

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一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应祖晓

第一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应祖晓

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
结合这些环节和照片,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 的特点?
劳动力需求大,依靠人力手工劳动为主
世界人口的分布
插秧 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湄公河平原的人口
水稻生产
人口分布
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地人口众多,为水稻
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水稻是高产作物,能满足众多 人口的生活需要,因此人口分布比较密集。
——稻作文化的印记
“黄布袋,包银珠, 秋天一到满地铺” 打一农作物
稻谷
我叫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 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温、 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需 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沃 的土壤上。
自学指导P58-P60
• 1、湄公河平原在哪里(位置)? • 2、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如何(从气
候、河流?
饮食以大米为主
水稻生产
民居 特色
精神 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
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潮湿、水分充足
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平坦的土地、肥沃的土壤
湄公河平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 (从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
我的一生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如 播种、插秧、收割等,为了保证 我的健康成长,我还需要精心的 照顾,如施肥、除虫、灌溉,还 有我产量很大,是一种高产作物。
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
结合图片和书本
请你描述一下湄公 河平原在世界上的 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 半岛上,地跨泰国、越 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 家。
结合地图和图表,说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气候有什 么特点?这样的气候和地形比较适合什么农作物的种植?
适宜
水稻生产需要的条件
气候:地处低纬, 阳光充足重、要水稻产区 高温、充足的阳光

稻作文化的印记

稻作文化的印记

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它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的
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世界水稻种植区的分布
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 的中南半岛
找一找:湄公河平原地跨的主要国家
泰国、越 南、老挝 和柬埔寨
说一说:湄公河平原所在的纬度带、地形和气候 有什么特点
低纬度、 海拔都在 200米以下
水。保证秧苗生长,还需除草﹑及时供水,水少了要
灌溉,多了要排水。加上除虫施肥,需要大量劳力投 入。 除玉米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物。由 于水稻是精耕细作的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水 稻种植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
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的特色
这样的稻作生产给人们的生活 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 了哪些印记?)
第一课 家住平原
家住平原
家住平原第1课时
稻作文化: 是指地域性的水稻种植方式及其附属的环境、景观、
民俗、风情和习惯等人文内容。
稻作文化的印记: 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水稻小知识
水稻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喜高温潮
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高温,还需要平整的土地,深厚
而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水稻一年可种1-3次。在 粮食作物中,除玉米外,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作 物。 由于水稻是劳动密集型农业,水稻农业地区也是世
你认为湄公河居民为什么修建高脚屋?
因为种植水稻,需要足够的水分,为了灌溉和排 涝,需要修建水渠,形成了密集的水网。因此,地面 潮湿,不宜居住。
就地取材,当木和竹较多. 避免潮湿,避免虫蛇,简单易建.
稻作生产影响饮食
人们的日常饮食不仅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种 米制食品。
稻作生产影响精神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以木、竹为主要材料,用木桩做支撑,悬空架 设的居民建筑主要分布在( ) A.美国中部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湄公河平原
5、下列是湄公河生活图景的是 ( ) (1)人们居住比较分散 (2)农忙时互相帮助 (3)农业生产以人工为主 (4)农业生产是机械化作业 (5)插秧和收割的季节是人们最为忙碌的时候,片片稻田 中都有人们劳作的身影 A、(2)(3)(5) B、(1)(4)(5) C、(2)(3)(4) D、(1)(2)(3)(5)
2.神奇民居——高脚屋
屋顶:人字形,
斜坡状
多雨 排水
门窗:
通风
数量多
潮湿闷热
屋脚: 悬空架设,
离地面高
防潮 潮湿 卷养耕牛等牲畜, 放置农具
1.高脚屋的外形设计有什么特征? 2.为什么当地有些农民要绕着稻 田建高脚屋?
绕田 而建:
方便田间管理
课堂小结
自然 环境
民居 特色
人口 密集

稻作 生产
精神 生活
1、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 中南 半岛 上,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多雨 ,主要 水稻 。 农作物是 2、湄公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符合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高度机械化 B.高度商品化 C.精耕细作 D.实行家庭农场为主的经营方式
1.湄公河平原位于亚州东南部中南半岛, 柬埔寨 、 地跨 泰国 、 越南 、老挝 、 等国家 。 2.湄公河平原大部分位于北纬10 度 — —15 度之间,位于 ( A ) A.低纬度 B.中纬度 C. 高纬度 3.湄公河平原位于 ( A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地处低纬,阳光充足
观察湄公河平原地形图和胡志明市气温 和降水图,说一说湄公河平原的地形和 气候特征。
6.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湄公河平原有很多相似之处:长江 中下游平原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稻田鱼塘遍野, 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缓的山丘。由于地处亚热带,又深 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1)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你会选择种植哪种农 作物?为什么? (2)你认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 湄公河平原地区的人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我叫香米,我的 前身是水稻,离家时 身穿金色外套。经过 辗转运卖到了这里。 因脑部受过撞击,暂 时失忆,只记得我家 “光照充足,高温多 雨,河流密布,地势 平坦,土壤很肥沃”。 离家久了,想家了, 同学们能帮我找家吗?
撒哈拉沙漠
湄公河平原 阿尔卑斯山
稻 作 文 的 化 印 记
观察左图,描述湄公河平原的位置特征。
湄公河平原地形图
1.湄公河是冲积平原,平原地势
壤 肥沃。
平坦
,土
2.湄公河平原的气候类型为 热带季风气候 ,
降水集中在每年的 5 月到 10 月;此时当地气温
普遍较 高 ,气候特点为:
胡志明市气温和降水图 高温多雨

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
纬度: 地处低纬, 阳光充足 气候: 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水文: 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地形: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湄公河平原
三、水稻生产对人们生活的表现
1.聚落景观:A水网围绕着稻田和村庄。
B特色建筑:高脚屋。
2.日常生活:A饮食:以米饭为主,还有各种米制食品。
B平原上有很多卖稻米的店铺或市场,出售各种稻米。
3.精神生活:A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如:柬埔寨“御耕节”,越南“水上木偶戏”。(风俗习 惯) B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等很多农活都需要村民 协作完成。因此,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适合
水稻生产需要的条件
1.高温、充足的阳光 2.潮湿、水分充足 3.平坦的土地、 肥沃的土壤
成为重要的水稻产区
——湄公河平原
二、稻作生产的特色 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环节和特点。 1. 劳动生产水平: 精耕细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 (插秧和收割最忙碌) 2、人口分布: 人口十分稠密
原因:高产的水稻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