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让学生学会提问

合集下载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的意思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的意思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的意思学贵有疑,善于提问,敢于提问。

——题记记得我在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讲的内容是《学贵有疑,善于提问》,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迷恋这个课题。

这是《资治通鉴》里面讲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听完大臣魏征关于治国良策的建议之后,问他怎样才能使国家安定,有个人应该站出来劝谏他,这样才能使他改正错误,立下汗马功劳,可惜,这个人却不幸被斩首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勤奋、刻苦地努力,不仅要把知识吃透,还要有问题意识,会提问,敢于提问。

而一些不善于提问,也不喜欢提问的人,在学习上往往都有这么一个毛病:要么死啃书本,不懂装懂;要么就一个劲儿的埋头做题,直到出错为止。

这两种方法都行不通。

聪明的同学都是举一反三,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常常听到老师、长辈这样教导:“别看书,抓紧时间多练习做题!”,然而真正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的同学少之又少。

殊不知,越是基础差的学生,越应该静下心来,抓紧一切时间多读多背,多练,多巩固。

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自己多总结,多思考,多提问,多分析,多整理。

多向别人请教,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多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古代的亚历山大·贝叶,在巴黎拜名师学习期间,由于语言障碍和各种困难,他的论文常常被退回重写,甚至连课堂提问的机会也没有,但是,他没有放弃,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和钻研,终于写成了被后人奉为经典的“叙述数学证明的演算法”。

就是凭着这股顽强的精神,贝叶最终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今天,我们已经迈进了新的世纪,人类文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学习的空间日益广阔,学习的资源日益丰富,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加艰巨,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思考、质疑、追问,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这句古话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怀疑,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只有这
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提高自己。

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道理。

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保持怀疑和质疑的态度,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

同时,在怀疑和
质疑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盲目地怀疑和质疑。

在怀疑和质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方法
与态度的调整。

首先,我们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地思考和探究。

其次,我们也应该
注重具体的问题和实际的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最后,我们也
应该注意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怀疑和质疑,不要沉迷于怀疑和质疑,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学
习内容。

总之,“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怀疑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态度。

只有在怀疑和质疑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深入掌握知识,不断进步和提高。

但是,我们也要
注重方法和态度的调整,不要盲目地怀疑和质疑,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内容。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这句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深远而深刻。

它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正是我们最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的时候。

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教导和帮助,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这句古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而老师也应该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好的教导和帮助。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遇到疑难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某个知识点上有疑惑,或者在某个问题上无法理解。

这时候,我们应该敢于提出问题,也应该期待老师能够给予我们及时的帮助和解答。

正如古人云:“学贵有疑”,只有在质疑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老师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应该能够给予学生耐心的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在最需处”更是极为重要的。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老师要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如果老师不能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教导和帮助,那么学生的学习道路就会变得坎坷和曲折。

老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教学使命,要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成。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互相依存的。

学生需要老师给予帮助和指导,老师也需要学生给予理解和配合。

只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助,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有所成。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

只有老师能够真正把学生的学习问题当做自己的责任,真正能够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教学帮助,才能够真正做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勇于质疑,才能够真正取得学有所成的成果。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产生疑惑是常有的事情,而教师的角色则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与指导和帮助。

学贵有疑,正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才能够引发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果在学习中只是机械地接受,没有质疑和思考,那么很难真正掌握知识。

正所谓“疑则有进”,只有通过质疑和思考,才能够不断进步。

教在最需处,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方式都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提供教学方法。

教在最需处还意味着教师要有耐心和激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候需要教师的耐心和鼓励。

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和热爱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问题解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疑惑不应该被忽视或者回避。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只有在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是教学的重要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提问和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关注学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教育是一种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引导人生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许多疑问和困惑。

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上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因为“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只有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难,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前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意味着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倾听他们的疑问和困惑,从而及时给予帮助和解答。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自身的学习习惯或者其他原因,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困难和疑问,所以老师要多一份耐心和细心,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教在最需处也包括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有不理解的地方,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不会立即提问。

所以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育学生学会提问,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也要有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怕麻烦,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取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在最需处还包括在学习中主动引导学生。

