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的构造概念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现象学

第十一章   现象学

第十一章现象学本章概述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以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和康德、笛卡尔哲学为主要思想渊源,他试图通过现象学方法来把哲学建立为一门严格的科学。

他的思想直接引起了一场现象学运动,形成一种以现象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广泛的哲学思潮,对整个现当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它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第一节现象学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l,1859-1938)开创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

它对整个当代西方哲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广义的现象学包括舍勒、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的哲学。

本章主要介绍胡塞尔的现象学。

现象学不是统一的学说,而是一场浪推浪的哲学运动。

现象学与欧洲大陆思辨哲学传统关系比较密切,它对经验主义一般持否定态度,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关心,认为人的意识和实际的生活是比包括逻辑形式在内的语言形式更深的层次,非常重视意识分析和对生活世界的研究,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历史的目的的问题是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

胡塞尔生于当时属奥匈帝国的摩拉维亚,是犹太血统的德国人。

1876-1878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接着去柏林继续学习,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

1884-1886听过布伦塔诺心理学和哲学的讲座,并受其影响而决心献身哲学。

1887-1901任哈勒大学讲师。

后来应邀任哥廷根大学的副教授,1906年升正教授。

从1916-1928年退休止一直在弗莱堡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有《算术哲学》()、《逻辑研究》(1900-1901)、《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内在的时间意识的现象学的讲演》(1929)(1928)、《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36)等。

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心理主义阶段,以《算术哲学》为代表;2、作为“描述心理学”的现象学阶段,以《逻辑研究为代表》;3,先验唯心主义阶段,以《观念》I和《危机》为代表。

如何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如何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如何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主体性反转: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以主体性反转为出发点,即从人类以往对于经验世界的认知方式中心化转向到受经验世界的支配的思考方式。

这种反转是为了揭示经验世界的真相、本质和基础。

2. 以现象为中心: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以现象为中心,试图通过详细描述经验现象的内部结构和特征的方式来洞察现象的本质。

这种方法认为,除了现象本身外,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和可知的。

3. 描述性重建:胡塞尔认为,描述性重建是一种揭示事物本质和真相的方法。

也就是说,通过对现象进行描述,可以重构和揭示事物本身的真实和内在结构。

4. 意义分析: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对现象的意义和涵义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研究现象的内在结构和意义,可以揭示出它们背后的深层次现实和本质。

总之,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强调以现象为基础,采用反转主体性的方法揭示经验世界的真相和本质,通过描述性重建和意义分析来达成这一目的。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名词解释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名词解释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名词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胡塞尔(Husser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被誉为现象学之父。

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哲学和其他学科领域。

在胡塞尔的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纯粹现象学。

纯粹现象学是胡塞尔的主要贡献之一,它是一种对人类经验的研究方法和哲学体系。

纯粹现象学的基本思想是要解释和分析人类意识的结构和内容,揭示人类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

在纯粹现象学中,胡塞尔强调要把握“事物本身”的意义,而不是抽象概念或符号的意义。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现象,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在纯粹现象学的框架下,胡塞尔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人类经验。

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意向性”。

胡塞尔认为,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是一个“意向的”过程,意识总是指向某种对象或现象。

我们的意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总是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表现”(表识)。

胡塞尔认为,所有的意识都是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表现则是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表现,我们可以揭示出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特点,以及人类如何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纯粹现象学中,胡塞尔还提出了“归纳意识”和“描述”等概念来进一步解释人类经验的本质。

他认为,只有通过归纳意识和描述现象,才能揭示出人类意识的本质和特点。

这种方法不仅在哲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是一种深刻的哲学体系,它不仅对人类意识和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方法来揭示人类的实践活动。

这种方法对当代哲学和其他学科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现代思想史上的一大重要篇章。

第二篇示例:在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中,他设想了一个纯粹的主观领域,即“现象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主观没有任何外在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干扰,只有直接的感知和表达。

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结构,而不受到主观观念和主客观对立的干扰。

胡塞尔现象学描述

胡塞尔现象学描述

胡塞尔现象学描述胡塞尔现象学是20世纪第一半的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现象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对我们理解和思考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描述中,胡塞尔强调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他认为,主体是通过意识和知觉与客体相互联系的,而客体则是通过主体的意识活动而被把握和认识的。

因此,胡塞尔强调了意识和知觉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媒介和工具。

胡塞尔对现象的研究着眼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形式。

他认为,现象是表象和外观,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和本质。

随着心灵的投入,主体能够逐渐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存在方式,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真实理解。

在胡塞尔的描述中,现象学不仅仅是一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述,更是对我们自身作为认识主体的思考。

胡塞尔认为,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是与我们自身的意识和存在紧密相关的,我们的认识活动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反映,更是对自身的反思和理解。

