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特点、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可能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视频等。
2.准备教学场所,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静。
3.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京剧等,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如汉字、诗词、书画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血脉吗?请大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等方面。
2. 分析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画、戏曲等,强调这些文化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3. 讲解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如对社会发展、民族认同、个人修养的影响等。
【案例分享】1. 教师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某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等,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文化血脉的案例。
【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2. 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提高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重要性和传承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具体的案例,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享:评价学生分享的文化血脉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血脉的相关知识。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六、教学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血脉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学会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片面,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古老、陈旧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讨论。
2.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课件展示、视频播放。
3.准备传统文化活动的素材,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如古建筑、传统艺术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中华文化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源远流长。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
4.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认知,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古老、陈旧的事物,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教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其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3.教会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编写传统文化故事、表演传统文化节目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相关道具和场地。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如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还有价值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延续文化血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分析近些年来,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教材,其中包括了《延续文化血脉》。
这本教材旨在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本文将对《延续文化血脉》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起首,我们来看看《延续文化血脉》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本教材主要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孝道、礼仪、文学、音乐等。
通过讲述古代的故事和传说,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大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应该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尽力。
其次,我们来谈谈《延续文化血脉》教材的教学方法。
这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讲解文化常识、讨论问题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进修中不息探索、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们来评判一下《延续文化血脉》教材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培养了自己的文化自大心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材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团队认识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延续文化血脉》教材是一本值得推广的教材,它通过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通过评判教材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它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引入这本教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认同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与传承。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内涵。
3.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与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中华文化,如书法、剪纸等。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源。
2.准备书法、剪纸等实践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中华文化的经典案例,如诗词、书法、绘画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中华文化,如书法、剪纸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不断涌现,可能会对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化案例和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诗词、书画、京剧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政治认同:通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健全人格:通过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3.责任意识: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本框题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本框题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来源、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进而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理解美德的价值,进而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有些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同时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
观看视频,感悟中华文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包括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
2.中华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把握。
3.如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
2.制作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印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延续文化血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一、导入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的传统,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当。
今天我们要进修的《延续文化血脉》这篇文章,将指挥我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启迪。
二、整体理解1. 请大家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三、深入思考1. 请同砚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价值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你认为传统文化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发展?- 你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实践可以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2.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四、延伸拓展1. 请同砚们自行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钻研。
2. 请同砚们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分享自己的钻研效果和体验感受。
3. 请同砚们设计一份传统文化传承计划,思考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
五、总结反思1. 请同砚们回顾今天的进修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何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 你将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惜和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尽力,延续文化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愿我们的文化之树枝繁叶茂,永遥生气盎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情景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魅力。
3. 案例教学: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准备教学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PPT,展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图片,如诗词、书画、建筑等。
1.2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2. 讲授新课2.1 教师简要介绍文化血脉的概念,阐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2 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典型人物和事例,如孔子、李白、故宫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和事例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小组分享4.1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2 学生整理笔记,加深记忆。
6. 课后作业6.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魅力。
2.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书法、剪纸、传统节日庆祝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阐述文化传承的概念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种类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种类,如语言、艺术、习俗等。
阐述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历史悠久、独特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解。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相互影响、融合等。
阐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理解。
第四章: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2 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阐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和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创意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意展示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理解。
第五章: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人的角色和责任。
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文化传承人,发扬传统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代表人物。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分析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欲望。
2.2 知识传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释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代表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启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1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提出自己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计划。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四、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历史价值。
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身感受和参与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反思报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3.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4. 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5. 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掌握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阐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中操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
5.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特点与价值的认识,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等方式进行。
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本课在授课时,以第一框延续中华文脉为主要内容,对教材进行轻度整合。以“月”文化为主题线索,在研究“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时,重点讲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一无二,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也在这一过程中联系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价值,并且对中华文化与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系统的认识,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中国人一脉相承、不断凝练的价值追求。
重难点
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难点
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凝聚文化力量
教学资源
课件PPT、学案、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思路
新课导入
展示“圆月图片”
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想到它?