有的学生可能困惑于学习方法、学科选择或者未来规划等问题,老师应当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他们也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培养他们探索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引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也需要老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只有老师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不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老师还应该具备耐心和责任心,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教在最需处还需要老师具备人文关怀的品质。

只有善良、负责、诚信的老师,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才会愿意向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在学生面临困难或挫折的时候,老师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勇敢前行。

学习贵在有疑问

学习贵在有疑问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的依据。

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鼓励提问养成质疑习惯李政道博士曾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的关键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我刚上四年级语文《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

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

5 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我不禁想: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于是,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

谁第一个举手?”我充满期望地看着大家。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仍然不敢举手。

这时,一位男同学非常小心地举起了小手。

我立即请他起来发言。

“老师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他轻声地问。

“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

”我的一番夸奖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可见老师的鼓励很重要。

二、教给方法学会质疑问难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喷泉”,便会敢字当头,积极地质疑问难,但质疑问难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这样的低层面上。

可见,只让学生质疑问难还不够,还得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1、紧扣课题提问课题一般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

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艺术关键词: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意识创新语文教学的改革,使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老师们一个人唱“独角戏”,自言自语,自讲自听的局面已一去不再覆返,现在已不是学生随声附和,而是把“全权”“民主”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自主发现,大胆发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从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学生的提问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本来就如何引导学生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性分析古人说:“学贵有疑”,孔夫子有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新教材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教学中却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提问不能抓住主题,只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弛,不能按照老师设想的方向发展,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时,让学生提问,有的学生就质疑:什么样的蜡烛能保存四十五年?我们平时所使用的蜡烛一般保存的时间很短,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也不要轻易放弃,要明白,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光明可贵,提问比解答更有价值,过程比结论更可贵。

二:针对问题,授之以渔分析学生提问问题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传统教学使学生依赖老师,原来老师问,学生答的情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老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使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较强。

二是学生不知道发问的角度和方法。

三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所提问的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欠缺。

因此,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很有必要。

对教育者来说,一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在的动态的问题意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法如下:首先:要打破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依赖思想,原来学生不会问问题,不敢问问题,不愿问问题。

有的学生是不知道怎样思考,怎样提问,有的学生是不屑以问,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

学贵有疑,以疑促学——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贵有疑,以疑促学——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贵有疑,以疑促学——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左哲岚(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江苏·常州213002)摘要对低段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数学入门阶段,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方法地培养其提问能力。

为此,笔者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要提问;指导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开展趣味活动,让学生乐于提问,旨在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提问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提问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更是起着基础性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敢于、乐于提问,培养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和经验积累的局限,没有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因此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为此,笔者基于理论学习和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1民主氛围营造,敢于提问低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同时也有极强的自尊心,想要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往往班级里既有羞于提问的学生,也有担心提问后不被他人认可的学生。

因此,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有问题就问,大胆地说出心中所想,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帮助其建立提问的信心。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时,情境图中原来有3个小朋友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针对情境图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并不是很明白,有学生能提出“现在有几个人”、“一共有几人”的数学问题,对于这种找准方向、精彩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表扬“你真棒,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信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创设,想要提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

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选取他们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作为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产生提问的欲望。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质疑
二、 引导学 生如何质疑 1 . 在 预习 中质疑 在 学每 一篇课 文之 前 , 我 总要让 学生 进行 预 习, 学生在预 习中定会遇 到一些 困难 , 产生一些 疑惑。我就要求 学生把 在阅
练 。教师要教给学生从这些地方找问题 。久 而久 之 , 学生便会 通过这些 问题掌握怎样去分析课文 、 理解课文。 5 . 抓住课文 的结尾处质疑 如《 三个儿 子》 一文 , 课 文结尾 写到 : 我 只看见一个儿子 。“ 为什 么 明明是三个 儿子 , 老爷 爷却说 是只看 见一个 儿子呢? ” 还有教 材中一 些故 事性强 的文章虽 言尽而意未尽 , 给读者 留下 无穷的想象空间 。如《 穷 人》 这篇课 文结尾 写道 : “ ‘ 你瞧 , 他们 就在这里 啦。 ’ 桑娜 拉开了帐子。 ” 可以让学生从此处来提问题 , 从 而激 发学生 的阅 读兴趣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 . 根据课后 思考与练 习质疑 课 后的思考练 习题 , 具体体 现了文章 的思路 、 训练 、 重点、 难点和个性 特点 , 是 围绕 重点展 开 的基 本 功综 合训