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胡塞尔的思想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

在学术研究中,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和分析现象的新的视角和方法。

总之,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对现象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强调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本质,同时也对我们自身作为认识主体的思考提出了重要的问题。

通过应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

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基本理论

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基本理论

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基本理论在对事物感知的现象学分析中,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把所谓空间直观看作感知的综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观,下面是搜集的一篇关于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视觉领域作为意向活动的诸意向相关项的实显性和潜在性之复合体,是以共现的方式在动感系统这一“环境( 背景) ”中显现的。

而就作为意向相关项的视觉领域而言,每个意向相关项的显现即是一个图像,诸意向相关项的显现流即是诸图像显现流形体的视觉领域。

事物显现被还原到作为意向相关项的视觉领域的图像显现,相应地事物显现中的对象之间的间距和位置等空间形式也被还原到视觉领域的图像显现中,因此作为空间形式的定位、场所、疏离、间距等因素首先获得现象学上的区分。

在事物讲座以及其后,尤其在施泰因整理的 1916 年胡塞尔对空间系统构造的文稿中,胡塞尔给出了现象学空间构造的系统勾勒,其中的关键就是从单眼、双眼以及头部动感系统构造的视觉空间缺乏深度维度,导引出身体的行走动感是构造三维视觉空间的深度维度的关键。

而这也成为理解胡塞尔空间现象学的关键环节①.一、单眼动感系统、双眼动感系统与视觉空间胡塞尔分析视觉空间构造是从视觉领域的最底层阶开始的。

首先不考虑身体其他部分的动感系统,或者说将其他动感系统设定为零,即保持不动。

在这般情况下分析视觉领域的显现与眼睛动感系统的关联,以至于随后即使考虑到其他动感系统的运动,改变的也只是我们从原先单纯眼睛的动感处境过渡到一个动感流形。

但是无论在单纯眼睛运动系统还是包含其他运动的动感流形,作为眼动领域的相关项就是对象的面( Seit) 的显现,胡塞尔称之为“被构造对象之同一的、纯粹眼睛运动的面”,这是进一步构造的基础层阶。

眼睛运动的动感系统作为还可分为单眼的动感系统和双眼的动感系统两个部分。

双眼可以分别闭上,形成两个单眼领域,即左边的领域和右边的领域。

胡塞尔认为:对于视觉领域而言,“动感系统是一个二维流形,我们可以在平面的观念下表象它:零点( 眼睛的静止位置) 、右-左和上-下方向,被质性化为优先的坐标系统。

现象学概念

现象学概念

现象学概念现象学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20世纪初提出的,它是一种研究现象的哲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胡塞尔将现象学定义为“意识的一切出现”,并强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探究现象本身的纯粹性。

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主题、对象、意识、意义和内时间意识结构等。

首先,主题是指意识的主体,是人类认识世界和经验的中心。

其次,对象是主题意识的对象,可以是感知对象、心理对象或符号对象等。

意识是主题与对象的联系,是主题对对象的感知、思考和意义赋予的活动。

而意义是通过主题对对象的意识活动,赋予对象以意义和价值。

内时间意识结构则是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主题对对象的感知和意识的连续和连贯性。

现象学的核心方法是通过“彻底悬挂”(Epoché)的方式,将日常经验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暂时搁置,使主题能够“阿波松”(Aposen)地投入到对纯粹现象的直接描述中。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纯粹本质和结构。

现象学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描述性的方法,强调对现象的直接和纯粹描述,而不是对其原因和解释的追求。

这使得现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哲学学派,与实证科学和形而上学有所区别。

其次,现象学是以主体为中心的一种方法,强调主观经验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反对客观真理和普遍规律的绝对性。

现象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通过现象学的研究,人们可以去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直面纯粹的现象,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其次,现象学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文学、艺术、社会学还是心理学、人类学等,现象学的思想都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最后,现象学的研究对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人类学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为人们探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然而,现象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现象学作为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方法,在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是20世纪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创立的一种哲学学派,旨在探讨意识中心的现象学问题。

胡塞尔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直接经验的中介,而且直接经验中存在着“现象”这一观念。

这些现象包括感知、记忆、想象等,而这些现象在形成意识的基础上起着重要作用。

在胡塞尔的哲学中,他引入了“内视”和“外视”的概念,来区分我们对于事物的直接体验和我们对于这些事物的理解。

内视是指我们通过直接经验感知到的事物的现象,而外视是指我们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和理解。

胡塞尔认为,对于一个事物的真正理解应该从内视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外视角度分析。

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概念是“意向性”,即意识总是指向某一对象。

这个对象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外部事物,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状态。

