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轮复习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高考二轮专题生物复习: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课件(人教版)
2.稳态的实质 (1)实质: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3)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稳态变化的原因
常考点12 常考点13 必考点9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十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考纲点击】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
态中的作用(Ⅱ)。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4.人体免 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Ⅰ)。
常考点12 常考点13 必考点9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常考点12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
常考点12 常考点13 必考点9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3.(2012·江苏单科,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
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 )。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稳态失调的相关知识。淋巴管阻塞
4.(整合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
①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2011·江苏,9B)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
含量
(2010·海南,
10B)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011·江苏,
9D) ④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
导致组织液不能进入淋巴管,造成组织液增多,引起下肢
水肿;人体血液中Ca2+过少时会出现抽搐,而血钙过高
高三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考点五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比较
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总结 项目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骨髓中发育 造血干细胞在 胸腺中发育 B 细胞或 记忆细胞 T 细胞或 记忆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 吞噬抗原 —抗体结 合体 识别抗原、分化成 为浆细胞、记忆细 胞 呈递、识别抗原, 分化成为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与靶细胞结合 发挥免疫效应 识别抗原,分化成 相应的效应细胞
三、水盐平衡调节 1.有效刺激: 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 2.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神经中枢: 下丘脑、大脑皮层 。 4.效应器: 垂体 。 5.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6.调节激素: 抗利尿激素 。 。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7.作用部位及作用:
四、血糖平衡调节 1.正常人血糖浓度 在 0.8~1.2 g/L 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 转化。 3.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转化成脂肪和某些 氨基酸 4.激素调节 (1)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 (2)升血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 ,由 胰岛A 细胞 分泌。 等。
考点三
血糖平衡及调节
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达到动态平衡
2.血糖调节 (1)直接调节——激素调节
(2)间接调节——神经调节
考点四
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 节,而炎热环境下只有神经调节。 2.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 调节模式, 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 式。 3. 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 冷觉和温觉 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 脑。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0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免疫调节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 (2)Na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 )(3)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 × )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 )(6)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 明显降低。
( × )[解析] (1)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3)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4)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5)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使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交换不平衡,更多的水分进入或停留在了组织液中,从而导致了组织水肿。
(6)血浆内有缓冲物质,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 ×)(2)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 ×)(5)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造血干细胞,之所以能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因为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解析] (1)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没有清除抗原的生理功能。
(2)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泪腺等细胞产生。
(3)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课件
三种“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主要是判断它们存在的部位即: (1)如果只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则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 载体、呼吸氧化酶、糖蛋白等。 (2)如果不仅存在于细胞内,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或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则属于内环境成分,如水分、无机盐、抗体、激素、氧气、血浆蛋白等。 (3)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消化酶)、汗液等,不属于内环 境成分。
【解析】 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 项 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 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 Na+排出体外,B 项错 误。由于 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 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 不会有 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A]淋巴、[C]组织液、[D] 血浆; (2)葡萄糖分子从 D 进入肝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至少经过3 层生物膜。
(3)下列生化反应发生在上述细胞的内环境中的是 ④⑥ 。 ①光合作用 ②有氧呼吸 ③蛋白质的合成 ④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⑤转 录(主要场所) 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⑦ 。 ①CO2 ②K+ ③氨基酸 ④胰高血糖素 ⑤神经递质 ⑥尿素 ⑦T 细 胞释放的淋巴因子 ⑧呼吸酶 ⑨血红蛋白 ⑩消化酶
4.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 分泌减少。(2014·北京,2D)(√)
5.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2012·海南,13D)(×)
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一.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 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2)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3)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可视为进入内环境 (4) 血浆蛋白的合成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6)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7)寒冷时出现寒颤和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8)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技能点拨1.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分析(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组织液。
(2)淋巴回流受阻。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4)过敏性物质引起。
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水肿。
(5)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等。