因为害怕提不好 问题而不敢提 问。这 时 , 我们应 想些办法鼓 励学生 开动 脑筋 , 一见有敢于发言 的给予大 大表扬 甚至 奖给 小礼 品 , 小学 生好 胜心 强, 再通过 比一 比, 赛一赛 的形式将质 疑精神 进行 到底。 再来 , 创造一种宽松 、 和谐 的学 习环境 。课堂教 学 不仅有 知识 的交 流, 而且也有情感 的交融 。积极 的情感 因素 能激发 学生 学习 的动机 , 促 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通过 自己富有童趣 的幽默语言 、 动作和表 情传 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 、 宽松 与鼓励 的情感 信息 。另外 , 营造一种 民主 、 和 谐的气氛 , 让学生感 到提 出 自己独 到的 问题是 自由而 又安全 的。尽 量减 少对学生质疑 和思维 的限制 , 给予 足够 的 时间 , 给予他 们 表现 的机 会 。 同时 , 不对学生 的独特 问题进行挑剔 , 使其消 除对 批评 的顾 虑 , 获得 质疑 的安全感 , 敢 于接连不断 地质 疑。这样 激疑 促思 的 同时 , 又 能培养 他们 的创新精神 。

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

”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现以“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前提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例如: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愿意和同学们成为学习上的伙伴,同学可以去和老师交朋友,待会儿上课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班上的同学,也可以用问你们的新朋友—听课的老师。

”二、创设有利于引导质疑的情境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

”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问”,源于思。

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学患无疑,学贵有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患无疑,学贵有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患无疑,学贵有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意识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日常生活当中现实问题有自觉的认知了解和思考,并能够借助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我们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所探索的重点问题之一,老师也需要积极的融入于其中,开展问题意识教学活动,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思培养策略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这是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起点。

没有问题意识,学生不敢质疑,就无法突破和创新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发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们需要逐步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于其中,以更好的开展相关学习活动。

一、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在开展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这个主要是与学生未进行深度的思考有关,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之上,学生所写出的答案只有正确和错误,并没有其他的判定标准。

这种教学思想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会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索。

其次上课过程当中缺乏主人翁意识,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认为提出问题是自己没有学好,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二、语文课堂当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分析(一)营造问题意识氛围,增强学生的勇气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勇气,让学生敢于发问,学生只有敢于发问才能够更好的提出问题。

老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进行发问,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产生疑问正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疑问的出现意味着我们在思考、探索、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矛盾或者困惑。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学习更深入、更全面的机会。

疑问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求知欲望。

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但这时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时候。

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不仅在学习中很重要,在生活中也同样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疑问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知识。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会想方设法去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大量的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甚至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对某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疑问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当我们在学习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但无法找到答案时,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甚至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

这种创造性思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疑问只有在得到解答和指导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解答他们的问题,指导他们找到答案。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包容、鼓励思考和讨论的环境。

学生也应该主动提问,勇于追问、质疑。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遇到问题时都应该及时向老师请教,向同学探讨。

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问和探索,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完善和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疑问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教育就是在解答疑问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提问、探索,并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中得到指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学习、成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学贵有疑,培养语文提问意识

学贵有疑,培养语文提问意识

学贵有疑,培养语文提问意识作者:杨晓乐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01期“学贵有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提升学生自主提问的意识,促使学生带着疑问阅读,主动探讨问题,将促使学生发展思维扩展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更好地协调师生关系。

然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很多时候思考不够深刻,没有问题可提,又或者所提的问题都比较浅层化。

针对这个问题,要指导学生从深度、广度、高度这三个方面入手思考,逐步发展提问意识。

一、推敲细节,深处质疑不少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够深入,只是注意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没有进行深入解读。

针对这个问题,要指导学生抓住那些平常忽略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析,尝试推敲细节,读出文字中隐藏的意味。