意向性使得意识活动成为与世界接触的关键渠道,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

胡塞尔认为,对于意向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

在实践中,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经常涉及对“经验本质”的探讨。

胡塞尔强调要超越既有的概念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认识到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这种方法要求人们不仅要着眼于外在的现实,还需要探究意识中的表象和模式,从而揭示事物背后的更为深刻的本质。

总的来说,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探讨人类意识活动本质的哲学体系。

通过对现象学的研究和逻辑推理,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机制和特点。

胡塞尔提出的意向性概念和对经验本质的探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引导人们深入探究意识活动的本质。

现象学举例

现象学举例

现象学举例【实用版】目录1.现象学的概念与特点2.现象学的创立与发展3.现象学的应用举例4.我国现象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正文一、现象学的概念与特点现象学,作为一门哲学分支,起源于 19 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所创立的现象学方法。

现象学关注于事物现象本身,试图通过纯粹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结构。

现象学强调回归到事物本身,即回归到“事物显现给我们的方式”,避免对事物进行先验的假设和理论构架。

现象学的主要特点有:关注事物的现象、纯粹的描述、避免理论预设、揭示事物本质等。

二、现象学的创立与发展现象学自胡塞尔创立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早期的现象学主要关注于意识现象的分析,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揭示意识的本质和结构。

随着现象学的发展,其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到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领域。

现象学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象学的应用举例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现象学的应用举例:1.意识现象分析:通过分析个体的意识现象,揭示意识的本质和结构。

2.社会现象分析:通过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3.自然现象分析:通过分析自然现象,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4.艺术现象分析:通过分析艺术作品,揭示艺术作品背后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四、我国现象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我国现象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现象学,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

我国现象学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领域广泛:我国学者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都进行了现象学研究。

2.学术交流活跃:我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现象学会议,与国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3.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现象学研究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展望未来,我国现象学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基本概念展开全文要想一窥胡塞尔的时间现象学之堂奥,意向性、直观和还原是我们必须对之有所领会的三个概念。

这些概念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需要长篇大论才能予以充分说明。

考虑到引论的篇幅和本疏的主旨,我打算在这里简明扼要地谈谈对这几个概念的思考和理解。

意向性。

谈到意向性,我们自然会想到它是意识的最重要的特征。

意识作为意向性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意向性就是意识对某物的指向或朝向。

这么一句常见的口号似的定义,好像告诉了我们什么,却又像什么也没有说。

这里的关键之处是要弄清楚“某物”的性质和特点。

这个“某物”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事物,也不是内在的心理表象,这两者都是后于意向性且由意向性构造出来的东西。

大致说来,这个“某物”有时指一般对象,有时指普遍意义,但首先是上文所说的在对象和意义形成之前的康德意义上的图型。

不管是对象也好,意义也好,还是图型也罢,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特征:第一,它们总是与意识活动成对出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将其称为意向相关项(Noema),而相应地将意识活动称为意向活动(Noes is);第二,它们的存在方式很特别。

它们既不存在于意向活动的内部,也不存在于它的外部,因为在意识的内部我们找不到它们的半点踪迹,而在意识之外,本来一无所有,所谓的主客观对象都是意识通过意向相是与意识活动成对出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将其称为意向相关项(Noema),而相应地将意识活动称为意向活动(Noes is);第二,它们的存在方式很特别。

它们既不存在于意向活动的内部,也不存在于它的外部,因为在意识的内部我们找不到它们的半点踪迹,而在意识之外,本来一无所有,所谓的主客观对象都是意识通过意向相关项逐步构造出来的。

我们只能说,意向相关项是一种“意向的”存在或超越(意向活动)的存在。

既如此,意识的“内部”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意向活动本身包含两个方面的组成部分:感觉材料或体验,这是实实在在流淌于意识之中的,它可以为我们每个人切身感受到,胡塞尔将其称为“实项的”存在,以对应于意向相关项的“意向的”存在或超越的存在;意识的行为特征,如感知、回忆、判断、愿望等等,这些也是我们可以切身体验到而且不会弄错的,具体来说,我们在感知时不会不知道我们在感知,也不会认为我们是在回忆或愿望等等。

10.现象学之胡塞尔

10.现象学之胡塞尔

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一、描述现象学(一)意向性(intentionality)理论1.近代意识理论的“非意向性”。

在近代哲学那里,意识始终是自我封闭的,意识活动所关涉的仅仅是自我及其观念或印象,全然不指向它的对象,就是说,意识根本不是“关于”什么的意识。

于是,这个完全“内在的”意识如何能够“走出”自身,达到“外在的”世界,进而形成关于后者的经验或知识,就成了近代哲学家殚精竭虑地试图加以解决的问题。

2.意识的意向性。

意识是一种主动的“指向”活动,是“关于”或“对于”什么的意识。

意识自身所固有的这种“指向性”就是意识的“意向性”。

不是先有意识,此外这个意识还指向对象。

意向性是“意识的根本特征”。

3.意向性与事情本身。

现象学的一个基本口号是“回到事情本身”,而所谓的“事情本身”就是事物在意识中的“源始”显现即现象。

所以,“回到事情本身”不是把我们引导到远离意识、在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而是把我们引向意识的“活动”及其“结构”。

