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即太阳内
研展
部在
的环境下, 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
讨 示 变反应,变成
原子核
3.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
(2)
探究 1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由



时间分布: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精 探究 2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A、土星 B、金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4、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所看到的相对位置几乎恒定不变的天体是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彗星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金昌市第一中学必修①导学案
课题: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 1 章 第 1 节) 第 1 周 第 1 节
励志语: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编写人:刘凤英
日期:
审核人:常玉成
审批人:韩淑霞
1. 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方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源自方向;拨从 南 极 上 空 看 , 呈 从南天极上空看,
方向

方向
周期 恒星日:
恒星年:
角 速 速度 度线 速 度
较快 较慢
10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高中地理必修一1.1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1.1导学案

1.1人口的数量变更导学案命制人:宁亚清审批人: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 了解不同国家应依据实际实行相应的人口政策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二. 学问记忆学问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自然增长的确定因素:(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更特点:(1)总趋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探究一] 小组活动1、读图1. 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回答问题:2页2、完成3页的活动(三)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分布特点:(1)大洲之间的差异读图思索:①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②随意选择两个大洲或地区,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同等方面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缘由。

(四)人口政策(图1. 5)读图思索: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实行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学问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2)划分:三种类型(图1. 6)。

读图思索:分析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的转变过程:学问点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探究二】小组活动案例1(6页)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芬兰(从18世纪80年头到20世纪70年头的变更状况分析)2. 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缘由。

(1)前工业化时期——18世纪中期,芬兰在一般农夫中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由建立小农场,这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那时劳动力须要量大,人口诞生率高,但是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2)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化起先后,芬兰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1825~1830年期间,死亡率下降至2.4%,诞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4%,人口增长以高诞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汇总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光年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过的距离,大约是94605亿千米。

2.冥王星出列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 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它被划为矮行星。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1)概念: 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的天体: 、 、 、 、 、 等。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 、 ,形成天体系统。

系(2)层次:总星系 系系 系 系系(3)光年是计量 单位,1光年表示 。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是由 、 、 、 、流星、行星际物质等组成;2、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为 、 、 、 、 、 、 ;其中在 与 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运动方向: ;轨道平面: ;运动轨迹: 。

4、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 、巨行星、 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 、 、 。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 天空中飘动的云 D.总星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准确的是( )Ⅰ 知识准备Ⅱ 教材助读 Ⅲ 预习自测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3、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第一章 行星地球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3、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A.日地距离适中 B.卫星个数适当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1.请同学们用5分钟认真思考学始于疑的4个问题。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3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3

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节走近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以桂林地区为例,描述该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2.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喀斯特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

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

3.结合实例说明喀斯特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理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意义。

课前学习(小组检查和抽查通过,小组加分2分)一、桂林山水1.概况 (1)桂林山水的地貌类型:是典型的________地貌。

(2)位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3)景观:“四绝”指“山清、水秀、、石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其真实的写照。

2.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__________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__ ___和___ __的过程。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①岩石:性、___ __性的强弱。

②水:___ __力、____ _性的强弱。

4.你身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

二、喀斯特地貌1.地貌类型(1)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石林、峰丛、、孤峰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及溶洞中的石钟乳、、等。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许多喀斯特地貌已成为著名风景旅游区。

②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2)不利影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课堂探究探究一(对比资料全面,能体现小组合作,小组加4分;补充、提问、质疑组最高加2分)1.收集资料,梁河的山水和桂林的山水对比,理解并描述桂林山水景观的特点。

2.结合文字材料说说你对喀斯特作用的理解,得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3.在图3-1-1“桂林山水一景” 和图3-1-2“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中找出与桂林山水形成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信息,并说明。

4.梁河没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其优势条件是?例题一“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

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运动特征:性、性、性。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的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的存在。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表现如下:(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

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1B.2C. 3D. 4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6.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①质量与地球相似②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③有卫星环绕④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彗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灵台一中地理组张金龙 2010年12月5日一.课标及其解读1.课标: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解读:要求学生能够以水资源为案例,深刻认识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从时空两个角度,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解三大问题:水资源的概念与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

根据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一般衡量标准,通过图文说明水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甚至是季节变化(如中国)。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结合历史进程,通过案例分析,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人水矛盾中的重要意义。

即通过将水资源作为一个案例,突出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合理利用水资源部分,针对世界和我国都有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趋势,说明如何从开源、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为此教材安排部分实例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材最后设计一个问题研究,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深刻体会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培养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搜集组织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三.学情分析水,作为一种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学生并不陌生。

初中的地理基础、现实生活的切身体会,学生容易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各项措施。

但是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学生少有接触和了解,有必要在课前导学案中做适当的补充说明,扫除知识障碍。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2

2022-2023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生物圈与植被新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2.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读课本P41—P44文字及图表,完成以下任务。

一、认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岩石圈的和整个。

2.生物圈的作用(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物通过,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各种生物通过,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