在鼓励学生阅读《黄山奇石》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整篇文章写的全部都是石头,可是,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还是感到津津有味,不觉得内容重复,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促使学生关注了平常忽视的地方,尝试思考这篇作品的写作方式。

此时鼓励学生阅读作品,尝试围绕这个主问题提出相关的小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

如有学生提出疑问:“文章虽然写的都是石头,但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不感到枯燥乏味。

可是,我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黄山有那么多石头,作者为何单单选择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几块石头进行重点描写呢?”还有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不将天狗望月等石头也详细地写一下呢?”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深入下去,探究作者怎样选择写作对象,学生发现:“作者所选的都是有代表性的石头,而且有像植物的,有像动物的,也有像人的,这样写比较全面。

”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直接将相关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具有“陌生性”的地方,思考作品中为何会展现出特别的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何处。

这样学生就能围绕细节展开分析,让提问更有深度。

二、发散思维,广处质疑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尝试让质疑变得更有广度。

学贵有疑疑贵有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发问的方法与策略

学贵有疑疑贵有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发问的方法与策略

科学中国人2016年11月学贵有疑,疑贵有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发问的方法与策略谢佛连江西省寻乌县实验小学摘要: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的实例分析了指导学生发问的方法与策略,这主要包括:在题眼处发问、在矛盾处发问、在疑难处发问、在结尾处发问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问方法与策略宋代学者陆九渊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所以说,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发问的方法与策略。

1、在题眼处发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而我们常常又说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由此可见文章的题眼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它包含着文章的重要信息,只要我们抓住文章的关键题眼就能发现文章中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比如,在讲授五年级《桥》一文时,笔者就先指导学生找到文章的题眼,在快速浏览的基础上学生们很容易就找到了题眼即题目。

然后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桥”在文章中的含义。

这样以来,学生就能理解题眼的找法和关键意义了。

那么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也会慢慢养成找题眼的习惯了。

在《桥》这篇课文中,桥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真实意义上的桥,它供人们同行,另一个意义上的桥就是老党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那座不朽的桥梁,它密切的联系着党和群众,是二者之间的心的桥梁。

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本文的题眼——“桥”,那么学生们也就容易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了,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

2、在矛盾处发问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一些文章不仅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存在着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或现象,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矛盾,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素质】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难处,从而更好地活化、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以及体验阅读乐趣,积极而有效地学习语文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会发现总有一些学生不会提问,自上学期以来,笔者对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课后能向老师提问的占25%,课堂上向老师提问的占10%,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讲的错误的不足3%。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向老师质疑呢?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胆小、紧张,害怕提不好而受到责备或被同学取笑;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提问,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三是学生受知识、年龄的限制,难以把握知识要点,难以生疑;四是有的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

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都敢于提问。

课堂上教师切莫老板着面孔,也不可故作严肃之态,以免人为地造成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望而生畏。

师生要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敢说敢问。

对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的学生应大加表扬。

评价时教师要常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真棒”、“这个见解很新颖”等;对于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

学贵有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学贵有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有那些收获

学贵有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有那
些收获
首先,我意识到了提问对于学习的价值。

通过提出问题,我们能够深入思考并澄清自己的理解。

疑问能够激发我们去主动寻找答案,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其次,提问有助于扩展我们的知识和思维边界。

当我们提出问题时,可能会引导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

通过与他人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丰富自己的认知。

此外,提问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质疑和提问,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培养我们对事物的客观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贵有疑这篇课文使我认识到了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保持疑问和好奇心,我们能够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扩展,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积极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和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

学贵有疑,教在最需处教育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投资,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的困惑和疑问是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困惑和疑问。

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必须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最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教育是为了解决学生疑惑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疑问,这些困惑和疑问可能来自于课本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

而对于这些困惑和疑问,教育者必须有耐心和责任心去解答和引导。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对某个题目或者概念感到困惑,这时候老师就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解释和指导,让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知识。

家长也要协助学生解决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育要注重个性化的引导。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引导。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知识,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通过实践来感悟知识,因此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在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时,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最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困惑和疑问产生挫折感和焦虑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当学生因为数学题目做不出来而感到沮丧时,老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产生困惑和疑问时,教育者不仅要解答他们的疑问,更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学贵有疑疑贵有方——浅谈“学为主教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贵有疑疑贵有方——浅谈“学为主教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贵有疑疑贵有方——浅谈“学为主教学”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10-26T14:47:42.244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1月作者:叶忠友[导读]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本文从营造宽松氛围、利用激励奖励、渗透提问方法、加强提问训练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