4.意向性的“存在独立性”。

意识的意向性活动并不和在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事物相关。

比如,我可以想像独角兽、方的圆,但这些东西并不实际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意识仍然是意向性的,就是说,它仍然可以有所指地关联于某种“东西”,尽管它实际上不存在。

甚至在知觉活动中,意识的意向性也不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是意向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即“存在独立性”(existence-independence)。

5.意识对象的超越性。

我可以幻想独角兽,因而独角兽可以成为我的意向对象,但这种动物并没有因此成为我的意识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总是具有我的意识所没有的一些特征,这就是意识对象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

现象学不是贝克莱式的主观唯心论,它明确无误地表明:在意向体验中,我们可以并且一直“超越”意识而达到对象。

这就是意识对象的“超越性”。

6.意向性的发生并不需要预设两个不同的实体即意识和对象的存在,它所需要的唯一条件是:一个具有指向性这种内在结构的意识活动。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有两大贡献,一是他提出了“先验的自我”,二是他揭示了现象学中与语言学关系密切的逻辑原子论。

其实对于第一点,就其重要性而言,远不如第二点来得重要。

人的思维和意识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胡塞尔曾回答过这个问题。

胡塞尔把思维看作是一个过程,具体地说,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到意向性或认识的过程,其基本要素是: 1、意向性; 2、感觉和记忆; 3、意向性和感觉、记忆的活动; 4、理解。

这四种基本要素在胡塞尔的眼里,也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

1)感觉和记忆是一个整体;2)意向性是被某种感觉所激起的一种向着该感觉方向活动的趋势;3)意向性的集合叫做“倾向”或“趋势”; 4)意向性和感觉、记忆活动是一个整体; 5)理解是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

在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经典著作中,现象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胡塞尔指出了认识现象的先验基础和逻辑方法,其中包括与“概念”相关的基础性观念(概念的含义、类别等),与“判断”相关的基础性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范畴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与“词项”相关的基础性观念(词项的意义、词项之间的关系、代码关系等)这三种概念类型。

但胡塞尔指出的以上三种观念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随着认识的进行,观念将会产生新的内容。

可见,胡塞尔认为认识是现象学中的根本特征,它决定着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的全部过程,而非仅仅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胡塞尔通过现象学的基础研究建立了他的“世界图像”概念。

这是一种假设性的表达,用以概括所有可能的世界图像。

11。

现象学与哲学分析命题学有关。

因此,任何现象学所揭示的东西都要涉及到对概念的说明。

正如胡塞尔所说:“我们谈到的认识论——实在论——决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科学,它首先是认识论,然后才是科学,最后才是哲学。

”从知识的角度看,一切科学都是建立在对概念的研究之上的。

现象学作为一门科学并不同于其他科学,因为其他科学主要研究事实的实在性,而现象学研究的是事物本身。

作为一门哲学,现象学试图给予一种解释,而不是给出一种结论,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它的完备性。

意向对象在意识中的构造——胡塞尔“构造”理论研究【最新哲学类】

意向对象在意识中的构造——胡塞尔“构造”理论研究【最新哲学类】

Intention object in consciousness constitution ——research on Husserl’s constitution theoryWang Shen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第一章意识构造成就的道路得以向前拓展的可能性: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5)第一节对世界的加括号 (5)第二节现象学还原与构造 (9)第三节先验主体性的自我:先验还原所导向的结果 (13)第二章现象学的构造:意识的成就 (16)第一节意识之多义性 (16)第二节意识与对象的相互关系 (19)第三节意向性分析及意向性给予构造的两个指明 (23)第三章意识构造现象学的双重性:现象学的静态构造与发生构造 (27)第一节现象学的静态构造:描述的本质学 (27)第二节现象学的发生构造:解释现象学 (32)第三节静态构造与发生构造的区别和联系 (37)第四章对意识构造成就的普全分析 (41)第一节意向成就之回问的主导线索的形成及对世界的构造分析 (41)第二节现象学对构造成就的反思 (47)第三节作为普全反思的现象学反思 (50)结束语 (59)参考文献 (61)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64)后记 (65)中文摘要在现象学术语中,“构造”完全区别于“创造”,它不是把各种主观形式强加于实在,而是对范畴对象的确立,即“构造”一个范畴对象就意味着显露它、联结它、展示它、实现它的真理,也意味着使对象被给予自我。