以“月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
观看视频
思考: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以直观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独一无二,感受其强大的包容力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爱国月——革命文化
1.毛泽东诗词赏析
教师引入近代毛泽东诗词中提到“月”的诗句。
三、富强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命名之争
教师展示:登月命名之争。
中国首辆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3. 怎样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延续文化血脉的认识和看法;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怎样延续文化血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分析延续文化血脉的具体做法;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延续文化血脉的计划;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计划,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增加更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 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六、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学期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目内容作为第三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统领作用: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根,是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涵养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是守望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和动力。
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体验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血脉。
二、学情分析(一)学习水平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自信的理解不够,对于中华文脉的延续链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印象。
(二)存在误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1、通过五位代言人的展示及相关视频、图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展示,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3、通过学习思考感悟中华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设计意图】围绕核心素养制定学习目标,体现了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是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四、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知识点拨法、小组展示法、合作探究法。
创造性运用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发展,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九上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题 5.1 延续文化血脉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上册课标要求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意识。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包括“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目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一目侧重讲中华民族在五干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华文化作用,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践行。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力量,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践行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容易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九年级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应该能说出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作用,能总结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做法,能说出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归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民族认同感然。
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难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北京中轴线介绍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在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学生的心理美德与交往道德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已经有一定认知,并且平时在语文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对于中华文化也有广泛的涉及,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学生除了在课内学习中华文化之外,在网络和生活中也接触到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通过课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错误吸收一些不良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产生偏差,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认同感不强。同时对于民族精神的内容并不了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存在只喊口号不作为的现象。
三、富强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命名之争
教师展示:登月命名之争。
中国首辆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但也有很多外国人说中国探测器的名字看不懂,太难理解。美国把登月器命名为“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叫“奋进号”、“挑战者号”。
因为优秀的文化、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航天精神根植于“月文化”中,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变化,凝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素养。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课堂总结
问题:不管是和谐、爱国、还是富强都是什么?
重难点
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难点
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凝聚文化力量
教学资源
课件PPT、学案、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思路
新课导入
展示“圆月图片”
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想到它?
以“月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
写出关键词贴到黑板上。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感受“月文化”、归纳整理月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其背后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国为家的深刻情感。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增强人文情怀。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
包括中华文明在内世界范围内一共有四大文明古国,最终只有中华文明留存下来。
观察、思考、表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共鸣。
一、和谐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飞花令”活动
教师引入“飞花令”游戏
学生比赛接龙与月有关的诗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接龙,限时两分钟,说出诗句最多的小组评定为优胜者。
通过飞花令的游戏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人文积淀。
教材分析
本课在授课时,以第一框延续中华文脉为主要内容,对教材进行轻度整合。以“月”文化为主题线索,在研究“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时,重点讲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一无二,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也在这一过程中联系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价值,并且对中华文化与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系统的认识,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中国人一脉相承、不断凝练的价值追求。
观看视频
思考: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以直观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独一无二,感受其强大的包容力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爱国月——革命文化
1.毛泽东诗词赏析
教师引入近代毛泽东诗词中提到“月”的诗句。
问题链:
(1)诗中与月有关的内容在哪里?
(2)嫦娥和吴刚为什么要为英魂舞蹈、斟酒?
(3)你能举例讲讲这些英魂的故事,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文化精髓?
(4)毛泽东的诗句中体现出“月”的文化内涵与古代诗词相比有什么同与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练的中华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历经几千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不可或缺。
阅读、思考、表达。
阅读、思考。
通过总结探讨,梳理本节课思路。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文化力量。
在总结过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感受其重要意义,为后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基础。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
3.观点生成
我们把月文化从诗词中带到了那轮真正的明月上,带入了中国尖端技术的建设中。你认为在今天的中国追梦人身上“月”文化的内涵与之前的相比有什么同与不同?为什么?
教师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者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支撑中华民族发展延续。
2. “月”文化内涵梳理
教师引入其中多首古诗词。
深入探讨:
诗中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写下关键词,贴到黑板上。思考月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
教师展示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图。
问题:丰富的“月”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案上对应位置进行梳理和总结。
讨论:
你认为哪种命名方式更让你有共鸣?为什么?
学生可以展开自由讨论,更支持哪种命名方式。
2.再次思考
引入阿波罗号命名原因和天宫二号命名原因。
你认为哪种命名方式更让你有共鸣?为什么?
阅读并思考。
学生就话题开展讨论。
5分钟时间,学生自由发言。
对比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澄清观点、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质疑能力。
课后作业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其影响力,请你说说你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做些什么?
增强责任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五课第一框《延续中华文脉》
教学设计
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延续中华文脉》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单位
课程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在“人文底蕴”方面,引导学生展现人文积淀,增强人文情怀,提升审美情趣;在“科学精神”方面,引导学生增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与意识。在“责任担当”方面,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括《延续中华文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的内容。文明指的是有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而第五课主要集中探讨中华精神文明的话题。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通过飞花令活动和“月”文化内涵的梳理,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展现人文积淀素养,增强学生人文情怀。
2.通过毛泽东诗词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家国情怀。
3.通过辩论、讨论、对比分析,提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感受文化价值,体会文化力量,增强国家认同感。
学生独立阅读材料,进行诗词解读。
讨论思考
回答问题
中国革命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时代背景下更凝练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标识。
通过独立分析材料的方式提升学生收集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故事分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对于中国人的影响。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华文明,感受其作为中国脊梁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