最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模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能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叶忠友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325600【摘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本文从营造宽松氛围、利用激励奖励、渗透提问方法、加强提问训练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

最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模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能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关键词】质疑问难;提问;学为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1-022-02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近年,跟随方老师践行“学为主教学”,对此深有感触。

“学为主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质疑问难,“学为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出问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坛
Chinese forum
2018年第13期
学贵有疑 让学生学会提问
廖美娟
(广东梅州梅江区三角镇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071)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应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问、会问、善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

【关键词】敢问;会问 ;善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实践告诉我们,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问、会问、善问”的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好问本来是小孩子的天性,为什么读了几年书后有些孩子反而不会问了呢?本人认为,这与传统教学不无关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单一而固定,处于一种僵化状态,教师讲解、提问、呈现、灌输,学生则听记、回答、应对、接受,课堂是单向灌输的一言堂,课堂上对儿童不自觉压抑的声音充斥我们的耳鼓。

比如“注意听老师讲,不许乱说!”“有问题,先举手,老师允许后再说!”“不许插嘴,逞什么能!”“有问题,下课再问!”“就你事多,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还有完没完”……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封闭的状态中。

长此以往,课堂上万马齐喑,儿童“集体失语”。

要想小学生质疑问难,得让学生出声,想问、敢问。

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师生转换角色,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成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就是说,要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话想说,有疑敢问。

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执教者利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谈话,让学生对老师有话就说,有疑就问。

我觉得这方面名家做得很好,如一位深圳名教师送课下乡来我区授课,在师生问好后,问:“同学们害不害怕?”生答:“不害怕!”再问:“想不想说话?”生答:“想。

”又问:“谁想说话?谁想站起来说?”这时,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我想问,你一路过来辛苦不辛苦?”“我想知道,您上课时的态度是很凶还是很好?”“您多大年纪了?”“我们很欢迎您来我们的学校”……短短的几分钟,几句话,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敢问”是基础,“会问”是关键,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方法。

质疑可以是提出设问性、推敲性、疑难性问题,也可以是在课始自学存疑、课中质疑答难、课后质疑拓展,还可以是在自学、审题、反馈、演示、观图、拓展中引疑。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首先,抓住课题质疑。

课题是课文的“窗户”,犹如传神的眼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在题目处设置疑问,为阅读课文串起一条主线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

比如看到《争吵》一课课题时,可启发学生:“谁与谁发生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教师只要抓住这几个问题,就能顺利地展开课文的教学了。

另外,有一些课题本身就是学生疑之所在,比如《电脑“管家”》一课,“管家”是什么意思?电脑怎么能成为管家?它是怎样管家的?引导学生抓住此类课题进行质疑问难,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理解了关键词语、句子,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点,甚至抓住了文章的中心。

比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学生对文中描写公鸡是一只美丽的公鸡前用上“自以为”这个词难以理解,因而会问个“为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公鸡仅仅是外表漂亮,而内心并不美,因此文中用上了“自以为”一词,进而使学生懂得课文所要说明“美不美不光看外表,更主要的是看心灵美不美”的道理。

再次,从“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

有些课文内容存在“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质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比如《小狮子爱尔莎》一文中有句话:“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学生就会问:“既然与小狮子爱尔莎分开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分开?”这恰恰是个很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可见,在学生想知道处、在学生易出错处、在学生理解片面处,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问题归类分析,促使学生“善问”
“会问”不是终点,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哪些问题提得质量高,从而学会“善问”。

学生的问题一般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第二类是与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要害、关键处;第三类是跟课文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作用很大,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提这类问题可谓是“善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会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会逐渐领悟哪些问题是关键的、可以解决课文难点的好问题,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质疑水平。

参考文献
[1] 丹东尼奥(Dantonio,M).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任月珍.小学生学会提问的实践研究[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廖美娟,1968年生,女,职称为一级教师。

(编辑:张晓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