为什么要讲“意向对象在意识中的构造”,意识具有这种构造的能力么?有。

因为通过现象学反思,即通过这种彻底的意识反思。

现象学发现了所有奇迹中的奇迹——意识可以使某个不包含在它自身之组成部分中的东西成为对象,即意识具有构造的能力。

而且,现象学要描述的就是,本原体验的意识是怎样在它自己面前建立起对象的存在,这些对象而后又作为自在之物显现给它。

通过这一分析,意识的建设功能便得以明了。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1. 胡塞尔现象学概述
胡塞尔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哲学体系,它提出了一种反思性的哲学方法,试图探索人类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2. 扎哈维的哲学思想
扎哈维是一位以色列哲学家,他试图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将其与语言哲学、元哲学等学科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3. 扎哈维与胡塞尔现象学的联系
扎哈维在其哲学中借鉴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并试图将其与语言哲学融合,从而构建了一套针对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的理论。

4. 扎哈维的语言哲学
扎哈维的语言哲学中认为,语言在人类的认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思维过程中,语言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并且对于人类的经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扎哈维的元哲学思想
扎哈维的元哲学思想中,他认为哲学研究的是一种被遗忘的存在,即存在本身。

他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方式来解读存在的本质,并将其呈现出来。

6. 扎哈维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进
扎哈维的哲学体系中并不是完全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与发展。

例如,扎哈维在自我意识和其他意识之间进行了明确的区分等等。

7. 扎哈维的意识形态批判
扎哈维在其哲学思想中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并认为哲学是一种批判性思维,需要以一种自由意志的状态去进行思考,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了解。

结语:
扎哈维的哲学体系虽然借鉴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但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理论。

通过对语言和元哲学的探究,扎哈维试图揭示存在的本质,并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的构造辩证法

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的构造辩证法

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的构造辩证法张俊国【摘要】利科指出,在胡塞尔的超越论构造中,构造主体和被构造对象的地位不对称和不对等,导致构造的两极的关系失衡,给超越论构造带来困难。

胡塞尔把交互主体性引入构造辩证法以平衡二者的关系。

卡尔主张将超越论交互主体性诉诸还原和主体性构造,导致交互主体性既是主体性构造的前提条件,又是主体性构造的结果,使得交互主体性理论陷入循环论证。

对此,本文主张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和世界在构造中是结构性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明超越论主体性具有双重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对应超越论构造的两极。

坚持主体性、交互主体性和世界的结构依存关系使得构造辩证法成为可能。

【关键词】主体性;交互主体性;世界;结构依存性;构造辩证法中图分类号:B516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1)06-0097-07作者简介:张俊国,安徽合肥人,哲学博士,(天津300350)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

胡塞尔的超越论构造内在地要求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一是事物依赖超越论自我获得意义,具有主观性;二是事物超越自我的内在意识,具有客观性。

这两方面似乎难以相容,可能会导致超越论构造的失败。

因此,胡塞尔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合理地解释事物在依赖自我意识获得存在意义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超越性和客观性?一、构造性失衡在《笛卡尔式沉思》中,胡塞尔较为系统地阐述他的超越论构造理论。

他试图通过现象学悬搁和还原的方法为超越论构造确立第一人称视角,并将超越论主体性视为构造的起点和基础,从而为现象学寻找到一个不可置疑的基础———超越论主体性及其内在意识。

根据胡塞尔的构造理论,通过超越论还原,一切都被还原到超越论自我的原真领域,自我需要在自己的内在意识中构造出客观存在,同时保证被构造对象不是自我的附属品和复制品。

对此,胡塞尔表示,每一个意义“在”(in)和“出于”(arisingfrom)我的意向性生命,并在我的构造性综合中得以阐明和揭示(Hua.1,123/91)①。

胡塞尔现象学通俗理解

胡塞尔现象学通俗理解

胡塞尔现象学通俗理解1. 什么是现象学?说到现象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冒出一堆复杂的公式、理论,甚至是高深的哲学家们在书本上摇头晃脑的样子。

但其实,现象学的核心可以用几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关注“我们所经历的事情”。

对了,就是这么简单!想想看,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眼花缭乱地接受各种信息。

可我们真的有认真去思考这些信息背后的意义吗?1.1. 胡塞尔是谁?那么,胡塞尔这个名字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他可是现象学的创始人,像是哲学界的“开山鼻祖”。

胡塞尔相信,人的意识就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但这海绵不是随便吸水,而是有选择性地吸收,懂得过滤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

这种思想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审视自己的经验,不再盲目接受外界的干扰。

1.2. 意识与经验胡塞尔告诉我们,意识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存在,而是充满了我们的生活体验。

比方说,当你在阳光下散步,感受到微风拂面,那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其实就是你的意识在运作。