3.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读一下就可以了】①乳酸与碳酸氢钠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 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二.判断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1)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肝糖原,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以储存能量(3)胰岛B 细胞上的受体可识别胰淀粉酶、促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物质,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糖代谢过程 (4)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而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三.判断下列关于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叙述(1)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2)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后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3)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于”)b 处。
(4)写出寒冷条件下骨骼肌战栗的反射弧: _寒__冷__刺__激__→__皮___肤__冷__觉__感__受__器__→__传__入___神__经__元__→__下__丘___脑__体__温____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免疫细胞的生理作用 ①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 细胞缺失, _细___胞__免__疫__功能完全丧失,_体__液__免__疫___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 ②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 细胞、T 细胞、_记___忆__细__胞____ 和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效应 B 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巨噬细 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④能增殖分化的免疫细胞有__B_细__胞_____、T 细胞和记忆细胞 等。 (2)浆细胞可由_致__敏__B__淋__巴__细__胞__和_记__忆__细__胞___增殖分化产生。
_调__节__中__枢__→__传___出__神__经__元__→__骨__骼___肌__战__栗__。_______
(5)尝试绘出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 提示:
(6)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 β 细胞可接受___①__②__③___信息刺激。 ①血糖浓度 ②神经递质 ③胰高血糖素 (7)在下图中尝试绘出成年人一次性口服 1 升水后,抗利尿激 素相对量随时间(0.5~3.5 h)的变化曲线:
(1)若图 1 中 ②为脑细胞,则 a 处的 O2 浓度__高__于____b 处, ④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无__机__盐__和__蛋__白__质__的__含__量_____有关。 (2)人体体温恒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 结果。寒冷刺激后,图 2 中下丘脑的_体__温__调__节__中__枢___兴奋, 引起⑤分泌物质 c 增多,则物质 c 是 _促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释__放__激__素_____,最终引起 e 分泌增加,在此过 程中 e 的作用是_提__高__细__胞__代__谢__速__率__,__使__机__体__产__生__更__多__热___量__。 若 e 的含量偏高时,会抑制__c_和__d___(填字母)的分泌。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0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课件
2.(2018江苏徐州质检一,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O2、CO2、葡萄糖、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 D.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答案
B
Na+、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摄入过
2.(2017课标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 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 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 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 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汗液分泌会
咸的食物即氯化钠摄入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 O2、CO2、葡萄糖是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分布在红细胞中,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 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还是回流到血浆中, 可见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组织液和淋巴,血细胞细胞内液与血浆 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所以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人体 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但这种调 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会引发痛风,这是稳态 失调造成的,D正确。
答案
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 确;肾小管是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分的,B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 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 降低,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
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__心__脏__血__液__输__出__量__增__加__,__外__周__血__管__收__缩___。
[解析]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由图中的下丘
生 物
二
轮 复
题型突破
题型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
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C )
生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物
二
轮 复 习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2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
主要靠细胞免疫。( √ ) (23)体液免疫中,抗原必须经吞噬细胞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经过体液作用于B细胞。( × )
生
物
二 轮
(24) 动 物 激 素 、 神 经 递 质 、 抗 体 与 细 胞 膜 上 的 受 体 结 合 才 能 发 挥 作 用 。
物
轮
复
习
返回导航
模块三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2.(2019·衡水中学期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
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
B.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 生
二 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高三生物二轮默写材料: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
高三生物二轮基础知识抽查十一默写材料11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
1、如右图是体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代表C代表;
组成内环境的是(填字母),A与B在物质组成上主要区别
是;如果你是淋巴细胞,你生活的具体的内环
境是(填字母);写出二个组织水肿的原因、。
2、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等系统的调节下,机体
内环境中的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
调节网络来完成。
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过程中,下丘脑功不可没,其作用主要有:
可作为中枢、中枢、中枢;
可分泌激素、激素;还可作为感受器如。
4、体温调节过程中,如果一个病人始终持续四十度高烧,此时其产热量散热量,安静状态下人体热量主要来自;人体感知体内水分改变的感受器是,当某人饮入大量的等渗盐水时,其感受器是否兴奋?,其尿量是否增加?。
血糖调节中,主要的激素是、、,其中前两者与后一种在生理作用上是关系。
后者或都会导致糖尿病。
5、请写出血糖调节的过程图
6、免疫活性分子包括、等,免疫过程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是;产生效应B细胞的三个途径是、
、
7、、都是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导致的疾病,而HIV则是属于病
8、写出体液免疫过程图:。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2.体温调节
(1)调节过程(以环境温度改变为例) (2)注意问题
①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
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 要是神经调节。 ②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 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③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 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 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图解
(2)注意问题
①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 ②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相关的系统有呼吸、消化、循环
、泌尿四大系统。
递质。
【答案】 (1)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B细胞 (2)胰高血糖素 肝脏(肝 细胞)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
升高 (3)糖被(糖蛋白) 神经递质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病菌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③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 液,从人体角度看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2.稳态
(1)实质: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3)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稳态变化的原因 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内环境理化性质。