(2)对于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二、识别植被类型类型分布特点常见树种常绿阔叶林温暖湿润的、气候区由常绿的组成,树冠浑圆,叶面多呈,表面光滑、无,质地较硬樟树、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的温带气候区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宽而薄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针叶林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由组成,叶子、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特点热带草原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大陆上年降水量500~1 000 mm,集中在、干季几乎没有雨水植物具有很强的,成片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温带草原温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 mm,且主要集中在温带草原群落,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特征3.荒漠植被班级:姓名:小组:(1)含义:指植被覆盖稀疏、 的地面景观。

(2)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 的 气候区。

(3)特点:①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减少水分 。

②有的植物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 。

③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 。

④多数植物根系 ,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⑤植被 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这份导学案主要涵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重要概念都被详细列出,并配以相关题和实践活动。

该文档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提供给教师备课时参考。

全书分为以下八个单元:
1. 地球与地图
2. 人口与城市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
5. 区域差异及其调整
6.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7. 人文地理环境
8. 全球环境问题
每个单元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导学:
-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问题激起学生对即将研究内容的兴趣;
- 精讲知识点,详细介绍该单元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并配以样例图示,对于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 运用知识,通过各种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 自主探究,提供大量的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自主研究。

总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是一份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共同进步。

【地理】第一章问题探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地理】第一章问题探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探究: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导学案班级: 姓名: 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探究人类定居火星的条件与风险,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区域认知)2.应用地球的宇宙环境等所学知识,结合“知识拓展”提供的资料,加深对“行星地球的特殊性”的理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实践力)3.通过设计火星基地,提高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激发想象力。

(综合思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火星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人类在火星建立基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研学流程】【学】通过阅读课本P25-P26,标注重点知识(火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构思。

掌握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一. 火星概况(一).火星在宇宙中的位置1、火星位于太阳系,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是离太阳第 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 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 行星之一。

2、火星距离地球最近在5400万千米(最远达4亿千米,探测器需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

(二)火星自然环境特征1、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 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则与地球 ,但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

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分析火星基地应具备的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 收集资料,了解人类目前在生物圈研究领域的成就 分析火星基地的基本功能,绘制构想图。

2、火星大气,二氧化碳的达到以上:火星上太阳紫外线。

3、火星上存在水,但是主要是以态形式存在。

4、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遍布。

【探究活动】思考:在火星上我们人类能不能和在地球上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为什么?【知识回顾】人类要在火星上生存,就必须拥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回顾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1 2.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班级:姓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运动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理解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4、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结合示意图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影响风形成的作用力难点: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使用说明:1.所有题目分为三级:简单用“*”标志,一般用“**”作标志,较难用“***”标志。

2根据各班老师要求分层布置。

预习检测:一、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阅读教材P38-P40内容)知识梳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1、热力环流过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气压差)。

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特点(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即风向也_______________于等压线。

4、地转偏向力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风的____________,不影响风速。

5、近地面的风还受到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不仅影响风的____________,也减小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书)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体、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分析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课前预习】1、天体的类型有、、、、、等,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总星系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观察太阳系构成图,按顺序说出各大行星的名称。

6、认真读取图1和表1,归纳行星的运动特征:、、。

7、读图回答:太阳系各大行星分为哪三类?、、。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课内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还有尘埃、气体等星际物质,还有黑洞等,这些都是自然天体。

稠密大气层以外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是人造天体,但普通飞机不是。

2、天体系统有一个绕转核心,至少有两颗天体组成,如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形成太阳系。

注意星座是对天空的简单划分,不是天体系统。

【当堂检测】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

现在,天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已经到来。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大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在于A.质量大小 B.发光强度 C.密度大小 D.有无卫星2.材料中所提的天体系统从级别上看包括几个层次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星系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D.地球上能看到的最明亮的自然天体是月亮4.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有机体,下列与生命存在无关的是A.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适当的体积和质量C.适当的日地距离 D.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图示,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三、自主展示(质疑点评)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学案(归纳小结)
五、自主检测(巩固提升)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1~2题。
无节制开发利用
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3、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
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 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
合作探究二: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读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
(1)河流提供水源。 (2)河流的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3)河流提供便利的。
(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
1、水与人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还有质的要求。
2、水与生产活动
(2)农业:是用水的最大部门。
(3)水运:具有、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4)水能:是重要的,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
(三)、全球水危机
1、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严重等。
2、影响: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外,还可引起政治冲突。
3、解决措施:①②
③④
二、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合作探究一: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1~3题。
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 D、气候干旱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3、古老文明与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河流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因有()
2、对学
群学
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小组通过讨论统一答案。
3、自主
展示
(1)展示者:提前进入展示位置,尽量脱稿或半脱稿,要求声音洪亮。
(2)听展者: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听讲,然后对展示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补充、质疑及点评。
一、自主学习(展标独学)
(一)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①河流提供水源②河流冲积作用形成肥沃土壤
③河流方便运输④河流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收获感想
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难点
重点: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难点:通过学习,会分析其他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课堂随笔
1、自主
学习
快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并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
高一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姓名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 题
4.4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2课时
主备人
俞正堂
执教者
审 核
审签
累 计 课 时
总第36课时
使用时间
2016年 月 日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水资源的特征、水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水资源的组成与特征,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