你会注意到周围的花香、鸟鸣,这些都在构成你的体验。

现象学就是在这种经验中,揭示出那些被忽视的细节,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 如何理解现象学?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怎么才能把现象学应用到生活中呢?其实,这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小确幸。

你可以用现象学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一切,像个侦探一样,捕捉那些细微的感受。

2.1. 注意身边的细节比如,你在咖啡馆里,点了一杯香浓的咖啡。

很多人只是在喝,但如果用现象学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这杯咖啡的香气、温度,甚至是杯子的触感都在与你的意识互动。

每一口咖啡,都是一段独特的体验。

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在忙碌中匆匆而过。

2.2. 反思自己的感受再比如,假设你今天心情不好,想去大街上散步。

你会发现,行人的神态、街道的声音,这些都在影响着你的情绪。

用现象学的方式去反思,你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对这些感到特别敏感呢?”这样一来,你不仅能更了解自己的内心,还能学会接纳这些情绪,把它们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

胡塞尔的“发生”概念与“发生现象学”构想

胡塞尔的“发生”概念与“发生现象学”构想

胡塞尔的“发生”概念与“发生现象学”构想倪梁康内容提要胡塞尔曾将其中后期提出并深入思考的意识发生问题和意识发生现象学的观念视作对早期 的意识的静态结构现象学的克服。

在他的发生问题思考中可以至少发现四种意义上的“发生”概念。

在这个 概念基础上展开的发生现象学就是一种关于意识发生的普全认识论,一种对意识发生的现象学研究。

它不仅 要研究作为意识现象的世界的生成和发生,也要研究作为点和线的自我的生成和发生。

尽管在胡塞尔本人看 来,他的关于发生问题的思考尚未成熟到可以作为系统论述发表的地步,但是由胡塞尔开启的这个发生现象 学研究的路向,的确为后人在此方向上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埃德蒙德•胡塞尔意识发生发生的法则发生现象学如何才能从混池中勾画出一种观念的发生?----胡塞尔(Hua X I,414)序论与其始终闭口不谈“历史现象学”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胡塞尔很早便在手稿中使用了“发生现象学(Phanomenologie der Genesis,genetische Phlnomenologie)”,而对“发生(Genesis)”概念的使用以及对发生问题的思考更是早之又早。

他在1918年6月29日致纳托尔普的信中甚至略带夸张地写道$“我在十多年前便已克服了静态柏拉图主义的阶段,并已将超越论发生的观念当作现象学的主要课题。

”(H;a Brief.V,137)不过对于胡塞尔在这里所说的“发生”的观念,我们还需要做更为仔细的界定。

通常的看法是胡塞尔在1920年前后、亦即大致在写此信时才真正开始讨论“发生现象学”的问题。

笔者此前曾梳理过胡塞尔关于发生现象学的思考以及他对发生与时间、历史的关系的理解的发展变化,并对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扼要地概括为:胡塞尔1900/01年的《逻辑研究》没有将“时间”与“发生”置于某种联系、哪怕是对立的联系之中。

只是从个别的零散论述中可以看出胡塞尔对“时间分析”的关注和对“发生分析”的排斥。

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基本理论

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基本理论

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基本理论在对事物感知的现象学分析中,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把所谓空间直观看作感知的综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观,下面是搜集的一篇关于胡塞尔空间现象学构造探究的,欢迎阅读参考。

视觉领域作为意向活动的诸意向相关项的实显性和潜在性之复合体,是以共现的方式在动感系统这一“环境( 背景) ”中显现的。

而就作为意向相关项的视觉领域而言,每个意向相关项的显现即是一个图像,诸意向相关项的显现流即是诸图像显现流形体的视觉领域。

事物显现被还原到作为意向相关项的视觉领域的图像显现,相应地事物显现中的对象之间的间距和位置等空间形式也被还原到视觉领域的图像显现中,因此作为空间形式的定位、场所、疏离、间距等因素首先获得现象学上的区分。

在事物讲座以及其后,尤其在施泰因整理的 1916 年胡塞尔对空间系统构造的文稿中,胡塞尔给出了现象学空间构造的系统勾勒,其中的关键就是从单眼、双眼以及头部动感系统构造的视觉空间缺乏深度维度,导引出身体的行走动感是构造三维视觉空间的深度维度的关键。

而这也成为理解胡塞尔空间现象学的关键环节①.一、单眼动感系统、双眼动感系统与视觉空间胡塞尔分析视觉空间构造是从视觉领域的最底层阶开始的。

首先不考虑身体其他部分的动感系统,或者说将其他动感系统设定为零,即保持不动。

在这般情况下分析视觉领域的显现与眼睛动感系统的关联,以至于随后即使考虑到其他动感系统的运动,改变的也只是我们从原先单纯眼睛的动感处境过渡到一个动感流形。

但是无论在单纯眼睛运动系统还是包含其他运动的动感流形,作为眼动领域的相关项就是对象的面( Seit) 的显现,胡塞尔称之为“被构造对象之同一的、纯粹眼睛运动的面”,这是进一步构造的基础层阶。