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实例 1.水盐平衡及调节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调节过程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5 生命活动的调节 3 人体稳态和免疫调节
9.√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 渗透压有 90%以上来自 Na+和 Cl-。
10.√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会自动调节,但调节能力是有限 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答案: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由图可知,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属于胞吞,吸收Ca2+等离子属于主动运 输,A项正确;T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才出现免疫效应,B项正确;T细 胞发生免疫效应时,不一定导致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项错误;患者的DC细胞经体 外增殖再输入该患者体内,可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 胞膜上 (4)遗传(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据图可知,激素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作用于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素④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脏,是抗利尿激素,A项错误;激素②是由垂体分泌的促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B项错误;寒冷 环境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量均增加,但由于汗腺的活动减 弱,通过出汗排出的水分减少,不会导致④的量增加,C项错误;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 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例如: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反 馈调节,D项正确。
化及分析;以免疫过程模型及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实 例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备考指导:密切联系实际,结合腹泻、感冒发烧、高原反 应和尿毒症等稳态失调实例进行分析;构建体温调节、血 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以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一、非标准1.(2014北京高考理综,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2014江苏高考,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3.(2014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2014全国高考理综,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5.(2014重庆高考理综,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6.(2014海南高考,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7.(2014安徽高考理综,30)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
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将其导入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8.(2014北京高考理综,31)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
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一旦HPV侵入机体,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9.(2014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Ⅰ,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0.(2014课标全国高考理综Ⅱ,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11.(2014福建福州一模)请回答下列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如图为某科研小组探究饮水量对人体尿量生成速率的影响,获取相关数据后所描绘的曲线。
据曲线分析:某健康成年人一次性口服 1 L清水后 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变化,请根据图中所给的相关信息,在图中画出抗利尿激素相对量随时间(0.5~3.5 h)变化趋势的曲线。
(2)产生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
(3)在尿排出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
当尿量增加时,刺激位于膀胱的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位于的排尿低级中枢,最终到达效应器,形成排尿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健康成年人的排尿反射还受大脑皮层控制,这说明人体的神经调节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一、非标准1.D解析:冬泳时,受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同时,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再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提高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2.A解析:激素的运输是由体液完成的,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并非定向运送,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机体产热,B项正确;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表面上存在葡萄糖受体,因而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可以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可以受到下丘脑传出神经的调节,C 项正确;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D项正确。
3.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得内环境的温度、pH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为酶促反应提供了适宜条件,B项正确;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依赖于神经元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因此内环境中Na+、K+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4.D解析:T淋巴细胞的成熟部位是胸腺,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也可参与细胞免疫,A项正确;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B项正确;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C项正确;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所以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增殖,D项错误。
5.C解析:一定时间内,同一种抗原刺激机体的次数多,则产生的相应记忆细胞的数量增多,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会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引发免疫反应消灭抗原,记忆细胞数量多则免疫应答效果会增强。
6.D解析: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
7.答案:(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2)等体积生理盐水稍低(3)如图所示(4)抗原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感受态解析:(1)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不同细胞的作用不同,是因为在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与同一种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不同。
(2)为保证对大鼠的正常生命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对照组应该使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当血糖浓度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较高,此时进行实验,效果更明显。
(3)根据表中不同时间的血糖浓度描点作图即可得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
胰岛素浓度变化与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相同,但时间滞后。
(4)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对自身组织细胞进行攻击,而人体感染某病毒后,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也破坏了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系统不能区分外来入侵病原体和自身组织细胞,说明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
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时,获取目的基因后,要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
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先要用Ca2+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8.答案:(1)载体氨基酸(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3)A1(4)细胞免疫(5)预防解析:(1)在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应与载体连接再导入受体细胞。
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蛋白质,即获得HPV外壳蛋白。
(2)人体接种疫苗后,疫苗中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对于已接种过疫苗的人体,一旦HPV侵入,体内会通过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从而最终产生抗体。
抗体在体液中与HPV结合,阻止其进一步侵染细胞、进行增殖。
所以注射疫苗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由于B1组为接种前检出HPV DNA,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疫苗并未在B2组起到明显效果。
即未能明显诱导免疫系统清除体内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