眼睛运动的动感系统作为还可分为单眼的动感系统和双眼的动感系统两个部分。

双眼可以分别闭上,形成两个单眼领域,即左边的领域和右边的领域。

胡塞尔认为:对于视觉领域而言,“动感系统是一个二维流形,我们可以在平面的观念下表象它:零点( 眼睛的静止位置) 、右-左和上-下方向,被质性化为优先的坐标系统。

现象学部分术语解释

现象学部分术语解释

现象学部分术语解释(李幼蒸编写)一、意识与现实(Bewu B tse in u.Wirk li chkeit )1. 意识概念(Bewu B t sei n)胡塞尔说有三种意识概念:(1 )作为经验自我的完全的、真实的存在和作为统一意识流中诸心理体验的关联体,即全体体验流。

最典型的例子是经验心理学家的看法,他们把意识看做是诸心理事件的总和,于是把意识当成了实在之物。

(2)作为个人心理体验的内在认识(内意识、内知觉),即对体验的自认知。

(3)作为意向性的体验,体验具有对对象的指向性。

胡塞尔关心的是第三种意识概念。

意向性涉及意义行为、意义内容和被意指对象;意识即意向性关系域,意识研究也就成为意向性分析。

按照这种看法,意识不是一实在对象或实体,而是一功能,此功能显示于体验行为中并具有上述结构。

意识研究因此涉及意识、意识体验、意向性、功能性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研究。

意识有实显性和非潜在性两种样式,前者的特点是自我的注意性,所与物的设定性和成为前景意识; 后者的特点是自我的非注意性,背景的非设定性和作为边缘域的意识。

2. 体验与内容(Er leb nis u. Inh alt )按胡塞尔的本体论分类法,意识体验为一“ 区域”,它即是我思活动之全体。

体验是真实的(内在的)意向因素与非真实的(超越的)意向因素之统一物。

在被体验者、意识内容和体验本身三者之间无区别; 如在被感物和感觉行为之间无区别,即内体验指向的客体与认知此客体的行为属于同一意识流。

当体验指向意识流的外部客体时,后者即为现实知觉对象。

对象与其意识内容不同,如一箱子具有同一性,但它在意识中的各种显现具有不同之内容。

意向性分析关注体验内容之本质,却不考虑对象的存在性问题。

体验的意向内容有三个方面: 行为体验之意向对象,行为体验的意向质料(相对于意向性质而言)和行为体验的意向本质。

3. 意向性(Int ent ion ali t t )胡塞尔从哈尔转到哥廷根后,日益关注意识结构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意向性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意向性结构分析就种对象区域的普遍本质结构所构造的本质结构是通过是对超越论的自我的纯思活动如何构造意识对象的分析本质还原的方法而被认识的借助于本质还原我们可以这种构造活动只能在纯粹意识的领域内被刻画
21 0 0年 4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 eJ un 1
Ap .01 r2 0
总 第 1 2期 第 4期 5
S ra . 5 . e ilNO 1 2 No4
胡塞尔现 象学的构 造概 念
⑨ 李岱巍
( 西北师范大学政 法学院 , 兰州 7 0 7 ) 30 0
【 摘
要 】“ 构造” 概念是胡塞尔现 象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 它贯穿在胡塞 尔现象学哲 学创造的始终。无论是
问 题 , 个 问题 作 为 描 述 的 问题 就 已经 能对 一 切 对 于 世 界 这 的 构 造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基 本 种 类 的 对 象 提 出来 了 , 且 要 求 并 大 量 本 质 的 发 现 。 ” 是 说 要 确 切 指 明这 样 地 被 形 成 的一 就
识 。但是 , 于胡塞尔来说 , 管没什么 比拒绝休谟 的怀疑 对 尽 论, 保证 科学 的权 利更重要 的 了, 但是胡 塞尔认为 ,决 定 “
不是主体性的准绳 , 主体 的思维活动 为它 自己的有效性提 供了唯一标准。但胡塞尔认 为不 仅经验的形式 , 而且经验
忽略了这种 统一 , 为现实的和可能的经验之统一 的被经 作 验的事物本身 。正是这种同一事物 的统一却引起了休谟的
的内容都是在主体性中构造 的 , 要把意识之外 的物 自体悬
客观性不应在外 部 , 而应在 内部 去寻求 。胡塞尔 的这种 哲 学倾 向深受笛卡尔 、 休谟 和康德 的影响。 休谟对胡塞尔的影响是巨大的。休谟拒绝在现象中看
到 比 现 象 更 多 的 东 西 ,认 为 现 象 根 本 产 生 不 了必 然 的 知
学的解 释尽管错误 , “ 但 隐藏着 下面这个真 正的 和重要的
我 们 还 要 看 它 一 眼 , 不 是 它 的 巨 大 的 历 史 影 响 , 是 下 并 而
般对象性在其中被构造。胡塞尔正是“ 彻底荒谬的经验 在
主义 的发展 中” 现 了非 常深刻 的 、 要 而有 意义 的 “ 发 重 构 造” 问题 。
面这种情况 , 即在 有关这 种理论 的问题 的提法 中 , 第一 次 呈现 出一些具有 哲学上的最高尊严 的问题 , 这些 问题…… 仍可被看作新 现象学基本的主要问题之预备形式 。” 些 这 问题就是休谟 看到 了贝克莱对 自然和 自然科学 阐述 的不 足 之处 , 在贝 克莱 失足 的地方 , 休谟却获 得一种新 的形 象
础 , 因 为 它 追 求 的 是 “ 粹 的 和 绝 对 的 知 识 ” 这 只 有 从 是 纯 ,
这个 自我的 自身印象 , 并且将一切 主观 的统 一分解为一堆
或一束知觉。此外 , 贝克莱将 自然科 学解 释为科学 , 而且解 释为来 自单纯 的习惯的认识 方面。这种复合体如果就是一 切的话 , 那么 自然科学如何可能? 休谟提出习惯性联想 。 他 认为 , 自然科学 是由确真 的原理而来 的有关 合理必然性的 科学和认识 。但是如何能够理解这种 由意识而来 的意义赋
予 呢 ?它 是 如 何在 原 初 意 识 的 生 成 中产 生 的呢 ? 内在体才有可能 。“ 一切 困扰 西 方 思想界 的心 理学 、 现代 科学及与此相关 的世 界的 ‘ 观 客
性 ’ 谜 的 出 现 , 可 以追 溯 到 ‘ 观 性 ’ 谜 。” 就 是 说 , 之 都 主 之 也
【 作者简介 】 李岱巍 (9 5 )男 , 18 一 , 四川西 昌人 , 西北 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 生。
置不 论 。
的内在 。由于“ 实在的”re ) 意向的” it t n1相对 ( l 与“ e1 ( e i a) n no 应, 故一般的内在也 叫意 向的 内在 。实在的内在是指个别
胡 塞 尔的批 评 者 , 是 胡 塞 尔的 支持 者 都 对 这 一 概 念 给 予 不 同的 解 释 。胡 塞 尔的 学 生芬 克 也 认 为 胡 塞 尔 只是 使 还
用这 一概念 而没有加 以详细说明。但 是,构造 ” “ 这一概念在 胡塞 尔现 象学 中起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成为我们 理解胡塞尔现 象学不得 不翻越的 山峰 。较 系统地介 绍 了胡塞 尔“ 构造 ” 概念形成的过程、 经历的发展 阶段 , 所 及 其在 胡塞尔现 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关键词 】构造 ; 意向性 ; 内在 ; 意向对象; 世界 ; 主体 间性
象中包含主观认识形式和客观感觉材料。在康德看来 , 对
象 是 由感 性 杂 多 与 我 们 各 种 先 天 感 性 形 式 和 先 验 知 性 范
贝克莱认为 , 在意识 中感觉 事实联结成复合体就 是事 物, 它们 的统一性就是 习惯地属 于同一整体性 。但 贝克莱
畴综合而成的产物。这样 , 是康德使胡塞尔 相信客观性绝
和一 种 对 综 合 统 一 问 题 之 意 义 重 大 的深 入 研 究 。
对胡塞尔 “ 构造 ” 概念 影响最 大的是康 德。在康 德那
里 , 造 指 的是 对 象 从 意 识 中 “ 构 造 出来 ” 构 被 的方 式 , 就 也
是说 , 自体刺激我们 的感官形成感性杂 多 , 物 感性杂多 ( 质 料) 经过先 天时 空形式 的整理呈现于意识 中形 成现象 。现
【 图分 类 号 】 B 8 【 中 0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 0 6 2 1 )4 0 1- 3 文 0 9 3 3 (00 0 — 0 1 0


“ 造 ” 念 前 史 构 概
重视 , 还有 自我 和个 人的统一 问题 。然 而休谟 却否认关于
胡塞尔 十分 注意探寻所学的任何一 门科学 的根 据 , 从 物理学 、 天文学转 向数学 , 又从数学转 向逻辑学 , 最后确 定 致 力于哲学 的学习 和研 究 。哲 学之所 以是一切科 学 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